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北京:艺考生要结合兴趣选报院校及专业
2018-12-26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北京市美术类专业统考成绩明起公布,本科、高职(专科)、高职单考单招合格分数线将适时公布。相关院校招办老师提醒,通过统考的考生要仔细研读各校艺术类招生简章,关注细节,结合自身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院校、专业选择及备考。

中国传媒大学艺考网报已于本月23日结束。对于考生该如何结合自身状况选择院校和报考专业,中传招生办主任闫磊凡表示,选报学校、专业会涉及诸多因素,不能一概而论,也不存在“普适良药”。在他看来,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考生选择报考院校和专业时,要遵从内心的选择,在匹配的范围内选择自己所爱。此外,考生要明确自身实力是选报专业及学校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客观把握自身实力,才能增强报考及可能被录取的底气与概率。

文化笔试校考临近,考生如果平时学习扎实,再对照学校公布的简章及相关说明和参考书目认真准备,不难考出理想成绩。艺考不是一场短跑,没有“百米冲刺”,也没有“一击功成”。在临近考试的日子里,考生与其临时抱佛脚,不如临阵磨枪,稳扎稳打。踏踏实实完成好每项任务,才能淡定应对考试。

随着相关院校艺考章程陆续公布,在报名阶段,考生就要尽可能结合院校公布的章程,全面掌握选报院校的初试及后续考试时间和考点设置情况,避免出现考试时间冲突的状况。另外,要尽量选择在同一地区参加考试。报名结束后,考生最好根据所报学校、所报专业的考试安排认真整理出一份考试时间表,不要漏也不要错,避免由于疏忽影响考试结果。今年中传艺术类文化笔试将在元旦当天进行,较之往年时间有所提前。网报成功的考生要提前安排好“赶考”日程及出行方式,从容完成艺考“首秀”。(记者 邓 菡)

热门院校

  • 中央戏剧学院北京市东城区
    学校简介中央戏剧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戏剧教育高等学校,是教育部直属院校,是中国戏剧影视艺术教育的最高学府,是国家确定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是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总部、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总部和世界戏剧教育联盟秘书处所在地,是世界著名艺术院校。中央戏剧学院的历史可以溯源至1938年4月10日成立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至今已经有80余年的历史。1949年12月,中央戏剧学院正式开办,1950年4月2日,召开了中央戏剧学院成立大会,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中央戏剧学院现有两个校区,东城校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棉花胡同39号,昌平校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宏福中路4号。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中央戏剧学院设表演系、导演系、舞台美术系、戏剧文学系、音乐剧系、京剧系、歌剧系、舞剧系、偶剧系、戏剧教育系、戏剧管理系、电影电视系、戏剧学系。本科专业设置有:表演专业、曲艺专业、戏剧影视导演专业、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录音艺术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戏剧学专业、音乐剧专业、戏剧教育专业、艺术管理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院具有戏剧与影视学和艺术学理论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学院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央戏剧学院拥有中国唯一的表演专业领域国家级教学团队、唯一的导演专业领域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唯一的音乐剧表演教学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唯一的戏剧影视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是中国话剧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导演艺术委员会、国际舞台美术联盟、中国舞美学会、国际舞美组织中国中心、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中国分会、中国舞台美术教育联盟、中国音乐剧协会教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中小学戏剧教育研究中心、中国戏剧文化管理协同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国家电影教育国际联盟以及世界舞蹈戏剧教育联盟所在地。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中央戏剧学院坚持现实主义美学原则,继承中华民族美学传统,博采众长,厚基础、重实践,秉承“求真、创造、至美”的校训,致力于为国家乃至世界培养戏剧影视艺术精英人才。学院的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已成为闻名中外的艺术家、学者、教授和作家,为中国戏剧影视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面向未来,中央戏剧学院将牢牢把握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拓宽办学思路,加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加强学科建设和高层次教师队伍建设,推进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开展世界戏剧教育的多边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学院的综合办学实力和整体办学质量,努力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的艺术院校。
  • 外交学院北京市西城区
    学校简介外交学院是以服务中国外交事业为宗旨,培养一流外交外事人才的小规模、高层次、特色鲜明的外交部唯一直属高校。在周恩来总理倡议下,1955年经党中央、毛主席批准成立。周总理为学院亲笔题写校名,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陈毅元帅担任外交学院首任院长。我院自创办以来一直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钱其琛副总理、唐家璇国务委员、戴秉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国务委员、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以及历任外交部长曾多次来学院视察和指导工作。在学院建院四十、五十周年之际,江泽民主席、李鹏总理、李岚清副总理、钱其琛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为学院题词、发贺信,对学院寄予殷切期望。2012年9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为学院亲笔题写了“中国外交官的摇篮”。外交学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周恩来总理向外交人员提出的“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十六字方针作为校训,以江泽民同志为我院所作“立足祖国、放眼世界、面向未来、培育英才”的题词精神和钱其琛同志对我院提出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社会、面向实际”为办学方针,把培养高层次外交外事人才作为办学目标。不断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改革办学模式和办学体制,拓宽专业方向,实行学分制、主辅修制和双学位制,调整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我院秉承外交特色鲜明,外语优势突出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爱祖国、知世界,通专业、精外语,高素质、复合型"的优秀外交外事人才。