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湖南:关于印发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全省统一考试考试流程及题型示例的通知
2023-11-1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湘教考普字〔2023〕15号

各市(州)教育考试院,各县(市、区)招生考试部门:

为进一步做好我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全省统一考试工作,方便考生复习应考,我院制定了2024年音乐类、舞蹈类、表(导)演类、播音与主持类、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专业考试考试流程及题型示例(考生可登录湖南省教育考试院官网http://jyt.hunan.gov.cn/sjyt/hnsjyksy或湖南招生考试信息港http://www.hneeb.cn查询),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宣传并通知各高级中学做好备考工作。

湖南省教育考试院

2023年10月18日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简称:湘警职院)是2003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由湖南省司法厅主办主管的全省唯一一所警察体制的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创建于1981年,经历了湖南省劳改劳教干部中等专业学校、湖南省司法警官学校等发展时期,在长期办学历程中形成了以校训“厚德重法,崇文尚武”为核心的警院精神,凝练出“博学善导,育警树人”的教风和“勤学苦练,文武兼修”的学风,警务化管理贯穿教学育人全过程。学历教育在校学生近6000人,在职教育培训年均8000人次。学院现有法律系、刑事司法系、矫正教育学系、管理系、政教部、警体训练部、基础课部、图书馆、实验实训中心、电教中心等教学教辅机构和办公室、组织人事处、宣传教育处等党政管理及群团机构。设有刑事执行、行政执行、刑事侦查技术、司法信息安全、司法警务、心理咨询、司法鉴定技术、建筑消防技术、法律事务、社区矫正、法律文秘、公共事务管理、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等17个专业。学院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技能精湛、教学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教师与学生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技能竞赛一等奖。目前在职教职工3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69人,中级职称109人,“双师型”教师82人。学院以服务“法治湖南、平安湖南、过硬司法行政队伍”建设为己任,明确了“立足司法行政、面向政法系统、服务社会治理”的办学定位,“特色鲜明、省内示范、全国同类领先”的发展目标定位,“对接行业一线需求,培养政治坚定、作风优良、技能过硬、身心健康的高素质技术技能法律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学院组建了全国司法行政系统首个职业教育集团,形成了“校局联盟、校狱(所)合作”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学特色和“德、能、行”三位一体的警务化育人特色。“十四五”期间,学院将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争创“双高”(“高水平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实现高质量发展。学院被确立为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先后获得“湖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中央政法委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院校”“湖南法院司法警察训练基地”“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湖南教育培训基地”“湖南省平安高校”“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直机关文明标兵校园”“湖南省五四红旗团委”等称号。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法治日报、湖南日报、红网、腾讯网等主流媒体先后多次对学院办学成绩予以宣传报道。联系我们1.学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远大二路1069号2.邮编:4101313.联系电话:0731-82693015
  • 学校简介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地处长沙市岳麓区,占地面积760.35亩,与长沙西湖文化公园、梅溪湖国际新城毗邻而居,是一所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省教育厅主管、省财政厅协管的全日制财经类本科院校。学校是国家“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高校、湖南省“双一流”建设项目应用特色学科建设高校,是“大数据国家标准优秀试点单位”、教育部“教育电子政务试点工程单位”(全国四所试点高校之一)、“湖南省文明高等学校”“湖南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先进单位”和“湖南省综治工作先进单位”。办学历史悠久。学校源于1933年创办的“私立厚生会计讲习所”(民国时期湖南办学历史较早的私立中等会计专业学校),此后,相继经历了“湖南厚生会计学校”“湖南省财政学校”“湖南财政贸易干部学校”“湖南省财贸学校”“湖南省财政会计学校”“湖南省财会学校”“湖南财经专科学校”“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等校名的变革。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校名为“湖南财政经济学院”。2020年7月,学校调入湖南省本科一批录取。发展定位清晰。学校坚持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办学理念,总体定位目标为以财经教育为特色,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发展定位为财经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一流本科院校;办学层次为以普通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为主,大力开展留学生教育,合作开展研究生教育。财经特色鲜明。学校设有会计学院、财政金融学院、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信息技术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工程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厚生国际教育学院、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等14个二级院所;以管理学、经济学为主,学科专业涵盖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文学、法学、艺术学、教育学7大门类;开设有41个本科专业,以财经类专业为主,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财政学、金融学、投资学、税收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商务经济学、国际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电子商务、土地资源管理、工程造价、金融数学、商务英语、旅游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经济统计学、金融科技、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等专业,其他专业也突出财经特色,其中,5个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会计学、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专业(财政学、人力资源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国际商务、税收学、市场营销、电子信息工程、英语、行政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学科(应用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入选湖南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项目应用特色学科;与湘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培养研究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16218人。