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2010年江西提前批体育类一志愿全满额
2010-07-0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昨日,省高招办录检二组负责人介绍了提前批本科艺术体育类专业投档和计划情况,据介绍,体育类提前批计划少但生源却很多,致使体育类院校一志愿全部满额,艺术类院校大部分也已经满额,只有个别院校未满额。

  今年,提前批379所院校在我省共招收7484名艺术生,不含全国计划,招生院校与计划数都比去年增加;提前批体育类43所院校共招250人。

  艺术类

  【计划】提前批院校增加69所

  今年,在我省提前批招收艺术类考生的院校共有379所,其中本省有江西师大、南昌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3所。提前批招生院校比去年增加69所,计划相应比去年增加868名,共招收7484人,不含全国计划。据介绍,提前批艺术类院校投档后,大部分已经满额,只有个别院校还有缺额。

  艺术类其他批次招生计划分别为:二本批次本省21所院校共招收1222人;三本批次104所院校共招收1783人;专科批次146所院校招收6347人。

  【投档】外省院校一次性全出档

  外省艺术类本科放在提前批次录取,将取得院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本科合格证并达到省艺术类专业统考资格线,或达到省艺术类专业统考本科合格证线(指认可我省艺术类专业统考成绩的院校)、文化成绩达到录取控制分数线,同时填报了该校第一志愿的所有考生档案,一次性投到该校,由学校择优录取;外省的艺术类三本(独立院校)是将专业达三本合格证线,文化达最低录取控制线的一志愿考生全投给学校;外省艺术类专科是将专业达专科合格证线和文化达专科控制线的一志愿考生全投给学校,然后由学校根据公布的录取原则择优录取。

  本省院校按计划1∶1投档

  本省艺术类中,美术类首次推行平行一志愿,在专业达到本科合格证线,文化达本科控制线的考生中,根据院校计划数按综合分从高到低进行1∶1投档。音乐类还是在专业达到本科合格证线,文化达本科控制线的考生中,根据院校计划数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进行1∶1投档;本省的三本(独立院校本科艺术类)是优先录取专业达本科合格证线、文化达本科控制线而未被录取的考生,如生源不足时,在专业达到三本合格证线和文化达到本科控制线的考生中,根据院校计划数按文化成绩从高到低进行1∶1投档;本省的艺术类专科是将专业达专科合格证线和文化达专科控制线的考生,根据院校计划数按文化成绩从高到低进行1∶1投档。

  江西师大根据小专业成绩录取

  江西师范大学将达到省艺术类专业统考音乐学、音乐表演或舞蹈专业合格证线,并参加了提前批次小专业考试,文化成绩达录取控制分数线,同时填报该校一志愿的考生,一次性投到该校,由院校根据提前批次小专业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体育类

  【计划】招生院校减少3所

  今年,外省二本以上招生院校的体育类专业都放在提前批次,共有43所外省院校在我省招收250人,比去年减少了3所院校,计划相应减少了14名。

  【生源】上万考生争夺250名计划

  目前,提前批次体育类投档后一志愿全部满额。录检二组负责人解释说,提前批计划只有250名,但报考的考生却有上万人。

  7校专业成绩投档上80分

  提前批体育类院校中,文化投档分数上400分的有7所,分别是:华东师范大学436分,华中师范大学414分,西南大学411分,广州体育大学406分,浙江师范大学401分,北京化工大学401分,成都中医大学401分。体育专业成绩投档分数上80分的有7所,分别是:北京体育大学88.98分,上海体育学院87.61分,华中师范大学82.56分,天津体育学院82.28,武汉体育学院82.08分,广州体育学院81.51,哈尔滨体育学院80.12分。

  【投档】依专业成绩按计划1∶1.1投

  外省体育类本科放在提前批次录取,分别按志愿、按计划数1∶1.2的比例划定文化投档线(不低于文化控制分数线),依据体育专业成绩按计划数1∶1.1的比例从高到低向招生学校提供档案;今年我省体育类本科的投档与文理科相同,设4个平行一志愿,在文化控制分数线上按志愿、按计划数1∶1的比例依据体育专业成绩从高到低向招生学校实行一次投档;体育类三本的文化控制分数线是在专业合格考生中(不分文史、理工类)按计划数的1∶1.5的比例划定,划定后文化分数线比二本分数线要低。同二本一样,设4个平行一志愿,在文化控制分数线上按志愿、按计划数1∶1的比例依据体育专业成绩从高到低向招生学校实行一次投档;体育类专科是在专业合格考生中按理工类或文史类专科批次文化控制分数线的70%划定,在文化控制分数线上按志愿、按计划数1∶1的比例依据体育专业成绩从高到低向招生学校提供档案。

