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北京:发布2013年高考学生家长防骗攻略
2013-07-2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中国青年报讯 近日,北京市教委、市民政局、市教育考试院与市民办教育协会发布了高考学生家长防范“低分数高录取”骗局的攻略。攻略提醒考生和家长:一些民办高校及机构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助与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上大学甚至重点大学。“全市举办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15所(含独立学院),从事教育的民办机构70多所,但是参加依法办学、诚信招生签约的只有33所,其余三分之二左右民办教育机构未参与。”攻略说。 北京市教委原副主任杜松彭说,近年来招生基数减少、地方高校扩招、职业院校分流、自费留学增多等外部宏观因素的变化,令民办高校面临严峻的生源危机。有的民办高校开始采取“非常规”手段招生,甚至出现窃取考生信息、夸大宣传、弄虚作假等现象。

  尤其是高考招生进入中后期,一些高校的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班也在进行招生。还有的机构伪造高等院校网页,设置报名入口,骗取考生登录填报与个人信息,甚至回复“已被录取”的通知,邮寄山寨版的高等院校招生录取通知书等。

  攻略说:“违规招生不是解决民办高校生源危机的良方,而是损人利己的‘毒药’。”

  实际上,这类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形式、性质不一样,入学门槛低、不需要高考分数即可就读。北京市有关部门发布说,考生网上填报2013年普通高考志愿的渠道只有招生考试院网站填报、报名所在地招生办或所有高中集中填报,其他填报渠道均为非法渠道。

  同时,依据2012年民办高校及其他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办学状况评估及年检结果,北京地区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需经过评估合格且招生简章与广告备案后才具有2013年秋季招生资格。如出现虚假宣传、违规招生与招生骗局,请学生、家长及时向主管部门举报监督。(记者:李剑平)

热门院校

  • 清华大学北京市海淀区
    学校简介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26个系。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改革开放以来,清华大学逐步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长远目标,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学校先后恢复或新建了理科、文科、医学学科和经济管理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成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在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实施“211工程”“985工程”,开展“双一流”建设,清华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目前,清华大学共设21个学院、59个系,已成为一所设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11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面向未来,清华大学将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坚持“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和“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弘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传统和“人文日新”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国家、坚持改革创新,持续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努力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方面走在前列,为国家发展、人民幸福、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中国戏曲学院北京市丰台区
    学校简介中国戏曲学院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所戏曲学校,也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培养戏曲艺术高级专门人才的大学,是中国戏曲教育的最高学府。学院以其专业最完备、培养体系最健全、优质师资最集中、输送高端专业人才最多、业内贡献最大,在全国戏曲教育领域中发挥着引领和示范作用,被誉为“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 学院成立于1950年1月28日,初名“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戏曲改进局戏曲实验学校”,首任校长田汉。1955年1月正式定名为中国戏曲学校。197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制为中国戏曲学院,并招收第一届本科生。2000年,学院划转北京市。2014年,文化和旅游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中国戏曲学院。 学院现有“戏剧与影视学”“音乐与舞蹈学”和“艺术学理论”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及15个专业、28个本科专业方向。其中,戏剧戏曲学为北京市重点学科,表演(京剧)、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一流建设专业,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戏曲作曲)、动画为省部级一流建设专业,表演(京剧器乐)为省部级特色专业。现有在校生2480人,教职员工419人。 学院目前设有京剧系、表演系、导演系、音乐系、戏曲文学系、舞台美术系、新媒体艺术系、国际文化交流系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体育部、继续教育部等教育教学单位,下设附中。形成了包括戏曲中等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以及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在内的,具有国戏鲜明特色的戏曲人才培养格局。 建校70多年来,中国戏曲学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戏曲教育,秉承“德艺双馨、继往开来”的校训,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在戏曲人才培养、戏曲科研与创作、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和国际文化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坚定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戏曲领域形成生动实践作出了突出贡献。 2020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学院师生回信,充分肯定了学院办学取得的可喜成果,对传承发展好戏曲艺术提出殷切期望。他强调,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希望中国戏曲学院以建校70周年为新起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师生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学院正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根本遵循,深入推进“戏曲人才培养中心、戏曲理论研究中心、戏曲传承与创新中心、中外戏剧交流与合作中心”建设,继续朝着中国一流、世界知名戏曲艺术大学的目标不懈奋斗。
