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浙江省体育局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关于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体育项目加分认定测试工作的通知
2017-04-06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各市、县(市、区)体育局、教育考试院(考试中心、招生办):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教育部国家民委 公安部 国家体育总局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教学〔2014〕17号)、《浙江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 浙江省教育厅 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浙江省公安厅 浙江省体育局 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关于调整高考加分政策的通知》(浙高招委〔2010〕5号)和《浙江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浙江省教育厅 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浙江省公安厅 浙江省体育局 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关于贯彻国家高考加分政策的意见》(浙高招委〔2015〕2号)文件精神,现就我省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体育项目加分认定测试工作实施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定测试对象

(一)认定对象:

2015年1月1日之前在高中阶段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获得集体或个人项目前六名、全国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世界中学生体育比赛选拔赛获得个人项目前六名以及二级及以上等级运动员证书的应届考生。

(二)测试对象:

1.除认定对象外,在2015年1月1日之前高中阶段,参加全国性比赛获得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等项目前六名的应届考生。

2.除认定对象外,在2015年1月1日之前高中阶段,参加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相关比赛获国家二级运动员和一级运动员称号的应届考生。

(三)高考体育加分认定和测试项目赛事限定在浙高招委〔2010〕5号文件规定的项目和赛事范围内;认定、测试对象参加的比赛必须是国家、省体育部门计划内赛事,非计划内赛事无认定、测试资格。

(四)非应届毕业在校生不得报名参加认定测试。

二、认定测试安排

(一)认定

4月10日前省教育考试院会同省体育局对所有报送体育加分考生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认定。

(二)测试

对符合参加全省统一测试的考生,由省体育局会同省教育考试院组织统一测试。

1.测试时间:4月16日(周日)下午。

2.测试地点:测试前一周在浙江省体育局网站(网址:http: //www.zjsports.gov.cn)公布。

3.符合测试条件的考生凭“体育项目加分认定测试号”、身份证于4月16日上午8:30—11:30到指定测试点缴纳报考费、领取《准考证》,了解本人参加项目的具体测试时间、场地安排等情况,按规定要求参加测试,逾期不补。

三、工作要求

普通高校招生体育项目加分认定测试是一项政策性强、项目类别多、涉及面广而又十分严肃的工作,各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紧密协作,共同做好此项工作。

(一)严格按报名条件审查测试资格,切实把好资格审核关。资格审查每一个环节必须明确责任人,并由责任人签署意见,杜绝弄虚作假现象。

(二)建立认定测试工作领导小组和测试项目专家组,加强对认定测试工作的管理指导。认定测试工作领导小组和测试项目专家组由省体育局负责组建。

(三)加强对认定测试工作的过程管理。各项目测试应严格执行项目竞赛规则和既定的测试标准;工作人员必须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凡当年有子女或其他直系亲属参加统一测试和参加过相关体育培训与辅导的人员,一律不准担任测试工作人员。

(四)认定测试工作结束后,省体育局于5月10日前将《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体育项目加分终审表》经负责人签字并盖章后交省教育考试院。经认定或测试通过的考生名单,由省教育考试院在浙江教育考试网公示至当年年底。

(五)参加测试考生须自觉遵守测试规则,严禁服用体育比赛中的禁用药品。

(六)参加测试的考生及工作人员如有弄虚作假、循私舞弊及有其它违反测试规定行为者,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处理。

