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暨大09年新增播音主持专业 海外招生人数不限
2008-12-3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暨南大学明年将新增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和体育教育专业,面向内地各招收25人,面向海外人数不限。但该校明年总体不扩招。值得一提的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意欲培养播音员、出镜记者,对相貌要求较高,但学校称“绝不会选美”。1月18日下午2:00暨大将在教学大楼开招生宣讲会,以方便考生了解情况。

播音主持专业要求相貌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录属传播学院,将以新闻传播学为主导。校方称,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多语能力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学生毕业后要会普通话、粤语、英语等多语言,主要为海内外各级电台、电视台及华语传媒机构输送具备普通话、粤语方言、英语多语传播能力的新闻播音员、出镜记者;也可以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做公关、宣传部门发言人等。学生的主要课程包括新闻学概论、语言学概论、广播电视学概论、广播节目主持、电视节目主持、文艺作品演播等课程。

校方介绍,考生必须通过“播音与主持艺术”术科统考,明年2月初将在南京、成都、广州等地设置考点,考试内容包括普通话、粤语等,考试分专业初试和专业复试。其中专业考试根据成绩从高到低排列按1∶4发放录取证。文化课则要求达到全省高考艺术类重点分数线。

据悉,该校对考生外貌要求较高。要求气质优良,身体各部分没有任何外在缺陷。校方解释,这个“没有任何外在缺陷”绝不是选美,考生“不一定非常漂亮”,但至少不能出现“地包天、兔唇”等现象。考试当天,学校会全程录像,根据录像中考生的形象打分。

此外,还要求考生身体健康,五官端正,女生身高1.60米以上,男性身高1.70米以上,特别优秀的考生,身高可适当放宽,同时还要求声带状况良好,口腔等各发音器官无缺陷,无色盲、夜盲,矫正视力达5.0以上。

体育教育要考专项技术

另一个新增的体育教育专业,将培养学生立足从事中等以上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及从事群众性体育运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及教学、科研。考生需通过体育术科考试和专项技术考试,考试定于明年4月19日在该校内进行。该专业境外学生报名确认时间是明年4月18日。 (记者 薛冰 通讯员 彭梅蕾)

