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山东:二本二志愿投档 省内19所院校参与录取
2009-07-2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本报7月20日讯 在今天进行的二本二志愿投档中,省内院校两极分化明显,省内有19所院校参与本科二批二志愿录取,8所院校仍然没“吃饱”。

  参加投档的3所驻济院校均完成招生计划,山东建筑大学文理科投档线分别为590分、574分,山东中医药大学理科投档线为570分,山东政法学院理科投档线为575分。省内院校中,文科投档线最高的是山东建筑大学,为590分;理科投档线最高的是滨州医学院,为576分。

  潍坊医学院文科缺额128人;泰山医学院文科缺额358人;济宁医学院文科缺额126人,理科缺额171人。菏泽学院文科缺额70人,理科缺额281人;济宁学院文科缺额210人,理科缺额364人;枣庄学院文科缺额383人,理科缺额385人。此外,山东体育学院文科计划43人,仅投出5人;理科计划145人,仅投出3人。青岛理工大学(临沂走读)理科计划88人,仅投出17人。

  在本科二批中,参与录取的我省民办高校仅有两所,作为驻济唯一一所民办本科高校,山东英才学院今年首次将普通本科计划中的10%列入本科二批。在第一志愿录取中,一志愿就完成招生计划,高分数段的考生比去年有了大幅提高。今年该校文科计划数为17人,投出数为17人,最高分为585,最低分为560;理科计划数为18人,投出数为28人,最高分为578,最低分为549(录取分为552)。另外一所民办高校青岛滨海学院第一志愿没有完成计划。(记者:张科)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山东管理学院1938年始于革命老区沂水县,前身是1950年组建的山东省总工会干部学校,1987年改建为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2013年经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建为普通本科高校,更名为山东管理学院。学校坐落在泉城济南,现有长清和历城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73.5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28万平方米,育人环境优美,办学条件完备。作为全国唯一一所具有工会背景的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是“全国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示范校”“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是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建设院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建设学校,拥有劳动关系和财务管理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562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176人,占比31.32%;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教师523人,占比93.06%。现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1人、泰山学者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富民兴鲁奖章获得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齐鲁和谐使者1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研究团队2个。学校设有劳动关系学院、工商学院、会计学院、艺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贸学院、智能工程学院、人文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学院等13个院(部)。现有30个本科专业,4个专科招生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0417人,其中本科生8993人,占在校生总数的86.33%。建有142个校内实验实训室、13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设施先进的研讨型教学楼、功能完备的室内外体育场馆、24小时学习空间和大学生双创中心,馆藏纸质图书118.11万册,电子图书170.01万册,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是“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应用型专业群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山东省课程联盟平台在线开放课程27门。在近两届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学校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近三学年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奖673项;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41项、省级64项。学校是教育部第二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项目建设院校,被评为“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学校设有齐鲁工匠研究院、工会理论研究院、山东省劳动政策研究中心、“一带一路”国家劳动关系研究中心以及山东省智能制造与数据应用工程实验室、山东省高等学校对接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等各类研究平台或机构25个。“十三五”期间,教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9项,省部级课题126项;发表学术论文1366篇;出版专著82部;获得省厅级科研成果奖108项,其中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专利奖1项,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文化创新奖1项。学校是山东省工会干部培训基地和工会理论研究基地,是山东省工人运动研究会法人单位。“十三五”期间,共举办工会干部培训班269期,累计培训2.4万人次,承办省级大型职工竞赛9次。学校被评为“全国工会女职工培训示范学校”“山东省工会女职工培训示范学校”,被授予“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学校主办的《山东工会论坛》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国工运类核心期刊、中国政治类专业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RCCSE中国准核心学术期刊。学校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基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山东省古琴传承基地、山东地方戏传承基地、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学校利用这些平台,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主动对接省委重大发展战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实行开放式国际化办学的发展战略,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白俄罗斯、马来西亚、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所高校,在师生交流、科研合作、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方面建立了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合作关系。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正全面深化综合教育改革,实施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和谐发展的五大发展战略,向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奋力迈进!
