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四川省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体育类专业考试报名办法解读
2024-10-17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1.艺体考生如何进行高考报名?

2025年起,艺术体育类专业省级统一考试(以下简称专业统考)报名与普通高考文化考试报名同时进行,一次性填报。所有考生须在2024年10月24日至11月6日(每日9:00—22:00)内登录省教育考试院普通高考报名系统(https://gkbm.sceea.cn)完成高考文化考试和专业统考报名信息填报与确认、缴纳报名考试费。

报考普通高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以下简称体育单招)的考生,须先报名参加文化考试。报名成功后,再按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有关规定登录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https://www.ydyeducation.com/)完成体育单招报名和缴费手续。

2.艺体考生如何兼报?

艺术类与体育类不能兼报。

艺术类专业考生,可单报一类也可多类兼报,兼报音乐教育专业和音乐表演专业按一个专业缴费。兼报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和戏剧影视导演专业按一个专业缴费。以上兼报考生,相同科目考试仅参考一次,成绩按比例计入。

报考体育单招的考生若拟参加2025年全国普通高考文化考试和体育类专业统考,则需兼报普通高等学校体育类统招专业。

3.艺术类专业招生计划如何编制?

2025年起,艺术类专业计划不分物理类、历史类,统一编制,综合成绩不分物理类、历史类,统一排序。

1.jpg

4.艺术类专业统考方式是什么?

艺术类专业统考所有专业类别按照统一设点、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考试、统一评分的原则组织实施。2025年起,所有面试科目实行“考评分离”,所有笔试科目实行“网上评卷”。

5.什么是“考评分离”考试方式?

“考评分离”是指先组织考生集中现场录制音视频,后组织评委根据录制的音视频对考生考试表现进行独立评分,考试现场不安排评委。

考试时,考生按规定时长进行考试录制,未超过规定考试时长上限就结束考试的考生,在结束时举起写有“考试结束”的牌子,示意考试结束,监考员结束系统录制,大屏幕将显示考试结束。到考试规定时长时,系统将自动停止录制。整个录制过程中不可透露任何个人信息和与考试无关的声音、动作,否则将作违规处理。

录制完成后,按系统语音指令确认回放视频,考生确认考试录制视频为本人考试视频、录制正常后离场。考生确认只涉及视频画面是否本人、录制是否完成,不涉及考试内容或状态等。

6.音乐教育类考试科目为什么要区分主、副项?

有三方面考虑。一是考生个体差异,大多考生器乐演奏与声乐演唱能力水平发展不同步,以相同权重计分,不利于凸显考生优势和特长。二是音乐教育主要考虑从符合教育类人才培养的方向进行选拔。设置主、副项,降低了音乐教育类考生备考难度。三是社会上音乐教育、学校音乐特长生教育及学校乐团建设都需要有多种音乐表演方向特长的教师,学校音乐教育形式已不完全是课堂唱歌、教师伴奏,教育专业人才应该是“一专多能”。

7.音乐类专业统考声乐科目考试有哪些变化?

2025年音乐类专业统考声乐科目演唱曲目由原来2首,调整为1首,考试时长不超过4分钟。声乐科目流行演唱允许考生使用考场内的话筒,考生不可自带话筒及话筒架。

声乐演唱要求背谱清唱,不可使用伴奏。

8.音乐类专业统考器乐科目考试有哪些变化?

流行器乐专业考试方向乐器种类调整为:电吉他、电贝司、民谣吉他、电子合成键盘、流行萨克斯、爵士小号、爵士长号、爵士长笛、爵士大贝斯。流行器乐科目演奏的乐曲限定为流行或爵士风格作品。

键盘(电子管风琴、电子钢琴)专业考生可自带装有考试曲目音色、节奏、节奏音序(Sequence)文件的U盘,考试时允许将U盘插入乐器以供读取,但不能使用乐器的内录声部和自动伴奏功能;流行器乐(电子合成键盘、电吉他)专业考生可使用乐器自带音色功能调选音色,但不能使用乐器内置的内录多声部和自动伴奏功能。

所有器乐演奏要求背谱演奏,不可使用伴奏。

9.我省的乐器种类和声乐唱法具体有哪些?

