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广西:2024年上半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报名公告
2024-03-29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我区2024年上半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定于6月15日举行,现将报名相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考试安排

广西.png

二、报考对象和要求

(一)报考对象。

1.我区普通高中在校生。

2.自愿报名参加考试的我区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生和具有初中毕业学历且户口在我区的社会考生。

(二)不得报考人员。

1.处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停考处理期限内的考生。

2.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校生。

(三)科目报考要求。

1.高中一年级学生须同时报考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高中二、三年级学生报考未取得合格成绩的科目。

2.考生已取得合格成绩的科目,不能重复报考。

3.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学生转入我区,其在外省取得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经我区审定合格的科目不需重复报考,只需报考不合格科目。

三、报名报考安排

(一)高中在校生报名报考。

高中在校生由所在学校组织集体报名,4月1日至19日开展报名相关工作,4月22日至5月10日进行科目报考,逾期不再补报。

(二)社会考生报名报考。

社会考生自行在网上报名报考,使用“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网上报名和成绩查询系统”(以下简称“网上报名系统”,网址:https://xkpc.gxeea.cn:8280/),具体操作流程详见附件1。

首次报名的社会考生。须于4月1日至19日期间,使用“网上报名系统”的“社会考生注册”注册考籍,通过初审后,携带初中毕业证、有效居民身份证和户口簿原件到户口所在地招生考试机构进行二次现场确认。

已有考籍的社会考生。如本人考籍号未绑定手机号码,须于4月1日至19日期间,使用“网上报名系统”的“有考籍考生注册”绑定手机号码(若手机号码有变,按该步骤重新绑定)。

凡已有考籍并完成手机号码绑定的社会考生,可登录系统查看考籍信息,若考籍信息无误,无需进行其他操作。如需修改考籍关键信息,须于4月1日至19日期间向报名地招生考试机构现场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所有社会考生须于4月22日至5月10日期间,使用“网上报名系统”进行科目报考并缴费,缴费完成才算报考成功,逾期不再补报。

(三)准考证打印时间。

5月30日至6月15日。高中在校生由学校统一打印发放准考证,社会考生使用“网上报名系统”自行打印准考证。

(四)缴费标准。

我区2024年上半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报考费为10元/科。

四、残疾考生申请合理便利

符合《教育部 中国残联关于印发<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的通知》(教学〔2017〕4号)的残疾考生,需要在考试期间提供合理便利的,应在报名时按规定的要求和程序向报名点提出正式书面申请(见附件2),报名结束后一律不再受理。申请内容应包括本人基本信息、残疾情况、所申请的合理便利以及需自带的物品等,并提供本人的第二代及以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各设区市招生考试院(考试中心)将自治区招生考试院出具的《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残疾考生申请结果告知书》送达残疾考生,由残疾考生或法定监护人确认、签收。

五、其他事项

(一)已完成缴费但未参加考试的考生,报考费不予退还。因网络技术原因,造成同一考籍号重复支付的,将退还重复支付部分的报考费。请考生切勿在缴纳报考费后立即注销银行卡,否则将影响退费。

(二)各考区相关咨询电话见附件3。

附件:

1.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网上报名和成绩查询系统(报名仅限社会考生)用户手册

2.2024年上半年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合理便利申请表

3.2024年上半年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各考区联系表

广西壮族自治区招生考试院

2024年3月29日

热门院校

  • 广西演艺职业学院南宁市兴宁区
    学校简介一、历史沿革:2004年6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广西演艺职业学院成立,同年秋季开始招生,校址在南宁市长堽路二里,广西文化艺术干部培训学校内。学院举办者为深圳市中时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广西艺术学校。2008年8月,广西演艺职业学院迁入南宁市长堽路四里,原武警指挥学院内。2010年8月,广西演艺职业学院迁入南宁市江南区明阳工业园区明阳四路10号。2015年12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广西演艺职业学院举办者之一的广西艺术学校退出,深圳市中时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为学院唯一举办者。2018年9月,学院在校生突破11000人,正式成为万人大学。2019年9月,学校在校生突破15000人;我校与扶绥县人民政府正式签订广西演艺职业学院空港校区项目合同书,占地面积1078亩的空港新校区建设正式拉开帷幕,标志着我校启动办学层次(本科)建设。2020年底,学校在校生突破20000人,学校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办学质量稳步提升。二、学校概况广西演艺职业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坐落在自治区首府、联合国世界人居奖魅力城市——南宁市。学校占地面积1398亩,明阳校区320亩,空港校区1078亩(在建),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2021年9月,学生规模达22000人。学校交通便利,环境优雅,人杰地灵,是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之地。三、办学理念办学定位:特色学科 产学结合 行业一流学校以深厚的特色文化底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展开产、学、研一体化办学,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创业天地。这是十七年的脚踏实地办学凝聚出来的智慧,是我校逐步形成的办学定位及发展策略!通过表演艺术和艺术设计的特色学科建设,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资源优势,从实际情况出发,努力办成广西艺术类行业一流学科。育人思想:志存高远 务实拼搏 德艺双馨我们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么培养学生?中国传统育人思想把立志及理想放在重要位置,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通过脚踏实地、刻苦努力地学习及不断拼搏,结合德育教育,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我们以每位学生的学业、就业、成才为己任,将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人格的完善、能力的发展、潜能的开发融为一体,按社会的要求,使学生能迅速适应和融入未来社会。校训: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它所内含的价值观念也早已深入人心,并且转化为人们追求知识、尊重知识、创新知识的不竭动力。因此人们的生活也不断的改变,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地丰富多彩,知识的存在是对人类进步的讴歌。四、院系设置目前,学校设有表演艺术学院、艺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预科学院、国际学院等多个二级学院,开设有音乐表演、舞蹈表演、播音与主持、环境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市场营销、酒店管理等40多个专业及方向。
  • 梧州学院梧州市
    学校简介梧州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85年的广西大学梧州分校。2003年10月,原梧州市教育学院、原梧州师范学校并入广西大学梧州分校。2006年2月,教育部批准,在广西大学梧州分校的基础上建立梧州学院。梧州学院是一所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的多科性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梧州学院地处素有千年古城、百年商埠、世界人工宝石之都美誉的广西梧州市。梧州市是广西高等教育的发源地,1928年,广西大学在梧州建校办学。 梧州学院校园坐落于桂江西畔,依山傍水,景色宜人,幽雅宜居。校园占地面积约82万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约42万多平方米。 梧州学院目前设立有14个教学单位,7个教辅单位,19个党政群团机构。面向全国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招生,有在校生18228人。全校教职工966人,其中专任教师765人。 梧州学院办学定位明确。学院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人才为支撑,以服务谋发展,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按照“重品德、实基础、适口径、重能力、能创新”要求,培养人文素养良好、专业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适应社会需要、富有实干精神和较强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立足梧州,面向两广,辐射东南亚,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紧贴业界,校地协同,东融西联,通江达海。突出面向产业和行业、注重实践、服务地方的人才培养特色;培育校地紧密结合,与地方协同发展的办学特色;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直至“通江达海”的地域特色。 梧州学院学科专业特色明显。学院现有本科专业数55个,高职高专专业22个,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农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电子信息工程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软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产品设计、制药工程是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信息与通信工程是广西一流学科(培育),信号与信息处理、产业经济学、软件工程、机械及自动化是广西重点学科,旅游管理是广西重点培育学科,电子信息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是全国高校特色专业,旅游管理、艺术设计、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林产化工、环境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制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产品设计是广西特色专业。宝石琢型设计工艺学被认定为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软件工程被认定为自治区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梧州学院人才培养成果显著。学院紧紧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扎实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各级质量工程立项40项,获得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1个。“十三五”期间,学院立项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87项,其中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89项,教学成果获奖34项,其中自治区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协同视域下面向地方光电产业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实践创新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获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学院是广西高校首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广西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广西整体转型试点高校。依托大学生综合发展中心建成了大学生微型企业孵化园、梧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园、创客空间、微软IT学院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设立开放实验室创新性实验项目170项,资助经费达51万元,学院大创项目606项,资助经费达270多万元,举办校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12场,奖励资金达25万元。 梧州学院科研工作服务地方成效明显。“十三五”期间,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获批省部级科研项目50项、市厅级项目186项。学院主持申报的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科技重大专项)“光学显微设备智能化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获得立项。发表论文1457篇,出版学术著作45部,获专利193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6项,其中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5项、三等奖11项。