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吉林:临江警方打掉一个贩卖“高考答案”诈骗团伙
2014-06-09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今年高考期间,各地公安机关加大力度严厉打击贩卖高考作弊器材的违法行为,全力为高考保驾护航。6月6日,吉林省临江市公安局打掉一个贩卖“高考答案”的诈骗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并扣押大量用于高考作弊的测试、接收装置。

6月3日,临江市公安局网安大队民警在浏览“临江贴吧”时,发现论坛里有一篇帖子正热议:“临江有人贩卖2014年全国高考试题和答案,全套试题及答案的价格为5万元人民币,单科考试试题费用从5千元人民币至2万元人民币不等。”跟帖人数众多。

由于临近高考,为了不影响考生考试,临江市公安局立刻组织治安、网监等部门人员走访调查消息的真伪。在调查过程中,民警以要购买考试答案为由与犯罪嫌疑人马某取得联系,并约好交易时间。

6月4日下午,民警将前来交易的犯罪嫌疑人马某抓获,当场查获考试作弊器一套。经审讯,犯罪嫌疑人马某交代,他自6月以来,以出售高考答案为由,收取数名考生订金数万元,其“上线”就在临江市。

通过犯罪嫌疑人马某的供述,临江警方意识到,马某背后是一个作弊团伙。临江市公安局经过调查,很快确定该团伙的落脚点。6月6日上午,办案民警在临江市世纪小区内抓获犯罪嫌疑人刘某、孙某、韩某、高某4人,当场查获大量考试作弊器材。经讯问,4名犯罪嫌疑人供述了其向十余名临江考生销售高考答案以及作弊器材的事实。

在审讯过程中,办案民警得知,马某等5人销售的作弊器材是真的,但是他们根本没有办法弄到答案,他们只是准备将一套复习资料的答案发给考生,然后携带20余万元订金逃离临江。(本报记者 张淑秋 通讯员 刘欢 盖启阳)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吉林省交通学校,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与吉林省交通职工大学合并成立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第一批、吉林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国家百所骨干高职院校之一。建校60多年来,学校坚持“立足交通行业、面向区域经济、服务吉林发展”和“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形成了办学有企业互动、教师有高尚师德、教学有质量保障、育人有良好氛围的人才培养局面。学校始终秉承“崇实 尚善 弘毅 求精”的校训,作为吉林省交通类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为我省交通行业培养出大批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共培养出各层次应用型高技能人才6万余人,其中有15人次获得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及国家级设计大师称号,被誉为吉林交通事业的“黄埔”,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6年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3年通过教育部的验收。同年10月,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6年被吉林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单位。2017年评为吉林省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和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2019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单位,高质量通过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和吉林省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学校验收;同年,我校被确定为吉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被遴选为教育部“人文交流经世项目”首批“经世国际学院”院校。学校两次被省政府授予“吉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省政府授予“法律进校园”先进单位、省教育厅授予“依法治校示范校”,学校现为吉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吉林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诊断与改进主任委员单位。学校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11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935万元。校内实训室和实训基地81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243个。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474人,教职员工453人,专任教师274人。目前,有教授42名,副教授105名, 博士、硕士225名,引进高技能人才4名,“双师型”教师245名;全国交通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带头人2人,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突出贡献人员3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2人,吉林省优秀教师1人,长白山学者1人,长白山技能名师19人;省级优秀团队8个。2人获吉林省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1人获吴福—振华交通教育奖。学校下设10个学院、2个部和2个校企合作分院共14个教学部门。开设33个专业,建有国家级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省级示范专业8个,省高水平专业12个,省级品牌专业群5个、特色专业群6个,吉刚学院“前厂后校”办学模式评为吉林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机械工程学院的“冠名订单”模式被评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物流管理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物流人才培养基地;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学校着眼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装备、交通管理、交通服务四大领域构建对接交通产业的大交通专业群格局。学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积极推进职业技术素质教育。近5年,学生参加全国、省级技能大赛获各级奖励200余项,参加各类文体比赛获金牌180余项。毕业生综合素质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学校加强教学科研工作,获国家、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2项,其中国家二等奖1项,省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16门、省级优秀课程40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53门,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寒冷环境交通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寒区新能源汽车运用工程实验室”被省发改委批准为省级科研机构。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先后与英国、韩国、德国等大学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友好往来与合作关系。社会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充分发挥我校人才优势,依托学校牵头成立的吉林交通运输职教集团平台,建成了面向社会进行职业培训的“一个基地、四个中心、一个实验室”。