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北京警察学院(本科提前批)志愿征集工作将于9日8时开始
2013-07-09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北京市2013年高招录取工作已于7月6日开始。目前本科提前批第一、二志愿的录取工作已近尾声。今年北京警察学院计划招生500人,已录取408人,目前尚有男生计划余额92人,其中文史类招生计划21人,理工类招生计划71人。经北京警察学院申请,决定于7月9日8:00至20:00进行北京警察学院(本科提前批)志愿征集工作。

  凡符合北京警察学院招生条件且成绩达到本科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的未录取男考生可登录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www.bjeea.edu.cn, www.bjeea.cn)进行征集志愿填报。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仍须参考《北京考试报》刊登的招生专业目录和招生章程中对报考资格、收费标准、专业要求等相关内容的说明,以及北京警察学院的招生条件和加试要求,并在填报志愿之后按相关要求进行加试。本次征集志愿将于10日进行投档录取,特别提醒:凡参加此次志愿征集,被北京警察学院录取的考生将不再参加后续志愿的录取。

  北京警察学院(本科提前批)剩余计划

  文史类

  1018 北京警察学院 21 人

  03 侦查学(公安情报) 4 人

  04 治安学 12 人

  05 涉外警务 5 人

  以上专业计划只招男生

  理工类

  1018 北京警察学院 71 人

  09 侦查学(公安情报) 9 人

  10 刑事科学技术 14 人

  12 治安学 4 人

  13 涉外警务 2 人

  15 交通管理工程 42 人

  以上专业计划只招男生

  

  点击进入:

