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甘肃:本科二批第二次征集志愿8月3日晚开始填报
2015-08-0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记者从我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现场获悉,本科二批H段和I段第一次征集志愿录取工作目前正在进行,将于明天结束。在此次录取结束后,8月3日晚20时将进入第二次征集志愿填报环节。

本科二批H段和I段录取工作结束后,省招办在网站公布了院校及专业的缺额计划,面向控制线上未被录取的考生进行了第一次征集志愿。其中,本科二批H段共公布计划5152名,包括理工类3315名、文史类1669名、艺术类161名、体育类7名;本科I段共公布计划263名,其中理工类212名,文史类51名。

在第一次征集志愿录取过程中,H段部分院校生源较好,投档最低分较高。理工类中,医学类院校“热度”不减,投档最低分在460分以上的院校共有41所。其中,昆明医科大学投档最低分514分、西安医学院497分、河北医科大学496分、安徽中医药大学分493分。文史类中,投档最低分在500分以上的院校有35所,其中,上海金融学院投档最低分540分、山东政法大学521分、河南科技学院518分、河南财经政法大学518分。

第一次征集志愿录取结束后,8月3日将进入第二次征集志愿环节。H段和I段(不含体育艺术类)第二次征集范围为控制线上未被录取和线下20分以内的考生,I段征集后如生源不足,将按规定适当降分。此次征集填报时间为8月3日20时至8月4日8时,录取工作8月4日15时开始。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是整合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资源,经教育部批准、甘肃省政府同意设置的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大学。学校前身是隶属于中国气象局的原国家重点中专兰州气象学校(始建于1951年)和隶属于甘肃省煤炭工业局的甘肃煤炭职工大学(始建于1984年)。2004年经教育部备案、甘肃省政府批准,两校合并改建为我国西部第一所资源环境类普通高等职业院校。2021年3月,经甘肃省政府批准,将国家重点中专甘肃省水利水电学校(始建于1951年)整体并入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建校以来,学校秉承“艰苦奋斗 永不放弃”的办学精神,不断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凝炼形成了“和谐教育”的办学理念、“品质至上”的校训、“求真务实”的校风、“立德树人”的教风和“知行合一”的学风。在7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发展质量和效益创造了甘肃高职教育的“资环样板”,学校的办学历程成为甘肃职业教育敢为人先和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学校是教育部、财政部遴选的全国56所之一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和解放军原总参谋部、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首批11所定向培养士官试点院校,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也是甘肃省政府、应急管理部(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确定的省部共建院校,甘肃省政府确定的省级“双一流”大学项目建设院校和优质高职院校。荣获全国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和学生管理50强、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一校一品”示范校、教育部课程思政研究示范中心、甘肃省第一届文明校园、新时代甘肃省高等院校党建工作示范院校、甘肃省高校课程思政示范校等荣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其中本科生800人,高职生18800余人,中职生500余人。现有4个校区,1个产教融合示范园,占地面积2307亩,建筑面积43.3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0254万元,与政府、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10个,建有校内实训室191个(含3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图书馆藏书143万册。学校主要面向全国气象、民航、煤炭、地质、安全、冶金、水利、化工、珠宝、财贸等行业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自建校以来,学校办学规模稳步增长,社会美誉度不断攀升,生源质量同步提高,整体录取分数保持在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学校被表彰为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全省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和甘肃省大学生就业工作示范性高校。在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代表高职院校就大学生就业创业优秀典型经验作了交流发言。学校是全国职业高等院校校长联席会议主席团成员单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单位、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应急与安全产教融合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心会员单位。学校以培养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建立起了一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师德高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127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73人、副高级职称306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专任教师比例为79.8%。1名教师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名教师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教师获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1名教师获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4名教师获省级教学名师,2名教师被评为省级劳模,10名教师获省级园丁奖,2名教师获全省“三八”红旗手称号,7名教师获省级青年教师成才奖,2名教师获甘肃省青年地质科技奖。建有省级教学团队18个、省级名师工作室18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学校聚焦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根据“错位设置、非均衡建设、星级管理、专业群发展”的专业群建设策略,形成了气象、冶金、环保、安全、财贸等紧密对接甘肃产业人才需求的资源环境类特色专业布局。现设置14个专业群,含22个职业本科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骨干专业、10个国家级骨干专业和省级、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各2个。主持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5项、在线精品课程26门。