师资力量厚实。现有在职教职工943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98人,副高职称教师225人;有博士学位教师314人;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161人。专任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财政部“会计名家培养工程人才”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铁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1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学术型)1人、享受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湖南省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新世纪湖南省青年社会科学研究人才百人工程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14人、湖南省“芙蓉学者计划”1人、湖南省优秀社科专家1人、湖南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1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和中青年骨干教师数十人。科研提升迅速。学校强力推进科研平台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建有1个省级 2011 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创新团队、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0个省(厅)级研究基地和22个校级研究机构。其中,全国地理类权威期刊《经济地理》是CSSCI重要来源期刊,在地理学科和经济学科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学校师均年科研经费8万元以上,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900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3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7项,其中省科学技术奖8项。国际化进程快。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大学、西澳大学、悉尼科技大学,美国的旧金山大学、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波莫纳分校),英国罗汉普顿大学,新西兰林肯大学41所国(境)外知名院校和教育机构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全面开展师生多平台、多角度、多层次、多样化的对外合作交流。每年递增式选派师生赴国(境)外开展访学、研修、培训、联合培养、交换等;开设有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1个,并招收语言进修和学历教育国际学生。人才培养出色。学校突出教学中心地位,构建基于“正德厚生”文化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按照“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先进理念和“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要求,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基础扎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较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全面加强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强化通识教育,夯实专业基础教育,优化专业教育,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推进劳动教育,突出财经特色;全面加强学分制改革和网上教学改革,实行弹性学制、选课制、重修制、辅修制、实验室开放制和网上学分认定制度;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教育课、大学体育课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三学期”制;设有“厚生实验班”,在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财政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5个专业开展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实验,积极引入新理念、新标准、新模式、新方法、新技术,面向国家与区域发展需要,面向未来科技发展进步,面向世界,培养拔尖创新型卓越人才。现建有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4门;有省级重点建设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确立了48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立项建设了8门校级精品课程、17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门校级网络示范课程、8门校级双语课程,新建了410门网络课程。近三年,在校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国家级、省级各类奖项600余项。近五年,学生获省部级以上学科专业竞赛奖励393项,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3项、省级项目96项,孵化创业项目45个,在国内外刊物公开发表论文522篇。文化活动丰富。学校既有大学生学术科创节、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风采月等传统品牌,又有由“读百部名著”工程和“赏百部佳片”工程构成的“双百工程”以及“正德讲堂”“厚生讲坛”“美育大课堂”等全新校园文化品牌,还有“三下乡”“大手牵小手”等社会实践活动项目,活动形式多样,有辩论赛、讲座、读书会、文艺晚会、学习实践等。目前,学校有财院大学生合唱团、校艺术团、啦啦操协会等在册学生社团及协会50多个,种类齐全,覆盖面广,学生参与率高,是发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的良好平台。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文体活动等第二课堂活动,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招生就业火热。学校面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历年来考生报考率、第一志愿录取率、毕业生就业率均名列省内同类院校前茅。学校自建校以来,累计为社会培养了近10万名毕业生。毕业生十分受欢迎,就业情况好。他们活跃在各行各业,尤其是湖南的财政、会计、金融领域,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对毕业生、用人单位及学生家长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结果和社会各界反映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满意度在90%以上,认为我校毕业生专业素养高,学习能力强,能较快适应工作岗位,具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积极上进的精神,能够创造性地完成工作。基础设施完备。建有现代化的数字教学平台和完善的校内实训、校外实践教学体系和覆盖整个校园的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是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高校;智慧校园项目基本完成,校园无线网络实现全覆盖;建设了一批智慧教室;图书馆馆藏图书165万余册、电子图书54万余册、年订阅杂志1000余种;建有现代化多功能体育馆,教学所需体育配套设施完备;学校新工(文)科产教融合基地正在建设中。学生生活条件良好,校园食堂安装了中央空调,学生宿舍全部配备WIFI、空调、洗衣机、直饮水、热水等,建有2栋15层功能齐全的电梯楼学生公寓,普寝进行了装修和公寓化改造。面向未来,奋进新时代。学校将始终秉承“正德、厚生、经世、济用”之校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着力提高办学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不断推进内涵式发展和特色发展,强力打造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在省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财经类一流本科院校,致力于早日建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财经类大学。