浙江省体育局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工科类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名,其前身可追溯到1953年的杭州水力发电学校、1956年的杭州水利学校和1958年的浙江电力专科学校,历经浙江水利电力学校、浙江水利水电学校、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等发展阶段。建校68年来,学校几易其名、数易其址,代代浙水人始终不忘水利报国的初心,勇担培育大禹传人的使命,走过了不凡历程。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贺信中对我校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的水利水电学校”的批示和期望,为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2013年学校更名为浙江水利水电学院,2014年实现浙江省人民政府与水利部共建,2017年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9年列入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院校,2020年列为水利部强监管人才培养基地组成单位(全国高校仅3家),喜获“全国文明校园”称号,成为全省唯一一所既是全国文明单位又是全国文明校园的高校。学校各项事业步入蓬勃发展期。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世界风景游览胜地杭州,占地面积82.06万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28.83万平方米。校园环境清新优雅,是求知问学的理想园地。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288人,其中本科生10775人(含双高联合培养生597人)、专科生1489人、预科生24人;现有教职工750余人,专任教师49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43%,硕士以上教师占88%,拥有共享院士、国家杰青、外国专家、省一流学科带头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省“151人才”、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对象等高层次人才和浙江高水平创新团队,并有全国模范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浙江省劳模、省级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等20余人。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秉持“理实结合、实践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主推SWH-CDIO-E工程教育模式,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水利精神、实践能力的行业骨干和领军人才,初步形成了以工学门类为主体,以水利水电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设11个二级学院,2个教学部和2个研究机构,开设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文学等5大学科门类的本专科专业35个,其中本科专业29个。拥有浙江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6个,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9个、省优势专业建设项目1个、省特色专业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学校注重科技创新与服务,以水利水电特色学科群建设为主线,对接水利和环境生态等领域的重大需求,积极建设高端学术平台和高水平研究团队。升本以来,获批国家级项目25项,省部级项目100余项;荣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浙江省水利科技创新奖16项、浙江省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公开发表四大检索期刊论文及一级期刊论文400余篇;获知识产权授权1500余项;承担横向服务项目900余项,合同到款额1.7余亿元。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是水利行业定点培训机构;建有全国首家河(湖)长学院,是服务全国治水工作的重要基地;2019年以来新增省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新型高校智库、省软科学研究基地等6个省级科研平台,省级平台实现从0到6的突破。学校致力水文化传承与创新,以挖掘、研究和传承水文化为己任,致力打造新时代水利精神和浙江水文化的教育传播高地。学校是全国文明单位,拥有国家水情教育基地、水利科学家学风传承示范基地、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水文化)、浙江省水文化研究教育中心、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等重要平台,深入开展水文化教育、水文化传播和水文化研究三大工程,构建了以水育人、以文化人的特色育人体系,是全国较早系统开展水文化教育的高校之一。近年来,共承担各类课题40余项,出版水文化书籍十余部,获得各类奖项10余项,为浙江水利事业发展和文化大省建设做出了贡献。学校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联合国国际小水电中心等机构开展合作,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贡献中国治水智慧、治水方案;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西班牙、白俄罗斯、马来西亚、乌克兰等10多个国家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探索教师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中外合作办学,努力拓宽师生的国际化视野。积极引进国外优质资源,与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合作举办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教育部批准。与国外名校共建联合实验室和研发中心,浙江-白俄罗斯水利水电安全监测智能化装备与系统联合实验室获批浙江省重点实验室。与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合作共建“浙水院-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表面工程研发中心”,助力企业攻克技术难题。与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建立本硕联合培养项目。积极推动境外办学,筹建马来西亚“大禹丝路学院”。学校始终把教育质量放在突出位置,应用型人才培养喜结硕果。学生在各类学科和体育竞赛中获得了大量国家和省级奖励,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长期稳定在95%以上,以“上手快、后劲足”受到社会普遍认可和广泛赞誉。历届校友中涌现出了大批行业翘楚,不少已成为水利系统管理部门或企业的领导、骨干。水利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分别授予我校“全国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等称号,学校被誉为浙江水利水电人才培养的摇篮。不忘初心谋发展,勇立潮头谱新篇。立足新时代,学校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学校的重要批示精神,抢抓高等教育强省的发展机遇,全力推进学校转型升级,正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百年蓝图不懈奋进。