  明确退档由小组签字同意

  体育类的录检工作严格执行各层次录取分数线,确保不录取一名不合格的考生;严格执行“三个三分之一”的录取原则,认真审核考生的退录情况,确保出档的高分段考生不被退档;明确退档要求,体检问题要有体检组签字同意,政审问题要有政审组签字同意,并请考生所在地招办复核。(文/记者:邱佩君)

热门院校

  • 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市东湖区
    学校简介江西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9年,坐落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西省省会——南昌市。学校坚持“为国家改革发展服务,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的办学宗旨,弘扬“惟学、惟人、求强、求精”的校训,以“培养适应社会进步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为目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已成为以中医药教育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产学研结合特色鲜明的高等中医药院校。近年来,学校获得全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单位等荣誉称号,入选“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教育50强高校”和“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   学校是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家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000余人,设有教育教学机构17个,拥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9所,各类实践教学基地181个。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大批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现有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54.13%,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85.1%,博士研究生导师195人。   现设有本科专业29个,涵盖医、理、工、文、经、管、艺、教育等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拥有中医学、中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中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共3个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硕士招生专业40个。拥有江西省一流学科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专病)7个。学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和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资格,是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是全国唯一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改革试点单位。是全国唯一的中医专硕规培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蒙药丸剂关键技术及工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降耗制药设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共有省部级科研平台57个,其中包括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工作站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   学校以独立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其中,“双惟实践育人模式”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实现该奖项江西省零的突破。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其中,“热敏灸技术的创立及推广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填补了江西医学领域空白;“中药制造现代化——固体制剂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江西药类该奖项零的突破。研发“白头翁皂苷提取物和白头翁皂苷提取物注射液”获批为国家二类新兽药,是实行新兽药分类注册管理以来,全国第五、第六个获注册批准的二类中药新兽药,标志着江西兽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5年,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逾600项,年均科研经费近6000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51项。   2020年9月,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标志着我校以中药学学科为主体的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已迈入世界高水平学科行列。2021年,学校在校友会全国高校排名212名,比2020年提升43位;在全国中医药院校排名第8位,比2020年提升3位。学校的23个专业上榜全国软科专业排名前50%,其中中药学专业评级为A。2022年,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三个学科分别入选江西省一流学科(第二轮),分别获批高峰优势、高峰特色和潜力发展学科(第二轮),获得3.5亿元建设经费支持。   学校倡导并践行“赢在终点”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先后开展了科研实践班、双惟实践班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创办岐黄国医书院,开启“书院式”培养中医临床高层次人才的新模式。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和中医学、中药学、药学专业认证。在第五届、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均夺得金奖,在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获银奖2项,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一等奖。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考研升学率一直名列江西省本科院校前列,多次被评为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在中药药剂、针灸推拿、中药炮制学等学科领域形成了突出优势。中药制剂创新团队入选中组部、中宣部、人社部和科技部“第六届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学校研发的中药制药系列关键技术和设备被100多家企业采用。原始创新成果——“热敏灸”理论和技术,揭示了针刺穴位和灸疗穴位的差异,开创了内源性热敏调控治疗疾病的新途径,开创了“北看天津针、南看江西灸”的格局。中药炮制学获批首批国家级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   直属附属医院——江西省中医院(江西省骨伤医院、江西省肛肠医院)是江西中医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的龙头和中心医院,是全省规模最大、学科设置最全、技术力量最雄厚、医教研紧密结合的现代大型综合中医医院,也是江西省首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年服务量达百万人次,开放病床1738张。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单位,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单位”“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中医药应急工作先进集体”等数十项荣誉称号,是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首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单位、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江西省中医医疗联合会理事长单位。由附属医院牵头推进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中心项目——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江西医院已正式揭牌运行,并不断取得新进展,正全力打造引领江西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新样板、新高地、新名片。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被获批为“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拥有编制床位400多张。学校创办了全球首家热敏灸医院——江西热敏灸医院,组建了江西省中医康复(热敏灸)联盟,在全球已有69家分院。