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北京:2014年高考报名呈现“2359”特点
2013-11-06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11月9日起,符合条件的京籍高考生要开始提交报名申请了。2014年北京高考报名有什么特点?报名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北京教育考试院高招办有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高考报名呈现“2359”的特点,即高考报考考试类型分2类,高考报名有3阶段,5类人员不得报名,9类考生报名时需采集信息。

报考考试类型有2类

报考考试类型分全国统一招生考试(以下简称“统考”)及高职单独招生考试(以下简称“单考”)2种。高考报名时,京籍考生中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只能报考统考,其他考生可任选一种。通过资格审核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只能参加高会统招或高职单考单招。

统考分文史类和理工类,文史类考生考语文、数学(文)、外语、文科综合,理工类考生考语文、数学(理)、外语、理科综合。拟参加本科录取的考生要选择“参加所有科目考试”,如本科未被录取可填报专科志愿,以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总分参加高职(专科)录取;不参加本科录取直接参加高职(专科)录取的考生可选择“只参加语文、数学、外语三个科目的考试”。

单考考试科目的设置采取“3+X”的模式。“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公共文化课;“X”指招生学校根据不同专业要求设定的综合专业课一科或专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两科,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由招生学校自主确定,并根据专业特点及培养要求组织命题、考试和评卷。

统考和单考的外语考试分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6个语种,由考生任选一种。选考非英语语种的统考考生报名区县统一为西城区。

高考报名分3阶段

2014年北京高考报名包括网上提交报名申请、网上填报个人信息并缴费和报名资格现场确认3个阶段。其中,网上提交报名申请环节是首次增加的。

2013年11月9日8时至12日20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为10月11日8时至14日20时),考生可登录北京教育考试院网(www.bjeea.edu.cn或www.bjeea.cn)提交报名申请。11月17日8时至20日20时,通过报名资格初审的考生要网上填报个人信息并缴费。11月30日前,完成信息填报并缴费的考生,本人要在规定时间和地点办理报名资格确认手续,同时采集考生电子照片。

提醒注意的是,应届毕业生要到学校所在区县高招办指定的地点进行资格确认,具体地点由学校通知。社会青年原则上在户口所在街道(乡、镇)办理资格确认,而在职职工在本单位所在地的区县高招办办理资格确认。

5类人员不得报名

在2014年高考报名中,有5类人员不得报名: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的在校生;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假手段报名并违规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应届毕业生;在上一年度参加全国统考中利用通讯工具作弊、由他人代替考试或代替他人考试等被认定为考试作弊行为情节严重的考生;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9类考生要采集信息

北京教育考试院高招办负责人提醒,高考报名的同时将采集部分照顾资格信息,符合相关录取照顾条件的考生,要在报名资格现场确认时向所在区(县)高招办提供证明材料,以供审核确认。

2014年高考报名时要采集的照顾对象有9类: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区(县)级见义勇为荣誉称号获得者;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台湾省籍考生;烈士子女;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少数民族考生;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残疾人民警察、因公牺牲人民警察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子女。