  •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温州市瓯海区
    学校简介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于2008年2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立,同时挂温州市农科院牌子,系专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由温州市人民政府举办。学院继承了浙江省立温州农业技术学校和温州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农业职业教育和农业科研的优良传统,具有71年的办学历史。 学院是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浙江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温州市人民政府与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共建单位”,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单位,第一批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省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浙江省高校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中德农民培训合作试点单位,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先进单位,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首批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单位,浙江省4A平安校园,浙江省园林式单位,第一批温州市文明校园。 学院占地1700亩(含温州种子种苗科技园),建筑面积29万平米,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9亿元,馆藏纸质图书70万册、电子图书95万种,各类专业数据库12个。在编教职工656人,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31人,其中高级职称175人,博士37人、硕士472人,博士、硕士在专任教师中占比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省“151”人才、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市优秀青年拔尖人才、市“551”人才第一第二层次人员、市特支计划人才等高层次专业人才总量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设有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园林与水利工程学院、动物科学学院、经贸管理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部),开设专业30个,其中涉农类专业14个。 聚焦立德树人,培养“智慧新农匠”。坚持“特色引领、融合发展、互联互通”的办学理念,构建“大思政、大生态、大教育”育人体系,发挥农科教一体化办学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人才引领乡村振兴,聚焦服务农业全产业链,培养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打造农业创新创业创造人才培养新高地。依托国家级众创空间等12个国家级和省市级创新创业平台,深入推进大学生“双创”教育,年孵化小微企业30家以上,毕业生创业率远超全省高校平均水平,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7%以上,留温率近50%,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排名跃居全省高职院校第三。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提升教育质量,教学工作及业绩考核排名进入全省高职院校A等行列;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 聚焦技术革新,开展立地式研发。历史上科研工作获得国务院嘉奖。坚持应用型科研发展方向,聚焦农业产业新技术研发、转化,引领农业技术革新,着力解决农业产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着力打造区域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新高地。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围绕种子种苗、碳汇康养、畜牧兽医、农业经济、智慧农业等八个研究领域,建有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浙南作物育种重点实验室、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和省市级科研平台29个,建有实体研究所17个。近五年立项市厅级以上项目43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40项;外来到位科研经费1.2亿元;获得市厅级以上奖项43项,其中,省部级奖项3项;通过国家品种审定8个,省品种审定7个,发明专利91项,科研工作总体水平处于全省同行前列。 聚焦乡村振兴,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积极主动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挂牌成立温州乡村振兴学院、温州市共同富裕研究中心,设立全国首家乡村振兴研究室,全力服务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打造。围绕共同富裕、未来乡村建设、数字化改革等主题,推进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服务,近三年有20多项调研成果获得省、市领导批示肯定。与温州12个县(市、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示范基地建设、技术服务、成果转化等领域开展合作与服务,与文成县共建现代农业与康养产业研究院,走出一条校地合作、共促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与市直农口部门单位携手,在专业、研究院、研究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积极对接产业,成立乡村振兴产业服务团队,下派市级科技特派员,年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面积近200万亩;组建温州农民学院,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每年举办乡村振兴特色培训班100多期,培训家庭农场主等农业从业人员上万人次,农民培训工作获得国家农业农村部等上级部门和有关领导充分肯定。 聚焦开放共享,扩大对外合作交流。坚持开放、共建、共享理念,初步形成上下、左右、内外贯通的对外合作开放办学新格局。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成立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主动融入长三角教育一体化,与一批中高职、本科院校以及农科院所、地方单位开展合作办学。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战略,积极引进国(境)外优质教科研资源,与新西兰、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地区)的高等院校开展教师互访、学生交流学习、教科研合作等活动;主动牵手非洲温商企业,探索开展中非合作交流,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学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涉农高校的殷殷嘱托,主动对标建设“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定答好“新农科”建设这份时代答卷的信心和决心,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姿态,向全面建成全国领先的农类高职院校、全省一流的高职特色校和高水平的区域性农业科研强院的宏伟目标扎实迈进。