学院立项建设有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获批第六批广西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单位。广西智能显微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广西六堡茶种质创新与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获批为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梧州珠宝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梧州大数据分析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认定为梧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围绕地方需求,学院完成了多项区、市重大招标课题,为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以及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研究成果。学院成功研发(开发)了20多个(套)应用软件和设备,系列人工宝石智能加工设备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长洲水利枢纽船闸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填补了西江水道智能化船闸调度的空白,“360度全景成像处理系统”已经远销欧美市场,自主研发的“脱贫攻坚辅助数据平台”在国家和自治区全力推进的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梧州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15人,其中博士88人,副高以上职称239人。获广西“十百千”拔尖会计人才“十百”层次培养对象2人,“自治区优秀教师”2人,“自治区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计划”资助人选1人,广西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卓越人才”1 人,“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资助人选5人,“广西高校优秀教师出国留学深造项目”资助人选11人,“广西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资助人选9人,“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培养对象3人,“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培养对象4人,“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6 人,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首席专家1人。 梧州学院办学设施完备。目前校园总面积达1168亩,校园建筑以欧式风格为主,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别具一格。明理楼、图书馆、体育馆、网球中心、A11学生宿舍等是学院的标志性建筑。截止2021年底,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2亿元,图书馆馆藏160多万册。拥有校园网络安全平台以及梧州学院网站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等10个信息管理系统,建成4个网络教学平台、5个学科网站、32个课程网站和31个二级部门网站、6个专题网站,校园网上运行各类服务器70多台。 梧州学院社会声誉良好。2015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到学院考察调研时,对学院的大学生党建工作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学院多次被评为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广西高等学校安全文明校园、全区高校三对创新行动计划先进集体、全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先进集体。还获得了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全国第二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军警民共建先进单位、自治区和谐学校、广西高校优秀卫生学校、自治区卫生先进单位、广西森林校园、自治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先进院校和自治区首批依法治校示范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等多个自治区级以上荣誉称号。 办学以来,梧州学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实现了跨越发展。展望未来,梧州学院将秉承“明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弘扬“厚道、豁达、实干、细致”的校风,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服务广西和梧州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化工、制药、宝石首饰产品设计与加工、物流、旅游、金融、国际贸易、电子商务、茶叶种植加工、网络信息安全等产业发展,努力把梧州学院建成一所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水平大学。
  • 广西民族大学南宁市西乡塘区
    学校简介广西民族大学是党和国家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培养广西少数民族党政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而建立的一所综合性民族高等学府;广西民族大学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建设高校。广西民族大学地处一年四季风景如画的广西首府南宁市,有相思湖、思源湖和武鸣三个校区,占地面积约3600亩。校园环境幽美静谧,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人文氛围深厚浓郁,具有鲜明的壮乡民族特色和东南亚异域风情,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曾入选《环球人文地理》中国九所最富有诗情画意的大学之一。广西民族大学创建于1952年,原为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广西分院,1953年更名为广西省民族学院,1958年更名为广西民族学院,2006年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砥砺出“厚德博学、和而不同”的校训,形成了“团结共进、传承创新”的校风、“精益求精”的教风、“勤学躬行”的学风,凝炼出“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三性合一的鲜明办学特色。广西民族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备受党和国家的关心和重视。1958年,毛泽东主席在南宁人民公园接见我校师生代表;1990年11月,江泽民总书记来校视察时称赞学校环境优美,是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2006年11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出访越南时,亲切接见了我校在越南讲学、留学的师生代表;2010年5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到校考察,勉励我校师生要倍加敏于求学、学有所成、锻炼成才,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013年10月,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来校视察调研。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出席基层代表座谈会时亲切接见我校学生代表。广西民族大学办学基础稳步夯实,人才培养体系完整。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9857人,少数民族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50%以上。现建制24个教学学院,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民族学)和2个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基地;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科学技术史);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广西一流学科,2个广西一流(培育)学科;84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1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2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9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广西民族大学名师荟萃,英才云集。现有教职工总数2395人,其中专任教师1530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66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43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1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74人。拥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才、广西八桂学者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100余人次。广西民族大学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推进科技创新。