热门院校

  •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市朝阳区
    学校简介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是北京市属普通高等学校、北京市市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其前身为1956年成立的北京市团校。1986年7月,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院名,对学院发展寄予厚望。在六十多年的建设发展中,党和国家领导人、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等多次来学校视察调研、现场办公、指导工作。时任北京市委副书记金鉴、汪家镠、李志坚同志先后担任学院院务指导委员会一、二、三届主任。学院始终坚持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共青团事业发展的方向,为首都的建设和发展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人文素养好、有一技之长、社会责任感强的高素质实用型技能人才。新时期新阶段,学院进一步服务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和团青工作发展需要,强化政治、青年和人文特色,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全国一流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和全国一流团青教育培训与研究基地,建设成为开放型、有特色、高水平的青年人大学。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3000人,成人教育学生800余人,共设六个二级学院、一个中心、一个继续教育学院和多个研究所,即青年工作学院、学前教育学院、信息传媒艺术学院、现代管理学院(北京青年中科创新创业学院)、国际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分中心)、人文素质教育中心、继续教育学院、北京青少年研究所、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北京职业教育与人文北京研究中心。学院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形成了多层次、多样化协调发展的教育教学格局。目前,学院坚持立足需求、集约创新、优化布局、激发活力、提升质量、协同发展的思路,调整办学资源布局,正在全面推进综合改革, 进一步提升学院办学效益和整体实力。学院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现有1 个全国职业院校示范专业,1个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3 个市级高职示范性专业和2 个市级示范性实训基地,2个市级职业院校特色高水平骨干专业,3个市级职业院校特色高水平实训基地,是北京高职院校唯一的学前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招生院校,获得多项市级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和教育教学成果奖。学生参加全国及北京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屡次获奖,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连续四年获得一等奖,北京市人文知识竞赛连续五年获得一等奖。学院各专业紧贴首都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需要培养人才,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近十年就业率平均达98%以上。学院承担北京市团校职能,与团市委联合创办了“首都大学生新世纪英才学校”“北京志愿者学校”“北京共青团创业青年夜校(青檬夜校)”,与《求是》杂志社共同成立青少年“三热爱”教育基地;是北京市委组织部、宣传部、文明办首批向全社会推荐的“燧石工程”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基地,是北京市社工委委托的全市首家“北京市社会工作者培训基地”。北京市团校始终着眼党的青年工作大局,不断创新办学方式,突出政治培训,努力为新时代党的青年群众工作和共青团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学院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在青少年教育与发展、志愿服务、中华传统文化、高等职业教育、社会工作与社区治理、学前教育、智慧养老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2013年学院获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研究基地。近五年来,学院承担市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共计120多项,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公开出版专著100部、编著教材近300部,发表学术论文1500余篇。学院高度重视对外合作与交流。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德国、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学术机构开展交流活动。近五年来,共派出教师300多人次、学生300多名参加国际交流活动,接待国际50多所高校和学术机构240余人次来校交流访问。学院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参与“北京2008奥运会、残奥会”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北京2014APEC 会议”“北京园博会”“2015年北京国际田联世界田径锦标赛”“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中国网球公开赛”等重大活动,参加“金刺猬全国大学生戏剧节”“首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北京大学生音乐节”“北京大学生戏剧节”“北京大学生舞蹈节”等大型比赛,举办体育、科技、职业、社团等多种主题文化节,组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赴延安、井冈山、西柏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实践活动,赴浙江、云南、河南、吉林等地开展主题调研社会实践活动。长期参与天安门地区、国家大剧院、北京国际马拉松大赛、国际马联星级赛的志愿服务工作,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学院办学设施完善。建立了覆盖各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共有各类校内实训室70多个。所有教室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图书馆馆藏丰富、门类齐全,实现信息化管理,馆藏纸本图书55万余册,电子图书122万余册,电子期刊60万余册,学位论文570万余篇,中文纸质期刊近300种,电子数据库资源近20个,音视频资源32万余小时,能够满足全院师生教学科研的多方面需要。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以服务国家社会为己任,以促进教育发展为追求,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文化传承为使命,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已经成为具有良好社会声誉和办学优势的北京市属高等职业院校。
  • 学校简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一校两地(北京、克拉玛依),北京昌平校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军都山南麓,北京校区校园占地面积700余亩;克拉玛依校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校园占地面积7000余亩。学校是一所石油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1997年,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全面开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经过六十八年的建设发展,学校形成了石油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石油石化等重点学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在国际上形成了一定影响。根据ESI最新数据,学校有6个学科进入ESI排行前1%,分别是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和环境/生态学,其中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1‰,环境/生态学于2021年1月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围绕石油石化产业结构,构建起由石油石化主体学科、支撑学科、基础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组成的石油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布局,实施了“攀登计划”、“提升计划”和“培育计划”,分别建设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石油石化优势学科,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基础支撑学科,新能源、新材料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交叉学科。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理念,为国家培养了二十余万名优秀专门人才,为国家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被誉为“石油人才的摇篮”。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3437人(其中克拉玛依校区全日制本科生4696人)、硕士研究生6889人、博士研究生1886人、留学生637人,在校生总数2万余人。毕业生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普遍欢迎,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学校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759人(其中克拉玛依校区教职工286人),教授296人,副教授440人。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6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6个。2018年,2项成果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通过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选拔、青年教师成长工程两条快速成长通道,支持优秀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学校坚持把科学研究作为强校之路,按照“搭建大平台、承担大项目、凝聚大团队、取得大成果、做出大贡献”的思路,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科研水平。现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分室以及26个省部级各类科研创新平台和18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点实验室分室。