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浙江:关于做好2014年普通高校自主选拔考生、艺术特长生以及浙江大学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入围考生志愿填报工作的通知
2014-05-04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及我省《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实施意见》规定,现将自主选拔考生、艺术特长生、浙江大学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入围考生志愿填报工作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填报对象

2014年普通高校自主选拔合格考生(包括已被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面向上海与我省自主选拔改革试验预录取的考生)、艺术特长合格考生,以及浙江大学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入围考生。

二、填报办法

实行网上填报志愿、书面确认的办法。

凡符合填报条件的自主选拔考生、艺术特长生和浙江大学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入围考生均须于5月13日至15日期间登录浙江省教育考试网() 高考报名系统填报志愿。

自主选拔考生和艺术特长生须选择“自主选拔考生、艺术特长生志愿填报”模块,在本人取得入选资格的高校中选择填报志愿,并提交确认。放弃所有高校入选资格的考生,必须选择“放弃填报”,并说明具体原因。

浙江大学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入围考生须选择“浙江大学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志愿填报”模块,在“是否填报浙江大学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志愿”栏目选择“是”,并提交确认。放弃入选资格的考生,须选择“否”,并说明具体原因。

志愿填报后,考生自主打印《浙江省2014年普通高校自主选拔考生、艺术特长生志愿表》或《2014年浙江大学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志愿表》一式三份 (样表见附件),考生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亲笔签名后,交高考报名地市、县(市、区)教育考试院(考试中心、招生办公室)(以下简称考试招生机构),有关考试招生机构复核确认后盖章,考生、当地考试招生机构各留存一份,另一份由各设区市和义乌市考试招生机构汇总,于5月25日前连同汇总清单一起报我院计划发展处。

三、填报要求

1.各有关考试招生机构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网公示的自主选拔考生、艺术特长生名单和浙江大学公示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入围考生名单,及时通知辖区内入选考生填报并提交书面确认的志愿表。

2.填报“自主选拔考生、艺术特长生志愿”的考生不得兼报自主选拔与艺术特长生,且只能选择一所高校填报,否则志愿无效。同时获得多所高校入选资格的考生,选择其中一所后,即自动放弃其他高校入选资格。

3.按规定,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自主选拔改革试验预录取考生在6月25日前完成录取工作;浙江大学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在普通高校第一批提前录取前完成录取工作;其他自主选拔、艺术特长生在普通高校第一批提前录取最后一天单独投档。

本次所填志愿是自主选拔、艺术特长生、浙江大学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投档的唯一依据。考生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须对志愿(包括放弃志愿)予以书面签名确认。如不按规定确认影响录取的,由考生本人负责。

四、其它事项

1.高考成绩发布之后,本次已填报自主选拔、艺术特长生以及浙江大学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志愿的考生(除已被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自主选拔改革试验正式录取的考生外),仍可按有关要求填报各批次高考志愿。已填报自主选拔、艺术特长生以及浙江大学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志愿但又放弃的考生,第一批招生录取时只能通过填报征求志愿参加录取。

2.考生志愿信息由省教育考试院汇总后反馈有关高校。

对达到第一批控制分数线的有关自主选拔和艺术特长考生,省教育考试院按招生院校公示确定的降分幅度予以投档。

对符合条件的浙江大学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入围考生,由浙江大学按考生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确定拟录取名单,省教育考试院按拟录取名单予以投档。

已被自主选拔、艺术特长生以及浙江大学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录取的考生,其他院校不再录取。

3.我省开展的高职自主招生试点预录取的考生不参加本次填报志愿。

请周知本地相关考生及时填报志愿。

特此通知。

附件:

1.浙江省2014年普通高校自主选拔考生、艺术特长生志愿表

2.2014年浙江大学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志愿表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2014年4月30日

