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北京:2024年高招本科提前批普通类A段录取最低分数
2024-07-1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序号 院校 专业组 最低分
1 0111 陆军装甲兵学院 01 不限(男) 552
2 0111 陆军装甲兵学院 02 物理(男) 543
3 0111 陆军装甲兵学院 03 物理+化学(男) 571
4 0112 陆军防化学院 01 物理+化学(女) 576
5 0112 陆军防化学院 02 物理+化学+生物(男) 530
6 0113 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 01 物理+化学(男) 569
7 0113 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 02 物理+化学(女) 595
8 0114 武警特种警察学院 01 物理(男) 526
9 0115 空军航空大学 01 不限(男) 571
10 0121 陆军军事交通学院 01 物理(女) 574
11 0211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01 物理+化学(男) 532
12 0213 海军航空大学 01 物理(男) 559
13 0311 海军军医大学 01 物理+化学(男) 573
14 0311 海军军医大学 02 物理+化学(女) 587
15 0321 陆军工程大学 02 物理(男) 566
16 0321 陆军工程大学 03 物理+化学(男) 545
17 0321 陆军工程大学 04 物理+化学(女) 586
18 0332 武警海警学院 01 物理(男) 539
19 0411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01 不限(男) 584
20 0411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02 不限(女) 607
21 0411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03 物理(男) 584
22 0411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04 物理(女) 580
23 0411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05 物理+化学(男) 585
24 0411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06 物理+化学(女) 528
25 0421 海军工程大学 01 物理+化学(男) 578
26 0431 国防科技大学 02 不限(男) 642
27 0431 国防科技大学 03 不限(女) 637
28 0431 国防科技大学 04 思想政治(男) 525
29 0431 国防科技大学 05 物理+化学(男) 536
30 0431 国防科技大学 06 物理+化学(女) 623
31 0451 陆军特种作战学院 01 不限(女) 541
32 0501 陆军勤务学院 01 不限(男) 531
33 0501 陆军勤务学院 02 不限(女) 607
34 0501 陆军勤务学院 03 物理+化学(男) 558
35 0502 陆军军医大学 01 不限(男) 559
36 0502 陆军军医大学 02 物理+化学(男) 547
37 0611 空军工程大学 01 物理+化学(男) 562
38 0611 空军工程大学 02 物理+化学(女) 592
39 0612 空军军医大学 01 物理+化学(男) 600
40 0612 空军军医大学 02 物理+化学(女) 621
41 0613 火箭军工程大学 01 物理(男) 589
42 0613 火箭军工程大学 02 物理(女) 566
43 0613 火箭军工程大学 03 物理+化学(男) 545
44 0614 武警工程大学 01 物理(男) 551
45 0614 武警工程大学 02 物理+化学(男) 538
46 0614 武警工程大学 03 物理+化学(女) 538
47 0614 武警工程大学 04 物理+思想政治(男) 573
48 1001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01 历史 643
49 1001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02 物理+化学(男) 636
50 1001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03 物理+化学(女) 633
51 1002 外交学院 01 不限 624
52 1002 外交学院 02 物理 614
53 1002 外交学院 03 思想政治 626
54 1002 外交学院 04 思想政治+历史 626
55 1003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02 思想政治(男) 581
56 1003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03 思想政治(女) 637
57 1003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04 物理+化学(男) 582
58 1003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05 物理+化学(女) 602
59 1004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 01 思想政治 562
60 1004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 02 思想政治(女)  
61 1004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 03 物理+化学 537
62 1005 国际关系学院 01 不限(男) 607
63 1005 国际关系学院 02 不限(女) 604
64 1005 国际关系学院 03 思想政治(男) 607
65 1005 国际关系学院 04 思想政治(女) 586
66 1005 国际关系学院 05 物理+化学(男) 608
67 1005 国际关系学院 06 物理+化学(女) 612
68 1005 国际关系学院 07 思想政治+历史(男) 614
69 1005 国际关系学院 08 思想政治+历史(女) 620
70 1018 北京警察学院 01 思想政治(男) 525
71 1018 北京警察学院 02 思想政治(女) 607
72 1018 北京警察学院 03 物理+化学(男) 522
73 1018 北京警察学院 04 物理+化学(女) 586
74 1019 中国科学院大学 02 物理+化学 705
75 1021 北京大学 04 不限 675
76 1021 北京大学 05 思想政治 686
77 1022 中国人民大学 08 不限 670
78 1022 中国人民大学 09 思想政治 670
79 1023 清华大学 05 思想政治 687
80 1023 清华大学 06 历史 667
81 1032 北京师范大学 15 不限 634
82 1032 北京师范大学 17 思想政治 662
83 1033 北京外国语大学 03 不限 633.325
84 1035 北京语言大学 09 不限 592
85 1036 中国传媒大学 07 不限 610
86 1038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04 不限 632
87 104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05 物理+化学(男) 531
88 1051 首都医科大学 10 物理+化学 527
89 1052 首都师范大学 20 不限 551
90 1052 首都师范大学 21 思想政治 587
91 1053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04 不限 521
92 1076 北京联合大学 18 不限 509
93 1076 北京联合大学 19 物理+化学 498
94 1215 中国民航大学 06 物理+化学(男) 498
95 1301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 03 思想政治(男) 533
96 1301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 04 思想政治(女) 613
97 1301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 05 物理+化学(男) 539
98 1301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 06 物理+化学(女) 588
99 1302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01 不限(男) 529
100 1302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02 不限(女) 587
101 1302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03 思想政治(男) 512
102 1302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04 思想政治(女) 558
103 1302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05 物理+化学(男) 531
