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艺术特长生招生简章
2010-12-0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最早正式建有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大学,同时也是经教育部批准在全国范围内招收艺术特长生的高校。我校大学生艺术团由打击乐团、室内乐团、合唱团、舞蹈团等团体组成。以上团体不但活跃在校内的艺术舞台上,同时也在北京市乃至全国的艺术活动中为学校争得了多项荣誉。为了提高我校艺术教育水平,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校2011年继续面向全国招收艺术特长生。

  一、招生对象

  符合国家规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报考条件、综合素质高、具有较高艺术特长,已按照省级招办的相关规定参加艺术特长生统一测试,成绩合格,且其艺术特长符合我校相关要求的高中毕业生。

  二、招生计划及要求

  1.器乐类

  钢琴、手风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西洋打击乐、二胡、扬琴、琵琶、阮、笛子、笙、民族打击乐。基本功扎实,有良好的乐感及音准。

  2.声乐类

  唱法不限。懂乐理,识谱,乐感好,音色纯正,能够担任独唱者优先,五官端正,擅长表演。

  3.舞蹈类

  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芭蕾舞、现代舞、国标舞。考生须有一定年限的舞蹈基训经历,舞感优良,五官端正,身材匀称,擅长表演。

  以上项目共计招收20名。

  三、报名及考试

  1.报名方式:请登录 http://www.cugb.net/填写报名。报名时间:12月1日-1月5日。

  2.资格确认:请考生于网上报名一周后再次登录报名系统,查询是否通过报名资格初审。

  3.网上缴费:已经通过资格初审的考生,请按照报名系统提示在网上缴纳报名考务费,缴费截止日期为2011年1月12日。已缴费考生若因自身原因未参加测试,概不退费。

  4.现场报名:具体事宜请参见12月中旬的考试须知。

  5.报名材料:考生通过网上报名系统完成缴费后,用A4纸打印自动生成《报名表》,如实填写后加盖所在中学教务部门公章,《报名表》报到时提交,请勿提前邮寄。

  6.报道、测试时间及地点:2011年1月16日报到、1月17日测试,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具体考试时间、地点及考试要求等相关信息将于12月中下旬公布在我校招生信息网上,请考生、家长及时查询)

  四、录取办法

  1、确定合格名单。根据该生在我校获得的专业测试成绩,在综合考察考生思想品德、学习成绩、艺术获奖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艺术团的需要,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定合格考生名单。我校将合格考生数据库上传至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由考生所在省级招办进行资格确认,经确认后的合格名单将在“阳光高考”平台进行公示。我校也将在本校招生信息网公布测试合格考生名单并书面通知考生本人。

  2、录取原则:经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公示的考生,可自愿与我校签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艺术特长生招考协议》,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考生须把我校填为第一志愿(实行平行志愿录取的省份,须将我校作为第一个学校填报志愿)方能享受教育部关于普通高校招收艺术特长生的相应优惠政策,由我校根据高考成绩、专业测试情况等综合因素,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3.专业安排:根据考生高考成绩及专业志愿,安排在我校相应专业学习,在校期间为大学生艺术团服务。

  五、未尽事宜后续通知。若教育部政策有所调整,将以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政策为准。

  六、联系方式:

  团委办公室 电话:010-82321665、010-82322024 (周一至周五) 张老师

  招生办公室 电话:010-82321091、010-82326956 (周一至周五)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招生信息网:http://zhsh.cugb.edu.cn

