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北大招生组回应众多质疑:招怪才偏才属误读
2009-11-24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10名“校长推荐生”昨起公示

我省三所重高校长及北大浙江招生组回应众多质疑

自从北大宣布将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后,各种各样的质疑声就没有停歇过。昨天,浙江省内3所具有北大“校长推荐”资质的中学,最终敲定了10名推选学生名单,并在全校进行公示。

针对之前各界对“校长推荐制”的几大疑问,记者昨天分别采访了3位中学校长和北大浙江招生组组长焦维新。

质疑一:推选过程到底公不公平?

学校:公示后没有学生提出异议

“我们的推选过程有一套严格的程序,事先征求老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最终由高三年级组或校务会议综合评定。”采访中,3所学校的校长都表示,名单是集体决策的结果,校长所做的,只是履行一下形式上的签名权。

学军中学副校长冯定应是该校推选工作小组的组长,他介绍,学校的推荐标准是学生3年成绩和学科竞赛的综合评定排名,在综合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意见后,最后推选出邵林博等3名学生。

杭二中的推选流程是,根据学生成绩、竞赛、学生工作以及音体美各方面特长综合评分,最后选定了马雨杭等3人。

镇海中学吴国平说,学校事先公布了综合素质、文化成绩、对公益事业的积极性以及责任心、特长等前置条件,最后在提出申请的8名学生中选定了4名,这个结果也是经过学校、学生和家长三方认可的。

“名单公示后,其他学生的反应都比较平静,毕竟自主招生已经做了很多年,操作流程也已经很成熟了。”3所学校的校长表示,推选名单在上周六就已经在高三年级组公示了,没有一个学生或家长提出异议,昨天是名单在全校公示的第一天。

质疑二:选怪才偏才为何也要搞排名?

学校:全才比怪才偏才更具说服力

北大:招怪才和偏才纯属误读

采访中记者发现,对于推选出来的学生,校长和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评价:素质全面。比如镇海中学校长吴国平对所推荐的4名学生的评价是:“要特长有特长,要成绩有成绩,而且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和社区服务工作。”

“我们学校不少‘怪才’、‘偏才’,本身也是一个全才,评选过程中,我们当然要先考虑这些学生了。”杭二中教学处副主任陈婕老师介绍了这3名学生的基本情况:马雨杭属于“综合素质优异又学有所长”的学生,曾获得全国计算机奥赛浙江赛区一等奖,高中3年成绩稳居全年级前6名;金泽鑫入选了全国化学冬令营,其他各科都很优秀;杨颖睿虽然没有竞赛获奖背景,但综合素质相当全面。

“如果一味提‘怪才’、‘偏才’,肯定也是背离北大初衷的,而且哪里会有这么多‘怪才’,真这么普遍的话,也就不能算是‘怪才’了。”在学军中学副校长冯定应看来,学校推选出的3名学生也属于均衡发展,并有各自的个性特长。

“北大从来没说过‘校长推荐制’要招的是怪才和偏才,恰恰相反,这项新制度是为了照顾那些学科全面、综合发展,但并没有竞赛获奖的学生。”北大浙江招生组组长焦维新表示,北大的招生理念是“不拘一格选人才”,“校长推荐制”是对以前那些政策的补充,“如果仅仅是为了招在某些学科、某些领域有专长的学生,之前的政策就已经够了,像物理、化学、数学等竞赛获奖的学生,在保送生、自主招生政策里,都已经照顾到了,新实施的‘校长推荐制’,是为了给那些综合发展、学科全面的学生提供一条绿色通道。”质疑三:“校长推荐制”是不是为提前“掐尖”?

北大:谁都想招到最优秀的学生

评选标准无异、推选过程无异,这让不少人质疑:“校长推荐”并不能选出什么特别的人才,这只不过是北大打着改革的名号,提前抢生源。

对此,焦维新老师并不回避。“我们制定新的政策,一方面是出于选拔学生的考虑,毕竟从招生的角度讲,谁都想招到最优秀、最拔尖的学生,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推进中学的教学改革,这两者是有机结合的。”

焦老师表示,由于奥赛奖杯在高校选拔中一直有不小的分量,所以很多学校的中学教育存在“竞赛导向”,但这并不是最理性的做法,“中学阶段的主要任务,还是应该以打基础为主,基础扎实的学生到大学后才更有潜力”。

质疑四:新制度能不能推动教育改革?

