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广东:2011年普通高考英语听说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
2011-03-17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广东省2011年普通高考英语听说考试于3月18-21日进行,实行分批分场次考试。据统计,今年我省报考普通高考英语听说考试的考生达到63万人,是全国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人机对话”考试。

  为推动中学英语听、说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效地提高和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2008年公布的《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调整方案》规定在英语科中设置听说考试,并于今年高考中开始实施。我省从2011年起,高考英语科目考试分为笔试和听说考试,使笔试、听说考试构成一个完整的测试体系。英语笔试与英语听说考试分别进行,参加英语科目考试的必须参加英语笔试与英语听说考试。英语听说考试分值占英语科总分的10%。

  据了解,为确保2011年普通高考英语听说考试顺利进行,省教育考试院采取有效措施,强化考试管理,狠抓工作落实,严肃考风考纪。省教育考试院加大了考前准备工作检查力度,派出工作组逐一检查了各考场英语听说考试系统建设和设备检测等考前准备情况,进一步加强对考务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生的诚信教育,提高考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强化考试工作人员依法治考意识,健全和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机制;进一步完善英语听说考试计算机辅助系统,严格按照计算机辅助考试的技术原则和设备要求落实工作措施,认真做好英语听说考试的设备维护和测试工作,确保普通高考英语听说考试公正、公平、有序进行。

  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提醒广大考生,英语听说考试是普通高考重要组成部分,考生应凭准考证、身份证按时参加考试,自觉遵守考试纪律,做到诚信考试、守纪考试、文明考试。一是每个时段开考前三十分钟,参加本时段考试的考生必须进入备考室,在每场次开考前十五分钟统一同考务人员引导考生进入试室,开考前十五分钟起,禁止迟到考生进入考场,考试中途不得离开试室。二是严禁考生携带无线通讯工具、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以及相关考试资料等物品进入考场(含候考室、备考室、试室)。三是考生必须按考试操作指令答题,不得随意开启和移动计算机等相关设备,考生擅自关闭计算机、拔掉电源网线,造成停机、数据无法传输的,取消考生英语听说考试资格。考试过程中,因设备故障等异常原因造成考试中断的考生,应举手向监考员示意,并服从管理人员的安排,不得影响其他考生考试,不得扰乱考场秩序。对在考试中违规的特别是雇人代考、替考或利用通讯工具舞弊等严重违规行为,将取消其普通高考报考资格。