参见下表:

2.jpg

10.音高类打击乐的乐器范围是什么?

我省音高类打击乐的乐器为:马林巴、定音鼓、排鼓、爵士鼓(架子鼓)。

11.视唱科目考试可否提供乐谱(视唱旋律)的第一个音?

视唱主要考查考生的识谱能力,音准、节奏与速度的控制能力,以及音乐表现力,因此不提供第一个音作为提醒。但开始视唱前会播放标准音a1,考生一遍完成,视唱过程中不得再有任何音响提示。

12.器乐或声乐表演科目考试为什么不可使用伴奏?

招生考试的目的是人才选拔,以区分考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水平为第一要务。伴奏会在一定程度上掩盖表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利于评委对考生表演水平进行鉴定;同时,伴奏带的质量、编配水平不同及伴奏者水平差异,都可能影响考试公平。因此,为提升人才选拔的精准性,保障考试公平,不使用伴奏。

13.声乐科目是否允许给音?给音的起始音是什么?

声乐科目不允许伴奏。但开考前,考生可在考场内的钢琴上弹奏考试曲目的首音。

14.舞蹈类专业统考参考注意事项有哪些?

2025年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舞蹈类专业统考采用“考评分离”方式进行。

舞蹈类考试科目顺序为舞蹈基本功、舞蹈即兴、舞蹈表演,考生按照序号顺序依次进行个人科目考试。

每位考生只有一次考试机会,因自身原因中断或失误,不得重考。

15.“舞蹈表演”科目的剧目种类要求是什么?

考生报名时,须且只能选择中国舞、芭蕾舞、国际标准舞、现代舞和流行舞5个舞种中的1个舞种方向。考生参加舞蹈表演科目考试的自备剧目舞种应与专业考试报名时所选的舞种方向一致,目的是准确体现考生专业学习背景,这也是院校录取的一个主要参考信息。

16.表(导)演类专业统考参考注意事项有哪些?

2025年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表(导)演类专业考试各面试科目采用“考评分离”方式进行。

(1)戏剧影视表演方向考试科目顺序为命题即兴表演、文学作品朗诵、自选曲目演唱、形体技能展现。其中,命题即兴表演为小组集体科目考试,后三项科目考生按照序号顺序依次进行个人科目考试。

(2)戏剧影视导演方向面试考试科目顺序为命题即兴表演、文学作品朗诵。其中,命题即兴表演为小组集体科目考试,文学作品朗诵科目考生按照序号顺序依次进行个人科目考试。

(3)服装表演方向考试科目顺序为形体形象观测、台步展示、才艺展示,考生按照序号顺序依次进行个人科目考试。

每位考生只有一次考试机会,因自身原因中断或失误,不得重考。

17.服装表演才艺展示科目的考试形式是什么?

考生从舞蹈、健美操、艺术体操等体现肢体动作的才艺中自选一种进行展示,时长不超过2分钟,服装及伴奏音乐自备,展示完成后须面对镜头用普通话口述指定文字内容。

18.播音与主持类专业统考参考注意事项有哪些?

2025年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播音与主持类专业考试采用“考评分离”方式进行。

考生进入考场后在指定位置站立,通过考场内显示屏查看本人相关信息。根据系统语音提示,正对主摄像头依次完成三个科目的考试音视频录制。

各科目考试顺序为:

(1)作品朗读。听到“考试开始”指令后,进行作品朗读科目考试,限时2分钟。考试录制2分钟后自动停止。

(2)新闻播报。考生听到“考试开始”指令后,进行新闻播报科目考试,限时1分钟。考试录制1分钟后自动停止。

(3)话题评述。考生听到“考试开始”指令后,进行话题评述科目考试,限时2分钟。考试录制2分钟后自动停止。

每位考生只有一次考试机会。考生因自身原因中断或失误,不得重考。

19.播音与主持类作品朗读科目内容为何包含古诗文和现代文学作品?

涉及古诗文和现代文学作品两项朗读内容,一是希望通过不同文体的朗读,更准确地考查学生的理解力、感受力和表现力;二是引导考生加强对中华经典诗文的学习和理解,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

20.形体形象观测的形体测量数据是否向考生本人公布?

