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吉林: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照顾政策出台
2009-06-0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学信网讯,2009年j吉林省普通高校招生照顾政策出台。以下政策节选自《》,具体内容如下:

 十二、录取照顾政策

  9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1)应届高中毕业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受地区级以上表彰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2)政治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

  (3)相关科目或平时成绩特别优秀;

  (4)残疾军人、因公牺牲军人子女、一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

  (5)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的子女;

  (6)残疾人民警察、因公牺牲人民警察子女、一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子女;

  (7)退出部队现役的义务军人考生。

  9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加5分投档。

  (1)经市州和省侨办证明的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省台联证明的台湾省籍考生;

  (2)应届高中毕业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评为省级三好学生、省级优秀学生干部和团省委表彰的优秀团干部;

  (3)应届高中毕业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参加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获得者;

  (4)应届高中毕业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参加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验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获得者。

  (5)应届高中毕业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者。

  (6)应届高中毕业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或全国性体育比赛取得前6名者(须出具原始成绩)。

  (7)应届高中毕业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二级以上称号,二级运动员需经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在报考当年组织测试认定合格)的考生;

  (8) 在高考文化课考试不使用本民族文字答卷的少数民族考生。

  9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加8分投档。

  (1)按中办发[2000]28号文件和教育部教基[2001]1号文件精神,评选出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的省级优秀学生;

  (2)应届高中毕业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参加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获得者;

  (3)应届高中毕业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等奖获得者。

  9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加10分投档。

  (1)获市州级以上见义勇为荣誉称号的人员或其子女;

  (2)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

  (3)在高考文化课考试中用本民族文字答卷的少数民族考生。

  95.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加20分投档。

  (1)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

  (2)烈士子女。

  96.以上各项照顾分数是考生的特征分,特征分不累加。如考生符合多项照顾条件,只能由考生本人确定其中一项。

  97.报考体育类专业的“体育竞赛优胜者”不享受加5分照顾。

  98.凡符合照顾加分条件的考生,照顾分数计入高考文化课考试录取总分,录取时按总分(含特征分)投档。

  99.凡符合照顾加分条件的考生必须交验相应的证件及其复印件,并将复印件装入考生高考材料袋。

  100.各类照顾加分考生的资格审核。

  凡符合照顾加分条件的考生,必须填写由招生部门印制的相关照顾加分考生资格审核表或照顾加分申请表一式两份,经考生所在县(市、区)招生办公室审查,市州招生办公室或主管部门审核后上报省招生办公室审定。

  (1)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考生,交验经市州侨务办公室审验的“三侨”考生照顾加分资格审查表、“三侨证”的原件及其复印件;考生家庭户口簿、考生身份证原件及其复印件。

  (2)台湾省籍考生,交验经省台联审验的资格审查表及其复印件,考生家庭户口簿、考生身份证原件及其复印件。

  (3)应届高中毕业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交验照顾加分申请表、相关证书原件及其复印件。

  (4)应届高中毕业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被评为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获得者,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获得者,交验照顾加分申请表、证书原件及其复印件。

  (5)应届高中毕业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等奖获得者(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验、“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交验照顾加分申请表、证书原件及其复印件。

  (6)应届高中毕业生在高中阶段被评为省级优秀团干部,交验照顾加分申请表、相关证书原件及其复印件。

  (7)烈士子女考生,交验《革命烈士证明书》、经民政优抚部门审验的资格审查表原件及其复印件,考生家庭户口簿、身份证原件及其复印件。

  (8)获市州级以上“见义勇为”荣誉称号的人员或其子女考生,交验经见义勇为基金会审验的资格审查表、“荣誉证书”原件及其复印件,考生家庭户口簿、身份证原件及其复印件。

  (9)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的退役军人考生,交验经民政部门审验的资格审查表、“立功证书”和民政安置部门出据的有关证明原件及其复印件,考生户口簿、身份证原件及其复印件。

  (10)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考生,交验经民政部门审验的资格审查表、《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协议书》、《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证》和民政安置部门出据的有关证明原件及其复印件,考生户口簿、身份证原件及其复印件。

  (11)持有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同时在高中运动会测试合格的“体育竞赛优胜者”、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或全国性体育比赛取得前六名和获国家一级运动员或“运动健将”称号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交验照顾加份申请表和相关证书的原件及其复印件。