  • 潍坊工商职业学院潍坊市诸城市
    学校简介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坐落于享有“中国龙城·舜帝故里”美誉的山东省诸城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东临滨海名城青岛,南靠新兴港口城市日照,西接革命老区临沂。诸城是世界风筝都潍坊所辖12个县(市、区)之一,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位列全国百强。潍坊工商职业学院是2005年8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由诸城市人民政府承担财政投入并实施属地管理。2016年3月份,为进一步提升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办学层次,扩大学院办学影响力,诸城市人民政府与高科教育控股(北京)集团、山东高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合作举办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合力打造职业教育高端品牌。学校目前占地1300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建有102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和15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现有教职员工645人,其中专任教师495人,具有高级以上职称172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247人。面向全国12个省(自治区)招生,拥有各类在校生15000余人,其中全日制专科在校生10000人。学校设有商学院、金融财会学院、医养健康学院、幼教艺术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智能信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7个二级学院,3个公共课、基础课教学部,13个科研院所;开设57个专科专业;拥有山东省与教育部共建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特色品牌专业4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3个;山东省级特色专业3个,品牌专业群2个,优质资源共享课14门,教学团队2个。学校还承担一定的成人继续教育任务,面向社会各阶层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网络教育、成人教育、教师教育和社会培训,形成了专业齐全的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等学历提高体系和多元化的社会培训模式。年均培训人次达30000人以上。学校始终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走开放办学、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道路,与中兴教育集团、京东集团、浪潮集团、中航天使、北京商鲲集团、北汽福田、义和车桥、新郎希努尔集团、惠发股份、得利斯集团等知名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学校分别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学校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绿化美化先进单位”“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潍坊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十强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 学校简介烟台地处胶东半岛东部,是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重要节点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提出了全力打造“仙境海岸”“文旅名城”和“康养胜地’的战略目标。为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3月22日,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在烟台工贸技师学院基础上设立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鲁政字〔2020〕48号)。5月11日,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备案(教发厅函〔2020〕22号),正式开始高职专业招生。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是“十三五”时期全国唯一一所在技师学院基础上建立的职业高等学校,也是落实教育部山东省共建职教创新发展高地的重要成果,被授予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旅游局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山东省金蓝领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全域旅游人才培训基地、烟台工匠孵化基地、山东省文明单位和中国鲁菜学府等称号。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创新强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培养适应文化旅游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一、专业设置契合产业、特色鲜明学院主动对接烟台市新旧动能转换“八大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紧紧围绕烟台建设宜业宜居宜游城市和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的战略定位,致力打造“餐饮服务、智慧旅游、休闲康养、数字创意、现代商贸、智能制造”等专业集群。2020年学院首批开设烹调工艺与营养、广播影视节目制作、酒店管理、空中乘务、电子商务、国际邮轮乘务管理6个高职专业,拟招生1500人。同时学院还设置了单招和综合评价招生计划。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和品牌专业,主要培养餐饮管理、厨房管理、食品烹调、营养配餐等技术技能人才。成立了烟台市鲁菜研究所、山东省技师工作站、中国鲁菜学府、中国鲁菜研发基地、山东省旅游饭店业鲁菜研发推广示范基地、中国文化与产业标准化推广应用标准创新平台、山东省鲁菜文化与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传承和弘扬鲁菜文化、培育一流烹饪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专业是学院与杭州时光坐标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共建的特色优势专业,主要培养电视栏目、影视剧、影视广告、专题片等项目的制作管理技术人才。引进企业一流的影视制作实训基地、数字电影虚拟摄影棚、数字高清虚拟场景资产库等资源,为专业建设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酒店管理专业与喜来登酒店、万豪国际酒店等国际品牌连锁酒店和百胜餐饮、凯瑞餐饮等国内品牌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主要培养具备国际视野,深谙各地文化,熟悉服务标准、服务流程、服务技巧,具有较强外语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实操经验的酒店管理高级技术技能型管理人才。空中乘务专业是学院与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上海教育培训基地校企共建的特色专业,为航空运输企业输送“品行正、修养好、气质佳、纪律严”,同时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扎实的专业技能,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中英文双语服务能力,完全胜任航空服务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电子商务专业主要面向电子商务企业的网络营销、商务平台设计运营与管理、进出口贸易操作等岗位,以及旅游行业的网络营销策划、宣传页面设计与制作、旅游产品推广与营销、H5页面宣传与设计等岗位,培养具备营销推广、商务平台设计运营与管理、进出口贸易操作等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掌握现代邮轮的基本知识与实践技能,具有较高的外语交流与沟通能力,符合国际海事组织 STCW78/95 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和邮轮乘务适任标准的要求,并能从事国际邮轮乘务管理、酒店服务管理,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二、课程体系能力为本、工学一体学院在全省职业院校较早推进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适应移动互联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完善课程体系内容,将“工匠精神、劳模精神、职业精神、企业文化、创新创业、文明礼仪”等内容融入教学全过程。