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湖南: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出台
2015-11-04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红网长沙11月3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刘怡斌)2016年起采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划片入学,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近日,《湖南省教育综合改革方案》正式出台。11月3日,红网记者就方案的相关情况对湖南省教育厅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王柯敏进行了专访。

问:请简要介绍《湖南省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5-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的制定背景、总体定位、主要内容和特点。

答:今年年初,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制定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对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强调要抓住改革机遇,朝着建设教育强省的目标,聚焦教育领域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精准发力,拿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省教育厅认真组织起草《方案》,并先后经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国家教改办审核、省政府第60次常务会议审议、省委深改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审议。在方案制定过程中,广泛听取了各界意见,凝聚了各方智慧。

湖南教育综合改革的总体定位是,通过全面系统的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创造和释放制度创新的红利,加快基本建成教育强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这次《方案》的制定,坚持紧扣中央精神,注重整体谋划和系统设计,体现改革的综合性;同时又切合湖南实际,注重改革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力求为全省转型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构建“四个制度体系”:一是构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育人制度体系;二是构建管办评科学分离又有机统一的教育治理体系;三是构建学校依法办学,政府、社会、师生广泛监督的现代学校制度体系;四是构建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联动的制度体系。

关键词一:考试招生制度

1、新的高考制度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答: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结合湖南实际,湖南将于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即从2017年进入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开始实施,到2020年高考时,各高校按照新的高考制度进行招生和录取。新的高考制度最大的变化在于“两依据、一参考”,即招生学校依据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具体来讲,考生的总成绩由语、数、外3门全国统一考试科目成绩和考生从理、化、生、政、史、地等6个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任选3个科目的考试成绩构成。实行新的高考制度之后,考生将不分文理科。同时,全国统考科目将从2016年起采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

关键词二: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1.《方案》提出,为了化解中小学择校难题,将严格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划片入学,试行学区制办学,探索小学初中九年一贯招生制度。这是否意味着家长们最关注的学区要面临调整?是不是表示“小升初”不再能择校流动?

答:为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要求,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湖南省《方案》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划片入学。划片入学工作主要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指导统筹下具体组织实施,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所在学区、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组织辖区内所有公办初中合理划定招生范围,制定划片招生方案并向社会公布。必须遵循就近入学、以学位定区域、优质资源均衡配置和相对稳定的原则。片区划定后要保持相对稳定,确需调整时应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邀请相关单位和家长代表参与,进行审慎论证,按划片程序规定进行调整。因此,现行设定的学区是否调整,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视具体情况依政策确定。

实行划片入学以后,所有的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初中不得择校招生,民办学校在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管理下,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实行自主招生,招生方案需报备。

2.《方案》提出,将建立优质学校集群式发展模式,推动同层次学校之间联合办学、组建学校联盟、试行集团化办学。这是不是意味着学区内将破解一边是热门学校大班额,一边是个别学校生源不足的困局。如何保障这轮融合,不是简单的挂牌,而是从管理、师资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寻求“112”的放大效应?能否举个例子,来进行解读?

答:建立优质学校集群式发展模式,目的就是要破解“大班额’’、“择校热”难题,通过优质教育的辐射,使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真正实现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要使这轮改革融合有实质性的突破和发展,关键在于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着力点在于根据不同学校的办学基础和特点,因校制宜,以强带弱。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统筹管理,在校领导、骨干教师调配、教育教研活动、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同步推进,促进融合管理,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优质发展。

长沙市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他们将帮扶学校的发展纳入优质学校发展规划之中,被帮扶学校的校长或业务副校长由优质学校派驻,同时,派出学科组和骨干教师任教并指导教育教学和教学研究等。通过帮扶,建立“统一管理、相对独立、资源共享,各具特色”的办学机制,并遵循“三不变”“五统一”原则,即学校现行体制不变,学校法人代表不变,学校拨款机制不变;统一教育教学管理,统一师资调配,统一教育教学改革,统一教学质量评价,统一宣传口径。比如,芙蓉区大同小学,现已办有大同二校、三校等4所学校,采用大同学校品牌,融合大同小学师资、管理及教育教学活动;还有长沙市一中帮扶湘一芙蓉实验中学,长郡中学帮扶长沙市三十二中、长郡雨花外国语学校等。

3.《方案》提出,推进“县管校聘”,是不是为了更好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能否结合湖南目前的师资交流情况,谈谈轮岗交流制的意义和具体实施路径?