104 2101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01 思想政治(男) 522
105 2101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02 思想政治(女) 596
106 2101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03 物理+化学(男) 474
107 2101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04 物理+化学(女) 609
108 2110 大连海事大学 06 物理+化学 558
109 2210 吉林大学 11 思想政治 632
110 3105 上海科技大学 01 物理+化学 660
111 3110 复旦大学 05 不限 668
112 3122 上海纽约大学 01 不限 637
113 3130 上海海关学院 01 不限(男) 614
114 3130 上海海关学院 02 不限(女) 633
115 3136 华东政法大学 02 思想政治(男) 599
116 3136 华东政法大学 03 思想政治(女) 597
117 3205 南京警察学院 01 思想政治(男) 607
118 3205 南京警察学院 02 物理+化学(男) 460
119 3205 南京警察学院 03 物理+化学(女) 589
120 321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03 物理+化学(男) 531
121 3225 昆山杜克大学 01 不限(中外合办) 74.94
122 3310 浙江大学 04 不限 658
123 3513 集美大学 02 物理+化学 495
124 3710 山东大学 04 思想政治 632
125 4101 郑州警察学院 01 思想政治(男) 513
126 4101 郑州警察学院 02 思想政治(女) 587
127 4101 郑州警察学院 03 物理+化学(男) 531
128 4101 郑州警察学院 04 物理+化学(女) 579
129 4210 武汉大学 05 思想政治 651
130 4213 武汉理工大学 06 物理+化学 573
131 4216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03 思想政治(男) 572
132 4405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05 不限 657
133 4405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06 物理+化学 647
134 4406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01 物理+化学(中外合办) 645
135 4417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01 不限(中外合办) 521.55
136 4417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02 物理+化学(中外合办) 494.03
137 4435 南方科技大学 01 物理+化学 81.02
138 5012 西南政法大学 02 思想政治(男) 561
139 5121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05 物理+化学(男) 520
140 6502 新疆警察学院 01 思想政治(男) 59.292
141 6502 新疆警察学院 02 思想政治(女) 69.199
142 6601 香港中文大学 01 不限 662
143 6601 香港中文大学 02 物理/化学/生物 663
144 6602 香港城市大学 01 不限 636
145 6602 香港城市大学 02 物理/化学/生物 641
146 7321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 03 不限(中外合办) 648

注:

①以上统计不含艺术类专业、体育类专业录取情况。

②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科技大学、昆山杜克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和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采用综合评价方式录取,所公布分数为综合成绩录取最低分。上海纽约大学采用综合评价方式录取,要求综评结果合格,所公布的分数为综评面试B档合格考生的最低高考成绩。

③新疆警察学院所公布分数为公安机关加试及公务员录用考试成绩。


热门院校

  •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北京市丰台区
    学校简介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是一所为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培养密码保密和信息安全专门人才的普通高等学校,学院隶属于中共中央办公厅。学院创建于1947年8月,前身为中央工委青年干部训练班。70多年来,先后经历了张家口军委工程学校、北京电子专科学校、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等发展时期。2003年,学院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开展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2011年,学院独立开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工作。2017年,学院获得硕士单位授予权。2018年,学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联合开展博士研究生教育。学院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富丰路7号,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00余人。建校以来,学院始终得到党中央和中央办公厅领导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同志先后题词勉励或对学院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江泽民同志还为学院题写了校名。乔石、温家宝、曾庆红、王刚、栗战书、丁薛祥等中央领导同志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作过许多重要指示并多次亲临学院视察工作。学院始终牢记党的重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正确办学方向,秉持“忠诚、笃学、严谨、守纪”的校训,坚持政治立院、特色强院、人才兴院、依规治院,着力培养政治忠诚、学业扎实、作风严谨、纪律严明的合格人才,努力建设“专而特、专而精、专而优”的国内知名高校。经过70多年的建设,学院逐步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管协调发展的教学型普通高等学校。学院现有4个系和2个教学部:密码科学与技术系、网络空间安全系、电子与通信工程系、密码保密管理系、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和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研究部。下设8个本科专业:信息安全、密码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保密管理和行政管理。学院现有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网络空间安全、电子信息(包括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计算机技术领域),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培养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联合培养网络空间安全博士研究生。学院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达87.9%,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比例达55.3%。先后有22名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多名教师获得“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和“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称号。建校70多年来,学院为党和国家培养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校友中涌现出一批省部级以上先进模范人物。
  • 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市通州区