近三年编写校本教材60余部,评选精品课程16门,在省市教学竞赛获奖150人次,国家省市技能竞赛获奖300余项。其中,在全国烹饪技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在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中,获得个人一等奖11个,连续7年获团体一等奖。三、师资队伍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学院建立了“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教学新秀”选拔培养机制和一体化教师认定机制,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13人,硕士以上学位165人,正高级职称16人,副高级职称90人,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齐鲁首席技师4人,山东省技术能手6人,烟台市首席技师12人,烟台市技术能手30人。组建了“烟台市导游大师工作室”“烹饪技能大师工作室”“礼仪名师工作室”和“烟台市制造业首席技师工作站”,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80余名企业能工巧匠和管理精英担任兼职教师,将企业一流的管理理念、生产工艺和企业文化及时传递到教学一线,实现了课堂教学和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四、立德树人形成品牌、成效显著学院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全域德育工作体系,培育“知行合一、德技双馨”的高技能人才。加强思政课程体系建设,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格局。加强德育实践体系建设,通过五常管理、实习实训、企业走访、社会实践、集中家访等形式,构建学校、家庭、企业、社会横向联动的管理体系。志愿服务、道德讲堂、经典诵读、升旗仪式、创新创业等特色德育活动贯穿教育全过程,连续五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文明礼仪志愿服务队被团中央评为暑期“三下乡”全国重点团队。加强德育文化体系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展“行业文化进系部、企业文化进课堂、专业文化进班级”系列活动,建设礼仪文化研究中心、鲁菜文化等传统技艺体验中心,打造“一系一品”校园文化品牌,提升学院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五、校企共建协同育人、产教融合学院成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建立了长期、稳定、高效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人民大会堂、山东航空、中集来福士、东岳汽车、山东核电、渤海轮渡、希尔顿酒店、中国石化、中国移动等300多家优质企事业把学院作为人才培训和储备基地,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成立“百纳餐饮产业学院、时光坐标影视学院”等二级学院,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共同育人。坚持引企入校,引智入校,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旅游局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为契机,致力打造全国一流的工业级3D打印+先进制造业孵化平台、3D打印+义齿制造研发平台、中国海派鲁菜技术研发与推广平台、中国葡萄酒专业导游研究中心和海洋旅游培训基地。六、社会服务平台多元、开放共享学院重点打造烟台市餐饮服务、智慧旅游、智能制造公共实训中心,构建多功能、多元化、开放性的社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中国鲁菜学府、国家旅游局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中国鲁菜研发基地、中国鲁菜之都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全域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金蓝领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技师工作站、烟台工匠孵化基地、烟台市医养健康人才培训基地、烟台邮政快递行业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烟台市莱山区社区教育学院等基地为平台,面向城乡各类劳动者广泛开展金蓝领、失业职工、大学生创业、大学生技能、退役军人以及老年才艺、家政教育、养老护理等培训项目,年培训总量近万人次。七、办学设施先进一流、功能完善2019年,按照信息化、人文化、生态化、现代化的标准,投资6.8亿元、总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占地500余亩的新校区建成并全面启用,实现了教学设施的全面改善和提档升级。校区建有17个标准化实训基地和160个一体化学习工作站,实习设备总值8000余万元。设有 98 家校外实训基地,267 家就业实践基地,充分满足教学实训、技能鉴定、技能竞赛、社会培训等多元需求。总投资1.5亿元的智慧校园工程于2018年启动,以创建“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与改革试点校”为目标,建设了一流的网络基础设施、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和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经济高效地为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数字化服务,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在阳春三月以全新的姿态开启了新的征程。学院将紧紧围绕烟台建设“仙境海岸”“文旅名城”和“康养胜地’的战略目标,紧密服务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需要,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理念超前、设施一流、特色鲜明的职业高等学校。
  • 鲁东大学烟台市芝罘区
    学校简介学校坐落在“中国最佳魅力城市”——烟台,是一所以文理工农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综合性大学。2012年,成为首批“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单位。2014年,获批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7年,获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2020年,被确定为山东省属21所“双高”建设高校之一。【文化传承】学校于1930年始建于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千年古县莱阳,历经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胶东公学、胶东师范学校、莱阳师范学校、莱阳师范专科学校、烟台师范专科学校、烟台师范学院等历史阶段,以吴伯萧、何其芳、臧克家、老舍、萧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名师先贤曾在这里弘文励教,培养了一大批投身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优秀人才,孕育形成了“厚德 博学 日新 笃行”的校训精神和“求是至善 尚实致用”的优良校风。2001年,原直属山东省交通厅、建校于1978年的山东省交通学校并入。2006年,学校更名为鲁东大学。【办学条件】学校依山傍海,环境优雅,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省级花园式单位、省级文明校园。校园占地3450亩,校舍建筑面积10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1.7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4亿元。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十三五”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图书馆藏书250.7万册、电子图书108万种。在校生3万余人。【学科建设】学校坚持学科立校,学科实力不断增强。现设25个学院、74个研究院(所)、62个本科招生专业,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拥有13个山东省重点学科。2020年,水利工程学科入选省属高校“高水平学科”建设项目,是全省同学科中唯一的“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学科。