  • 学校简介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素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是湖湘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国现代师范教育的摇篮之一,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更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地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源地之一。学校前身为南宋著名理学家张栻于公元1161年创办的长沙城南书院,1903年始立为湖南师范馆,举办现代师范教育,1912年更名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1949年改名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2008年升格为本科,2018年批准为湖南省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9年列为湖南省本科第一批招生高校, 2021年教育部设立专项计划支持我校与湖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承担单位。学校现有城南书院和东方红两个校区,占地1346亩,现有在校生2万余人,设有13个教学科研学院、3个现代产业学院、2所附属小学。图书馆总面积约2.8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近200余万册,电子图书220余万册。学校红色文化积淀深厚,教师教育特色鲜明。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此求学、工作八个春秋,并在此从事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等一系列革命活动,实现了由青年学生到职业革命家的转变、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到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此外,还培养了何叔衡、蔡和森、李维汉、任弼时、张国基等一批国家栋梁,涌现了段德昌、刘畴西、袁国平、郭亮等280余名革命烈士。历史上汇聚了徐特立、杨昌济、谢觉哉、李达、易培基、周谷城、田汉、黎锦熙、杨树达、辛树帜等一批教育名师大家,涌现了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张百熙、陈天华、黄兴等湖湘英才。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十分关心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毛泽东称赞“一师是个好学校”,亲笔题写了“第一师范” 校名,并题词“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作为校训。徐特立题词“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作为校风。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栗战书、赵乐际等来校视察。学校传承百年师范传统,对接国家新兴产业,坚持聚焦师范教育主责主业,积极拓展非师范教育;坚持小学教师教育优势,积极拓展其他教师教育,不断优化学科布局,形成了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电子信息类学科为支撑,多学科交叉融合,教、文、理、工、经、管、法、艺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拥有“教育学”“数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音乐与舞蹈学”4个湖南省应用特色学科;获批省级科研创新团队3个;建成“智慧教育关键技术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儿童心理发展与脑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基础教育信息化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级平台26个。近五年,立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2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项目近100项;获省级及以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励18项,系列有代表性的智库成果为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学校把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基础教育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传承红色基因,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实基础、重应用、强能力、高素质”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型人才。现有34个本科专业,小学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思想政治教育等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小学教育、思想政治、科学教育、汉语言文学、数学、英语等教师教育类专业聚焦教育强省建设,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基础教育领军骨干人才;电子、通信、计算机、人工智能等信息智能类专业聚焦智造强省和数字湖南,助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美术学、音乐学、舞蹈学、网络与新媒体、视觉传达设计等艺术创意类专业聚焦文化强省建设,助力长沙打造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等工商管理类专业助力“长株潭”都市圈建设,为长沙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培养高素质商科管理人才。先后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37项。学校坚持开展产学研合作,区域服务优势明显,与长沙市、长沙高新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益阳市、韶山市等地方政府开展了产学研合作,与新华联集团、三一重工、汉唐置业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校以来,共培养了12万余名优秀教师和其他各类人才,成为全省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学校构建“引、育、留、用”高层次人才建设机制,按照“靶向引强、存量提能、短板补齐”的思路,建设了一支师德高尚、学术精湛、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在职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98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12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14人,博士352人。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等47人,1个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对外合作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奥地利、俄罗斯、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的19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北京师范大学、湖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湘潭大学等国内院校开展合作共建。新时代,新师范,新使命。2021年5月,学校召开了第二次党代会,对未来五至十年的发展进行了谋划,提出了“一四”发展战略:力争通过十到十五年左右的努力,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师范大学;全面推进“红色一师、品质一师、活力一师、幸福一师”建设。在新的起点上,学校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全面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服务“三高四新”和“强省会”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作出更大贡献!
