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北京: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文化考试温馨提示
2024-03-22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文化考试(以下简称“体育单招文化考试”)将于3月30日至31日举行,本市考点为北京市陈经纶中学(东大桥高中部)。现就有关事项提示如下:

一、考试安排

时间 9:00-10:30 14:00-15:30
3月30日 语文 数学
3月31日 政治 英语

二、打印准考证

考生可于3月23日12:00后登录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www.ydyeducation.com)或“体教联盟APP”中“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系统”下载打印体育单招文化考试准考证。

三、考生注意事项

1.考生应讲诚信,自觉服从监考员等考试工作人员管理,不得以任何理由妨碍监考员等考试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不得扰乱考场及其他考试工作地点秩序,不得危害他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考生须凭本人身份证和准考证按规定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应主动接受监考员按规定进行的身份验证和对随身物品等进行的必要检查。

3.考生应于考前40分钟到达考点。开考前30分钟进入指定考场,对号入座,将身份证及准考证放在桌子右上角以便核验。开考15分钟后,迟到考生不得进入考场,考生交卷出场时间不得早于考试结束前30分钟。

4.考生进入考场,除2B铅笔、黑色字迹签字笔、无封套橡皮、直尺、圆规、三角板、标准化考试模板外,其他任何物品不准带入考场。严禁携带各种通讯工具(如手机等具有发送或者接收功能的设备)、电子存储记忆录放等设备进入考场。

5.开考信号发出后方可答题。考生要在答题卡上作答,不得在答题卡上规定答题区域外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填涂答题卡须用2B铅笔,画图可用铅笔,其他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考生不得在试题、答题卡上任何地方做任何标记。

6.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考生须立即停笔并停止答题,将考试材料从上至下按照答题卡、试卷、草稿纸的顺序平放在桌面上,坐好静候收卷。待监考人员收齐检查无误发出指令后,方可依次离开考场。

7.考生不得将试卷、答题卡、草稿纸等考场上所发的任何考试材料带出考场。

8.如有违规行为的,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确定的程序和规定严肃处理,并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涉嫌犯罪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律规定,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热门院校

