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江苏:2010年高考网报开始 不再出现“兼招”专业
2009-11-02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江苏高考网报首日“大堵车”

别急:4日24点报名才截止;注意:今年将不再出现“兼招”专业

学校集中网上报名现场小状况不断。刘浏昨摄于南京五中

江苏2010年高考报名昨天(1日,下同)正式启动,这也是江苏首次采用网上报名的方式。报名第一天,由于大量考生同时“涌”进报名系统,一些集中报名的学校出现网络拥堵,要反复登录才能上线,不过网报截止到4日24时,考生不用着急。2010年也是江苏高考政策微调的第一年,文理分开划线、分开录取,此举是为了改变文理一条线造成的文理倒挂现象,不过,记者采访中发现,也许是因为微调政策今年元月5日才发布,大多考生一时还“刹不住车”,南京总体情况依然是文多理少。

报名现场

不少学生被好几个“号”绕晕

记者在南京五中、南师附中及玄武区招办等报名点采访发现,学校集中网上报名现场小状况不断,计算机老师成了当天的大忙人。

问题一

系统太忙了登录不上去

昨天上午8点半,记者来到南京五中学校机房,此时该校高三(1)班和(2)班同学正在准备进行高考网上报名。学校计算机汪老师全程指导孩子们“网报”:“报名的第一步是打开江苏省高考报名网址: http://pgbm.jseea.cn/login_gk.jsp,然后填写考籍号、密码、验证码,点击登录。”几名同学迫不及待地填写完毕,可怎么都登录不到新页面。记者数了数,整个教室40多名同学中有近10个人遇到了这问题。计算机汪老师说,打开网址后正确填写考籍号、密码、验证码后登录不上,应该不是学生操作的问题,而是系统本身太繁忙。