答:目前,湖南较为普遍地存在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管理体制不顺畅、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在《湖南省教育综合改革方案》中提出要探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就是在加强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的统筹管理,理顺教师队伍的管理体制,打破教师交流轮岗的管理体制障碍,更好地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的轮岗交流。

实施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是推进县域内优质校长教师资源共享,逐步缩小校长教师资源配备的城乡差距、校际差距,破解择校难题、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对此,中央和省委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我省早在2011年就将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作为省级教育体制改革的项目,并在芙蓉区开展了改革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于2012年出台了《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均衡配置指导意见》,并在当年选取了46个县开始试点,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试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理顺,推进教师轮岗交流工作存在较大的困难,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轮岗交流的规模和比例都不大。

此次《湖南省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出台后,湖南省将出台全省《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意见》。文件出台后,我们将要求各市州、县市区根据省里的文件精神,尽快制定本地的实施办法,同时按照先行试点,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推广的办法尽快部署实施。今年8月,在县市区积极申报的基础上,已先期选定了11个县市区作为全省首批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试点单位,省本级也设立了500万元的专项奖补资金,对试点单位进行奖补,各试点单位正在按照国家文件的总体要求,有条不紊地开展试点工作。我们希望,通过3-5年的努力,实现全省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和常态化。

关键词三:教育扶贫

1.湖南将在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上做出那些探索?能否举例具体解读”建立为贫困家庭免费培养技能技术人才制度,采取’9+3’模式,保障贫困地区未能升入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免费接受中职教育,使贫困家庭从根本上脱贫。

答:教育扶贫在扶贫工作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功能,为此,我们提出了“教育功能型精准扶贫”的思路,制定了《湖南省教育扶贫规划(2015-2020)》,实施校校结对帮扶、教育教学资源云覆盖、教师队伍素质提升、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基础教育教研教改等5大工程,在围绕“精准”对接发力,将人、财、智、物等精准对接到学校、输送到教师、作用于学生,精准对接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达到教育强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不断提升教育服务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贫困家庭脱贫解困的能力,最终实现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目标。

今后几年,我们将把职业教育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手段,鼓励贫困家庭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接受中职教育,以提高其就业能力和致富技能,帮助贫困家庭实现脱贫。“9+3”模式,就是对贫困家庭学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可在省内中职学校接受3年免费中职教育。具体来说,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免除学费3年,在民办学校就读的参照公办学校收费标准减免学费,所有集中连片地区和涉农专业一、二年级在校学生及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可享受国家助学金。同时,我们与省委统战部、省扶贫办一起,实施了湖南“一家一”助学就业·同心温暖工程,重点面向全省51个扶贫工作重点县,以公益资助的方式,计划在5年内资助10000名中职学生,每人资助两年、每年生活费2000元,帮助贫困山区一个家庭有一个孩子学到一门专长,一个家庭有一个孩子就业,实现教育扶贫、脱贫致富的目标。

关键词四:管办评分离

如何通过简政放权、转变职能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

答:推进落实教育管办评分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是湖南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将进一步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着力优化教育治理结构,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

一是明晰政府管理教育的边界。通过编制权力清单,落实“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要求。2015年初,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全省教育系统组织开展权力清单编制工作,将厅委机关的全部行政权力梳理合并精简至6类34项,其中行政许可7项、行政处罚17项、行政确认4项、行政奖励3项、其他行政权力3项,并全部通过湖南省人民政府网、湖南教育政务网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切实做到清单之外再无权力。下一步,将坚持“清单之外无权力”,开展流程再造,打造标准化的权力运行环节。

二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能取消的尽量取消,能下放的尽量下放”的原则,切实精简审批和管理事项。2015年,省教育厅的行政许可事项由2009年的12项减少到7项,总数减少了58%。同时根据省审改办的要求,全面梳理了本单位实施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取消所有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同时,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将切实下放高校人员选聘、职称评审、专业设置调整等权力,扩大高校经费使用自主权等权力。进一步减少用项目评审去扰乱学校师生,还学校平静的学术氛围。

三是以教育立法深化教育管理。要做到“放而不乱”,就是要更多地通过法律、制度、规划以及评估等措施,使教育部门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近年来,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建立健全与省人大、省政府法制办等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认真总结教育立法的经验和做法,把制约教育的普遍性、瓶颈性问题逐步纳入立法轨道,探索建立具有湖南特色的地方教育法规体系。目前,正在研究制定《湖南省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湖南省学校安全条例》、《湖南省实施办法》等地方教育法规。