学校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科研导向,重视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多年来不断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以及行业企业合作,组建了甘肃省资源环境职教集团、甘肃省水利与水电职教集团、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产教融合研究院、甘肃省军事专业人才培养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先后立项市厅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253项,纵向科研项目经费1100万元,横向科研项目到款额772万元,教职工发表学术论文近2400篇,授权各类知识产权387项,获得市厅级以上各类科技奖励17项。学校重视社会服务,发挥品牌优势,致力于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和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建有教育部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培育基地、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国家高等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基地、中国气象局干部培训学院甘肃分院、全国有色冶金技术“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甘肃应急管理学院、甘肃省中小微企业人才精准服务平台、甘肃省大学生海外就业服务中心、甘肃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兴陇兰州牛肉拉面国际商学院、陇原工匠培训基地、煤基产业学院等社会服务平台30多个,每年为社会提供各类专业培训2.5万人次左右、服务到款额2300万元以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的办学模式和发展路径,努力培养理论基础实、操作技能好、创新意识强、信息素养高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形成人才培养高地;助力区域产业升级,形成社会服务高地;增加技术附加值,形成技术创新高地;服务“一带一路”,争做职业教育向西开放的先锋,朝着建设地方离不开、行业都认可、国际可交流的特色鲜明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奋斗目标坚毅前行。
  • 兰州工商学院兰州市榆中县
    学校简介【基本概况】兰州工商学院创建于2000年3月,是省管民办普通本科学校。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2716人,教师780人。设有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法学院、外语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0个学院,大学数学教学部、大学体育教学部2个教学部及甘肃省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有甘肃省高校区域循环经济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甘肃高校大学生礼仪素养提升平台1个。现有6个学科门类,本科专业29个,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经、管、文、法、工、艺术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办学条件】学校本部位于兰州市和平开发区,校园占地1320.22亩(两个校区)。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群、实验楼、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体育馆、学生公寓等,校舍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有大商科综合仿真实训中心、土木综合实验中心、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室等实验(实训)室47个,校外实习基地120个。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13万册,电子图书44万册。校园绿树成荫,百花争艳,环境幽雅,是莘莘学子立身、立志、立学的理想园地。【就业深造】学校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部署要求,确立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工作目标,不断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全面夯实就业“一把手”主体责任,建立董事会领导主抓、校院联动的就业工作机制。2020年以来,校领导多次带队赴长三角、京津冀及西安、成都等区域开发就业岗位、拓宽就业市场,吸引和邀请世界500强及优质大型企业来我校选聘人才,促进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2021年我校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位于全省本科高校前列,也得到了教育厅全省通报表扬。学校大力鼓励和支持学生考研深造,在学校“一个办法、两个保障、三项计划”考研推进方案的指导下和全校师生的努力下,136名学生成功考取2021年硕士研究生,其中14人被双一流院校录取。【教学改革】学校不断推进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近三年来,学校获批金融学、财政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三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获批立项省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创新创业教改项目、课程思政教改项目等20余项,商科综合仿真实训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模拟企业运营管理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创新创业教学团队,3名教师获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2020年获批省级一流课程2门;2021年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是省属民办高校中唯一获奖院校。【教授治学】学校特聘请一批知名高校教授、专家学者担任各学科教学总监,成立了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通过教授、专家的督教、督学和青年教师指导,为学校教学和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促进了教学规范化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科学研究】近三年来,学校承担省、市厅级项目98项,校级项目及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44项,教师共发表CNKI检索论文299篇,实用新型专利及外观专利45项,计算机软著23项;出版专著4部,主编或参编教材6部,教师成果获奖(荣誉称号)31项。学校“陇桥大讲堂”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让青年学子零距离聆听科学前沿报告、感受大师风采。【合作交流】学校注重联合培养与合作办学,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选派优秀学生赴合作院校进行学习交流。2015年以来我校先后与广东财经大学、广东金融学院、重庆工商大学签订了“2+1+1”联合办学协议;与马来西亚UCSI大学、美国中央俄克拉荷马大学、美国国际科技大学(ITU)、美国福特海斯州立大学、新西兰商学院、新西兰林肯大学、波兰维斯瓦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在学生交流、本升硕项目、教师互访、学术交流等领域开展合作。我校已有200余人参与了国内外校际间交流生项目,另有10人通过“本硕直通车”项目顺利赴国外合作高校攻读硕士。