热门院校

  •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市海淀区
    学校简介北京理工大学1940年诞生于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毛泽东同志亲自题写校名,李富春、徐特立、李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担任学校主要领导。80余年来,北京理工大学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走出了一条中国共产党创办和领导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红色育人路”,一条立足国防传统优势、服务国家战略的“强军报国路”,一条开放包容、融合协同的“创新发展路”。   栉风沐雨,北京理工大学伴随着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成长壮大。1949年,学校迁入北京;1952年,定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1988年,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学校现设有21个专业学院、9个书院以及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国家安全与发展研究院等8个其他教学科研机构,设有27个基层党委、3个党总支、3个直属党支部;现有教职工5600余人,汇聚了32名两院院士、350余名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建有1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和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近年来,学校坚持“四个面向”,围绕“顶尖工科、优质理科、精品文科、新兴医工”学科建设方针,系统构建工理管文医协同发展格局,现有9个学科门类,31个一级学科点,其中,30个一级博士点。设有15个专业学位类别,其中,4个工程博士类别。9个学科进入全国前10%,兵器学科位居全国第一。8个学科领域进入世界一流行列,3个学科领域进入世界一流前列。   立德树人,北京理工大学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中传承红色基因。学校致力于培养“胸怀壮志、明德精工、创新包容、时代担当”的领军领导人才。在建校80多年以来的30余万毕业生中,有李鹏、曾庆红、叶选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120余位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和将军;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小谟、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等60余位院士;有各个行业、各个层面的大批领袖人才和优秀建设者,被誉为“红色国防工程师的摇篮”。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设有本科专业75个,其中,国家一流专业36个、新工科专业8个。“十三五”以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获全国优秀教材奖7项,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39门,新增北京市教学名师20人,研究生获全国学会优秀学位论文96篇。获批建设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累计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冠军2次、金奖22项;累计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7项、一等奖17项;累计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13项。面向国际,学校与深圳市人民政府、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共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与6大洲77个国家和地区的362所高校签订校级合作协议,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俄罗斯鲍曼国立技术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以色列理工大学、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100多所合作院校设立学生交换项目,形成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全球网络。   矢志创新,北京理工大学在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展现时代担当。学校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坚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锐意进取。学校曾创造了新中国科技史上多个“第一”:第一台电视发射接收装置、第一枚二级固体高空探测火箭、第一辆轻型坦克、第一部低空测高雷达、第一台20公里远程照相机等,在精确打击、高效毁伤、机动突防、远程压制、军用信息系统与对抗等国防科技领域代表了国家水平,在智能仿生机器人、绿色能源、现代通信、工业过程控制等军民两用技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中,学校共参与了受阅装备中12个空中方队中的10个方队、32个地面装备方队中的26个方队的装备研制工作,并直接参与了多项数字表演与仿真任务、焰火技术任务和彩车设计等技术保障工作。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北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中,以及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空间交会对接等重大任务中,学校研发的多项技术均有优异表现。“十三五”期间,学校科技投入经费超过182亿元,产生了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牵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1项,其中一等奖3项;首批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面向国家安全与国计民生实施系列科技成果转化,6个典型案例集中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号角激昂,北京理工大学承载着光荣与梦想扬帆起航。“延安根、军工魂”是镌刻进北京理工大学的红色基因。“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的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徐特立老院长倡导的“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学风,共同铸就了学校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核。从1940年在延安诞生为抗战建国服务,到21世纪的今天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从露天课堂、吃住窑洞,到现代化校区、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努力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继续坚持“四个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 中华女子学院北京市朝阳区
    学校简介中华女子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全国妇联所属、教育部批准备案的全国第一所公办全日制本科女子普通高等学校,前身是1949年由蔡畅、邓颖超、康克清等革命前辈创办的新中国妇女职业学校。1995年,学校迁址并启用现校名。1996年,学校开始举办普通本科教育。2002年,学校由成人高校转制为普通高校。2019年,学校正式加挂“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牌子,学校发展迈入新的历史阶段。学校现有教职工477人、全日制在校生5248人[1]。设有社会工作学院、法学院、管理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艺术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女性学系、金融系、外语系、计算机系、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体育部等教学院系部。设有1个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点,24个本科专业,涵盖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工学7个学科门类。学前教育、法学2个专业为北京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社会工作、学前教育、女性学3个专业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学前教育和女性学2个专业是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目前正在根据妇联改革要求对机构设置和学科专业进行调整、优化。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路线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始终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同步、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同行、与世界妇女进步事业发展同向。