大力开展面向寒区的交通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技术服务,年平均培训22000人/天;积极参与通梅高速、鹤大高速、长春市“两横三纵”快速路等工程质量检测评价80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继续不断强化内涵和外延建设,不断提升办学规模、质量、效益,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政府满意、社会满意、家长满意、学生满意和教职工满意的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高职院校目标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吉林农业大学坐落于吉林省省会长春市,是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A类),吉林省人民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合作共建大学,吉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工程院共建的“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吉林研究院”建设依托单位,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首批教育部、国家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省属高校,全国就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50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首批99所国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之一,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吉林农业大学前身是中共中央西满分局于1948年在黑龙江省创建的农业干部学校,1950年变更为黑龙江农业专科学校,1956年更名为北安农学院,开始四年制本科教育。1958年,北安农学院、长春畜牧兽医大学、长春农学院筹备处合并成立长春农学院,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校名。1959年,学校更名为吉林农业大学。经过7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理、工、医、文、管、法、教、经、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国家和区域农业、农村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基地。学校设有20个学院,1个直属教学部门和1个研究生院。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省属院校中最早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的高校。拥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部委级重点学科和13个省级特色高水平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现有教职工1801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科技创业领军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国务院特贴专家4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省政府参事3人,“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7人、讲座教授5人,吉林省高级专家27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9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60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吉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黄大年式科研团队”1个。2018年获批“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990人,其中,本科生16599人,硕士研究生3767人,博士研究生505人,留学生119人。有在籍函授生4348人。现有73个本科专业,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居省属高校首位;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15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13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各类实践教学基地387个。拥有7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五类“金课”);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部教材获评2020年全国农业教育优秀教材资助项目;7部教材获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十四五”规划建设项目;7部教材获批2021年吉林省教育厅省级重点教材立项建设项目;2001年和2007年在两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中均获得“优秀”;201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2017年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实施跨专业门类大类招生与培养改革;2018年再次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9年获批吉林省人才培养改革示范高校(A类);学校深入推进新农科建设,2021年,成立吉林省新农科长白山创新学院,成功承办全国新农科建设工作推进会,打造新农科建设协同育人的“吉林模式”。多年来,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始终处于全省高校前列。学校现有菌类作物优质高产抗病种质资源的挖掘、创制及应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食用菌新种质资源创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人参新品种选育与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经济菌物研究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动物生产及产品质量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秸秆生物学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代农业技术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国家作物种质资源长春观测实验站,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特性鉴定站等22个国家和部委级科研平台,63个省级科研平台。“十三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16项,科研经费达到8.7亿元。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省部级奖励97项,省科学技术奖获奖数量和质量连续多年位居省属高校首位。主办期刊《吉林农业大学学报》《经济动物学报》分别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与省农业农村厅联合成立首家吉林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形成了以校地合作的“安图模式”、校村合作的“民乐模式”、校企合作的“博瑞模式”、精准扶贫的“好田模式”、科技帮扶的“靖宇模式”和国际合作的“赞比亚模式”为标志的科技服务体系,累计创造技术增收180余亿元,荣获省政府首批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奖(单位)。学校李玉院士荣获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并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接受习近平总书记颁奖。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南非、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的93所院校、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是“‘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理事成员单位,中非绿色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副理事长单位,代表国家援建的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被誉为“南南合作典范”。