【创新创业】近三年来,共获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奖励35项,省级奖励453项,其中,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国家一、二等奖多项,特别是在2019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国家一等奖1项(甘肃省仅两项);在2021年获批7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甘肃赛区获银奖3项,铜奖4项;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甘肃省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在第十三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甘肃省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3项;2018年学校众创空间被甘肃省科学技术厅评定为“良好”等级。【校园文化】学校校园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独具特色。“陇桥杯”校园大观辩论赛、“陇桥杯”篮球赛、足球赛,读书文化节、“一二•九”大合唱等已成为学院的品牌文化活动。在第十二届金城大专辩论赛中,学校大学生辩论队勇夺冠军。【学生管理】学校以学生为中心,实施辅导员谈话诫勉、辅导员深入学生公寓开展工作、学生学业预警等制度,注重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劳动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现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学生管理服务体系。【奖助学金】学校现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奖补专项资金、学校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等各类奖助金项目,每年发放各类奖助学金总计约1300余万元,使学生困有所助,优有所奖。【成果荣誉】发展至今,学校取得了一些标志性发展成果:2012年获批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被甘肃省民政厅评为5A级省属社会组织;学生食堂被甘肃省教育厅、省食药监局评为甘肃省食品安全示范学校食堂、甘肃省高等学校示范性标准化学生食堂等荣誉称号;2015年被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在校友会2021全国400所民办大学(含独立学院)排名中,我校排名第10位,西北地区排名第3位,全国财经类民办大学排名第7位,被评价为最高级——6星级中国顶尖民办大学。【办学思路】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质量为生命线,坚持“依法治校、规范办学、科学管理、教授治学”,努力办成综合实力强、特色鲜明、同类院校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民办本科高校,为甘肃乃至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
  • 学校简介兰州城市学院是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位于甘肃省会兰州市,有全日制在校生14300人。【历史沿革】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6月的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于1942年5月创办的培黎石油学校。2007年8月,经甘肃省政府批准,甘肃省幼儿师范学校整体并入学校。【校舍资源】学校现有校本部、培黎校区、东校区三个校区,占地面积50.5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4.9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7.44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9亿元。馆藏纸质文献124.41万册,电子图书100万册,电子资源数据库24个。【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1161人,其中教授120人、副教授338人、博士179人、硕士608人。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6人、甘肃省飞天学者1人、甘肃省“333”“555”人才工程5人、甘肃省优秀专家3人、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11人、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5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省级创新创业教学名师3人。【学科专业】 学校设有18个二级学院和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甘肃文化翻译中心、路易·艾黎研究中心等23个研究院(所)。现有本科专业55个,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形成了服务城市类、教师教育类、工程技术类三大专业集群。拥有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试点项目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高校省级新型智库1个。【人才培养】学校秉承路易·艾黎先生倡导的“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校训,致力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逐步形成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校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风和“乐学善思、学以致用”的学风。培养的毕业生以勤奋踏实、积极上进的作风,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良好的专业基本能力,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普遍认可。【合作交流】学校坚持开放合作办学理念,积极推进校企校地校际校所合作和国(境)外交流,先后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233个;与塞浦路斯欧洲大学、美国佐治亚西南州立大学、俄罗斯奔萨国立大学、法国欧亚高等管理学院、新西兰ARA坎特伯雷理工学院等10余所国外高校建立国际教育合作关系,与台湾昆山科技大学、台北城市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数十家境外及国内高校建立了联合培养合作关系,2015年学校加入了“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与省内7所高校建立了教师教育联盟,与全国12所石油高校建立了行业战略联盟。2015年成为甘肃省首批应用技术大学试点高校,2016年成为中国校企协同产学研创新联盟的理事单位,2017年被教育部列为华东师范大学对口支援学校,2018年被列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0年与兰州市安宁区人民政府签订校地战略合作协议,2020年与天津城建大学签订结对帮扶战略合作协议。【所获荣誉】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首届甘肃省“文明校园”、甘肃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甘肃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甘肃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第三批甘肃省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单位、甘肃省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平安甘肃建设优秀单位等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学校以建设城市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坚持城市类、应用型、地方性办学定位,确立做大“城市”、做优“教育”、做强“工科”的办学思路,服务城市发展,对接地方经济,努力把学校建成区域应用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城市规划与建设咨询智库、工程技术研发与应用中心、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平台。