石油石化学科研究领域优势突出,在多个研究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在非常规油气、新能源等新兴研究领域发展迅速。“十三五”期间,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832项,获国家级三大科技奖共18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有6项;获得省部级及社会力量科技奖 397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有240项。国家级奖励数在2017年全国高校通用项目中排名第7。学校坚持走“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2013年10月,教育部与五大石油公司签署了共建石油大学的协议。学校先后与140余个省市区政府、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特别是探索建立了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新模式。现有近76家石油石化企业在校设置企业奖助学金;13家石油石化企业在校建立了育才厅;与40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招收博士后;在202家石油石化企业设立了研究生工作站或联合培养基地;在103家企业建立了学生实习基地;在69家石油石化企业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积极探索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学校与克拉玛依市联合建立克拉玛依工程师学院,与三大石油公司在京研究院联合建立北京工程师学院,着力实施本科卓越计划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在高等工程教育领域迈出了新步伐。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实施国际化战略,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宽,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学校与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的196所高校和多家公司建立起了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的交流合作关系。与国外大学或公司联合建设了10个国际联合研究机构,与厄瓜多尔基多圣弗朗西斯科大学联合建立了孔子学院。2018年学校发起成立了世界能源领域高校合作组织——世界能源大学联盟,联盟成员包括来自17个国家的31所高校。学校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外高校、企业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2017年学校入选北京市外国留学生“一带一路”奖学金项目;获批“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入选首批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项目。2019年在全国中国政府奖学金高校中首批获批“中非友谊”奖学金项目和“中非友谊”中国政府奖学金进修生培训项目。学校坚持把加强和改进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坚强保证,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方面,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秉承石油文化传统,形成了石油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校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为学为师,立德立言”的教风、“厚积薄发,开物成务”的校训以及“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爱国奉献,开拓创新”的中石大精神,是中石大文化的精髓。厚积薄发,开物成务。立足新时代,学校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强优、拓新、创一流”“重教学、强科研”,实施“特色发展、创新驱动、开放融合、人才强校”四大战略,以“绿色赋能、智能赋能、治理赋能”为三大动能,向着能源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阔步迈进。
  •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朝阳区
    学校简介    北京工业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创建于1960年,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术、教育相结合的多科性市属重点大学。1981年成为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5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通过国家“211工程”预审,正式跨入国家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百所大学的行列。2017年9月,学校正式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8个学科跻身2020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前500,位列QS2020年世界大学排名中国内地第32,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6个学科进入ESI前1%。    学校本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东临东四环南路,西邻西大望路,南抵双龙路,北望平乐园小区;另有中蓝、管庄、花园村、琉璃井、惠新东街和通州6个校区;占地面积96.0151万平方米。学校下设17个教学科研机构;开设本科专业72个;具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8个;博士后流动站18个,在站300人。国家重点学科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21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18个。学校现有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111计划”引智基地3个,国家级产学研中心1个,国际合作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北京市级科研基地45个,行业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个,北京市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定期出版专业刊物2种。    学校党委下设19个二级党组织,其中,二级党委16个,二级党总支3个;党支部465个,其中,在职教职工党支部150个,离退休教职工党支部55个,学生党支部259个,混合党支部1个;党员10981名,其中,在职教工党员2512名,学生党员7137名,离退休教工党员1332名。    教职工3301人,其中,专任教师2145人,包括正高职称457人、副高职称775人;博士生导师690人,硕士生导师1584人(含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硕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领军人才29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卓越人才2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2人,“北京市人才引进支持计划”入选者167人。国际及港澳台教师57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3人。    在校生25829人,其中,学历教育学生中全日制研究生9366人(博士生1700人、硕士生7666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814人;普通本科生13572人,成人教育本专科生2077人(本科生2076人、专科生1人)。在籍留学生420人(学历生412人,非学历8人)。    建校61年来,北京工业大学始终与国家和首都改革发展同向同行,走出了一条特色内涵差异化发展的一流大学建设之路,推动学校成为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成为首都北京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展现市属高校发展建设成果的示范窗口,16万余名毕业生从这里走向各条战线,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一甲子风雨砥砺铸就精彩华章,新征程牢记使命同心再创辉煌。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北京工业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守立德树人立身之本,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立足北京,服务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定位,秉持“不息为体、日新为道”的校训精神,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稳步推进“十四五”建设发展,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百年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 陆军防化学院北京市昌平区
    学校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占地近3000亩,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是全军唯一的培养防化指挥与工程技术人才的综合型高等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前身为军委化学兵学校,1950年由毛主席、周总理批准成立。   根据新的教学任务规划,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承担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双重任务。现有全军重点学科2个,联合培养博士点2个,硕士点及工程硕士培养领域9个,本科专业12个,任职教育专业11个。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目前400多名教学科研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员100多名;博士、硕士等高学历教员164名;有7名教员被评为全国、全军和总参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涌现出一等功臣钟玉征、郁建兴等一大批英模人物。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教学设施先进配套,拥有4000多个座位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语音教室和学术厅;各类实验室40余个,总面积2万平方米,仪器设备8000多台(套),总价值超过1亿元;建成了主干网为千兆的计算机园区网和宽带网;图书馆面积3000多平方米,藏书40多万册,中外期刊1500余种,数字资源总量1T以上,是国家数字化图书馆军内第一个分馆和清华大学同方数据库一级服务中心。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注重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学员参加国家英语四、六级统考,通过率超过北京地区普通高校的平均水平;参加计算机水平测试,通过率超过80%;参加全国和北京地区大学生英语、数学、物力竞赛,获奖率名列前茅;五年来近40%本科生考取硕士研究生。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和首都区位优势,自1999年开始,积极参与国家人才战略工程,接受地方政府委托,开展地方生教育,认真执行国家和军队的有关规定,面向社会发展,面向市场需求,科学制定培养方案,精心选配教学力量,全面落实服务保障,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妥善处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成才与成人等重要关系,注重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环境育人,取得了显著效果,许多毕业生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顺利找到了工作,部分学员考取了军队院校的研究生,加入了军官的行列。   2003年开始,军队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心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开设法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的考场,为包括地方省在内的全体学员提供了获取第二学历文凭的有利条件。该学历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可以电子注册,上网查询。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环境优美,风景怡人,被评为“全国部门造林绿化400佳单位”、“全军首批营院达标单位”和“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是学习知识、陶冶情操、健康成才的好场所。
