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艺体特长生上名校难度增大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本报记者 卢玉林 实习生 殷姗姗
4月25日,山东省实验中学在学校网站上公布了《2012年艺体特长生招生专业合格名单》。不过,根据4月27日公布的济南市特长生录取办法,对于这70名测试过关的初中生和报考其他四所推荐生录取试点学校的艺体特长生而言,文化课考试将是他们面临的更高的一道坎。
继2009年对艺体特长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做出规定之后,2012年,济南市教育局再次调整了对部分高中艺体特长生文化课总成绩的要求。根据新的规定,推荐生录取试点学校招收特长生的分数线将大幅提高。
特长生文化课要达到指标生线
前不久,山东省实验中学、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济南第一中学、济钢高级中学、济南外国语学校5所推荐生试点学校对报考本校的初中艺体特长生进行了专业测试,并陆续于日前公布了通过测试的学生名单。
据了解,就测试内容和流程而言,这些学校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但是,在招录艺体特长生方面,今年起,报考这些学校的初中毕业生将面临文化课成绩的巨大挑战。
4月27日,济南市教育局公布了新的特长生录取办法。办法提出,经招生学校测试确定的艺体特长生初中三年日常学习成绩(含实验能力考核成绩)必须达到C级(含C级)以上等级(其中其对应的具体学科日常学习成绩必须为A级),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总评等级达到C级(含C级)以上等级,学业水平考试中地理、生物、信息技术等级考核达到C级(含C级)以上等级。这与去年并无二致。
同时,办法明确,推荐生试点学校的艺体特长生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文化课总成绩达到该校指标生录取分数线的,可被招生学校列入计划内录取。体育特长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达不到该校指标生录取分数线但高于公办普通高中最低录取提档分数线的、艺术特长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低于该校指标生录取分数线下40分以内的,经招生学校同意报市教育局审批后可按照招收择校生的有关规定予以录取。
其他学校体育特长生招生办法则与去年保持一致。
部分学校录取线或将提高100多分
那么,和以往相比,这一新规定将带来多大的变化?我们不妨算一算。
以山东省实验中学为例。2011年,山东省实验中学计划内统招录取分数线为543分,指标生录取分数线为503分。按照去年的特长生招生办法,体育特长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文化课成绩达到招生学校计划内统招分数线的70%、其他各类特长生考试成绩达到招生学校计划内统招分数线80%,且不低于公办普通高中最低录取提档分数线的,可被招生学校按照计划数从高到低列入计划内录取。这也意味着,2011年,体育特长生文化课得到543分×70%=380.1分,其他类特长生成绩超过543分×80%=434.4分,即可被山东省实验中学列入计划内录取。(注:2011年的公办普通高中最低录取提档分数线375分。)
若按照今年的政策,艺体特长生总成绩达到该校指标生录取分数线的,方可被招生学校列入计划内录取。在去年,省实验中学这一分数线为503分。这也意味着,对同一名体育特长生而言,他要被山东省实验中学列入计划内录取,在新的政策下要多考122.9分才能被录取。
再以济南一中为例。2011年,该校计划内统招录取分数线为500分,指标生录取分数线为473分。当年,体育特长生文化课考到375分的高中最低提档线(500分×0.7=350分<375分),即可被列入计划内录取。按今年的政策,该分数线要提高到473分,两者也差了98分。
招生项目和招生人数也有变化
济南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处长成刚介绍说,在此次调整中,不仅提高了对艺体特长生的文化课成绩要求,也对高中学校的招生项目和招生人数做了相应规定。
“提高文化课成绩既是让学生注重文化课的学习,全面发展,也是促进艺体特长生合理分流,给非推荐生试点学校的艺体招生提供更大的空间。”成刚说,在以往的特长生招生过程中,一些学校盲目求全、求大,把学生招到学校却没有足够的精力培养。而另外一些学校则招不到学生,于是出现了“胖的吃不了,瘦的吃不饱”的不合理布局。这对济南市高中学校的艺体发展并不利。文化课门槛的提高有助于部分特长生进入非推荐生试点学校。
今年,推荐生试点学校的体育特长生招生名额被限制在40人以内,艺术特长生也不超过30人。同时,济南市教育局对各学校的招生项目也作了明确规定。“我们鼓励不同学校能把各自的传统项目做大做强,从而形成不同的办学特色。”成刚说,调整后,济南市高中学校的艺体项目布局更加合理,也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我们希望不管是体育老师,还是班主任,都要加强对特长生文化课的重视。比如,特长生一旦出现作业完不成或者成绩大幅下滑,教练就可以对他实行停训。”成刚特别提到,对特长生的教育不能特殊化,要让他们成为带动周围同学发展特长的榜样。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始建于1978年,隶属于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教育厅双重领导,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管理为主。2001年,学院独立升格为高职院校,2008年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2019年被评为国家优质高职院校,教育部“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是教育部组织认定的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学生管理50强”。目前,学院拥有浮烟山、滨海两个校区,全日制在校生20490余人,开设纺织服装、机械制造、机电工程、信息工程、汽车工程、生物与化学、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商务外语、艺术传媒设计等11个专业群57个专业,其中有专业与本科高校实施“3+2”专本贯通培养4个。学院是山东省智能制造业公共实训基地、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山东省专业技术兵员储备基地、教育部国防教育先进单位、潍坊市志愿服务学院、省工业设计中心、省行业技术中心、中非国际人才培训机构、省制造业紧缺人才培训基地、省级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基地、省基层管理人员培训基地。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质量立校 人才强校 特色兴校 依法治校”发展战略,创新实施“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创新实践、素质养成、价值积累”五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产教融合为路径,强化内涵建设,打造职教品牌,凝聚了“产学研一体,职场化育人,国际化办学,现代化治理”的办学特色。坚持产学研一体办学。学院建设有山东省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携手西门子公司合作共建山东省智能制造公共实训中心。