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文要求做好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
2014-05-26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为了保障高考安全、公平,实现“平安高考”的工作目标,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和会议精神,结合我省实际,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5月19日专门发文,要求全省各相关部门切实做好2014年高考工作,并就有关问题提出如下要求。

一是要求各级政府落实责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级政府是本辖区高考工作的责任主体,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逐级签订高考安全责任书,把责任落实到岗到人。省招考委成员单位从6月4日起至6月10日实施联合值班集中办公,各市招考委成员单位联合值班应同步进入工作状态。今年高考期间,省政府继续向各市派出督察组,全程督查各市高考的组织落实情况。

二是要求有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做好考试安全管理和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要求各级政府、省直各部门要切实把“齐抓共管、联防联控”的考试安全工作机制落到实处,确保试题试卷各个环节的绝对安全。加强对涉考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纪警示教育,增强安全保密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要加强面向广大考生的诚信考试教育,教育和引导考生拒绝和抵制考试中的违纪、舞弊及违法等行为。要加强标准化考点的日常维护和升级,精细做好考务管理工作,狠抓考场管理,严肃考风考纪。要因地制宜,进一步完善考试期间发生自然灾害的工作预案,做好对地震、暴雨、洪水及其次生灾害和疫病的应急防范工作。相关部门要保持对“助考”犯罪活动的高压打击态势,加大对涉考犯罪的查处力度。

三是要做好舆论宣传和招生服务工作。要充分发挥媒体的正面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的高考舆论氛围,严禁对高考进行炒作。要坚持和完善新闻发布会制度,要加强网络信息监管,要营造温馨的考试环境,为考生提供更加人性化的考试服务,热情关爱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考生。

四是要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高考各类加降分考生身份审核认定工作。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扩大普通高校招生信息公开范围和内容,使高考招生在透明、公开中进行。要严格执行国家各项招生政策规定和招生计划,严禁降低标准违规“点招”和收取与招生挂钩费用等违规性行为。