学校:虽然只是一小步,但也是一大步

记者发现,虽然“校长推荐制”是新的尝试,但各校在推选学生时的标准和流程,和各校往年就在操作的自主招生和保送生推选过程,并无太大差异,这一点,也得到了各校校长的证实。那么,招生制度的这种新尝试,真能推动中学教育改革吗?

“因为今年是新制度实施的第一年,首先要考虑公平性,所以不可避免存在量化考察的局限,相信今后北大会有相应的举措,来不断完善这项制度。”在采访中,几位校长不约而同表达了这个观点。杭二中校长叶翠微表示,在现行的高考度下,北大的这项改革虽然目前看来可能只是一小步,但对人才选拔机制、甚至是学生的一生来说,很可能是一大步。

记者手记

有改革就会有争议

杭二中校长叶翠微曾对记者说,他当了十几年校长,每年都有遗憾,因为总有优秀的学生由于分数的原因,和名校失之交臂。

“让这种遗憾少一点”,叶校长的初衷可能就这么简单。但当他向北大建议“校长推荐学生”并被采纳后,社会的舆论似乎有些一边倒:不是质疑学校的公正性,就是怀疑北大意在抢生源,有人甚至预言“校长推荐制”可能会。

北大的“校长推荐制”到底会给学生、给现行的教育体制带来什么?有校长觉得这是人才选拔机制的一种进步,有的校长却觉得这是一个“烫手山芋”,也有校长说,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机会上名校,总归是件好事。

昨天,记者在前往杭二中采访时,在学校的公告栏里看到了密密麻麻的几张名单,上面都是获得北大、复旦、港大等学校直推、保送或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粗粗估算了一下,总人数应该达到百余人。像镇海中学、杭二中、学军这些重点中学的学生,可能并不缺上名校的机会,即使没有自主降分的政策,很多学生也完全有能力上北大、上清华。