携手一汽-大众、潍柴集团、烟台万华、歌尔集团、北汽福田、联想集团等500余家龙头骨干企业构建起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工作平台。学院与一汽-大众、浪潮集团、中安联合集团、歌尔集团、鲁泰集团共建二级学院,探索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办学模式,建有山东省高职院校中唯一的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近五年来,学院共承担校企合作项目与技术服务项目300余项,争取经费5800余万元,承担国家级项目 2项,承担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省软科学、省人文社科、省社科规划、山东省高端智库项目等省级项目35项,承市厅级科研立项项目249项,获得市厅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195项。学院成为潍坊及周边地区中小企业的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中心,拥有山东省制造业紧缺人才、“金蓝领”等17项培训基地品牌,每年开展各类社会培训服务3万余人次。创新职场化育人模式。学院创新实施了职场化育人模式,动态确定每级学生培养目标和规格;开展职场化教学,教学内容对接职业标准和生产实际,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院为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拥有3个国家级和5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学院现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89门;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9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学院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0项。2014年学院启动“互联网+”背景下的行动导向课程改革,开展现代职教课程改革,运用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教”与“学”,目前学院有813门课程实现了改革。学院信息化教学改革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战略研究案例,走在了全国同类院校前列。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全方位做好硬件设施和服务软环境建设,建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近三年,我院学生荣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1项,省赛金奖2项,银奖4项,铜奖5项;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各一项;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15项;“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山东省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先后被授予“潍坊市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学院荣获“2019年度山东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强化学生职业素质、职业品德培养。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潍坊市在学院设立潍坊市志愿服务学院,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40名志愿者服务第38届国际风筝会,130人参加2021年中国足球协会U21联赛、全国大学生男子足球高水平乙级联赛等志愿服务活动,818名师生参加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志愿服务活动,2008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大典、上海世博会、全运会等国家大型活动上都有山科志愿者的身影,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学院耀眼的品牌与名片,2020年学院志愿服务项目成功入选2019年度国家“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学院团委荣获“山东省五四红旗团委”。树立“健康第一,强体铸魂”体育育人理念,创建课堂教学与全民健身、专项技能、竞技比赛、体质测试相融合育人体系,实施“两课堂三结合”育人模式,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和良好体育健身习惯,取得显著成效。男子篮球获全国赛事分区赛冠军1次,山东省比赛高职组冠军11次,蝉联CUBA山东赛区高职组“八连冠”;女子篮球获全国赛事亚军2次,分区赛冠军1次,省级冠军6次;男子排球获省级冠军3次;男子足球获全国大学生男子足球联赛总决赛季军、省级冠军6次,亚军2次;男子乒乓球获省赛男团亚军2次,季军1次;田径获得省级比赛19金24银9铜;跆拳道获国家级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34金13银14铜;武术获省大运会1金3银7铜、健身气功获省级一等奖4项;健美操队获省级一等奖2次、二等奖3次。学生舞狮队、武术队应邀赴德国参加“中国民俗文化节”巡演。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院近年来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建有东非(乌干达)国际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BSC教学工作站、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歌尔越南培训中心,走在了全省高职院校前列。至今已与德国、澳大利亚等19个国家的132所院校和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与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英国北安普顿大学等院校开展6个中外(鲁台)合作办学项目。创新开展长、短期“语言+专业”、“语言+技能”来华留学培养模式,培养了大批懂语言精技能外国留学生。截至目前学院共接收来自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等35个国家的长短期来华留学生2500余名,80%以上来自于“一带一路”沿线国。2017年、2019年学院先后两次荣登“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榜单。2018年-2020年学院连续三次获得“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荣誉称号。学院是全国高职五所之一、山东高职唯一的国家海外考试中心,设有托福、GRE、韩语TOPIK、日语JLPT、英国剑桥BEC、国际IT等多个海外考点,为学生、社会人员参加海外考试提供服务。