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江苏:南京本二高校专业录取线出炉
2014-07-22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中国江苏网讯(作者 谈洁 刘美琳)本二高校录取正在进行。昨天,记者从南京高校了解到部分专业的录取线,不少金融、财务管理、医学类专业录取线都反超本一省控线。

【南京工业大学】理科,交通工程专业344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346分。文科,风景园林333分,德语331分。

【南京林业大学】文科,市场营销327分,旅游管理326分,广播电视学326分;理科,生物制药339分,金融工程339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339分。

【南京财经大学】文科,信用管理335分;理科,信用管理346分、金融数学345分。

【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文科337分,理科344分;康复治疗专业文科333分,理科338分;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文科332分,理科337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文科324分,理科335分。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今年录取线较去年也有上浮,比如文科,公共管理专业302分;理科,生物制药专业319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317分。

【南京工程学院】理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351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业349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输配电工程)专业347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348分,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347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345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343分,通信工程(电力通信)专业344分,建筑学专业347分,土木工程(建筑工程)专业343分,会计学专业349分,财务管理专业347分,工程造价专业347分,工程管理专业343分;文科:会计学专业340分,工程造价专业341分,工程管理专业338分,财务管理专业337分。

【南京晓庄学院】文科,经济学类323分;中国语言文学类325分;外国语言文学类319分;理科,经济学类344分;环境科学与工程类334分;电子信息类分为工科类和理科类,其中工科类332分,理科类342分。

