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北京: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报名考试的通知
2023-10-27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是高校考试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学〔2021〕3号)和北京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京招考委〔2023〕2号)等文件要求,确保我市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报名考试工作安全有序进行,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名

凡符合我市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资格条件、拟报考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的统考考生和单考考生须在高考报名过程中,同时进行文化课考试报名和艺术类专业考试报名。报名工作程序及考试收费标准等具体要求,按照《北京教育考试院关于做好北京市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京考高招〔2023〕15号)文件执行。戏曲类专业考生在完成我市高考报名后,需按照相关专业组考院校通知要求完成戏曲类省际联考报名、缴费等工作。艺术类专业校考一般从2024年1月初开始,报名考试要求由相关招生院校研究制定,考生需密切关注。

我市艺术类专业统考报名与高考报名同期进行,报名时间为2023年10月25日至11月11日,包括网上提交报名申请、网上填报个人信息并缴费和报名资格现场确认三个阶段。选报艺术类专业统考的考生须在高考报名第二阶段时勾选“参加艺术类统一考试”,并选择相应科类(方向)。

二、考试

报考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的考生须参加文化课考试和艺术类专业考试。参加文化课考试的具体要求按《北京市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和高职单考单招有关规定执行。艺术类专业考试包括全市统考、戏曲类专业省际联考和高校校考,戏曲类省际联考报名、考试由相关高校组织实施。

(一)全市统考

1.2024年,我市统一组织进行音乐类、舞蹈类、表(导)演类、播音与主持类、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等6个艺术类专业全市统考。报考艺术类院校、专业的考生需按要求参加相应考试。

2.全市统考由北京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美术与设计类由各区考试中心具体承办,音乐类由中央民族大学承办,舞蹈类由北京舞蹈学院承办,播音与主持类由中国传媒大学承办,表(导)演类由北京电影学院和北京服装学院承办,书法类由首都师范大学承办。

3.考生可在音乐类、舞蹈类、表(导)演类、播音与主持类、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全市统考和戏曲类省际联考等7个科类中选择一类填报,各科类之间原则上不得兼报。同一科类内的不同专业方向可以兼报,音乐类考生可以兼报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表(导)演类考生可以兼报戏剧影视表演、服装表演、戏剧影视导演。对具有其他专业特长及潜质、确需兼报不同科类的考生,须按程序进行申请,通过相关审核后方可兼报。

4.经过高考报名资格确认之后的艺术类统考考生应于2023年11月27日开始在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www.bjeea.cn)自行打印《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统一考试准考证(XXX类)》。考生须仔细查看准考证上的信息内容,按时参加考试。全市统考从2023年12月2日起开始进行,各科类考试时间将根据报考人数等实际情况确定,具体考试时间及要求以考生准考证为准。

(二)高校校考

1.少数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较高的艺术院校,对考生艺术天赋、专业技能或基本功有较高要求的高水平艺术类专业,经批准可在省级统考基础上组织校考,相关高校及专业名单已向社会公布。2024年起,高校艺术类专业校考工作均在学校所在地组织,不再跨省设置校考考点,京外高校不得在京组织校考。

2.组织校考的在京高校要积极采取线上考试或使用省级统考成绩进行初选等方式,严格控制现场校考人数,原则上不超过相关专业招生计划的6—8倍。严格控制校考合格证发放数量,原则上不得超过校考专业招生计划数的4倍。各招生高校应按教育部有关工作要求,将本校校考合格名单上传“全国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信息交互系统”。

3.组织校考的在京高校要健全完善考评人员遴选机制,加强考试组织管理,严格落实考生资格审核主体责任、考评人员管理和考试过程管理,建立完善考评人员回避制度、“黑名单”制度,细化完善安全保密、命题制卷、考试组织、阅卷评分、监督管理等工作流程,确保考试过程公平公正、平稳顺利。

