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甘肃:今年本科提前批比原计划增录970人
2015-07-2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西部商报讯(记者郭涛)7月21日,省招委会召开2015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巡视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考生家长代表、新闻媒体等来到我省招生录取现场,实地巡视今年的招生录取工作。记者从巡视会上获悉,已经录取结束的本科提前批计划招生19723名,实际录取了20693人,比原计划增录970人,正在进行录取的本科一批计划招录2万余人。

今年在我省招生的省内外普通高校共有1864所,各类院校在我省计划招生218360名,除去高职院校单独测试及推免招生已录取考生21246名,向社会公布计划197114名。今年我省的高考录取工作从7月6日开始,预计到8月26日结束。招生录取工作分5大批次16个段进行。目前,本科提前批各段录取工作已于7月16日结束。本科一批录取工作7月17日开始,其中,本科一批E段农村单独招生、自主选拔招生、艺术特长生招生已基本完成,F段普通类及民族班录取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G段预科、民语类、定向、援藏定向录取工作将于25日开始。

从目前的录取情况来看,本科提前批计划招生19723名,录取20693人,比原计划增录970人。其中,本科提前批A段(不含体育艺术类及高水平运动员)计划招生2803名,录取2745人;本科提前批A段体育艺术类及高水平运动员计划招生10321名(其中体育类968名,艺术类9353名),录取11408人,增录1083人。本科提前批B段部属及省外院校贫困地区国家专项计划为2899名(比2014年增列计划98名),录取2908人(比2014年增加144人)。本科提前批C段省属院校贫困地区国家专项计划招生院校6所,招生计划1600名(与2014年计划持平),录取1459人(比2014年增加120人),141名计划未完成,转入相应批次继续进行录取。本科提前批D段地方高校专项计划招生院校7所,招生计划1400名(比2014年增列计划1150名),录取1400人(比2014年增加1128人)。

本科提前批X段精准扶贫专项计划第一年实施,招生院校5所,招生计划500名,录取501人(比原计划增录1人)。本科提前批Y段革命老区专项计划也是第一年实施,招生院校5所,招生计划200名,录取200名,圆满完成招生任务。今年我省创新模式,积极实施专项计划招生,新增了精准扶贫专项计划和革命老区专项计划,实行单列计划、单设批次、单报志愿、单独录取。各类专项计划在我省共计划招生6599名,比2014年增列计划1198名。实际共录取6467人,比2014年增录1342人。各类专项计划招生人数增加进一步拓宽了我省考生升学渠道,满足了考生上大学的愿望。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是兰州市政府所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现有总校区、雁儿湾校区、桃林校区3个校区,占地面积462亩。设11个院系、3个教学部。在校生一万二千余人,教职工749人,副高职称以上教师269人,教师中博士、硕士研究生376人。经甘肃省政府批准,在学院挂牌成立了甘肃工商技师学院。以学院为牵头单位,组建了“甘肃省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集团”,以学院和甘肃省文化产权交易中心为联合牵头单位,组建了“甘肃省文化产业职业教育集团”。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党建工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学院坚持党建统领、内涵发展,注重意识形态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建设标准化基层党组织,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现设有14个党总支,1个直属党支部,47个党支部。学院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探索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狠抓内涵建设,立足兰州,面向甘肃,辐射全国,服务兰州、甘肃产业结构需求,致力于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学院是甘肃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计划A档建设单位,专业建设紧密结合市场和企业发展需求,数控技术、学前教育专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数控技术、学前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技术、物流管理、电子商务、机电一体化7个专业为省级骨干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电子商务、动漫设计与制作等3个专业为省级教改试点专业;数控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3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有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团队、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团队、学前教育教学团队等11个省级教学团队。建成“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等7门省级精品课程,有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等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综合物流实训、课件制作等18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获得“依托校企校研合作平台构建光伏特色专业模式”等1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学院共有物流管理、传感网应用开发等24个“1+X证书”试点项目。学院还成立省内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着力培养具有新时代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非遗传承人。学院与德国BOSCH(博世)、麦特奔腾、费斯托(中国)、巴斯夫、奔驰、陆科斯德等知名企业深度合作,与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共建培训中心,共同开展汽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和培训。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成为甘肃省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开设的首个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下的专业。兰州市网络安全学院落户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甘肃九霄鲲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甘肃省首个鲲鹏产业学院落户学院。与安德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开始跨境电商大学生(双创)产业园的战略合作。学院党委始终坚持“职教一个、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办学宗旨,围绕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学生高质量就业,实施就业“一把手”工程,倡导学生“体面就业”,与中核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航工业集团、北京21世纪教育集团、广西柳工集团、新疆中泰集团、香格里拉酒店集团、方太集团、浙江石化、联邦制药、兰州万里航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等百余家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就业基地、现代学徒制班、订单班,促进了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和职业能力的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位列全省前列。学院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现有机械工程、汽车技术、生物制药、动漫设计、物流技术、学前教育、电子信息、太阳能光伏等100余个校内实训中心,54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有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国家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基地2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技能比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近三年,学生在全国和全省及行业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奖数百项。