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湖北省招办关于司法类院校招生面试、体检和体能测试有关事项的通知
2012-06-1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鄂招办[2012]22号


各市(州)、县(市、区)招办、神农架林区招办:

  根据教育部、司法部关于司法院校(专业)招生文件精神(教学司[2003]16号),现就司法院校(专业)招生面试、体检和体能测试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对录取考生的身体条件要求

  2012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甘肃政法学院的提前批侦查学、治安学、边防管理等专业和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各专业录取的考生应符合下列身体条件:

  1.五官端正,体形匀称,无各种残疾。

  2.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不低于4.7。

  3.男生身高1.70米以上,女生身高1.60米以上。

  4.男生体重不低于50公斤,女生体重不低于45公斤。

  报考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的考生要参加学校组织的面试、体检和体能测试,面试、体检和体能测试合格的考生才能参加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的录取。

  二、中央司法警官学院面试体检和体能测试要求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委托湖北省监狱管理局承担面试、体检和体能测试工作。

  (一)体能测试项目及合格标准

  1.男生:50米,7″1以内(含);1000米,3′55″以内(含);俯卧撑,10秒钟内完成6次以上;立定跳远,2.3米以上。

  2.女生:50米,8″6以内(含);800米,3′50″以内(含);仰卧起坐,10秒钟内完成5次以上;立定跳远,1.6米以上。

  (二)面试、体检及体能测试时间和地点

  1.时间:2012年7月1日(星期日)全天(上午8:30—12:00,下午2:00—5:30)。

  2.地点:武汉警官职业学院(武昌校区),地址:武汉市武昌区雄楚大道538号,原湖北省司法学校内(乘715、590、581、552、811、566公交车至省荣军医院站下即可)。

  3.联系人:宋卓、刘光辉;联系电话:(027)67815531;(027)67815575;传真:(027)87321020。

  (三)注意事项

  1.省招办于6月28日按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招生计划一定的比例,按志愿顺序将填报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且身体条件符合要求的第二批本科线上考生名单,提供给湖北省监狱管理局,同时省招办将参检名单通知到各县(市、区)招办,各县(市、区)招办负责通知考生。

  2.填报该校志愿的考生要密切关注参检名单,接到参检通知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指定地点参加体检、面试和体能测试。

  3.参检考生在湖北招生信息网(http://zsxx.e21.cn)下载或到当地招办领取《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招生初选学生政审表》(表格见附件),并按表格要求完成政审。

  4.参检考生须带上自己的准考证、身份证和高考成绩单,本人的一寸登记相片2张,和1份经毕业中学、家长单位和当地派出所签字盖公章的《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招生初选学生政审表》。

  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面试体检和体能测试要求

  报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甘肃政法学院的提前批侦查学、治安学、边防管理等专业的考生不须参加体检、面试和体能测试,录取时,院校按考生参加普通高校招生体检的结果,在投档考生中依据司法院校招生条件择优录取。