  101.少数民族考生,由市州、县(市、区)招生办公室会同当地民族事务管理部门,依据考生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在审查考生报名资格时一并审核确认,并将合格名单报市州和省招生办公室。

  102.凡符合 “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条件的考生,必须交验相关证件(证明)原件及其复印件,由考生高考报名地招生办公室负责资格审核,并将相关信息录入电子档案的“考生评语”栏。

  103.考生所在中学必须将照顾加分考生名单在校内张榜公示,如发现在高考照顾加分工作中弄虚作假的,取消考生的录取资格,追究当事者责任,并按教育部《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规定》、《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给予行政处分。

热门院校

  • 白城职业技术学院白城市洮北区
    学校简介白城职业技术学院是2007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校园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学院现有教职工301人,其中专任教师163人,教授32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15人,“双师型”教师116人,硕士研究生71人。教学系(部)10个:艺术教育系、师范教育系、机电工程系、建筑工程系、汽车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生化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基础部、政治教研部。现开设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等24个专业。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被评为省级品牌专业。学院拥有工程训练中心、汽运实验室、建工实验室等36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和以白城市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的40家校外实训基地,能够满足各专业学生校内外实验实训需求。现面向全国18个省份招生,在校生3518人。学院与北京中德诺浩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吉林梅花氨基酸有限公司、白城能源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一汽吉林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兵器集团白城中一精锻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办学。学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0%以上,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的技能型人才。 学院的办学质量不断得到社会的认可,被吉林省总工会确定为吉林省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被省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农委等五部门联合评选为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 学校简介吉林化工学院成立于1958年,坐落在北国江城吉林市,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新中国首批七所化工类高校之一,是吉林省仅有的一所化工类高校。学校紧紧围绕化工产业发展进行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形成了“工程师的成长摇篮,管理者的培养基地”的办学特色。逐步建设成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高校、全国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产教融合项目试点高校、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A类高校,被誉为“共和国化工人才的摇篮”。现有龙潭、双吉、丰满3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15万平方米,在校生1.7万人。设立13个教学院(部)和研究生院、工程训练中心、分析测试中心。专业设置涵盖工、理、经、管、文、医6个学科门类,开展研究生、本科、高职教育,硕士授权一级学科4个、专业硕士授权专业5个,本科专业51个,高职专业17个,形成多层次办学格局。强化内涵建设,学校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建有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1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个;4个吉林省本科品牌专业,5个吉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吉林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专业群,1个吉林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省级校外实践教育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创新实践示范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12个。2009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成为全国地方普通高校首个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2018年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专业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2021年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近两届,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坚持特色发展,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现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5个,省级科研平台16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积极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累计为企业和社会创造经济效益数十亿元。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拥有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等4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学者,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吉林省“长白山技能名师”,吉林省高级专家、教学名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拔尖创新人才等37人次。注重开放发展,已与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5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教育交流与合作关系,与美国克利夫兰州立大学机械类中外合作办学班已成功举办四届,学校开展多模式合作办学,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省属高校前列,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毕业生在专业领域呈现出较强的发展能力,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石油化工领域的专家学者、生产与管理一线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以及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秉持“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办学传统和“求真务实、拼搏奉献”的办学精神,以积极进取的姿态,朝着建设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奋勇前进!