热门院校

  • 温州大学温州市
    学校简介温州大学是浙南闽北赣东区域唯一的综合性大学、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的温州市。学校由温州师范学院和原温州大学于2004年合并组建而成,已有89年办学历史,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谷超豪院士曾任校长。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语重心长指出:“要高度重视教育和人才工作,特别要办好温州大学等高等院校”(摘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温州大学现已形成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国际合作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并举的办学格局。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十一大门类,设有20个学院。  学校现有茶山和学院路两个校区,学校产权占地面积1973.43亩、校舍面积106.0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9.61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49.02万册、电子图书188.43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和资料数据库97个。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895人,教职工2135人,其中专任教师1353人(博士880人,占65.04%;高级职称744人,占54.99%)。拥有全职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优青、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等国家级人才32人,现有各类省级以上高层次入选人才159人。  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建有温州大学瑞安研究生院、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与国内外24所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培养博士、博士后。生态学为“省市共建”浙江省优势特色学科,化学、中国语言文学、电气工程、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经济学、机械工程、生态学、土木工程等9个学科为浙江省一流学科,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重实践、强创新、能创业、善管理、敢担当”的高素质人才。学校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2015年首批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级课程18门,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4个、师范类专业认证6个。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1项。学校被确立为国家级创业型人才培养温州模式创新实验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浙江省教师教育基地。学生近五年共获国际奖项49项、国家级奖项1285项。2019年,学校“挑战杯”竞赛成绩列全国第16位,获得“优胜杯”并蝉联发起单位;在最近一届全国“大艺展”中获一等奖6项,一等奖获奖数列全国第一,获奖总数列浙江高校首位;2021年,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2金2银的成绩。 学校坚持“顶天立地”,实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协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研究同步推进。学校被确立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现有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35个,拥有4个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4个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重大项目10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项,国家级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36项,其他国家项目730项。出版各类著作368部。学校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164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一等奖、中国专利金奖,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学校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学校与地方政府共建10个地方研究院,其中承担运营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4个。学校在生态环保、激光光电技术、低压电器等领域的研究大力助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智能装备、数字经济、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创新优势。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在全国8地建立国家示范工程;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重点专项研发了中国首艘蓝藻水华物理喷射处理船,为攻克蓝藻水华治理难题做贡献;中国专利金奖成果“海岛特种电源供电系统”助推国家海岛、港口建设和船舶制造等高速发展;浙江省低压电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千亿级电器产业集群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加强咨政建言,在金融综合改革、社会治理、公共政策等区域特色研究方面卓有成效。曾先后创办2所独立学院,其中温州大学城市学院于2016年成功转设为温州商学院,温州大学瓯江学院于2021年成功转设为温州理工学院。充分发挥师范教育资源优势,办有附属学校11所,有力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发展。  学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促进文化建设全面繁荣。持续加强传统文化宣传和校史校情教育,建成合理有序的新媒体宣传矩阵,连续3年获“浙江省教育新媒体创新奖”。弘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设计者、校友曾联松的爱国精神,创编歌剧《五星红旗》,建成国内高校首个国旗教育主题广场,形成“国旗文化工程”等“三全育人”品牌。建成温籍数学家长廊、苏步青谷超豪纪念馆,大力弘扬数学家文化。持续深化南戏、域外汉文献、文学基本问题、温州学等特色研究,《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通论》是第一部通论性的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论著,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学校坚持“内外联通”,持续提升开放办学水平。学校是首批“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迄今已与27个国家和地区的131所院校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在泰国东方大学开设孔子学院,在意大利开设温州大学意大利分校。与美国肯恩大学合作举办温州肯恩大学。分别与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联合成立“国际水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际水资源与水生态研究中心”。学校是国务院侨办首批华文教育基地、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温州大学)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举办“浙江华侨网络学院”,侨教育特色显著,努力建设成为全世界温州人的精神家园。  学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创新思政教育,教师代表应邀参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全国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互联网+思政“一化六制”综合改革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计划”,建成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基地。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把牢校园安全稳定底线,连续2年获评温州市委意识形态工作考核优秀单位。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学校党委连续3次荣获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入选2021年浙江省高校党建工作示范学校,1个学院党委入选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3个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9个基层党组织入选浙江省高校党建工作“双创”建设单位。