4.考生要按照相关高校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参加高校校考报名、考试等工作。

三、成绩发布与复核

2024年1月8日开始,考生可登录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www.bjeea.cn)查询本人的艺术类统考成绩。我市艺术类统考本科、高职(专科)、高职单考单招等各类型合格分数线和全市考生分数分布也将适时公布。戏曲类成绩发布安排和艺术类各类考试成绩复核办法另行通知。

四、有关要求

高校招生专业范围包含了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艺术学”门类下设各专业,以及《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中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和专科专业“艺术设计类”“表演艺术类”下设各专业和“民族文化艺术类”“广播影视类”等部分专业,统称为艺术类专业。根据有关文件要求,按照招生时是否使用专业能力考试成绩,相关艺术类专业可分为两类。

1.教育部《普通高校艺术类考试招生本科专业目录》中艺术史论、艺术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戏剧学、电影学、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技术8个专业和《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艺术类考试招生本科和专科专业目录》中数字广播电视技术、影视编导等16个专业,从2024年起,不再进行艺术类专业能力考试,直接依据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参考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考生。

2.7个艺术类考试科类下设的艺术类专业招生实行“文化素质+专业能力”的考试评价方式。招生高校可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实际,对考生专业能力提出艺术科类相对应的专业要求,并使用我市统考成绩、省际联考成绩或高校校考成绩作为专业成绩进行录取。专业目录中标记“★”的科类为戏曲类,可通过省际联考方式实施,标记“△”的艺术类专业,相关招生高校可对应该专业所在的本市统考科类,也可根据人才培养需要,跨科类科学确定该专业与本市统考科类的对应关系。

对于专业目录中组织专业能力考试的艺术类专业,相关普通本科招生高校可根据实际需要,不组织专业能力考试,直接按高考文化课成绩择优录取。

相关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和专科艺术类专业招生高校,不再组织艺术类专业能力考试,须使用我市艺术类统考或戏曲类省际联考成绩录取。

3.健美操等体育类项目纳入体育类专业考试招生,2024年起,招生高校将不得通过艺术类专业考试方式进行招生。

4.艺术类招生高校应在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办法中明确告知考生须参加的北京市艺术类统考科类,原则上高校同一艺术类专业应对应一个全市统考科类。考生应根据自身兴趣爱好以及艺术专业特长和潜力,认真阅读《普通高校艺术类考试招生本科专业目录》《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艺术类考试招生本专科专业目录》(详见附件),及时关注相关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办法,特别是相关专业与我市艺术类专业统考科类的对应关系等要求,准确选报全市统考考试科类,避免报错考错。

附件:

1.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考试招生本科专业目录

2.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艺术类考试招生本科和专科专业目录


热门院校

  • 陆军装甲兵学院北京市丰台区
    学校简介  装甲兵工程学院座落在北京市风景秀丽的卢沟桥畔,是全国重点工科院校和全军十二所综合院校之一。学院的前身是"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装甲兵工程系,1961年在西安扩建为装甲兵工程学院,1969年迁址首都北京,是我军培养装甲机械化部队工程技术军官和指挥军官的最高学府。   学院占地面积3700余亩,建有现代化的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与国际互联网、北京图书馆和总部科技情报所等大型图书资料中心建立了联机检索。有近200个实验室、专修室和7个大型专业训练场。已建成全军首家以千兆以太网为支撑的校园网,学员可通过校园网实现与互联网的联接。   学院以本科教育为起点,培养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的学员,培训军地双向选择生和外军留学生。主要为全军培养装甲机械化部队指挥军官和具有军事指挥员素质的各类工程技术军官。培训模式分为4年制工程本科和5年制双学士本科两大类。学院现设本科招生专业9个,硕士点15个,博士点3个,是全军极少数可以在工学、理学、管理学、军事学和哲学5个学科门类授予硕士学位的院校。   学院拥有一支较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员队伍。这支队伍中,228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310人,占58%.他们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军优秀教师9人,博士生导师17人,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   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学院注重提高教学质量,不断优化教学环境。近几年在北京地区普通高校数学、物理、英语等学科竞赛中,我院参赛学员均取得优异成绩。40多年来,学院为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培养出近2万多名工程技术军官和指挥军官,这些毕业学员已成为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为了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学院制定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总体发展目标,提出要占据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的制高点,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的新型军事人才,努力成为管理科学、校风优良、特色鲜明、军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全军一流综合性大学。二十一世纪装甲兵工程学院的前景必将更加灿烂辉煌!
  • 学校简介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是由教育部2004年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国家计划内招生,颁发国家承认的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学校确立以国际化和高端应用型为发展战略目标,积极融入行业、融入国际,借助首都优质的教育资源,搭建应用型人才和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致力于卓越的教学与服务,努力达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精英商学院的目标。学校地处北京城市副中心、“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协调发展的重要核心区通州。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现设有财务与金融学院、创意艺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和德育中心4个教学单位,开设了国际商务、金融工程、审计学、数字媒体艺术、摄影、广播电视编导、视觉传达设计等26个本科专业,学科覆盖了经、管、艺、文、理、工6个学科门类,形成以商为主、商艺结合的专业结构体系。学校始终坚持引进、培养、聘用相结合的机制,形成了一支高学历、高职称、有海外留学背景、有行业实践经验,老、中、青相结合的国际师资队伍。学校设有开展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现有27个校内实验室。此外,学校拥有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全覆盖的数字化校园网以及现代化的体育馆、运动场。学校坚持以一流的国际商科人才培养标准打造教育教学体系,形成了鲜明特色。自2009年至今,已与全球57所高校建立“2+2”、“3+1”“3.5+1.5”等多种合作办学模式,达成学分互认、本硕分段式培养等联合办学协议。合作院校提供奖学金及各项优惠政策,帮助学生节省留学成本,顺利实现海外留学深造的目标。此外,学校分别在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法国、奥地利建立了7个海外实践教学基地。自2015级学生起,通过国际合作项目、海外课堂、青年领袖训练营、跨国公司实习、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实现了100%在校生在海外交流、学习实践。自2017级学生起,全面实行现代导师制,实施学业导师、语言导师和通识导师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代替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为满足学生出国留学高层次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我校2019年特别推出国际联合培养“精英计划”项目,助力学生申请到全球排名更好的世界名校。学校重视实践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开展与行业(企业)高度融合的实践教学,通过课程开发、实践操作、订单式培养、承接对口业务等方式,使学生专业与未来职业对接。目前已与北京银行、杭州银行、华林证券、丝路数字视觉等百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近年来我校就业率均保持在97%以上,毕业生广泛服务于金融行业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及文化、体育、娱乐业,在面向金融行业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证券公司就业态势明显,薪资待遇丰厚。学校以殷殷实力为莘莘学子成就未来搭建坚实平台,构筑成功之路。通过雄厚的办学实力、良好的办学声誉、显著的办学成果,受到业界人士的不断好评。2010年,学校通过了国际精英商学院(AACSB)的审核,成为国内首家独立学院会员单位。2014年,学校与北京大学等24所高校同时被认定为“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成为北京市唯一获此殊荣的独立院校。近年来,学校还先后获批“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市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学会服务外包离岸业务国际人才培养基地”。2015年,获得接受外国留学生资质,国际化进程迈上了新的历史台阶。2018年,成为北京市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2019年,学校金融学专业被评为北京市一流专业。在武书连2019年中国高水平独立学院排行榜中,获得“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第一名”及“本科毕业生升学率第一名。2017年,学校聘请美国PBK等著名设计公司,按照国际标准对校园环境、教学楼宇和学生生活设施进行了设计改造,一所精致、秀美的国际化商学院迎接您的到来。
  • 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海淀区