我省所有需要测量身高等形体数据的科目,均为考试现场测量、现场告知考生测量结果、考生现场确认。

21.美术与设计类专业统考的考试内容和形式是什么?

素描科目的考试内容为人物头像、石膏像、静物。考试形式是根据图片资料模拟写生、默写。考试工具和材料有:试卷用纸为八开素描纸(考点提供),绘画工具为铅笔或炭笔(考生自备)。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色彩科目的考试内容为静物、风景。考试形式是:根据文字描述进行默写;根据黑白画彩色绘画;根据线描稿画彩色绘画。考试工具和材料有:试卷用纸为八开水粉纸、水彩纸、素描纸(考点提供),绘画工具为水彩、水粉、丙烯颜料(考生自备)。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速写(综合能力)科目的考试内容为结合高中美术必修课《美术鉴赏》中的内容,根据命题进行创作。考试形式是:根据试卷的文字要求完成命题创作,根据试卷所提供的图像素材,按要求完成命题创作。考试工具和材料有:试卷用纸为八开素描纸(考点提供),绘画工具及材料不限(考生自备),限用黑白表现。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2.如何界定速写(综合能力)科目的考查范围?

“速写(综合能力)”科目考查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美术鉴赏”模块基本内容,命题内容参考高中《美术鉴赏》 必修教材,目的是引导高中教学重视美育教育,要求考生加强对艺术经典的学习与理解。高中美术必修课《美术鉴赏》中古今中外经典美术作品都可以作为考查的参考,并非照搬教材。

23.书法类专业统考考试内容有哪些变化?

2025年度,书法类专业统考科目为书法临摹和书法创作,考生须使用楷书、隶书、行书、篆书四种书体完成四幅作品。其中篆书将继续作为书法创作的考核书体,其他三种书体的考核形式以试题要求为准。比如,书法临摹科目考核隶书、行书,那么书法创作科目就会考核篆书、楷书。

24.书法类专业统考考试要求有哪些变化?

篆书作品创作字数控制在20字以内,其他每幅作品字数控制在30字以内(具体以试题为准)。

书法临摹试卷纸统一为四尺斗方宣纸,书法创作试卷纸统一为四尺条幅宣纸。

25.书法临摹科目的书法碑帖范围是什么?

书法临摹科目主要考查考生对传统经典碑帖的学习,要求学生加强对书法经典的研习。

26.书法考试时可否印格子、落款等?

书法考试允许考生在作答前折叠答卷,但不得在试卷上印格子,不得落款与钤印,不得做标记。

27.艺术类专业统考笔试科目参考和交卷注意事项

考生凭身份证原件和专业准考证参加专业考试。考试开始15分钟后,考生不能再进入考点,迟到误考责任自负。考试结束前30分钟内,考生方可交卷离场。音乐类专业的乐理、听写笔试考试不可提前交卷离场。

28.体育类专业统考考试地点有哪些变化?

2025年,体育类专业统考考试地点设在成都体育学院东部新区校区考点(成都市东部新区环湖北路1942号)和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考点(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成龙大道1819号),具体考试安排及地址将于2024年12月20日在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上公布,请考生提前做好应考准备。

29.体育类专业统考考试要求有哪些变化?

体育类专业统考身体素质项目中对立定三级跳远考试不再作“不得穿钉鞋和带有胶钉的足球鞋进行考试”的要求。

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的测评成绩现场公布,考生如对本人成绩有异议的须当场向考点提出复核申请,过时将不再受理。

30.2025年艺术类各科目考试时间及考试地点?

(1)音乐类专业统考考试时间及地点:

①“乐理、听写”科目笔试

考试时间:考生于2024年12月15日10:00—11:30熟悉笔试科目考点位置,2024年12月15日14:30—16:30正式考试。

考试地点: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考点(成都市龙泉驿区成龙大道二段1819号)。具体考场安排以专业准考证上的内容为准。

②“视唱、声乐、器乐”科目面试

考试时间:各专业面试于2025年1月9日开考。

考试地点:四川音乐学院武侯校区考点(成都市武侯区新生路6号)。具体考场安排以专业准考证上的内容为准。

(2)舞蹈类专业统考考试时间及地点:

考试时间:2024年12月1日开考。

考试地点:四川传媒学院西校区考点(成都市郫都区花石路116号四川传媒学院西校区A06、A07教学楼)。具体考场安排以专业准考证上的内容为准。

(3)表(导)演类专业统考考试时间及地点:

①戏剧影视表(导)演方向

考试时间:2024年12月1日开考。

考试地点:成都理工大学考点艺术大楼(成都市二仙桥东三路1号)。具体考场安排以专业准考证上的内容为准。

②服装表演方向

考试时间:2024年12月1日开考。

考试地点:四川传媒学院西校区考点(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花石路116号)。具体考场安排以专业准考证上的内容为准。

③戏剧影视导演叙事性作品写作

考试时间:考生于2024年12月11日10:00—12:00熟悉笔试科目考场,考试时间为12月11日14:30—17:00。

考试地点:成都理工大学考点(成都市二仙桥东三路1号)。具体考场安排以专业准考证上的内容为准。

(4)播音与主持类专业统考考试时间及地点:

考试时间:2024年12月1日开考。

考试地点:成都理工大学考点艺术大楼(成都市二仙桥东三路1号)。具体考场安排以专业准考证上的内容为准。

(5)美术与设计类专业统考考试时间及地点:

考试时间:2024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

考试地点:美术与设计类考试实行分片区考试。成都市、阿坝州的考生必须在成都考点参加专业考试;遂宁市、南充市、广安市的考生必须在南充考点参加专业考试;自贡市、宜宾市的考生必须在自贡考点参加专业考试;乐山市、雅安市、眉山市、甘孜州的考生必须在乐山考点参加专业考试;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的考生必须在绵阳考点参加专业考试;达州市的考生必须在达州考点参加专业考试;泸州市、内江市、资阳市的考生必须在内江考点参加专业考试;巴中市的考生必须在巴中考点参加专业考试;攀枝花市、凉山州的考生必须在攀枝花考点参加专业考试。具体考场安排以专业准考证上的内容为准。

(6)书法类专业统考考试时间及地点:

考试时间:2024年12月7日。

考试地点: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考点(成都市成龙大道二段1819号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尚美楼)。具体考场安排以专业准考证上的内容为准。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德阳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统一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将学院创办为国内一流高校,为社会培育精英人才,为祖国母亲两个100年丰厚献礼是我们农科院人的神圣使命和永恒追求。学院位于成都东北部——德阳罗江大学城,毗邻AAAAA级温泉度假区雁江学村(规划),与西南财大天府学院、四川工业科技学院为伴、总占地面积957.8亩,由同济大学专家教授设计的园林式校园,是集智能、生态、科技为一体的学习生活家园;距成都市区29分钟(高铁)车程。学院坚持以创新教育为引领,率先开设新型农业、大健康产业、5G通信、新基建、新经济等多领域新兴专业;并设置公务员培训定制班、创业定制班、专本硕连读定制班,全面推行工学结合,采用新型师徒制人才培养体系;依托产业发展,以校企合作、专业共建,紧扣市场需求,探索出一条深度融合产、教、创为一体的办学之路。
  •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市成华区
    学校简介电子科技大学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是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讯工程有关专业合并创建而成。学校1960年被中共中央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61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七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1997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2000年由原信息产业部主管划转为教育部主管,200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17年进入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行列。2019年教育部和四川省签约共同推进我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经过60余年的建设,学校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成为一所完整覆盖整个电子信息类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成长为国内电子信息领域高新技术的源头,创新人才的基地。学校设有清水河、沙河、九里堤、永宁四个校区,校舍总建筑面积139万余平方米,拥有馆藏丰富的现代化数字图书馆和一批设施齐备的现代化体育场馆。校园四季树木葱茏、湖水碧波荡漾、建筑典雅厚重,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佳境。学校坚持学生为中心、通专结合,以“价值塑造、启迪思想、唤起好奇、激发潜能、探究知识、个性发展”六位一体为培养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素养、扎实基础、知识综合与集成创新能力,未来能引领学术前沿、科技与社会经济发展,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创新引领性人才。学校设有23个学院(部),65个本科专业,其中13个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在读本、硕、博学生40000余人。本科生国内外深造率超过2/3,其中出国(境)深造率超过1/5。近三年,学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6%以上,超过半数的研究生赴国家重点单位就业。研究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显著增加,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的人数不断增加。成电学子遍布海内外,以素质全面、专业知识扎实、能力强、后劲足等鲜明特点受到了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支持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文化艺术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活跃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IEEEXtreme极限编程大赛、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全球大学生基因工程大赛、国际大专辩论赛、全国大学生艺术比赛等高水平赛场上,争金夺银,成绩斐然,在“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中名列前茅。学校已建成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一批国家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拥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以及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等20余个国家级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和示范中心,获得一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学校大力实施学科提升战略,扎实推进理工深度融合,学科影响力持续提升。学校现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所包括的6个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设有博士后流动站15个。在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学校4个学科获评A类,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学科为A+,A+学科数并列西部高校第一。学校大力实施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战略,以“顶天、立地、树人”为科研工作定位,坚持“开放、聚焦、融合、奋斗”的发展理念,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努力推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的科技创新格局,不断提升集成攻关和原始创新能力。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2个,共建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业创新中心1个,首批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1个,省部级科研机构59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和国防科技创新团队3个。获批建设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十一五”以来,学校科技成果获国家级奖励35项、部省级奖励365项。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人才和科研优势,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及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建设,在珠三角、长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设立研究机构,积极服务四川省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四川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与成都市共同实施“一校一带”行动计划,建设高校成果转化产业带,携手打造中国“西部硅谷”。学校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现有教职工3800余人,其中教师2500余人,教授660余人。截至目前,我校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300余人。学校大力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已与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同一批国外知名高校签署了学生交流及联合培养协议。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美国威廉玛丽学院和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等建立了海外高端学术培育基地和教学培训基地。与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系列等世界名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境内学习环节和境外学习环节的有机结合构建了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40%的本科学生在校期间有海外学习经历,学生长短期留学目的地覆盖近50个国家和地区。现有1000余名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长期留学生在校学习。建立了3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若干个国际联合科研平台。积极实施“一流伙伴计划”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与格拉斯哥大学、麦吉尔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等建立了本硕博层次的多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电子科技大学以“求实求真、大气大为”为校训,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服务国防建设和国家、地方经济建设为己任,加强基础前沿交叉研究,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为早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 四川轻化工大学自贡市自流井区