【金陵科技学院】文科,会计学336分,财务管理334分,金融学334分;理科,会计学347分,财务管理344分,金融学344分。

【南大金陵】语言类、经济类专业理科一般超过340分,文科超过320分。

热门院校

  • 无锡学院无锡市锡山区
    学校简介无锡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江苏省人民政府管理、无锡市人民政府举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支持办学的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其前身为创建于2002年5月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开放发展、协同发展、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构建了无锡学院、无锡研究生院、无锡研究院“三位一体”的办学体系。学校位于无锡市锡山大道333号,毗邻锡东新城核心区、无锡高铁东站、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地理位置优越,风景优美。校园占地面积917亩,建筑总面积33.5万平方米,是一所现代化的智慧校园、生态校园、人文校园和低碳校园。学校现有在校本科生1万余人、留学生近300人,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400余人。学校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有物联网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轨道交通学院、大气与遥感学院、环境工程学院、理学院、商学院、人文法政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体育部等14个教学单位,6个硕士点(与南信大联合培养),42个本科专业,覆盖理、工、文、管、经、法、艺等七大学科门类。物联网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管理科学与工程等4个学科入选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学科;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金融工程等12个专业入选江苏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现有专任教师570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3%,博士化率达53.7%。专任教师中有国家级特聘专家、省特聘教授、省“333”高层次人才、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省双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60多人次。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荣获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等9门,省级重点教材14部。学生在挑战杯、“互联网+”等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创业及学科竞赛中获奖800余项。学校学生会是全国学联第二十七届主席团成员单位(江苏两所高校之一)。近年来,本科生高质量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考研升学率稳居同类院校前列,众多优秀学子被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伦敦国王学院、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等国外著名高校录取。学校已培养毕业生4万余人,一大批学生考取国家公务员,或被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国企、事业单位录用,毕业生质量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涌现出大批优秀校友。学校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建有百余个实习实训基地,与80余家大型企事业单位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建有华为ICT学院、车联网产业学院、中科芯微电子产业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实训基地、金匮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锡台学院、低碳学院等10余个产教融合实体。其中,金匮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为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江苏省网络空间安全实训基地已建成江苏省首家、国内地级市第一家集教学培训、应急演练、科普宣传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性、应用性的网络空间安全实训基地。学校注重科学研究,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及横向课题等科研项目500余项;发表高质量科研论文1000余篇;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项;拥有省物联网设备超融合应用与安全工程研究中心、省工业环境危害要素监测与评估工程研究中心和省外国专家工作室等3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获批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江苏省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与美国富特海斯州立大学、加拿大阿尔格玛大学、德国斯泰恩拜斯大学、俄罗斯沃罗涅日国立林业技术大学、英国西英格兰大学、韩国又松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境外20余所高校建立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合作关系。立足新发展阶段,学校将聚焦特色鲜明的一流创新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进一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建成人民满意的无锡大学开拓奋进!
  • 学校简介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成立于1999年,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改制为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由南京理工大学联合社会力量举办。南京理工大学是隶属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建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重点大学,治学严谨,师资力量雄厚,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双一流”建设高校。南京理工大学负责指导各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选派、推荐和审定各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和教学质量监控。依托南京理工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办学优势,紫金学院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人文精神与科技素养相结合”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学校占地613亩,目前已建成教学生活用房近30万平米,教学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畅通无阻的无线网络实现了校园全覆盖,智慧校园系统持续升级,为学生学习发展、健康成长提供优良的条件。学校坐落在南京城东紫金山麓仙林科教城,这里汇聚了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12所高校,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氛围深厚,距离市中心十多公里;南京地铁二号线连接仙林大学城和南京理工大学直达市中心;学校每天有班车往返于本校和南京理工大学之间,单程仅需二十分钟。优越的地理区位和便捷的交通出行让师生学习生活更加高效舒适。学校现设有智能制造学院、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计算机学院、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等五个二级学院,32个本科专业,在校生万余人。聘请南京理工大学知名教授作为学科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引进培养具有博士、硕士以上学位的专职教师,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校外专业导师,建成了一支专兼职相结合、教学水平高的优质师资队伍。近年来学校自有教师中有11人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人入选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教师潜心育人工作,苦练教学技能,探索改革创新,在全国及省市级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自2018年以来,获得包括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长三角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等省级以上各类奖项15项。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积极探索改革创新之路。以“学”为中心进行专业建设改革,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为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以契合人才需求侧为导向,倒推制定“应用能力+个性发展”人才培养方案;以学习结果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统筹第一、二课堂、课内外、校内外资源,实现“通专并重+多样发展”;以保障学习条件为前提,“引智聚力+资源共享”,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和专业发展平台;以学生发展为检验标准,循证分流全程追踪,优化专业结构,促进教师、学生成为专业建设共同体。