  • 长春人文学院长春市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学校简介长春人文学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长春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于1988年,历经吉林国际语言文化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两个办学阶段。2020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转设更名为长春人文学院,至今已有33年的办学历史。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穆树源教授为董事长,博士生导师王之虹为副董事长、博士生导师吕英华教授为校长,付宏政研究员为党委书记。学校现有东、西两个校区和双阳校区,占地面积57.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有12个基层学院,47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医学等9个学科门类。2009年起,先后与东北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在校本科生12314人。学校坚持以建成国内一所具有特色的一流应用型民办大学为发展目标,坚持“成功教育”理念,其核心是立德树人,人人皆能成功,培养具有健康人格、独立思想、富于创新精神的人才;以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强、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勤奋开拓自强育才”的校训精神。学校坚持专家办学,教授治校,形成了一支以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为主体的专任教师队伍。现有教师733人,其中专任教师691人。在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154人,副高级职称的213人;博士119人,硕士442人;在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比例达53%,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达81%。在教师队伍中,有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编导、国家一级演员、吉林省教学名师、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突贡中青年人才、吉林省新世纪人才、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等。有3人荣获“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称号,1人荣获“吉林省高校新世纪科学技术(人文社科)优秀人才”称号;全校有27名博士生导师,有31名教师被聘为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导师;一批外籍教师常年在校任教。学校坚持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成果丰厚。2017年获批吉林省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同时获批4个立项建设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拥有6个优势特色学科。2018年12月,福祉学获批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新兴交叉学科”。为服务国家和吉林省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学校不断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形成了7个学科专业群。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省一流专业、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数量逐年递增。近5年来,学校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17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39项。连续6年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国赛、省赛中共斩获43个奖项。在全国独立学院本科专业排行榜中,有3个专业全国排名第一,6星级专业1个;18个专业位列全国前10名,有25个专业全省排名第一。学校科研实力明显增强,走在了全省同类高校前列。近5年来,共发表论文1315篇,出版学术专著、编著、译著等各类著作36部,获得省级以上奖励28项,获批省部级课题232项。获批实用新型等专利70项,软件著作权46项。拥有省部级科研平台18个,学校被评为吉林省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学校把国家发展需要作为历史使命,首开中国福祉教育先河。2008年中国社会化养老东北教育基地落户学校。2010年率先在全国成立福祉学院,开设福祉方向本科教育,投资修建了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福祉实验大楼;学校制订了《创建福祉事业规划纲要》,构建了福祉本科教育、福祉研究、社会化养老实训基地、福祉从业人员培训基地、社会化养老培训中心和文化传播“六位一体”的养老事业模式。2019年,社会工作专业纳入国家“双万计划”被评为吉林省一流本科教育专业;“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群”被评为吉林省转型发展示范专业群。同年9月,全国首家“护理与照护教育实践基地”在学校设立,在解决老年健康与护理照护等方面,迈出了实质性和关键性步伐。2020年,学校参与吉林省新基建“761”工程方案实施计划,依托智慧康养创新实验室的5G传输技术,承担“吉林省(通化市)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云平台”重点专项与建设。目前,学校已成为吉林省乃至全国福祉养老事业发展的“智囊团”“思想库”和“人才输送基地”,初步形成了“医养结合”“医护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格局,走在了全国高等教育健康福祉人才培养领域前列。“福祉学”已经成为吉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是全省唯一承担“国家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项目的民办高校。学校从办学之初,就高举国际化办学旗帜,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合作办学,不断扩大合作交流渠道,先后与日本、美国、俄罗斯、韩国、新西兰、意大利等 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通过采取“3+1”“2+2”等方式联合培养各类专业人才,优秀毕业生可以在国外“本硕连读”。学校还引进国外名校的先进教育思想和课程体系、教材、教学方法,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和高水平外籍教师,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先后聘请外籍教师 150 人次,一批外籍教师荣获吉林省“长白山友谊奖”和“优秀外国专家”称号。作为吉林省仅有的具有出国留学服务资格的民办高校,学校坚持以对外汉语教育为主的外国留学生教育,形成了培训特色。2009年以来,每年都有一批留学生来校学习汉语,学校的教学科研融入了国际化教育元素,在国外的影响不断扩大。学校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努力培养应用型人才,近年来,每年有千余名学生获得全国和省级奖励。涌现出奥运会和亚运会志愿者、“感动吉林”十大人物、“吉林省百优大学生”“吉林省最美抗疫志愿者”“吉林省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吉林好人”“长春好人”“长春市文明大学生”等一批大学生典型。2018年,两名学生代表吉林省首次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健康和社会照护”项目比赛获前10名,并入选国家集训队。2006年以来,应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一直位于全省同类高校前列。