  • 学校简介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由金华市浙中教育集团与上海财经大学合作举办,是一所按新机制和新模式运作、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2008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学院是浙江省首批“加强应用型建设试点本科院校”,坐落在著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十佳宜居城市、全国电子商务之城金华,地处金华市金东区多湖高教园区,规划占地面积1005亩,建筑面积近21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3485.7万元,纸质图书75.9万册,建有20个专业实验室、42个教学实习基地。学院交通便利,教学设施先进,生活设施齐全,校园环境幽静,是理想的求学之地。学院名师荟萃,现有教职员工400余人,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12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及在读攻读博士学位100余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超过80%,逐步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学院现设有统计系、金融系、会计系、工商管理系、经济与信息管理系、外语系、公共基础部等六系一部。设有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保险学、应用统计学、工商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电子商务、商务英语、会展经济与管理等23个本科专业、5个专业方向,初步形成了以财经类专业为主,经、管、文、理、工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体系。现有在校本科生7400余人,生源覆盖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学院十分注重学生成长成才和个性发展。通过各类社团和志愿活动,持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上海财经大学访学项目,持续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通过全覆盖的学科竞赛,持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与境外高校的合作交流,持续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目前已与英国、美国等国家及香港特区、台湾地区的知名高校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建校十余年,已为国家和地方培养和输送了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学院秉承“厚德博学、经济匡时”的校训精神,坚持“双学双融”发展理念,坚持地方性、应用型、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力优化学科专业建设,积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应用型本科”建设,正朝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目标不懈奋进。
  •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杭州市江干区
    学校简介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是一所司法警官院校,隶属浙江省司法厅,主要培养监狱戒毒人民警察、人民法院检察院司法警察、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者,以及法律服务、安全防范、应急管理等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下设浙江省司法行政培训中心、浙江省司法行政研究院、汽车驾驶培训中心。学院前身为1982年8月创办的省劳改工作干部训练班。1984年,经浙江省政府批准正式建立浙江省劳改工作学校,后相继更名为浙江省司法警察学校、浙江省第三人民警察学校。2002年,经浙江省政府批准升格、更名为浙江警官职业学院;2008年,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成为首批全国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院校;2010年,被司法部授予集体一等功;2011年,成为司法部与浙江省政府共建院校;2017年,入选浙江省优质校建设名单;2019年,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校,成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首批交流合作基地;2021年,成为教育部职业教育课程思政集体备课公安与司法大类指定承办单位,入选浙江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校建设单位。基础条件:占地面积524亩(分为下沙、乔司两个校区),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5491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7375万元、纸质图书51万册,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践教学基地2个、省级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4个。师资队伍:有教职工383人,其中高级职称103人(正高32人),具有博士学位27人;有省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1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优秀教师3人、省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带头人24人;教师团队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近五年承担各类研究课题359项,行业服务研究课题73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469篇,出版学术著作78部。专业课程:“警”与“非警”两类专业共同发展,设有刑事执行、行政执行、司法信息安全、司法警务、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正技术等5个警察类专业,社区矫正、法律事务、安全防范技术、建筑消防技术、民航空中安全保卫、密码技术应用等9个非警类专业,1个法学(专升本)专业,其中浙江省“十三五”优势专业5个、特色专业5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4门、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项,省部级精品课程33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3门,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6项,牵头制定国控专业教学标准4个。人才培养:坚持从严治警、从严治校,严格实行警务化管理。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917人,建校以来累计为浙江省及部分省市区政法系统及其他相关行业培养输送了2.5万余名毕业生,成为监狱和戒毒工作骨干力量,是浙江省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警察的重要培养基地。