undefined致力推进现代化治理。学院将管理体制现代化改革作为学校全面系统改革的突破口,科学研究制定重大决策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引进ISO9001质量管理理念,初步形成了覆盖人权、事权、财权、质量标准、工作流程的全方位、制度化、系统化现代学院管理体制。改革释放出强大能量,为推动学院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实力与品牌铸就了今天的山东科技职业学院。“职业素养高、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山科品牌效应形成。深入挖掘“厚德博学 笃志拓新”校训内涵,凝聚形成“和衷共济,艰苦创业;务实奋进,执着创新”山科精神,培养”学赛用互动 用赛学提高”学风,学院师生在职业院校技术大赛中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0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2项;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4项,仅在2018年,学院师生就获得国家技能大赛5个一等奖,位列全省第一,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连年在98%以上,30%就业于大企业,一汽-大众、潍柴集团、烟台万华、歌尔集团、鲁泰纺织等龙头企业连年预订毕业生,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学院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学校、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省级文明校园、省级文明单位、全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省普通高校德育工作优秀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奋进新时代,瞄准新目标,展现新作为。进入新时代,学院将发挥国家示范院校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高质量推动学院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肩负起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任,推动学院创新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优先发展,为建设国内领先、国际知名,智能制造特色鲜明的职业技术大学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德州科技职业学院办学三十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和关心支持下,通过全体教师员工的共同努力,学院得到安全稳定快速发展! 从建校之初五个人三千元,发展到主校区、青岛校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为社会培养15余万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极大促进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一、学院历来重视党建工作,是较早成立党委的综合院校之一,党建工作也取得较好效果,学院先后获省文明单位、中国特色社会主理论宣教基地、省社科普及教育基地、市党员活动培训基地、先进党组织、团省委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院董事长也先后获得省市优秀党务工作者、模范共产党员、劳动模范、领军人物和感动中国模范人物等称号。2018年,学院作为上合青岛峰会上唯一安保志愿者高职院校,服务峰会,并参与中国国际渔博会服务学生在各领域表现优秀受到表障,充分展现了学院风采。二、学院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创立了“1十3十N,教学做创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开放式办学、規范化管理、全方位育人,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依托市场设置专业,面向社会培养人才。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以技能为核心、以双创为目标,加大教改力度,突出高职特色,建成国家、省级特色专业、示范专业、精品课程和专业群建设成果20余项,教师和学生在各级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300余项。仅2018年以来,国家、省级高校教学技能大赛获奖六十多项,其中,机器人大赛荣获山东省第二名,网络技术大赛获省特等奖。“双11”,电商专业师生发挥专业优势参与营销,销售额近六亿元。三、学院坚持依法办学、规范管理、创新发展、教授治学、专家治校。先后聘请多名教育界专家担任学院管理职务和指导人才培养工作。在管理中,重视章程建设和民主管理,推行目标管理绩效承包责任制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完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建设,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员工的极积性,极大促进人才培养教学工作。四、突出的办学业绩,吸引了众多学子就读。2018年,学院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招生六千多人,报到率达92%,在校生规模近两万人。在招生业绩连创新高的同时,毕业生就业立足山东、南联长三角、北接京津冀,连续多年就业率达96%以上,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五、学院发展得到各级领导的关注,国家、省委、省政府、人大、政协和教育主管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多位领导多次来学院视察并题词表彰和鼓励,省委书记赵志浩亲笔题词“创办高校,敢为人先”、“社会办学,创新典范”;副省长邵桂芳题词“扎实的理论功底,过硬的动手能力”并指出:你们凭借三千元五个人通过十年来的发展办成知名学校;李铁映副委员长赞誉“走出中国职业教育一条新路子”令人震惊。领导的关怀极大激励了广大教师员工干事创业、教书育人。六、学院办学得到社会普便认可和高度评价,先后荣获省文明单位、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后勤管理、公寓管理、安全保卫等先进单位和全国十大名牌高职院校、全国创新示范院校、全国创建平安校园和规范化管理示范院校等国家、省、市荣誉上百项,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視台东方时空栏目分别以“中国职业教育一面旗帜”和“大学生双证就业”为专题全面报道学院办学事迹。七、学院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人才培养全过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抓手,从倡导孝道文化入手,以诵讲践行《弟子规》为途径引导学生做人做事,在家孝敬父母,在外忠诚干事。建立了“孝亲尊师大讲堂”,聘请“全国十大孝贤”、“全国十大孟母”道德模范来校授课,通过校报、文化墙、宣传栏、广播电视等形式营造校园书香氛围。学院国学会和志愿者团队做带头表率,参加义务清扫校园、餐厅、宿舍,捡拾垃圾等公益活动3000多人次,参加义务献血人数达到1000多人次。努力培育“培养智慧孝子的高校”这一特色教育品牌,打造高校传统文化示范基地。学院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以服务国家战略新旧动能转换为契机。结合学院实际,更新理念,垮入新征程,实现新作为,努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和优秀建设者。为将学院创建成为优质品牌名校,培养千千万万知名的大学生而不懈努力!
