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安徽:2018年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工作实施办法
2018-01-22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为确保2018年全省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工作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组织领导

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工作在省教育厅统一领导下进行。省教育厅有关处室负责招生政策制定、招生计划编制等工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以下简称省考试院)负责文化素质测试命题、考务管理、评阅试卷和录取管理工作。

市级招生考试机构负责统筹协调本辖区各县级招考机构组织网上报名工作,及时传达省考试院相关要求,组织实施本辖区文化素质测试工作和录取确认工作。

承担招生任务的高等职业院校都要成立相应的招生考试组织机构,负责考生职业技能测试或职业适应性测试命题、评分和录取等工作。

二、分类考试报名

1. 报名资格

已参加安徽省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通过审核取得当年报名资格的考生均可报考。

2. 报名时间及办法

考生于2018年3月5日10:00至3月9日16:00登陆省考试院报名网站http://gkbm.ahzsks.cn报名。同时填报院校志愿,自主选择报考不超过4所高职院校。报考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面向中职毕业生的对口招生的考生须同时勾选确认参加本科对口招生考试。具体流程见附件1。

三、分类考试招生章程

各招生院校须在2018年2月10日前将学校招生章程以PDF文件格式报送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普通高校招生处审核。经审核同意备案后的章程方可向社会公布。省考试院将在网站上统一发布学校招生章程。

招生章程主要内容包括:高校全称、校址(分校、校区等须注明),层次,办学类型(如普通或成人高校、公办或民办高校或独立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或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招生计划安排,专业培养的要求,身体健康状况要求,职业技能测试或职业适应性测试实施办法,录取规则,学费标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及有关程序,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联系电话、网址,以及其他须知等。

四、考试

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实行“文化素质测试+职业技能测试(或职业适应性测试)”评价方式。

1. 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为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测试(或职业适应性测试)。

文化素质测试由省考试院统一组织命题,含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内容。卷面分值为300分,其中语文、数学每科120分,英语60分。采取合卷笔试的方法进行考试。《安徽省普通高校分类考试招生和对口招生文化素质测试考试纲要(2018版)》见附件6。

文化素质测试合格者,普通高中毕业考生参加招生院校的职业适应性测试,中职毕业考生参加招生院校的职业技能测试。测试的要求见各招生院校招生章程。

2. 测试时间

考试科目考试时间备注
文化素质测试3月25日上午 9:00—11:30语文、数学、英语合卷
职业技能测试 职业适应性测试4月7日至4月22日具体时间见各招生院校招生章程

3. 考试地点

文化素质测试考点设在各市、县(市、区)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所在地;

职业技能测试或职业适应性测试考点设在各招生院校。

4. 考试组织

文化素质测试考场由省考试院统一编排,由各市、县(市、区)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负责组织实施。考点必须设在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考试实施及相关考务工作严格按《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关于印发安徽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工作手册的通知》(皖招考〔2017〕12号)有关规定和附件5执行。

职业技能测试或职业适应性测试由各招生院校负责组织实施。招生院校要严格按照国家秘密级事项要求命题制卷、运送保管,要严格按招生章程公布的考试(测试)标准和办法,在纪检监察部门的全程监督下规范组织考试(测试),严禁流于形式,走过场。考务组织要规范有序,对试卷保管、考试、测试等环节实行全程音视频监控,考试(测试)完成后应及时将有关纸质材料、音视频材料等归档备查,并按规定妥善保管半年以上。

5. 试卷的印制、运送、保密、保管工作

分类考试文化素质测试作为国家教育考试省级统一考试,其试题及答案在考试启用前为机密级。

省考试院指定厂家按照有关保密规定印制试卷。3月22日各市招生考试机构到考试院指定地点领取试卷。运送、保密和保管工作按照普通高考要求执行。

6. 考试违规处理程序和办法

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是普通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招生院校、各级招生考试机构和考点要严格规范执行考试纪律。对在分类考试中违规的考生及有关工作人员,将严格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和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处理;涉嫌违法的,移送司法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追究其法律责任。