热门院校

  •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广州市越秀区
    学校简介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原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以工科为主,经济、管理、文学、理学、艺术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应用型大学。2006年由广州云峰企业、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创办,2021年经教育部审批同意学校转设为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系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是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广州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中国第一所IACBE国际商科认证大学。办学条件学校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市花都区,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校园依山傍水,绿树成荫,百花争艳,是读书治学的清雅之地。学校占地面积1753亩,建有14个实验中心,包括5个基础实验中心和9个专业实验中心,268个实验室,543个就业与实习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7个,省级协同育人平台1个,省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质量工程特色专业11个,省级质量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3个,省级质量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师资队伍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通过“以老带新”、“双百工程”、组建学科团队等措施,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现已形成了一支以学校自有教师和华工选派教师为主、以兼职教师为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其中,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广东省教学名师3人、广东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广东省民办高校优秀教师4人、南粤优秀教师3人。2018年,赵红红教授获得我国建筑教育工作者最高荣誉奖——中国建筑设计奖•建筑教育奖。我校教师主持的《基于科技竞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和《重特色、强实践、突技能的电力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项目先后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20年,我校曾志新教授主持的《以专业认证理念为引领的民办高校专业内涵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学科专业学校瞄准区域产业发展和新工科建设,积极推进学科链、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现有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珠宝学院、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国际商学院、机器人工程学院、大数据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6个二级学院,设置了车辆工程、机器人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金融工程、英语、宝石及材料工艺学、建筑学、土木工程、投资学、智能建造、视觉传达设计等43个专业,涵盖16个一级学科、24个二级学科。学校现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省一流专业2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人才培养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立校之本,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先后实施了旨在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大三战略”,学生从大三开始进行实践环节,着力构建应用型人才新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构建技能和职业资格培训体系,构建个人拓展和创新实践保障体系,构建就业服务体系,聚焦学生的“专长”培养;开创性地提出了“个人拓展计划”,专门设置了“专长拓展模块”,用15个学分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形成了“横向可拓展,纵向可提升”的培养体系;专门设立了“学生研究计划”(Student Research Program,简称SRP )项目,大胆突破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工程研究院为依托,采取“研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参与研发项目,带研究任务学习”等多种形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区、社团组织等特色鲜明的教育实践平台得到充分锻炼。学生在各类学术科技竞赛及创新创业竞赛中屡创佳绩,共获得57项国际性赛事奖项、678项全国性赛事奖项、1052项省级奖项,其中,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1 项,《低碳节能护栏喷涂小车》国家级大创项目受邀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展示并获“我最喜爱的项目”,是广东省入选全国大创年会唯一的民办院校。 科学研究学校立足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平台建设,重视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先后成立了工程研究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搭建起了科研创新平台以及成果转化和产业技术服务平台,取得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五年来,学校获批各类科研项目365 项,实到科研经费合计5775万元,到校科研经费年均递增 20%以上;发表论文1415篇,申请专利1421项,授予专利1147项,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继续稳居广东省民办本科院校首位,获批广州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2018年,学校与华南理工大学启动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已招收三届学生。校企协同学校不断创新办学模式,积极探索与行业、企业合作育人的新模式、新途径,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协同育人。现已组建了实践创新协同育人平台、先进制造技术协同育人联盟、信息与通信技术协同育人平台、计算机工程学院与IT企业协同育人联盟、珠宝类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等5个校级协同育人平台,先进制造技术协同创新发展中心、智能技术协同创新发展中心、车联网协同创新发展中心等3个校级协同中心,其中信息与通信技术协同育人平台是广东省教育厅认定的首批40个省级协同育人平台之一。2018年,学校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中科曙光共建“大数据学院”和“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校、企、政三方协同育人,共同培养大数据产业人才。2019年我校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获评广东省首批示范性产业学院,2020年珠宝学院获批广东省产业学院立项建设。开放办学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与粤港澳大湾区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学校将教育国际化作为发展的重要战略。先后与英国、加拿大、法国等10余个教育发达国家和台湾地区建立合作关系,与超过60所高水平大学和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开展多元化合作。2011年学校成立了国际商学院,引进国际商科资源,培养国际化商务专业人才。目前,学校各类国际、粤台交流与合作项目已深入至全部二级学院,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等国(境)外知名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共建联合培养项目。学校积极推进专业国际认证工作,已获得IACBE国际商科认证与IEET工科认证,是中国第一所获IACBE认证的大学、IACBE亚洲区副主席单位。管理学院、国际商学院、经济学院11个专业先后通过IACBE认证,认证专业覆盖所有商科学院,标志着学校商科教育质量已达到国际同行水平,实现平等对话;同时期,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和通讯工程专业也先后通过IEET工程教育认证,人才培养符合EAC国际认证规范。品牌建设16年来,学校累计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4.7万人,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居全国同类高校前列。学校先后获得“中国最具就业竞争力院校”“全国学生最信赖的十佳独立学院”“全国最具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等殊荣。在艾瑞深校友会网最新发布的2021中国民办大学排名(含独立学院)中,学校位居2021中国民办大学第七位,是六星级中国顶尖民办大学。在广州日报GDI智库发布的2020中国应用大学排行榜中位列235位、广东省应用大学第19位、全国独立学院第5位。十六载弦歌高唱绽芳华,九万里彩云长在有新天。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学校上下将戮力同德,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旗帜,坚持诚信办学、规范办学,坚持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驰而不息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引向深入,汇聚成与学生成长成才同行、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同行、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同行的坚实力量,向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知名应用型大学的目标昂扬奋进。
