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福建:5986人参加2013年高考体育类专业统考
2012-11-29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昨日对外发布消息称,今年全省共有5986名考生参加100米跑、800米跑、立定三级跳远、原地推铅球等四个项目测试。

  据介绍,2013年福建省高考体育类专业省级统考时间从2013年4月提前到2012年11月20日-30日,由福师大具体承办。考试项目为100米跑、立定三级跳远、原地推铅球、800米跑四项。所有报考体育类专业的考生均须参加体育统考。

  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体育类专业省级统考工作,我省还为此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对突发运动员损伤、考试舞弊、测试仪器故障、供电中断、火灾、交通堵塞等突发事件制定了详尽的应急处置措施。

  另据了解,省教育考试院指定的考点将于体育统考结束后15日内将考生体育统考成绩(内容包括考生号、姓名、各项目成绩、总成绩)报送省教育考试院普招处。体育统考考生名单、成绩、位次将在省教育考试院网站(www.eeafj.cn)上公布(具体时间另行公布),考生可通过网站查询本人成绩、位次等信息。(记者 林芹)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创办于2003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厦门大学和厦门嘉庚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按新机制和新模式运作的独立学院。2003年10月21日,时任国务委员陈至立、福建省委副书记黄瑞霖为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揭牌,掀开了嘉庚学院向优质大学奋进的历史。历经19年的跨越发展,嘉庚学院目前已设有涵盖理学、工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的13个学院、1个独立系、2个教学部、2个教学中心、1个实践教学训练中心和1个科研中心,54个本科专业,82个专业方向,拥有在校本科生约18000人、硕士研究生91人(与厦门大学联合培养)。嘉庚学院自办学之日起在福建省即在本二批次招生,生源质量逐年提高,近六年嘉庚学院在全国招收本一线上考生1040人,全国本二线上考生数占比近100%。嘉庚学院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是福建省省属院校中省外生源比例最高的院校,省外学生人数占在校生人数的58%。2018年12月,教育部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指定平台“阳光高考”发布了各省20所考生最满意高校名单,嘉庚学院在福建省高校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位于厦门大学漳州校区,校区占地2726亩。校园依山面海而建,与厦门大学思明校区隔海相望。校园建筑以嘉庚风格建筑为主,中西合璧,恢弘大气,错落于湖光山色之间,给学子们营造了沐浴书香、畅游学海、静学深思的修读氛围。“以学生为中心”是嘉庚学院的核心办学理念。嘉庚学院坚持运用这一理念指导办学实践,实施“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个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服务与管理”并重的学生工作模式,全力营造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尊重个性、激发潜能的教育环境。嘉庚学院为学子成长成才提供了一流的软硬件设施。现代化气息浓郁的图书馆,提供190多万册藏书和优雅宁静的学习环境。完善的实验室配套、投资5200万建成的工业实训基地,提供强化动手能力的优越平台。与407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的实习基地,构筑实习预就业的畅通渠道。富有嘉庚学院特色的转专业制度和教师答疑制度,使学子在以兴趣为导向的学习环境和亲密的师生关系中快乐成材。嘉庚学院遵循“教学与科研并举,以有效教学见长”的发展思路,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将大力发展科研工作作为学校新一轮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和生长点之一。一方面,学校立足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博采众长,大胆创新,既严格遵循教育规律,规范办学,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又全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推进各项教学改革;另一方面,学校加大力度,循序渐进,逐步推进科研工作,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如今,学校已拥有一支由900余名训练有素、教研并长的专兼职教师构成的师资队伍,695项“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国家级176项、省级519项),8项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含1项特等奖)。近几年,在学校的大力推动下,科研工作也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已拥有省级科研创新平台3个、校企合作创新平台9个、各类科研项目612项(省部级以上重要项目107项)。开门办学,强力推进国际合作,是嘉庚学院一直遵循的办学宗旨。在学校的专任教师队伍中,活跃着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各国的外籍教师的身影。学校与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国家的多所高校开展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并与25所海外高校建立了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学校也积极与香港、台湾地区高校展开交流活动,与7所台湾地区大学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在校主陈嘉庚先生“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精神指引下,嘉庚学院坚持规范与创新并举的发展思路,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合格适用的人才。嘉庚学院的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生在国际性赛事获奖176项,全国性赛事获奖1265项,区域性赛事获奖229项,全省性赛事获奖2141项,日益树立起“综合素质高,创新精神强,实践能力突出”的品牌形象,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2018年11月,在福建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发布的《福建省本科高校毕业生竞争力之月薪调查报告》《福建省本科高校毕业生竞争力之晋升调查报告》中,嘉庚学院毕业生平均月薪位列福建省综合性大学第四,毕业生晋升总监级高管人员占比高居福建省综合性大学第二。2014年开始,嘉庚学院迈入新一轮跨越发展,提出“教学与科研并举,以有效教学见长”的发展思路,以制度建设与队伍建设为立足点,以实践教学、开放办学、学科建设、科研工作、研究生教育为生长点,打造特色,树立品牌,努力实现成为国内同类高校中一流的、获得国际广泛认可的、以有效教学见长的一所新型优质高等学府的高远愿景。