学校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发展成绩突出,获批省级专业建设项目和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数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现有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公共事业管理);参评江苏省独立学院专业综合评估的专业通过合格率100%,获评星级专业4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累计获批省服务外包类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32项等。深化产学研结合与校企合作,学校与行业企业通过经费资助、技术支持、共建研究机构和实践基地、共同开发课程等方式开展多渠道合作,先后与华为、微软、苹果、华三、HTC、德州仪器、飞思卡尔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合建立实训中心,获批科技部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产教融合试点示范基地、江苏省外包人才培养试点高校、江苏省产业人才培训基地等。近年来,学校整体科研实力与水平全面提升,在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中的排名从112名(2016年)跃升至32名,获评“近年来科研进步较快的独立学院”。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近年来考研升学率均超过10%,部分专业达到30%,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学生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中,屡次获得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最具潜力项目”等殊荣,立项创新实践项目百余项;在各类国家、省级学科专业竞赛与科技创新大赛中成绩优异,全国特等奖、一等奖等高层次奖项屡见不鲜,累计获国家级奖项563项,省级奖项2050项。毕业生人均获专业相关职业证书1个、学习类证书2个,年终就业率平均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能力素质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和好评。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国际化的趋势,引入国(境)外优质办学资源,拓展国(境)外合作办学项目,建立了较为广泛的国(境)外合作网络,与美、英、澳、加、德、日、韩、台湾等国家或地区的多所大学建立了友好交流与合作关系,签定了40余份校际合作交流协议,开展了30个合作交流项目;同时开拓创新思路,与知名国际大学联盟合作,引入国际标准化课程,开展国际硕士直通车项目、国际预科项目,成功输送数百名学子前往世界排名前百的名校继续深造。近年来,学校办学成果显著,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当选江苏省社会组织促进会常务理事单位,先后获得“全国先进独立学院”“江苏省十佳独立学院” “新华网中国影响力独立学院”“腾讯网综合实力独立学院”“江苏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先进集体”等佳誉。积极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先后获评“江苏省平安校园”“南京市慈善先进单位” “南京市园林式单位”“南京市节水型学校” “南京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栖霞区文明单位”等。学校将秉承“励学笃行”的校训,发扬“诚信、勤奋、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坚持立德树人,致力教育创新,凝练办学特色,提升教育质量,同心戮力,为把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创办成一所办学特色鲜明、教育教学质量优良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南京邮电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其前身是1942年诞生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战邮干训班,是我党、我军早期系统培养通信人才的学校之一。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建为本科高校,取名南京邮电学院;2005年4月,更名为南京邮电大学。学校原为邮电部和信息产业部直属重点高校,2000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现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邮政局与江苏省)共建,2017年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再次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013年10月,原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正式并入南京邮电大学。学校秉承“信达天下 自强不息”的南邮精神,践行“厚德、弘毅、求是、笃行”的校训,发扬“勤奋、求实、进取、创新”的校风。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体,以电子信息为特色,理、工、经、管、文、教、艺、法等多学科相互交融,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等多层次教育协调发展的高校。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现有仙林、三牌楼、锁金村、江宁四个校区,25个院(部、中心),另外还在扬州举办了独立学院——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学校现有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12个,本科专业59个。目前有4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4‰,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1个,国家一流专业22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9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级卓越计划专业8个。作为主要协同单位入选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作为牵头单位入选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现有各类在籍生3万余人。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800余人,其中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11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为55.57%,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比例为96.13%。曾经引进江苏省属高校首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现有中国两院院士(含双聘等)9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48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0人,国外院士6人、IEEE Fellow10人。现有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一大批教师作为会士、专委会主任、专家等活跃在国际电联、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通信学会、电子学会、计算机学会、自动化学会、统计学会等机构。学校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支撑条件。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1个;原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11个。图书馆拥有纸质文献藏书量265万余册,其中信息、通信、电子等专业文献齐全、富有特色。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成绩显著,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成绩。长期以来,学校立足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坚持“基础厚、素质高、能力强”的原则,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级一流课程22门,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教育部—英特尔精品课程1门,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课程70门;国家级精品(优秀)教材2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8部;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在校大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成绩斐然,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最高奖“索尼杯”“瑞萨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优胜杯”、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最高奖SIAM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冠军等国家级以上重要奖项,“十三五”以来,累计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000余项。办学80年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各类优秀人才25万余名,很多成为国内外信息产业和人口计生领域的领军人物、技术精英和管理骨干,享有“华夏IT英才的摇篮”之誉。学校大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学校构建“信息材料、信息器件、信息系统、信息网络、信息应用”五位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在新一代移动通信、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网络空间安全、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集成电路与微组装、智能电网、光通信、智能制造、现代邮政、人口学等研究领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近三年,新增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973计划、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类国家级科研课题438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82项;发表高质量论文3995篇。