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辽宁:2025年度空军招飞初选、复选工作安排
2024-08-2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根据2025年度空军招飞工作安排,沈阳选拔中心计划11月份组织2025年度空军招飞宣传及初选检测(其中,铁岭市、抚顺市9月份开始组织),2025年1月份在沈阳组织复选检测(复选安排另行通知),现就相关事宜商请如下:

一、关于网上报名

根据空军关于招飞报名的通知要求,2025年有意愿参加空军招飞的应、往届高三男生,必须在网上报名。扫描下方“招飞智询”二维码,进入后选择“招飞报名”,按照步骤填写准确个人信息(系统目前正在调试,请考生、家长耐心等待)。

二、关于报名基本条件

拟参加202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2005年8月31日至2008年8月31日之间出生的应(往)届高中毕业男生。身高165-185cm, 未满18周岁,身高可放宽至164cm,身体匀称,C字视力表双眼裸视力均在0.8以上,无色盲、色弱,无影响功能或军容的文身、刺字、瘢痕等,预估高考成绩达到本省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上。本人自愿,家长支持。

三、关于宣传、初选工作

沈阳选拔中心今年采取入校宣传同步组织初选检测,检测项目主要是眼科视力、色觉,外科身高、体重。未入校宣传的学校学生,利用1天时间集中组织,具体安排由沈阳选拔中心工作人员与各地市招考办对接。

四、关于复选工作

沈阳选拔中心将结合初选体检合格考生日常学习成绩情况,确定参加复选人员名单,计划于2025年1月中旬在沈阳选拔中心组织,具体安排另行通知,同步短信通知学生参加检测。

联系人,薛科长,电话:024-28840378

招飞智询二维码(学生网上报名)