  • 厦门工学院厦门市集美区
    学校简介 厦门工学院是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普通本科高校,2019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座落在中国著名的海上花园城市——福建省厦门市,人文环境优美,四季气候宜人。海、陆、空交通便捷,是最适合人的居住、读书、研究、就业、创业的好地方。厦门工学院被评选为“全国最美校园”,实至名归。学校建成了公园式的校园,繁花芬芳、鸟语花香,文化气息浓厚,校园规划建筑古朴厚重、大气经典,园林景观优雅新颖、休闲空间十分精致、美轮美奂,让人叹为观止。厦门工学院的教学、图书、实训、实践、体育、艺术等场馆以及学生社区生活设施设备都先进齐全,处处体现了人文关怀,是老师和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理想殿堂。厦门工学院秉承“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以“百年树人,百年名校”为办学愿景,恪守“明志、博学、修身、力行”的校训精神,认真践行现代大学理念,建立实现现代大学制度。厦门工学院以“博雅教育、知识(专业)教育、能力培养”三位一体为人才培养方向,以市场雇主对新时代人才十大能力要求为培养目标:“一是人格魅力;二是终身自主学习能力;三是组织领导设计能力;四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五是批判性思维;六是创造创新能力;七是情商;八是沟通谈判能力;九是专业技术能力;十是精细化做事执行力。”旨在培养出适应二十一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厦门工学院围绕创建“百年名校”的目标,构建了“文学、理学、工学、商学、艺术学”5大学科门类,建成8个学术机构、35个本科专业,在校生达10000多人,教职工近1000人。学校以理工科为主,其他学科协同发展。以契合产业和社会发展急需人才为培养方向,构建和发展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数据科学、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建筑、跨境电商、网络新媒体等新兴科学技术领域专业。每年为社会输送3000多名本科毕业生,有许多优秀学生纷纷考上国内外名校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或走上建设国家的各行各业的岗位,就业率一直都在高位,大部分毕业生留在厦门市工作,深受社会和企业的欢迎和好评。“不让一个人落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功毕业”是学校对学子们的殷切期望和对老师们的真诚要求,也是厦门工学院的教育文化和教书育人的工作目标。“大学为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好准备,以博雅教育养成人格,以知识教育获得科学技术、以实践教育培养综合能力。”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学生必须在广泛的知识领域中畅游,从而理解不同的学科思维和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发展出可以在各个领域之间转换的技能,可以胜任任何学科和未来职业,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在自己的私人领域,成为真诚秉持正义、同情弱者的君子,对社会有担当、对他人充满责任心的好公民。
  • 福州工商学院福州市鼓楼区
    学校简介鲲鹏展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脚踏实地。福州工商学院坐落于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的福州市永泰葛岭,毗邻福州大学城和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交通十分便利,距离福州城区只需20分钟车程。学校创办于2002年,现设有工学院、财经学院、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城建学院、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创造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和公共基础教学部等二级教学单位,30个本科专业,是一所经、管、工、文、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学校创办伊始以本科为起点,其前身为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由部省共建高校、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福建农林大学申办,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实施全日制本科教育的独立学院。2019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并正式更名为福州工商学院。学校现有专兼职教师600多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占51%,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福建省教学名师、福建省优秀教师等高水平专家学者和省级本科教学团队。