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10余家国家、省、市级媒体报道500余次。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2个国家集训基地落户学院。学院紧紧抓住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机遇,根据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充分利用师资、专业、教学条件等资源优势,主动融入社会,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高学院的社会声誉。学院教师多次参与校企合作企业的技术革新项目,为中国航天510所、中国航空兰飞总厂、兰州瑞德机电公司、兰州申誉精密仪器公司加工高精度零配件。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学院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学院建立了大学生创客沙龙和省级众创空间,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广阔的平台。学院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以师德建设为基础,大力推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梯队。有全国行(教)指委委员会委员4人,省教材委员会委员1人,省职业教育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常务理事1人、理事1人。学院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建设有省级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省级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省级技术技能传承创新工作室等16个省级工作室。学院有省级教学名师3人,教师有70多人次荣获“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园丁教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金城文化名家、兰州市“首席专家”“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近三年,学院承担省级科研项目5项,承担地厅级科研项目129项,开展院级科研项目研究94项,出版各类学术著作 35 部,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910 篇,创新创业获奖480人次。学院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把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纳入全局工作之中,融入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之中,把文明建设的长期规划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开展健康人格教育,构建兰职特色德育体系。打造《兰职讲堂》校园文化品牌、实施校园文化“双百工程”、连续开展“大学生抗挫折教育”“孝道文化教育”等大学生人格教育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宣讲活动、“校园文化节”、“创新创业活动月”、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大学生社团文化节、宿舍文化月、志愿服务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保护母亲河公益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着力打造文明校园。学院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学院课程思政活教材,与兰州战役纪念馆合作,设立“兰州战役教学研究基地”“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基地”,与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纪念馆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立“实践教学基地”。新建了“思政育人实践基地”,学院132门“课程思政”微课被甘肃省教育厅评为省级“课程思政”微课,获奖门数居全省前茅。学院获评2021年甘肃省课程思政示范高校,获评甘肃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3个,获评甘肃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学院是“兰州市数据信息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学院的信息化建设及数字化校园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智慧兰职”实现了人、财、物、事的高效快捷管理。学院设有高等教育研究所,办有《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创办的国内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为RCCSE高职高专成高院校学报类核心期刊,所刊学术论文被中国维普、万方、中国期刊网等收录。学院是省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首届甘肃省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甘肃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 学校简介白银希望职业技术学院是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普通高等院校。学院坐落于魅力铜城白银市,毗邻兰州,横跨黄河。学院占地650亩,总投资13亿元,现在籍学生2000余名。学院开设专业:大数据技术、大数据与会计、电子商务、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健康管理、体育保健与康复、高速铁路客运服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十个专业。学校环境优美,建筑为中式风格,宏伟大气、古风蔚然、温馨典雅、小班教学、学有所获、图书馆藏书丰富、高端智能;教室智能明亮;实验实训设备完善;订单培养,毕业后获得集团内部就业岗位,高薪体面。学生公寓舒适温馨,六人公寓、上床下桌,配有独立卫浴、洗衣机和直饮水;美食广场精致典雅、饭菜口味南北兼顾;运动器材一应俱全;校园网络无死角覆盖;各类教学、生活设施完备,是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理想之地。
  • 学校简介甘肃财贸职业学院于2016年2月29日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由省政府举办,隶属于省教育厅,是全省唯一一所公立财经类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学院是在原兰州服装职工大学的基础上,由7所省教育厅直属学校整合而成。学院位于兰州新区职教园区,校园面积1050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总投入15亿多元。学院加挂“甘肃教育培训中心”牌子,协助省教育厅为全省教师培训工作提供指导和服务。学院同时也是“甘肃省现代物流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甘肃省商贸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学院设有会计系、金融系、物流系、经济管理系、艺术设计系、应用工程系、信息技术系、现代服务系等8个专业系部。现有在编教职工424人,其中,专任教师353人,正高级教师13人,副高级教师162人,"双师型"教师102人,具有研究生学历及硕士学位的教师57人。学院实行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现有高职专业26个,中职专业16个,有在校学生9700余人(其中高职学生8300余人)。学院重视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在省内外建有60多个实训基地。学院投入近3000万元,建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华为全套设备云计算数据中心;投入5000万元,建有建筑面积达10000平方米的现代物流实训中心;在学院南面还建有为园区院校服务的“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公共资源共享区”,占地面积732亩,建筑面积19.5万平方米,项目总投入8亿元人民币。主要功能区有:公共实训中心、图书馆、大学生活动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卫生保健中心和商业服务中心等。