    学校简介北京物资学院是一所以物流和流通为特色,以经济学科为基础,以管理学科为主干,经、管、理、工、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公办普通高等院校。1980年建校,先后隶属于国家物资总局、物资部、国内贸易部,1998年10月划归北京市管理。2018年2月,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并入北京物资学院。北京物资学院位于北京市朝阳北路东段,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域,地处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源头,文化底蕴深厚,环境优美宜人,是北京市授予的“美丽校园”“文明校园”和“花园式单位”。校园占地近600亩,建筑面积20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齐全。学校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学、物流工程、物联网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物流管理、经济学,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实战型物流人才培养实验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流系统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市属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物流管理,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采购管理、质量管理工程、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法学,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经济学、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建有北京市物流系统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智能物流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现代物流研究哲社基地、北京市高校物流工程中心、北京市协同创新中心五个市级科研平台,是学习和科研的良好场所。1993年,学校开办国内高校第一个期货专业;1994年,开办国内高校第一个物流管理专业;2010年,开办国内高校第一个采购管理专业。学校现有28个本科专业: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采购管理、质量管理工程、供应链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人工智能、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劳动关系、法学、英语、商务英语。学校198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拥有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9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金融、应用统计、国际商务、法律、电子信息、交通运输、工商管理、会计、工程管理)。学校拥有2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队列并与北京交通大学进行共建。学校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开展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学校目前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留学生等各类在校生近8000人,其中本科生6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400余人。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学校从源头培养抓起,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综合素质培养方案,构建课程培养体系、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就业服务体系。几十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流通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尤其在物流、证券期货等行业中,毕业生享有较高社会声誉。学校现有教职工788人,其中专任教师500人,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28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7.4%;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19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63.8%,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98%。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长城学者6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北京市劳动模范1人,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北京市骨干教师和骨干人才51人,北京市青年英才和青年拔尖人才24人,北京市创新人才7人,北京市优秀人才资助培养15人,北京市科技新星3人,北京市高创名师3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0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3人,北京市高创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北京市师德先锋1人,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3人,北京市优秀教师4人,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14人,北京市优秀辅导员14人。学校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获批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创业中心,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北京市属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1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校外人才培养基地5个,北京市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北京市精品课程4门,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8门,国家级规划教材9部,北京市精品教材8部,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立项6部,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6部,市级本科优秀教学团队5个,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2个,北京市教学名师(含青年名师)13名,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教学名师3名,北京市优秀教学管理人员2名,本科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项目立项2434项。2008年5月,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被教育部评为“优秀”;2018年10月,学校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在近两届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共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多年来,学校逐渐形成了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发展共性与突出个性相结合,面向未来、与时俱进、丰富多彩、健康向上,既充满活力、又有深厚底蕴的校园文化。学校设有门类广泛的专业以及兴趣社团,建有涉及国际交流、公益环保、扶贫支教、文物保护、文化传承等多类型的社会实践基地,挂牌建设“北京市大学生艺术团”,拥有足球、篮球、棒垒球以及田径等多支高水平运动队。近年来,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竞赛、全国大学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物理竞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比赛等大赛中取得骄人的成绩。