热门院校

  • 广州体育学院广州市天河区
    学校简介广州体育学院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市中心,是华南地区唯一独立建制的体育高等学府。学校创建于1956年,占地面积432亩,各类在校生8000余人,在职在编教职工550人。2008年取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成绩。 学校自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5年成为广东省首批体育学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0年获得港澳硕士研究生招生权,2006年获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并与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和单项中心联合培养研究生,2007年招收国外硕士留学生,2009年成为广东省新增博士授权单位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与美国西密西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学校拥有教育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6大学科门类。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新闻传播学、运动医学等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新闻与传播硕士、体育硕士等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体育学一级学科、舞蹈表演、新闻学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 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人体科学、新闻学等18个本科专业,其中,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新闻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训练专业是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3个专业是广东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休闲体育专业是广东省重点专业;特殊教育是广东省特色专业;学校现有2门国家精品课程和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省精品视频公开课。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省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6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15名,其中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24人,占比近八成,副高及以上职称172人,占比超四成。现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和省级优秀教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人选”、“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和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学校拥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国培”基地、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国家健美操训练基地、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15个省部级教学训练基地。有3个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114个本科校外实习基地。学校拥有首批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和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拥有运动与健康促进实验室、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等6个广东省高校重点研究平台。学校主办《广州体育学院学报》等3种综合性体育科学学术期刊。 学校形成了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团队,承担一大批国家级研究项目、省部级研究项目以及委托研究项目,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多项奥运会科技攻关与服务一等奖、科技奥运先进集体和多项省部级科技优秀成果奖和一大批科学发明专利。2018年学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体育学立项数,均名列全国体育院校第二名。近年来,学校在体育舞蹈、健美操、啦啦操等竞技项目上形成特色优势,多次在国际级比赛中位列前茅。2018-2019年,学校在省政府倡导下牵头粤港澳三地80余所高校、中学、体育机构成立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教育与发展联盟,并成功举办两届粤港澳大湾区学生体育节,为构建开放办学新格局、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做出新贡献。学校开展足球援疆、排球援藏服务,促进民族团结事业。 学校积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分别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20多国家和地区3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学校承办2010广州亚运会科学大会,开创了我国高校一校承办国际大型综合性体育科学盛会的先河。学校与美国西密西根大学构建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体系,与英国阿伯泰大学合作开展本科2+2学分互认双学位项目。近年来,一大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师受国家委派出国援外,加强体育文化交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 建校63年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4万多人,其中世界冠军60多人(奥运会冠军7人)、政府高级管理人员60多人(大学校长30多人)。广东省50%的体育本科生和70%的体育研究生为本校培养。 办学以来,包括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接见我校优秀学子并鼓励他们为国争光。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创建容国团先锋连等9个党建特色品牌,培育全国、省级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和教师“双带头人”工作室等14个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获“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全省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单位”称号,学校是广东省唯一连续获得三届“感动南粤校园年度人物”荣誉的高校。 在未来发展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推进“四个回归”,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以建设一流体育大学为目标,弘扬岭南休闲体育文化,致力于运动与健康研究与实践,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服务国家体育发展战略和人类健康事业,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建设体育强国、教育强国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省直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粤办发[1996]22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建立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批复》(粤府函[2002]146号)精神,2002年4月19日,在广东司法学校和广东省司法警察学校合并的基础上组建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它是具有高等学历招生资格的省属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学校。学院设龙洞、石井两校区和增城实训教学基地,总部设在龙洞。学院为副厅级建制,归省司法厅管理,在教学及专业建设等方面受教育厅、教育部指导。学院是全省司法行政系统高等法学教育基地、司法行政系统干部培训基地和监狱、劳教工作理论研究基地。学院占地面积308.8亩。学院现有教职工308人。关于学院的基本信息简介如下:一、办学的主要任务(一)开展司法警官职业教育和法学大专学历教育;(二)开展成人、法学大专学历教育;(三)承担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以及省委政法委委托的干部继续教育和有关业务的培训;(四)开展刑罚执行和教育改造等有关课题科研工作;(五)为我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提供技术服务。(六)承担监所管理、律师等专业的函授及自学考试辅导和远程教育;(七)开展校际间合作与交流。二、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司法专门人才。三、办学理念以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文塑造为基础,以法律、司法警察职业养成教育为核心,以就业能力培养为导向,锻造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四、办学思路充分利用学院的教育资源,发挥行业办学的优势,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努力探索警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以创新促发展,努力实践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管理体制创新和教学手段创新,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民主法制建设服务。五、办学定位(一)学院发展目标: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广东司法行政系统人才培养基地、广东司法行政系统干警素质提升基地和广东司法行政工作应用性理论研究基地,将学院打造成全国一流的司法警察高等职业院校。(二)办学形式、类型与层次结构:学院是以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以在职警官和其他司法行政人员继续教育为辅的省属公办高等职业学院。(三)人才培养模式:以行业为依托,通过理论、实训、顶岗实习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专业实操能力、司法职业能力。(四)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司法、面向社会、服务基层,为法制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六、校训忠诚、明法、勤学、强警七、校风、教风、学风校风:勤奋、求实、团结、刚毅。教风:崇教、厚德、求真、躬行。学风:尊师、勤学、自强、创新。
  • 珠海科技学院珠海市金湾区