与南昌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西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在抗疫期间,牵头制定了江西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建立了除湖北武汉以外首个中西医结合定点救治医院,组织中医药专家援助乌兹别克斯坦抗疫,受到国内外高度评价。   学校产学研结合办学特色鲜明,创建并发展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江中(制药)集团。累计为全国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近300项,研发中药及相关产品70余个,先后有16个产品实现了单品种年销售额超亿元。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颁发的“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和“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热敏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助力我省推进百亿级热敏灸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湾里核心区建设。学校扎实推进科创城建设,积极推动中医药装备国家创新中心、热敏灸、香疗、食疗等技术和产业落户赣江新区,持续推进联合创建国家中药产业创新中心,致力于将中医药科创城打造成为江西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协助我省成功申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   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有资格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高等院校之一。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招收留学生博士研究生,在韩国建设了世明大学孔子学院。创办中国首家为外国政要提供中医药体验服务的高端平台——岐黄国医外国政要江中体验中心。与中国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江中集团共同创立中国首家“国家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南昌)试验区”。牵头成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热敏灸专业委员会,相继在葡萄牙、瑞典、瑞士、突尼斯、加拿大等国开办中医中心或热敏灸分院。在葡萄牙、瑞典和突尼斯等国建立了中医中心,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等中外高校组建了“全球传统医学研究院”。学校深入落实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关于深化团结协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的共识,充分发挥传统医学优势,圆满做好了2021上海合作组织传统医学论坛的协办事项,为大会增添了亮丽的“江中颜色”,得到国内外嘉宾的好评称赞。   学校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努力把学校建设成高水平、有特色的世界中医药名校!
  • 学校简介江西科技学院是一所以工学、管理学、艺术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江西省首批两所综合改革试点院校之一、江西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学校创办于1994年,坐落在享有“英雄城”美誉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省会城市——南昌,占地面积2000余亩,建筑面积约85万平方米。建有3.3万平方米的数字化图书馆,藏书300余万册。建有汽车技术中心等200多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实验实训设备先进。建成以万兆为核心、千兆到楼宇、百兆到桌面的校园网,实现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学校设有人工智能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等14个二级学院和39个普通本科专业。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一流特色专业1个,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建有省级科研平台10个,市厅级科研平台7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学校注重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把创新教育贯穿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课程、创新平台、创新导师、创新评价、创新成果7个系统化的创新教育体系。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简报》专刊报道了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工作经验。近年来,学生在科技竞赛、发表论文、获批专利数量连创新高,先后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国家级竞赛荣获一等奖,涌现出以“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获得者米拉迪力为代表的众多双创典型。学校举办人于果先生是第九、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二、十三届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委员,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自强模范”、“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建校28年来,学校始终秉承“以科教兴国为己任,为振兴中华而办学”的宗旨,恪守“自强不息,求真务实”的校训,坚持立足江西,辐射全国,为基层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确立建设特色鲜明、国内领先的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的办学目标,为社会培养了20多万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办学实力和办学影响力名列全国民办高校前列,连续10年排名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榜首(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学校的办学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中国十大品牌民办高校”、“江西人民满意十大品牌大学”和“全国先进社会组织”。2018年被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评价为“江西省民办高校的排头兵、领头羊,是江西省民办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
  • 学校简介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6年,学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定向培养士官院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航空工业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世界技能大赛飞机维修项目国家集训基地。学校地处有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誉的英雄城南昌市,现有洪都(东、西)、昌南两个校区。洪都校区位于我国第一架飞机、第一枚海防导弹诞生地——南昌市新溪桥洪都集团大院内,交通便利,生活设施配套齐全;昌南校区位于南昌市南郊银三角,毗邻风光秀丽的南昌翠林高尔夫花园。一校两区,优势互补。学校设有航空制造学院、航空信息与控制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士官学院等六个二级学院。建立了“三航一工”特色专业体系,开设专业30个,涵盖航空设备维修、机械装备制造、通用航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航空管理服务等职业门类。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飞机电子设备维修、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定向培养士官指定专业。学校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7000余人。专兼职教师400余人,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或高级技师资格的占教师总数的56%。40%以上的专任教师有在企业生产、技术、管理的经历和经验。有江西省高校学科带头人2人,高校教学名师1人、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中航工业特级专家4人、飞行专家1人、省级首席技师3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2个,国家级“飞机钣铆大师工作室”和省级“飞机维修大师工作室”各1个。聘请航空企业科技专家、国家技能大师担任兼师和客座教授,使教学紧贴生产实际和工程前沿。中国工程院院士、强五飞机总设计师陆孝彭、K8飞机总设计师石屏先后担任过学校副校长、名誉院长。