提醒

建议在下午集中报名

“虽然南京的学校很多是明天组织报名,但从全省来看依然会有大批学生一下子‘涌’进报名系统,就像演唱会刚开大门的时候,人一下子扑上来,有人挤进去有人挤出来。”采访中,一位高三老师说。不过记者了解到,大多数学校都将网报安排在了周一,当天是全省集中报名的高峰期,系统依然会比较繁忙,学生报名中可能还是会遇到不能一次登录成功的现象。有关人士建议学校可以将集中报名时间安排在下午,那时网络相对空闲。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7月15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由原江苏省淮阴财经学校和江苏省淮海工业贸易学校两所国家级重点中专校合并组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隶属于省教育厅。学校前身江苏省淮阴财经学校和江苏省淮海工业贸易学校分别由省财政厅和省粮食局主管,先后创建于1964年和1979年。前者原名为淮阴地区会计职业学校,1965年,学校更名为淮阴地区会计中等专业学校。受文革冲击,1969年6月停办。1971年复校后相继更名为江苏省淮阴地区会计学校、七·二一财经大学、江苏淮阴地区财经学校、淮阴市财经学校和江苏省淮阴财经学校。1977年恢复高考后曾一度与江苏省银行学校合署办公,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后者更名为江苏省淮阴粮食技工学校。1983年改名为江苏省淮阴粮食学校。1994年学校又更名为江苏省淮海工业贸易学校。56年来,学校为江苏省乃至全国财政、税务、金融、营销、法律、粮食、机械等部门和行业输送了近6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其中有很多校友已经成为主政一方的党政领导、成为行业和部门的领军人物、成为企业和系统内的精英与骨干。目前,学校占地面积约5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6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5.67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91.4万册。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650人,国际留学生67人。学校教职工558人,专业技术人员428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9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395人,“双师”素质教师377人。具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4个、江苏省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双创”博士1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8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2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5个,江苏高校优秀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领航.扬帆”计划培养人选1人,江苏省“科技副总”2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5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5人,江苏省高职院校类产业教授8人,淮安市“十百千人才”第二层次3人、第三次层次26人。学校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A类品牌专业1个,省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骨干专业6个,省示范重点建设专业5个,省特色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群3个及重点专业13个,高等职业教育“百门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在线开放课程)11门,国家级精品教材、规划教材21部,省级精品教材、重点教材14部。国家和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共8项,国家首届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省教育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实训基地(平台)7个,省、市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0个,国家、省、市级培训服务基地12个。牵头教育部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1个,主持教育部、财政部立项的高等职业教育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和会计、财务管理课程建设,主持和制定全国财政行指委财务管理专业、全国统计行指委统计与大数据分析专业、全国粮指委粮食工程专业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实验实训配置标准建设。学校设有会计学院、金融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法律与人文艺术学院、智能工程技术学院、物流与交通旅游学院、粮食与食品药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学部、创新创业学院、智慧商科综合实训中心、智能制造综合实训中心等12个教学单位,开设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审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金融服务与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管理、高速铁路客运服务、法律事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工程造价、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与技术管理等33个专业。学校与南京审计大学、江苏理工学院、淮阴师范学院联合开展“4+0”应用本科专业,与淮阴师范学院、淮阴工学院联合开展“3+2”本科分段培养,与南京财经大学、江南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接本教育,与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合作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学校与韩国嘉泉大学、西班牙内布里哈大学、英国桑德兰大学、考文垂大学、日本京都大学院大学等开展合作交流,组织400人次赴国境外开展培训、访问和研习。学校以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为主,打造中职、高职、本科教育纵向贯通,和普通教育横向融通的培养体系,坚持以实现“国内领先、省内同类院校位居前列的高水平特色财经类高等职业院校”为发展目标,秉承“厚德尚能、经世致用”的校训,大力弘扬“努力学习、精益求精”的财院精神,全面深化服务主导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着力打造以“财经+”为底色,“技术素养+管理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彰显“价值引领,文化育人”办学特色。学校建有“周恩来文化馆”“淮商文化馆”“货币文化馆”“今世缘文化馆”“艺术文化馆”“物流文化馆”“汽车文化馆”“3D会计展示馆”“酒器艺术文化馆”“翔宇文化广场”“翔宇书斋”以及“清风苑”“清风亭”“清风墙”三位一体的廉洁教育基地。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淮安创业大学成功落户我校,并先后建成国内领先的智慧商科综合实训中心、智能制造综合实训中心、会计体验中心、翔宇思政体验中心、大学生素质定向拓展中心、大学生创业中心、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及淮安市人才市场大中专院校分市场,切实为学生办实事,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竞争力。学校有近千人次在省级以上技能竞赛中获奖,其中获国赛金奖5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由我校牵头组建的江苏财经职业教育集团被教育部遴选为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与企业共建成立了江苏财经吉利汽车、群汇知源、用友新道数智财务等产业学院,华为、十方通讯、学玛思等校企共建实验室,以及富士康、南通超达、鹏鼎控股等校外实训基地。实现了合作育人管理、协同教学激励、产教融合评价、就业创业促进的共建模式。学校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江苏省高职教师国家级、省级培训单位,先后举办江苏省高职高专会计骨干教师研修班、“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双师素质”教师培训班、全国高职院校商科类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国培项目),拥有淮安市中小企业服务基地、江苏省饲料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粮油人才培训基地、淮安市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淮安市财税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淮安市金融从业人员考试培训基地、淮安市人民调解员培训基地、淮安市创业培训基地。建校以来,学校相继以“优秀”格次顺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和江苏省委教育工委高职高专基层党建考核,并荣获教育部示范性职业院校教育集团培育单位、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复核结论有效试点院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模范职工之家、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园林式校园、江苏省教育收费规范高校、江苏省节水型高校、江苏省“文明宿舍”、“文明食堂”先进单位、江苏省对外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是江苏省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江苏财经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财政、金融、商业、统计、粮食、关务等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职财经教育分会常务副主任单位,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国会计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国商业经济学会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中国统计学会高职统计分会副会长单位、海峡两岸高等职业院校校长联席会(2016)轮值主席单位。
