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贵州省多方配合联动 护航平安高考!
2021-06-07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据悉,为落实教育部关于高考的工作要求,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全省各有关部门多方配合、上下联动,教育及考试招生部门精心组织、严格落实,坚决采取最有效、最有力的措施,确保实现平安高考目标。从以下七个方面护航高考。

首先,贵州省招生考试院召开了省招生委员会全体(扩大)会、各部门高考考试环境综合治理协调会、全省高考组考调度会等一系列工作会议,部署全省高考安全工作,落实各部门责任。

省、市、县分别签订高考安全责任书,逐级压实责任、明确任务。教育、宣传、公安、网信、保密等部门联防联动,共同为平安高考保驾护航。

其次,疫情防控再细化

贵州省招生考试院落实落细贵州省高考组考防疫制度方案,健全考前、考中、考后等各阶段疫情防控会商、监测、预警、处置工作机制,加强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测,要求涉考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应接尽接,完善本地防疫工作预案,强化防疫应急处置,开展针对性地培训和应急演练,全力以赴确保全省近40万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三,安全保密再加强

进一步完善试卷安全保密制度,严格落实考试材料运送、保管、分发等环节保密措施,加强对高考考试材料存放保密室的管控,采取“人防+技防”手段,实现考试材料流转无缝衔接,确保考试材料安全万无一失。考前,省教育厅联合省国家保密局、省卫健委赴各地开展考前安全保密、疫情防控、应急演练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督促各地在考前整改落实到位。

第四,着力环境再净化

教育部门、招生考试机构会同网信、公安、卫健、工信、市场监管等部门集中开展“净化涉考网络环境”、“打击销售作弊器材”“净化考点周边环境”“打击替考作弊”“清理整顿‘助考’培训机构”五个专项行动,对考点考场、考生集中食宿场所的疫情防控、设施设备、地质灾害隐患、治安环境、食品卫生等方面开展检查,努力为考生营造安全、安静、安心的考试环境。

第五,应急处置再演练

全省各地结合当前防疫工作等新形势,对现有预案进行评估并加以完善和细化,对疫情防控、防范洪涝及地质灾害、外语听力考试、网络舆情等制定专项预案。开展上下级和部门综合联动、考试工作人员应急处置、考生应急避险、舆情监测研判处置等演练。

高考期间,省国家保密局、省卫健委、省公安厅等单位将在贵州省国家教育考试指挥中心联合值班,统一调度,第一时间妥善处置突发事件。

第六,考风考纪再严明

省招生考试院向社会发出致贵州省2021年高考考生的公开信,各地和各学校在考前对考生认真开展诚信考试教育和法制教育,组织考生在考前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共同引导考生诚信考试、牢记责任,做有梦想敢担当善作为的有志青年。考试均在标准化考点、考场举行,所有考点均配考生进场身份验证、安全检查设备,实行考场监考与视频监考相结合。考试期间,考场视频以及远程网络监控系统全部启用,无线电监测车将在考点周边进行巡回监测。考试结束,将回放全部考场视频监控录像,倒查考试违纪行为。

