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重庆:2011年艺术类本科录取工作结束
2011-07-19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重庆市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招生录取工作已经结束。全国共有120所高校在我市计划招生艺术类本科考生3876人,通过市教育考试院的协调努力,各高校纷纷向我市增投计划,实际录取新生4649人,增加计划773人。其中美术类专业计划招生2463人,实际录取2903人,增加440人;其它艺术类计划招生1413人,实际录取1745人,增加332人。

  从录取情况看,市内19所院校计划招生3009人,实际录取3833人,增加计划824人。录取人数最多的院校是重庆师范大学,录取新生803人,第二是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录取新生557人,第三是长江师范学院,录取新生447人。

  市外101所院校计划在我市招生867人,实际录取816人,减少计划51人,减少主要原因是考生志愿填报不足。录取人数最多的院校是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录取新生104人,第二是四川农业大学,录取新生60人,第三是吉林动画学院,录取新生27人。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工作“一校一品”示范学校、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示范学校、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全国水利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水利文明单位、重庆市骨干高等职业院校、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重庆市文明校园、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重庆市节水型校园、重庆市绿色校园、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重庆市“双高”院校建设单位。学院始建于1964年,历经江津地区水利电力学校、永川地区水利电力学校、重庆市水利电力学校,2004年升格为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目前总占地面积936亩,总建筑面积36.8万平方米,实训场地面积14万余平方米,校内外实习基地300余个(中央和市级财政支持建设3个),实验实训设备总值1.5亿元(生均1.2万元),藏书100万册,固定资产总额突破10亿元。——师资队伍实力强。现有教职工7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50余人,研究生以上学历300余人,博士30余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8人,市级优秀教师、教学名师等14人,骨干教师122人,双师素质教师272人,双师型教师230余人,其中水利部双师型教师、职教新星、职教名师等43人。近三年,教师在国家和市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奖20余项,其中获国家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人才培养质量高。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技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拥有国家规划教材2部,建有《文明在水之洲》等市级以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余门,其中《水工建筑物》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成国家级教学资源库3个、市级教学资源库3个。人才培养层次包括全日制专科和专本贯通分段培养本科。目前,学院在校生1.2万人,面向全国27个省(市、区)招生。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长期保持在95%以上。《“三化递进 三方协同 内外融合”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成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100个典型案例之一,获得重庆市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专业结构布局广。开设高职教育专业42个,形成“一特一优三大支撑,九大门类协同发展”的专业结构布局,涵盖水利、资源环境与安全、能源动力与材料、土木建筑、交通运输、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文化艺术、教育9个专业大类,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 2 个,重庆市骨干专业4个,全国水利高职教育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5个,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等9个专业在全市属唯一设置。获批教育部2021年国控高职(专科)学前教育专业点,增设学前教育、早期教育等3个新专业。学院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适应大数据和智能制造产业需求,与中国普天集团、吉利汽车等著名企业合作,组建大数据产业学院、吉利智能制造(汽车)学院,打造大数据和智能制造类专业群,形成“一特一优三支撑、九大门类同发展”的专业结构布局。同时大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成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工作“一校一品”示范基地。——全程育人成效显。充分发挥党建引领、铸魂育人作用,打造全国样板支部1个。紧紧围绕“两室一堂”,建立完善学生上课随机抽查、信息网络同步公示、“一课四责”“一室四责”等制度,搭建“四级七维三测评”的大学生素质拓展平台。学生到课率稳定在99%以上,课堂教学互动反馈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教学目标达成度为95%以上。学生专业素质、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日益提升。近五年来,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累计获国家级奖项288项次、省部级奖项320项次。2021年,在校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市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31项、三等27项。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工作组发布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显示,2017—2021年我校大学生竞赛排名全国第183名,2021年排名全国第69名。——创新创业成果多。建有功能齐备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区,培育孵化创新创业项目99个。是重庆市首批创新创业“双百”示范建设单位、重庆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重庆市创业孵化基地、重庆市众创空间、重庆市高校众创空间。近两年,学生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市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获国家级4银4铜、市级10金18银43铜。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重庆决赛上,学院获得5金14银17铜,奖牌总数位居全市高职院校前列。——对外技术服务好。通过“建机制、搭平台、强队伍、重服务”等多种有效途径,积极构建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的科技创新体系。近三年,学院对外技术服务到账额突破1500万元。成功获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社会服务能力取得重大突破。开设40余种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具有全国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实施院校、全国水利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重庆市水利行业干部培训中心、重庆市水电行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等资质。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25000余人次。——文化育人特色明。弘扬“上善若水,学竞江河”校训,构建若水文化、名人与水、水哲学思想的环境育人体系,将水文化建设与人才人格品质培养相结合。学院获批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一校一品”示范学校,《彰显水文化育人特色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案例荣获全国水文化育人优秀案例一等奖,水文化“景、堂、戏”育人模式获重庆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水利部特等奖,成为全国普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15个精品项目之一,标志着校园文化建设迈上了新台阶。近三年,学生参加市级以上文体活动获集体荣誉80余项、个人奖项280余项。——国际交流合作深。是中泰职教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组织开展10余项对外合作项目,与泰国、越南、老挝、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开展国际教育合作。近三年有80余名留学生入学。与泰国黎逸技术学院共建大禹学院,开展留学生学历教育,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近年来,学院紧紧抓住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高度重视水利发展、高度重视重庆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立足永川、服务重庆、面向西部、辐射全国,坚持教学和科研并举,实施“稳定规模,强化内涵,突出特色,文化引领”四位一体同步推进发展战略,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行业一流,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应用技术型高校。