  • 学校简介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国有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是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学校的前身苏南工人技术学校创建于1953年,是新中国第一所电子类中等专业学校,1960年更名为无锡无线电工业学校。2002年8月,国家级重点中专无锡无线电工业学校和创建于1997年的国家级职教中心无锡市锡山职教中心合并,实现了人才培养层次的提高和建制的升格,迈上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新征程。69年来,学校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休戚与共,走出了一条坚持与探索、继承与创新、奋斗与超越交相辉映的科学发展之路,10万多名校友秉承“养正修能”的校训,弘扬“立德树人”的校风,生生不息,薪火传承,展示了学校的文化底蕴和办学理念,反映了学校的整体价值追求。新的历史时期,学校正努力建设以物联网技术融合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信息特色鲜明、一流企业认可、人民满意的高水平高职名校。学校坐落在美丽的太湖之滨无锡市,现设有藕塘和东亭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165亩,建筑面积36.7万平方米,拥有实验实训教学仪器设备2亿多元,图书76万多册,目前注册在校生13000多人,现有教职工664人,其中高级职称230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职工463人,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90%以上。学校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致力于打造一支高水平“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现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省教学名师(技能大师)2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领军人才1名,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9名,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4名、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1名,“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资助培养对象3名。省级优秀科技创新团队3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1个,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4个,省级社科优秀创新团队培育点1个,市级名师(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柔性引进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973物联网首席科学家以及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担任学校战略发展顾问,聘请了800多名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学校专业设置和专业方向紧密契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学校现设有微电子学院、智能工程学院、汽车与智能交通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信息安全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士官学院、基础部、海外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共13个教学机构。现有招生专业40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品牌专业2个、省重点建设专业群4个、省骨干专业5个、省特色专业3个,高职本科贯通培养“4+0”“3+2”专业11个,士官生培养专业2个。学校建设智能物联网、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汽车技术服务、智慧商业专业群,协同发展智慧建造、数字创意设计与制作专业群,形成以物联网技术融合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信息特色鲜明的专业集群。学校主持建成“微电子技术”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牵头制订“微电子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国家专业教学标准2个。微电子技术专业排名全国第一,集成电路技术应用专业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分别排名全国第二名、第七名,成为国内同类专业的标杆。学校注重课程建设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获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18门。获江苏省高职教学改革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3项,江苏省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教学大赛)获奖51项,江苏省微课大赛获奖25项。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7个,立项建设2个江苏省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和1个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学校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施“千日修养,万人创星”素质提升工程,积极打造“修养轩”素质培育项目,实现万名学生在校千日“日日修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大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为学生提供教育管理、帮困助学、权益维护、学务管理、就业指导等“一站式服务”,竭诚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完善“奖、勤、助、贷、减、免、补”帮扶机制,并探索资助育人体系。近年来,学生参加各项竞赛佳绩频传,先后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特等奖、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冠军、全国集成电路设计大赛一等奖、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机电技能赛项一等奖、国际红点概念荣誉奖等。“读百部好书”活动荣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无线电测向队成立以来获得世界无线电测向锦标赛第六名,亚太地区无线电测向锦标赛金牌和铜牌各1枚,获全国无线电测向锦标赛金牌35枚、银牌46枚、铜牌35枚等国家级奖项500余项。学校坚持需求导向,产教深度融合。牵头成立的无锡集成电路产业学院是全省首家由政府主导的产业学院,打造苏锡常都市圈职教改革样板。牵头组建了“中国职业教育微电子产教联盟”和“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物联网产教联盟”。学校与中兴通讯、华虹微电子、华润微电子、瑞士GF、北京精雕、日本三菱、福建三锋(福耀集团)、海克斯康、保时捷中国、东风雷诺、联想集团、北京新大陆、神州数码、海澜集团等618家国内外一流企业紧密合作,校企共建苏信•海澜学院等11个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产业学院、20个产教融合基地及产学研创合作中心、3个江苏省产教融合实训平台、442个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1个“苏信•中兴文化园”梦想舍区,吸引合作单位投入项目、设备等各类支持过亿元。近年来,学校先后获“2017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2018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获“年度中国校企合作好案例奖”2次、“全国第二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1个、“无锡市职业院校产业发展贡献奖”3次、“无锡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组合项目”7项、无锡市现代学徒制重点建设项目1项、“无锡市骨干职业教育集团”1个。学校积极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开展交流与合作,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每年承担企业横向项目150余项,完成各类知识产权近300项。近年来,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部、省级科研项目105项。学校建有江苏省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无锡精智模具技术研究院等研发平台。每年为社会、企业培训2万多人次,学校依托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自考助学(专接本)教育,畅通人才培养方案,架设学生成长立交桥。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国际产能合作。联合老挝文化与旅游部、琅南塔省教育厅、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设立“老挝赛色塔苏信郑和学院”“老挝旅游与文化部苏信培训中心”“琅南塔省汉语培训中心”,开展“中文+职业技能”培训,输出苏信优质教育资源,打造海外办学体系。着力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招收来自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加纳、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留学生培养质量获得国内“走出去”企业和学历提升本科高校一致好评。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爱尔兰、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印度、泰国、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政府部门、高等学校、科研组织建立友好交流关系,每年派出教学与管理骨干、优秀学生赴国境外研修与学习。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的办学成绩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学校获得“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全省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江苏省五一劳动奖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 “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省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示范中心”“江苏省文明食堂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宿舍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获评“江苏高校综合考核第一等次”、2019年获评“省属高校纪委工作考核第一等次”,并获“中国高职50强”“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获评教育部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国家水利部“节水型高校”。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
