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北京:本市高三学生今起开学复课
2020-04-27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今天,254所学校的4.9万余名高三学子重回校园,开学复课。为了迎接本市首批返校学生,各校均作了周密准备,所有校园进行了一轮彻底清洁消毒,校园内设置一米线,还储备了235.3万个应急口罩。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说,各校校园人员准备、环境消毒、应急处置、物资储备、教育教学等各方面工作均已到位。同时,全市非毕业年级线上学科教学也都按计划推进。

市级督察所有学校开学准备

为迎接高三学生返校复课,各校教师提前10天就已到岗。据统计,本市高三年级已返校到岗专任教师6487人、中学后勤保障人员已返校到岗18043人。

提前到岗后,2.4万余名教职员工接受了必要的防疫知识培训及考核。各校均进行了开学的全流程演练。北京二中演练过程中,洗手、课间上厕所等内容全覆盖;五十中的演练则包括了“住宿生”洗浴、自习、就寝等环节。

各校均建立了完整的健康台账,对校园进行彻底清洁消毒,设置疫情防控场所。校园里,处处都增加了必要的提醒提示标语,班级黑板报、墙报以健康教育、疫情防控、生命教育为主要内容。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电子班牌流动播放防疫知识,高三年级班级黑板报内容主打“向逆行者致敬”。密云区新农村中学制定试开学学生闭环管理流程图,清晰明了,便于记忆执行。通州区运河中学在学校显眼的位置摆放快速手部消毒液使用办法以及洗手方法提示。

开学前,254所学校经过数轮考核,市级督察覆盖全市各区。检查中,100%的学校生活饮用水管理符合相关要求;99%以上的学校用水、用电、用气等各项后勤保障工作到位。学校食堂相关人员符合疫情防控健康标准要求。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确保安全顺畅开学。

防疫物资已到位

一零一中将原本的多功能教室开辟成“库房”,各类防疫物资码放到位。该校老师介绍,已储备口罩3.5万余个、防护服两百套、防护镜五百个、医用手套五百副等,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安装了手部消毒设备。十二中一位老师介绍,开学后的防疫物资已经到位,可以保证授课老师每4小时更换一个口罩的需求。同时,学校还为学生准备一些备用口罩。

市教委统计,254所学校现有应急备用口罩235.3万个,消毒液储备27.3万升,测温门258个,测温枪6333个,手套25.4万副,防护服4160套。

各校配齐健康心理“双室”

此次高三开学,几乎每所学校都配齐了“双室”,一间是(临时)健康观察室,遇到突发事件可以为师生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另一间是心理咨询室,方便帮助学生快速适应校园生活,帮助师生做好心理“按摩”。

高三生是本市第一批返校学生,他们面临着各方压力,为了让他们尽快缓解压力,平复心情,投入到正常的课堂学习中,各校都已经做好准备。例如北京八中永定实验学校设置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教师,有序开展心理调适。该校还给予家长培训和指导。北师大密云实验中学计划请心理教师为学生上开学第一课。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总校校长陆云泉将在开学时,为每一位高三学生送上亲笔题写的“梦想车票”,坚定他们的信心和目标。北京十二中则邀请非毕业年级的同学们为高三的学长学姐们送上了云端祝福。

潞河中学、广渠门中学等很多学校最近给家长和学生写下情真意切的信,有些学校开启“云游”校园活动,让学生和家长亲眼看到学校的准备情况,并公示入校后的环节流程,请家长放心。