  请各市、县招办将通知内容宣传到中学和考生。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武汉光谷职业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是响应湖北省人民政府推进互联网+、服务光谷高新产业群成立的一所高等职业学院,是全国唯一以光谷命名的高等院校。学校地处“中国光谷”腹地,位于全国最大的城中湖——汤逊湖之滨、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之畔,周边设有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经济学院、七一九研究院等多所教育科研场所,盛世百捷(百度)等高新企业,藏龙博物馆等人文设施,为学生发展提供得天独厚的科技、教育、人文优势。学校下设互联网+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大数据商务学院、人居环境工程学院、人文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六个二级学院共计26个专业,兼顾继续教育、职业鉴定、行业企业培训。专业涵盖理、工、经、管、教育和艺术等多个门类。专业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需求、不断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专业教师中副教授以上职称占比25%,讲师职称教师占比50%,“双师型”教师占比60%。学校教学、文体和基础设施设备完善,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校内实训室4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110多个。图书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机房、学术报告厅、标准化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以及大型室内体育馆等现代化教学文体场馆一应俱全。现代化5C学生食堂2栋、标准化四人间学生宿舍13栋,配置电梯、配备全新空调、独立卫生间、热水淋浴、独立阳台、网络(无线WiFi)全覆盖,为学生在校生活学习提供优质保障。学校立足光谷、依托武汉高新产业,拥抱互联网+、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基建”,以服务区域经济为根本宗旨,以培养服务武汉高新产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己任,以持续推进校企深度融合为突破点,加快推进教育新基建,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坚持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抢抓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的大好机遇,强化品牌建设,彰显办学特色,培育一流人才。
  • 学校简介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宜昌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高等职业院校。由原宜昌市农业学校、市电子工业学校、市工业学校、市财经学校、宜昌卫校等10所中专学校先后合并组建,2002年7月正式挂牌成立,到2010年完成合并。办学历史可上溯到1949年8月成立的宜昌专署财经学校。学校座落在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所在地、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湖北省宜昌市中心城区,水、陆、空交通便利。校园依山傍水,环境优美、风景秀丽,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学校先后获得湖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园林式单位、省级平安校园、湖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单位、湖北省食品卫生A级单位、湖北省高校标准化学生公寓建设单位、湖北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2019年6月,学校荣登全国高职“教学资源50强”榜单;7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022年1月,学校入选湖北省高水平高职院校A等立项建设单位,健康服务与促进、绿色化工智能制造2个专业群入选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学校占地面积1317亩,建筑面积51.87万平方米,图书馆纸质藏书142.04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19亿元。拥有4个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实训基地、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学校现设有建筑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旅游与教育学院、农学院、医学院、康养与护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课部)、培训学院(创新创业学院)、中专部等11个教学单位,开设有建筑工程技术、会计、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旅游管理、学前教育、畜牧兽医、临床医学、护理等44个专业,高职在校生1.86万人。拥有6个国家骨干(示范)专业、2个教育部财政部“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专业、6个省级重点专业、8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3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专业。荣获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主持2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建成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获批23个1+X证书试点项目、15个考评站点。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80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3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66人。拥有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个省级教学团队、湖北名师1人、2个湖北省“职业教育技能名师工作室”。现有湖北名师1人,省级“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13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人。“十三五”以来,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在全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9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6项,在全省名列前茅。学生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8项;在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33项、二等奖56项、三等奖38项,在全省名列前茅。三职创客中心获评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宜昌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创业学院被省人社厅认定为“省级创业学院”。学校成立19年来,已累计向社会培养输送全日制高职毕业生5.76万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学校先后与兴发集团、宜化集团、正大集团、人福药业、广汽集团、峡州集团、安琪生物集团等大型企业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形成了“每个二级学院有一个深度合作的企业,每个专业有一个有特色的合作项目”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格局。建有兴发学院、正大农牧食品学院、茶旅学院、安琪学院等产业学院。牵头成立宜昌化工职教联盟,学校牵头的宜昌三峡职教集团入围教育部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中德老年护理研究院,与丹麦基础医疗护理学院共建“中医理论与技术推广基地”。学校入选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人文交流经世项目”首批“经世国际学院”,入选“一带一路”国家院校和企业交流协会中方理事会理事单位。“十三五”以来,建成国家级研究平台2个、市级研究平台6个,获批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2个。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依托单位资格。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217项,其中省科技进步奖3项,市科技奖9项、市社科成果奖15项。获得专利授权394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获得软件著作权94项。公开发表论文2674篇,其中高水平论文135篇。