第七,宣传服务再升级

开展“清理互联网涉考公众账号”“点亮权威考试招生机构官网标识”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信息传播秩序。采取短信、微信、短视频等短频快的宣传方式,围绕考试招生领域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加强高考政策、考试注意事项、高考防疫、交通安全、气象预报等方面的宣传服务,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对高考的满意度。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 贵州航空工业技师学院(贵航高级技工学校)成立于1977年,由原航空部批准成立有国家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现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2016年,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和贵州省政府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贵州航空工业职工大学、贵航高级技工学校、贵航集团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三家单位整合为贵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坐落于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孟工业园,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显著,同时,学校在贵阳市乌当区、白云区分别设立两个分校区。目前,学校拥有全日制在校生两万五千余人,是一所中、高职相结合,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多层次、多专业、多学制的高等职业院校。学校不断推进‘一体两翼’协同发展、相互推动,提升学校的整体办校实力。学校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知名院校合作办学,构建了中职、高职、本科一体化育人体系。 学校设立5个特色二级学院和一个继续教育学院,开设了装备制造、机械设计、工业机器人、无人机、航空材料精密成型3D打印技术、大数据及信息技术、航空运输、铁路运输、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电子技术、营养与食品工程、音乐艺术表演、民族服装等航空特色鲜明、紧跟时代发展的专业26个。学校的继续教育紧紧围绕航空装备制造业、贵州省优势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形成了以成人教育、短期培训为主体,涵盖企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职业技能等级评价、特种作业培训、会务培训等多门类非学制办学格局。学校将大师工作室作为内涵建设重点抓手,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积极推行现代学徒制,将第一手工作经验、最前沿的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助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育,人才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校目前共有3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学校大力推行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本着校企“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实现“多方共赢”。学校建有校内实训基地48个,与 20多家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就业实训基地,为毕业生提升就业能力,搭建平台。目前,学校已为中国航空工业和省内外企事业单位培养和输送了六万余名各类中、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办学以来,学校为中国航空工业和省内外企事业单位培养和输送了数万多名各类中、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和肯定。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首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贵州省第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贵州省现代制造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学校2006年获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的“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2014年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6年获得省教育厅实施教育“9+3”计划先进单位。2012年至今,学校学子积极参与各类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并获得了国家级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获省级一等奖94个、二等奖40个、三等奖31个。学校将继续秉持“德技双修,知行合一”的校训,立足航空制造行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装备制造产业,坚持走特色创新的办学道路,探索多形式、多层次、多功能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和培养机制,以党建为引领,以改革为主题,坚持内涵建设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国家职业院校“双高”标准,积极打造一批高水平的专业集群,全面提升办校质量,努力成为一所人民满意、社会认可的高水平高职院校。
  • 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遵义市红花岗区
    学校简介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由成立于1984年的原贵州航天职工大学和成立于1976年的原贵州航天高级技工学校,于2000年5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合并组建的省内第一批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原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2014年7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加挂贵州航天技师学院校牌。2018年8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与贵州省人民政府签订将学院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协议,2019年、2020年相继经中央编办、财政部、省政府批准,学院于2021年1月划转遵义市人民政府管理。经过20余年的发展,学院已成为集高职、中职全日制学历教育,技师培养、成人教育、社会培训在内的继续教育,以及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认定、鉴定等为一体的一所高职院校。学院占地1480余亩,建筑面积32余万平方米,分三个校区办学,即新蒲大学城校区、延安路校区、虾子校区。固定资产1.28亿,各类教学科研设备8000余台套。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5000余人,其中高职学生13000余人,中技(中职)学生2000余人;在职教职工47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87人,“双师型”教师占比62%。校外一批技术技能专家受聘担任学院兼职教师。学院拥有省级级大师工作室4个、市级大师工作室4个、省级职教名师3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有贵州省专家库成员43人,省市级优秀教师45人,市管专家2人。学院依托航天优势资源,秉承航天优秀文化,办学定位以工科为主,突出机械、电子类重点专业,发展计算机、管理、艺术类优势专业,形成了门类齐全、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设有机械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建筑工程管理系、经济管理系、基础科学系等11个教学和研究机构。开设了36个专业,其中模具设计与制造、应用电子技术为国家级重点专业,电气自动化为贵州省高职高专教育示范专业,汽车维修与检测技术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和软件技术专业获批省级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骨干专业,通信技术、软件技术专业获批省级“兴黔富民”行动计划特色骨干专业。学院是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建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新蒲新区公共实训基地,涵盖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大数据技术、交通等领域;建设有贵州航天高级技工培训中心、贵州航天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国务院扶贫办“雨露计划”示范基地、贵州省机电技术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贵州省机电一体化开放实训基地、贵州省制造业信息化培训基地;建筑工程虚实结合一体化教学实训基地等。学院先后荣获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单位、贵州省国防系统“五好”基层党组织、全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秀单位、全省教育系统优秀基层党组织、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最佳组织奖、贵州省2021年度“黔征之星”先进单位、第九届中国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学院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致力于培养“政治合格、熟悉管理、专业扎实、技能过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立足让每一名学生都拥有一技之长。学院与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十研究院、贵航集团,以及长三角、珠三角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实训实习和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高职类毕业生就业率连续长期保持在95%以上,中职毕业就业率超过98%,累计培养各学历层次、工经管类专业和技术工人50000余毕业生,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