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校内建有32个实验实训室和1个飞机制造综合实训中心,依托航空企业办学优势,建有飞机装配与调试、飞机维修与维护、航空电子设备维修、数控加工、模具制造、航空物流、计算机技术、机电技术等20个企业实训基地以及面积达5400平方米的世界技能大赛飞机维修项目“中国集训基地”,为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提供了优越条件。近五年来,学生参加国家、省级各类技能大赛成绩斐然,其中在“高端装备制造综合技能竞赛”中荣获团队赛全国一等奖,“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荣获特等奖,“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获一、二等奖,“机械设计与制造综合技能大赛”荣获全国二等奖,“国际无人机飞行器创新大赛”荣获优秀奖。2019年我校学生叶钟盛在世赛飞机维修项目为中国夺得首枚银牌,创该项目亚洲最好成绩;2020年学生熊岑辉在全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中,以大比分的优势获得飞机维修项目江西省唯一金牌。建校65年来,学校始终以质量求发展,以特色创品牌,充分利用航空企业背景和特色鲜明的专业优势,为航空企业和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技能人才,被誉为“航空工业高技能人才的摇篮”。自2007年至今,学校为部队培养士官生2751名。目前学校已形成了由中央航空企业、航天企业、装备制造业及航空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组成的稳定的就业基地。近五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每年约有60%的毕业生签约大中型国有企业,就业质量处于全省领先地位。2021年,学校将迈入高职教育发展快车道,未来总投资达26亿人民币建设以下项目:总占地面积1500亩的主体新校园;占地面积1000亩的南城实训基地(包括飞机维修实训基地、30米*1200米通用机场跑道);在南昌航空城建设南昌江航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服务航空产业,服务地方经济。江航职院源于航空、依靠航空、服务航空,始终坚持服务航空、服务军工、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航空特色与品牌已深入人心。江航职院将继续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抢抓航空发展的黄金期,以培养航空产业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为己任,把学校打造成一所独具航空特色、具有一定办学规模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等职业院校。
  •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九江市共青城市
    学校简介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成立于2001年8月,是由南昌大学举办,经江西省政府批准、教育部确认的本科综合性独立学院。2016年7月,由南昌大学与共青城中航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新学院,属民办性质。建院十余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下,学院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学院先后被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中国高等教育中心和知名教育媒体评为“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全国十佳独立学院”、“全国十佳诚信独立学院”。2016年,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中国独立学院评价》中,我院在全国265所独立学院中排名第15名,办学质量日益提高,办学声誉逐步形成。目前,学院坐落在赣江新区共青城市,校区占地1215亩。根据教育部要求,学院具备了独立的法人资格,独立的校园校舍、独立的财产管理、独立进行教学。学院实行三级设置两级管理模式,即学院、学科部、系三级设置,学院和学科部两级管理。下设院办、人事处、财务处等16个行政职能部门和基础、人文、财经、理工和信息5个学科部,整个机构设置合理,运行顺畅。学院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建有一支业务精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500余人,其中专职专任教师301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05人,此外,还专门配备了专职辅导员41名,专职心理咨询教师12名。学院依托南昌大学的综合办学优势,根据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专业,设有本科专业33个,招生专业33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现有全日制本科及自考在校生达12000余人。学院推行完全学分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从2007届毕业生开始独立颁发毕业证书,从2012届毕业生开始独立颁发学士学位证书。学院以人才培养为己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学院积极推进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已对本科培养方案进行了四次修订,完成了《2015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课程结构更加合理,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培养方案内容更加充实,更加有利于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同时,深化对慕课、大学生英语等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不断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组织学生进行竞赛培训,实施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近5年来,学生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广告艺术设计大赛、省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竞赛等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共计2036项,其中国家级奖项326项,省级奖项1710项。仅2017年就获得国家级奖项16项,省级奖项88项。学院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激励作用,着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文化为载体,积极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精神。自2015年起,为强化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养成教育,在大一新生中实行了半军事化管理;先后组织开展了综艺大赛、歌手大赛、辩论赛、篮球赛、“五·四”诗会、女生节、寝室文化节、社团文化艺术节、大学生讲坛等各种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有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营造出“和谐、健康、精彩、多元”的校园文化氛围。学院组织学生参加的世界大专华语辩论赛、“挑战杯”和网络创新应用等国际、国内赛事,均创佳绩。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群策群力,多管齐下。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创新改革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将之贯穿大学四年始终;创新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模式,开展SYB创业培训工作,对学院所有毕业生进行创业培训,提高学生创业技能;2016年,与南昌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联合创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分中心;加强了实习基地、就业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力度,与江西众超电器有限公司、浙江省武义县人社局、浙江橙果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等深度合作,成功举办了每年一次的全省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专场招聘会,成效显著。近年来,学院一次性就业率均达84%以上,学院就业率始终位居全省独立学院前列,在全省就业工作评估中一直都是“优秀”。学院每年对毕业生进行质量跟踪调查,对用人单位进行回访,我院毕业生以其良好的综合素质,受到社会各界欢迎和好评。建院以来,学院已走上规范化办学的轨道,实现了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建设的转型,取得了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院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不断加快改革发展的步伐,发扬改革创新精神,继续朝着创建国内高水平独立学院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 井冈山大学吉安市青原区