目前,学校是“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和福建省“软件开发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有多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教学中心;拥有一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一流本科课程、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省级应用型学科、新工科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等;拥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和省级重大教改项目50余项;荣获多项省级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承担省、厅级及以上课题500多项,出版专业教材70余部。学校是一所以服务为导向搭建开放性基础平台的崭新智慧校园。建有40000平方米校内综合实训基地、4000多平方米的大学生“青云三创中心”校内实践基地、容纳近千人的大型路演大厅,拥有一批省级经济管理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财会实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网络信息安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有电工电子实验室、物流管理综合实训室、证券投资模拟实训室、陶艺实训室、茶艺实训室等70个校内专业实验室和教学实训场所,能充分满足各类教学需要。建有20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图书馆,馆藏各类图书近130万册,共享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源,图书馆同时也是福建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分馆,并拥有可举办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双向视频报告厅;建有10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室内综合体育馆,拥有3000个座位的综合篮球馆、50米8泳道标准室内游泳馆、400米标准田径场等运动场所。万兆光纤覆盖校园,千兆光纤进入楼宇,百兆光纤接入桌面,教学管理实现可视化和智能化。学校内还建有整洁齐全的集购物、休闲、餐饮于一体的学生V街等生活配套设施。学校是福建省就业创业先进单位。学生视野开阔,创新力强,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外研杯”全国英语专业竞赛、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等各类学科竞赛累计获奖800余项,发表论文100多篇,在国家司法考试总体通过率大大超出全国平均总体通过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省级及以上项目近300项。近年来,毕业生当年就业率平均在97%以上,累计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本科毕业生3万多人,毕业生中涌现出一批批行业精英和创新创业人才。学校主动服务福建省区域经济,承接福州市“十四五”规划课题,与地方协作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稳步开展对外合作办学,分别与澳大利亚、泰国、英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等地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与华侨城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共建康旅产业学院,与福建福链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全省首个“区块链联合实验室”。加强与中国银行、中国电信等省内外知名企事业单位筹建产业学院,并签订共建校外实习实训教学基地200多个。学校规划用地1309亩,规划总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已建成校园占地近800亩,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学校背靠千年古刹方广岩,大樟溪支流穿校而过。校园香樟成行,月季满园,鸟语花香。校园整体设计科学合理,功能布局分布齐全,建筑风格新颖大气,传统汉唐韵味与现代气息完美交融,山与水相映成辉。崇德求实,厚积为新。福州工商学院正以崭新的姿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充分发挥办学机制优势,以“固本、求新、绿色、多元”的办学理念,形成“向学向善向上”的优良校风,不断追求卓越,打造特色学科,立足服务区域经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特色,不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办成一所高水平、应用型、有特色的中国东南区域名校。
  • 学校简介福建警察学院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的福建省唯一一所以培养公安、司法警察为主的全日制警察本科院校。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49年8月的福建省警务干部学校,1950年更名为福建省公安干部学校,1980年10月成立福建省人民警察学校,1984年9月警校与干校分开办学。1984年10月在福建省公安干部学校的基础上创办福建公安专科学校。2000年4月,福建省人民警察学校和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新的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2007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为本科层次的福建警察学院。2010年10月,省委省政府调整福建警察学院、福建警官职业学院办学体制,组建新的福建警察学院。学院主校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首山路,另有荆溪校区、西二环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513亩,总建筑面积16.5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97亿元。建有本科教学实验楼、警务综合实训楼、射击馆、体育馆、武术训练馆、田径场、驾驶训练场、心理训练场、游泳池、模拟法庭等实训场馆。现有馆藏纸质图书53.2万册,电子图书38.7万册,纸质期刊315种,电子期刊7951种。现有教职工424人,其中专任教师284人(教授(正高)31人,副教授(副高)92人,讲师(中级)及以下161人;博士52人,硕士178人),另有兼职教官58人、驻校教官6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650人(其中公安类2335人、司法类331人、普通类1984人),年培训在职民警5000余人(次)。