学校团委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在全国高校率先出台全面从严治党“四张责任清单”,形成“四责协同、一体落实”的从严治党新局面,荣获2020年度温州市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考核优秀单位。  学校秉承“厚培德本、深濬智源,光大国族,造福人群”的办学传统,弘扬“求学问是、敢为人先”的校训精神,扎根温州、服务浙江、辐射全国、面向世界,深入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学科驱动、科研兴校、学城联动、国际发展、依法治校、党建引领八大战略,力争在“十四五”期间进入浙江省高水平大学和全国一流高校行列,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 学校简介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是浙江省目前唯一以“影视”为特色的高职院校,坐落于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被誉为“中国好莱坞”的横店影视城内,是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平安校园、省文明单位、港澳青年影视交流实践基地。学校占地580余亩,下设影视表演学院、影视制作学院、影视美术学院、影视旅游学院、影视经济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共六个二级学院,设戏剧影视表演、音乐表演、摄影摄像技术、新闻采编与制作、人物形象设计(中韩合作)、舞台艺术设计与制作、空中乘务、休闲体育、大数据与会计、电子商务等28个专业,其中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为国家级骨干专业,人物形象设计为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摄影摄像技术为省级优势专业,摄影摄像技术、戏剧影视表演、大数据与会计、人物形象设计、导游、影视编导为省级特色专业。学校建有136个校内实训室和146个校外教学实训基地,其中影视制作梦工场是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影视演艺实训中心、影视管理实训基地、旅游管理实训基地获省“十三五”高职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立项。学生每年获国家级、省级各类技能竞赛奖逾百项。学生黄倩倩获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艺术专业技能(声乐表演)赛项二等奖,学生微电影《手机大战》、平面作品《从A到D》、影视广告《背包客》分别获第八届、第九届、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二等奖。学校获2019年度高校新媒体优胜奖,是全省唯一入选的民办高校。在第八届浙江省大学生摄影竞赛上,学生获2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获奖总量与中国美院并驾齐驱。历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超过98%。近年来学生自主创业率达10.02,位列全国同类院校第28位、省内第2位。依托全球最大影视拍摄基地的资源,学校参与各类影视剧拍摄与制作,在《琅琊榜》《甄嬛传》《战狼1》《我是路人甲》等剧中,大量师生参与担任特约演员、形象设计、摄影、剪辑等工作。学校出品微电影《石头剪子布》获意大利菲乌吉电影节最佳短片奖和最佳编剧奖。在第八届金考拉国际华语电影节上,摄影摄像技术专业教师作品《幕间休息》获最佳导演、最佳影片两项提名。学校与浙报集团金华分社合作打造《横影说剧》《声临其境》等视频栏目,在学习强国、浙江新闻客户端持续热推。学校每年举办人物形象设计秀、艺术设计展、摄影展以及“横店好声音”等,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学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和韩国等国家以及的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为学生专业深造、学历提升搭建良好平台。
  • 学校简介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是1999年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举办、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2004年由教育部确认的第一批独立学院。2012年7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与临安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19年学院正式通过独立学院规范设置省级验收。学院地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青山湖畔,学院占地面积500亩,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学院秉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笃学力行、守正求新”的精神,遵循“依托母体、相对独立、办出特色”的办学方针,本着“立足区域、贴近行业、服务浙江”的服务宗旨,致力于建成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应用型大学。 学院坚持特色发展,不断强化内涵建设,以“面向行业企业需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导向,形成了电子信息优势明显,经济管理特色突出的学科布局。学院目前设有27个专业, 涵盖了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五大学科门类。学院拥有省“十三五”优势特色专业1个 ,省“十二五”新兴特色专业3个,省“十一五”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青山湖校区建有各类实验室79个,拥有省级实验示范中心(电子信息实验示范中心)1个。 学院面向全国16个省市区招生,截止2021年6月,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9500多人。学院办学20年来已经向社会输送本科毕业生近3万名,在浙江省教育评估院对全省毕业生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调查中,2015~2017年,学院位列浙江省独立学院前三名。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6~2020 年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中,学院位居“民办及独立学院”全国第五名、浙江省第一名。 学院不断加强教师培养与能力提升,积极引进与聘请高层次人才。全院现有教职员工358人(不含外聘教师),高级职称教师占38.61%,近80%以上的专任教师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其中博士学位教师占23.27%。近几年学院获省部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0项、十三五”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4门,省本科院校“互联网+教学”优秀案例、示范课堂11项,浙江省高等教育研究课题7项。学院注重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近三年学院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和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企业政府横向课题60余项,成果转化项目4项;发表论文60余篇;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学院坚持以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培养适合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学科竞赛成果丰硕。近五年,学院组织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 58 项,覆盖学院所有学科门类;共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659项,其中国家级及以上134项,国际级15项;学院在智能汽车竞赛、服务外包竞赛、电子商务竞赛连续数年稳居全省独立学院第一。在2016-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中,学院位居“民办及独立学院”全国第五名、浙江省第一名。 学院积极开展与地方政府、国内外高校、知名企业的合作,促进与名校名企的深度融合,对外合作交流广泛多元。学院与杭叉集团、上海中电、高顿教育集团、完美动力等多家知名企业开展产教融合合作。学院拥有20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园,1000平方米的电商园创业孵化基地,满足在校学生创新创业活动。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将继续发扬自身办学特色,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本科教育质量,加快推进内涵式发展,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应用型大学。
  • 浙江传媒学院杭州市下城区