作为北大来说,不管新推“校长推荐制”是出于什么目的,它毕竟在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中又迈出了一步。正如一位中学校长所说,任何新的改革都会引起争议,但我们不可能因为争议就不去改变了。所以,让我们以更宽容、更平静的态度来拭目以待这次改革吧。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为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建设和民政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2007年在民政部党组的科学决策下,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在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基础上成立,民政部培训中心、民政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和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同时设在学院,主要承担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类高等职业教育、全国民政系统干部职工教育培训、民政职业技能鉴定、民政政策理论和社会工作研究等职能。建院以来,学院按照“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办学、协调发展”的思路,以民政行业为依托,以服务社会为使命,适应市场、开放办学,各项工作取得了快速发展,整体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为民政事业发展及社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先后荣获“中央文明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国家技能人才突出贡献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等20多项荣誉,办学成绩和服务水平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被誉为“民政人才的摇篮”。区位优势突出,教育资源丰厚学院地处经济社会发达、文化底蕴深厚的首都北京,建有燕郊和大兴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906亩。其中,燕郊校区占地310亩,建有体育馆、图书馆和包括部级重点实训室在内的10多个实训中心、60多个实训室,教学实训设施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现有在校学生4500余名、全院教职工325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26%以上,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占95%,双师比例达68%以上,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现有全国技术能手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优秀教师7人,北京市职教名师2人,北京市青年英才5名,北京市级专业带头人3人、专业创新创业团队2个,北京市骨干教师10人,民政行业领军人才1人,民政部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为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保证。在建的大兴校区位于北京新兴的高校聚集区,占地596亩,建成后将是一所集现代化、数字化、园林化为一体充满活力和时代气息的新校园。依托民政行业,专业特色鲜明学院立足民政、面向社会,设有护理(全科护理)、老年服务与管理、物业管理、民政管理(彩票营销与管理)、婚庆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救助社工、社区社工)、人力资源管理、公益慈善事业管理、学前教育(普通幼儿教育、特殊儿童教育)、家政服务与管理(婴幼儿照护)、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园林技术、假肢与矫形器技术、康复辅助器具技术、康复治疗技术等18个涵盖民政各个领域、社会亟需的特色专业及专业方向,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类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就业前景广阔学院坚持实行开放式办学战略,先后与20多家企事业单位、行业机构建立“合作研发、合作育人、合作就业” 人才培养机制,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挪威、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的20余所高校建立校际交流和合作关系,定期开展师生互访和培训活动,并探索实施“2+2”、“3+1”等多种学生赴海外培养渠道,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毕业生获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比率达98%以上,一次就业率达96%以上,推荐专升本比率达15%以上、录取率达70%以上,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得到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广泛认可。绿色通道畅通,奖助体系完善学院大力拓展各类奖励和资助渠道,形成了完善的“国家—学院—社会”立体化的三级奖助学金帮扶体系。在校生可获得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院入学奖(助)学金、贫困补助以及天津鹤童奖学金、德法利奖学金、天津医养奖学金、社会福利基金会、华民慈善就业扶助项目等20多项社会专项奖助。其中,最高单项奖励金额达8000元年,一学年可累计获得最高奖助额21000元。奖助学金面覆盖全院50%以上的优秀学生和100%的困难学生,有效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力保障贫困学子圆梦大学。当前,国家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2019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学院作为民政部直属院校,是国家民政人才教育培养的主阵地和主渠道,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欢迎广大考生踊跃报考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为推动民政事业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 北京经贸职业学院北京市房山区
    学校简介北京经贸职业学院位于北京良乡高教园区,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具有独立颁发高等教育学历证书资格的民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现设有财会与金融系、教育与管理系、信息与设计系、思政课教学部基础课教学部和教育培训中心,机关设党政办公室、党委组织宣传办公室、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校团委、人事处、教务处、督导办公室、招生就业处、后勤保卫处、财务处。共开设10个高职专业。面向全国17个省(市)招生,现有各类在校生近3000人。学校占地面积105692平方米,建筑面积50632平方米。建校40年来,学校以创新为引领,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秉持“人人都能成才”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努力方向,确立了“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办学理念,“依法治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学校发展理念和“自强砺志、尚德树人”的学校核心文化,形成了“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培育奉献社会精神”的办学特色。我校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规模适度、管理科学、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知名高职院校。(一)办学历史悠久北京经贸职业学院前身是1982年创办的中华社会大学,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创办的第一所民办大学。2002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成为承担学历教育的高职学院,并更名为北京经贸职业学院。建校以来,学校一直坚持完全公益办学性质,1996年3月国家拨款资助中华社会大学建校资金2820万元,1999年6月北京市政府资助学校建校经费100万元。学校办学成绩显著,社会公信力较高,先后被北京市政府、北京市教委评为“北京民办高等教育先进学校”、“北京民办高等教育优良学校”。(二)区位优势明显学校位于北京良乡大学城,地处中关村国家创新示范区房山园、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良乡园),与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新校区毗邻,紧邻地铁站。学校显著的区位优势,为学生学习、实训、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求职就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三)师资队伍优良我校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的原则,按照“优化结构、稳定骨干、造就名师”的方针,注重加强师德建设和提高“双师素质”,形成了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较高、结构较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各类专兼职教师153人,其中5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硕士、博士学位,兼职教师主要是来自北京各知名高校的资深优秀教师和具有丰富专业技能的“双师型”人才。学校近五年评聘副教授、引进博士近30人,16名教师评为全国和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优秀教育工作者,5个团队评为北京市专业创新团队和优秀教研团队。