学校历经多次跨越发展,确立了办学定位:着力强化妇联干部、妇女干部培训主责,建好建强妇联干部培训基地;着力打造优势学科,成为培养服务社会、家庭和妇女群众的人才摇篮;着力在国际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教育事业中彰显中国特色,成为中国妇女民间对外交流交往的重要窗口;着力发挥妇女研究智库作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和家庭建设研究基地。学校自建校始一直承担妇联干部、妇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25年来共培训各级各类妇联干部、妇女干部377期2万多人次。2019年以挂牌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为新的起点,聚焦培训妇联干部、妇女干部主责主业,强化妇女干部培训职能,全面承担妇联、妇女干部培训工作。学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四自”精神、公益意识、国际视野和知性高雅的应用型女性人才。拥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学校教师深度参与妇女儿童家庭相关法律、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妇女/性别研究形成优势和特色。学校设有全国第一个设立的女性学专业、联合国副秘书长任荣誉教授的全球女性发展研究院、全国唯一的中国女性图书馆及家庭建设研究院。学校是商务部发展中国家妇女人才短期培训项目和硕士学历学位项目实施单位、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实施单位,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联合教席单位、中外女校校长论坛发起单位、世界女子教育联盟成员、中国女子高等院校联盟理事长单位。着眼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环境美校”的治校方略,以全面落实培训妇联干部、妇女干部的主责主业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统领,深化综合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办学特色,在新时代党的妇女培训与教育事业的征程中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 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市西城区
    学校简介中央音乐学院1949年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命名成立,是由1938年成立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1940年建立的重庆国立音乐院、1948年成立的华北大学三部音乐系、1918年成立的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等几所音乐教育机构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培养高级专门音乐人才的高等学府。1960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2000年被列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是全国艺术院校中唯一一所国家重点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现设有作曲系、音乐学系、指挥系、钢琴系、管弦系、民乐系、声乐歌剧系、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音乐教育学院、提琴制作研究中心、人文学部、附属中等音乐学校、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等教学院系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音乐学研究所等机构。截至2021年12月,中央音乐学院共有全日制在校生3667人,其中本科生1586人,硕士生753人,博士生178人,附中(含附小)1150人。作为全国音乐教育中心,音乐创作、表演和研究中心,以及社会音乐推广中心,中央音乐学院是一所代表中国专业音乐教育水平,专业设置齐全,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音乐学府。  中央音乐学院是国内外音乐人才向往的地方,七十余年来,学校已建立起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和教学管理队伍,在教学、创作、表演和科研中涌现出一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学者,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有才华的年轻音乐家来校学习,培养了数万名优秀音乐人才及数百名外国留学生,其中大多数已成为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作曲家、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音乐表演艺术家、文化艺术机构的领导人和业务骨干。  中央音乐学院在继承中华民族音乐传统和经验的同时,不断吸纳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以博大的胸怀,容纳各种艺术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央音乐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双一流”建设,开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音乐学院发展新征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历史性贡献。
  •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市昌平区
    学校简介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重点建设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全面开启了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新征程。学校1958年创建于北京,原名北京电力学院。学校长期隶属于国家电力部门管理。2003年,学校划转教育部管理,现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等12家特大型电力集团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成的理事会与教育部共建。学校校部设在北京,分设保定校区,两地实行一体化管理。学校现有教职工3千余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4万余人,研究生1.2万余人。学校占地1600余亩,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六十多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爱校敬业、追求卓越”的华电精神,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能源电力人才。学校始终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积极活跃在科技创新前沿阵地,攻克了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过程中多项技术难题,为推进电力科技进步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进入新世纪以后,学校贯彻“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发展”的方针,紧抓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快速发展。学校设有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新能源学院、核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利与水电工程学院、数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能源互联网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等学院,67个本科专业。拥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热能工程”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电气工程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两个学科分别位列A档和A-档;“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材料科学”“化学”和“社会科学”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其中“工程学”学科进入全球前70强和前1‰行列;拥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3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和能源动力硕士、电子信息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等13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形成了培养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学校拥有一支积极进取、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991人,其中正高级职务的420人,具有副高级职务的722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双聘院士10人,其他各类高层次人才百余名,有多支高水平研究团队。学校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发起成立“电力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校企联盟”。