    学校简介六十余载风雨砥砺,六十余载春华秋实。明光之北、蓟门之南,古老的城墙,见证了永不消逝的电波;鸿雁翱翔、银杏巍巍,坚实的土地,承载了信息黄埔的传奇。 北京邮电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首批进行“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以信息科技为特色、工学门类为主体、工管文理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是我国信息科技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2017年,“信息网络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和“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安全学科群”两个学科群进入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学校始终厚植“传邮万里 国脉所系”的家国情怀。自1955年建校以来,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全日制教育已经形成了信息背景浓郁、专业特色鲜明、学科优势突出的办学格局。学校现设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现代邮政学院(自动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理学院、人文学院、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学院、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应急管理学院、体育部等15个教学单位,并设有研究生院。学校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电子科学与技术三个一级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类学科,其中信息与通信工程取得了A+的优异成绩。 学校现有海淀校区、昌平校区。全日制本、硕、博学生及留学生27000余名。 北京邮电大学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网络强国战略目标为导向,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实施质量立校战略、特色名校战略、科技兴校战略、人才强校战略、开放办校战略、文化铸校战略、依法治校战略、和谐荣校战略,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事业型思维,不断推进学校教育事业综合改革。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的思想,积极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生培养机制创新,实现了质量与规模的协调发展。近年,学校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国家精品课程、北京市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国家级教学团队、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级教育成果奖、北京市教育成果奖等各级各类评选工作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长期以来,学校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全国高校领先水平。在以英语、电子、数学和物理竞赛为代表的国内外大学生重大赛事中成绩优异,位居全国重点高校前列。连续举办十二届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示交流会暨创新创业论坛、六届研究生创新创业成果展,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取得突出成绩。 ——始终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根本的指导思想,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师资结构不断优化。目前,学校拥有着一支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国家重大人才工程或人才项目入选者、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为骨干的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6%,外籍教师近百人。一批教师和团队获得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优秀教师、中宣部“时代楷模”、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师德先锋、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北京榜样”等荣誉称号。 ——以“双一流”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学科布局进一步优化。目前,学校具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4个(含一级学科博士点11个),有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2类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51个本科专业,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学科涵盖了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8个学科门类,初步形成了信息学科优势突出、工管文理相互支撑的多科性学科架构。在重点学科建设方面,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 ——加强基地建设,科研工作良性发展。学校建有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为代表的若干高水平的科研基地。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北京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5个、其他各类部级科研基地10个。以基地建设和团队建设为基础,学校科研工作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近年来共获得国家科技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科研奖励数十项。同时,学校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国际化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学校与近200所国(境)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厚的合作与交流关系,与国际电信联盟等行业特色型国际组织建立深度合作。积极主办高层次、高规格国际会议,搭建学校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的学术交流平台,增进了学校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的学术交流与对话,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开始实施与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学士学位联合培养项目,成立了国际学院。近年来,国际学院以其严格的管理和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好评。2011年,学校与斐济南太平洋大学合作建设孔子学院,目前已形成“三国四地”办学格局,并被评为全球示范孔子学院。2017年,库克群岛孔子课堂荣获 “先进孔子课堂”称号。2020年,学校获批与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联合共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成立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孔子学院。 北京邮电大学在“团结 勤奋 严谨 创新”的校风、“厚德博学 敬业乐群”的校训和“崇尚奉献 追求卓越”的北邮精神的引领下,正朝着建成信息科技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这一宏伟目标而阔步前进。