各招生院校、考点须认真履行考试违规处理的规范流程,填写《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违规考生统计表》、《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考生违规事实纪录表》和《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违规情况告知书》(见附件2、3、4)。

7.实施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办法。免试和加分政策严格按照教育部和省相关文件执行。

五、评卷

文化素质测试的评卷工作由省考试院统一组织实施。

院校组织的职业技能测试或职业适应性测试的评卷(评分)工作由招生院校组织实施。

六、划线

根据招生计划、考生数和考试成绩等因素,省考试院划定文化素质测试合格分数线。

退役士兵文化素质测试实行单独划线,按文化素质测试合格分数线的60%划定。退役士兵未填报单列计划院校志愿,则不享受单独划线政策,详见《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单独招收退役士兵暂行办法的通知》(皖教办〔2016〕33号)有关规定。

职业技能测试和职业适应性测试合格分数线由各校自行确定。

七、录取

1. 预录取

各招生院校按公布的招生计划和录取原则进行预录取,并于4月24日前公布考生成绩和预录取名单,预录取名单必须在院校网站上公示一周。考生成绩和预录取名单按照省考试院统一的数据标准于5月1日前上传省考试院备案。

2.考生确认

所有被预录取的考生须在5月3日-4日登录高考报名网站进行录取确认。被多所院校预录取的考生只能选择一所院校确认录取,一经确认,任何人不得更改。已被预录取但未网上确认的考生将视为放弃录取资格。

放弃录取资格和未被录取的考生,可参加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确认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

八、有关工作要求

1. 切实提高认识。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是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各招生院校和各级招生考试机构要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切实树立国考意识、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落实各项规定和要求,确保2018年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工作平稳顺利,努力实现分类考试招生作为高职院校招生主渠道的目标。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鼓励办学条件好、社会声誉好的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分类考试招生。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已立项建设的16所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考生报名数不少于当年招生计划数的80%,参加考试人数不少于当年招生计划的60%。这将作为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等有关考核的必备条件。

2. 科学制定方案。各高等职业院校要在充分总结分析几年来实施分类考试招生经验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优化实施方案。要根据办学定位,选择本校有特色的专业,合理确定招生计划数,细化完善招生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和招生章程。各招生院校必须严格执行教育部“三十个不得”招生工作禁令以及安徽省教育厅相关工作要求,在招生工作中全面落实 “阳光工程”,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3. 积极宣传引导。各级招生考试机构要加强和改进分类考试改革的宣传工作,加强政策解读,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各招生院校要加强和改进对中等学校师生和其他招生对象的宣传服务工作,严格按照招生章程进行宣传,不得进行虚假宣传和夸大宣传,严控第三方和中介机构介入。招生考试机构和招生院校要加强协同配合,为招生院校规范有序地进校入班开展宣传咨询提供合理便利。

4. 严格考试招生纪律。各招生院校和招生考试机构要切实完善自我约束机制、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严肃考试招生纪律。要特别加强试题保密和考场考务规范管理,按要求落实考务关键环节的全程音视频监控。招生院校纪检监察部门要对考试招生录取工作进行全程监督,不留死角,及时发现和查处违反招生纪律的行为。坚决纠正和查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中举办与分类考试招生挂钩的辅导班、补习班,坚决纠正和查处任何形式的有偿招生、买卖生源、暗箱操作、徇私舞弊、失职渎职、考试违规以及“先上车后买票”等行为。各招生考试机构要加强对辖区内高中阶段学校组织报名、志愿填报、录取确认等环节的指导和监管,要落实视频实时监控措施,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机房误导考生或代替考生操作。对违规的考试工作人员、高校中学教职人员等一经查实,予以严肃查处,并按规定追究领导和单位的责任。