  • 江南大学无锡市滨湖区
    学校简介江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厚重的文化积淀,源起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发展时期;1958年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整建制东迁无锡,建立无锡轻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2001年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江南大学;2003年东华大学无锡校区并入江南大学。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照《江南大学章程》,开展自主办学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学校以“笃学尚行,止于至善”为校训,以“彰显轻工特色,服务国计民生;创新培养模式,造就行业中坚”为办学理念,以建设“世界知名、中国一流、江南风格的研究型大学”为战略目标,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升办学水平,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已逐步建成一所规模结构合理、学科协调发展、教学质量优秀、办学效益显著、社会美誉度高,国内有影响力、国际有知名度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学校坚持“选择性卓越”的学科建设理念,建立良好的学科生态环境。设有19个学院(部),包括:食品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商学院、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设计学院、药学院、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体育部和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筹)。涵盖理、工、医、文、法、经济、管理、教育、艺术等学科门类9个。建有博士后流动站7个,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设计学、环境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机械工程、软件工程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生物与医药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以及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建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和二级重点学科5个;建有设计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纺织科学与工程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4个,化学工程与技术、设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3个。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3430人,其中专任教师2173人(含研究生导师1417人),专任教师高级职称人员比例67.6%,博士学位人员比例70.9%,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研修经历人员比例43.2%。学校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级引进人才”入选者17人、“人才项目”入选者23人,教育部“人才项目奖励计划”教授2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与“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部省级创新团队48个。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2006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5年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1年在53个本科专业招生,现有在校本科生20609人、博硕士研究生10940人、留学生670人。拥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特色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0个,“新工科”“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7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含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5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含精品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8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9门,国家精品、规划教材56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5项,其中一等奖2项。学校积极探索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成立至善学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在亚洲率先通过美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IFT)国际认证。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完善学生指导和服务体系,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本科生继续深造率达37.8%,位列全国高校就业工作50强;依托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累计孵化创业企业300余家,获批健康食品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获评“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工作实施先进单位”,获批首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完善“奖、助、勤、贷、补、免”帮扶机制,并探索基于人才培养的勤工助学新模式。学校与39个国家和地区的190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签订合作交流协议,28.6%的学生拥有海外交流、交换经历;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合作建有全球首家以中华食品文化为主题的孔子学院。建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校史馆、设计馆、民间服饰传习馆、美术馆暨钱绍武艺术馆、酒科技馆、人体科学馆等文化展馆首批入选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实施“艺术课堂”大学生文化素质拓展项目、“书香校园·人文江南”阅读计划,举办“江南之春”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创新江南”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意创业文化节等特色文化活动;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项目,艺术作品舞蹈《羌山红》获文化部“文华奖”。学校高度重视体育的育人功能,建有女足和乒乓球两支高水平运动队。其中高水平女子足球队荣获2018年全国大学生女子室内五人制锦标赛季军和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高校部冠军。学校是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2016年以来,累计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金3银8铜,“创青春”3金4铜,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iGEM)5金1银。学校涌现出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冯漉、魏佳星,以及入围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的90后创业典型徐铭骏、胡佳威、范冰、张晓军等创业典型人物。学校坚持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己任,积极参与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建有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8个,针织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部省级平台43个;建有创新引智平台6个。“十二五”以来承担国家级项目1379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6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13项,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科技创新奖2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0项、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6项。获中国专利奖金奖2项、银奖1项、优秀奖6项;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官方公布的2019年国际专利排名中,我校位居全球教育机构第13位,中国高校第5位;在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上,位居全国高校第6位。学校发起并成立了“一带一路”高校食品教育科技联盟;现与全国50多个城市及中粮集团、光明乳业等多家知名企业开展全面合作;建有江南大学宿迁产业技术研究院、江南大学(扬州)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所等11个;江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获评5A级大学基金会。