记者 刘冕

原标题:本市高三学生今起开学复课 254校彻底消毒清洁 储备235.3万个应急口罩

热门院校

  •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丰台区
    学校简介首都医科大学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是北京市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共建院校。已故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两院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为首任校长。现任党委书记为呼文亮研究员,校长为我国著名分子神经生物学家饶毅教授。学校校本部设有11个学院、1个研究中心,包括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中医药学院、医学人文学院、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学院、燕京医学院,脑重大疾病研究中心。学校现有21所临床医学院(其中19所为附属医院),包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附属复兴医院(第八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第九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第十临床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第十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第十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科医学院)、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卫生学院)、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产医学院)、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药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肿瘤医学院)、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北京康复医学院)、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潞河临床医学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康复医学院)、中日友好医院(中日友好临床医学院),以及预防医学教学基地(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还设有39个临床专科学院、专科学系,39个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464人,其中研究生6023人,本科生6599人,高专高职生1139人,留学生703人;成教生2730人。学校和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员工和医务人员39356人(校本部1578人,附属医院37778人),其中有院士6人;正高职称2951人,副高职称4780人;教授904人,副教授1299人;博士生导师1024人,硕士生导师1252人。学校现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含中医);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学科;4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6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1个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学科群。学校临床医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免疫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科学总论、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微生物学、化学、材料科学11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前1%排名,其中,临床医学进入ESI学科前1‰,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药理学和毒理学、免疫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进入全球前5‰。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按照三级学科统计,有5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7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所有医学及医学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设置的长学制专业有临床医学、儿科学和口腔医学;本科专业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儿科学、预防医学、精神医学、药学、临床药学、中医学、中药学、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假肢矫形工程、康复治疗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管理)、法学(卫生法学)、医学实验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卫生信息管理)、眼视光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助产学24个;高职高专教育设有护理、医学检验技术、药学等14个专业。学校培养医学与医学相关学科的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目前有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6个;7个国家级和10个市级特色专业;4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9个国家级和6个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门国家级和18门市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12门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北京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个国家级和6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1个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素质教育基地。7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团队,11个市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6个北京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团队。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9名市级教学名师、3名青年教学名师、3名“高创计划”教学名师、6名北京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名师。学校共获得教育教学成果奖国家级特等奖1项、二等奖8项、优秀奖1项,市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22项、二等奖34项、优秀奖1项。学校2014年高水平通过了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2018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中获得专家组充分肯定。学校有3个国家医学中心、6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个北京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工信部实验室、1个国家药监局实验室、3个北京实验室、5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0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科技部重点领域优秀创新团队。在拥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同时,学校建有高水平的国家级、市级研究和培训机构,如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原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北京市全科医学培训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首都医科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首都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基地等。近5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以及北京市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2998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812项),累计科研经费30.58亿元(其中国家级项目经费25.07亿元)。获得各类各级奖励13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14项(含合报)、北京市科技奖3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9项、中华医学科技奖25项、吴阶平系列医学药学奖6项、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1项、吴阶平-保罗·杨森奖5项、何梁何利科技奖2项、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3项、华夏医学科技奖35项;北京市优秀调查研究成果奖1项、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获得专利授权3358项。学校建有图书馆、档案馆、校史馆、中心实验室、信息中心、实验动物部、学报编辑部、校医院等公共服务平台。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瑞典、挪威、香港、中国台湾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校和相关单位签订了友好交流合作协议。先后接待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和学生数百人来校进行学术交流访问。学校获批首批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是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国际人才培养项目院校。留学生涵盖了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及进修生。除交流访问外,学校还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选派师生参加有关学习项目和学术会议。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秉承“扶伤济世、敬德修业”的校训,遵循医学教育规律,牢记社会责任,把为健康中国健康北京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做贡献为己任,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培养人民满意的医生,做出能服务人民对健康美好需求的科研成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体首医人将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求真务实、凝心聚力、积极进取、追求卓越,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医科大学。