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举报电话:0551-63609561,举报信箱:jiancha@ahedu.gov.cn。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由安徽师范大学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全日制本科高等学校,独立颁发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独立办学以来,学院坚持“学校为学生而办,学生为学习而来”的办学理念,发挥独立学院的体制机制活力,秉承安徽师范大学“厚德、重教、博学、笃行”的优良传统,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厚德、开物、自强”为院训,倡导“诚信、勤奋、团结、博爱”的价值观,以学生的“生命、生活、生涯”教育为内容,以促进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成功”为目标,着力培养“明明德、厚基础、强技能”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形成了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办学特色。学院现有本科招生专业44个,涵盖工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等7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信息工程类、金融财经类、语言艺术类、现代服务类、设计传播类、工商管理类”六大专业群。建有2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6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教学团队。现设有电子工程系、化学工程系、经济系、管理系、人文与传播系等10个系,并设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实验中心、图书馆。现有在校生8803人,专兼任教师509人,其中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185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62人。独立办学17年来,学院以高水平的师资、规范的教学、严格的管理、优质的服务和多彩的校园文化,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近三年各专业录取线均超本科二批次线20分以上;2020年新生报到率达97%,位居全省独立学院榜首;学生考研录取率连续五年超过10%;大力推进各专业“1+N”竞赛模式,共获得校级以上各级各类奖项922项,其中由省教育厅认定的国家级(A类)赛事奖项52项。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3%左右,一批批优秀毕业生或在全国各地建功立业,或在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英国约克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学习深造。在艾瑞深、武书连分别公布的大学排行榜中,我院综合实力近几年一直位居全省独立学院前列。在2019年艾瑞深校友会公布的师范类排行榜中,我院居全国师范类独立学院排名第八。奋斗所到处,青春恰自来。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时间点上,年轻的皖江学院又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2020年3月,安徽师范大学与芜湖市政府正式签订转设框架协议,皖江学院的转设之途正式启航。目前,按照教育部关于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意见和要求,芜湖市委市政府、安徽师范大学与省教育厅正积极推进学院转设工作。相信转设成功后,学院将紧紧抓住全新的发展机遇,全面强化内涵建设,精心构建学子成长平台,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美好安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学校简介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坐落于充满神话色彩和古都风韵的八公山下、淮河之滨的淮南市。这里是省政府确定的全省七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拥有AAAA级风景区八公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州古城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安丰塘。属于合肥一小时城市生活圈,高速高铁航空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学院系省民政厅、教育厅年检优秀院校之一;属于全省高职院校首批自主招生改革试点高校。学院是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继续教育相互衔接的一体化职业教育体系。办学条件:学院占地面积35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2000多平方米,环境优雅,设施完善。教学设施齐备:拥有教学楼、培训室、行政楼、图书馆、实训室、篮球馆、信息网络中心等;拥有先进的高清触摸一体机教学、多媒体投影机教学、局域网教室教学、互联网教室教学、免费WiFi电子图书室阅览室。实训条件优越:校内建有现代实训中心、数控实训基地、电子商务实训基地、航空服务实训中心、旅游服务实训中心、电子模拟室、幼儿教育实训中心、形体训练房等多个专门实习、实训室。拥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和多家企业人才培养和选拔基地。生活设施完善:学院为学生提供标准的学生公寓(4人/间),上床下铺,内有独立卫生间和阳台,全天候供应洗浴冷热水,光纤宽带网络接口、衣柜、电脑桌等设备齐全,并有专人管理;学院内设有超市、移动电话网点、自动取款机、医务室、理发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学习、生活极为便利。 校园环境优美,人文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是莘莘学子陶冶情操、读书冶学、成长成才的理想园地。师资队伍强大:学院已聘具有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经历的系主任、专业带头人和专任教师86人,兼职教师27人,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17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41名,“双师型”教师16人。学院建立并严格执行对教师的选聘、管理、考核制度,已经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专业特色鲜明:学院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各专业都有数个实训基地。其中信息工程系的综合布线实验室淮南市高校只有两家拥有。机电工程系的数控技术和汽车维修两大实训基地,门类齐全、技术先进、条件优越,设备总价值近2000万元。学院在谢家集区(距离学院10分钟车程)实训基地实训厂房近13000㎡,标准生产厂房达5000多㎡,拥有各类普通机床、数控机床和大型汽车实训中心等,以及70余台设备的实习工厂。学院设有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建筑工程系和艺术传媒系共5个系,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大数据与会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旅游管理、电子商务、现物流管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视觉传达设计、工商企业管理、新能源装备技术、大数据技术、金融科技应用、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艺术设计、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等30多个专业。专业设置多,专业选择面宽,学生可随时调整专业。订单培养就业:近年来,学院的办学质量、办学声誉收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学院品牌影响力在全省,乃至淮南市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位居前列。