热门院校

  • 陆军装甲兵学院北京市丰台区
    学校简介  装甲兵工程学院座落在北京市风景秀丽的卢沟桥畔,是全国重点工科院校和全军十二所综合院校之一。学院的前身是"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装甲兵工程系,1961年在西安扩建为装甲兵工程学院,1969年迁址首都北京,是我军培养装甲机械化部队工程技术军官和指挥军官的最高学府。   学院占地面积3700余亩,建有现代化的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与国际互联网、北京图书馆和总部科技情报所等大型图书资料中心建立了联机检索。有近200个实验室、专修室和7个大型专业训练场。已建成全军首家以千兆以太网为支撑的校园网,学员可通过校园网实现与互联网的联接。   学院以本科教育为起点,培养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的学员,培训军地双向选择生和外军留学生。主要为全军培养装甲机械化部队指挥军官和具有军事指挥员素质的各类工程技术军官。培训模式分为4年制工程本科和5年制双学士本科两大类。学院现设本科招生专业9个,硕士点15个,博士点3个,是全军极少数可以在工学、理学、管理学、军事学和哲学5个学科门类授予硕士学位的院校。   学院拥有一支较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员队伍。这支队伍中,228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310人,占58%.他们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军优秀教师9人,博士生导师17人,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   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学院注重提高教学质量,不断优化教学环境。近几年在北京地区普通高校数学、物理、英语等学科竞赛中,我院参赛学员均取得优异成绩。40多年来,学院为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培养出近2万多名工程技术军官和指挥军官,这些毕业学员已成为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为了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学院制定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总体发展目标,提出要占据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的制高点,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的新型军事人才,努力成为管理科学、校风优良、特色鲜明、军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全军一流综合性大学。二十一世纪装甲兵工程学院的前景必将更加灿烂辉煌!
  • 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市通州区
    学校简介北京物资学院是一所以物流和流通为特色,以经济学科为基础,以管理学科为主干,经、管、理、工、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公办普通高等院校。1980年建校,先后隶属于国家物资总局、物资部、国内贸易部,1998年10月划归北京市管理。2018年2月,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并入北京物资学院。北京物资学院位于北京市朝阳北路东段,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域,地处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源头,文化底蕴深厚,环境优美宜人,是北京市授予的“美丽校园”“文明校园”和“花园式单位”。校园占地近600亩,建筑面积20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齐全。学校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学、物流工程、物联网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物流管理、经济学,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实战型物流人才培养实验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流系统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市属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物流管理,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采购管理、质量管理工程、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法学,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经济学、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建有北京市物流系统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智能物流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现代物流研究哲社基地、北京市高校物流工程中心、北京市协同创新中心五个市级科研平台,是学习和科研的良好场所。1993年,学校开办国内高校第一个期货专业;1994年,开办国内高校第一个物流管理专业;2010年,开办国内高校第一个采购管理专业。学校现有28个本科专业: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采购管理、质量管理工程、供应链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人工智能、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劳动关系、法学、英语、商务英语。学校198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拥有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9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金融、应用统计、国际商务、法律、电子信息、交通运输、工商管理、会计、工程管理)。学校拥有2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队列并与北京交通大学进行共建。学校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开展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学校目前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留学生等各类在校生近8000人,其中本科生6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400余人。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学校从源头培养抓起,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综合素质培养方案,构建课程培养体系、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就业服务体系。几十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流通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尤其在物流、证券期货等行业中,毕业生享有较高社会声誉。学校现有教职工788人,其中专任教师500人,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28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7.4%;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19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63.8%,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98%。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长城学者6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北京市劳动模范1人,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北京市骨干教师和骨干人才51人,北京市青年英才和青年拔尖人才24人,北京市创新人才7人,北京市优秀人才资助培养15人,北京市科技新星3人,北京市高创名师3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0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3人,北京市高创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北京市师德先锋1人,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3人,北京市优秀教师4人,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14人,北京市优秀辅导员14人。