2008年以来,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90%。执导《我不是药神》《我和我的祖国》的2008届毕业生文牧野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著名青年电影导演。媒体广泛报道的全国百优志愿者、2012届毕业生梁钶事迹产生强烈社会反响。志愿援藏的2017届毕业生于洋当选为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建校33年来,有44000余名学子毕业走出校园,他们当中许多人已成为学者、教师、公务员、思想政治工作者、企事业单位优秀管理者。学校全面建设硕果盈枝。2005年,荣获陈香梅教科文奖办公室、中国成人教育协会颁发的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2011年,参加全省社会组织综合评估,名列最高等级5A级社会组织榜首;被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评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2007—2010年,被中共长春市委、市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12年被中共长春市委、市政府评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2011年以来学校一直被长春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学校党委先后3次被评为吉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017年9月,学校被长春市委、市政府评为“模范集体”。2018-2020年,学校连续多年荣获长春市文明校园称号。2019年,学校被认定为“全国民办学校党建特色项目建设基地”。原创话剧《郑德荣》被评为“全国民办学校首批党建特色项目”,入选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在全国独立学院排行榜中,连续多年位居东北地区前列,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学校创始人、董事长穆树源教授先后荣获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民办高等教育委员会授予的“民办高等教育创业奖”、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授予的“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先进个人”、中国老教授协会授予的“开拓进取为人师表先进个人”称号;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吉林省创业先锋”“吉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标兵”“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面对学校转设更名的新机遇,2021年,学校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开启“第三次创业”的新征程,全校师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服务社会为己任,努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力争在30年内,把学校建成一流民办的东北人文福祉大学。
  • 学校简介通化医药健康职业学院是由通化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院校,2021 年经由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 , 由国家教育部备案,承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落实吉林省“一主六双”区域协调发展以及“一区一基地”规划的双核心建设,全面对接东北振兴战略。学院坐落于享有“中国医药城”“中国森林城市”“全国创新能力百强市”等荣誉盛名的红色康养之城——通化。这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历经百年文化沉淀,人杰地灵,代有人才之楷模辈出,是求学成才,塑造品行,净化心灵的不二之选。本学院以原通化市卫生学校为筹建基础,规划占地面积 19.23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9.4 万平方米,有建设预留用地 10 万平方米,二期规划征迁用地 2.9 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2462 万元,全日制在校生规模 3000 人,以医药健康类专业教育为主,2021 年开始招生,首年开设护理、医学检验技术、药学、口腔医学技术、健康管理五个专业。随着办学发展,计划五年内面向大健康产业,逐步增设助产、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康复治疗技术、眼视光技术、中医养生保健、老年保健与管理、医学营养、中药学、药品质量与管理等 17 个相关专业。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有专任教师 188 人,教辅教师 32 人,管理人员 54 人。大部分专任教师由原通化市卫生学校选调任职,具有多年的高职教学经验和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学院设有现代化实验实训大楼、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多功能教室、校园餐厅、学生公寓等办学用房,设置有标准 400 米跑道室外运动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校园监控实施全天候无死角监控,院内设有生命科学馆、中草药植物标本展厅、护理模拟病房、检验、病理、中医、生化、口腔等各学科教学实验室,办学场馆一应俱全。图书馆有各类藏书 6.3 万册,电子图书 5 万余册。
  • 长春大学长春市九台区
    学校简介长春大学坐落在素有“北国春城”之称的吉林省长春市,是一所底蕴厚重、特色鲜明的省属综合性大学。学校前身是1949年由原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创办的长春工业会计统计专门学校,为新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工业会计统计人才。在同步国家发展与时代变革中学校数次易名,1983年更名为吉林机电专科学校。1987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原吉林科技大学、吉林机电专科学校、长春外国语专科学校、长春职业大学4所学校合并,组建长春大学。2000年8月,原吉林省林业学校并入。学校现有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02万平方米,有21个教学院部,60个本科专业,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8583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20人,其中正高级112人,副高级29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62人,硕士学位的教师465人。学校有中央直接联系高级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全国技术能手、省高级专家、省拔尖创新人才、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长白山学者、长白山技能名师等各类高层次人才50人次。学校在国家和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国家级奖2项,省级奖46项。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8个,其中优势特色学科7个、新兴交叉学科1个。学校连续四次跻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学科竞赛评估结果TOP300”榜。2021年,学校成功申请成为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攀岩分会主席单位,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省属普通高校主席单位。