  • 中国戏曲学院北京市丰台区
    学校简介中国戏曲学院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所戏曲学校,也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培养戏曲艺术高级专门人才的大学,是中国戏曲教育的最高学府。学院以其专业最完备、培养体系最健全、优质师资最集中、输送高端专业人才最多、业内贡献最大,在全国戏曲教育领域中发挥着引领和示范作用,被誉为“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 学院成立于1950年1月28日,初名“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戏曲改进局戏曲实验学校”,首任校长田汉。1955年1月正式定名为中国戏曲学校。197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制为中国戏曲学院,并招收第一届本科生。2000年,学院划转北京市。2014年,文化和旅游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中国戏曲学院。 学院现有“戏剧与影视学”“音乐与舞蹈学”和“艺术学理论”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及15个专业、28个本科专业方向。其中,戏剧戏曲学为北京市重点学科,表演(京剧)、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一流建设专业,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戏曲作曲)、动画为省部级一流建设专业,表演(京剧器乐)为省部级特色专业。现有在校生2480人,教职员工419人。 学院目前设有京剧系、表演系、导演系、音乐系、戏曲文学系、舞台美术系、新媒体艺术系、国际文化交流系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体育部、继续教育部等教育教学单位,下设附中。形成了包括戏曲中等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以及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在内的,具有国戏鲜明特色的戏曲人才培养格局。 建校70多年来,中国戏曲学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戏曲教育,秉承“德艺双馨、继往开来”的校训,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在戏曲人才培养、戏曲科研与创作、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和国际文化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坚定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戏曲领域形成生动实践作出了突出贡献。 2020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学院师生回信,充分肯定了学院办学取得的可喜成果,对传承发展好戏曲艺术提出殷切期望。他强调,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希望中国戏曲学院以建校70周年为新起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师生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学院正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根本遵循,深入推进“戏曲人才培养中心、戏曲理论研究中心、戏曲传承与创新中心、中外戏剧交流与合作中心”建设,继续朝着中国一流、世界知名戏曲艺术大学的目标不懈奋斗。
  • 中华女子学院北京市朝阳区
    学校简介中华女子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全国妇联所属、教育部批准备案的全国第一所公办全日制本科女子普通高等学校,前身是1949年由蔡畅、邓颖超、康克清等革命前辈创办的新中国妇女职业学校。1995年,学校迁址并启用现校名。1996年,学校开始举办普通本科教育。2002年,学校由成人高校转制为普通高校。2019年,学校正式加挂“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牌子,学校发展迈入新的历史阶段。学校现有教职工477人、全日制在校生5248人[1]。设有社会工作学院、法学院、管理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艺术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女性学系、金融系、外语系、计算机系、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体育部等教学院系部。设有1个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点,24个本科专业,涵盖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工学7个学科门类。学前教育、法学2个专业为北京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社会工作、学前教育、女性学3个专业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学前教育和女性学2个专业是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目前正在根据妇联改革要求对机构设置和学科专业进行调整、优化。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路线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始终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同步、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同行、与世界妇女进步事业发展同向。学校历经多次跨越发展,确立了办学定位:着力强化妇联干部、妇女干部培训主责,建好建强妇联干部培训基地;着力打造优势学科,成为培养服务社会、家庭和妇女群众的人才摇篮;着力在国际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教育事业中彰显中国特色,成为中国妇女民间对外交流交往的重要窗口;着力发挥妇女研究智库作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和家庭建设研究基地。学校自建校始一直承担妇联干部、妇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25年来共培训各级各类妇联干部、妇女干部377期2万多人次。2019年以挂牌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为新的起点,聚焦培训妇联干部、妇女干部主责主业,强化妇女干部培训职能,全面承担妇联、妇女干部培训工作。学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四自”精神、公益意识、国际视野和知性高雅的应用型女性人才。拥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学校教师深度参与妇女儿童家庭相关法律、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妇女/性别研究形成优势和特色。学校设有全国第一个设立的女性学专业、联合国副秘书长任荣誉教授的全球女性发展研究院、全国唯一的中国女性图书馆及家庭建设研究院。学校是商务部发展中国家妇女人才短期培训项目和硕士学历学位项目实施单位、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实施单位,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联合教席单位、中外女校校长论坛发起单位、世界女子教育联盟成员、中国女子高等院校联盟理事长单位。着眼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环境美校”的治校方略,以全面落实培训妇联干部、妇女干部的主责主业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统领,深化综合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办学特色,在新时代党的妇女培训与教育事业的征程中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