  •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市沙坪坝区
    学校简介四川外国语大学,简称“川外”,坐落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隶属于重庆市人民政府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为国家最早设立的四所外语专业高等院校之一。 学校秉承“团结、勤奋、严谨、求实”的优良校风,弘扬“海纳百川,学贯中外”的校训精神,形成了“国际导向、外语共核、多元发展”的办学特色,开拓出一条“内涵发展,质量为先,中外合作,分类培养”的办学路径。 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主,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型外国语大学,具备了博士研究生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留学生教育、继续教育及强化培训等多形式、多层次的完备办学体系。学校还设有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创办了《外国语文》、《英语研究》等学术期刊。学校已成为西南地区外语和涉外人才培养以及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问题研究的重要基地。 历史沿革 四川外国语大学(简称“川外”,英文为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缩写为SISU)始建于1950年,是在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成立的,历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政大学俄文训练团(195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高级步兵学校俄文大队(1951)、西南人民革命大学俄文系(1952)、西南俄文专科学校(1953)、四川外语学院(1959)五个阶段。2013年更名为四川外国语大学,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校园环境 学校背靠歌乐,面临嘉陵,校园呈梯级向歌乐山延伸,绿树成荫,环境幽雅,景色秀丽,是重庆市人民政府命名的园林式单位和重庆市著名的和谐生态型校园,是大山城中的迷你山城。 学科专业 学校有全日制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等多层次的办学体系,设有22个教学单位、1所附属中学和1所附属小学。学校开设有49个本科专业,其中外语专业24个(22个外语语种),面向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收本科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 学校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主,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含二级学科13个;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含二级学科4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涵盖4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现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8个省级一流专业立项建设项目;有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有12个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项目特色专业、3个特色学科专业群。 师资队伍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全面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工程。现有全校教职工1372人,专任教师86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比为50%,博士占比为38%。学校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等国家级人才6人,教育部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4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20人次,重庆市巴渝学者、英才计划22人次,“教学名师”“教书育人楷模”“十佳教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17人次,重庆市宣传文化第二批“五个一批”人才、“322重点人才工程”二层次人才4人次,“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及“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人选39人次。现有全国一级学会、二级学会会长和副会长8人次。 科学研究 学校建有3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备案基地、2个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学校学报《外国语文》是全国“中文外国语类核心期刊”,《英语研究》是CSSCI来源集刊。学校成立了区域与国别研究院、重庆当代中国研究院、金砖国家研究院、重庆国际战略研究院、当代国际话语体系研究院、重庆市国际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重庆市教育法治研究中心等应用型研究平台,产出了一批有价值、高显示度的研究成果。学校是中国外语界面研究会、中国语言教育研究会、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中国认知传播学会等全国学会组织的二级学会会长单位。 国际合作 学校与30余个国家或地区的100余所高校及机构建立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建有中澳商务英语、中法物流管理等2个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国立语言大学、多哥洛美大学、美国俄亥俄州东部中央教育服务中心建有孔子学院3所,与厄瓜多尔思源中国语学校建有孔子课堂1所。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各类本硕博人才培养、师资培训、科研合作、海外引智,年均接收各类国际学生400余人、长短期外专外教70余人,外派教师100余人、学生600余人。学校是全球外国语大学联盟(GAFSU)高校之一,法语国家大学协会(AUF)正式会员单位,与国外政府及教育机构合作设立歌德语言中心、塞万提斯语言中心、意大利语中心、俄语中心、白俄罗斯中心等涉外教育与文化交流机构。 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71公顷,教学设施完备,有西南地区最完善的外语教学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同声传译实验室、笔译实验室、商务实战模拟实验室、传播技能综合实验室、中介语语料库实验室、重庆市外交外事实验中心等。学校图书馆现有图书总量超过364万册,其中外文原版图书220409册。现有中外文纸质期刊3400余种,电子期刊41354种。近年来,我校积极引进包括中国期刊硕博论文数据库(CNKI)、超星发现系统、GALE参考工具书、PQDT学位论文等93个中外文数据库;自建了德语特色数据库、随书光盘发布系统数据库,构建了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相结合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社会服务 学校发挥外语优势和特色服务社会,为提升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水平、创造更好的开放经济环境、促进重庆产业国际化和多元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学校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成员之一,学校志愿者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重庆智博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等众多国际大型活动和重庆市外事活动提供接待、翻译、联络、协调、礼仪、向导等服务,受到国内外友人的一致好评。建校72年来,川外学子的足迹遍布全球,为推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促进重庆市对外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外交事业与文化传播、增进我国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发展愿景 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川外国语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科学研究实力、加大国际交流力度、强化文化传承创新、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朝着加快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外国语大学的目标不断迈进!