  • 学校简介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由昌平区人民政府举办,市教委主管、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学院于1984年成立,前身为北方交通大学昌平分校,1999年更名为北方交通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1月,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独立设置为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同时开展继续教育、技能培训与鉴定等类型教育服务。学院占地面积305亩,设有路桥系、汽车系、管理系、轨道交通系和基础部五个教学系(部),开设普通高职专业18个,形成了 “城市建设类”、 “汽车机电类”、 “城市服务类”及“轨道交通类”等4大特色专业群。学院大力支持实践教学设备现代化建设,现建有专业群实习实训中心8个,各专业学科实训室31个,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拓展就业竞争力,强化专业实训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坚持教育与专业证书培训有机结合的“双证书”培养方式,提高了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学院目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22%,拥有市级优秀教师3名,北京市教学名师2名,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4名,北京市青年英才培养计划3人,市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全院专职教师中具有一线生产实践经验的双师素质教师占59%。 学院坚持“立足昌平,面向北京,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交通行业”的办学定位,为首都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院不断加大校企合作,先后与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华润置地、北京现代、三一重工等多家大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设“订单班”。几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重点专业就业率达到100%,实现了学院、学生、企业和社会的多方共赢。
  • 北京农学院北京市昌平区
    学校简介北京农学院的前身河北省通县农业学校,创建于1956年。1958年,河北省通县农业学校与北京市农业合作干部学校合并,更名为北京市农业学校。1965年,北京市在北京市农业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半农半读的北京农业劳动大学。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北京农学院。学校现占地面积约1000亩,包括校本部、东校区、北校区、大学科技园市场。另外,学校建有千亩大学科技园农场、万亩大学科技园林场。学校先后被授予北京市花园式单位、北京市文明校园、首都文明单位标兵、全国文明单位等称号。学校现有11个二级学院和3个教学部,拥有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7个专业学位类别。现有招生本科专业29个,其中园艺、动物医学、农林经济管理3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园艺学是北京市一流专业。学校拥有2个国家级(植物类、动物类)和4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植物类、动物类、食品加工类、管理类);建有1个国家级、5个北京市级、172个校级签约的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满足学校植物类、动物类、园林生态类、食品加工类、生物与信息技术类、经管文法类所有专业需求;拥有2个北京市级校内实践基地(植物类、食品加工类);另有8个校级实验教学中心,实现了所有专业实验教学全覆盖。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员工76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550余人,50余人次入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选、“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北京市属高校“长城学者培养计划”、北京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与岗位专家。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8400余人,图书馆纸本藏书近90万册,电子馆藏近240万册。建校60余年来,学校培养的近5万名优秀毕业生,扎根基层,踏实勤勉,成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业行业发展中的骨干力量,在他们当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政府管理人员、杰出的农业领域专家学者、颇具影响力的涉农企业家。北京农学院现已成为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技术服务中心。六秩风雨,岁月如歌。新时期,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和北京市教育大会精神,聚焦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和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现实需求,全面服务首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时代脉搏共振、与首都发展同行,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立足首都、服务“三农”、面向京津冀、辐射全国的都市特色高水平应用型现代农林大学!