-
学校简介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公办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秉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遵循“以人为本、德技双馨、产教融合、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以“建设有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为目标,建立了开放创新强校模式,累积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的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办学特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首批建设单位,部队士官人才培养定点院校,山东省“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本科招生试点院校,山东省示范性高职单独招生试点院校;是国家首批“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省级劳务外派培训基地”“省信息安全培训中心”;荣获“全国信息产业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等称号。学校现有奎文和滨海两个校区,占地1037亩,在校生12500余人。学校设有6个系(电子与通信系、软件与大数据系、数字媒体系、智能制造系、经济与管理系、现代服务系),1个二级学院(士官学院),2个教学部(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课教学部)。学校是山东省虚拟现实职业教育集团、物联网职业教育集团、网络空间与信息安全职业教育集团牵头组建单位,是虚拟现实服务高端装备制造公共实训基地。学校建设了现代化的实训室、多媒体教室以及电子实训生产线,各类实验实训仪器设备达8000多台套,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超过国家办学标准的6.6倍,已建成校内实践基地165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17个,建设了数字化智慧校园,实现了学校教学、管理、服务手段现代化。学校抢抓职业教育发展机遇,积极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围绕产业设专业,形成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具有鲜明信息特色的电子与通信、大数据与软件、智能制造、虚拟现实高水平四大优势专业群以及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经管、现代服务等专业群,共计36个专业。3个专业与本科高校实施“3+2”专本贯通培养,打造了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与软件技术2个省级品牌专业群,软件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2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3个省级特色专业。学校拥有一支教育观念新、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640人,中高级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81.34%以上,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126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331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72.86%以上。学校培育了4个省级教学团队,4名省级教学名师,2个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技术技能创新团队,获批“全省唯一传感网应用开发证书全国师资培训基地”。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主题教育活动和科技文化艺术节为载体,以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为保障,强化思想价值引领,实施职业素养提升工程,努力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以教学为中心,以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以科研和技术服务为支撑,积极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实施项目教学法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1+X”双证书制度,着力培养生产、管理、建设、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依托专业优势,服务军民融合发展,士官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学校被确定为部队定向培养士官试点院校、空军定向培养士官定点院校,坚持军民深度融合协同培养,构建士官人才培养、基层民兵骨干培训、部队士兵技能提升、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培训的军地两用人才培养体系,创新“靶向”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铸魂、精技、严纪、强体”四项工程,打造军旅文化育人品牌,探索士官人才特色教育管理新路子,全力培养新时代强军目标需求的优质士官人才。自2014年以来,学校已为空军、陆军、战略支援部队培养入伍士官1580人,入伍士官60%成为部队骨干,150余人次立功、嘉奖,30人考取军校,在校期间100余人次在国家、省技能大赛中获奖。目前,在校定向培养士官生2040人,定向培养士官生人数山东第一。学校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四链贯通,政、企、军、行、校协同育人。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第一个省级ICT学院,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5G、物联网等进行人才培养培训和产业协同创新。与潍柴、歌尔、慧科、联想、360、中兴、福田雷沃、师创、中创等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广泛开展联合培养、师资培训、资源开发、校外实训、顶岗实习等项目。牵头组建虚拟现实职教集团、物联网职教集团、网络空间与信息安全职教集团。毕业生就业率连年在96%以上,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