  • 学校简介★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重庆共青团目标考核特等奖★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院校 ★重庆市高校众创空间★重庆市航空学会理事单位 ★世界旅游小姐重庆赛区指定合作高校★重庆民办教育优秀院长 ★重庆民办教育优秀教师★重庆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重庆市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下称学院)创建于1999年,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纳入国家招生计划、面向全国招生的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院校。2009年,西南政法大学全面接管学院,成为学院的投资者、举办者和管理者。2013年,四川泛美教育投资集团和重庆斌鑫集团合作成立重庆新元投资有限公司,融入资金与西南政法大学共同举办学院。2016年,学院由重庆新元投资有限公司独立举办。2018年,学院迁入沙坪坝校区过渡性办学。学院2021年招生专业19个,其中航空类专业10个,是重庆市唯一形成航空服务专业教育体系的高职学院。近年来,学院坚持规范办学、特色办学,2018年获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019年获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院校”。学院注重内涵发展,教育教学成果显著,2018年获批“重庆市无人飞行器农业植保推广中心”立项建设;2019年“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顺利通过重庆市级“高职院校骨干专业项目”验收,2020年“飞机机电设备维修”、“民航运输(航空服务)”专业通过重庆市级教学资源库建设验收;全院师生在全囯、省市各项技能竞赛中频频出彩,多次荣获一等奖、金奖等多项荣誉,学院社会影响力、公信力不断提升。“十四五”期间,学院将依托集团教育资源和重庆区域经济优势,坚持航空专业与非航空专业协同发展,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完成新校区一、二期工程建设并实现整体搬迁,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航空职业院校。联系方式学院电话:023-67459243招生电话:(023)67199881、(023)67199882、(023)67199883、(023)67199889、(023)67459242学院QQ:4006960333学院邮箱:4006960333@b.qq.com学院网址:http://www.hailian.cn学院微信: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或cqhlzyxy学院抖音: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或944955971新浪微博: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百度贴吧: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回兴街道兴科二路1号沙坪坝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童家桥街道壮志路2号
  • 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市渝中区
    学校简介学校创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原名重庆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学校2015年成为重庆市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教育部共建高校,2016年成为“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首批立项的地方高校之一。学校由位于渝中区的袁家岗校区和位于重庆大学城的缙云校区组成,校园总面积2650亩,其中缙云校区占地2100亩。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6810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7124人,本科生18824人,专科生258人(对口支援少数民族项目),留学生604人。学校具有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港澳台学生和外国留学生资格。学校现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国家重点学科,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022年1月科睿唯安数据),4个重庆市一流学科,16个重庆市“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 学校设有21个学院(系),并设立研究生院,开设36个本科专业。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7个。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中医学专业已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现拥有1个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门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面向海外延揽高层次人才,成建制引进多个具有国际水平的人才团队,加强本土人才引导与培育,逐步构建起“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生态,形成推动内涵式发展的强劲动力。现有专任教师32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2000余人,博士生导师400余人,硕士生导师2100余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外聘)、海外高层次人才、长江、杰青等国家级人才58人次,省部级各类人才586人次。现有7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站博士后规模达到382人,人才塔基和师资蓄水池作用日益明显,人才队伍活力不断增强。学校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学校累计新增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各级部门及横向项目3700余项,资助经费近10亿元;牵头承担了重大传染病防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重大或重点项目,资助经费达2亿元。发表SCI收录论文6198篇,年均增长率达10.24%。多项成果在《柳叶刀》《自然·医学》《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获得国家科技奖励、重庆市科技奖励等各类奖励近50项,2017年我校2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0年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2项。学校独立研制的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海扶刀)属世界首创,是我国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医疗设备。学校成功研制出我国首个获批上市化学发光法新冠病毒抗体检测产品,现已获得欧盟CE等多项认证。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化学发光法新冠抗体检测试剂盒、肿瘤免疫治疗等科技成果高质量完成转化,转化金额达3000余万元。