    学校简介四川轻化工大学是一所工学、理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法学、经济学等九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具有五十余年本科、近二十年研究生教育历程的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学校坐落在两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贡市和宜宾市,拥有李白河、汇东、宜宾三个校区。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教育传统优秀,连续两次获得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建设院校、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首批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四川省首批创新改革试点高校、四川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示范科研单位、中国酒业协会授牌与五粮液集团共建的“中国白酒学院”。 历史沿革:学校是一所“三线建设”西迁的本科高校,于1965年响应毛泽东主席号召、周恩来总理批示,将原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的部分保密专业西迁至四川自贡市,从上海总部抽调精干力量,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借调部分科研人员,组建华东化工学院西南分院,对外称之为“652”工程。1979年学校更名为四川化工学院,1983年更名为四川轻化工学院,2003年四校合并组建为四川理工学院,2018年更名为四川轻化工大学。 回眸过去,筚路蓝缕,励精图治,玉汝于成。经过56年的办学历程,学校“立足四川、服务西南、面向全国、胸怀世界,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办学定位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大学、开放大学、智慧大学、和谐大学”的目标任务,确立了“研学结合、产教融合、特色发展”的发展战略,提出了“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敢于担当、追求卓越,跨越发展”的发展理念,凝练出了“胸怀天下之家国情怀,舍我其谁之使命担当,自强不息之开拓奋进”的“652”精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思想体系。 基础建设:学校环境优美,风景如画,是学生奠基人生梦想、教师实现学术抱负的理想之地。美轮美奂的宜宾校区被誉为“宜宾旅游打卡圣地”,宏伟现代的自贡李白河校区被称为“别人家的大学”。学校占地面积4600余亩,建筑面积160多万平方米,国有资产总值近百亿元。目前图书纸质文献总量290余万册,中外文献数据库76个,电子资源本地镜像50T,折合电子资源500余万册。 师资队伍:学校拥有一支业务精湛、奋发有为、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2322人,其中,专任教师1763人:教授、副教授占比近40%;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比80.2%;现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等省部级以上专家80人次;聘请特聘教授、兼职教授、客座教授1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3人,国家重点人才计划特聘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 学科建设: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拥有化学工艺、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发酵工程等3个四川省重点学科;现有化学工程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数学等7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涵盖34个二级学科;有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机械、材料与化工、法律硕士、教育硕士、艺术硕士、会计硕士、农业硕士等9个专业学位类别,涵盖18个专业学位领域。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了基础宽厚、文理交融、突出应用与创新的办学特色。以省级重点学科发酵工程为核心,形成了优势突出的食品与轻工学科群,被业界誉为“中国白酒人才培养的摇篮”“中国白酒高端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以化学工程与技术为核心,构建起以化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环境与安全、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支撑化学工业发展的学科群。创新成果“有机氟单体及高性能氟聚合物产业化新技术开发”获得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控制科学与工程为核心,构建控制工程、人工智能、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支撑智能检测、智能信息处理和智能控制的学科群;以艺术学科为核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设计”学科方向,引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彩灯文化产业的传承与发展,已成为支撑“自贡彩灯”文化品牌和产业不断做大做强的重要人力资源保障。 人才培养:求知在川轻化,成才在川轻化。学校现有24个学院,77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等4.2万人。 学校现有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1个省级一流专业,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9个省级“卓越计划”教育培养专业,4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个省级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0门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1门国家一流课程,19门省级一流课程,9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 学校从严施教,推行本科教学质量“11258”量化指标考核,整体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系统推进中国白酒学院、彩灯学院、盐帮美食学院等特色产业学院建设,打造校企协同育人共同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适应性强、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在校学生参加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各类竞赛活动,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300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5%,得到社会高度认可,是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 半个世纪来,学校共培养了20余万毕业生,涌现出如中科院院士颜德岳、泸州老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良等一大批在科学界、企业界、教育界成就斐然的杰出校友。 科学研究:四川轻化工大学科研实力雄厚,成绩斐然。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1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近1100项。到位科研经费从2015年的2000万元增长到2018、2019连续两年稳居“亿元俱乐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3项、市厅级科技成果奖251项;出版学术著作260余部,获得授权专利821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08项),发表学术论文9304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5543篇)。 学校拥有国家级晨光高性能氟材料创新中心、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拥有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人工智能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材料腐蚀与防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川酒发展研究中心等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民俗灯文化普及基地四川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四川省创新团队5个;四川省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四川省工程实验室2个;四川省产业技术研究院2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四川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四川省旅游科研重点基地1个;四川省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基地1个;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4个;四川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8个。 近年来,学校积极建设新型特色研究机构和智库,获批了国家“晨光高性能氟材料创新中心”“四川省酿酒专用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大数据可视分析技术工程实验室”“高技术产业融合发展研究院”,省市厅共建“川南加速器应用研究中心”,成立了“中印巴研究中心”,密切技术、人才、资本的合作,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急需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社会服务:学校始终坚持“学科支撑产业、专业服务行业”的理念,凝智聚力,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学校先后与省内外10余个市级人民政府,与五粮液、泸州老窖、中昊集团晨光化工研究院、华西能源等100多家知名企业签订了全面战略协议和产学研合作协议,全面开展人才培养与科技攻关合作,以建设特色产业学院、研究机构、成立产业联盟等形式,与行业企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高水平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近年来,承担横向项目2100余项,解决了一大批企业技术难题,如与中昊晨光合作的研究成果“有机氟单体及高性能氟聚合物产业化新技术开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解决四川久大制盐有限责任公司真空制盐关键设备腐蚀问题的成果,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与自贡长城硬面材料、自贡硬质合金合作的研究成果“面向绿色再制造的钨基表面材料开发及产业化”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学校科技转移转化成果有力支撑了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合作交流:学校秉承开放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与世界上20多个国家50余所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招收了来自60余个国家700余名的各类留学生,近2000名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实习、考察或联合培养,每年近百名教师出国(境)学术交流和访学。