学校坚持师生为重、服务为先,倾力打造曲水流觞的现代化生态校园,为学生提供设施先进、功能齐全、优质舒适的成长环境。校园占地面积3250亩、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63万册;生均教学科研仪器3.54万元;“智慧校园”建设日臻完善;建有体育场、体育馆、文浩科学馆、大学生活动中心等文体场馆和16个学生公寓组团;学校获教育部校园规划一等奖,被评为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获全国“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称号等。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影响不断提升。在教育部组织的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学校“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位列A+档,“设计学”位列A-档;在2021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学校15个学科入选,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连续三年蝉联世界第一;在ESI全球影响评价排行榜上,学校农业科学、工程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环境与生态学9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其中农业科学跻身前0.2‰;学校位居ESI综合排行中国大陆第57名;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编制的《2021中国大学评价》中,位居全国第45名;在人民网发布的2019中国高校社会影响力排行榜上,位居全国第31名。学校是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江南开学府,万顷湖波扬;屏障九龙好,山高水又长。”未来的办学实践中,我们将继续秉承“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服务兴校、机制活校、文化铸校”的发展方略,努力推进“世界知名、中国一流、江南风格的研究型大学”建设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实现高等教育强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学校简介太湖创意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教育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民办普通职业院校,旨在为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创业志气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院地处文化名城无锡市,位于青山绿水间,环境优美,交通便捷,是莘莘学子读书、成才的理想场所。 学院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创新强校”发展战略,秉承“厚德精艺,笃学创新”的校训;坚持“三个结合”(学做结合、学用结合、学创结合)的育人理念,注重人格塑造,突出创意特色,突出实用性、技能性;坚持“两个面向”(面向企业,按需施教;面向学生,因材施教),积极实施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学交替,订单培养,强化实践训练,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学院以工、商、艺为主导,多专业协调发展,形成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若干专业群。设有经济贸易、工程技术、艺术设计等院系,有近20个专业和方向。 学院立足无锡,面向苏南,辐射长三角,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本区域劳动力转移、经济结构调整、技术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输出。
  • 学校简介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毗邻著名的钟山风景区,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厚重的百年名校。前身是我国近现代民主革命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黄炎培先生创建于1918年的中华职业学校——我国第一所以“职业”冠名的学校。1952年,黄炎培出任政务院副总理兼首任轻工业部部长,将学校交由轻工业部管理;1954年,更名为上海机械学校;1960年,整体搬迁至南京,更名为轻工业部南京机电学校;1998年,由轻工业部划归江苏省管理;1999年,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更名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升格为职业本科学校,暂定名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本科);2020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百年传承、薪火相继,学校培养了张闻天、华罗庚、江竹筠、徐伯昕、朱森林、秦怡、顾心怿、王世绩、邹世昌等一批杰出校友及大批实用型技术人才。学校有仙林、中山、天堂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360亩,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约3.4亿元;图书131万册;设有14个本科专业、47个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4561人,其中,本科生4267人。外国留学生70余人。教职员工105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博学位的教师占90%以上,高级职称教师占46.5%,双师素质教师占90%以上。学校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引才用才力度。拥有以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代表的国家级教师团队4个,省级教学和科技创新团队16个,全国技术能手9人,国务院特贴、省名师、省级“333工程”培养对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双创博士、紫金文化创意人才、社科优青、南京市劳模、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南京市“十佳职教教师”等200余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5人(其中副主任委员5人)。学校健全和完善“分层分类、做学合一、双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建有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4个、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国家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在线开放课程12门、国家规划教材46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其中一等奖1项。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5项,银奖3项、铜奖9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1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13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11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3项。学校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持续提升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主持在研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7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7项;获批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1个、国家“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1个、省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职业院校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2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与31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与华为、西门子、ABB、现代重工、罗克韦尔等领军企业建立合作平台17个。学校与世界职教院校联盟(WFCP)等40多个国家(地区)的90余家境外组织和院校保持稳固的联系,获得全球职教界的最高荣誉——世界职教院校联盟卓越奖“应用研究与创新”金奖。学校国际化探索成果“高职国际合作教育范式探索与实践”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17年至2019年我校连续三年蝉联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2020年学校建成全国首家“中文+职业技能”国际推广基地。2021年全国首家职业教育孔子学院正式落户学校。有来自40多个国家的500余名外国留学生在我校学习。学校整合多方资源,积极搭建平台,以特色优势服务职教、以优质资源贡献职教。牵头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院、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职教分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高职研究会、全国机械行业现代机电技术职教集团等全国性平台5个,以及牵头江苏省轻工协会、江苏机电职教集团等全省性平台9个。学校是全国首家公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全国职业院校唯一的国务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全国首批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试点学校;全国首批职业教育“走出去”办学的试点院校。面向新百年、开启新征程,学校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挥“以例示人”作用,致力成为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示范、职业教育“三全育人”的示范、职业院校“三教改革”的示范、“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示范和产教融合的示范,为“建设成为‘全国领军、世界水平’职业技术大学”而努力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