学校实施“一市一院”校地特色化合作战略和“一技一企”校企协同创新战略,与地方政府共建校地研究院和技术转移分中心、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8个,与企业共建校企创新平台27个。学校围绕通信、物联网等学科特色,完成了物联网领域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到服务社会的全方位布局,建成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国家众创空间3个。学校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入选国家2017年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招收本、硕、博三个层次海外留学生,生源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60余国,目前在校留学生规模700余人。先后有千余名国(境)外专家学者来校参加国际会议、讲学和访问,现有70余项学生海外交流项目,与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合作成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南京邮电大学波特兰学院,招收本硕博三个层次学生。积极参与国际电信联盟(ITU)组织的各项会议,承接亚太电信组织(APT)在中国的培训任务,积极参与通信领域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南邮人秉承务实进取的优良传统,探索出了一条依托邮电通信行业做专做精、面向信息化社会做大做强的大信息特色发展之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当前国家正在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为学校快速、科学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正抢抓机遇,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创新活校”四大战略,牢固确立“调结构,促转型;补短板,上水平;强特色,创一流”的战略思想,推动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学科群整体实力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全面开启研究型大学建设新征程,努力建成电子信息领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 学校简介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英文简称IVT)是为满足园区开发建设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区内外资企业,在新加坡原总理吴作栋的提议下,于1997年12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立的一所新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建成后,中新两国政府领导多次到访考察,并对学院办学成绩表示肯定。学院独墅湖新校园于2010年9月正式启用,原三校区合并,新校园地处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若水路1号,与纳米科技园、创意产业园、中外十余家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毗邻而居,为学生的创新发展提供丰富的产业资源、科研资源、广阔的就业空间和创业平台。学院是苏州地区17所高职院校中唯一一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现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多次被省教育厅授予“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办学实力位于省域前列。二十年来,学院通过积极借鉴新加坡、德国等发达国家先进的职教经验,形成了以股份制办学体制、深度校企合作、国际化办学视野为特色的办学风格。学院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股份制办学,组建了由苏州市光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吉林光华控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沸点教育咨询管理公司、翔宇教育集团、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苏州三星显示有限公司、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瑞萨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同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由中外著名跨国公司、国内外知名高校组成的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董事单位成员中来自美国、德国、芬兰、比利时、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企业董事21家,占董事成员的70%,跨国企业董事单位16人,占董事的53%。董事会领导下“院长负责制”的组成结构及运作机制,融合了企业和学校双方资源,从经费、专业等方面为学院发展提供强大支持,对学院优化发展战略起到了建设性作用。董事单位对学院的发展起着参政议政的职能,并参与到学院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师选拔、实训室建设、奖学金、奖教金设置、学生顶岗实习等工作环节,此外,还为学院教师提供访问工程师的场所和机会,极大地推进了学院“企业+学院”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学院坚持亲商理念和共赢原则,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在办学过程中导入了新加坡公共管理领域的“亲商理念”,并将其明确为“亲企理念”。学院发展二十年来形成了多种校企合作模式,为学院与企业共同成长,探索出了“BOSCH模式——订单培养”、“CHARMILLES模式——使用权共享”、“SAMSUNG模式——企业大学”、“同程模式——教学工厂”、“PHILIPS模式——联合实验室”、“AMD模式——访问工程师”六种校企合作模式。通过这些合作,学院与1100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建立了300余个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双方做到了目标一致、标准一致和全程合作,并逐步形成了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坚持“三化”实践,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访问工程师”培训、“全员海外项目制”培训、“海外招聘”、“校企讲师工程师互聘”等计划,造就了一支数量与结构合理的具有“工程化、职业化、国际化”背景的专业教学团队,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学院拥有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万人计划”1名,省级教学名师3人,江苏省“333”第三层次人才培养对象7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21名、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苏州市金鸡湖“双百”人才及苏州市高技能领军人才23人。学院秉承“国际职教理念、本土创新实践、区域成果分享”的办学思路,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国际化发展之路,彰显学院国际职教理念的时代气息及不断探索创新的勃勃生机。多年来,学院与各国院校及教育机构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具体合作模式有:合作办学、国际专接本、国际顶岗实习、选派培训、考察团互访及承办国际技能比赛。学院现有各类在校生8000余人,教职员工300余人。截止目前,学院共申请受理专利1012项,已有145项发明专利、209项新型实用专利、著作权2个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学院现有建筑面积近23万平方米,教学实验设备约8000万元,现有各类在校生约8千人。目前设有机电工程系等9个教学系部,已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等45个紧缺专业,学院建有7个国家级重点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群(涵盖18个专业)、1个省级品牌专业、5个省级骨干专业、苏州市优秀新专业2个,共计23个重点(品牌、特色)专业。
  • 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市玄武区