四是以章程规范学校管理。指导和推动各级各类学校以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为目标,制定和完善学校章程,落实和规范学校办学自主权,形成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教师依法执教,学生依法维权的局面。目前,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正在深入推进高校章程建设,2015年底之前将完成省属高校的章程核准工作,在全省高校形成“一校一章程”格局。

作者:刘怡斌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学院是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国家级众创空间、湖南省卓越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湖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文明标兵校园、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校、湖南省实习管理强校、湖南省职业院校文化建设强校、湖南省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长沙市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单位。  近年来,学院办学紧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加快了专业向“智能”转型和升级,重点培养智能制造产业链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服务行业发展的能力明显提升,广受社会赞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等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对学院办学成果报道近300次。  打造品牌特色专业(群)。学院设有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智造创客学院等九个二级学院(教学部)。建成了深度融入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链的智能制造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汽车技术、智能制造服务四大专业群。开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电梯工程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34个全日制专科专业。现有国家重点建设专业3个、省级品牌专业7个,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群、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群、智能汽车技术专业群入选湖南省一流特色专业群。牵头制定了全国高职院校电梯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标准。“十三五”期间,建设省级精品课程21门,省级优秀教材5本,入选国家规划教材3本,联建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 1 个。2021年获评全国优秀教材1本。  师资队伍素质精良。现有专任教师506人,其中双师型专任教师384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85人,高级职称教师236人,享受国务院、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各1人,全国机械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湖南省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3人,全国技术能手4人,湖南省技术能手10人、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湖南省芙蓉教学名师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3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建有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基地 4 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入选教育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入选教育部高职典型案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入选教育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十三五”期间,教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教师参加省级以上教学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1项,获省级一等奖 33 项、二等奖 34 项;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2021年获湖南省教师职业能力竞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一等奖及获奖总数排名全省第一;企业技能大师参与组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2021年教师获全国教师职业能力竞赛一等奖;获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  专业产业融合发展。学院以产教融合为主线,深化校企合作,充分依托地处国家级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区位优势,与中国铁建、三一集团、中联重科、上汽大众、三菱电梯、捷豹路虎(中国)等500余家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打造地域圈、产业圈、企业圈、岗位圈。做好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与知名企业在校内合作共建了山河智能产业学院、汇博机器人产业学院、三菱电梯产业学院、中汽智能产业学院、华为云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用友新道产业学院,建有捷豹路虎(中国)长沙培训中心、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中心等生产性实训基地。获长沙经开区“四个第一”评价:与园区合作企业数量排名第一、为园区输送技能人才数量排名第一、企业技能人才校园招聘意向排名第一、技能人才校企联合培养意向排名第一,被长沙经开区授予“校企合作先进院校”。  创客教育特色凸显。建有智造创客学院和创业大厦等创新创业平台,形成了集创新思维普及、科技创新与创客教育、创新创意产品研发、项目孵化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创客空间,被授予国家级众创空间称号。建成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创客人才培养机制,牵头成立了湖南省高职创客教育专业委员会。打造湖南省创客教育品牌,2021年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比赛获省级以上奖励27项。学院“创文化”成果获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湖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获一等奖 4 项、二等奖 10 项、三等奖 10 项,在省级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获一等奖 28 项、二等奖 71 项、三等奖 97 项。2021年获湖南省学生技能竞赛一等奖17项、二等奖31项、三等奖36项,获团队一等奖;获国家技能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学院获评《2021年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学生发展指数全国百所优秀院校。学生技能抽查成绩优秀,年终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据麦可思调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就业现状满意度、平均月收入均远高于全国高职平均值。学院培养人才广受社会赞誉,涌现了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晏斌、入职半年即获得上海大众集团职工技能竞赛“维修电工第一名”的焦喜春、在广汽三菱被誉为“机器人的老中医”的技能大师谢卫华等大批能工巧匠。  “十四五”期间,学院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产教融合为主线,夯实基础,对标发展,质量为先,全方位提升高水平院校建设的服务保障支撑能力,创客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成效更加显著,具有国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成功造就,支撑高水平院校建设的智造特色专业发展格局更具优势,深度融入经开区经济社会发展特色持续彰显,绿色智慧和谐美丽新机电全面建成,在服务湖南推进“三个高地”建设中展现机电担当和机电特色。