与意大利卡麦利诺大学、美国西肯塔基大学联合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政府奖学金资格院校。作为中方实施主体大力开展中国政府、赞比亚政府、美国盖茨基金会三方合作;在赞比亚大学建立“中赞学院”,开展境外办学;是吉林省第一所开展国家级援外培训的省属高校和第一个开展国家“走出去”境外人力资源培训单位。学校占地1347公顷,其中,校园占地面积312.66公顷,教学、科研基地1034.34公顷,校园建筑面积44.4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1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177.73万册,电子图书133.5万种。学校与5A级风景名胜区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相毗邻,校园规划别致,景色怡人,素有“花园学校”之美誉。建校以来,学校秉承“明德崇智 厚朴笃行”的校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走出了一条“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特色办学之路,培养和造就了包括省属单位首位院士在内的10余万优秀学子。2016年,学校党委被评为吉林省高校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并作为全省高校系统唯一代表被评为吉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2018、2019年,先后2个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019年,学校党委被评为首批“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学校成为吉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2021年,学校党委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新时代的吉林农业大学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基础上,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持续增强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把学校建成国际知名高水平农业大学,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吉农新篇章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具有独立颁发国家高等教育学历证书资格,纳入全国统一招生计划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院位于素有"汽车城"、"电影城"、"科技文化城"、"大学之城"、"森林城"、"雕塑城"美誉之称的吉林省省会长春市内,校园坐落在二道经济开发区,毗邻东北旅游胜地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和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 学院校园规划占地面积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总投资4.5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700万元,图书馆藏书10万册。拥有行政楼、教学楼、实验楼、学术报告厅、多功能会议室、阶梯教室、多媒体教室、汽车机电实训中心、各专业实训室、电子图书阅览室、大型计算机教室、学生公寓、体育场、大学生文化活动中心、学生餐厅、超市、浴池、银行ATM机。校园建筑理念先进,校风校貌和谐清新,环境卫生整洁优雅,是莘莘学子理想的学习、生活乐园。学院拥有一支以博士生导师、教授、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为主体的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聘请国家和省属重点院校的教授和国内知名企业的高级技术总监、高级工程师进入学院指导我院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由学科带头人和“订单”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共同组成创新教学改革领导小组,针对所设专业,实施阶段目标教学和量化管理,建立了全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院特别重视开展实践教学,强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精神。学院实践教学科研中心(长春市康嘉科技有限公司)先后开发了整车构造、整车实验考核、综合电控、电控发动机考核、底盘实训、汽车电器、汽车仿真软件、电工电子等8大系列及高级轿车电喷实验台、汽车电子多功能无级变速实验台、汽车电器实验台、发动机拆装维修实验台、汽车智能化故障诊断仪等100余项实训教学设备及配套设施,不仅满足了本院教学和实训需要,而且销往省内外多所大中专院校及国外,“学研产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有利平台。学院的特色教学方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和企业岗位实习体验机制,以及“全程10段式”学生量化管理和服务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敬业意识和就业竞争力,毕业生在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广受欢迎,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6%以上,被吉林省主流媒体评为全省“最具教学特色的诚信学校”和“最具影响力学校”。学院下设四个分院一个部室,分别是汽车应用分院、制造工程分院、管理工程分院、继续教育分院、公共基础部,开设国家统招专业28个,继续教育专业20余个。其中,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数控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旅游管理专业、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社区康复专业为十大热门专业,专业设置逐步实现与市场对接。学院注重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历经多年的发展积淀,形成了符合青年特点、紧跟时代发展、具有职教魅力的校园文化。学习创新型、兴趣特长型、公益服务型和文体活动型等学生组织活跃而广泛。文学社、记者站、青年志愿者协会、创业者协会、国旗护卫队、书法爱好者协会、英语协会、大学生合唱团、大学生舞蹈艺术团、篮球队、足球队、乒乓球队等30余个学生社团组织经常开展活动,“自强不息”、“追求卓越”、“超越自我”已经成为广大学生不断进取的目标和动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活跃的学生课余生活,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了有利条件。学院从专业设置、教学模式,到人才培养方式逐步实现一体化。学院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汽车、机电和建筑的人才培养“专业特色”,为学生创造了广阔的就业市场和美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实践教学和竞赛机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使得毕业生连年获得高就业率和高社会赞誉度;仿真教学、校企合作和订单培养的职业素养“培育特色”,为学生营造了“熟悉职业环境、进入职业状态、掌握职业技能、培育职业精神”的条件,保证学生面对职业能够“进得去、站得住、走得稳”;“传诵中华民族精典文萃的人文素养”教育特色,引导学生在成长成才的同时,学会感恩、孝道、宽容、礼让,懂得“仁义礼智信”和“恭宽信敏惠”。学院还从新生入学开始就抓就业,就业指导和帮扶体系更加完善,更好地达到了引导毕业生端正就业心态、客观理性地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学院在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指导下,坚持“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以鲜明的教学特色、人文的育人理念、健全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管理体系,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是一所政府放心、企业欢迎、家长满意、学生受益的高职院校。