    学校简介南京理工大学是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由创建于1953年的新中国军工科技最高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分建而成,经历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等发展阶段,1993年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1995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获批成立研究生院;2011年,获批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7年,学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2018年,王泽山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同年,学校成为工信部、教育部、江苏省共建高校。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厚德博学”的办学理念,秉持“进德修业,志道鼎新”的校训,弘扬“团结、献身、求是、创新”的校风,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社会进步为使命,为党育英才、为国铸利器,围绕陆海空天信融合发展,向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现有机械工程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公共事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格莱特研究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新能源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等20个专业学院,以及钱学森学院、中法工程师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并与合作方联合创办了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和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2个独立学院。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兵器与装备、信息与控制、化工与材料三大优势学科群,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物理学6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领域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前1‰。现有国家重点学科9个,江苏省优势学科6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2个,工信部重点学科7个,国防特色学科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3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5个;具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具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9个;具有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授予权;具有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博士、硕士学位的授予权以及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招生权。学校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30000余名,留学生1000余名。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具有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和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审批权。现有教职工3500余人,专任教师22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500余人。高层次人才400余人,包括:两院院士25人,外国院士4人,国家级领军人才56人,国家级青年人才9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先进个人1人,“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4人,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7人等。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5个、工信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3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1个、江苏省创新团队34个。学校先后入选“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首批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高校。 学校人才培养水平突出,育人成果丰硕。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围绕“工程精英、社会中坚”的人才培养定位,立足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新要求,培养德才兼备、求真务实、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竞争力、能引领未来的创新型精英人才。建校60多年来,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近30万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国防就业率达35%,其中15人当选两院院士。“十三五”以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3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成效显著,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是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同时也是“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和“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落户高校;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等重大赛事中屡获佳绩,其中,在第十四届全国“挑战杯”竞赛中,学校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捧得“挑战杯”。 学校科技优势突出,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瞄准科技前沿,在先进发射、光电信息、导航制导、先进材料等科技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现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前沿科学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级质检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防技术创新中心分中心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8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个,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3个,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并以此为依托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出了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十三五”以来,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213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17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实现五大奖种全覆盖。由我校担任总师单位研制的武器装备亮相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接受了党和全国人民的检阅。学校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推动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被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在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校国际交流合作活跃,影响日益提升。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与英国牛津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俄罗斯鲍曼国立技术大学、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俄罗斯门捷列夫化工大学等150多所国(境)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现有国家级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8个,入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建有江苏国际知识产权学院。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合作建立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院,与法国梅斯国立工程师学院共建中法工程师学院,与英国考文垂大学设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与白俄罗斯戈梅利国立大学共建孔子学院。建有欧亚研究院,包括沙特研究中心、白俄罗斯研究中心、中东欧研究中心。学校成立了教育发展基金会,社会各界通过基金会设立了100余项奖教金和奖助学金,支持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领域不断追求卓越。 学校办学环境宜人,基础设施一流。近年来,学校立足南京、面向江苏,不断延伸和扩展办学面,形成了“一校三区”的发展布局。南京校区占地320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110.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52.3亿元,各类基础设施齐全,后勤服务系统完善,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1.7亿元,图书馆收藏280余万件印刷型文献、1100余万册各类电子型及数字型文献信息资源,主要聚焦核心办学功能提升,是学校传承办学文化、筑牢发展根基、扩大办学影响的主阵地,是支撑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事业的核心校区。江阴校区占地1115亩,校舍建筑总面积32万平方米,主要聚焦国家战略实施和国际化办学,依托地方区域和产业优势,是建设服务“两个强国”先行区、前沿交叉学科先试区、国际化办学示范区。盱眙军民融合科研试验基地、水下科学试验中心和产学研合作基地正在筹建中,主要聚焦国防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是以陆海空天信深度融合的科研试验基地为主的功能校区。 新时代展现新气象,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学校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总体目标和“双一流”建设核心任务,开拓进取、接续奋斗,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