学院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刻苦严谨的学风,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思想政治品德方面,重视修养教育,尤其重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国情意识、组织纪律性教育。在教学上,既重视基础理论课教学,又重视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既重视外语水平的提高,又重视外交业务和经济、法律等基本知识的掌握,培养政治与业务、汉语与外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外交外事及涉外工作对各种人才的需要,我院采取“多规格、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制, 招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我院设立了外交与外事管理系、英语系、外语系、国际法系、国际经济学院、基础教学部、研究生部、国际关系研究所、国际教育学院等9大教学单位,还有亚洲研究所、周恩来外交研究中心、国际法研究所等30余个研究中心。我院是全国首先设立外交学本科专业的高校,也是国家首批国际关系学和外交学专业硕士和博士授予单位。现拥有国际关系、外交学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政治学(一级学科)为北京市高精尖学科。拥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5个及3个专业学位授予权,11个本科专业。两个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和中国国际法学会以及北京市“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设在我院。我院与国(境)外76个国家(地区)的152所高校(机构)签署合作协议(谅解备忘录),其中开展实质性合作的院校84所。每年选派部分优秀本科生及研究生到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挪威、荷兰、瑞士等国家的大学进行交流学习。2013年1月,我院与法属波利尼西亚大学签署协议,合作建立孔子学院。建校60多年来,外交学院本着服务中国外交大局和外交一线的方针,为国家培养了两万余名优秀毕业生,其中500多人担任驻外大使,为新中国外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世界上凡是有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就有我院的毕业生。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对优秀外交人才的需要与日俱增,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的校园规模和教学条件,远远不能适应需要。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外交部党委的关怀下,2012年9月外交学院沙河校区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新校园教室宽敞明亮、设施完备现代、校园环境赏心悦目,体现了外交学院开放、包容、理性、充满人文关爱的特色办学理念。2012年9月10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来到新校园,出席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元帅铜像揭幕仪式,发表重要讲话,对学院提出期望:“外交学院一定要有一流师资、一流学科、一流理念,将一流人才输送给祖国外交事业。”2014年1月3日,外交部、教育部共建外交学院签约仪式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根据《外交部、教育部共建外交学院协议》,两部建立协调机制,在政策扶持、经费保障、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干部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对学院的支持力度。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外交学院成功跻身首批全国95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大学是党和国家赋予外交学院的光荣使命,外交学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院积极开拓创新、探索培养复合型外交外事人才的新途径,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全院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努力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人才队伍的孵化器,新时期中国外交理论研究与创新的排头兵和新时期对外交流合作的生力军”,将一流人才输送给祖国外交事业。
  • 北京汇佳职业学院北京市昌平区
    学校简介北京汇佳职业学院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具有国家高等学历教育计划内全国统一招生资格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坐落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北依龙凤山,南邻京密引水渠,西接京藏高速,东连北京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白浮泉湿地公园。依山傍水,风景秀美,交通便捷。学院占地367亩,建筑面积8.42万平方米。学院拥有先进的多功能阶梯教室、语音室、图书馆、高标准计算机教室及与各专业相配套的实习实训室、工作室,高标准的田径运动场、足球场、篮球场、高尔夫球训练场、气膜冰球馆、气膜游泳馆、马术训练场、大型健身房、餐厅、医务室、超市和影院等完善的教育教学和生活服务设施。学院秉承“新型、高品位、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诚信创未来”的办学宗旨。下设影视艺术学院、人工智能工程师学院、教师学院、休闲体育系、经济管理系、国际交流中心、通识中心;已形成“影视艺术、人工智能、学前教育、休闲体育与健康养老"五大特色专业群,各专业突出职业型、国际化的人才塔养特色,致力于培养面向新经济、新业态和新技术发展,具有职业能力和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影视艺术学院汇佳国际影视艺术学院是北京汇佳职业学院与北京大美海景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及其创始人、影视造型专家白丽君老师设立的“白丽君影视大师工作室”进行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而建立的影视专业学院,校企双方优势资源整合,突出党建特色、职业特色,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学院、北京手拉手剧团等专业影视艺术团体的老师们组成的影视专家委员会引领,采用“3D立体教学法”人才培养模式,秉承“培养新时代的国际化影视工匠”的办学理念,学中做、做中学,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职业道路上引领学生踏入影视行业,并在主旋律影视作品、数字美术等领域有广阔的就业出口,成为“影视工匠”的摇篮。人工智能工程师学院汇佳 & 华晟人工智能工程师学院是北京汇佳职业学院与华晟经世信息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校企产教深度融合,整合和发挥校企双方优势资源,立足京津冀人工智能以及5G信息相关产业聚集优势,开设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软件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轨道交通信息化等专业,通过汇聚行业企业领先技术与设备以及构建基于项目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掌握 5G 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具有创新和创造力的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型人才。2021 年 12 月 30 日我院申报的“华晟人工智能工程师学院”成功入选第三批北京市职业院校特色高水平实训基地。