(四)职业技能过硬实行双证融通,通过职业技能实训课教学和仿真模拟实训室、综合教学实验室、一流实习实训基地等设施全方位打造实用、过硬的专业技能;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通过实践教学和企业实习实训使学生完善知识结构,熟练掌握职业技能和丰富的实操经验;实行“教、学、做、考”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使“校、企、岗”紧密对接,实现学生就业“零适应期”。(五)深造途径宽广毕业前符合条件的学生可参加北京市高校专升本统一考试,成绩合格者可进入全日制本科深造。(六)就业创业优质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先后与沃尔玛集团、百度、招商银行、中国人寿、海南航空公司、大兴机场、首都机场等上百家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毕业生提供优质就业岗位,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教育培养体系,邀请校外知名企业家、创始人来校开展创业讲座,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自2011年起学校已连续举办了7届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一大批毕业生走上了创业之路,实现了人生梦想。建校以来,学校毕业生已达数万名,为首都和社会经济建设培养出了一大批行业骨干和优秀人才,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七)奖助政策体系完善学生在校期间可享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校还设有于陆琳奖学金、自强奖学金两项院级奖学金。学校设有学生创新争先奖、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评优评先奖励制度,还设立了资助学生创业的创业基金。经济困难学生除可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外,还可享受学校困难补助和参加勤工助学等。(八)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学校注重学生社团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社、时政研究会、英语协会、汉服社、书画协会、街舞社、话剧社、摄影社、心理社等学生社团积极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文艺活动,寓教于乐。此外,我校广泛开展“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经贸学子在参加的校内外职业技能竞赛、人文质素竞赛、创新创业大赛、文化艺术展演和体育运动等各类赛事活动中屡获佳绩。多年来开展志愿服务已成为我校一项办学特色,形成了“团结向上,奉献社会”的经贸志愿服务精神。我校志愿者参加了北京奥运会、首都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等大型活动,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多次被各大媒体报道并获嘉奖,2016年学校志愿服务队荣登“北京社会好人榜”。
  • 学校简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全国首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校,同时也是教育部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1960年和1978年,学校先后两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设有研究生院和12个学院。学校有两个校区:学院路校区坐落于北京市高校云集的海淀区学院路,沙河校区坐落于北京市昌平沙河高教区。学校的前身是焦作路矿学堂,始建于1909年,位于河南焦作。1931年,更名为私立焦作工学院。1938年,学校西迁并与东北大学、北洋大学、北平大学的工学院联合组建国立西北工学院。1946年,焦作工学院复校并于1949年回迁焦作。1950年学校迁至天津,更名为中国矿业学院。1952年院系调整期间,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的采矿科系调整到中国矿业学院,学校因此聚集了全国一流的采矿科学技术人才。1953年,学校迁至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1970年,学校迁至四川合川,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1978年,在北京学院路原址设立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恢复招收和培养研究生;1988年,学校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1997年,成立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1998年恢复招收本科生;2000年,学校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2003年1月,经中央编制部门批复同意,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名义办学。1997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6年成为“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7年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建设与发展,始终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毛泽东同志发出“开发矿业”的号令。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学校校名。江泽民同志来校视察科研工作并为学校建校90周年题词。胡锦涛同志为学校建校100周年发来贺信。110年来,学校与中国工业化进程同步发展,与人民共和国一起成长。经过一代又一代矿大人的努力奋斗,学校形成了“明德至善、好学力行”的校训,铸就了中国能源工业高等教育的一流品牌和独特的精神文化品格。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在上级主管部门、能源行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通过长期发展和建设,已经形成了以理工为主、以矿业与安全为特色,理工文管法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和多科性大学的基本格局。在煤炭能源的勘探、开发、利用,资源、环境和生产相关的矿建、安全、测绘、机械、信息技术、生态恢复、管理工程等领域形成了优势品牌和鲜明特色。学校现有33个本科招生专业,有1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城市工程地球物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2个学科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进入A+类,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进入A-类。工程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化学、数学、环境/生态学、计算机科学等7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各类教职工1074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23人,副教授304人;博士生导师355名,硕士生导师329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80%以上。教师队伍中,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4个,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6名,双聘院士9名,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2名,阿根廷国家工程院院士1名,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名,先后有5人获聘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7人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人获聘“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获聘“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7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人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3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2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3人被列入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5人荣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被评为“北京市人民教师”,6人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21人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人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1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7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8人获孙越崎能源大奖,27人获孙越崎青年科技奖。多人荣获国际国内重要人才奖项及协会、基金资助奖项。 学校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本,积极构建能源工业精英教育教学体系,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广大毕业生当中许多人已成长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及行业发展的科技精英、管理骨干和领军人物。学校先后有8个专业荣获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8个专业荣获北京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项目,6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1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专业入选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专业入选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998年以来,我校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国内外科技竞赛千余人次获奖;先后有8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目前全校有本科生8224人,硕士生7115人,博士生1617人。