  • 学校简介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长沙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以下简称学校)位于湖南省会长沙,地处长沙市万家丽路、地铁5号线北段。学校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和应急管理部(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共建共管,是全国第一所以“安全”命名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两种体制、一体化运行”的办学方式。 1984年,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与我国政府共同创建长沙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2005年,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向湖南省人民政府推荐,在长沙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基础上成立了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200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签订了“省部共建协议”,共同加强对学校的领导和建设。2019年,湖南省核工业技工学校整体并入学校。 学校是全国安全生产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全国烟花爆竹人才培养基地、全国煤矿安全培训示范基地、国家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执法综合实训中南基地、国家烟花爆竹生产“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综合实验中心、国家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湖南专业中心、湖南省烟花爆竹重大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全国职业院校传统技艺传承示范基地。校园面积近500亩,总资产5.22亿元,固定资产总额3.46亿元,高水平实验(训)室105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75亿元。现有教职工425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07人,“双师型”教师201人,全国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名,全国和省级应急管理专家39人,省级专业教学团队2个,省级专业带头2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及各级访问学者31名。 学校面向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下设4个二级学院、3个教学部、13个党政管理机构、2个群团组织、1个教辅机构,开办了涉及工、文、经、管4个门类的29个高职专科专业,开设有应急救援技术、安全技术与管理、烟花爆竹技术与管理、测绘工程技术、职业健康安全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软件技术、大数据与会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等33个专业(方向),目前有全日制在校学生9400余人。学校连续多年获评湖南省文明高校、省直机关文明标兵校园、湖南省普通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 学校是国家一级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和国家一级煤矿安全培训机构,主要开展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金属冶炼等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工贸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企业特种作业从业人员取证培训;应急管理部门的执法能力实训、专题业务培训;全国安全培训机构师资培训;国际组织有关合作项目的培训等,年培训规模达到15000人次以上。 学校秉承“服务安全生产、培养应用人才”的办学宗旨,“立德为先、强技为本、面向人人、和而不同”的办学理念,以“卓越高职院校、一流培训机构”为统领,以“居安思危”为校训,弘扬“公勤诚勇”的精神,以观念转变为先导,以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条件建设为依托,以规范管理为保障,统筹推进学历教育与培训教育,积极传播应急安全文化,努力开展技术研发与服务,着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致力培养服务应急管理、安全生产以及区域经济建设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 学校简介学院创办于1941年,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前身为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中央电工器材总厂艺徒训练学校,是全国成立最早的技能人才培养基地。2012年,立项为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2016年以“优秀”等级通过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的验收。多年来,学院站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沿,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设置专业,构建了风电技术、电梯工程技术、汽车技术与服务、生产性服务等四大特色专业群,开办风电系统运行与维护、电机与电器、电梯工程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电子商务等19个高职专业,向行业、企业、地方输送满足“中国制造2025”亟需的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学院始终坚持“校企一体、产教融合、特色发展、品牌引领”的办学思路,秉承“忠信敏确,匠心守拙”的校训,着力打造新能源与先进装备制造高职教育品牌,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2014年和2018年,学院两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9年,学院风电专业教学团队获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学院电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获首批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服务先进制造专业领军教学团队。高职探索十五年,学院步入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现拥有一批中央财政支持专业,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全国机械行业特色专业,全国机械行业“创新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精品专业和湖南省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2015年,风电技术专业群立项为“湖南省高职示范性特色专业群”。 2018年,风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电梯工程技术专业群立项为湖南省一流特色专业群。学院先后获得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优秀职业院校、全国机械行业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创新建设学校、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湖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文明校园、湖南省平安高校建设单位、湖南省就业创业“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相继被确认为“国家首批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奥的斯电梯中南培训中心、“湖南省青年职工培训基地”、“湖南省电梯从业人员培养培训基地”、“湖南省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湘潭市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定点机构”。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湖南省文明高等学校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职业院校全国机械行业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创新建设院校全国新能源职教集团牵头院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国家首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与安装实训基地中德“风电场运行和维护技术人才培训项目”核心院校湖南省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湖南省技术练兵基地和职工练兵基地湖南省青年职工培训基地湖南省“十二五”省级特色专业拥有单位全国新能源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副秘书长单位湖南省机械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湖南省汽车行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副会长单位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招生就业先进单位学院代码:4738学院地址:湖南省湘潭市下摄司潭下路2号邮政编码:411101联系电话:0731—58595339、58595006传真:0731—58595339网址:http://www.hnjd.net.cn/电子邮箱:hndqzy@sina.com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