  •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市房山区
    学校简介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立普通高等学校,行政主管部门为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原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教育主管部门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学院坚持“立足首都,面向全国,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秉承“立德、修业、求知、笃行”的院训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及北京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为主线,主动适应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京津冀协同发展、城乡一体化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为导向,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以深化管理改革、创新驱动和内涵建设为抓手,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乡村振兴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撑、科研支持与社会服务。学院溯源于1958年建校的北京市农业学校,有着60年的办学历史,现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中国都市农业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现代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农业部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科技部和北京市科委星创天地首批授牌建设单位、中央组织部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村党支部书记培训基地、北京市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是北京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北京都市农业职教集团和北京高校“引智帮扶”联盟理事长单位,学院荣获“北京新型农民培养先进单位”、“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院的教学改革成果《都市型现代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在《2018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学院入围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和服务贡献50强。成功入选第六届“中国高职50强”。学院总占地81.22公顷,建筑面积32.54万平米,固定资产8.15亿元。下设园艺、畜牧兽医、食品与生物工程等9个系部以及清河校区(机电工程学院)、北苑校区(国际教育学院);拥有全日制在校生及学院所属北京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学生近8000人,面向河北、山东、山西、湖北、福建等13个省、自治区招生。学院现有教职工838人,其中专任教师400人,教授50人,教师高级职称占比59%,其中,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1人,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个人1人,全国产业导师资源库技术技能大师3人,全国农业职业院校教学名师3人;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选1名,北京市优秀教师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7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职教名师7人,北京市职业院校专业带头7人,北京市职业院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3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10人,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计划8人,北京市职业院校特聘专家3人;北京市专业创新团队9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4个;聘请能工巧匠、行业名家116人为兼职教师。学院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北京市城市定位、都市现代农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具有首都特点、北京特色、农业特征的建设格局。学校专业设置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契合,学院拥有40个专业,包括园艺技术、动物医学、种子经营与管理、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管理、设施农业与装备、农产品流通与管理等15个涉农专业,覆盖了现代都市一、二、三产业。学校对接北京乡村振兴和都市农业产业升级,形成与都市农业产业契合度高、总体规模适合、布局结构合理的园艺技术、动物医学、食品安全、水利工程、智慧农业、现代服务、农村经营管理7个专业集群。打造园艺技术国家级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引领全国都市现代农业专业群发展。建设动物医学等5个北京市特色骨干专业群。服务都市绿色农业发展、食品安全,都市休闲生活,智慧农业、美丽乡村建设和高效节水等产业发展,直接为乡村振兴战略、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才需求服务。学院院中有场,场中有园,校内实践场所建筑面积15075.6平方米。建有彩色苗木繁育中心、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中心、教学动物医院、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等31个综合性校内实训基地、164个实验(训)室;连同384个校外校企合作基地,为有效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十年达到98%以上。学院充分发挥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职能。全力推进“科技项目带动、科技人才支撑、大学生科技创新”三大计划,强化“以服务引领科研、以科研支撑服务、科研与服务融合”工作理念,开展科学研究,注重成果积累,提高服务质量。“十三五”期间,学院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21项,科技成果超过1500个,在教育部统计全国1432所高职院校中“科研与社会服务”位居第45位,2018-2019连续两年荣获“社会服务贡献50强”。学院发挥人才及科研资源优势,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开展科技挂职,建设科技小院,实现精准帮扶,建设南繁基地,搭建科研育种创新平台。2022年荣获“北京市农村工作(2017-2021年)低收入帮扶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在人才支撑方面,学院围绕北京都市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开展的各类培训及中高职学历教育,相继开展了中组部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市委组织部农村两委班子培训班和村务管理专业大专学历教育、北京市中学生学农教育。进一步构建并完善了育训并重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分别与俄罗斯沃罗涅日国立农业大学、德国宁堡农学院、韩国富川大学、尼泊尔阿尼哥协会、毛里求斯福尔肯公民联盟等27所职业院校和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际交流关系,开展教师科研项目交流、专业交流、学生海外实习、学生互换交流等项目;在泰国披集农业技术学院设立海外分院;学院具有接待国外留学生来华留学资质,先后招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新加坡、韩国和泰国等国留学生来院学习汉语、进行农业专业实习培训。“十四五”期间,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将坚持“需求、目标、问题、绩效”四个导向,全面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着力推进国际化、社会化、一体化、集约化、信息化、法制化,促进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将学院建成为理念先进、特色鲜明、世界一流的高等职业院校。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稻田南里5号(102442)电话:010-89909015传真:010-80358822
  • 北京大学北京市海淀区
    学校简介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191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以及鲁迅、胡适等一批杰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不久,临时大学又迁到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胜利后,北京大学于1946年10月在北平复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高校于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大学的校友和教师有400多位两院院士,中国人文社科界有影响的人士相当多也出自北京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建设的新时期,并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两所大学之一。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发出了“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号召。在国家的支持下,北京大学适时启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从此,北京大学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原北京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校一度名为北平大学医学院,并于1946年7月并入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为北京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1996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医科大学。两校合并进一步拓宽了北京大学的学科结构,为促进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及理科的结合,改革医学教育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在“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支持下,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将北大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的北京大学已经成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窗口。现任校党委书记邱水平、校长郝平。
  • 北京体育职业学院北京市丰台区