    学校简介浙江传媒学院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共建高校,是一所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传媒类高校。2004年9月8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莅临学校考察指导,提出了“紧跟时代、突出特色”的殷切希望。学校从1978年创办浙江广播电视学校、1984年创办浙江广播电视专科学校、2000年两校合并成立新的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升格为浙江传媒学院,已有40余年办学历史。现有杭州钱塘和桐乡乌镇两个校区,占地1305亩,总建筑面积64.2万平方米。设有16个二级学院(部、中心),在校生14500余人,教职员工约1400人。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等称号。学校拥有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学科涵盖艺术学、文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等6个门类,有戏剧与影视学、新闻传播学、信息与通信工程3个省一流学科,新闻与传播硕士、艺术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41个本科专业(方向),其中艺术类专业23个。广播电视学、数字媒体技术、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影与制作、编辑出版学、文化产业管理、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摄影等9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网络与新媒体、广播电视工程、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音乐表演、传播学、网络工程、录音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等9个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平台2个、省级教学平台1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近五年来先后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承担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42项,省课程思政教学项目14项,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省级教材41部,获得国家级一流课程认定6门、省级一流课程109门。建有400余个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其中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7个、海外实习基地5个。学校现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引才计划入选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人才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省高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省重点人才工程青年拔尖人才1人,省引才计划入选者2人,省“151人才工程”各层次培养人才34人,省级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四个一批”人才8人,省优秀教师4人,省级高校教学名师5人,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入选人才12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3人,行业高端人才50余人。学校现有全国性科创平台8个,省级科创平台8个。近五年先后获批国家级科研与创作项目100余项,其中重点重大项目8项,主持省部级科研与创作项目300余项,科研经费总量、高水平论文论著、社会服务与合作实现了跨越式提升。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省“五个一工程”奖、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电影金鸡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国际电视节白玉兰奖、德国红点设计至尊奖、茅盾文学新人奖等60余项。主创或参与创作了一大批有影响的影视作品,如《觉醒年代》《光荣与梦想》《长江图》《小鸡彩虹》《孤山路31号》《罗曼蒂克消亡史》《小别离》《小欢喜》《小舍得》《大国通道》《爱上中国》《为了人民的健康》《携手,为人民》《中国减贫密码》等。学校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110余所高校开展交流合作。学校是欧盟“伊拉斯谟”项目单位,与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等合作举办本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等多所高校合作开展多层次的联合培养项目。学校是教育部国际人文交流与传媒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教育部港澳与内地高校师生交流计划项目单位、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实施单位、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双学位项目单位、教育部中外高水平大学学生交流计划项目单位、省浙非高等教育合作伙伴计划成员单位、浙江省对台交流基地。学校毕业生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居全省高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率平均在95%以上,考研率逐年攀升,一年后创业率在5%以上,毕业生毕业一年后创业率位列全省本科高校第一。2018年创业学院荣获“浙江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创业学院”,2019年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园获“浙江省科技企业孵化器”,2020年学校获省“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众多毕业生成为新闻出版、影视行业、文化产业等领域的骨干精英,近100人次获长江韬奋奖、金话筒奖等行业最高奖。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约3.75亿元。建有国内高校首个5G+4K电竞综合演播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实验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75.8万册,电子图书164.3万册,电子期刊119万册,学位论文869万册,音视频82441小时。学校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秉承“敬业、博学、求真、创新”的校训,本着立足浙江、面向全国、紧贴传媒、服务社会的宗旨,力争成为卓越名校、传媒名镇、艺术名片,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特色高水平传媒大学!
  • 学校简介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宁波市政府直属的全日制国有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25年的宁波华美高级护士职业学校。近年来,学校主动顺应区域卫生事业和健康产业的发展需求,紧紧围绕“卫生健康双领域服务”办学定位,秉承“仁爱、健康”的校训精神,坚持“合力办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创新强校”的办学策略,秉持“以人为本、选择多样、仁术融合、人人出彩”的教育理念,探索构建了“对接健康服务需求,促进产教融合;对接职业岗位需求,促进课岗融合;对接职业素养要求,促进仁术融合”的“三对接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厚人文、明医理、强技能、高素质”岗位胜任力强的技术技能型卫生健康服务人才,建设具有国际视野、国内一流、现代化的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学校党委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切实履行党建主体责任,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全面实施“四个融合”行动和“抓院促系、整校建强”工程,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学校获批全国职业院校“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基地,下辖2个党总支、1个党支部入选全省高校党建工作“双创”培育创建单位,1个项目获全国职业院校中华传统美德优秀成果奖;2个党建品牌项目入围全省高校党建特色品牌、示范群“双百示范”工程项目。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400余人,教职工422人,专任教师292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9%,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88%,“双师型”教师占83%,浙江省首批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1人,市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151人才工程”人选3人、省优秀教师3人,相关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或委员12人。