  • 学校简介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学校始建于1999年6月,至今已有20余年办学历史。现有广州和云浮两个校区,广州校区坐落于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的广州增城区,与著名的北汽集团华南基地隔路相望,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云浮校区位于云浮高新技术开发区内,具有对接产业的天然优势。校园总占地面积938亩,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1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35万多册。全日制在校生17000余人,设有电力与智能制造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城建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国际贸易与外语学院、管理学院、会计学院、健康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共9个二级学院,开设了涵盖工科、经管、文学、艺术、医学、教育等学科的42个专业。学校拥有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者达35%以上,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者占45%,双师型教师超过40%。聘请的行业资深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和知名学者深度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学校实训室设备先进,建有新工科实验楼、大商科实验楼和公共基础实验楼,搭建了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智能建造、大数据与智能计算、智慧物流等五大实验实训中心和大商科、数字媒体艺术两大公共实训中心。学校坚持秉承“厚德、务实、强能、创新”的校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以学生成才为目标,构建了以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哲学、工程、人工智能、商务、美育/艺术和体育六类课程教学改革为引领,首创了“四必二选”的“PAMEAP核心素养提升课程体系”,推行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学校主动对接战略新兴产业,打造了电力与工业自动化、建筑艺术与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大商科和艺术设计与传媒等五个重点专业群,累计为社会各行业输送了4万余名高素质专业技能、技术人才。内涵建设初有成效,现有省级重点专业1个、省重点实训基地2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各类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78项。学校搭建了16个校内专业技能竞赛平台,每年举办专业技能节,近五年累计参赛学生超过12000人,学生参加省级以上技能竞赛获奖300多项,其中一等奖29项,二等奖83项。毕业生适应性强、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近五年来学校平均就业率超过97%,一直稳居全省高校前列,用人单位满意度超过97%。学校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专业链主动对接产业链,校企共建校外实习基地300余家,先后与阿里巴巴、比亚迪、神州光大、讯方、富士康、广汽、北汽集团等国内100余家知名企业开展了深度合作,开设了“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实验班”等20余个特色班。学校重视科学研究,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努力打造“项目+平台+团队+成果”的科研战队模式,成立了云计算平台下大数据应用研究所等15个科研平台和智能制造、土木工程等9个创新团队。截至2019年6月,获得教育部产学研创新基金项目4项;教师公开发表论文52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186项,获得授权135项,其中实用新型授权专利71项。学校鼓励创新创业,创业学院建筑面积10000多平方米,组建了100余名创业导师团队,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通识教育,面向精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精准培养;遴选了400余个项目团队入驻,成功孵化工商注册公司61家,创业园被授予“广州市众创空间”、“广东省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孵化基地”、“广东省高校创新创业联盟单位”、““展翅计划”广东省大学生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广州市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先进单位”、“广州大学生创新创业推广基地”等称号。近年来。学校获得诸多荣誉单位称号,2015年学校获评“华南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基地”、2016年学校获评“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文化建设奖”、2014年学校获评“广州市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018年学校获评“广州市众创空间”、2019年学校获评“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成员单位”、2020年学校获评“广州市院校就业创业e站”。学校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与全球30余所知名大学建立联系,现已与美国中西州立大学、英国北安普顿大学、马来西亚城市大学等14所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展了设立海外研习基地、联合培养、学分互认、中外合作办学、师资培训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国际化程度的提升。学校近年来不断进取,办学取得可喜成绩,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办学单位”、“广东省十佳民办院校”、“最具品牌影响力高校”和“最具综合竞争力民办高校”称号等多项荣誉。2018年在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位列广东省民办高职院校第五名,在全国1386所高职高专院校中排名第350名。2017年学校升本计划成功纳入广东省“十三五”高校设置规划。在升格本科的战略驱动下,学校二期建设工程全面启动,规划了图书馆改造、实验室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办公环境改善和校园环境提升等工程项目74项,目前已全部进入验收使用阶段,为改善办学条件,达到升本硬件要求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乘着国家职业教育的改革东风,秉承“职教为根、学生为本、教师为重、质量为上”的办学理念,坚持“面向市场、因材施教、职业为本”的办学方针和“根植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打造创业特色”的办学思路,以创新强校工程建设为抓手,以申办职业本科教育为动力,应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上下合力,聚焦内涵,指向提质,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在落实推进上下功夫,扎实推动学校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华立人正鼓足干劲,向民办优质高职院校和百年名校的美好愿景奋力前行!
  • 学校简介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是一所具有60多年办学历史、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的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现有仙溪、江湾、河滨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达2200余亩,总建筑面积近65万平方米。2021年跻身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前1000强。强化优势和特色,学科专业水平整体提升。学校拥有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2个、特色重点学科4个、“冲补强”重点建设学科4个,工程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特色专业14个,省级重点专业6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招生专业53个,涵盖了工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在招理工科专业占比达68%。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864人,其中高级职称617人,博士学位741人,双聘院士6人(含海外院士1人),在聘全职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4人、省部级高层次人才17人。学校40%以上的教职员工曾在海外合作院校学习或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此外,还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丁肇中等为名誉教授,聘任岭南讲座教授177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育人成效显著。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8894人,在校硕士研究生1719人,联招博士39人。2018年以来,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文化竞赛共获省级及以上奖励3408项。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多年来位居全省前列。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易班全国共建工作示范单位等。坚持产学研合作,增强科研创新实力。拥有国家标准委国家氢能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佛山)1个,粤港澳联合实验室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5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个。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基金19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等各类科技奖励52项。2021年学校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授牌,5个项目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致力国际化办学,不断提升办学品质。举办中–德、粤–台(台湾)环境工程、产品设计等本科专业合作办学项目,与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等近10所高校开展硕/博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组建粤港澳智能微纳光电技术联合实验室、国际膜生物学与环境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面向未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立足佛山、服务广东、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定位,坚持“高校+高端研究院所+龙头企业”的特色发展模式,加快建设成为理工科优势突出、应用特色鲜明、服务成效显著的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3月1日)