  • 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市海淀区
    学校简介北京语言大学是中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是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建立的,创办于1962年。1964年6月定名为北京语言学院,1974年毛泽东主席为学校题写校名,1996年6月更名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校名简化为北京语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以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素有“小联合国”之称。学校对中国学生进行外语、中文、信息科学、经济、艺术、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等专业教育,同时承担着培养汉语师资、出国留学预备人员出国前的外语培训工作等任务。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北语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语言文化教育和语言文化研究为特色和优势的多科性国际型大学,是我国中外语言、文化研究的学术重镇和培养各领域优秀人才的摇篮。2019年,学校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语言大学的奋斗目标和新时代“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知识北语北京语言大学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和中华文化教育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师资力量最雄厚。迄今为止,学校已经为世界上184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近22万名懂汉语、熟悉中华文化的外国留学生。其中很多校友已经成为学界、政界、商界的知名人士。现任哈萨克斯坦总统卡塞姆•托卡耶夫,原埃塞俄比亚总统穆拉图•特肖梅•沃图,哈萨克斯坦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卡里姆•马西莫夫,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伊戈尔•莫尔古洛夫,德国汉学家顾彬,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埃里克•康奈尔等知名人士都曾在北语学习过。此外,北语还为中国培养了数以十万计的优秀人才,其中包括大批在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接受过专门外语培训的公派留学人员,现在他们多已成为国家各个领域的栋梁。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语一方面保持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特色和优势,另一方面,积极发展相关学科,学科涵盖文学、经济学、法学、工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和理学等九个门类,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层次齐备,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其中,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10个,北京市高精尖学科2个。现有39个本科专业,其中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和4个北京市特色专业,以及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和4个市级优秀教学团队。学校目前有以下教学科研单位:汉语国际教育学部(含汉语学院、汉语进修学院、汉语速成学院、预科教育学院、华文学院、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心)、外国语学部(含英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应用外语学院、东方语言文化学院、西方语言文化学院、中东学院、国别和区域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部(含汉语教育学院、人文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北京语言文献与文化传承研究基地);信息科学学院(语言智能研究院)、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艺术学院、语言康复学院(语言病理与脑科学研究所)、语言学系、心理学院、培训学院、网络教育学院、体育教学部、国际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基地)、语言科学院、中华文化研究院(梅兰芳艺术传承传播中心)、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国家应急语言服务团筹建工作秘书处)、国际学生教育政策与评价研究院、经济研究院、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语言认知科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中国工业文化国际交流中心(与国别和区域研究院合署办公)、一带一路研究院、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专项工作办公室秘书处(挂靠一带一路研究院)、鲁迅与世界文化研究院(挂靠一带一路研究院)、华文教育研究院(挂靠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教材研究院。学校目前设有省部级以上研究中心(或基地)14个,其中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阿拉伯研究中心是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重点培育基地,语言认知科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是依托教育部、科技部支持的以语言认知科学为学科创新点的“111计划”引智平台,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平面媒体中心是国家语委语言资源监测的重要基地,中国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研究中心是国家语委研制和修订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阵地,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是国家语委实施语言资源保护国家工程的专业机构,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基地是国家汉办首批建立的汉语国际推广十大研究基地之一,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是文化和旅游部投入建设的中外文化互译合作平台,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和北京文献语言与文化传承研究基地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是北京市教委建设的“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唯一一家语言类中心,中国民族语文应用研究中心是国家民委支持建立的民族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机构,中医药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播基地是依托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建立的特色基地,光明文学遗产研究院是与《光明日报》联合共建的研究机构。除了省部级科研中心(或基地)之外,我校还有拉丁美洲研究中心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16个,北京市语委设立的科研中心1个(北京语言康复教育研究中心),以及校级研究机构50余个。国际北语随着我国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扩大,学校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广泛、密切。目前与世界上75个国家和地区的386所高校及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形成了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富有成效的国际教育格局。学校与哈佛大学合作设立哈佛北京书院,在泰国设立了曼谷学院,在日本设立了东京分校。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了各类中外联合办学项目100余个,如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日本关西外国语大学开展的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与德国波恩大学、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开展的学生交换项目,与韩国成均馆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开展的短期项目。承办了18所孔子学院和2所孔子课堂,被评为“先进中方合作院校”。近年来,平均每年有100名左右的教师在海外任教,有400余名学生出国交流学习,每年接待外宾1500余人次。学术北语学校编辑出版《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中国语言学报)《语言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中国文化研究》《汉学研究》《文献语言学》《国别和区域研究》和《国际汉语教学研究》等近二十种刊物。学校出版社出版的各类教材在海内外产生广泛影响,有近百个国家的各类院校和培训机构使用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