    学校简介井冈山大学位于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素有“江南望郡”之称、享有“文章节义之邦”美誉的吉安市。学校创办于1958年,历经撤并和数易校名,2007年恢复更名为井冈山大学,现为江西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重点支持建设高校、科技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会商支持建设高校、同济大学对口支援高校。学校2011年开始举办研究生教育,2021年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一所融研究生教育、普通本科教育、留学生教育和成人教育于一体的全日制综合性大学。   学校现有3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458.7亩,校舍建筑面积73.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4.2余亿元,图书馆藏书214万余册;设15个教学学院(部)和3个管理型学院;有“三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所。现有本科招生专业50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面向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台地区招生,其中13个专业列入一本批次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2万余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1万余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12人(教授133人,副教授415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职工104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46人。现有二级教授10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入选“井冈学者”特聘教授2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23人、赣鄱英才555工程2人、青年井冈学者奖励计划3人、“双千计划”19(含柔性引进)人;先后聘请了3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客座或荣誉教授。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坚持以本为本,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特色专业2个,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共4项、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5个。现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门、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各类教学实习基地446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1个。学校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构建了“井冈山精神 + 学、训、研、赛”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数学建模、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国家级和省级各类学科与技能竞赛共获奖2100多项;在2021年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中,我校“百年好合——百合照亮乡村振兴路”项目获得“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 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成果丰硕。坚持学科引领,强化基础研究和社会服务,对标“双一流”建设要求,开启25个学位点建设工程,构筑了高峰学科、高原学科、成长学科三类四级“3+6+9+N”的学科架构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生物学获批江西省“十四五”期间一流学科;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社会工作、生物与医药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设有各级各类科研平台98个,其中: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1个,共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旅游局重点研究基地1个,江西省工程实验室2个,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等,另有内设科研平台46个。2015年以来,学校获批四大类国家级科研项目15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53项,江西省学科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3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3000多篇,被SCI、EI、ISTP收录6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80余部,获批知识产权成果200多项。 井冈山精神薪火相传。坚持以井冈山精神铸魂育人,秉持“广学坚守、勤思敏行”的校训,形成了“红、绿、古、金”校园文化特色。积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打造了“两场、三馆、六园”,搭建了“映山红”青年学院、国学院、“红医联盟”等多个文化育人平台,努力将井冈山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办学育人优势,力争在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上走在全国高校前列。2021年,我校专家主编的《红色文化》教材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将基础教育类一等奖;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连续演出16年260多场,并与“井冈山的红色传说”采风活动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连续九年受邀参加“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汇演活动,参与2019年央视春晚井冈山分会场演出,荣获“2019年央视春晚井冈山分会场排演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展现了“负得了重、扛得了冻”的井大学子风貌,让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学校努力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红色传人,打造全国著名红色大学。 社会服务能力与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坚持对外交流合作与开放办学,提升办学实力和影响力。持续深化同济大学与我校对口支援合作,围绕“四点一线一面”战略布局,深入落实“对口支援四个显著提升”,至今已举办12届“同济学术周”活动;与厦门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6所高校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开展本科生联合培养。建立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或研修基地30余个,“映山红干部培训学院”为全国各地党政机关、高校举办培训班近550余期,培训学员2.5万余名。选派科技特派员助力富民强县工程建设,探索出“高校—科技园—企业”的科技服务地方模式,服务成效得到了赵乐际、胡春华、孟建柱等中央领导同志肯定;2015年以来,先后派出6批工作队(组)15名干部赴4个省派、市派帮扶点开展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合作共建了省级井冈山大学科技园以及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促进科研成果市场化、产业化;陆续成立了深圳、上海、北京、天津等15个地方校友会,不断汇聚学校发展力量;学校与美英俄韩日德等17个国家(地区)39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印度曼格拉姆大学共建首个汉语教学中心,江西省教育厅批准设立了印度研究中心(筹)、井冈山大学印度研究所。 立足新起点,学校科学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坚持立足井冈、服务江西、面向全国,秉承“振兴革命老区、服务地方发展”办学宗旨,贯彻“四敬五每”管理理念,明确“升层次、调结构、补短板、强特色、重治理、提质量”改革路径,坚持创新引领,坚持人才强校,坚持质量立校,坚持特色兴校,坚持开放融合,坚持文化铸魂,全面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推进应用转型,开启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奋进新时代,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努力建成“区域有贡献、省内有影响、全国有特色”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综合性大学!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