学院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为契机,深化产教融合,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办学形式灵活,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合作新机制,订单培养、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等方式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体系,学生毕业后可进入本地、合肥及长三角地区的大型国有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就业。学院与上百家知名企业建立了联系;通过大范围比较,我们和奇瑞汽车、中国东贝集团(欧宝电器)、中国人本集团、长城宽带、南京易推、浙大网新科技、芜湖中达电子、北大荒集团、上海吉臣酒店、上海千速传媒和天坤国际教育集团等几十多家大中型企业签订实习、就业和订单班、冠名班培养合作关系。每年均邀请就业工作环境好,工资待遇高,学生未来有发展空间的企业单位到校开展双选活动,确保每一位学生高质量满意就业,就业率一直在96%以上。设立就业指导办公室,学生进校后即可与学校签到就业合同,保证100%安置就业,并扶正就业跟踪服务。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毕业生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部分专业更是供不应求。此外,学校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毕业生可通过对口高考进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文化氛围浓郁:学院广泛开展主题鲜明、积极向上、参与性强、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为青年学生提供成人成才的广阔舞台;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兴趣参加社团开展的各类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组织开展各类主题社会实践、社会实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助学体系健全:免学费:农村(含县镇)学生和符合政策的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职阶段享受国家免学费政策;对一二年级经全日制学籍注册的涉农专业学生、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给予每生每年2000元补助。雨露计划:凡建档立卡贫困生学生均可向当地政府申请享受1500元的政策补贴。奖学金:凡品学兼优学生每年给予2000元奖金,紧缺专业学生还可申请毕业后领取2000元补助。学院设立一至三等奖学生奖学金。大专阶段还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勤工助学:学院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带薪实习: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享有实习工资。求职补贴:凡建档立卡、低保、残疾、家庭特困学生毕业学年可申请求职补贴。毕业待遇:推行“一张文凭,多种证书”制度(职高或中专学历证书,多种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各层次毕业生取得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均可参加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和公务员招考。在职称评定、职位晋升等方面分别按相当于本科、大专、中专落实相关待遇。升学渠道:坚持升学与就业并重,对口高考、综合高中和技能培训相结合,毕业生升学有望,就业有路。专升本:我院毕业生可参加安徽省教育厅统一组织的专升本考试,按规定程序正式录取后转入相应本科院校学习。远程教育:四川农业大学在我院开设网络教育中心。学生通过学习,可取的国家承认文凭。进入大专阶段学习期间,可通过自考助学、远程教育、专升本等形式升入本科院校学习,毕业后获得本科学历。当前,学院办学条件达标,机构健全,制度完善,管理规范,服务到位,教风优良,学风浓,校风正,和谐稳定。站在新的起点上,学院秉承“修德、励志、勤朴、笃行 ”的校训精神,在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按照“四个全面”要求,遵循五大发展理念,坚定信心,迎接挑战,齐心协力,与时俱进,促进学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初步建成省内具有广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职院校。
  • 安徽大学合肥市
    学校简介安徽大学(Anhui University)坐落于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江淮首郡、吴楚要冲”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学校是世界“双一流”和国家“211工程”建设首批入列高校,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是安徽省属重点综合型大学。1928年,安徽大学肇基于时为省会的安庆市,开启安徽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赓续襟江带淮崇教文化之菁华。几经易址,于1956年迁建合肥;数度更名,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安徽大学”校名,这一天被定为校庆日。作为一所具有红色革命传统的高等学府,安徽大学办学近百年来,勇担民族复兴大任,执着“文化丕成、民族是昌”的办学理想,秉承“至诚至坚、博学笃行”校训精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累计培养了32万余名优秀毕业生,是安徽省内毕业生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高校,被誉为省属高校的“排头兵、领头雁”。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构建文理交融、理工互通、寓教于研的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富于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建有保障一流人才培养的办学条件体系,四区一园面积3200余亩、建筑面积12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81亿余元,馆藏纸质图书380万余册;拥有本硕博完整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层次体系,28个学院,87个在招本科专业(其中38个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总数并列全国地方高校赛道第1位),1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以及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以及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有14门国家级一流课程、2个国家级和26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国家级和9个省级实验教学(实训)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承建全国首个省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成功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特色教育基地);现有本科生25303人、博硕士研究生10509人;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升学率平均保持在35%以上,本科生与研究生获省部级以上竞赛奖2200余项,位列全国“双一流”高校第63位,毕业校友获得“国家杰青”数位居全国高校第29位。学校坚持走科研强校之路,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实力。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特色显著,覆盖理学、工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大门类,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5个省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4个学科进入前5‰);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3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149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1018人;实质双聘院士4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23人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安徽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地方领军人才365人次。