学校立足东北地区及吉林省产业结构实际,建成国家大豆深加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分中心两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有以中央直接联系高级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等诸多荣誉于一身的李荣和教授为首组建的科研团队,多项发明专利成果获得国家级奖项并得到转化应用,为吉林省乃至全国在大豆深加工研究领域和成果转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建有吉林省残疾人康复设备及技术科技创新中心等18个省部级科研平台,长春大学机电工程研究所等22个校级科研平台。学校还依托机电传统专业优势,对接吉林省及长春市在机械、电子、汽车、计算机、康复设备等领域需求,为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积极推进同部属、省属院校和地方政府合作,与吉林大学签订了《吉林大学支援长春大学办学框架协议》,与长春理工大学签订了《长春理工大学与长春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浙江省金华市签订了《金华市人民政府与长春大学科技合作框架协议书》。学校坚持以服务吉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担当,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分别与松原市、白山市、辽源市、长白山管委会等地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吉林省政数局组建“吉林祥云数字经济研究院”。学校积极推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发展,“吉林省人体健康状态辨识与机能增强重点实验室”获吉林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标志我校在跨学科交叉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迈上了新台阶,对学校凝练和突出特色发展具有重要义。学校重视培育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连续六届获一等奖,在全国“挑战杯”“创青春”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16个。“团风创新创业团队”被团中央评为“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学校先后20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70余年办学历程,长春大学及其前身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谋求自身发展的探索实践中,经过几代长大人的卓绝努力,逐渐形成了基础厚重的学科专业优势和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品牌。1987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与吉林省人民政府在长春大学创建了亚洲第一所专门招收视障、听障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特殊教育学院,开创了我国残障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先河。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长春大学构建了高等特殊教育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填补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空白。2018年,三个专业获批面向残障考生以单考单招方式招收硕士研究生资格,其中美术、艺术设计专业为国内首次。30多年来,特殊教育工作多次获得国际国内殊荣和奖项,被中残联、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残疾人高等融合教育试点院校”。2002年,时任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在出席学院15周年纪念大会时指出“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办学最早、规模最大、学科最全、层次最高,在我国高等特殊教育领域居于龙头地位。”2017年,在建院30周年之际,中残联主席张海迪在贺信中指出“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创办,是中国高等特殊教育的历史性开端,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里程碑。”新时代新跨越,学校将努力把特殊教育学院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等特殊教育学府。长春大学是“团风”精神的发源地。1989年4月的一天,学校残疾大学生金燮,收到一张署名“团风”的10元钱汇款单,随即,第二张、第三张汇款单不期而至。一时间,许多生活困难大学生都陆续收到署名“团风”的汇款。“团风”事迹出现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省市各级组织相继做出决定,号召广大团员青年立足本职学“团风”,争做青年楷模,争做时代先锋。多年来,“团风”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核心的基本精神内涵。它从初期的个体扶贫助困爱心行动,发展到后来全校师生乃至社会青年群体以“爱国、敬业、奉献”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与中华文化和时代精神一脉相承。2019年,学校隆重举行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学“团风”活动30周年大会,借此弘扬办学特色,传承“团风”精神。学校坚持打造以“网络技术安全为基础、网络文化安全为特色”的网络安全学院,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2015年,学校牵头成立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这是国家网信办组建后批准成立并主管的第一家全国性社会组织。2016年,成立国内首家网络国学院,成立国家级网络文化研究中心,建成吉林省唯一一家研究网络文化的“吉林省网络文化研究基地”。2017年,学校成立了中国东北三省唯一一家网络安全学院,2018年获批“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硕士点,2019年正式招收硕士研究生,2021年成功增设“网络文化安全”二级学科和“中国文化网络传播”交叉学科。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是全国首批具有招收来华留学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学校先后与27个国家和地区的131所高校、教育机构和企业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现具有中国政府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吉林省政府奖学金、“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来华留学生接收资格。学校凭借优秀的俄语教学和科研团队,打造对外俄语优势,创办吉林省第一个俄语中心,与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共建“赴俄留学培训基地”,成立亚洲首家开展叶赛宁专门研究的机构——叶赛宁文化教育中心,成功承办“第十届中俄大学校长论坛”,与俄罗斯梁赞国立大学合作设立的孔子学院获全球“先进孔子学院”荣誉称号。学校坚持“以赛促教、以赛导教、以赛育人、以赛促创”的工作思路,结合传统和新兴优势学科专业,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2017年,成为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自2017年至今,FCC车队连续四次在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系列赛事中取得佳绩,总成绩逐年攀升,获得最具影响力车队称号。面对新征程,长春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历次全会精神,全面加强党对学校各项工作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将强化内涵发展,突出办学特色, 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实现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奋勇前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