  • 学校简介吉林工程职业学院是经吉林省政府批准成立,隶属于吉林省教育厅的省属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院。学校始建于1958年,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建立的普通高等院校之一。学校在建校之初和1978年恢复高考时期,两次举办全日制本科教育。经过60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的建设,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办学能力不断增强,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科技术技能型教育为主,兼有继续教育,学历教育、短期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涵盖工、农、经、管、医五大学科门类的装备制造、汽车工程、粮食食品、信息通讯、建筑测绘、服务管理、生物制药和健康护理八大专业集群的多学科专业的特色鲜明的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学校经过60年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传承了 “厚德精术、知行合一”的校训;凝练了“求实、踏实、朴实,自我革新、主动更新、勇于创新”的“三实三新” 和“一把锹”精神;形成了“团结、求实、勤奋、创新”的校风、“厚德、博学、严谨、奉献”的教风和“笃学、善思、修身、强技”的学风。学校坚持 “德育为先,技业并进”的办学理念,以培养“有理想、爱国家,讲文明、守纪律,能吃苦、稳基层,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向社会输送各类毕业生7万余人,为国家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学校占地面积3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8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6亿元,在编教职工410人,全日制在校学生6000余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32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45人,现有具有博士、硕士学历教师161人,“双师型”教师172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1人,吉林省长白山技能名师4人,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6人。一支教学有名师、实践有技师、管理有专家的人才队伍正在形成。学院根据市场需求,科学设置学科和专业,设有粮食与食品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医护学院等12个教学院(部),开设食品营养与检测、生物制药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电子商务、高铁客运乘务、护理等42个专业。学校教学手段先进,教学设施完善,实验仪器齐备,现有多媒体教室147个,专业实验室73个,计算机机房22个,计算机1050台,校内实习实训基地3个,并配有各种数控机床、拆装汽车等实习实训设备65台。其中,农产品加工与检测实训中心为吉林省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实践教学基地200多处,图书馆藏书33万册。学校建有全国计算机等级、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等10个考试点,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站)6个,可为生化药品提取工、汽车维修工、数控机床操作工、食品质量检验工、车工、电焊工等30个工种做职业技能鉴定,学生不出校门就可取得所学专业的职业上岗证,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学校现有省级教育改革试点专业1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优秀课程16门,近几年来共承担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20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9项,发表学术论文1200余篇,编写教材、论著近300余部。迈入新时代以来,新一届学校党委班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省高校工委、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切实发挥党委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作用,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带领全校师生员工按照学校第一次党员大会确定的“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新思路、新战略,新定位、新目标,新任务、新举措”,围绕“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等职业技能型大学”建设总目标和“有理想、爱国家,讲文明、守纪律,能吃苦、稳基层,实践动手能力强”人才培养总体目标,以“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决心和意志,大力实施学校“三步走”战略、“六化”发展思路、“十大”计划;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 “12345”思政工作新思路,实施“六位一体”思政教育新模式,以“弦歌六十载·奋进新时代”建校60周年为契机,全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计划”,加快完成“两年改观、三年见效、五年形成特色”的“七大平台”建设目标任务,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吉林工程”文化,塑造“吉林工程人”形象,展现“吉林工程人”心系学校、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形成校园文化特色品牌,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特色办学和优质就业思路,校企合作注重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双主体”作用;产教融合着重强调专业设置紧贴产业发展需求,课程教学内容安排紧贴职业标准;“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紧贴岗位能力形成过程要求,教学环境营造紧贴生产现场实际场景。通过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实施“一院、二群、三品”专业特色办学举措。(注:“一院两群”是指学校设置的每个二级学院都要打造“一个专业群,一个企业群”,每个专业群依托并服务一个企业群,企业群支持专业群,实行校企紧密合作、产教深度融合的特色专业办学模式,专业群按照大类培养,学生入校一年后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就业需要选择专业,每一个专业群背后至少有3至5个企业集群支撑,合作办学;“三品”是指每个专业群至少有一个省级以上的优势品牌专业,每个企业群至少有一个规模以上的国内500强的品牌企业,每个学院至少有一个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品牌项目,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熟练掌握至少3种企业需求的职业技能。)目前,学校与维柴动力德国博世公司、珠海鼎立集团、凤凰卫视教育集团、百度集团、吉林国文医院、天津坤宏海事教育集团、一汽富维、一汽佳宝、中粮集团、海尔集团、北京京东方、苏州佳世达、浙江吉利汽车、南京熊猫、益海嘉里集团、宁波舜宇集团、吉林敖东制药等150余家大型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签订了长期用人协议。近年来,学校每年都举办大型校园供需洽谈会,每年进校招聘企业达300家以上,岗位信息供需比达5:1以上,就业多在东北三省、京津冀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等城市群。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85%以上,超过全省高职和本科平均比例,年终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既保证了毕业生的就业,又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注重对外交流和学习,有多名教师先后到美国、德国、日本、新西兰、台湾等地进修和学术交流。学校现在正朝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技术技能型大学的目标阔步前进!