  • 学校简介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始建于1952年的原甘肃省畜牧学校(国家重点中专)和始建于1958年的原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学校(国家重点中专)合并组建,加挂“甘肃省畜牧工程干部培训学院”“甘肃威龙葡萄酒专修学院”牌子,是甘肃省唯一一所培养畜牧兽医和农业机械类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座落于古丝绸之路重镇——甘肃武威市黄羊镇,隶属甘肃省教育厅。学校占地2200亩,其中校园800亩,实习农牧场1400亩。校舍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亿多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2亿多元。图书馆藏书47万余册,电子图书50万册,中外文期刊300多种。学校建有畜牧科技学院、兽医科技学院、宠物科技学院、食品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农机与汽车学院、智能与信息学院、经贸与人文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开设畜牧兽医(宠物)、葡萄与葡萄酒、食品药品、机械电子、农机汽车等9大专业类群51个专业。学校励精图治,辛苦耕耘,累计培养了10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先后与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联合开办自考本科班,累计培养了自考本科生10000余名。学校办学规模10000人。教职工360人,其中专兼职教师309人,教授29人、副教授115人,高级技师36人;硕士、博士90人,“双师型”教师201人,省内外特聘专家教授76人。享受甘肃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津贴人员7人,甘肃省“园丁奖”6名,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6人,甘肃省教学名师3人,甘肃省技术标兵2人,甘肃省先进工作者1人,甘肃省职业教育思政课骨干教师1人。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甘肃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1个甘肃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1个甘肃省职业教育班主任工作室。学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办学理念,践行“自强、明德、尚能、笃行”校训,秉承“敬业乐业、奋斗奉献”校风、“严谨朴实、守正出新”教风和“勤学善思、崇德强技”学风,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注重实践,勇于创新”办学传统,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提高质量”内涵发展之路,按照“固优、强特、扶需”原则和“做大经贸与人文类专业、做强畜牧兽医(宠物)与农机汽车类专业、做优智能信息与装备制造类专业、做精食品药品与葡萄酒类专业”思路,优化专业结构,凝练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产业能力;坚持以提升“育人质量”为目标、以践行“质量价值观”为突破口、以规范“学生行为准则”为切入点,全面加强质量文化设施建设,在供给侧改革和比较优势、错位发展思路下,积极寻找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发扬“团结、勤勉、求实、拓新”的学校精神,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立足甘肃、面向全国,有特色、高水平的职业高等学校。学校是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甘肃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甘肃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甘肃省“双高计划”建设院校;是“甘肃省农民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甘肃省语言文字培训测试站”“甘肃省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联盟成员单位”“首批武威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是“国际农牧业高等职业教育联盟副秘书长单位”“中国现代畜牧业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杨凌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常务理事单位”“乡村振兴全球联合教研室副理事长单位”“全国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协作联盟成员单位”“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高等农业院校分会理事单位”;是“甘肃省现代畜牧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甘肃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甘肃焊接专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单位”“甘肃智能制造职业教育集团理事单位”“甘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学校着力构建多元开放办学格局。建有中厦海运产业学院、生物科技产业学院、隆慕宠物产业学院、大北农创业学院、东风商用车创业学院、德克特互联网学院和新希望六和创业学院等,大力开展订单教育和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积极与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施大学生访学计划,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支持合作、协同创新、突出特色、互利共赢”的原则,推进行业领域内高校协同发展、融合发展、共同发展。 学校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大力实施“‘1+6’教学质量提升、181大学生素质拓展、‘1+6’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等教育教学改革十大工程,落实“1121”教学改革计划,近五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级教学标准3项,参与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建成中央财政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专业2个,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骨干专业1个、甘肃省职业教育骨干专业4个、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3个、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试点改革专业2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6个,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获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厅级奖9项;建成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甘肃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10门、甘肃省高等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甘肃省在线开放课程1门,19个专业获批“1+X”证书制度试点。