学院学科专业特色鲜明,公安学、公安技术为省级重点学科,行政管理、作战指挥学为福建省新建本科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开设有治安学、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经济犯罪侦查、警务指挥与战术、监狱学、国内安全保卫、交通管理工程、禁毒学、网络安全与执法、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技术等11个公安司法类本科专业,法学、行政管理、信息安全等3个普通类本科专业。其中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治安学、经济犯罪侦查、警务指挥与战术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刑事科学技术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公安部重点专业建设点,侦查学、治安学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经济犯罪侦查、监狱学为福建省高等学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建设点。教学成果先后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2项。建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慕课应用型本科教学团队1个,省级网信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人才模式培养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培育)1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1个。成立有社会安全大数据研究所、区域(福建)反恐研究中心、福建红色资源研究中心、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研究中心、中国东南部禁毒研究中心、漳州110暨警察文化研究中心、犯罪学研究所所等17个研究机构。其中,社会安全大数据研究所系福建省首批25个数字福建大数据研究所之一。学院发挥学科专业特色优势,积极服务公安司法工作,服务社会,先后被确定为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中国东南部打击苯丙胺类毒品制贩活动(G75)项目培训中心”、公安部警务实战训练基地、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训练基地,福建省中级警官培训基地、公安民警心理训练基地、国内安全保卫训练基地、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基地、福建省网络安全实训基地、经侦数据实战实验室、福建省继续教育基地、福建省公务员培训基地、福建省高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基地。学院积极与国境外国家和地区的警察机关、教育科研机构及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每年举办“国际警务实战论坛”,邀请国内外警学专家、学者和实战部门业务骨干来院讲学、交流和培训,为公安机关和学院师生开展高层次警务学术交流学习提供高端平台。2010年以来,学院积极承办东南亚、中东、非洲、南美洲等地区18个国家外警培训班,多次出国执行援教任务,有力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学院坚持政治建校、从严治校的办学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突出忠诚教育,深化“教、学、练、战一体化”改革,严格警务化管理,着力培养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办学以来,已为福建省政法机关培养输送毕业生3万多名,培训在职民警近12万人次。目前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各级公安机关的业务骨干,有近一半的毕业生走上了公安政法战线的各级领导岗位,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鉴于学院在教学改革、警务实战训练、重大活动安保中的突出表现,公安部给学院记集体一等功4次、二等功2次。2009年以来,学院连续四届被评为省级文明校园,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先进单位、福建省5A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新时代、新气象、新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福建警察学院牢牢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公安工作的“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作为建警治警的总方略、办学治校的总纲领、人才培养的总指引,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德法双修、文武兼备的专门人才,努力建设区位优势明显、办学特色鲜明、符合实战需要的应用型警察本科院校。
  • 学校简介福州理工学院前身为2004年创建的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在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基础上正式升格为本科应用型高等学校。学校坚持面向中国(福建)自由贸易实验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重大战略需求, 为产业和区域经济培养厚德博学、知行合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工程、管理实践能力兼备的一线工程师和管理人才,将学校建设成综合实力强、办学水平高、行业特点鲜明、办学特色突出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一流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根据办学定位,学校着力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一线工程师、具有创新能力的“互联网+”一线工程师、具有产业全局视野的“全链条”一线工程师。 