原创舞剧《运》作为“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支持项目,入选“京杭大运河文化带精品剧目展演”,获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学校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围绕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和国家、北京市发展需求,不断加大科研力度,在物流流通、证券期货、物联网与大数据、供应链管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学校建有北京城市副中心研究院、大运河研究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期货研究所、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物流统计研究所、电子商务研究所、中国盐业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近三年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9项,省部级课题100多项,出版专著、译著、教材18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1600多篇,其中国内外权威期刊学术论文200余篇,获国家授权专利150项。学校积极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合作,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以对外合作办公室为平台,整合校内优势学科和专业力量,创新合作模式。近年来,建立市级大学科技园、中关村智慧物流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和中关村科技型企业创业孵化集聚区、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等合作平台,为科技成果转化创造良好条件。积极推进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为代表的行业协会、全国商务系统、期货行业系统以及地方政府在内的“五大合作”,与北京市贸促会、中关村管委会、通州区、平谷区等政府机关和北京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会等行业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成立京津冀物流一体化研究中心、平谷现代产业发展研究院等产学研合作机构,提供了包括政策咨询、产业服务、智力支持等服务。学校与京东集团、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广泛深入的合作关系,建立京东学院、期货学院等新型校企合作机构,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学校还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参与冬奥会、智力帮扶等国家和区域重点项目实施,逐步形成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发展的特色社会服务合作模式。发展与国内外院校,尤其是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及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关系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北京物资学院已经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77所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在科研课题、合作办学、互派留学生、教师互访、师资培训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合作,促进了学校的学科建设以及教学和科研的发展,扩大了学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古韵今风相辉映,文脉相承育新人。如今,北京物资学院秉承“厚德博学、笃行日新”的校训,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正努力建设首都乃至全国的高素质物流人才培养中心、物流理论研究中心、物流政策与决策咨询中心和物流技术创新中心,朝着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阔步前进。
  • 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朝阳区
    学校简介北京化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北京化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发展所需的高级化工技术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北京化工大学肩负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原创性高新技术开发的使命。 北京化工大学经过60余年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哲学、医学等学科富有特色的多科性重点大学,形成了从本科生教育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流动站以及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目前,学校共设有17个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400余人,研究生8500余人(其中博士1300余人),函授、夜大等继续教育学生2200余人,学历留学生360余人。 学校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13人(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双聘院士5人),其他国家院士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2人、青年学者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奖者30人,“973”首席科学家8人次,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7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全国优秀教师9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30人(其中在岗30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8人,“首都科技领军人才”获得者5人,“北京市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1人,北京高校优秀本科教学管理人员1人,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1个,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65人。 学校学科实力稳步增强。聚焦“四个面向”,努力构建“强工厚理兴文重交叉”学科体系。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位列ESI 排名前1‰,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生态学3个学科位列ESI 排名前1%。“绿色化学化工及材料”学科群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学校现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涵盖14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交叉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56个本科专业(含第二学士学位专业),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8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8个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9个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5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社科类省部级基地。8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校教学改革成果不断涌现。