  •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市朝阳区
    学校简介北京联合大学是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北京市属综合性大学,其前身是1978年北京市依靠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创办的36所大学分校。经过4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形成了经、法、教、文、史、理、工、医、管、艺等10个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高职教育、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完备人才培养体系,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也是北京市规模最大的高校之一。学校实施“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战略,不断推进内涵式发展,努力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学校以培养适应国家,特别是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20万余名毕业生,他们活跃在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各行各业,许多毕业生已成为政府部门、大型企业的领导和业务骨干。学校现设有应用文理学院、师范学院、商务学院、生物化学工程学院、旅游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智慧城市学院、机器人学院、城市轨道交通与物流学院、管理学院、特殊教育学院、艺术学院、应用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4个学院。首都核心圈里的都市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以北四环校区为中心,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学格局。各校区多地处北京城区核心区域。在这里,你不仅能够领略奥林匹克中心的宏伟与壮观,感受学院路学术氛围的严谨与浓厚,还能领略CBD 金融中心的繁荣与忙碌,感受皇城根儿老北京文化底蕴的深厚与博大。学校是北京市数字化校园示范校,通过畅联各校区的校园网,可实现各校区优质的课堂视频互联和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主动适应国家及北京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整合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凝练学科专业特色,初步形成了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应用型特色明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现有本科专业70 个,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等十大学科门类。8 个本科专业获批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 个本科专业获批为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 个本科专业获批为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5 个本科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 个本科专业被评为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 个专业获批为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 个专业获批为北京市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我校本科专业的实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有18 个本科专业进入全国排名前20%(RCCSE), 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专业选择空间。学校拥有北京学和工商管理两个北京市高精尖学科,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考古学、中国史、地理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设计学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拥有金融、法律、教育、新闻与传播、文物与博物馆、交通运输、中医、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10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其中,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为教育部学位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试点领域,面向视障生源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填补了国内高等特殊教育空白。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深造空间。“十四五”期间,学校将结合学科布局及综合性大学特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把学科建设作为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任务,以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带动学科建设,以高水平学科建设推动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成果应用、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工作,带动改革和事业发展全局,聚合“综合性”优势,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和谐共进的教学与科研学校以培养信念坚定、知行合一,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以OBE 教育理念为指导, 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学校先后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 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 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 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 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 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 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 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 门、国家精品教材9 种、“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15 种等。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平台5 个,市级教学平台10 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 项,市级教学成果奖64 项;6 个项目入选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拥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14 个,院士科研工作站2 个;学校还设有人居研究中心、中小企业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所等校级科研机构41 个。近年来,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5 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2 项,其中“智能车驾驶脑认知技术、平台与转化研究” “汉语盲文语料库建设研究” “博物馆文化旅游价值智能挖掘及展示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世界旅游强国的科学内涵与评价体系研究”“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及劳动者知识技能转换应对研究”等8 个项目为国家级重大或重点科研项目。近年来学校共获批9 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基地,其中北京学研究基地2017 年、2019 年入选首批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教师获批专利752 项。《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连续三届被遴选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首次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多次入选《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旅游学刊》被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收录,是旅游类学术期刊中唯一入选第一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学术期刊,并连续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我校教师和研究团队先后获得北京市第十四届至十六届哲社奖二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的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技奖的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丰富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北京联合大学拥有较为雄厚的师资力量, 现有专任教师近1550 名。有国家级优秀教师1 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 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行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等20 人;在聘特聘教授16 人、教学名师27 人、长城学者10人、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授3 人、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师1 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6 人、入选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4 人、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2 人、北京市优秀人才27 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 个、北京市优秀教学科研团队25 个。目前, 学校已形成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等整体结构较为合理, 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师资队伍。