在职培训:构建司法行政教育培训体系,建有司法部杭州培训中心、全国法院司法警察培训基地、浙江省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培训基地、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培训基地、浙江省综合行政执法培训基地、浙江省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协会培训中心、法治乡村学院等十余个培训实训和交流合作机构,近五年年均培训学员1.7万余人次。社会服务:坚持“根植司法行政,服务司法行政”,立足办学职责使命和特色优势,积极服务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牵头建设国家示范性安防职业教育联盟和浙江省应急产业产教融合联盟,先后荣获浙江省“上海世博会‘环沪护城河’安全工作突出贡献单位”、浙江省“服务保障G20杭州峰会突出贡献集体”、全国“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安保贡献突出集体”等荣誉称号。“十四五”发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政治建校,坚持“摇篮、基地、智库”总要求,以“双高计划”建设为总抓手,紧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深入实施、司法行政改革加快推进的重要契机,紧扣“协同化、信息化、标准化、国际化”融合驱动和“抓改革、提质量、强服务、调结构、增活力、上台阶”发展路径,育优秀司法人才,建本科层次专业,创精品培训项目,出前沿科技成果。通过五年建设,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行业贡献明显增强,内部治理更加健全,形成一批有辨识度有影响力、充分展示“重要窗口”形象的司法职业教育重大标志性成果,成为有特色高水平现代化的一流司法警官院校。
  • 学校简介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国际商贸名城义乌,是一所办学特色鲜明的公办高职院校。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93年的杭州大学义乌分校,1999年经浙江省教育厅批准独立办学,2002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文同意正式建校。学校占地面积1000余亩,建筑面积31.39万平方米,自然风光秀丽,建筑风格独特。下设9个教学单位33个招生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正式在编教师626名。办学以来,学校秉承“尚德崇文 创业立身”的校训精神,结合办学实际和市场需求,走出了一条以“创”立校的特色办学之路,形成了创业教育、创意教育、国际教育三大特色教育,在培育创新创业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成效显著。学校是浙江省高职高水平学校、浙江省优质高职院校、首批浙江省创业型大学建设试点院校,跻身全国高等职业院校育人成效50强、服务贡献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荣登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获评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学校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加大引才用才力度。现有高级职称教师215人,硕士以上教师531人,境外留学访学三个月以上教师占比35%,“双师”型教师占比89%;拥有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2人,省级高层次C类人才6人,省教坛新秀、省优秀教师、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共2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人;4位教师当选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国家级“双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学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内涵建设水平。拥有国家骨干专业6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省优势专业5个、省特色专业5个、省高职高水平专业群2个;国家教学成果奖4项、国家精品课程3门、教育部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项;获批国家级规划教材8本,主编教材获评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1项;主持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1项;开展“1+X”证书试点30个;牵头成立全国直播电商职业教育集团,开发全国首个直播电商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学校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持续提升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主持国家科技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5项;建有悦为电商学院和商城设计学院2个混合所有制学院,获批省级产教融合“五个一批”项目3个、产教融合示范基地1个,是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获国务院领导及省领导肯定性批示建议7项。学校主动对接区域发展,组织开展各类培训,近五年受益5万余人次;成功援建汶川电商学院,受到时任四川、浙江两省省委书记点赞。学校不断强化创新创业育人成效,率先在浙江省成立实体化运作的创业学院,建有1.28万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园,设立30家师徒制专创工作室。“创”系列文化三次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获评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浙江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浙江省众创空间;学生创业项目连续两届获“创青春”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率稳定在12%左右,60%以上的毕业生留本地就业创业,成为地方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学校不断深化创意设计服务水平,运营的义乌市创意园是全国首个以“小商品创新设计”为主要研发方向的创意文化园区。园区拥有国家旅游商品研发中心、国家林产品创意研发中心2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入驻文创设计机构、产品研发科技型企业60余家,师生共创工作室10余家,是中国美术学院、华东理工大学、韩国桂园艺术大学等150余所知名高校的设计学子实践基地,每年安排接待实习实训师生2000余人次。园区年均累计服务生产企业3000家以上,创意产值累计近4亿元。学校全面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与国(境)外100多所高校和机构开展交流与合作,设立6个海外师资培训基地,在马来西亚和西班牙分别成立“义乌丝路学院”。累计培养国际学生10000余人次,国际生规模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开设阿拉伯语、西班牙语等9个语种课程,语种数量居全省高职院校第一;建有全国首个县级市HSK考点。学校连续两年位居浙江省高职院校国际化总体水平第三名。面向新百年、开启新征程。学校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的示范引领者,努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为建成“浙江省高职高水平学校”而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