建有2个汉语言文化中心。获教育部批准与美国圣弗朗西斯大学联合举办“视觉传达与设计”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利用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交汇处的区位优势,积极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高等教育合作,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通过国际学生与国内学生共同参与各类特色产业学院的学习交流与实践,促进了学科和文化的交融,全面提升了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水平。 半世纪风雨,半世纪砥砺,半世纪辉煌。四川轻化工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为宗旨,秉持“厚德达理,励志勤工”的校训,全面开启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新征程。
  • 学校简介广元中核职业技术学院是由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全额出资举办,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国唯一一所核工业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学校是中国核工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首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秉承“两弹一星”“四个一切”“强核报国 创新奉献”的核工业精神,为中国核工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高技能技术人才。学校位于女皇故里---四川省广元市,占地300余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建有与各专业配套的核电建造实训中心、焊接加工实训中心等教学实习实训中心40余个,校外实训基地100余家;现有职工数100余人,副高职称以上教师41人,硕士学历教师19人;中国核工业集团特聘专家32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中核集团首席技术专家8人。学校开设有全国独有的核电站动力设备运行与维护、机电设备安装技术(核工程方向)、电气自动化技术(核工程方向)、焊接技术与自动化(核工程方向)、工程测量技术(核工程方向)、安全技术与管理(核工程方向)等专业,满足了核工业事业发展和适应“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战略需要,填补了中国高等教育在核工业行业的空缺。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由200多家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组成,覆盖核电、核燃料循环、核技术应用、核环保工程等领域,与美国、法国、英国、巴基斯坦、阿根廷、沙特等多个国家有合作项目,是国家核科技工业的主体,肩负着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学校作为核工业技能人才定点培养单位,与中核集团“协同育人、订单培养、定向就业”,学生毕业后定向就业到中核集团。迈入新时代,谱写新篇章。学校将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为核工业和区域经济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贡献力量,发挥品牌优势,重视社会服务,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以坚定的信心、豪迈的气魄、百倍的努力,全面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以“强核报国,创新奉献”为己任,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创造新辉煌!
  • 西南石油大学成都市新都区
    学校简介西南石油大学是新中国创建的第二所石油本科院校,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高等学校。2013年,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成为入选该工程的100所高校之一。2017年9月,入选为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石油工业相当落后,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引起党和国家高度关注,毛泽东主席亲临四川隆昌气矿视察,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书记处总书记邓小平亲自主持四川油气田勘探开发。1958年3月,位于南充东观、广安武胜、遂宁大英的三口探井喷出高产油流,震动全国,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将军坐镇南充,打响了川中石油大会战。为了加快开发四川石油天然气资源,也为西南协作区发展石油天然气工业培养技术干部,国家决定成立第二所石油高校,校址就设在川中石油会战指挥部所在地川北重镇南充市。1958年8月,石油工业部先期在成都招收643名首届学生,随后委派基建司司长马载同志率领一批年轻专家和干部职工奔赴南充,筹划学院的创建工作。9月20日,石油工业部会同教育部报经国务院同意,正式批准成立四川石油学院。从此,学校伴随着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建设发展,开始了先有学生后建学校的破常规办学实践。1970年7月,学校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西南石油学院。2000年3月,学校划转四川省,由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大学,2005年12月正式更名为西南石油大学。2018年11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共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西南石油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学校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油气田开发工程(联合石油机械工程)成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1989年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批准建设,1991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经过60多年的建设,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石油天然气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大学,石油主干学科专业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学校现有19个教学学院(部)、1个工程训练中心。学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艺术8个学科门类,本科具有招生资格专业78个(其中2021年本科招生专业72个),有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8个国家特色专业,7个通过工程认证专业,2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6个四川省特色专业,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11个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西南石油大学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高校。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8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个硕士交叉学科,14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包括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工商管理硕士、翻译硕士、工程管理、法律硕士、社会工作硕士、应用统计、体育、艺术硕士)和8个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四川省“双一流”学科,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目前,学校共有研究生导师104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78人,硕士生导师870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有校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团队100个,其中: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支持创新团队(含培育)2个,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资助计划”资助创新团队16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团队1个,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1个四川省“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资助创新团队18个,西南石油大学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含培育)62个。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排名全国第一,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2020年再次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在校学生39788人(含非全日制统招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统招博士研究生),其中普通本科生31021人,统招硕士研究生7219人,博士研究生1055人,学历外国留学生493人。