作为学院路教学共同体理事单位和成员校(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是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和北京联合大学等共21 所院校组成),我校学生能够跨校际选修其他成员校涉及文学、艺术、体育、医学、自然科学等11 个学科领域的优质课程, 辅修其他成员校类别丰富的专业并获得辅修证书,享用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领略不同的校园文化,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创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学校充分利用北京优质教育资源聚集优势,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教育资源和学习体验。“引进来”是指学校积极引进优质教师资源聘为客座教授、开展名师讲学等,“走出去”是指学校通过继续实施 “名校访学计划”,选派优秀学生到北京科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央属高校开展访学,为学生打造更宽广的学习平台。系统完善的学生成长机制学校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积极构建系统完善的学生成长成才机制: 推进实施学分制改革;试行双学位、第二专业及辅修专业制度、主辅( 副) 修制、双学位制,转专业制度、校级实验班等,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多样化成长成才通道。学校以国家级和北京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依托,设立软件工程、金融学、旅游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全英语教学实验班)四个校级实验班,探索应用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班师资配备优良,聘请学校知名教授和知名企业骨干担任双导师,聘请校内外教学名师担任课程主讲教师,市级名师授课比例不低于50%。实验班学生享有各项优惠政策:成绩优异者优先享受参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公派出国留学或交流的比例不低于50%; 享有环境良好的专用自习教室;享有单独设立的奖学金和技术实践与创业基金等;学校还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实验班的教学建设与改革。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国际化是学校的重大发展战略之一,学校着力于搭建各种平台丰富学生国( 境) 外学习经历,着力于营造国际化的学习氛围,以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增强学生未来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中的竞争力。学校与亚洲、欧洲、美洲的5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5 所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交流关系。获教育部批准,与俄罗斯交通大学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北京联合大学俄交大联合交通学院”,与俄罗斯乌拉尔国立交通大学合作举办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英国斯旺西大学、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加拿大约克大学、休伦大学学院等开展了“2+2”“3+1”项目;与俄罗斯喀山大学、全俄对外经贸大学、匈牙利布达佩斯商学院、波兰雅盖隆大学、日本新潟大学、韩国首尔市立大学、建国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等开展了在校生交流项目;与美国肯特大学、加拿大加西大学、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等开展硕士学位项目等等。学校与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举办孔子学院、与黑山下戈里察大学合作举办独立旅游特色孔子课堂,学生经培训考核合格后可以申请前往任汉语教师志愿者。学校设立学生境外学习奖学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出国(境)交流项目。此外学生还可申请北京市政府菁英奖学金。每年我校选派千余名学生赴国(境)外学习交流。学校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国- 中东欧“17+1”合作、北京“四个中心”建设等,参与、组织、举办了多个高端论坛和会议,助力国家外交和首都建设发展,扩大学校国际影响,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近年来我校主办“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论坛”、 “17+1”中国—中东欧国家旅游院校联盟年会等重要会议,在海内外教育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学校积极引进国外合作院校先进教育资源和国际先进教育教学经验和做法,实施教育国际化和教育本土化有效融合,并通过聘请外国教学专家、本土优秀双语教师开展双语、全英语教学及非通用语种教学,让学生在校内即可接受到先进的国际化教育。学校的国际化教育吸引了来自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来自40 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我校就读。在这里学生会感受到洋溢在校园里的国际化氛围,感受到来自身边的异域文化。知行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非常注重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强实践教学软硬件环境建设,为学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创造有利条件。学校已建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 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 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 个,市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3 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2 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 个,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4个。学校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教育,先后与德国 SIEMENS 公司、中国中铁、北汽集团、太平洋保险公司、中铁电气化集团、中铁文旅、北京地铁、北京工美集团、全聚德餐饮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在专业建设与改造、高新技术应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及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首旅集团、首都博物馆、北京市档案馆、京城控股集团等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被评为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其中首旅集团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获评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学校重视实施双证书教育,通过多种政策与制度鼓励学生,参加20多项国内外权威技术等级证书的考试,取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学校还积极搭建学科竞赛和学生科技活动的实践平台,构建院、校、市、国家四层次学科竞赛体系。承办北京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并扩展到华北五省( 市、自治区) 暨港澳台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教社”杯英语口语大赛等知名竞赛中均获得优异的成绩。学校通过学分奖励等激励政策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等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取得丰硕成果。目前我校校级学科竞赛30 余项,每年有7000 余人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每年获得市级及上各级各类奖项数百项,并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工作组发布2020 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我校在《2016-2020 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本科)前300》中排名188 位(奖项数量205,成绩59.68),位居北京市属高校第三名。学校积极打造“启明星”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平台。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平台,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实践,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近五年来,“启明星”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共立项和结题2375 项,其中国家级200 项、市级918 项、校级1257 项,参与学生近万人次,有近500 人次的教师指导了学生科研立项,发表论文389 篇,申请专利56 项,设计、制作科创实物成果282 件。健全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学校注重通过构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完善就业机制、拓宽就业渠道,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力。将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纳入到学生必修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指导;建立就业测评系统,开展一对一的职业咨询,通过求职训练营、生涯体验周、公考指导等活动,帮助学生把握职业特征,合理、准确地进行职业定位、规划职业生涯, 提高学生就业实力。学校还设立北京联合大学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基金,多渠道帮助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就业。学校紧紧围绕北京城市功能定位,聚焦北京发展需求,整合校院两级资源,依托专业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探索“精准就业服务”和“提升与北京社会需求的契合度”的双赢目标,分类别、分行业举办招聘活动,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共同助力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作为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高校分园,学校依托校级综合孵化园和4 个校级创业孵化基地开展创业团队指导和实践活动,并荣获“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创业中心”和“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11 届毕业生韩磊作为全国唯一大学生创业代表2014 年到中南海参加座谈会,与李克强总理面对面谈创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 左右,就业单位遍及政府机关、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和高新技术企业等各行各业,毕业生考取国内外研究生的数量逐年上升。)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