教师学院教师学院设立于2004年9月,现有在校生千余名,已毕业学生近万余名,下设两个独立招生的专业:学前教育和早期教育,学前教育分为综合学前教育、托育服务与管理、幼儿园行政管理、国际双语教育、幼儿体育教育5个专业方向。教师学院学前教育专业,2012年成为北京市首批“3+2”中高职衔接试点单位;2019年,入选北京市第一批特色高水平骨干专业,并入选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国家骨干专业;2020年,入选教育部1+X婴幼儿照护证书(中级)项目试点单位。2021年,教师学院成功申报教育部国控的早期教育专业。教师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9人,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81%,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34%,双师型教师占比92%,北京市职业教育特聘专家1名,职教名师1名,专业带头人1名,市级骨干教师4名。教师学院实训实习条件得天独厚,校内有投资3000多万元的综合实训楼,校外有40余所实习幼儿园,形成了“院园一体、滚动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休闲体育系休闲体育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典型工作技能为内容,注重实践训练,强调学生职业技能与应用能力培养。开设高尔夫球运动与管理、冰雪设施运维与管理、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下设高尔夫球青少年教育与管理、马术运动青少年教育与管理、体育舞蹈等7个专业方向。拥有国际标准气膜真冰场、高尔夫球练习场、马术训练场,以及校企合作单位张家口崇礼万龙滑雪场,为学生提供国际标准的训练及实习实训场地。采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协同育人,深度融合。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由企业高水平专业技能人员授课,采用岗位实践学习与实训相结合的方式,跟着“师傅”在企业学技术,练本领。小班制教学,尊重学生发展,因材施教,充分发掘学生自身优势,为社会输送高素质青少年体育教育、大众体育指导、高端体育运动、俱乐部运营与管理从业人才。经济管理系经济管理系秉承学院“新型、高品位、国际化”办学宗旨,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积极整合社会师资力量,聘请具有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任教,给学生带来最具前沿的行业信息和专业技能,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注重实践训练,将课程与岗位对接,在课堂上采用项目教学法、模拟展示法、小组讨论法等,通过“参与式”学习激发学生内驱力,发掘学生潜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职业技能大赛,提高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强化学生职业技能与应用能力水平,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创”的目的。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前我系开设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空中乘务、机场运行服务与管理、国际商务、人力资源管理、智慧养老服务与管理、健康管理专业。国际交流中心 国际合作交流中心是学院对外合作与交流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以多种形式开发国际市场,与国外大学开展合作,进行海外合作项目联合洽谈,协议签署、组织实施、监督管理、协调评估和研究创新等工作内容。主要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泰国等多个海外高校开展校际合作,开拓学生双向输送交流、教师留学和进修渠道。
  • 学校简介首都师范大学建于1954年,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5年成立的通州师范,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市与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学校现有学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六十多年来已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二十余万名,是北京市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博士后流动站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学位授予点18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学位授予点9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8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12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建设学科13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培育学科4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建设北京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民政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北京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语委科研基地,1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1个教育部科技成果转化基地,1个北京市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北京实验室,1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1个北京市知识产权试点单位,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实验室,1个北京市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协同创新研究基地,4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7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7个省、部级设置的研究(院、所、中心)、实验室。学校下设文学院、历史学院、政法学院、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心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系、化学系、生命科学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国际化示范学院、良乡校区基础学部、继续教育学院、京疆学院、国际文化学院、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燕都学院、中国国学教育学院、美育研究中心、文化研究院、交叉科学研究院等31个院系(中心)以及大学英语教研部、体育教研部。共有专科专业1个,本科专业59个。各类学生总数 28,191人。其中,全日制贯通培养生292人,专科生258人,本科生11,826人,硕士研究生7,415人,博士研究生1,175人,成人教育学生7627人,外国留学生1,227人,已形成从专科生到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和教育体系。学校现有教职工2503人,在1680名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人数407人,副高职称人数633人,博士1163人,硕士443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5%。