五是要严肃工作纪律和责任追究。各级各部门要严肃招生考试工作纪律,进一步加强监督监察,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办法。对未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违反工作规定和纪律的单位和人员,依照有关规定,实行相应行政和纪律处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大连民族大学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隶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全国110多所中央部属高校之一,是国家唯一设在东北和沿海开放地区、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民族高等学校,学校建设目标为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学校现有开发区和金石滩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600多亩。学校1984年立项筹建,1993年招生办学,是国家民委、教育部、辽宁省政府、大连市政府共建高校。学校工业设计、生物工程、产品设计、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5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新闻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环境工程、行政管理、日语、信息与计算科学、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自动化、建筑学、会计学等14个专业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成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专业在辽宁省排名第一,6个专业排名第二,14个专业进入全省排名前20%,80%的专业居前50%。学校7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2门课程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获批组建电商学院、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2个省级产业学院。学校拥有生物工程、民族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电子信息、国际商务、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林业、艺术等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省部级重点学科12个,生物技术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9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部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1个,省部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个。拥有省部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7个,省部级研究中心2个,省部级智库2个。学校获批组建文冠果产业国家创新联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0项、二等奖22项。2006年,学校被评为全国首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学校,2007年在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0年被批准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校。学校的本科创新教育、双语教学、课程教学国际化等特色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建校以来,培养毕业生超过5万人,就业率连续22年保持在90%以上。学校设有经济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设计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文法学院、理学院、预科教育学院、国际商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建筑学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体育教学研究部等20个教学科研单位,本科专业58个,涵盖工、理、经、管、文、法、艺、农八大学科门类。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招生,56个民族学生齐聚校园。学校现有教职工1200多人,专任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占近65%,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近95%。教师中拥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科院“百人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等优秀人才140多人次。2009年、2014年和2019年,学校连续三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10年,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首批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2015年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高校”,2020年再次获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近年来,学校还获得辽宁省高等学校先进党组织、辽宁省文明校园、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国家民委就业典型学校、辽宁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 学校简介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地处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国家自贸试验区片区城市、中国最具魅力宜居宜业宜游旅游城市——营口,是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辽宁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辽宁省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建设单位、辽宁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8年,2000年由营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营口高等职业专科学校(营口大学)、辽宁广播电视大学营口分校、辽宁工运学院营口分院、辽宁省特殊教育师范学校、营口市幼儿师范学校合并组建而成,2018年营口市卫生学校并入。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累计培养了13万余名毕业生,校友遍布海内外,一大批毕业生成为相关行业的骨干力量和中坚力量。 学校占地面积48.1万平方米,一期建筑面积20.5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文化浓厚,互联网全覆盖,馆藏图书58.8万册,主办参办4种学术期刊。 学校现有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化工学院、商贸信息学院、文化旅游学院、师范教育学院、卫生健康学院、退役军人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思政部、体育部等教学部门。专任教师525人,其中教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等正高级职称69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等副高级职称231人。开设专业覆盖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和营口市重要支柱产业,面向全国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继续教育在校生40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4%以上,高于全国、省高校平均就业率。 学校坚持以“高水平、有特色、示范性”的现代化高职院校为发展目标,不断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拥有国家级重点学校建设项目1个、重点建设专业2个、实训基地2个,省级高水平特色专业群、现代学徒制等专业建设项目12个,省级实训基地5个、教师培训基地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青年骨干教师11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7人。 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是中德职业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营口市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是辽宁省教育事业、信息技术、电商产业、建筑行业、能源电力产业、现代金融、临港经济、学前教育、旅游服务业等15个校企联盟、职教集团理事单位。拥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120余个,是营口市人民政府补贴项目培训基地、营口市退役士兵技能培训基地、营口市社区教育指导中心。 学校是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职业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会员单位,辽宁现代制造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辽宁省现代远程教育学会理事单位、辽宁省国际交流协会理事单位。100余人在学术团体、机关、企事业单位担任评审、鉴定、决策咨询专家,国家级、省级成果和发明专利100余项,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带头人30余人次。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其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学生社团以及科技文化节、才艺大赛、体育大赛等,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魅力的广阔舞台。100余项作品在在全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艺术展演等活动中获奖,学校获国家级、省级优秀组织奖。 学校积极探索国际化办学道路,不断扩大教育开放。先后与日本、美国、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德国等10余个国家的高等院校、学术团体、科研机构进行了交流与合作。 学校注重发挥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人才支持、技术服务、协同创新、文化引领等作用,办学成绩显著。荣获“辽宁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状”“辽宁省文明单位”“辽宁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辽宁省平安校园”“营口市先进党委”“营口市文明学校”“营口市支部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营口市健康教育示范基地”“营口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积极服务“五大区域发展战略”和“一带五基地”建设,全面开创学校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 沈阳体育学院沈阳市苏家屯区
    学校简介沈阳体育学院原名东北体育学院,创立于1954年,隶属国家体委(国家体育总局),2001年,由国家体育总局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是我国体育行业骨干院校之一,目前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 学校占地面积1688亩,建筑面积30.4万平方米,其中雪上运动中心(白清寨校区)占地757亩。现设有13个教学训练与学术研究机构。学校是国家首批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体育学一级学科下设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管理学、运动康复学6个二级学科。学校同时拥有全日制(非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被列为辽宁省“国内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体育学学科入选辽宁省“国内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名单,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体育学位列全国B+、辽宁省第1位。 学校现有教职工7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7000余人。教师中5人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人为国际体操联合会执委会和技委会委员、亚洲体操联合会蹦床技术委员会主席兼执委;有“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2个,“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省特聘教授2人,省优秀专家1人,省教学名师11人,省优秀教师5人;4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7人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第一层次”,8人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4人入选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2人被确定为国家体育总局“精英教练员双百培养计划”资助对象,3人入选沈阳市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 学校现有17个本科专业,涵盖教、管、文、理、艺5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示范专业6个,省级向应用型转变发展示范专业2个,省级向应用型转变发展试点专业5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3个。