  • 学校简介娄底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由原娄底幼儿师范学校升格而成,前身是创办于1952年的新化师范。新校址坐落在世界锑都冷水江市,有长芷高速、沪昆高铁并贯东西,交通便利。学校占地面积340余亩,建筑面积10.5余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设施设备齐全。 学校是“湖南省大专层次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基地” 、“娄底市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基地”、“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华东师范大学)科研基地”、“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湖南省校园文学艺术联合会理事单位”。曾荣获“全国部门绿化四百佳”、“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南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现有学生4401人,教职工264名。其中专任教师22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1人,硕士研究生学历64人,正高职称2人,副高职称74人,特级教师1人,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23人,双师型教师83人。目前,学校继续开办五年制初中起点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专业,定向培养大专层次农村小学、幼儿园教师。同时增开三年制高中起点学前教育、三年制高中起点美术教育两个专业。在未来三年内,将开设广告文印、音乐教育、早期教育、舞蹈教育、艺术设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播音与主持等专业。并与湖南师大、湖南一师、华东师大等合作开展本科学历的继续教育。娄底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活校、品牌强校”战略,立足娄底、面向全省、辐射周边省市,培养“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农村教育工作者。力争在三年内,将学校打造成娄底市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中心,娄底市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研究中心。
  • 学校简介  永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由原道县师范学校、原祁阳师范学校合并升格而成。原道县师范创办于1958年,原祁阳师范创办于1979年,具有师范教育办学历史63年。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守坚持教师教育,立足乡村教师培养,为社会培养了六万多名各类人才,近五万名教育类人才。学校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永州市零陵区,高铁、高速与机场三位一体网络全面构建,交通便利。学校占地503.7亩,建筑面积17.9万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是广大学子求学的理想场所。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800多万元,拥有教学计算机900台,钢琴、电钢琴685台,纸质图书55万册,224间教室均配备了智慧黑板和多媒体教学系统,装备微格教室、蒙台梭利教室、录播室、电子书法教室等实训室344间,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充分满足办学需求。 学校是“湖南省大专层次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基地”“湖南省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养研究基地”“永州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永州市教育系统干部(教师)培训基地”。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湖南省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示范学校”“湖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南省五四红旗团委”“永州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永州文明校园”等荣誉。  学校现有学生5916人,教职工340人,其中专任教师299人,教授8人,副教授75人,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107人,双师型教师103人,国家和省级优秀教师9人,省特级教师4人。目前,学校构建了以教师教育为主体、师范类专业和艺术类等非师范类专业协同发展的专业体系,设有小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基础教育学院、数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7大学院。开设了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语文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数学教育、早期教育、英语教育、舞蹈教育、音乐表演、艺术设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播音与主持等15个专业。  永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立足永州、面向全省、辐射周边省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专多能”、服务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新时代,新征程,全校师生将求实创新、团结奋进,努力将学校打造成永州市小学教师培养培训中心、永州市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中心、永州市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研究中心、永州文化艺术人才培养中心,为建设“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高水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而努力奋斗。
  •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常德市鼎城区
    学校简介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本科院校。学校始创于1994年,时称常德电脑技术学校;1998年成为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试点院校,更名为常德电脑专修大学;2004年升格为国家统招大专院校,更名为湖南同德职业学院;2014年升格为国家统招本科院校,更名为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学校现有东、西两个校区,规划总面积2146.07亩。目前校园占地面积1200亩,建筑总面积46.21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23.16万余平方米,学生宿舍14万余平方米,拥有纸质图书144.4万册、电子图书89万册。宽带网络、WIFI覆盖全校。学校现有专任教师706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246人。全日制在校学生14563人,其中本科学生11499人。学校设有农林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化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就业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公共艺术中心、体育与健康教学研究部,开设有园林、水产养殖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联网工程等22个本科专业,以及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商务英语等13个专科专业。2014年升本以来,学校坚持内外协同共建实践教学平台,深入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学校先后与湘云生物科技、中国兵器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21个,建成工程实践基地13个,建成了三个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二个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基地,累计吸纳13290名学生到基地实习实训;加强教学资源,尤其是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科学整合校内资源,建成校内专业实验(实训)室109个,创新创业工作室47个,大师工作室1个,校内外创业孵化基地6个,已构成了以学校七大实验实训中心(实训场)为主的校内实验实训体系,能基本满足学校所建设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目前,学校办学以本科教育为主,在学科、专业设置上确定了以农科为特色,工、管为主体,农、工、管、经、文、艺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建设思路。学科、专业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林学”学科获批省级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水产养殖学、设计学、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行政管理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5个学科列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英语、汉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3个学科列为“十四五”校级重点培育学科。