  • 学校简介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创建于 2005 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是由北京耿丹教育发展中心和北京工业大学联合举办的独立学院。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以中国早期教育家、革命家、留英博士——耿丹烈士的名字命名。学院秉承“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办学理念,传承耿丹烈士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铸造“耿耿丹心,为国为民”的校魂,践行“学会学习,决心奋斗,追求先进,争取全面”的校训,营造“勤劳、节俭,学习、上进,团结、贡献,自觉、正义”的校风,致力于打造一所担负社会使命的百年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坐落于北京市顺义区,校区占地面积 32.73 万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 10.26万平方米,绿化率达31.3%。校园四季景色宜人,是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得天独厚的地理和人文资源,赋予师生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和日新月异的创新与时尚。学院设有国际商学院、国际设计学院、人文学院和工学院四个二级学院。开设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金融工程、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产品设计、环境设计、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动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管理、工业设计、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城乡规划、建筑学、应用心理学、汉语国际教育、社会工作等本科专业。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成立之初,就把公益性办学做为首要原则。在《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章程》中第三十条明确规定:举办方北京耿丹教育发展中心和北京工业大学共同承诺,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坚持公益性办学。在十五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坚持这一原则,不仅每年的全部收入都用于办学,并且还承担政府和社会的一些公益项目,利用自身的学科、专业、科技、人才、信息和文化优势,为北京市特别是顺义区社会建设和文化服务,开展专业培训与公益帮扶,以专业人才优势搭建社会建设、文化服务和公益服务的资源平台,成为当地社会发展的重要合作者,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精准的创新支撑。办学十六年来,这座有着优秀传统和创新精神的高等学府,逐渐形成了高品质的办学特色。在“开放式、国际化、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上,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办学目标上,在“工科背景、学科交叉、校企结合、国际视野”的办学特色上,初步形成了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十分注重人才的选聘和培养,校园不仅有百年大树,更是名师济济、青年才俊云集。与此同时,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也作为近年来的一项重要工作。把国际化作为战略先导,全面开展教师海外进修项目,已经派多名教师到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学院、美国陶森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进修学习,开阔教师眼界、增强本专业前沿知识的了解掌握、提高全球意识和国际化观念。2019 年寒假期间,学院派出120 名骨干教师,组成三个访问团,分赴以色列、美国、芬兰等国家与 20 多所高校进行学术交流和考察,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目前,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人员精干、梯次分明和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渐趋形成,为近5000耿丹学子的培养提供良好的人才保证和强力支撑。
  • 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市海淀区
    学校简介中央财经大学是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211工程”建设和首批“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49年11月6日,创办之初由财政部主管,历经中央税务学校、中央财政学院、中央财经学院、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等发展阶段,1996年更名为中央财经大学,2000年由财政部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2005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6年成为国家首批“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2年成为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7年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长期以来,学校秉持“忠诚、团结、求实、创新”的校训,传承“求真求是 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坚守“立德树人 财经报国”的使命担当,建立起以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学科为主体,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15万余名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被誉为“中国财经管理专家的摇篮”。截至2021年12月底,全校教职工1815人,其中专任教师1125人,教授359人,副教授474人,具有博士学位者965人。学校现有普通本科生10114人,硕士研究生5593人,博士研究生829人,外国留学生392人,成人教育学生3461人。学校设有本科专业53个,拥有经济学、管理学本科专业自主设置权,入选国家级和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1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3个;15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课程获批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6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荣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2本、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8本。入选国家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获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成为教育部首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创新培养基地单位;与中国科学院系统所共建“许国志大数据英才班”;实施“统计学-金融学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高起点培养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学校拥有应用经济学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应用经济学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和会计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拥有工商管理、统计学一级学科,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世界经济二级学科和经济信息管理、跨国公司管理交叉学科等北京市重点学科;拥有金融安全工程、战略经济与军民融合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拥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2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全国保险、资产评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设在我校;拥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在老一代教师中,著名经济学家和学者陈岱孙、崔敬伯、崔书香、李宝光、刘光第、胡中流、李天民、张玉文、闻潜、姜维壮、魏振雄、王佩真、侯荣华、李继熊等先后在校任教。截至2021年底,学校有22人次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项目。此外,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3人、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学家1人、“北京市师德先锋”2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9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各类杰出人才。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7个,其中2个团队分别入选首批和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近年来,学校也着力在全球范围内平台式引进大批海外优秀人才,聘请了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学院领导和学术带头人,例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劳伦斯•克莱因、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罗伯特•恩格尔、埃里克•马斯金、罗杰•迈尔森等担任学校学术委员、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学校充分发挥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决策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保证和有力的智力支持。拥有国家金融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精算研究院,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财经研究基地和首都互联网经济发展研究基地,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和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等智库机构。2016年以来,学校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7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85项。学校举办的各类论坛和高水平国际研讨会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学校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与世界知名高校、国际组织及跨国企业等180余家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10个学位项目获得AMBA、英国精算师协会等知名国际组织的认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现了本硕博层次的全覆盖。学校获批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承担国家援外项目以来,先后对来自近百个发展中国家1800余名政府高级官员进行培训。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学校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结合自身发展优势,经过科学论证,确定了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将中央财经大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