学校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获批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创业中心,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北京市属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1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校外人才培养基地5个,北京市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北京市精品课程4门,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8门,国家级规划教材9部,北京市精品教材8部,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立项6部,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6部,市级本科优秀教学团队5个,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2个,北京市教学名师(含青年名师)13名,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教学名师3名,北京市优秀教学管理人员2名,本科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项目立项2434项。2008年5月,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被教育部评为“优秀”;2018年10月,学校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在近两届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共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多年来,学校逐渐形成了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发展共性与突出个性相结合,面向未来、与时俱进、丰富多彩、健康向上,既充满活力、又有深厚底蕴的校园文化。学校设有门类广泛的专业以及兴趣社团,建有涉及国际交流、公益环保、扶贫支教、文物保护、文化传承等多类型的社会实践基地,挂牌建设“北京市大学生艺术团”,拥有足球、篮球、棒垒球以及田径等多支高水平运动队。近年来,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竞赛、全国大学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物理竞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比赛等大赛中取得骄人的成绩。原创舞剧《运》作为“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支持项目,入选“京杭大运河文化带精品剧目展演”,获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学校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围绕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和国家、北京市发展需求,不断加大科研力度,在物流流通、证券期货、物联网与大数据、供应链管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学校建有北京城市副中心研究院、大运河研究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期货研究所、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物流统计研究所、电子商务研究所、中国盐业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近三年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9项,省部级课题100多项,出版专著、译著、教材18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1600多篇,其中国内外权威期刊学术论文200余篇,获国家授权专利150项。学校积极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合作,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以对外合作办公室为平台,整合校内优势学科和专业力量,创新合作模式。近年来,建立市级大学科技园、中关村智慧物流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和中关村科技型企业创业孵化集聚区、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等合作平台,为科技成果转化创造良好条件。积极推进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为代表的行业协会、全国商务系统、期货行业系统以及地方政府在内的“五大合作”,与北京市贸促会、中关村管委会、通州区、平谷区等政府机关和北京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会等行业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成立京津冀物流一体化研究中心、平谷现代产业发展研究院等产学研合作机构,提供了包括政策咨询、产业服务、智力支持等服务。学校与京东集团、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广泛深入的合作关系,建立京东学院、期货学院等新型校企合作机构,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学校还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参与冬奥会、智力帮扶等国家和区域重点项目实施,逐步形成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发展的特色社会服务合作模式。发展与国内外院校,尤其是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及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关系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北京物资学院已经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77所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在科研课题、合作办学、互派留学生、教师互访、师资培训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合作,促进了学校的学科建设以及教学和科研的发展,扩大了学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古韵今风相辉映,文脉相承育新人。如今,北京物资学院秉承“厚德博学、笃行日新”的校训,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正努力建设首都乃至全国的高素质物流人才培养中心、物流理论研究中心、物流政策与决策咨询中心和物流技术创新中心,朝着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阔步前进。
  •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北京市昌平区
    学校简介中国消防救援学院作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第一所专门的消防救援本科院校,是应急管理部直属的唯一“国字号”高等院校,是应急救援主力军培训基地、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成长摇篮。学院的组建成立,标志着消防救援教育事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对于加快构建消防救援高等教育体系、培养造就高素质消防救援专业人才、推动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学院前身为1978年9月成立的黑龙江省森林警察总队教导队。2000年5月由内蒙古、黑龙江、吉林森林警察学校合并组建武警森林指挥学校。2003年6月迁京办学。2004年7月开办本科教育。2006年9月由武警黄金技术学校、武警森林指挥学校和武警水电技术学校合并组建武警警种指挥学院。2011年8月更名为武警警种学院。在40余年的接续发展中,构建了以森林防灭火为核心,黄金地质勘察、水电建筑、桥梁工程和抢险救援为支撑的人才培养体系,累计为军地输送5万余名应急救援专业人才。先后参与黑龙江、内蒙古、山西等重特大森林火灾扑救和云南鲁甸、尼泊尔等地震灾害抢险任务。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跨军地改革决策部署,2018年9月30日学院整体转隶应急管理部,11月9日授予“中国消防救援队”队旗,12月29日更名组建为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学院设置16个内设机构和17个院属单位,全日制在校生发展规模7000人,主要承担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初级指挥员培养,干部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在职培训,应急管理和消防救援科学技术研究、决策咨询及相关交流合作工作,参加重大应急救援机动增援等任务。更名组建以来,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消防救援事业育才”初心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政治引领、内涵发展、特色办学、质量立院”办学理念,弘扬“忠勇兼备、知行合一”和“传承创新、融合奋进”校训校风,积极推进学院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人才培养特色鲜明。按照现代化教学、信息化主导、国际化引领的思路,不断完善聚焦具有实战特点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校队一体、教战结合”,组建森林灭火救援队和无人机侦测队。