已形成了以两院“院士”、国家“杰青”“优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为引领,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良、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师资队伍;科学研究聚焦集成电路先进材料与技术主攻方向,建设了“强光磁集成实验设施”“信息材料与智能感知”实验室等世界一流研究平台,产出了金属团簇材料、新型量子功能材料、磁斯格明子(skyrmion)存储材料等一批原创性成果,在高灵敏传感装备、毫米波芯片、水性聚氨酯等“卡脖子”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学校2021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1项,资助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稳居省属高校首位;“双一流”建设以来,共获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奖励94项。学校自然指数排名位居全国第59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指数在一流学科年度发展指数评价中位居全国第2;北京外国语大学发布中国大学全球影响指数,我校位列第54位;软科“双一流”高校教学实力排名,我校位列第69位。学校坚持以贡献求发展,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学校与安徽省16个市签订了多层次的校市合作协议,与合肥市共建绿色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与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三创学院,与5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与600多家企业保持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大学智库指数排名进入前50名,已成为研究与解决安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主要基地之一;创新发展研究院连续入选“高校智库百强”,连续9年编撰《安徽社会发展报告》蓝皮书,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智库产品;围绕三农问题、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研究报告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人肯定性批示77次(国家领导人批示17次);学校深化科教、产教、校地、军民“四个融合”,广汇人才培养资源,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共建“学术共同体”,合作开设“物质科学英才班”等5个英才班;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长鑫存储、科大讯飞、江淮汽车等共建校企互嵌式创新平台、研发机构和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围绕“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互联网+”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新工科”改革发展,与合肥市人民政府共建互联网学院;与兵器工业集团214所共建“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学校坚持内涵式发展,不断彰显文化传承创新水平。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势明显,近3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立项数连续位居全省首位,其中2021年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共30项,立项总数位列全国第26位;建有教育部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徽学研究中心,收藏徽州文书近7万件,牵头成立省高校创新联盟,协同省内高校成立新安医学、徽派建筑、徽州文献等分中心,引领带动全省高校徽文化研究、保护和传承;获批教育部首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一等奖等5项;2个项目入选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立项名单;建成战国竹简珍稀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安大简”首期成果成书目前最早《诗经》版本;《群舒文化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2家单位一同入选第一批“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建成方以智研究中心,整理出版《方以智全书》填补相关领域重大空白。学校入选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全国39所)。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影响。学校是国家公布的华文教育基地和接收政府奖学金留学生的高校之一,与美、英、德、日等国家和地区的152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学校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共建安徽省首个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安徽大学纽约石溪学院”,由杨振宁院士担任名誉院长并亲题院名;与智利圣托马斯大学、乌克兰哈尔科夫大学、阿塞拜疆巴库大学、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国立大学合作建立4所孔子学院,其中智利圣托马斯大学孔子学院先后荣获“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示范孔子学院”荣誉称号,习近平主席访智期间曾亲切接见学校派驻的中方院长及教师代表;与俄罗斯、法国、波兰、日本、韩国、墨西哥合作高校共建有9个“中国中心”;国际交流水平在省内高校领先、在全国高校居于先进地位、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新时代,新目标,新征程。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学校正精心组织好“十四五”规划实施,谋划好2028建校100周年和2035远景发展,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调结构、转功能、增体量、提质量”,以一流学科建设催生更多世界一流成果,以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一流的原始创新能力、一流的人才队伍努力跻身一流大学方阵,为高等教育强国和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 学校简介淮南师范学院是安徽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前身为淮南师范专科学校,始建于1958年,1962年停办,1978年3月复校。1999年,淮南师范专科学校、淮南教育学院(1978年组建)、淮南师范学校(1952年组建)三校合并组建成新的淮南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教育部批准淮南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层次的淮南师范学院。学校2007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在安徽省新建本科高校中率先被确定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省级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1年,英语、生物科学两个专业进入普通高校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学校现有2个校区,占地76.2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8万平方米,教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8亿元,馆藏各类图书226万册,电子期刊65.6万册。