学校坚持产教深度融合的办学理念,坚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高端制造为一体的RDM Centre模式(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努力探索一条新经济体系下“科技驱动教育进步”的高等教育办学新思路。2016年,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福建省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项目”院校,“讲师+工程师+技术股东”的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众创模式”获李克强总理肯定;2017年,学校数字福建车联网实验室获批省发改委重点实验室,移动通信和物联网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通过省教育厅验收;2018年,学校工业物联网应用服务型制造公共服务平台获得省经信委省级公共服务平台,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学校举办方国脉科技一直以福州理工学院为产业创新基地,坚持“产教融合”的物联网发展战略产生了巨大的协同创新效应。 学科专业: 学校结合办学定位和福建省产业结构布局与发展需求,完善专业建设布局调整和优化机制,密切跟踪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动态趋势,通过建设一流专业实现“存量求优质”,通过跨学科融合改造传统专业实现“改造求融合”、通过培育贴近产业需求的新兴专业实现“增量求贴近”,形成了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以工学为主,理、经、管、医、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地方和行业特色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现设有计算与信息科学学院、应用科学与工程学院、商学院、护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体育教学部等6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本专科专业38个,在校生8935人。现有省应用型学科2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服务产业特色专业2个、省示范性应用型专业群1个、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5项、省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项。2019年顺利通过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审核评估,现有15个本科专业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 师资力量: 学校建设了一支以工为主,理、经、管、医、艺等协调发展的师资队伍。现自有专任教师350人,外聘教师237人,折合教师总数489人。自有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位教师293人,占比83.71%;高级职称教师129,占比36.86%;专业课“双师型”教师114人,占比32.57%。 人才培养: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明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着力构建思政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四大教育体系。着眼于人才培养适应新经济、新动能转换需求,建立和完善适应传统动能转型要求的产业人才培养机制,按照“行业产业需求分析→就业领域及典型岗位梳理→知识能力结构→课程模块设计→课程内容确定”的路径,根据传统产业创新发展的新要求、新特点开发、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重视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遵循“认知→求证→探究→创新”的渐进式思路,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种岗位”为导向,设置课程实验、综合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社会实践、创新研究多个实践教学模块,构建一个校内外结合、课内外结合的“点(基本技能)、线(专项技术)、面(综合实践)、体(创新能力)”相结合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对生产、管理过程重点环节技术技能的“螺旋上升式”实践教学,培养富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一线工程师。建立和完善“互联网+”产业人才培养的机制,以物联网、云计算为基础,将下一代信息技术渗透到传统专业,建设跨学科的应用型专业群,培养创新能力强、跨界融合的“互联网+”一线工程师。将生产性工程实践与智能制造相结合,引进企业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的智能制造中试线、生产线,培养具有产业全局视野,熟悉产业链从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到服务“全链条”的一线工程师。 机制创新: 学校探索建立具有上市公司办学背景的现代大学制度,遵循董事会治理、教授治学、学术自治原则,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2015年4月,教育部核准《福州理工学院章程》,以“一校一法”形式保障福州理工学院依法自主办学。学校设董事会、校长办公会、党委会和学术委员会。 生态校园: 学校位于素有“闽都金凤”雅称的福州市连江县,与风景秀丽的国家4A级景区——贵安温泉休闲旅游度假区相毗邻。校园占地面积1173.55亩,现使用校舍建筑面积26.23万平方米,主要是教学实训组团,包含教学、实验、实训、办公、体育、生活等各种功能建筑及设施。学校二期建设征地248.74亩,已经通过地方政府批复,预计投入5.5亿元实施工程项目建设,2025年完工,届时学校校舍建筑总面积将达35万平方米。 展望未来,学校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坚持科产教深度融合,努力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更好的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为把福州理工学院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而努力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