学校现有6个二级学院、1个附属口腔医院、2个附属中医院,开设护理、护理(老年护理方向)、助产、口腔医学、中医学、口腔医学技术、中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康复治疗技术、言语听觉康复技术、医学营养、健康管理、老年保健与管理、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医学美容技术、美容美体艺术、美容美体艺术(中外合作办学)等19个招生专业,其中全国职业院校示范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3个、全国职业院校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试点专业2个,组建护理、老年保健与管理2个专业群,并成功入选浙江省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充分发挥“一老一小”专业全国引领优势,牵头编制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和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组织全国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贯标活动,牵头编制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课程标准及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规划教材;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5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4个;主持、参与国家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2个;国家、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国家“十三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2本,浙江省普通高校“十三五”新形态教材18本;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卫生行业指导委员会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浙江省教学成果奖4项。近六年来,全校共发表论文1200余篇,被SCI/SSCI/EI/CPCI收录68篇,被CSSCI收录3篇;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星火计划1项、国家社科基金2项,省部级立项课题41项;获批省级健康养老应用技术与标准协同创新中心1个,并通过教育部认定;相关研究成果获市级以上政府部门采纳10余次,其中获省委、省政府批示2次;获各级奖项151项;累计授权专利数174件,其中发明专利15件。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者职业精神,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坚持“五育并举”,强化仁爱教育、劳动教育、健康教育等特色,深入开展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学校成为“全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院”下属的首批“劳动教育研究中心”,获批国家级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是浙江省“三全育人”(网络育人)综合改革重点支持高校,入选省第二批高校智慧思政特色应用试点单位。网络育人、心理育人、资助育人三项工作育人成效入选浙江省教育厅主编的《浙江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理论与实践丛书》。学校紧紧抓住高职教育大发展、健康产业大繁荣的有利时机,积极创新办学理念与发展思路。依托专业优势,率先成立区域卫生行业和健康服务行业两个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立体推进校内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对接区域新兴健康服务产业发展,与宁波市商贸委合作成立浙江省首家家政学院,与宁波市民政局合作成立国内首家老年照护与管理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老年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成立健康养老应用技术与标准协同创新中心,在市卫健委支持下成立宁波婴幼儿照护服务学院。通过建立政府主导、行业引领、学校推进的政校行企协同机制,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搭建共赢互助的合作平台,加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合作。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整体办学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在健康领域的探索与发展走在了全国同类院校的前列。承担了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等文件制定工作。学校为浙江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健康养老应用技术与标准协同创新中心获批第一批浙江省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校现为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浙江省临床医师继续教育宁波分中心、浙江省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宁波分中心、浙江省乡村医生培训学校宁波分校、宁波市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宁波健康老年大学等,已逐步建设成为服务区域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基地和老年人公益性终生教育基地,年社会培训10000余人次。作为省内唯一独立设置的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学校办学近百年年来,累计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卫生健康事业输送了十万余名毕业生,他们凭借着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深受业界好评和欢迎。其中不乏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医学精英、医学院校校长、医院院长等在业内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精英和领军人物,更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成为行业的技术骨干和职业能手。近年来,学生获全国性竞赛奖项100余项。毕业生考证率超过80%,其中护士执业资格通过率达98%以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二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三年后就业竞争力始终居全省前五,专业就业相关度居全省前三;毕业生一年后职业稳定度居全省前四,离职率(最低)保持全省前四。学校办学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同。中央、省市各级领导对学校办学定位及健康服务人才培养工作予以充分肯定。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组对学校给予高度评价。行业指导办学经验被教育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进展情况通报》点名肯定,被《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简报》典型推介,并被评为全国“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成果”。在“金平果”2021年中国高职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学校有76.47%的专业排名位列全国高职院校专业排名前20,其中言语听觉康复技术、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位列第一。学校高校教学业绩考核上升到全省第16名(A等)。办学成果受到《光明日报》《中国日报(英文版)》等国家级媒体的广泛宣传报道。(数据更新时间:2022年3月28日)——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健康管理与促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分委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健康管理专业分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护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康复治疗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护理专业分委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委会、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分委会委员单位地址:宁波市高教园区(南区)学府路51号邮编:315100Add: No.51,Xuefu Road,Yinzhou,Ningbo,315100 P.R.China电话(Tel):86-574-88126008;86-574-88126009传真(Fax):86-574-88126127网址(Web) :www.nchs.edu.cn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