另外有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1287人。(学生数据来源于2021年《高等教育统计调查表》)学校现有教职工2776人,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05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810人。专任教师2080人,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6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获得者2人,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3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0人,四川省“塔尖”人才培养工程人选2人,孙越崎能源大奖获得者4人,天府万人杰出科学家2人,“天府青城计划”天府名师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7人,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73人,天府万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天府万人科技菁英7人,天府万人社科菁英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9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7人,博士生导师165人(含校外聘任导师),全国优秀教师6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1人,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1人,省杰出创新人才奖1人,四川杰出人才奖1人,省教学名师9人,省优秀教师9人,省师德标兵1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人,省“十佳”青年教师1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获得者、青年教师基金资助获得者11人次,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奖获得者20人。学校现有各级各类科研基地(平台)268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协作天然气水合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111计划”地方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研发中心(协作)7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平台、中心、实验室)6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平台1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西南石油大学创新联合体1个,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中心)1个,石油化工联合协会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研究院、基地、中心、产学研创新联盟)24个;四川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4个;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1个;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1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1个;中石油(重点)研究室14个;中石化(重点)实验室1个;中海油(重点)实验室、研究院3个;行业、地方产业联盟2个;厅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室)15个;校级研究院11,校、院级研究中心(所)19个;横向合作科研基地80个;横向合作战略(框架)协议60个。十二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攻关(支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教育部重点项目、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博士点基金、霍英东基金,四川省杰出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基金等自然科学类纵向项目3886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四川省规划、科技厅软科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类纵向项目1735项,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横向合作项目7918项;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奖励477项;发表论文30396篇,出版著作510部;授权专利6891项,其中发明专利3019项,实用新型(含外观设计)专利3872项。2021年学校新增项目合同经费6.87亿,实到科研经费7.38亿元。学校拥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该科技园是全国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成都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成都市中小企业孵化基地。科技园将依托学校的科技资源优势及西部地区资源优势,逐步建成以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研发、石油装备与石油化工核心技术产品孵化为主,集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技术与办公服务等为一体的、西部地区首家以石油天然气为特色的大学科技园。学校在教学成果评奖中,获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励112项,其中获国家教学成果奖9项(含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优秀奖1项)。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6门。2010年以来学校教师主编出版各类教材200部,其中获评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21部教材列为国家级“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24部教材列为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学校建有成都、南充两大校区,校园总面积30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56万台(套、件),总价值7.05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216.3万册、电子图书476.6万册。与成都市共同打造“环西南石油大学能源科技经济圈”,在四川峨眉和重庆北碚建有两个野外地质实习专用基地,在四川南充市建有占地近百亩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学生实习基地,在成都市建有科技交流中心,在天府新区建有天府新能源研究院。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美、俄、英、德、日、法、加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和相关学术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具有高度重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光荣传统,多次被评为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高校领导班子开展“四好”活动先进单位。建校以来,学校坚持以不断提高育人质量为核心,以不断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富有特色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根本保证,各项工作蒸蒸日上。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技管理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全国引进国外智力先进单位”“全国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等称号。2019年,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四川省第二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2010年,《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获得 “教育部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第三届)。2001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结论为优秀。2008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再次被评为“优秀”。2018年,学校顺利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受到专家组和四川省教育厅一致肯定。 学校毕业生思想素质好、团队精神强,扎根基层、踏实肯干、基础扎实、勇于创新、上手快、后劲足、业绩突出,受到用人单位广泛赞誉。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21万余名毕业生,他们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科技专家、教授、学者,一大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优秀企业家和各条战线的技术和管理骨干。今日的西南石油大学将继续秉承“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弘扬“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精神,践行“明德笃志,博学创新”的校训,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学术兴校,突出特色,科学发展”的二次创业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改革,为建成以工为主,石油天然气及其配套学科世界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一流能源大学和百年名校奠定坚实基础而不懈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