zrg2024082801.png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是由辽宁中医药大学于2001年7月创办,以培养中医药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杏林学院在辽宁中医药大学党委的领导下,严格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以“不求最大、但求最强”的办学理念,继承发扬“勤奋务实”的优良校风,坚持“两优、两重、一适应”办学思路,突出中医药办学特色,因材施教,办学效果显著。杏林学院现为“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副会长单位,“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医药院校委员会”会长单位。学校先后荣获“沈阳市五四红旗团委”、“先进党支部”、“全国先进独立学院”等荣誉称号,2012年作为辽宁省独立学院代表荣获辽宁省五一奖章(个人),2016年承办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2016年年会暨全国独立学院第十一次峰会。2017年10月与法国里昂大学承办中法文化交流活动,2014年12月和2018年10月两次承办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医药院校委员会年会,并成功当选“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医药院校委员会”会长单位,在国内独立学院中享有较好的声誉。杏林学院依托辽宁中医药大学的学科基础,根据现代中医药技术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科学设置专业及方向,面向全国招生。学院目前设有中医、结合、针灸推拿、护理、药学等5个系,思政教研部、公共教学部等2部,分别开设: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康复治疗学、护理学、中药学、制药工程、中药资源与开发、药事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卫生检验与检疫、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技术等专业。形成了以临床专业为主体,中西医结合、护理、药学、大健康与医药管理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中医药特色教育的办学格局。杏林学院依托辽宁中医药大学雄厚的师资队伍和丰富的教育资源,采用新机制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90%以上,具有正、副教授职称的教师达到60%,确保了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杏林学院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开展各类教学改革,打造“金课”,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院中医学专业获批辽宁省一流专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内经选读》、《伤寒论》、《药理学》、《药用植物学》、《病理学》、《医学细胞生物学》等7门课程获批辽宁省一流课程。近年来,学院荣获5项辽宁省教学成果奖,20项省级教学软件大赛奖项,主持了12项辽宁省教改课题,3位教授获得辽宁省教学名师荣誉称号,并重视学生素质培养,坚持以德育人,先成人后成才的教育理念,在国家、省市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杏林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学生在国家、省市和校级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近三年医学类毕业生研究生平均录取率逐年增高,连续三年在辽宁省中医药类大学研究生考试中个人成绩名列前茅;2021年,我院医学类毕业生研究生考试再创新高,国家研究生考试通过率近30%,其中2016级中医学专业学生孙消、陈月月以414分的高分,位列辽宁中医药大学和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考试初试第一名,成功考入两所大学,大批毕业生通过研究生教育进入省市级医院。近年来520余人次获得辽宁省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创业大赛和辽宁省“创青春”大赛一、二、三等奖;千人次获辽宁省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奖励。2017年我院代表队在两百余家院校参赛队和五百余家医院参赛队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教育部组织的《黄帝内经》大赛全国总决赛季军,受到了教育部、教指委和全国中医类医学院校及同行的认可和好评。同年的《学伤寒、背伤寒》大赛中,杏林代表队再创佳绩,获得了全国第四名的好成绩。近3年我院毕业生毕业率达到100%,学位获得率达到99%以上。大批毕业生被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高校录取,在全国22个城市拥有63个就业实习基地(医院)并不断拓展大健康行业实训项目,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稳定并呈现多渠道就业。2014年我院与日本NPO国际医疗福祉人才育成机构签署友好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护理学专业国际化发展。2016年我院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获国家教育部批准立项实施,2020年与全国22所基层医院建立乳腺、甲状腺专科联盟,使产学合作再上新台阶。2017年我院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揭牌并正式投入使用。2019年我院全面开展国际医疗福祉人才培养计划,与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进行人才交流。针对公共卫生事业迅猛发展及大数据时代的背景建立医疗大数据学院,全方位培养适应未来医疗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竭诚欢迎有志于献身中医药事业的广大考生报考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共创明天的辉煌。2020年辽宁最低录取分数:文史类487分、理工类415分学院地址:沈阳市浑南区白塔街380-2号联系电话: 024─31679902、31679907、31679909、 31679912、18940289280、18940289299传 真:024─31679909、31679912网 址:http://www.lncmxl.edu.cn邮 编:110167腾 讯 QQ:975524688
  •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大连市甘井子区
    学校简介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由东软出资举办的一所以工学为主,工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医学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民办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坐落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地处大连软件园核心区域,占地面积83.3万平方米(1200余亩),总建筑面积60.9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教职工800余人。学校基于中国IT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紧密把握市场机遇、瞄准产业发展前沿,聚焦“泛IT+健康医疗科技”领域,构建了计算机与软件类、智能与电子类、数字媒体与设计类、信息与商务管理类、健康医疗科技类五大优势专业集群,设置了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信息与商务管理学院、智能与电子工程学院、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健康医疗科技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4个教学机构,36个本科专业,7个专科专业。在办学层次上,以本科教育为主,特色高职为辅,积极开展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2000年建校之初,学校就明确了服务行业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办学定位。办学21年来,学校以“教育创造学生价值”为理念,紧密依托东软的IT服务优势和大连高新区的产业优势,构建了产教融合、面向应用的办学体制,形成了校企合作、协同共赢的运行机制,创造性地提出并在全校范围实施了TOPCARES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企业需求的互补对接。目前,学校已累计向社会输送5万余名IT应用型人才,历年就业率均在90%以上,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据2020年麦可思调研统计,我校2019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为6156元,比全国非“双一流”本科院校高940元;同时,我校2019届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3.9%,比全国非“双一流”本科院校高2.2个百分点。2015年学校成为辽宁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变的10所试点高校之一,2017年学校成为辽宁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变的10所示范高校之一。建校以来,学校共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55项,其中: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2009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2013年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2018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含第三完成单位1项);2020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2021年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学校现有本科专业中,有1个国家级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4个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4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首批优势特色专业,4个省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重点支持专业,1个省级首批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3个省级首批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1个本科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5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在2019年首批国家“双万计划”评选中,学校共有9个专业入选,其中3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首批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数量位居全国民办高校之首。