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鄂西(宜昌)山区猕猴桃丰产优质栽培示范”项目,在学校扶贫联系点五峰苏家河村落地实施,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学校成立有湖北省首个“职业农民学院”,为宜昌区域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近2万人。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业培训,年均培训各类人员1.5万人次以上,被省总工会命名为“湖北省产业工人培训示范基地”。“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始终坚持“立足宜昌,融入宜昌,服务宜昌”的办学定位,牢牢把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使命担当,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创‘双高’、升本科”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成立于2003年3月(鄂教发[2003]31号),是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设立、由湖北医药学院举办的独立学院,是湖北省唯一独立设置的医学本科独立学院(教发函[2004]12号)。 一、办学条件 目前,学院自有产权占地面积1268.8亩,校舍建筑面积110974.51平方米,其中自有产权教学行政用房面积达60098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4715.43万元,能够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现在拥有图书72.41万册,也基本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学院专业设置比较齐全,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度保留专科教育。现开设有五年制临床医学、麻醉学、预防医学和四年制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药学、康复治疗学、医学影像技术、公共事业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制药工程、软件工程12个本科专业。2010年,学院本科专业全部通过了湖北省省教育厅组织的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2年,经湖北省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本科专业均获得学士学位评审授权,可授医学学士、理学学士和管理学学士学位。 学院现有教职工408人,专任教师383人,外聘教师13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21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56.92%,中级职称教师12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1.85%;初级职称教师4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1.23%。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位人员34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0.60%。近年来,在举办高校的大力支持下,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学院坚持“精干高效、合理配备”的原则,走专兼结合、以专为主之路,大力引进人才,不断扩大师资队伍规模,母体学校委派教师队伍保持相对稳定,教师的学历、年龄结构更趋合理。 学院现有附属医院--深圳市坪山新区人民医院、临床学院--丹江口市第一医院,并与母体学校共享十堰市太和医院、十堰市人民医院、东风公司总医院、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随州市中心医院、安康市中心医院等6所附属教学医院。各教学医院管理规范,师资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专业教学设备齐全,可满足各专业临床教学需要。同时学院还在上海、广州、深圳、武汉、成都等一线城市建有临床实习医院51家,如上海市东方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重庆三军医大附属西南医院等。二、内部管理 药护学院设立董事会,作为学院的决策机构。董事会决议规范、高效。董事会负责药护学院发展方向、办学方针、发展规划的制定,负责学院法人代表、院长、副院长人选与管理体制的确定,对学院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重大问题进行审议和指导。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学院院长为法人代表。 学院目前按照“高度融合,逐步回归”的决策,积极稳妥推进学院改革。对外履行普通高校法人职责;对内作为湖北医药学院的管理型二级学院,履行相关管理职能。学院现有党委书记1名、院长1名、党委副书记2名(兼)、副院长1名。内设办公室一个科级机构。原内设的资产财务部、教学管理部、招生与就业工作部、人力资源部、学生事务部(团委)保留名称(加挂在湖北医药学院相应职能部门),其职能分别融入本部财务处、教务处、招生工作处、人事处、学工处等。学校29个职能部门、教学单位和教学辅助单位,加挂了药护学院名称,使药护学院的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学生党建、安全保卫、国防教育、后勤服务等与学校工作高度融合,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学院顺应改革,认真开展支部整建,成立了11个学院分党委、7个学生党支部和1个教工党支部,负责职工与学生的党员发展与党建工作。目前学校、学院已出台了《关于完善“过渡期”药护学院学生教育教学及管理服务运行机制的实施意见》和《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关于相关职能部门规范行政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学院改革平稳推进。三、办学成绩 学院始终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本为本的理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及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健全各项服务机制,稳步推进学院改革。2010年,学院被评为“全国先进独立学院”;2011年,学院党委被十堰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11年学生资助中心获得“湖北省生源地贷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2年,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被湖北省高校工委、教育厅授予“2011年度高校两访两创活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2年团委被评为“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称号;2013年,学生事务部荣获“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称号;2015年,学院荣获“2015中国独立学院50强”称号。2016年,学院在“2016湖北最具影响力民办高校评选”中居第三位,也是唯一入围前十的地市州独立学院。2018年,学院在“武书连2018中国独立学院升学率排行榜”中,位居全国262所独立学院第七。学院成立以来,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素质为本、能力为重”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扎实、技能突出、富有特色、勇于创新”应用技能型高等医药卫生人才。构建“国家-省级-学校-学院”四级学生科研体系。仅2018年,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项目)省级20项。在第一届全国解剖绘图比赛,我院2015级临床专业学生获得全国一等奖。同时,学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围绕紧密结合“健康中国”和分级诊疗制度、围绕紧密结合鄂西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需要、围绕紧密结合医药专业特色推进我院创业工作开展。培育出了结合十堰地方产业--房县黄酒的“O醇百乐爽”项目、结合市场需求的“白藜芦醇”和“益母草保健乳垫”项目、结合国家健康产业发展要求的推进分级诊疗及家庭医生签约的“佳医”项目和基于“二胎”政策下育婴保健的“云天使”项目等。2018年,我院12个团队获得创青春·2018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