学院立足兰州新区,紧密围绕甘肃八大产业布局,服务“一带一路”经济建设。重点在会计、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现代信息技术、环境艺术设计等现代服务领域,彰显财经商贸院校办学特色,培养服务社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 学校简介武威职业学院是经教育部备案、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先后整合了武威教育学院、电大武威分校、武威地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武威财贸学校、武威师范学校、武威卫生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始建于1915年的武威师范学校。学校立足职业教育,坚持厚德长技、守正创新,已成为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甘肃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甘肃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甘肃省“双高计划”立项建设学校、甘肃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甘肃省高校课程思政示范高校、首批甘肃省职业教育红色文化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立项建设单位、甘肃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2018年甘肃省教育厅、武威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先进核能创新研究院在学校联合设立“中科低碳新能源技术学院”,是中科院在全国首次、也是唯一与高职院校的联合办学,为服务“大国重器”钍基熔盐堆第四代核能系统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有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占地面积1594亩,建筑面积42.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2.23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32亿元,图书馆藏书154万册。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现有专任教师639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259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225人,教学名师16人,甘肃省名中医5人,专业带头人91人,骨干教师187人,“双师型”专任教师320人,省级“园丁奖”5人、“青年教师成才奖”12人,市级“园丁奖”10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8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名师6人,建成省级各类名师工作室4个。紧密对接地方产业发展。学校紧密对接甘肃省着力打造“一带一路”五个制高点、武威市“四大工程”和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形成有效对接核能、氢能等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光伏工程技术、设施农业、医学类等10个专业群,招生专业58个。建成国家级重点专业7个、骨干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特色专业2个、骨干专业5个、优质专业8个、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1个。在建省级“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2个、优质骨干专业群8个。形成了以核能、氢能等清洁能源类专业为特色,国家级重点专业为引领,农、医、经、文、艺等综合发展的专业布局。全日制专科在校学生13204人。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立“工学结合,一体三通”育人模式、构建政院校企“四位一体”联合育人新机制,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有效实现新形式,创新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新路径,为高新技术产业落地所需人才培养提供范式。现有20兆瓦光伏扶贫电厂(生产性实训基地)1所、“三级甲等”附属中医医院1家、教师实践基地15家、校内实训室135个、校外实训基地188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武威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1个、市级“创青春通用性众创空间”1个、市级工程中心1个。建有国家级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2个、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与江苏顺丰通讯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共建顺丰学院,与山东蓝海集团共建蓝海学院。组建职教集团2个,加入省级职教集团6个。师生技能水平全面提升。学校积极搭建竞赛平台,全力推进学生专业能力、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师在国际比赛中获奖2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1项、全国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教师技能大赛三等奖2项,获甘肃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3项、二三等奖53项,其他奖14项。学生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全国职业高等院校校长联席会议获优秀案例1项、技术研发与应用成果奖2项。每年向社会输送5000名左右毕业生,累计培养大中专学生17.6万人。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满意度达95%以上,85%以上的毕业生对就业岗位、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升职空间满意,为甘肃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科研与社会服务成效明显。学校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教育规划项目29项、教育厅科研项目63项、科技厅科研项目6项、市级科研项目15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2项,申报技术成果转化10项,创建科研平台10个,出版《武威职教理论与实践》92期。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898篇,出版专著85部、教材328本,获得专利125项、发明专利5项。依托乡村振兴学院,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扶贫点古浪县黑松驿镇建成“一林一屋一基地”乡村振兴特色项目,有力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近五年累计完成社会培训近14万余人。合作办学持续加强。着力推进“中科低碳新能源技术学院”联合办学工作,为国家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项目建设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干得优”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积极落实甘肃省与天津市签署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框架协议,成立天津职业大学(西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天津职业大学辅导员职业能力研学基地,开展全方位实质性合作,推进两校间深度合作,不断提升育人质量,共同发展。按照《关于支持培黎职业学院建设发展的工作方案》,学校与培黎职业学院签订发展协议,全面对口帮建旅游管理专业。与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在改革成果、学校治理、联合招生、贯通培养、内涵建设、产教融合等方面建立互帮共建协作机制,助推兰州——西宁城市圈建设。与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发展协议》,双方将在学院高质量发展上建立协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留学生16名。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新要求,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高质量完成“双高计划”建设任务,抢抓申办创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大好机遇,以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建设为抓手,辐射带动特色骨干专业群建设,全面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建设“六个新武威”“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努力建成“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