在2020年第二批国家“双万计划”评选中,学校共有6个专业入选,其中1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至此学校14个入选“双万计划”的一流专业涵盖工、管、艺、文4个学科门类,占我校开设本科专业数量40%,覆盖我校本科在校生数的65%以上。在2012-2014年三个年度辽宁省面向全省本科高校开展的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学校参评的11个专业中有7个位于全省前3名。在2020中国民办大学一流专业排名中,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3个专业荣膺中国六星级专业,跻身2020中国顶尖专业行列;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物流工程、影视摄影与制作4个专业荣膺中国五星级专业,跻身2020中国一流专业行列。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物流工程、影视摄影与制作5个专业在全国民办高校中均排名第一;2021年获批辽宁省高等学校数字校园试点建设项目、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全媒体产教融合项目首批合作院校;2021年获批2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现代产业学院及2个辽宁省职业教育兴辽产业学院。与生俱来的产业基因和创新意识,使学校于2002年就率先建立了大学生创业中心(Student Office & Venture Office,简称SOVO,已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商标)。学校搭建了三层递进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营造了政策、制度、行为、环境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文化环境,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一体化融合。SOVO成立以来累计孵化各类创新创业项目超5500项;设立学生虚拟公司380余家,其中145家已注册为实体公司;超8万人次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学校先后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首批99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首批50所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并获批科技部火炬中心“国家级众创空间” 、辽宁省“大学科技园”,首批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首批大学生创业项目选育基地等多项荣誉资质。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和国际合作,目前已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南澳大学、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蒙特克莱尔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韩国建国大学、俄罗斯交通大学等100余所国外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出国长短期留学、国(境)外实习就业、长短期来华留学等多种合作。每年来校长短期留学生400余人,出国留学和短期交流学生300人左右。多年来,学校注重全面建校,被省市政府授予省文明高校、省平安示范校园(全省仅5所)、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省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辽宁最美校园”、市工业科教旅游示范单位、市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在党建方面,学校先后荣获了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评选党建类特等奖、思政类特等奖,辽宁省先进党组织、辽宁省首批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全省唯一民办高校)、辽宁省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辽宁省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奖、辽宁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辽宁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专项工作成果一等奖、辽宁省教育系统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辽宁省教育系统雷锋式学校等荣誉称号。2021年,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中连续三年位列“民办及独立学院”第一,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分析报告》中连续三年位列“民办及独立学院”第一。2022年,在全球领先的高等教育评估机构软科发布的全国民办高校排名中连续两年蝉联全国第三、辽宁第一,按理工科类院校排名全国第一。学校连续多年被新华网、中国网、搜狐、新浪、腾讯等媒体评为“中国最具实力民办大学”“中国十大品牌民办高校”“中国社会影响力民办高校”“2021年度综合实力民办高校”等荣誉称号。2020年学校入选汉萨大学联盟 2020 WURI RANKING产业应用类创新项目全球40强,2021年首次入围全球创新大学百强,排名97名,成为本年度入围该排行榜的第7所中国(含港澳台地区)大学。2017年6月28日,李克强总理莅临我校视察指导,并鼓励学校在东北转型中发挥人才支撑作用。勉励东软师生“面向未来、代表未来、掌握未来”。学校将认真贯彻李克强总理重要指示,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整合社会资源,以持续的改革创新提升办学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早日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创业型应用技术大学,为大连及东北转型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沈阳建筑大学沈阳市浑南区
    学校简介沈阳建筑大学地处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沈阳,位于风光壮美的浑河南岸。 学校是一所以建筑、土木等学科为特色和优势,以工为主,工、管、理、文、农、艺术等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省部共建高等学校。原隶属于国家建设部,2000年在国家办学管理体制调整中划归辽宁省管理,2010年成为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学校诞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一所有着鲜明的红色基因、伴随着共和国前进步伐不断成长和发展的高校。在7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守“立德树人”的大学使命,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建设行业发展,为国家培养输送了12万余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是国家建筑行业优秀人才的摇篮。 学校现有建筑学、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建筑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单位。在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中,5个博士一级学科及学校总体排名均位列辽宁省属理工类高校第一名。2017年学校入选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5个学科入选省一流特色学科重点建设学科。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工程造价等12个专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信工程、自动化、环境工程、动画、环境设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测绘工程、安全工程等9个专业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专业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近16000人,现有本科生1130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100人,外国留学生800余名。 学校设有15个学院(教学部),19个直属科研机构和直属科研平台,现有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精湛、奋发有为、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有教职工17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导师716人,教授211人,副教授428人。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国家级专家2人,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教育部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1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6人,中国博士后“香江学者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兴辽英才计划”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及辽宁省创新团队10个,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3个,“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辽宁特聘教授)16人。 学校本科教育包括7个门类下25个专业类,共53种专业。2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我校是教育部确定的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现有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3个国家级科技平台,建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个,省级实验中心及实践基地28个,省级重点人文社科基地2个。辽宁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辽宁省易班发展中心)落户我校。学校本科招生实现了国内一批次省区全覆盖。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行业就业特色显著,国企就业和世界500强就业状况良好,考研升学率连年新高,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态势稳定。 “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得科技总经费15.65亿元,累计科研立项510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专利金奖等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20余项。发表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2300余篇,其中多篇学术论文在《Nature Geoscience》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学校在中国高校产学研实力排行榜中排名第13名。我校入围“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TOP100)” ,位居省属高校第一。学校承担国家和省部级教改立项320余项,教改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30余项,2次被评为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连续6次被评为辽宁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和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学校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或科研、合作办学关系,是国家教育部选定的招收国内访问学者单位,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首批可以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招收院校,是辽宁省政府外国留学生博士奖学金生招收院校,是辽宁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辽宁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学校与美国班尼迪克大学合作举办的信息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是基地的示范项目。学校与罗马尼亚特来西瓦尼亚大学共同建立了孔子学院,与美国马赫西国际大学开展了管理学博士联合培养项目。 学校校园底蕴深厚、优美宜人。校区占地面积1500亩,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主校区规划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建筑形式现代、质朴、简练,功能设施齐全。教学区为网格式、具有东方文化底蕴的庭院组合,有利于资源共享和学科交流。一座长达756米的亚洲第一文化长廊将教学区、图书馆、实验区、办公区、生活区等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形成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学校校园获得国家“2008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秉承“严谨治学、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和“博学善建、厚德大成”的校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不断深化各项教育教学改革,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建筑大学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大连民族大学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隶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全国110多所中央部属高校之一,是国家唯一设在东北和沿海开放地区、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民族高等学校,学校建设目标为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学校现有开发区和金石滩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600多亩。学校1984年立项筹建,1993年招生办学,是国家民委、教育部、辽宁省政府、大连市政府共建高校。学校工业设计、生物工程、产品设计、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5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新闻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环境工程、行政管理、日语、信息与计算科学、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自动化、建筑学、会计学等14个专业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成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专业在辽宁省排名第一,6个专业排名第二,14个专业进入全省排名前20%,80%的专业居前50%。学校7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2门课程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获批组建电商学院、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2个省级产业学院。学校拥有生物工程、民族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电子信息、国际商务、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林业、艺术等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省部级重点学科12个,生物技术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9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部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1个,省部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个。拥有省部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7个,省部级研究中心2个,省部级智库2个。学校获批组建文冠果产业国家创新联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0项、二等奖22项。2006年,学校被评为全国首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学校,2007年在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0年被批准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校。学校的本科创新教育、双语教学、课程教学国际化等特色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建校以来,培养毕业生超过5万人,就业率连续22年保持在90%以上。学校设有经济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设计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文法学院、理学院、预科教育学院、国际商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建筑学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体育教学研究部等20个教学科研单位,本科专业58个,涵盖工、理、经、管、文、法、艺、农八大学科门类。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招生,56个民族学生齐聚校园。学校现有教职工1200多人,专任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占近65%,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近95%。教师中拥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科院“百人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等优秀人才140多人次。2009年、2014年和2019年,学校连续三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10年,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首批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2015年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高校”,2020年再次获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近年来,学校还获得辽宁省高等学校先进党组织、辽宁省文明校园、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国家民委就业典型学校、辽宁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 东北财经大学大连市沙河口区
    学校简介东北财经大学以“培育卓越财经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是一所突出经济学、管理学优势和特色,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大学。学校始建于1952年,原名为东北财经学院,由东北财政专门学校、东北银行专门学校、东北计划统计学院及东北人民大学财政信贷系、会计统计系合并组建,校址在沈阳。其后,东北商业专科学校、东北合作专科学校,东北人民大学的工业经济专业和东北工业会计统计专科学校的工业统计、工业会计两个专修科,并入东北财经学院。1958年,东北财经学院与沈阳师范学院、沈阳俄文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辽宁大学。1959年,原东北财经学院的主体,即计统系与财政系,以及部门经济专业的一部分教师从辽宁大学迁出,与位于大连的辽宁商学院合并,成立辽宁财经学院。辽宁财经学院是文革期间全国唯一完整保留的财经类本科高校。1979年划归财政部管理;1985年更名为东北财经大学;2000年,划转到辽宁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2012年成为财政部、教育部、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学校坐落于美丽的海滨城市辽宁省大连市,总占地65万平方米。多年以来,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推进精致东财建设,学科专业追求精品,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追求精益,师资队伍追求精锐,人才培养追求卓越,校园建设追求精美,是辽宁省重点支持的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辽宁最美校园”“辽宁省文明校园”。学校坚持一流本科教育与卓越研究生教育并重,致力于培养财经特色突出,具有优良品德、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国际视野,富有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卓越人才。学校是国内最早拥有硕士研究生(1981年)、博士研究生(1986年)培养资质的财经院校之一,“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0年度)。