学校现有国家级、省部级研究平台62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实验动物中心、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国家级平台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以及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等国家部委级平台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智库、科普基地等省级平台57个。另有,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院士专家工作站”。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与欧洲、亚洲、北美洲、大洋洲的23个国家和地区的52所教育或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包括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国际名校;与英国莱斯特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已正式启动,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获批的临床医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同时,与复旦大学、西南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开展长学制医学生的联合培养。学校现有直属附属医院11所(综合性医院7所,儿童医院、口腔医院、康复医院、中医院各1所)。附属第一医院、附属儿童医院连续10年入选“全国医院综合排行榜”百强(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2020年度分别排名第56位、第59位。直属附属医院建有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8个,拥有编制床位17000余张,年门诊量近1500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近60万人次。
  • 重庆警察学院重庆市沙坪坝区
    学校简介重庆警察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受重庆市公安局管理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指导的全日制本科院校。重庆警察学院的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公安学校。2001年,公安学校和重庆市人民警察学校合并组建重庆警官职业学院。2005年,重庆警官职业学院与西南政法大学联办法学本科专业(公安法制方向)。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在重庆警官职业学院基础上组建重庆警察学院。2015年,学校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办学条件 学校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占地面积42.01万平方米(630.20亩),建筑面积11.5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249.31万元。图书馆纸质藏书65.43万册,电子图书34.57万册,电子期刊48.68万册,中外文期刊710种,资源数据库25个。现有实验实训场所26个、实习基地14个。学科专业 学校现有侦查学、治安学、警务指挥与战术、刑事科学技术、交通管理工程、网络安全与执法、经济犯罪侦查和禁毒学8个本科专业,涵盖法学和工学两个学科门类、公安学和公安技术两个一级学科。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为全国公安高等教育重点专业培育点和重庆市“一流专业”点,治安学、刑事科学技术、交通管理工程3个专业为重庆市特色专业。公安技术学科为重庆市重点学科培育点。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28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51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0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1人,专任教师157人。教师队伍中涌现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公安部部级津贴专家1人、全国公安模范教育训练工作者1人、国家知识产权局“千百万人才工程”首批百名高层次人才1人、公安部治安法制专家1人、全国公安高等教育教学名师3人、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5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3人、重庆市名师2人、重庆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重庆市首届创新争先奖1人。教学科研 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部级精品课程13门,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0项。在全国公安院校教学技能大赛中,5名教师获二等奖,7名教师获三等奖。近三年,学校教师主持各类科研、教研项目213项,其中省部级74项(含重大重点项目10项);教师共发表论文386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和主要外文检索收录41篇;获得专利20项,软件著作权登记7项;出版学术著作11部;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43项,其中省部级7项。学校现有重庆市科技创新团队1个,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科研平台10个,其中毒品毒物分析重点实验室、警务情报协同创新中心获批重庆市科研平台。服务社会 学校积极服务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安工作,针对社会安全领域焦点问题积极开展调研,提出对策参考,研究成果获得中央、重庆市领导肯定性批示和决策咨询采纳15次。协助公安部拍摄《公安机关规范执法视频演示片》,作为全国公安民警规范执法的示范教学片。参加公安部组织的“8.12”天津港爆炸事件等工作,服务公安民警3000余人次。派出维和警察1人、精准扶贫驻村第一书记2人。近三年,开展“送教送服务到基层”活动服务公安民警1300余人次;参加大型安保、警卫任务和爱民实践等活动2万余人次;协助公安机关办案21起,其中重特大案件11起。合作交流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多层次多举措推进校局、校企、校校合作和国际交流。依托校局深度共建平台,与重庆市公安局28个直属单位、41个区县公安局广泛开展协同育人。与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新华三集团等单位合作开展人才培养。与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司法学院开展学生学分转移项目。与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澜沧江-湄公河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等组织开展共建交流活动。扎实开展国际执法培训,已举办外警培训4期,培训来自10个国家70余名执法官员。人才培养 建校以来共培养毕业生1.5万余人,被誉为“巴渝警察的摇篮”。现有在校学生1599人,升本后本科毕业生2066人。大批校友成为重庆公安的中坚力量,涌现出“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杨雪峰,公安部“一级英模”杨雪峰、周鑫,公安部“二级英模”戴晓煜、甘在华、孙斌,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宋林恩、李作明、吴科,有79人次获个人一等功、871人次获个人二等功、1万余人次获个人三等功。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