工程学连续两年稳定在ESI全球排名前1%。【教学成果】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7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评为“优秀”。2012年,成为山东省首批教师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省级教师教育基地。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9年,通过山东省美育评估和体育评估。现有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5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8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2个省级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5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3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在近三届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共获奖74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项(参与)、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7项。学校在2016-2020年全国师范类本科院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位列全国第16位。【科学研究】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建有科学与工程研究、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三类衔接配套、布局合理的创新平台体系,拥有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山东省语言资源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上航天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山东省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等各类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8个。“十三五”期间,共立项国家级项目264项、省部级项目600项,立项经费22050万元;发表高水平论文1703篇,出版学术专著217部,授权发明专利339项、实用新型专利160项;获得省部级奖励69项。2020年度科研经费10019万元,连续两年突破亿元。【师资队伍】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素质不断提升。现有专任教师1657人,正高234人,副高56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931人,具有国家级人才称号专家72人次、省级83人次。现有中国近现代史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中国近现代史等9个省级教学团队,功能材料设计与合成团队、优势学科人才培育团队等2个省级科研团队,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17个。【服务地方】学校深化科教、产教、校地融合,构建了人才培养、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决策咨询、共建共享、文化传承与创新“五位一体”的服务地方工作模式。2016年以来,新增地方政府等战略合作伙伴9个、行业企业合作单位135家,校地校企合作共建烟台新旧动能转换研究院、烟台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等45个协同创新平台;共建绿叶生命与健康产业学院、拓伟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盈科法学院等多功能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承担社会委托项目654项,到账经费13554万元。学校连续多年当选国家海洋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员单位,获批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获评“烟台发展突出贡献单位”“十佳驻烟单位”等荣誉称号。【交流合作】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学校是原国家教委首批公布的具有接收外国留学生资格的200所高校之一,是全国首批通过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正式认证的22所高校之一。每年长短期留学生人数1200余人。学校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130多所大学或机构建立了友好交流合作关系。现设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与法国昂热大学、西部天主教大学合建卢瓦尔孔子学院,与韩国南部大学共建烟台世宗学堂;与国外高校联合举办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日本二松学舍大学、韩国岭南大学举办1个博士联合培养项目;与国外多所大学合作开展“2+2”“3+1”“3+2”等模式的学生联合培养项目。【人才培养】“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这是历代鲁大人笃定的办学信念。九十多年来,一批又一批学子从这里迈出校门,踏入社会。迄今为止,学校共向社会输送了31万余名毕业生,他们以综合素质高、敬业精神强、基础知识牢和职业技能好,深受用人单位好评,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尤为难得的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走出了以国际知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炜为代表的饮誉文坛的“鲁大作家群”。目前,鲁东大学全体师生正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作为最高追求,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坚强保证,全面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坚持“综合性、应用型、国际化”发展定位和“党建引领、学科筑峰、育人为本”办学思路,进一步稳定规模、优化结构,着力提升发展层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大力推进新文科、新工科、新农科、新师范建设,积极构建内涵质量提升与外延资源拓展双驱动的新发展格局,努力把学校建成人才培养质量高、科技创新能力强、服务地方成效好、优势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 山东职业学院济南市槐荫区
    学校简介山东职业学院简介一所拥有70年办学历史的老牌工科职业院校一所致力于打造富有人文精神的国内顶尖工科职业院校一所积极申报山东职业技术大学的充满活力的职业院校山东职业学院起始于1951年建校的济南铁路机械学校,1958——1963曾升格为济南铁道学院。学校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学校设有铁道机车车辆学院(铁道研究院)、城市轨道学院(城市轨道研究院)、智能制造学院(智能制造研究院)、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学院(信息技术产业研究院)、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研究院)、土木工程学院、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人文与基础课教学部、体育教学部、机场学院、港口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台港澳事务管理中心)、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乌拉尔国际轨道交通学院等教学院部,另设有独立设置的科研机构职业高等教育研究院。拥有实验实训室167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6亿元。 建校70余年来,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国家轨道交通事业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直精神文明单位”“山东省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2021——2023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多次对学校的办学成果宣传报道。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