现有教育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金融与数学学院、计算机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音乐学院等15个二级学院。开设55个本科专业,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现有在职教职工1081人,专任教师896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30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780人。学校现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安徽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2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拥有全国优秀教师4人,省级模范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14人,省级教学名师16人,省级教坛新秀28人。学校秉持“立德树人、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着力实施本科教学工程,努力打造一流本科专业。现有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特色专业,1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0个“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专业;5个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4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1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1个省级教学团队,27门省级精品课程,6 门省级智慧课堂试点课程,40门省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近年来,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6项。学校现有2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级高校智库;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市级科技创新团队;10个校级直属研究机构,9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7项,教育部项目23项,获批省重大专项及重点研发项目5项。获批各类专利242项,其中发明专利64项,两次入选“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单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先后获政府部门各类奖项17项,其中安徽省科学技术奖4项,安徽省社会科学奖4项,淮南市科技进步奖2项。《淮南师范学院学报》(双月刊),是全国优秀学报、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校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近年来,在全国性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先后获得首届“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全国金奖、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铜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总决赛特等奖、第二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中国大学音乐超级联赛总决赛全国季军等荣誉。学校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未来教师大奖赛”、“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大学生广告艺术节”、“校园十佳歌手大奖赛”等传统品牌校园文化活动以及数十个学生社团活动,为学生展现才华、实现自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校与国(境)外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韩国、新加坡、菲律宾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的高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与国内外高校开展灵活多样的在校生文化交流和学生互派活动。学校秉承“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校训,弘扬“严谨、勤奋、求是、创新”的校风,凝练出了“心系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主动服务国家扶贫战略,在艰苦环境中锻炼成长,践行立德树人大学宗旨”的精准扶贫顶岗支教“炎刘模式”,成功入选教育部“第二届省属高等院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毕业生以过硬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业务能力、全面的综合素质赢得了用人单位的青睐,涌现出一批全国、全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学校连续四年获得“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被授予“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全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安徽省第一批省级创业学院”、“安徽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学校始终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办学效益和质量不断提高,社会知名度不断扩大。先后被评为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国家级第二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安徽省首批应急管理示范点、安徽省第一届教育系统文明单位、安徽省首批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示范单位,连续七届被授予“安徽省文明单位”称号。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根本要求,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定位,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 宿州航空职业学院宿州市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
    学校简介宿州航空职业学院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纳入统一招生计划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院位于宿州市宿马现代产业园,集“人文、国际、经典、科技”于一体的英伦校园,是泛美教育集团打造的又一艺术传奇。学院航空实训中心设施先进,配置齐全。学院立足安徽、面向长三角、服务航空产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初期开设无人机应用技术、民航运输服务、定翼机驾驶技术、空中乘务、民航安全技术管理、飞机机电设备维修、机场运行服务与管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等9个专业。学院采用集团化办学模式,集团拥有中国民航局授予的“民航客舱服务培训”、“民航安全员培训”等资质,与民航机场、北京中软国际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建立有合作关系,毕业生将主要就业于飞行、空乘、空保、无人机驾驶、飞机维修、安检、航空物流、贵宾服务、值机、AI数据工程师、互联网营销师等岗位。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