  • 学校简介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座落在风光旖旎的粤东滨海城市——广东省汕尾市城区,是一所由汕尾市人民政府创办,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专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学院遵循“以人为本、服务社会、内涵发展、彰显特色”的办学理念,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学院生存与发展生命线”的观念,坚持内涵发展,注重抓好教学质量,严抓考风考纪,促进良好教风、学风建设和校风的形成;推行“双证书”制度,积极组织开展职业资格考核认定,毕业生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不断增强。自2001年升格以来,在上级党政和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学院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人才工作水平评估,学院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学院现有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9.4万平方米(市政府已划拨预留发展用地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83万平方米,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675万元;图书馆藏书45.5万册;校园内无线宽带Wi-Fi全覆盖。学院设有海洋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艺术与设计系、经济管理系、外语外贸系、人文社科系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公共课教学部等七系二部。学院开设42个专业,同时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软件技术两个专业与达内时代科技集团广州市达内软件职业培训学校联合开展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招生。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云计算与大数据专业委员会设立在我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084人,教职工457人,其中专任教师340人,副高以上66人,研究生以上学历164人。学院积极搭建“两院两站”协同创新平台,与汕尾市科技局、汕尾市海洋与渔业局合作成立的汕尾市创新工业设计研究院、汕尾市海洋产业研究院。2015年,“两院”均被评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中共汕尾市委组织部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中科院南海研究所、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等单位在我院成立了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人才驿站;设立汕尾市海洋产业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7年,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一名,积极开展水生物防病治病研究,为养殖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深汕创新创业基地和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云计算与大数据专业委员会;成功承办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5年学术年会;省内外海洋装备、海洋生物、电子技术、计算机与互联网、电子商务、装潢设计等行业企业,与我院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为我院构建了政校行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发展平台。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近年来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在各类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中屡获大奖,其中,五届蝉联全国职业院校创业技能沙盘大赛一等奖,荣获全国大学生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大赛一等奖、全国高职院校大数据技术应用技能竞赛一等奖,三年蝉联广东省“挑战杯”特等奖等、IDT无线充电应用创新设计大赛全国第一名。学院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与华南师范大学开放学院开展“相沟通”办学,共开设12个专业,在校专科生可免入学考试报读相同或相近本科专业,修完本科课程考试合格的学生可获得省自考委及华师大联合颁发的本科毕业证书,可申请华南师范大学学士学位。学院设有“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深汕创业基地暨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为毕业生提供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学院根据国家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开设入学绿色通道。学生可申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院实行院内奖学金制度,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勤工俭学岗位,并协助学生向银行申请助学贷款。学院立足汕尾地区,面向全省招生,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临海、临港优势,推进特色发展,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作出积极贡献。学院代码:12765电话:0660-3362144 传真:0660-3371568网站http://www.swpt.edu.cn 微信公众号:GD-SWVTC地址:广东省汕尾市城区文德路 邮编:516600
  • 学校简介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院,其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首批国家级重点中专广东省林业职业技术学校。2021年7月,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与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实施集团办学,原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的编制、人、财、物等并入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至此,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拥有了两个校区:天河校区、海珠校区。天河校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广汕一路297号,地铁上盖,毗邻华南植物园;海珠校区位于广州市海珠区赤沙路15号,交通便捷,与广东财经大学一墙之隔。学校是全国“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广东省“文明单位”、广州市“花园式单位”、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广东省林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广东省林学会理事长单位、粤港澳大湾区生态保护修复科技协同创新中心理事单位。学校现有教职员工近750人,其中专任教师560人,博士47人,副高以上职称189人。学校下设生态工程学院、风景园林学院、园艺与食品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旅游与文化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海洋与渔业学院、海洋工程学院、航海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设有林业技术、园林技术、园艺技术、广告艺术设计、森林生态旅游与康养、物联网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跨境电子商务、水产养殖技术、制冷与空调技术、航海技术等47个专业,在校生12000余人。学校是广东林业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该集团由广东省各林业研究所、森林公园、林业局、林场、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处)及相关企业等200多个成员单位组成。目前,学校拥有近100个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占地68亩的多功能综合实训中心已投入使用,可同时满足1000多人开展实习实训教学,将打造成具有显著生态特色的国际交流平台。占地1600亩的粤西林果教学实训基地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可有效解决学校30个专业、10000名学生的实习实训瓶颈问题,成为农林类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典范。学校新建教学楼已完成建设,可同时容纳5000名师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办学以来,学校始终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始终坚持社会主乂办学方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立足林业生态特色,服务生态产业发展,聚焦生态林业、生态园艺业、生态海洋业、生态服务业,不断强化内涵建设,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科学硏究成果日趋丰硕,社会声誉持续提高,文化传承创新扎实推进,国际交流合作逐步拓展,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风起扬帆时,能者立潮头。目前,学校正乘势而上,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优势,加大创新步伐,壮大办学规模,走特色发展之路,行开放办学之策,全力建设省内有名气、国内有特色、业内一流的生态品牌高职院校。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