  • 甘肃政法大学兰州市安宁区
    学校简介【办学历史】甘肃政法大学是甘肃省省属的唯一一所政法类普通本科院校,是全国最早建立的省属本科政法院校,前身是1956年创建的甘肃省政法干部学校,1984年正式成立甘肃政法学院,开办普通高等教育。学校2006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资格,2007年开办硕士研究生教育,2017年开办国际生教育,同年被确定为甘肃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是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院校、全国第二批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和全国政法院校“立格联盟”成员。2019年6月,更名为甘肃政法大学。【机构设置】学校设有15个学院,建有省部、厅局批准设立的研究基地13个,独立设置的在编科研机构5个,校级非在编科研机构61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4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5个,各类智库团队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教学团队8个。【办学条件】学校现有兰州市安宁西路校区、兰州市安宁万新路校区、兰州新区校区3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066.59亩,校舍建筑面积40.0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15.5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322.83万元,现有纸质图书143.14万册、电子图书98.83万册,建有现代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建有专业教学本科实验室65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195个,能够满足办学需要。【人才培养】自建校以来,已累计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7万余人,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目前,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608人,其中本科生10902人,硕士研究生1567人。2016年以来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1项,近两年获批省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19项。【师资队伍】学校拥有一支学科专业相适应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60.1%,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获得者占比达91.5%。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甘肃省领军人才5人,甘肃省优秀专家3人,甘肃省“飞天学者”15人,甘肃省“555”创新人才13人,“甘肃省园丁奖”11人,省级教学名师9人,甘肃省创新创业教学名师2人,甘肃省外国专家“敦煌奖”1人,陇原师德先进个人1人。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3人,甘肃省优秀青年文化人才2人,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33人。【学科专业】学校现有37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法学、管理学、工学、文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六大学科门类。有法学、信息安全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等9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同时建有3个省级一流学科,其中法学学科为甘肃省优势学科,证据科学、工商管理等2个学科为甘肃省特色学科,另建有8个省级重点学科。有法学、工商管理、网络空间安全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科学研究】学校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近五年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7项,其中国家民委优秀社科成果奖1项,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2017年-2021年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19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和自然基金项目33项。主办《甘肃政法大学学报》《西部法学评论》2份专业学术期刊,其中《甘肃政法大学学报》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国内国际合作】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美国中央俄克拉荷马大学、美国佛蒙特法学院、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人文大学、哈萨克斯坦法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国外高校及吉林大学、青岛大学等国内高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加入了亚洲法庭科学学会,作为成员单位发起上海合作组织法律大学联盟。2017年10月,经教育部决定,由中国政法大学对口支援我校。【智库建设与社会服务】学校积极发挥学科和专业优势,主动服务法治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一是主动为全面依法治国和国家治疆治藏治边方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实用人才支撑;二是发挥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的智库作用,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三是开展国别法治比较研究,积极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四是发挥证据科学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司法鉴定中心、犯罪心理测试中心等科研服务平台功能,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公正司法提供科技服务。【办学定位】办学类型定位:高水平政法大学。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加强硕士研究生教育,开办博士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发展定位:打造法学高峰学科,强化证据科学、工商管理、网络空间安全特色学科,大力发展公共管理、国家安全学科,着力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等学科实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加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整体推进学校专业水平,加强“新文科”“新工科”建设,推动文科专业之间、文科与理工科专业交叉融合发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培养具有远大抱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崇尚法治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面向定位:立足甘肃,面向全国,辐射“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优势,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发展目标定位:西部一流,国内有重要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有较高知名度的高水平政法大学。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