拥有1门国家一流课程,23门省级一流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4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省体育优秀课,1门省级公共艺术课。 “十三五”以来,学校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2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3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25项,承担国家体育总局科技服务项目46项。学校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项目技术诊断与机能评定重点实验室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体育专业综合性研究与开发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是P2级实验室,学校运动生命科学馆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运动生命科学馆,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是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亚体育研究中心是辽宁省高校新型智库,辽宁省体育产业发展研究基地是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体育主动健康研究院、沈阳体育学院-韦德伍斯校企合作健身产业研究院是辽宁省教育厅校地校企研究院。《沈阳体育学院学报》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刊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全国高校社科精品期刊。图书馆藏书92万余册。 学校共培养各级各类体育人才6万余人,历届学生在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赛等世界大赛中获得金牌135枚,奖牌324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自主培养的运动员代表中国队连续参加了第18-24届冬奥会,夺得我国冬奥史上该项目14枚奖牌中的13枚(3金7银3铜)。韩晓鹏在第20届冬奥会上夺得男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冠军,实现了我国冬奥史上男子项目和雪上项目金牌两个“零”的突破。郑姝音在第31届夏奥会上夺得跆拳道女子67公斤以上级冠军。至此,学校成为国内唯一一所自主培养的运动员在冬、夏奥运会上都夺得金牌的高校。学校现有23个项目36支校代表队,644人参加校代表队训练。“十三五”以来,参加省级以上比赛获得金牌237枚、银牌187枚、铜牌175枚。板球、滑雪登山、花式跳绳等校代表队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洲际比赛,取得优异成绩。 学校与美国、丹麦、法国、新西兰、韩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三十多所大学和体育组织建立了交流关系,以交流促进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牵头组建辽宁省体育产业校企联盟,服务“五大区域发展战略”和“一带五基地”建设;打造高水平智库,提供咨政建议,服务健康中国;承办体育赛事,服务集训备战,派出师生担任沈阳国际马拉松比赛等赛事的裁判员和志愿者,积极发挥体育院校特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立足辽宁,面向全国,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坚持教学、科研、训练相结合,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学校正在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为建设冰雪特色鲜明、行业领先的国内一流、世界知名体育大学而不懈奋斗。
  • 学校简介鞍山师范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师范院校,位于拥有世界第一玉佛、亚洲著名温泉、国家名胜千山、中华宝玉之乡和祖国钢铁之都的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辽宁省鞍山市。学校始建于1958年,1993年升格为本科,2004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1年获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2013年获批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2019年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0年10月我校作为辽宁省唯一一所按需推荐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上报国家学位委员会,待审批。在60余年办学历程中,学校秉承“博雅兼上、知行合一”的校训,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坚定不移地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为国家基础教育、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10余万名优秀毕业生,遍布祖国的各条战线。学校占地面积7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20万平方米。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1个公共教研部,1个附属中学。固定资产4.34亿元,图书馆藏书112.7万册。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117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人数452人。学校有特聘教授7人;省“兴辽英才”计划人才1人;省教学名师5人,省优秀教师2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2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专业带头人3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骨干1人;鞍山市地方领军人才1人,鞍山市高端人才11人。学校现有教育硕士招生领域7个,全日制本科招生专业47个(涵盖8个学科门类),高职招生专业24个。面向全国29个省份招生。各类在校生总数2万余人,其中教育硕士研究生222人、普通本专科学生13724人,已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现有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4个,省级示范专业1个,省级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2个,教育部教职委重点建设课程、省级精品课程17门,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6个。近五年来,获批教育部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5项,省级各类教学研究项目44项,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15项。学校“十三五”以来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4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2项;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数234篇,其中在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类项目、哲学社会科学省政府一等奖、在“三报一刊”发表理论文章、横向科研项目经费到款突破百万等实现了建校以来历史性突破。学校主办了《鞍山师范学院学报》并在全国发行。在人才培养上,学校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教师教育优势特色,大力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学校牢固树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大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近年来,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班级、社团先后获“第九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全国先进班集体”“全国百优创业社团”等荣誉,学生参与科研立项、公开发表论文及各类科技大赛获奖数量逐年增加,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获奖数量和级别不断攀高,考研率逐年提升,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左右。学校充分发挥人文艺术学科优势,助力区域城市文化建设。依托刘兰芳艺术研究中心、国学中心、里仁美术馆,开展千山文化、鞍山评书、工业遗产等区域特色文化的研究、整理、传播工作。学校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凤凰教育集团、中兴通讯、达内集团等知名企业合作培养专业人才,积极与区域文化、旅游、体育、健康等产业对接,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学校在国家开放大局中谋划新作为,开创国际化办学新格局,先后实施“中青年骨干教师海外研修计划”、“优秀学生海外选派计划”、“海外名师聘请计划”、“留学鞍师计划”,努力推进学校国际化办学进程。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受院校”,学校累计培养来自45个国家的长短期留学生4000多人。学校先后与26个国家和地区的107所海外高校和22个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际交流合作关系,交流范围涵盖欧洲、亚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六大洲,在推动学校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构建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办学体系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学校社会影响不断扩大,是全国地方高校教师教育联盟副主席单位、“三北”地区高师院校协作单位、省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省幼儿园园长培训基地、省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研究基地、省文化艺术交流基地。学校还先后获“全国首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共育基地”“辽宁省思想道德建设示范校”“辽宁省来华留学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面向未来,学校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内涵发展为核心,为建成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由原铁岭师范学校、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铁岭职工大学合并而来,从1949年建校至今已走过70年的光辉历程。学校原校址为银州区岭东街,2009年9月搬入现校区,校区占地面积507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现有多种类型和功能的实验室72个,综合性校内实训基地4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8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600万元。学校现有46个专业,涵盖了11个专业大类,23个专业类,设有管理学院、文学院、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外语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9个二级学院,全日制在校生6835人。学校现有教职工604人,其中专任教师398人;教授84人、副教授106人,具有硕士学位183人,博士学位2人。现有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省级高水平特色专业群1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1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教指委精品课程1门,全国教育科研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教材3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3项,省级创新型实训基地4个。学校夯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职院校深度转型发展的基点,创新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以会计专业为核心的二级学院——“铁岭师专新道会计学院”;与达内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为核心的二级学院——“铁岭师专达内信息学院”,努力实现人才供给侧与企业需求端的无缝对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承载着铁岭三百万人民的厚望,全校师生员工正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秉承“修德、博学、勤奋、创新”校训,为实现内涵发展、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一流职业院校而努力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