主编、参编教材(专著)513部,实用新型专利320项、发明专利2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100篇,其中国家级1022篇。学校着力搭建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成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甘肃省职业院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建成甘肃省职业院校畜禽生态养殖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甘肃省猪鸡产业技术体系凉州区试验站、现代养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现代养猪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农业机械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武威市葡萄与葡萄酒工程研发中心、武威市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窗口平台、国家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013站、甘肃省第84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等11个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成现代农牧科技园、动物(宠物)医院、实习牧场、实习工厂、汽车实训中心、汽车驾驶分校、大北农动保中心、农机实训中心、现代物流服务与实践中心等10个产教融合中心。学校依托生产性实训基地常年开展畜牧生产、动物疾病诊疗、农机维修等技术服务,每年向社会提供优质鸡苗100多万羽,种蛋300多万枚,种猪4000多头,诊疗病畜5000多头,冻配黄牛2000多头,产品和技术辐射河西及西北12个省市区。学校常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动物防疫检疫员、动物疫病防治员、汽车驾驶员等技术培训,年培训各类人员3000余名。近五年来,获地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奖66项,其中,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8项、三等奖6项,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学校着力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大力开展“挑战杯”大学生系列技能竞赛,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甘肃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等,先后获国家级奖项47项、省级奖项323项,多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多数专业毕业生呈供不应求态势。学校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习社,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提高思想政治育人效果。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全省标准化先进党支部1个、新时代甘肃省高等院校党建“标杆院系”1个、新时代甘肃省高等院校党建“样板党支部”1个、第九批“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奖、甘肃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武威市第一届市级文明校园等。
  • 学校简介兰州文理学院是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普通本科院校。其前身是1950年创立的甘肃教育学院和1985年创办的甘肃联合大学,2011年甘肃省艺术学校并入。学校是甘肃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文旅部非遗传承人群研修基地,教育部规建中心全国“高等学校产教融合创新实验项目”5个项目院校之一,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首届“甘肃省文明校园”。学校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兰州。三千里丝绸之路,八千年华夏文明,甘肃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区位优势,多姿多彩、灿烂辉煌的自然人文资源,为学校办学育人提供了独特丰厚的资源和广阔巨大的发展空间。在七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不断探索、与时并进,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教育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13年升本以来,学校紧盯区域文旅、传媒、艺术产业发展,以“文化+创意”“旅游+演艺”“旅游+金融”“旅游+设计”产业交叉融合发展为导向,重点建设文创艺术、旅游管理、新闻传媒三大专业集群。三大专业集群直接聚焦赋能服务区域文旅、传媒、艺术产业发展新业态,彰显出鲜明的学科发展优势和办学特色。学校现有文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艺术职业学院(甘肃省艺术学校)、旅游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传媒工程学院、数字媒体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学院、外语学院、社会体育学院、化工学院等14个教学单位。有11300余名学生,其中本科生8700余名,留学生25名。学校有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应用化学等3个省级重点学科,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6门。有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环境设计、音乐表演、音乐表演(航空乘务)、数字媒体技术、新闻学、财务管理、学前教育、电子信息工程、旅游管理、戏剧影视文学、视觉传达设计、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工程、数字出版、软件工程、投资学、舞蹈表演、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播音与主持艺术、通信工程、资产评估、思想政治教育、表演、翻译、酒店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文化产业管理、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绘画、数字媒体艺术、英语、化学工程与工艺等36个本科专业,涉及文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等8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旅游类、传媒类、艺术类专业为主,文、艺、管、工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