    学校简介北京体育职业学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由北京市体育局于2008年6月创建的一所高等体育职业院校。属于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该院是在原北京市职工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和北京市第二、第五体育运动学校基础上整合而成的。现有专业:竞技体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竞技体能训练方向)、社会体育专业(康体健身方向)、体育保健专业、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在校生源:北京市市级优秀运动队的本市户籍学生、外省市已进入北京市集体户口的高级中等学校毕业的在训运动员,北京市普通高中毕业生。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学院与兄弟院校联办的各类学历教育,高职、中职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其他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班)的管理;根据市教委有关政策、规定和学校整体发展规划,拟定学院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提出教育管理改革意见,并组织实施;承担高职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学籍管理、毕业生审核与毕业证书颁发工作;负责北京市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社会体育经营人才的基础教育、学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承办北京市体育局系统内相关培训事项;承担北京市体育局系统优秀运动员退役转型期间职业技能及相关培训工作。学院注重体育职业技能的培养,为北京建设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造就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具备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各类体育职业人才,同时为运动员退役后顺利转型就业搭建桥梁。学院同时开展各类与体育职业相关的岗位资质培训,多角度、多层次培养体育人才,是一所行业特色鲜明、办学优势突出的体育职业院校。
  •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市昌平区
    学校简介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重点建设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全面开启了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新征程。学校1958年创建于北京,原名北京电力学院。学校长期隶属于国家电力部门管理。2003年,学校划转教育部管理,现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等12家特大型电力集团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成的理事会与教育部共建。学校校部设在北京,分设保定校区,两地实行一体化管理。学校现有教职工3千余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4万余人,研究生1.2万余人。学校占地1600余亩,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六十多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爱校敬业、追求卓越”的华电精神,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能源电力人才。学校始终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积极活跃在科技创新前沿阵地,攻克了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过程中多项技术难题,为推进电力科技进步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进入新世纪以后,学校贯彻“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发展”的方针,紧抓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快速发展。学校设有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新能源学院、核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利与水电工程学院、数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能源互联网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等学院,67个本科专业。拥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热能工程”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电气工程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两个学科分别位列A档和A-档;“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材料科学”“化学”和“社会科学”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其中“工程学”学科进入全球前70强和前1‰行列;拥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3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和能源动力硕士、电子信息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等13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形成了培养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学校拥有一支积极进取、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991人,其中正高级职务的420人,具有副高级职务的722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双聘院士10人,其他各类高层次人才百余名,有多支高水平研究团队。学校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发起成立“电力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校企联盟”。学校现有15个国家级一流专业,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12门国家级一流课程,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校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在新能源、特高压、智能电网、清洁煤电、核电等重要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果,现建有3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以及29个省部级科技平台及研究基地,学校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十五”以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课题3700余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400余项。科研经费快速增长,科技论文国际三大检索排名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位居前列。学校依托大学理事会平台,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与国内外100余家大型能源电力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共建“智能电网协同创新中心”“智能发电协同创新中心”“能源互联网学院”等一批重点校企合作平台,共同承担重大研发项目,加快科技成果开发与产业化;学校多方位构建政产学研合作平台,与20余家地方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深化交流与合作,在促进区域科技创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上取得显著成效;学校积极推进校际合作,作为主要发起单位参与组建北京高科大学联盟,实现高校之间的优势资源共享互补,促进校际协同创新。学校全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搭建了世界一流大学合作伙伴网络和“一带一路”沿线大学合作伙伴网络,全面开展学生交流、科研合作等合作项目,设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提高来华留学生规模和质量。学校积极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主动承担国家外交任务,承办了多个国家级援外培训项目;与俄罗斯莫斯科动力学院等15所海外高校共同签署“一带一路”能源学院合作伙伴备忘录;担任上海合作组织大学能源学方向中方牵头院校,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大学能源智库;在美国设立的西肯塔基孔子学院是北美规模最大的孔子学院。2017年11月,学校召开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谋划了未来一段时期学校发展蓝图:经过五年左右的建设,“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整体水平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实现向研究型大学的实质转型,初步建成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此基础上,再用10—15年时间,到2035年左右,“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整体水平进入世界一流前列,全面实现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明确了学校总体发展思路是坚持“一个根本”,紧扣“两大任务”,抓住“三个导向”,突出“四个重点”,即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根本,紧扣立德树人和提高质量两大任务,抓住改革创新、特色发展、开放办学三个关键导向,突出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四个重点,带动学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2018年10月,学校汇聚全体华电人的磅礴力量,成功举办了一届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甲子校庆。通过召开建校60周年创新发展大会、重新编撰《校史》、评选建校60周年华电人物和杰出校友,展示了办学成就,弘扬了华电精神,扩大了社会影响,凝聚了发展力量。2019年,学校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主线,以国庆游行思政教育为抓手,以顶层设计推动校内综合改革为重点,深入谋划、全面部署,着力推进工作落实落细,全校师生员工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使命感责任感更加强烈,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奋进意识更加强化,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更加牢固。站在继往开来的新起点,面向欣欣向荣的新时代,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九个坚持”为根本遵循,加快推进“双一流”特色、高质量建设,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书写华电人的“奋进之笔”,为把学校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华电贡献!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