  • 学校简介湖北省十堰市近依道教胜地武当山,毗邻华中屋脊神农架和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这是一块神奇的地方,距今100万年前,这里就有古人类产生,“郧县人”的发现,改变人类起源的一元说。这是一片创业的热土,50年前,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这里诞生,成为了闻名中外的汽车城。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拥有“仙山、秀水、汽车城”之称的湖北省十堰市中心城区,是一所省市共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是国家和湖北省最早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其前身是1976年开办的十堰市高等师范专科班(简称高师班)和1983年成立的十堰职业大学,1998年更名为十堰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同意备案更名为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湖北工业职院)。举办高等教育40余年来,学校薪火相传,砥砺奋进,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技术骨干、行业专家和管理英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学校办学成绩斐然,先后成为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示范(骨干)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项目院校、湖北省首批高职联办本科人才培养试点院校、国家产教融合工程项目学校、湖北省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学校、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湖北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荣获湖北省文明校园、湖北省平安校园、湖北省园林式校园、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等称号。学校环境优美、格调高雅,占地面积近千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资产总值8亿多元。现有全日制在校普通专科生10000余人。在岗教职工500余人,副高及以上职称160余人,硕士研究生150余人,双师教师占比74%,省级和市级名师、专家、技术能手20余人,另聘有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500余人,其中外聘“楚天技能名师”累计34人次、“车城技能名师”累计50人次。学校紧密对接区域和产业发展战略布局,设置有汽车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智能工程学院、旅游商贸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生态环境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社会培训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素质拓展中心)等教学机构。开设了汽车、机械、智能、旅游、商贸、建筑、环保、艺术等49个专业,其中,20余个专业是国家和省级重点专业。进入新时代,学校以新思想新理念为引领,紧紧围绕“当地离不开”,全面转向产教深度融合发展之路,着力建设特色专业群。学校与十堰市各县市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致力于地方产业的培育和振兴,初步形成了“一个专业群引领一个县域特色产业、一个团队支撑一个品牌优质产品”的办学格局。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始终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定位于服务十堰区域经济和东风汽车公司发展,坚持“服务区域经济、助推产业升级、保障师生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教道路”,不断探索和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成了以工为主、多专业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了校园+产业园“双园融合”办学模式,现有20余家企业入驻校园,校企合作建立了10个生产性实训基地,47个专业均建有工学结合的实训中心。学校与东风实业、东风商用车、东风本田等东风版块企业以及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德国博世汽车检测设备(深圳)有限公司、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等2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300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与德国大众等五大汽车公司开设了“中德职业教育机电实验班”,在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的支持指导下,开办了“中德机械技术员班”。学校依托优越的办学资源,大力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社会培训工作。近两年,获得省、市级科研项目立项5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500余篇,申报实用新型专利25项,开展技术服务28项,社会服务合同总金额200多万元。广泛开展财税、消防、安保、电商、机械等专业培训以及各类紧缺技能人才、员工素质技能提升培训。学校被授予“十堰市产业工人培训示范基地”、“湖北省产业工人培训示范基地”、“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技能大赛工作,积极承办了全国、全省、全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相关赛项,荣获国赛突出贡献奖。学生代表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5项,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1项,在全国高等学校信息技术创新大赛中获奖3项,在省级各类大赛中获奖100余项。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大力推进“五个思政”和“三全育人”,注重学生育训结合和素质拓展教育。以电亮青春服务队为代表的志愿服务组织,被省委宣传部授予“湖北省学雷锋示范点”;由师生编排的女声小合唱《桃花谣》荣获湖北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节优秀文艺节目展演甲组一等奖、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类甲组二等奖。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较高,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每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5%以上,居同类院校前列。作为国家百所骨干高职院校,学校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牵头发起了由鄂渝陕川毗邻地区20所高职高专院校加盟的“秦巴地区高职教育论坛”;以学校为牵头单位成立了“湖北汽车服务职业教育集团”和“十堰现代制造与服务业职教集团”;参与组建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高职教育联盟”。学校在湖北和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在国内和德国、澳大利亚和东南亚有一定的知名度。面对波澜壮阔的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新时代,湖北工业职院秉承“明德、自强、敬业、崇技”的校训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内涵发展,激情满怀地踏上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的长征之路,奋力谱写高水平发展新篇章!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十堰市张湾区
    学校简介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坐落于世界著名道教文化圣地武当山北麓、汉江秀水之滨、南水北调源头,中国商用车之都的湖北省十堰市,是全国唯一一所以汽车命名、最具汽车特色的公办普通高等院校,也是湖北省“园林式校园”、“湖北省省级文明(单位)校园”。一、学校发展概况1.因车而建,多科协调发展学校创建于1972年,前身是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原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组建的工人大学。经过近50年发展,学校已经成为覆盖工、管、经、理、法、文、艺等七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应用型大学。目前,学校占地面积95.6万平方米,校舍面积30万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114万册,电子图书总量百万余册。现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1.7万余人。2.与时俱进,持续转型升级作为一所伴随民族汽车工业成长、发展、壮大的高等学府,学校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正式命名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原中科院学部委员孟少农任首任院长。1988年学校开始探索培养硕士研究生,1994年列入机械工业部院校序列,1995年开始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为中央财政、湖北省、东风汽车公司共建院校,2006年学校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划归至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2008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评定为本科教学优秀学校,2013年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16年顺利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8年入选教育部“高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首批高校,同年学校正式进入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和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高校。