贯彻“两严两准”要求,坚持纪律部队建设标准,实行青年学生入学即入队、学员供给制待遇保障、毕业后定向选拔分配到消防救援队伍等一系列特殊政策。专业实力稳步提升。积极适应“全灾种、大应急”形势任务,目前开设消防指挥、消防工程、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抢险救援指挥与技术、思想政治教育、消防政治工作6个本科专业。“消防指挥专业”获批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2项。承担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条例》《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等法规修订,承办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网络学院。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津消防研究所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科技创新成效明显。建有应急管理部森林草原防灭火研究中心,北京市应急与防灾课题、应急救援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在建森林草原火灾扑救风险防控、无人机抢险救援应用技术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近两年,牵头或作为主要参与单位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课题)50余项。2019年参加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荣获一等奖。2020年参加“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荣获一等奖。师资力量不断增强。采取“专、兼、聘”结合方式,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现有20余名教师担任国家森防指、全国消防标委会、北京市应急专家库、消防救援局科技评审委员会专家,2人荣获北京市“科技新星”,1人获评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实行“教官制”,定期从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选调优秀干部来院任教,满足实战化教学需要。聘请于全、曹湘洪、闪淳昌、曲国胜等国内应急管理领域知名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教学条件较为完善。建有西峰山教学实践训练基地,科技部挂牌的无人机遥感系统综合验证场,具有固定空域的无人机飞控师培训基地,地震救援、山岳救援、石油化工、森林灭火战术、火场心理行为、攀爬横渡、索降塔等30余个专业训练场地。建有新型智慧直播录播教室、智慧课堂云平台等信息化教学设施。拥有消防救援专业特色馆藏资源。“十四五”时期,学院将遵循政治建院、人才强院、创新兴院、特色办院的办学原则,以推进高质量育人为主题,以教育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推动应急管理事业发展为根本目的,全面构建以“火”为主、特灾救援与应急管理相互促进的学科专业新体系,基本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与继续教育协调发展的“一体两翼”教育新格局,为加快建设成为一所具有鲜明特色、高质量的、与大国应急管理体系地位相匹配的消防救援高等院校而努力奋斗。
  • 北京大学北京市海淀区
    学校简介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191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以及鲁迅、胡适等一批杰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不久,临时大学又迁到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胜利后,北京大学于1946年10月在北平复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高校于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大学的校友和教师有400多位两院院士,中国人文社科界有影响的人士相当多也出自北京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建设的新时期,并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两所大学之一。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发出了“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号召。在国家的支持下,北京大学适时启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从此,北京大学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原北京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校一度名为北平大学医学院,并于1946年7月并入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为北京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1996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医科大学。两校合并进一步拓宽了北京大学的学科结构,为促进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及理科的结合,改革医学教育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在“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支持下,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将北大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的北京大学已经成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窗口。现任校党委书记邱水平、校长郝平。
  • 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市西城区
    学校简介中央音乐学院1949年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命名成立,是由1938年成立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1940年建立的重庆国立音乐院、1948年成立的华北大学三部音乐系、1918年成立的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等几所音乐教育机构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培养高级专门音乐人才的高等学府。1960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2000年被列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是全国艺术院校中唯一一所国家重点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现设有作曲系、音乐学系、指挥系、钢琴系、管弦系、民乐系、声乐歌剧系、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音乐教育学院、提琴制作研究中心、人文学部、附属中等音乐学校、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等教学院系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音乐学研究所等机构。截至2021年12月,中央音乐学院共有全日制在校生3667人,其中本科生1586人,硕士生753人,博士生178人,附中(含附小)1150人。作为全国音乐教育中心,音乐创作、表演和研究中心,以及社会音乐推广中心,中央音乐学院是一所代表中国专业音乐教育水平,专业设置齐全,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音乐学府。  中央音乐学院是国内外音乐人才向往的地方,七十余年来,学校已建立起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和教学管理队伍,在教学、创作、表演和科研中涌现出一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学者,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有才华的年轻音乐家来校学习,培养了数万名优秀音乐人才及数百名外国留学生,其中大多数已成为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作曲家、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音乐表演艺术家、文化艺术机构的领导人和业务骨干。  中央音乐学院在继承中华民族音乐传统和经验的同时,不断吸纳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以博大的胸怀,容纳各种艺术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央音乐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双一流”建设,开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音乐学院发展新征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历史性贡献。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