现有2个国家级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素质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1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5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7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级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个北京市级素质教育基地;1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虚拟仿真“金课”,4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门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2门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37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8门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1门北京市级虚拟仿真“金课”,5门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北京高校教书育人“最美课堂”,5门教育部双语示范课程;1部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4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10部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2部北京高等教育优质本科教材课件;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9 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37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47项;国家级教学团队5 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1个。 学校科研工作发展迅速。承担重大项目、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的能力进一步增强。2001年以来,学校有32个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拥有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6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1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一大批科研成果在Nature、Science 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各类科研成果应用于国家尖端科技领域。2021年学校科技经费到款8.4亿元,其中竞争性科研到款相比2020年增加4200万元,获国内专利授权783项,国外专利24项。 学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加强。学校把产学融合、军民融合作为重要发展战略机遇,不断增强“四个服务”能力,引领企业转型升级,更好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做贡献。学校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市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第四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科技产业拥有近20个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的科技产业实体,依托学校科技和人才优势,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经营宗旨,形成了具有北化特色的高科技产业,在生物化工、日用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已形成系列技术和多种产品。近年来,结合校内优势学科、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和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需求,学校还重点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地区,相继成立校地合作地方研究院4个、技术转移中心6个。 学校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广泛。坚持“全球化发展”战略,着力健全国际交流合作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全球合作网络体系,重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学校与美、英、法、俄、德、澳、韩、日、意等48个国家(地区)的156所大学和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2021年新(续)签校际合作协议36份,新增合作伙伴11个。建有3个北京市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和3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坚持以“高精尖缺”人才引进为重点,20项引智项目获得科技部国家级“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立项;在校长期任职的外籍专家共18人;积极推进学生国际化交流,与19个国家(地区)的60余所高校和机构开展80余项学生赴海外学习项目。继续推进“北化-世界百强高校本硕博精英计划”,30名优秀学生由国家留学基金委等资助赴境外进行攻读博士学位或博士联合培养。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举全校之力推进就业工作,建立了完善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重视对学生的全过程就业指导,积极发挥学校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过程中的主导作用。25位老师入选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多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名列全国高校前茅。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3%,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97%。 今天的北京化工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继续秉承“宏德博学、化育天工”的校训和“团结奉献、艰苦奋斗、务实力行、博学创新”的化大精神,深入实施“育人为先”“人才强校”“全球发展”“交叉突破”四大战略,打造更加卓越的“育人北化”“创新北化”“开放北化”“幸福北化”,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步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北化力量。
  • 北京经贸职业学院北京市房山区
    学校简介北京经贸职业学院位于北京良乡高教园区,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具有独立颁发高等教育学历证书资格的民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现设有财会与金融系、教育与管理系、信息与设计系、思政课教学部基础课教学部和教育培训中心,机关设党政办公室、党委组织宣传办公室、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校团委、人事处、教务处、督导办公室、招生就业处、后勤保卫处、财务处。共开设10个高职专业。面向全国17个省(市)招生,现有各类在校生近3000人。学校占地面积105692平方米,建筑面积50632平方米。建校40年来,学校以创新为引领,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秉持“人人都能成才”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努力方向,确立了“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办学理念,“依法治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学校发展理念和“自强砺志、尚德树人”的学校核心文化,形成了“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培育奉献社会精神”的办学特色。