    学校简介位居2021年软科中国民办高校排名第二珠海科技学院(原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成立于2004年5月18日,2011年被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3年与吉林大学签订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协议,2021年获批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建校17年来,学校共为社会输送80000余名本科生、123名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已发展成为全国有影响力、办学特色鲜明的民办本科高校,获评“广东省文明校园”“中国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广东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连续7年居于国内各大同类院校排行榜榜首,转设后首次参评四大权威世界大学排名之一软科,位居全国民办高校第二、广东省民办高校第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党委被评为广东省教育系统和珠海市先进基层党委,荣获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全省标杆院系2个、样板支部2个、全省“三型”党支部2个、全省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室2个,党建“书记项目”连续两年获省委教育工委通报表扬。中央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领导和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专家来校调研期间,对学校把党建工作放在最核心位置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和赞扬。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学校党委获评“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打造一流学科专业学校围绕珠海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对标大湾区建设、服务国家战略,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现设25个二级学院、66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9大学科门类,拥有省级重点学科3个、市级优势学科3个、校级重点学科15个,拥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质量认证项目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特色专业13个、转型试点发展专业7个。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科研取得显著成果学校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艾瑞深校友会网2020年中国大学教学质量排名中位居同类院校首位,目前拥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全国高校就业创业金课1门、省级一流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21门。学校设备先进、设施齐全,建设有各级各类科研平台67个,近五年可支配科研经费总额达1.51亿元,稳居广东省同类院校前列,为区域400余家企业提供了近8100次检测服务,解决技术难题120余项,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和创新成果奖5项、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引进机制和培养环境,组建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研发能力较强、德才兼备、勤奋敬业的教师队伍,其中二级教授15名、博士生导师53名,省级教学名师14名。近五年,学校教师在全国和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竞赛中荣获各级各类奖项56项,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分析报告(2012—2019)》中位列全国同类院校十强。 积极推进开放式办学,稳步实施“海外名校”战略目前学校已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高校建立交流关系并开展实质性合作;大力培养国际化人才,鼓励学生赴国(境)外学习深造,截至目前已选派3000多人次学生赴国(境)外留学、交流;大力培育特色项目,积极创新中外人才联合培养模式,与多所世界知名高校对接,在金融学、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英语等5个专业组建“2+2”中外双学位项目专班。注重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学生屡获国内外竞赛大奖学校注重塑造学术品牌,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自2006年起开始举办“科技大师系列讲座”,定期邀请院士来校讲学,迄今已有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第三世界科学院和国际宇航科学院的95位院士光临,并主讲了143场讲座。学校积极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科技类、文化艺术类、创新创业类等赛事,近4年来荣获各级各类奖励1677项,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5—2019年全国民办及独立学院学科竞赛排行榜》中位居广东省同类院校前列。被誉为国内最美的大学校园之一学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坐落于经济特区之一的广东省珠海市。校园由闻名世界的设计悉尼奥运会场馆的澳大利亚PTW公司按照澳洲滨海建筑风格整体规划设计,环境优雅、椰风海韵、空气清新、风光绮丽,是莘莘学子读书学习的理想园地,被誉为国内最美的大学校园之一。
  • 学校简介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学校)前身为成立于1974年5月的原铁道部广州铁路机械学校,2000年经批准升格为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9月由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现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广铁集团)移交广州市政府举办。学校是广东省唯一轨道交通类公办高职院校,是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国家优质专科高职院校、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是华南地区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员工培训的重要基地。先后获“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中国职业教育就业百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发明教育基地”、“教育部财政部优质省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副会长单位”、“全国铁道供电专业指委主任委员单位”、“全国轨道交通供用电技术专指委主任委员单位”、“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学校现有石门、凰岗、执信南校区和朝阳实训中心、花都工学结合示范园等多个校区,广州科教城新校区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学校开设有铁道供电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信号与自动控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商务英语、铁道工程技术等35个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超过1万人,设有电气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运输物流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语商贸学院、机车车辆学院、铁道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课部等9个教学院(部)。
  • 学校简介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1年5月,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阳江市人民政府举办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学院的前身阳江师范学校创建于1916年,学院传承了百年师范教育的优良传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是关山月、许章衡、谢天赐、陈章绩等艺术名家的母校,粤西地区教师队伍中坚力量的摇篮。学院以“崇德远志,精艺博才”为校训,按照“立足地方,以区域发展需要的专业为主体;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高技能实操型人才;建设为区域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办优师范、办强工科,突出优势,凝聚特色,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教育,培养人民满意、社会需要、具有持续竞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院现有中文系、外语系、数学系、财经系、机电系、信息工程系、食品与环境工程系、艺术与设计系、旅游管理系、体育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和继续教育部等10系2部,开设专业42个,拥有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4个,并已逐步形成先进制造业技术、信息技术、现代商贸、蓝色旅游、师范教育和现代农业等专业群。至2021年底止,学院有全日制在校生13000多人,教职员工617人,其中专任教师466人,高级职称136人,双师型教师270人。学院的教学改革、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16至2021年获得市厅级以上科研技术奖励8项,省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高校工程技术中心2个、市重点实验室3个,专利授权165件(其中发明专利3件),省级科研立项70多项,发表高质量论文77篇,主编专著、教材20余本。普通高校重点科研项目平台和项目立项连续两年位居粤东西北高职院校之首。近五年来,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462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1项、二等奖18项、省级一等奖51项、二等奖87项)。近几年的省级教学教改课题、省级实训基地和省级大学实践基地等省级质量工程立项数量在同类高职院校中名列前三。学院是全国首批水产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基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广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中华文化传承基地、广东省中小企业培训示范基地、广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先进示范基地、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阳江市人才工作示范点、阳江市青年就业转移培训中心、阳江市扶贫就业技能培训中心。学院还设立了8个国家级行业职业技能考试站和培训点。当前,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院按照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把握新机遇,开启新征程,不断推进各项工作,为建设高质量发展职业院校而努力奋斗。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建设以工为主,农、管、文、艺、教协调发展,海洋特色鲜明、智能制造见长的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为目标,立足阳江、对接大湾区、面向全省、辐射全国,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依托35位驻镇帮扶农村科技特派员,主动服务乡村振兴,为我市打造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和“双区”建设服务培养更多的道德高尚、技能过硬的高职人才,积极做出“阳职贡献”。(资料更新至2022年2月)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