近五年获国家级科研项目148项(含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47项;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3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39项;现有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39个,厅局级科研平台12个。《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先后获得“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中国百强报刊”“全国高校社科名刊”等荣誉称号, 系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广西民族大学始终坚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广西开放开发大局,大力实施国际化办学。充分发挥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作用,在泰国、老挝、印尼分别设立了孔子学院。先后为柬埔寨首相洪森及夫人文拉妮·洪森授予了文学名誉博士学位。柬埔寨前国王西哈努克、首相洪森,越南前国家主席陈德良,泰国诗琳通公主,老挝前总理波松等东盟国家政要都曾到校参观访问。学校与22个国家、地区的176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关系,至今已累计招收来自全球82个国家和地区的2万余名留学生,派出近1.7万名学生赴外留学。广西民族大学桃李满园、芬芳天下。建校以来培养出了众多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干部、知名企业家,还有“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莫振高、“南沙守礁第一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龚允冲等一大批扎根基层、造福一方的毕业生,累计为国家输送了30余万名民族精英和国家栋梁。他们以扎实的专业基础、务实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良好品格,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广西民族大学各项工作硕果累累,成绩斐然。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校、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基地、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自治区文明单位、全区高校毕业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等荣誉称号。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征程需要新作为。广西民族大学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视察广西时的重要指示,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着眼国家战略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新时代高等院校的五大基本职能,聚焦聚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民族大学的奋斗目标,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 学校简介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地处风景如画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绿城南宁,是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自治区体育局主管的全日制高等院校。学校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广西体育干部学校。1958年更名为广西体育学校。1960年升格为广西体育学院。1962年停办。1972年恢复广西体育学校,1984年恢复广西体育专科学校,1994年更名为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学校下设体育与教育学院、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体育经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健康产业学院5个教学单位,1个附属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有25个专业,形成了体育与教育、运动与健康、体育产业与经济三大专业群,建立了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000余人,学校现有专兼任教师397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56人,兼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10人,拥有国际级、国家级裁判员15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0人。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教学发展和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骨干专业,8个自治区级示范专业、5个自治区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和1个自治区级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研究基地。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骨干教师及管理干部培训基地、全国退役运动员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运动员职业培训基地、中国-东盟体育信息中心、广西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等13个国家级、省级教育、培训、研究基地设在学校。学校是广西农村薄弱学科免费师范生培养单位、自治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主持单位、“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和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近年来,获批自治区教改课题52项,广西科研类课题23项,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研究14项,自治区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立项41项。获得自治区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学校女子珍珠球队代表广西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勇夺一等奖。陈钊同学代表广西参加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斩获1金2银1铜。学校学生获得全国高等体育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7项,获得自治区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金奖3项。学校教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广西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均获得多个奖项。多人获自治区优秀教师、自治区优秀教育工作者。此外,学校连续多年荣获“征兵工作先进单位”。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连续多次荣获“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称号。学校多次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多名教师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称号和全国、全区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秉持“明德至诚,健行致远”的校训,践行“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立足体育本色、服务人民健康、培养应用人才”的办学特色,孕育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办学精神,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体专人砥砺前行的“体专精神”。作为“八桂体育人才的摇篮”,涌现出李宁、吴数德、农群华等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培养了诸多行业骨干、教育专家、管理干部和企业精英,为广西乃至全国的体育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学校坚持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理念,主动对接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先后与泰国、越南、马来西亚、丹麦等国家的30余所高校建立教育合作。通过师生交流、联合培养、合作办学、专业共建、教师培训等项目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传播体育文化。学校荣获越南国家政府颁发的“对越体育事业贡献奖”。多年来,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支持。2009年2月,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出访毛里求斯时,亲切看望在毛里求斯讲学的我校教师魏爱玲。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在广西民族博物馆亲切接见我校师生代表。国家体育总局领导李梦华、伍绍祖、袁伟民、何振梁等先后到学校视察。自治区领导鹿心社、陈武、黄俊华等对学校发展做出指示和批示,并在多个场合看望慰问师生、指导工作、解决问题。目前,学校相思湖新校区建设已列入自治区级统筹推进重大项目,计划2023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学校“升本建院”也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十四五”规划。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征程需要新作为,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以及视察广西时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抓住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和国家推进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新机遇,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于全民健康国家战略,服务全民健身发展需求,围绕升本建院的奋斗目标,全力推进内涵建设和综合改革,凝心聚力建设区域性特色鲜明的体育院校,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体专力量。