我校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规模适度、管理科学、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知名高职院校。(一)办学历史悠久北京经贸职业学院前身是1982年创办的中华社会大学,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创办的第一所民办大学。2002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成为承担学历教育的高职学院,并更名为北京经贸职业学院。建校以来,学校一直坚持完全公益办学性质,1996年3月国家拨款资助中华社会大学建校资金2820万元,1999年6月北京市政府资助学校建校经费100万元。学校办学成绩显著,社会公信力较高,先后被北京市政府、北京市教委评为“北京民办高等教育先进学校”、“北京民办高等教育优良学校”。(二)区位优势明显学校位于北京良乡大学城,地处中关村国家创新示范区房山园、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良乡园),与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新校区毗邻,紧邻地铁站。学校显著的区位优势,为学生学习、实训、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求职就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三)师资队伍优良我校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的原则,按照“优化结构、稳定骨干、造就名师”的方针,注重加强师德建设和提高“双师素质”,形成了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较高、结构较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各类专兼职教师153人,其中5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硕士、博士学位,兼职教师主要是来自北京各知名高校的资深优秀教师和具有丰富专业技能的“双师型”人才。学校近五年评聘副教授、引进博士近30人,16名教师评为全国和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优秀教育工作者,5个团队评为北京市专业创新团队和优秀教研团队。(四)职业技能过硬实行双证融通,通过职业技能实训课教学和仿真模拟实训室、综合教学实验室、一流实习实训基地等设施全方位打造实用、过硬的专业技能;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通过实践教学和企业实习实训使学生完善知识结构,熟练掌握职业技能和丰富的实操经验;实行“教、学、做、考”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使“校、企、岗”紧密对接,实现学生就业“零适应期”。(五)深造途径宽广毕业前符合条件的学生可参加北京市高校专升本统一考试,成绩合格者可进入全日制本科深造。(六)就业创业优质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先后与沃尔玛集团、百度、招商银行、中国人寿、海南航空公司、大兴机场、首都机场等上百家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毕业生提供优质就业岗位,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教育培养体系,邀请校外知名企业家、创始人来校开展创业讲座,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自2011年起学校已连续举办了7届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一大批毕业生走上了创业之路,实现了人生梦想。建校以来,学校毕业生已达数万名,为首都和社会经济建设培养出了一大批行业骨干和优秀人才,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七)奖助政策体系完善学生在校期间可享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校还设有于陆琳奖学金、自强奖学金两项院级奖学金。学校设有学生创新争先奖、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评优评先奖励制度,还设立了资助学生创业的创业基金。经济困难学生除可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外,还可享受学校困难补助和参加勤工助学等。(八)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学校注重学生社团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社、时政研究会、英语协会、汉服社、书画协会、街舞社、话剧社、摄影社、心理社等学生社团积极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文艺活动,寓教于乐。此外,我校广泛开展“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经贸学子在参加的校内外职业技能竞赛、人文质素竞赛、创新创业大赛、文化艺术展演和体育运动等各类赛事活动中屡获佳绩。多年来开展志愿服务已成为我校一项办学特色,形成了“团结向上,奉献社会”的经贸志愿服务精神。我校志愿者参加了北京奥运会、首都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等大型活动,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多次被各大媒体报道并获嘉奖,2016年学校志愿服务队荣登“北京社会好人榜”。
  •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市石景山区
    学校简介办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秉承“厚德博学,善技创新”办学传统,坚持校企互动、产教对接、学做合一,促进开放融合,推动学校内涵、特色、差异化高质量发展。办学定位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主动服务国家和北京重大发展战略,面向首都城市建设、运行、管理、服务领域,坚持“高端化、精品化、信息化、国际化”,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城教融合,完善育训融合,培养复合型国际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服务社会的贡献力和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世界一流的高等职业学院。学校概况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北京市石景山区,是一所由北京市政府举办的普通高等职业学校,是全国首批独立设置高职院校、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全国高职校长联席会主席团单位。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56年隶属于煤炭工业部的北京煤炭工业学校,1994年开始举办高等职业教育,1999年正式改制为职业技术学院。学校现设有7个教学院(部)和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有5个专业群,覆盖8个专业大类,27个专业,形成了面向城市建设、运行、管理、服务领域,独具特色的以工科专业为主,工、管、文、法等不同门类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2000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示范性院校,2003年在全国首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确定为全国8所优秀院校之一,2007年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百所“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2015年成为首批试点北京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的3所高职院校之一,2016年被教育部确定为职业教育“走出去”首批试点项目学校,2019年成为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19年成功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先后获得全国高校就业工作50强、全国教学管理50强、全国教学资源50强、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等。学校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和学生技能大赛“双赛”成绩享誉全国。学校主要办学指标和综合办学实力位于国内同类院校前列,是全国最具影响力的高职院校之一。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
1.05116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