  • 长春工程学院长春市朝阳区
    学校简介长春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理学、艺术学、文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深厚建筑、水利、电力、地质等基础工业行业背景及鲜明办学特色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是吉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A类高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CDIO工程教育改革”试点高校,“新工科”综合改革类项目实施高校,“欧盟伊拉斯谟计划研究生国际化培养项目”实施高校,“吉林省转型发展示范高校”,吉林省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示范高校(A类)。学校具备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资格,是首批试办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的全国五所大学之一,曾是具有国防生招生资格的全国百所大学之一。底蕴深厚,行稳致远。学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建国初期。1951年至1953年,长春土木建筑高级职业学校、长春测量地质技术学校和长春水力发电工程学校先后成立,历经五十载,三校几经易名,隶属关系和办学层次多次变更,主要归属原冶金工业部、水利电力部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等管理。上世纪60年代,长春水力发电工程学校曾升格更名为吉林水利水电学院,举办本科教育。1997年,三校均成为全国示范性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2000年3月,三校合并组建长春工程学院。两区办学,资源丰富。学校现有湖东和湖西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45.8万㎡,各类校舍总建筑面积46.3万㎡,拥有固定资产总值10.76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18亿元,图书馆拥有中外文纸质图书176.43万册、电子图书125.69万种。强化学科,精进专业。学校现有涵盖工学、管理学、理学、艺术学、文学等5个学科门类;16个硕士研究生专业培养方向;6个省特色高水平学科,全部进入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客观评价排名前30%,且全部进入全国校友会排名前50%。设有22个教学机构,开设59个本科专业,52个本科招生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地方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11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7个国家级、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2个国家CDIO试点专业,1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5个省级品牌专业,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立德树人,精育英才。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研究生、国际学生共1.6万余人。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治校方略,面向基础工业行业,服务吉林、辐射全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建筑、水利、电力、地质、机械等基础工业行业培养立德为先、身心两健、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15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50%以上就业于大中型国企。涌现出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建(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原总经理、首席科学家)、国家水利部原部长鄂竟平、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王德学、中国文联原副主席段成桂(伯硕)、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原黄金指挥部少将苗树茂等八位省部级领导干部,还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裴向军、“全国劳动模范”柴永征、曹玉兰、“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全国十佳最美地质队员”郭俊华等一大批杰出校友。学校在全国各地建立了39个校友会,同时在俄罗斯、英国、巴基斯坦等国家建立了海外校友会,校友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名师荟萃,学高身正。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300余人,其中专职教师986人,80%以上为“双师双能型”教师,正高级职称136人,副高级职称35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18人。58人被相关科研单位和高校聘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矢志创新,服务社会。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工作,与吉林省政府等有关部门以及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等所属100余家大型企业开展跨学科、跨领域深度产学研用合作。建有23个国家及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相关研究方向独具特色,在省内优势明显。承担多项国家自然基金、科技部、世界自然基金会等高水平科研项目。近5年,获国家及省级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等37项,为企业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7亿余元。设计研究院、继续教育学院、吉林应急管理学院、BIM技术产业学院、吉林省建设发展研究院、人工智能技术研究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应用技术学院发展势头良好,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广泛交流,合作共赢。学校英国西苏格兰大学、俄罗斯南俄国立技术大学、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美国宾州滑石大学、日本武藏浦和日本语学院、德国卡塞尔大学等30余所国外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互派留学生,互派专家、学者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并与英国西苏格兰大学、俄罗斯南俄国立技术大学、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合作举办本科教育项目。学校扎实开展国际学生教育,国际学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学校注重学生的能力提升与身心塑造、道德养成与情怀涵育、价值观培育与科学方法培养,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秉承“明德致远、笃行务实”的校训,传承“重教崇实、和谐创新”的校风,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支持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近5年,学生在各级各类的创新创业、文体艺术等竞赛活动中,获省级以上奖3000余项,其中,国家级一、二、三等奖670余项。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全国高校优秀网络通讯站”“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吉林省模范集体”“吉林省精神文明标兵单位”“吉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吉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状”“吉林省五四红旗团委”等数项荣誉。凡益之道,与时偕行。长春工程学院全体师生将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围绕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及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总体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追求发展新高度、增强发展新动能,以“新工科”建设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化特色为核心、以人才队伍为关键、以重大平台为支撑、以开放办学为路径、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塑造形成高素质队伍、高效率机制、高水平管理、高活力氛围,继续保持为基础工业行业服务的办学特色,为建成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