学校简介山东职业学院简介一所拥有70年办学历史的老牌工科职业院校一所致力于打造富有人文精神的国内顶尖工科职业院校一所积极申报山东职业技术大学的充满活力的职业院校山东职业学院起始于1951年建校的济南铁路机械学校,1958——1963曾升格为济南铁道学院。学校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学校设有铁道机车车辆学院(铁道研究院)、城市轨道学院(城市轨道研究院)、智能制造学院(智能制造研究院)、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学院(信息技术产业研究院)、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研究院)、土木工程学院、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人文与基础课教学部、体育教学部、机场学院、港口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台港澳事务管理中心)、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乌拉尔国际轨道交通学院等教学院部,另设有独立设置的科研机构职业高等教育研究院。拥有实验实训室167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6亿元。 建校70余年来,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国家轨道交通事业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直精神文明单位”“山东省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2021——2023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多次对学校的办学成果宣传报道。
-
学校简介泰山学院于1958年9月开始举办高等教育,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5年创办的泰安府官立师范学堂。2002年3月教育部批复举办本科教育,2012年9月转变为“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是山东省19所省级教师教育基地之一,也是山东省首批具有公费师范生招生资格的9所高校之一。2012年11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2017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确立建设以教师教育为鲜明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目标,2019年圆满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组进校考察各项工作,2021年成功入选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2个专业通过师范类本科专业二级认证。学校现有南、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378亩,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建有原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设在高校的第一座图书馆——万里图书馆。现有15个二级学院,66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等9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普通在校生1.8万人。现有教职工1456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余人,高级职称450余人。拥有国家级领军人才、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泰山学者、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33人,省青年创新团队7个,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学校始终致力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先后建成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创平台10个,建成院士工作站1个,校级重点学科12个,校级优势学科22个。2002年以来先后获得国家级项目6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项、省部级项目369项。“十三五”以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32项,师生先后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等赛事中获国家级奖励344项、省级奖励1300余项。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合作专业(方向)17个。围绕区域产业需求,坚持“T”型产业学院建设理念,建设与龙头企业紧密融合,政府、行业和其他企业参与的产业学院6个,人工智能产业学院获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积极参与省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现有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1个,山东省人才培养模拟创新试验区1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4个。现有省级精品课程39门,省级一流课程13门,省思政“金课”2门,62门课程获批全省联盟线上课程。制定实施服务泰安行动计划,大力开展应用型研究和产学研合作,在区域旅游规划、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中小学实习支教、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环境监测及分析等形成明显优势,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学校始终注重树立国际化办学理念。先后和英国、加拿大、西班牙、美国等国家20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或合作意向。1995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1999年被国务院侨办命名为全国首批华文教育基地,2014年开始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以“3+1”项目为代表的校际合作为学生继续深造打开了国外通道,学生赴国外长短期学习交流项目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