围绕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和国家及行业的战略需求,学校致力于科学研究,提升学校的创新能力,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科技成果。2001年至今,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0项,省部级科技奖励732项。学校建设了完备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校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服务行业人才培养、科技进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以校理事会为平台大力推进社会服务,校理事会成员单位发展到90家;学校拥有我国首家以能源与安全为特色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中关村能源与安全科技园”和“中国矿业大学留学人员创业园”,与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共建应急管理部国家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与北京市共建能源安全产业技术研究院,组成了学校产学研用及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成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及首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推进国际化办学。目前,与国内12所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联合发起成立“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与来自11个国家的高校共同发起成立“一带一路”矿业高校联盟,与77所世界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与百余所国外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相关学科开展了学术交流;多次举办了国际煤岩学委员会年会、国际有机岩石学年会(ICCP-TSOP)联合会议、行为安全与安全管理国际会议、国际有机岩石学会(TSOP)年会、国际采矿科学与技术大会、国际采矿岩层控制会议等国际性学术会议,学术交流日益活跃。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深化改革、强化特色、提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工作,使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实现新的跨越发展,努力把学校建成世界一流能源科技大学。
  • 北京体育职业学院北京市丰台区
    学校简介北京体育职业学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由北京市体育局于2008年6月创建的一所高等体育职业院校。属于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该院是在原北京市职工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和北京市第二、第五体育运动学校基础上整合而成的。现有专业:竞技体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竞技体能训练方向)、社会体育专业(康体健身方向)、体育保健专业、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在校生源:北京市市级优秀运动队的本市户籍学生、外省市已进入北京市集体户口的高级中等学校毕业的在训运动员,北京市普通高中毕业生。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学院与兄弟院校联办的各类学历教育,高职、中职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其他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班)的管理;根据市教委有关政策、规定和学校整体发展规划,拟定学院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提出教育管理改革意见,并组织实施;承担高职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学籍管理、毕业生审核与毕业证书颁发工作;负责北京市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社会体育经营人才的基础教育、学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承办北京市体育局系统内相关培训事项;承担北京市体育局系统优秀运动员退役转型期间职业技能及相关培训工作。学院注重体育职业技能的培养,为北京建设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造就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具备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各类体育职业人才,同时为运动员退役后顺利转型就业搭建桥梁。学院同时开展各类与体育职业相关的岗位资质培训,多角度、多层次培养体育人才,是一所行业特色鲜明、办学优势突出的体育职业院校。
  • 北京警察学院北京市昌平区
    学校简介北京警察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市公安局为行政主管、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为教育主管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院校;是首都应用型警务人才培养基地、公安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首都在职民警培训基地;同时也是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专车驾驶员培训基地、公安部外警培训基地和警务驾驶训练基地。学院是北京市公安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于1984年1月,其前身是1949年4月成立的北平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公安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始筹建公安高等本科教育,招收本科学生;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在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基础上建立北京警察学院,开展全日制公安高等本专科教育和在职民警训练;2015年,学院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以法学和工学为基础,设有9个本科专业,目前招生的有侦查学、治安学、刑事科学技术、公安管理学、涉外警务、交通管理工程和网络安全与执法7个专业,集中于公安学和公安技术两个一级学科。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获评“北京市属高校一流专业”,治安学专业被公安部列为全国公安高等教育重点专业(培育点),“警务车辆特种驾驶技术”课程被列入国家级精品课程。学院座落于昌平区南口镇虎峪风景区内,占地面积75.8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万余平方米。学院拥有完备的教学设备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可实现情景教学、模拟教学及远程教学。DNA检验、情报分析、痕迹比对、刑事照相等实验室在国内公安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体能、技能、警务技战术训练场馆独具特色;图书馆藏书齐全,查阅方便快捷,可直接为教学、科研和警务实战服务。学院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设施齐全,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学院坚持“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水平”的警察学院为办学目标,以建设办学特色鲜明、符合实战需要的国家重点公安院校为努力方向。坚持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夯实基础、稳步发展的建院思路,坚持政治建校、依法治校、特色立校、人才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方针,坚持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公安实践紧密融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发展理念,坚持为首都公安事业培养公安专门人才服务、为首都公安工作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服务、为首都公安重大保卫任务服务的办学宗旨;以服务首都公安工作为目标,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普通公安高等学历教育与在职民警训练双并重方针,立足首都公安警务创新与发展,坚持教学练战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实战导向培养具有忠诚的警魂、严明的纪律作风、过硬的警务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警务人才。学院与世界多国警察机构开展友好交往和学术交流。随着办学层次的提高、科研活动的开展,特别是首都北京发展战略定位于“四个中心”,学院对外交往和学术交流的规模不断扩大。 建校以来,学校几经变迁,始终坚持政治建校和从严治校方针,广大教职员工辛勤耕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公安专门人才,已为各级公安机关培育和输送毕业生5万余人、培训在职民警31万余人次,涌现出一批英雄模范、领域专家和优秀领导干部,为首都公安事业传承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被誉为“首都人民警察的摇篮”。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