学校现有15个国家级一流专业,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12门国家级一流课程,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校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在新能源、特高压、智能电网、清洁煤电、核电等重要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果,现建有3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以及29个省部级科技平台及研究基地,学校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十五”以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课题3700余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400余项。科研经费快速增长,科技论文国际三大检索排名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位居前列。学校依托大学理事会平台,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与国内外100余家大型能源电力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共建“智能电网协同创新中心”“智能发电协同创新中心”“能源互联网学院”等一批重点校企合作平台,共同承担重大研发项目,加快科技成果开发与产业化;学校多方位构建政产学研合作平台,与20余家地方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深化交流与合作,在促进区域科技创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上取得显著成效;学校积极推进校际合作,作为主要发起单位参与组建北京高科大学联盟,实现高校之间的优势资源共享互补,促进校际协同创新。学校全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搭建了世界一流大学合作伙伴网络和“一带一路”沿线大学合作伙伴网络,全面开展学生交流、科研合作等合作项目,设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提高来华留学生规模和质量。学校积极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主动承担国家外交任务,承办了多个国家级援外培训项目;与俄罗斯莫斯科动力学院等15所海外高校共同签署“一带一路”能源学院合作伙伴备忘录;担任上海合作组织大学能源学方向中方牵头院校,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大学能源智库;在美国设立的西肯塔基孔子学院是北美规模最大的孔子学院。2017年11月,学校召开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谋划了未来一段时期学校发展蓝图:经过五年左右的建设,“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整体水平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实现向研究型大学的实质转型,初步建成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此基础上,再用10—15年时间,到2035年左右,“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整体水平进入世界一流前列,全面实现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明确了学校总体发展思路是坚持“一个根本”,紧扣“两大任务”,抓住“三个导向”,突出“四个重点”,即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根本,紧扣立德树人和提高质量两大任务,抓住改革创新、特色发展、开放办学三个关键导向,突出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四个重点,带动学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2018年10月,学校汇聚全体华电人的磅礴力量,成功举办了一届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甲子校庆。通过召开建校60周年创新发展大会、重新编撰《校史》、评选建校60周年华电人物和杰出校友,展示了办学成就,弘扬了华电精神,扩大了社会影响,凝聚了发展力量。2019年,学校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主线,以国庆游行思政教育为抓手,以顶层设计推动校内综合改革为重点,深入谋划、全面部署,着力推进工作落实落细,全校师生员工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使命感责任感更加强烈,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奋进意识更加强化,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更加牢固。站在继往开来的新起点,面向欣欣向荣的新时代,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九个坚持”为根本遵循,加快推进“双一流”特色、高质量建设,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书写华电人的“奋进之笔”,为把学校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华电贡献!
  • 学校简介 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学院前身是于1985年5月18日创建的中国科技经营管理大学,2001年4月5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学院,是具有国家高等学历教育计划内全国统一招生资格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在建校过程中得到了党中央、教育部、市教委等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大力支持,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王首道曾担任学校名誉校长。学校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位于昌平线地铁沙河站正南方200余米处,周边10余条公交线路纵横交错停靠,交通十分便利。学校毗邻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外交学院等国家一流名校,具有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和得天独厚的学习环境。学校占地约120亩,建筑面积近11万平方米。学校建筑庄重典雅、环境清新宜人、教学设施完善。学校建有大数据实训室、虚拟仿真实训室、智慧新零售直播间、民航客机模拟训练舱、影视制作中心、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中心、钢琴室、早教室、感统室、形体室、舞蹈室、化妆室、音乐排练厅、舞蹈排练厅、微机室、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多功能厅等教育教学设施;建有篮球场、网球场馆、生活超市、学生食堂等设施,为师生学习和生活提供优质的条件保障。学校文化底蕴丰厚,办学理念先进,治学严谨,管理严格,已形成工、经、管、文、艺等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为国家和首都社会与经济建设培养了10万余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化产教融合,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共商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共建课程体系、教学团队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合作企业的技术专家和骨干为学生提供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就业培训、职业技能证书培训、推荐就业等方面的专业服务。充足的校企合作资源和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理实结合的综合训练,致力于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水平和社会竞争力。学校现设有9个统招专业,14个专业方向,生源覆盖1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学校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专职教师占90%,拥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80%以上,“双师型”教师占比80%以上;兼职教师均为来自高校的教授、副教授和合作企业专家与技术骨干。学校与中关村软件园北京基地、北京中关村智酷双创人才服务公司、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公司、北京天融信教育科技公司、北京拓普空间科技公司、BTV英特维文化传播公司、深圳汇合发展公司、北京永辉超市公司、北京早期教育发展促进会、红黄蓝亲子园、北京仨人文化传媒公司、通航未来(北京)航空技术发展集团公司、北京国艺未来教育科技公司、北京中世华舞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北京耘梯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数十家企业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共同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高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