  • 学校简介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于2003年8月由原广西南宁化工学校和广西轻工业学校合并升格成立,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是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广西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培育单位、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立项单位。2013年10月,贵港职业学院并入。原广西轻工业学校始建于1956年,原广西南宁化工学校始建于1958年,原贵港职业学院的前身贵港市师范学校始建于1904年。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7000多人,成人教育学生2100多人。学校办学底蕴深厚,曾三度举办全日制本科教育(依次为:1960.7举办的广西化工学院,1978.3举办的广西轻工业学院,1978.11举办的广西石油化工学院),是广西办学历史悠久和目前办学规模最大的高等职业学校。学校现有南宁市秀灵路37号、贵港市桂林路1118号、南宁市武鸣区城厢武缘大道87号三个校区,校园总占地面积近2000亩,固定资产总值13.66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7亿元。有40个校内实训基地和297个校外实训基地,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1个,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6个,自治区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千万元级)7个。学校现有专兼职教师11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700多人。专任教师中:教授职称40人,副教授及副高职称17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260人;“双师型”素质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56.1%。有全国行业性教学名师6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有全国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6人、委员23人。有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学校始终坚持“立足广西,服务工业”的办学定位,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职工培训、继续教育为辅。设有11个二级学院和1个附属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石油化工、制糖食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建筑工程、电力系统、经济与管理等专业类别的高职专业53个,重点服务广西工业和信息化建设,主体专业紧密对接广西传统优势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4个,中央财政职业教育“以奖代补”专项项目1个,国家级骨干专业6个,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专业6个,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3个,广西高等学校优质专业5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6门。学校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成效显著,是广西首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试点高校。长期与123家广西区内外知名企业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先后牵头成立了广西最大行业性职业教育集团—广西工业职业教育集团和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贵港职业教育集团,并担任集团理事会理事长单位。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大型知名企业合作共建了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二级学院4个、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技能大师工作室9个,同时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二批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单位及自治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1+X”证书制度试点校,自治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首批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试点高校。学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力。与美国半岛学院、英国格拉斯哥城市学院、埃塞俄比亚阿尔巴门齐大学、泰国滩亚布里皇家理工大学等国(境)外教育机构联合办学。特别是近两年来,重点围绕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充分发挥自身专业办学优势紧跟跨国企业走出去,与埃塞俄比亚、泰国、印尼等国家的教育机构和企业共建“丝路国际糖业学院”等,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和培训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021年,学校获第四批国家级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特色合作项目匾牌。学校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学校成为中国糖业协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全国轻工业职业教育研究会、广西食品药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广西化学化工学会等多家协会的常务理事单位,设有中国化学工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基地、中国轻工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中国糖业南宁培训中心等,具有78个职业工种的培训、鉴定资格。学校办学成效显著:获得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是“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广西职业院校诊改专委会主任委员及秘书长单位。学校牵头成立的广西工业职教集团荣获自治区首批示范性职教集团、全国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等荣誉。学校连续九年获得自治区工信委直属院校绩效考核“优秀单位”,连续十二年获得“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连续七年获得“广西高校安全文明校园”,先后获得“中国企业教育培训机构百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院校文化建设先进单位”、“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和谐学校”、“自治区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集体”、“广西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管理先进单位”、 “南宁市花园式单位”,“自治区第二届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2018年,学校首批通过自治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复核。2019年,学校获自治区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2项,1人获"全国优秀工作者"称号;2020年,入选教育部思政司战“疫”示范微党课1个。2021年,学校获全国首届教材建设奖二等奖1项,获国家专利141项;获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2个教学团队获国家级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团队,14名教师获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获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7门、在线精品课程2门、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承办自治区级职业技能大赛5项;建成智慧糖业等产业学院7个;获自治区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国赛铜奖1项,获区赛金奖6项,银奖6项,铜奖13项。同时,学校还获得“2021年度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突出单位”、“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典型示范基地”。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