以“新经管”学科建设引领创新创业方向,以产学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形成了以“产学合作、专创融合、师生共创”为特色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2019年度荣膺教育部“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万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9901人,研究生7115人。此外,学校还有成人、网络等高等教育形式,是教育部首批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网络教育试点单位之一。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六十余万各级各类人才,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学校现有41个本科专业,在全国各省份均为一批次招生,其中有24个专业按9个专业类招生,录取分数连年居于辽宁省前3名、东北三省前5名。在教育部一流专业“双万计划”中,有22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全部本科专业的53.66%,29个本科专业获批省级以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全部本科专业的70.73%。在教育部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中,学校有12门课程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92门课程获评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建设中,学校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5项,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0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教育部来华英语授课品牌课程3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成果数量在全国财经高校居于前列。学校以一流学科建设为统领,着力突出学科群的战略地位和引领功能。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为A,进入全国2%-5%行列;工商管理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为A-,进入全国5%-10%行列;统计学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为A-,进入全国5%-10%行列;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为B+,进入全国10%-20%行列。财政学、产业经济学、会计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及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的“国家级特色重点学科”,数量经济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经济学6个一级学科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A类。学校现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6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下设4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自主设置16个);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和新闻传播学10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73个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含自主设置18个);有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审计、法律、翻译、新闻与传播、汉语国际教育、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工程管理16个类别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教育部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我校工商管理、会计专业学位进入全国A类行列。学校持续完善“引育用相结合、老中青全覆盖、各岗位人才全面发展”的人才工作体系,现有教职工1776人,其中专任教师951人(含教授192人、副教授406人),入选国家级人才支持计划、获得国家级人才荣誉称号25人,通过特聘教授(研究员)、客座教授等形式柔性引进高水平人才29人。2021年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学校坚持“顶天立地”的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方针,坚持科研精品化导向,紧密结合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和现实问题,及时追踪改革前沿和动态,积极服务国家、区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科研成果质量显著提升,科研精品不断涌现。学校连续12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数量位居辽宁省高校第1名和全国财经高校前列。学校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多部学术著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四个一批”人才作品文库,多项成果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校积极推动学术交流活动高端化、品牌化,“星海论坛”等高水平学术会议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学术影响。学校出版社是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国家一级出版社。学校主办多种高水平学术期刊,其中《财经问题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CSSCI来源期刊,《产业组织评论》是CSSCI来源集刊,《东北财经大学学报》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扩展期刊。学校现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财政部共建基地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9个、辽宁省委省政府省级重点新型智库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新型智库5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辽宁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4个,牵头成立省校企联盟1个,有省级创新团队20个。以各级各类科研平台为依托,学校积极推动财经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承担了一大批重大、重点决策咨询类科研项目,多项资政建议得到国家和省级领导肯定性批示。为助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学校设立了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高级管理者发展与培训(EDP)中心,为企业、政府和行业的人才培养和人才发展服务。学校早在20世纪80年代即开始实质性国际交流,于1994年启动中外合作办学,并逐步形成“高标准、国际化”的办学思路。截至目前,学校与世界27个国家和地区的129所高等院校、8个国际机构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友好合作关系,与其中50余所大学开展着长期稳定的交往合作。学校有国内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研究基地,建有孔子学院绩效评价与财务管理研修基地,并与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合作共建出国留学培训基地。学校是国内首家参与并获得“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认证”的高校,现有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萨里国际学院,开展“留学不出国”的全日制本科与研究生教育;有6个分别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英国奥斯特大学合作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牵头构建了中英合作办学联盟。学校与多所国外大学分别合作共建孔子学院。学校是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会(CFA)大学项目合作伙伴,会计学专业通过澳洲会计师公会(CPA Australia)的全面认证,萨里国际学院工商管理、旅游管理两个双学位专业获得国际商学院协会AACSB认证,财务管理双学位专业通过ACC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CIMA(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PFA(英国特许公共财务会计师公会)和ICAEW(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的认证。学校开展来华留学教育三十余年,作为教育部试点高校获得了来华留学高等教育质量认证,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生的接收院校及孔子学院专职教师储备学校,与韩国鲜文大学、蒙古财经大学合作开展“2+2”来华学历教育项目,多年来建立了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历教育(含英语授课项目),长短期汉语、商务汉语进修非学历教育在内的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体系,培养了来自五大洲137个国家的10000余名长短期留学生。学校坚持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努力构建多形式、多渠道、立体化的对内开放合作办学新格局。学校与国家发改委价监局等多家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中共辽宁省委政策研究室建立战略合作机制,与大连市人民政府共建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大连)自贸区研究院,与山东青岛等外省地方政府共建多所驻外科研机构,不断深化校政合作。牵头组建“辽宁省金融业校企联盟”,与国内二十余家知名企业联合共建创业创新实践实训基地和协同创新中心,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与多所院校共建高校合作联盟,共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遵循“博学济世”校训,坚持立足辽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坚持“育人为本、学科引领、人才强校、质量优先、开放合作、特色发展”六大发展战略,东北财经大学正向着全面建设“国际知名、财经特色突出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迈进。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