  •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市通州区
    学校简介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是北京市属公办高职院校。学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58年。1981年,学校改建为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在6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总公司物探局职工大学、北京市立信会计职工大学、北京财政学校和北京城市建设学校先后并入。2003年,学校正式更名为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2019年,为进一步深化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服务通州区和北三县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学校依托燕京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廊坊校区。学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优质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单位,荣获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中泰职教国际合作贡献奖、“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首都文明单位等称号。学校现有校本部(城市副中心)、东城、朝阳、涿州四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9.7348万平方米。学校立足北京现代服务业,精准对接北京市高端商务、商业、文化旅游业发展,设有立信会计学院、金融学院、商学院、旅游与艺术学院、建筑工程管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国际交流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素养教育部)、基础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贯通教育学院、京冀创新教育学院11个二级学院,开设财经、商贸、旅游、文化创意、建筑管理等领域的28个专业。其中智慧财经、现代商旅服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骨干专业(群),金融科技、智慧会计、智慧商业、文化旅游、智慧建筑管理是北京市特色高水平骨干专业(群),连锁经营管理、物流管理和导游是国家级示范专业,菜百商学院等5个企业冠名学院入选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工程师学院建设名单。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5800余人,教职工65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356人,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18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8人。学校拥有全国优秀教师、北京高校学术创新人才、长城学者等荣誉称号教师70余人,拥有国家级、市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5个。学校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铸就了特色鲜明的“财贸素养”教育品牌。近五年来,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4项,获奖总数名列全国前列;在北京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33项、二等奖45项、三等奖26项,获奖总数位居北京财经商贸类高职院校之首。学校毕业生的企业和社会认可度显著提高,就业率、起薪水平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高职院校前列。7万余名全日制毕业生从这里走向社会,为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拥有商业研究所、高职研究所2个研究机构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近年来,学校荣获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24项,主持或参与建设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5个,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市领导批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持续开展中华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运河文化的宣传普及活动。率先发起京商研究,连续举办十六届“京商论坛”,完成应用型科研成果1000余项、政府规划等项目60余项,被誉为首都“商业智库”。学校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牵头成立的北京商贸职教集团入选教育部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长期致力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完成职业培训数十万人次,为首都培育了大批行业领军人才、基层领班人才和技术技能骨干人才。学校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加快国际化办学步伐。学校是世界职业教育院校联盟(WFCP)理事单位,入选首批教育部“中美高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百千万交流计划”。与境外30所院校建立交流合作关系,与美国、英国等10所大学开展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完成国内首家会计、金融管理专业英国国家学历学位评估认证中心(UK NARIC)国际专业标准评估认证,牵头成立中英创新创业职教联盟(北京),设有“北财院-英国北安普顿大学海外学习中心”,在国际职教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提高。满怀使命与责任,学校以“中国服务”精品商学院为建设目标,坚持瞄准城市副中心建设办学,瞄准京津冀协同发展办学,把学校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努力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育人环境,完成好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努力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 学校简介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是由教育部2004年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国家计划内招生,颁发国家承认的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学校确立以国际化和高端应用型为发展战略目标,积极融入行业、融入国际,借助首都优质的教育资源,搭建应用型人才和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致力于卓越的教学与服务,努力达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精英商学院的目标。学校地处北京城市副中心、“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协调发展的重要核心区通州。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现设有财务与金融学院、创意艺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和德育中心4个教学单位,开设了国际商务、金融工程、审计学、数字媒体艺术、摄影、广播电视编导、视觉传达设计等26个本科专业,学科覆盖了经、管、艺、文、理、工6个学科门类,形成以商为主、商艺结合的专业结构体系。学校始终坚持引进、培养、聘用相结合的机制,形成了一支高学历、高职称、有海外留学背景、有行业实践经验,老、中、青相结合的国际师资队伍。学校设有开展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现有27个校内实验室。此外,学校拥有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全覆盖的数字化校园网以及现代化的体育馆、运动场。学校坚持以一流的国际商科人才培养标准打造教育教学体系,形成了鲜明特色。自2009年至今,已与全球57所高校建立“2+2”、“3+1”“3.5+1.5”等多种合作办学模式,达成学分互认、本硕分段式培养等联合办学协议。合作院校提供奖学金及各项优惠政策,帮助学生节省留学成本,顺利实现海外留学深造的目标。此外,学校分别在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法国、奥地利建立了7个海外实践教学基地。自2015级学生起,通过国际合作项目、海外课堂、青年领袖训练营、跨国公司实习、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实现了100%在校生在海外交流、学习实践。自2017级学生起,全面实行现代导师制,实施学业导师、语言导师和通识导师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代替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为满足学生出国留学高层次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我校2019年特别推出国际联合培养“精英计划”项目,助力学生申请到全球排名更好的世界名校。学校重视实践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开展与行业(企业)高度融合的实践教学,通过课程开发、实践操作、订单式培养、承接对口业务等方式,使学生专业与未来职业对接。目前已与北京银行、杭州银行、华林证券、丝路数字视觉等百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近年来我校就业率均保持在97%以上,毕业生广泛服务于金融行业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及文化、体育、娱乐业,在面向金融行业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证券公司就业态势明显,薪资待遇丰厚。学校以殷殷实力为莘莘学子成就未来搭建坚实平台,构筑成功之路。通过雄厚的办学实力、良好的办学声誉、显著的办学成果,受到业界人士的不断好评。2010年,学校通过了国际精英商学院(AACSB)的审核,成为国内首家独立学院会员单位。2014年,学校与北京大学等24所高校同时被认定为“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成为北京市唯一获此殊荣的独立院校。近年来,学校还先后获批“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市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学会服务外包离岸业务国际人才培养基地”。2015年,获得接受外国留学生资质,国际化进程迈上了新的历史台阶。2018年,成为北京市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2019年,学校金融学专业被评为北京市一流专业。在武书连2019年中国高水平独立学院排行榜中,获得“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第一名”及“本科毕业生升学率第一名。2017年,学校聘请美国PBK等著名设计公司,按照国际标准对校园环境、教学楼宇和学生生活设施进行了设计改造,一所精致、秀美的国际化商学院迎接您的到来。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