“园林”专业获批湖南省“十三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园林”“水产养殖学”“行政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环境设计”等5个专业立项为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园林设计初步》《大学计算机》《摄影基础》等14门课程立项为省级一流课程,《装饰识图与制图》《电工电子技术》等13门课程认定为校级一流课程。学校自开办以来,先后培养了大、中专毕业生42000余人,面向社会培训各类技术人员3万余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建校以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列同类院校前茅,除因疫情影响的2020年之外,学生就业率均在91%以上。学校先后获得“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湖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十佳民办学校”等荣誉称号300多项。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新湖南、红网、湖南卫视、常德电视台、常德日报等国家级、省市级新闻媒体相继对学校进行了专题报道,被誉为“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摇篮”。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依法办学、科学治校,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秉承“博今古、承文明、强技能、事国家”的校训,“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遵循“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根本,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引领,以特色立品牌”的办学思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 学校简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是湖南省人民政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毗邻省政府,环境优雅,交通便利,校园面积1388亩,拥有一个占地7万多亩的实验林场(湖南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校内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学校办学前身之一是1958年在长沙成立的湖南林学院。1963年,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同志的亲切关怀下,湖南林学院迁至广州与华南农学院(现华南农业大学)林学系合并,成立中南林学院。陶铸同志亲自为学校确定校址,勾画蓝图,并题写了校名。1970年,中南林学院与华南农学院合并,成立广东农林学院。1974年,学校从广州搬迁到湖南省溆浦县并更名为湖南林学院。1978年学校恢复中南林学院校名,直属原国家林业部管理。1981年学校迁往湖南省株洲市。2000年,原湖南林业学校和湖南林业技工学校并入中南林学院,学校转为湖南省和原国家林业部共建。2003年,湖南省农业机械研究所并入中南林学院,学校办学主体迁往长沙,实现了历史性回归。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学校与原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4个教学单位,现有79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一流专业12个、国家特色专业4个、省级一流专业26个。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6个,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特色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国家林草局重点(培育)学科5个、湖南省国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6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1个,农业科学、工程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现有教职工2337人,具有高级职称的966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长江学者、万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国家优青等国家级人才16人,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国家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人才、芙蓉学者、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湖南智库领军人才等94人,全国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4人,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省部级创新团队15个、省研究生优秀教学团队16个。  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万余人,其中:本、专科学生2.5余万人,研究生4800余人。6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及地方输送了21万多名各类高素质专门人才,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校友,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拥有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建有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64个。图书馆建筑面积4.12万平方米,实体馆藏总量240.2万册(件);各类数据库总库60个,电子期刊5.1万种累计92万册,电子图书累计206.5万册。  近年来,学校主持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4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十三五”以来,获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中国青年科技奖1项、湖南光召科技奖1项、湖南省科学技术团队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9项,其他省部级科研奖励40项;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600余项,年均到账经费达1.1亿,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优秀青年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46项。获授权专利747件,其中,国际、国家发明专利512件。在SCI、EI、SSCI、CSSCI、CSCD及学校遴选的权威(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7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96部。学校主办4种学术期刊。其中,《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刊,《经济林研究》《家具与室内装饰》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学校先后与25个国家(地区)的98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国际科研合作、联合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师资进修培训、学生联合培养、学生交换访学、专业实践及游学等多形式对外交流。与英国班戈大学联合举办了湖南省第一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班戈学院。学校成立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班戈大学联合研究中心,主导“一带一路”热带干旱经济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积极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十三五”以来,学校累计共派出1181名各类学生赴国外(境外)交流学习,2021年学校国际学生共有112人,覆盖博士、硕士、本科和访学各层面,学历生比例达到84%。  建校60余年来,学校秉承“求是求新、树木树人”的校训和“包容、诚朴、坚毅、公允”的校风,栉风沐雨,百折不挠,砥砺前行,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立足新时代,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强林兴林为己任,贯彻学校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实施学校“三四五”发展战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教育国际化水平,确保学校位列省属高水平大学第一方阵,奋力建设国内一流、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