二、办学定位与特色1.植根产业,学科特色鲜明学校紧紧围绕汽车产业链构建学科特色,在汽车、机械、材料、电子、武当文化等方面具有突出的学科优势与特色。现有4个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8个湖北省重点特色学科。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电子信息、机械、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等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服务社会,“产学研创”深度融合学校扎根十堰、立足湖北,以“服务地方经济和汽车产业”为己任,走“产学研创融合”的特色发展之路,与东风汽车公司、十堰市建立了6个院士(专家)工作站、30余个校企共建研发中心、6个地方特色高端智库,与14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创合作关系。设有汽车动力传动与电子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汽车节能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武当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等46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和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获批“湖北中程科技十堰产业技术研究院”,参建“湖北隆中实验室”,“汽车零部件轻量化技术转化中试研究基地”连续两年评价为“优秀”。三、师资队伍与水平1.结构合理,整体水平较高学校现有教职工1011人,其中专职教科研人员708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者占比超过50%。学校拥有双聘院士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和“湖北名师”“湖北省十佳师德标兵”“湖北省优秀教师”等省级以上专家、荣誉称号获得者50余人。有十堰市政府津贴专家、“十堰市青年岗位能手”等市级荣誉称号30余人。学校设“东风学者”“东风学子”18人,青年拔尖创新人才15人。2.“双师”建设,实践能力突出学校注重教师素质提高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50%以上的教师具有工程实践经历。积极建设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不断优化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聘请了160多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到学校兼职任教,建设了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四、科学研究与贡献1.强化创新,科技成果丰硕学校近五年主持和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研究项目、市厅级项目及企业委托项目等1200余项。获授权专利360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5项,获国家、省市级科技奖励36项,获省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4项。《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全文收录。2.聚焦应用,转化效益显著学校聚焦汽车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强化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混合动力城市客车节能减排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乘用车双离合变速器换挡毂高精度复合加工生产线示范工程”“高精度惯性传感器地面测试方法研究”等国家重大重点科技研发项目获批立项,“汽车用铝合金高频焊管制造技术及装备”研究成果入选省科技厅揭榜制项目成果发榜名录。学校多篇资政报告获得省市主要领导批示采纳。以省科技创新群体为代表的14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8位优秀专家被纳入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团队,共同服务十堰“双百行动”。五、人才培养与质量1.质量立校,工程教育扎实学校坚持“工程教育回归工程”理念,围绕和拓展汽车产业链,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专门应用型人才。是国家首批50所现代产业学院之一。学校设有13个教学单位,44个本科专业,其中15个国家和省级一流专业,6个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3个国家特色专业,22门国家级及省级课程、1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0个省级教学团队、14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个国家级汽车产业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湖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学校与企业联合共建校外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195个。学校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4%以上,连续多年居省属高校前列。迄今为止已为汽车行业和社会发展培养了10万多名专业人才,一批批校友成长为汽车行业的技术管理骨干、领军人物和高管,学校被誉为“汽车工程师的摇篮”。2.开放办学,教育资源丰富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芬兰等多个国家的知名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交流关系,现有2个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签定了战略合作协议,定期选派教师和学生访学深造;学校聘请了200余名海内外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先后以柔性方式引进6名海外学者。每年选派骨干教师出国(境)访学深造、教学培训、学术交流,组织学生赴德、美、法、英等国家参加双学位、交换生及本硕连读项目、国际竞赛、海外游学等活动。3.多彩校园,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和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着力打造“汽车特色”系列学科竞赛,支持在校大学生参加汽车造型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智能车竞赛、汽车方程式大赛等近100余项竞赛。学校获批“湖北省大学生创新示范基地”“湖北省人社厅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湖北省发改委省级双创基地 ”“湖北省科技厅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多项创新创业荣誉称号。2021年,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被评为“全国高校十佳创业社团”。学生在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评比等方面表现优异,近三年年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近1000余项,其中各类国家级奖项700余项,获奖学生达3000多人次。学校在2017—2021全国大学生竞赛榜排名232位,位居省属高校前列。我校大学生方程式赛车队作为国内顶尖级大学生车队,在2012年、2015年、2017年三次问鼎“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总冠军,多次代表中国赴德国、日本参赛,刷新了同期中国大学生在国际比赛上的记录。六、发展目标与愿景学校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求是创新”校训,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汽院精神,走“质量立校、科技兴校、人才强校、特色扬校、依法治校、开放活校”之路,正有力推进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即在“十四五”时期实现大学更名;再用五年的时间,在2030年成为博士授权单位,建成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在2035年达成国内一流应用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竞进提质创一流,策马扬鞭促跨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抢抓机遇、只争朝夕、克难奋进、开拓进取,以新理念、新姿态、新作为,书写国内一流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发展的奋进之笔!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