目前学校已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如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者,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入选“北京学者计划”,首都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入选北京市特聘教授支持计划,入选北京市高层次人才引进资助计划,北京市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入选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入选长城学者培养计划;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教育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1人,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11人,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6人,入选北京市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5人,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学校另有65名教师荣获曾宪梓高师教师奖、霍英东青年教师教学奖和科研奖。学校占地约88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约75.7万平方米。学校教学、科研条件优良,教学科研用仪器设备总资产168551余万元。未来,首都师范大学将锐意创新,开拓进取,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首都师范大学继续教育简况继续教育是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发挥教师教育特色,坚持面向首都基础教育、辐射全国教师职业发展,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助力全民终身学习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贡献力。首都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实行二级办学管理体制,继续教育学院是学校继续教育办学的归口管理机构,各专业院系是学校继续教育的教学实施机构。多年来,继续教育始终以学校教师教育办学特色和学科资源优势为依托,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科学规划、统筹资源、规范管理,逐步形成了“以学历继续教育为基础,以教师继续教育为特色,开展多类型、多层次非学历继续教育,坚持‘立足北京,服务全国’,办人民满意的继续教育”的办学定位。2022年,学校共开设有高中起点本科、专科起点本科层次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含专业方向)23个,在校生规模超过7000人。同时,举办有包括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在职岗位培训、骨干研修培训、高级专题研修培训、研究生课程进修等多种形式和类型的非学历继续教育。经过六十八年的努力和发展,学校累计已为社会输送了九万余名学历继续教育毕业生和四十余万人次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学员,为服务北京市和国家经济社会与教育发展需要,较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继续教育发展需求,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朝阳区
    学校简介    北京工业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创建于1960年,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术、教育相结合的多科性市属重点大学。1981年成为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5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通过国家“211工程”预审,正式跨入国家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百所大学的行列。2017年9月,学校正式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8个学科跻身2020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前500,位列QS2020年世界大学排名中国内地第32,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6个学科进入ESI前1%。    学校本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东临东四环南路,西邻西大望路,南抵双龙路,北望平乐园小区;另有中蓝、管庄、花园村、琉璃井、惠新东街和通州6个校区;占地面积96.0151万平方米。学校下设17个教学科研机构;开设本科专业72个;具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8个;博士后流动站18个,在站300人。国家重点学科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21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18个。学校现有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111计划”引智基地3个,国家级产学研中心1个,国际合作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北京市级科研基地45个,行业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个,北京市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定期出版专业刊物2种。    学校党委下设19个二级党组织,其中,二级党委16个,二级党总支3个;党支部465个,其中,在职教职工党支部150个,离退休教职工党支部55个,学生党支部259个,混合党支部1个;党员10981名,其中,在职教工党员2512名,学生党员7137名,离退休教工党员1332名。    教职工3301人,其中,专任教师2145人,包括正高职称457人、副高职称775人;博士生导师690人,硕士生导师1584人(含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硕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领军人才29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卓越人才2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2人,“北京市人才引进支持计划”入选者167人。国际及港澳台教师57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3人。    在校生25829人,其中,学历教育学生中全日制研究生9366人(博士生1700人、硕士生7666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814人;普通本科生13572人,成人教育本专科生2077人(本科生2076人、专科生1人)。在籍留学生420人(学历生412人,非学历8人)。    建校61年来,北京工业大学始终与国家和首都改革发展同向同行,走出了一条特色内涵差异化发展的一流大学建设之路,推动学校成为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成为首都北京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展现市属高校发展建设成果的示范窗口,16万余名毕业生从这里走向各条战线,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一甲子风雨砥砺铸就精彩华章,新征程牢记使命同心再创辉煌。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北京工业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守立德树人立身之本,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立足北京,服务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定位,秉持“不息为体、日新为道”的校训精神,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稳步推进“十四五”建设发展,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百年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