    学校简介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前身为贵州大学科技学院,于2001年5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4年1月获国家教育部首批确认。办学校址历经三次搬迁,2018年3月整体搬迁至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规划占地面积1191.4亩。学院先后被评为贵州省直属高校党建工作示范点、贵州省“五好”基层党组织、省直属高校“五好”基层党组织、贵州省“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十一五’教学科研先进集体”等称号。学院现有工学、艺术学、文学、商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五个专业教学部和马列主义教学部、体育教研室2个公共教学单位,开设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工程管理、视觉传达设计、汉语言文学、新闻学、英语、法学、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金融学、工商管理、财务管理、旅游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环境设计、表演、音乐表演、绘画、舞蹈学、动画等24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六大学科门类,形成以工学、艺术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1000余人,教职工41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以上291人;副高以上职称152人(正高职称教师35人,副高职称教师117人)。部分教师取得了注册会计师、律师资格证、记者证、网络工程师等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其任职经历和专业技能为开展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学院建有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实验室、大数据工程实训中心实训室、移动通信工程实训中心、物联网工程实训中心、飞思卡尔开放性实训室、电子开放性实训室、手工账册实验室、旅游管理开放性实训室、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动漫实验室、移动通信/程控交换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高频实验室、光纤通信实验室、大学物理实验室(涉及力、热、声、光、电等多种类别实验室)、高频电子技术实验室、电路分析实验室、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室、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DSP应用技术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室、传感器与测控技术实验室、新闻录播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与企业共建稳定的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60余个。学院“办学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内涵式发展,探索高等教育体制与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院“办学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兴学育人服务地方”为学院的办学宗旨,以"知行合一,事上磨练"为院训。学院“办学定位与发展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走依法治院、质量立院、人才强院的道路,扎根贵州大地兴学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院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实现整体提升,主要办学指标和综合实力稳步提高,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显著提高,建成特色鲜明、高质量的地方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
  • 学校简介贵州医科大学神奇民族医药学院是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由贵州医科大学与贵州神奇集团合作举办的一所普通高等本科全日制教育的独立学院。学院现有笋子林、惠水两个校区,占地面积732亩,校舍面积共31.86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64万册,电子图书28.63万册。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7000人。建校以来,为社会培养输送了1.4万各级各类专业人才,为贵州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学院坚持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形成了总体布局与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现设置有19个本科专业,形成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管理学、医学等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学院现设4个二级学院,12个教学单位。现有在职教职工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300余人,具有硕博学位占比38%,高级职称占比33%。 学院自创办之日起,一直奉行“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强校之路”的办学理念,2001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神奇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贵州苗药工程技术中心、生殖医学研究中心、阿尔兹海默症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2020年,经第十七届中国科学家论坛批准,学院成立了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长年有3-5名院士驻站,指导开展生命健康及脑科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学院科研团队承担国家和省级重大科研项目20余个,发表高质量论文20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20余项,其中“胎盘组织及其提起物治疗阿尔兹海默症”、“鸡胚胎生长因子抗衰老”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中国科技创新发明成果,为神奇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科研支撑。 学院采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签约数十个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学院投资建成了4个二级学院、19个本科专业的实习实训中心,100余个实验室,满足教学的需要。 2012年4月,学院顺利通过贵州省教育厅组织的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学院获得了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和专业的学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6月,学院顺利通过了由贵州省民政厅组织的全省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在全省参评的近400个机构中名列前茅,被贵州省民政厅授予5A等级单位。 学院办学17年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重德尚学,维新育才”校训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依法办校,依法治校;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注重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积极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四新”抓“四化”,服务贵州“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努力将我院建设成为有特色的省内一流民办普通本科高校而不懈奋斗。
  • 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
    学校简介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是2017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通过,由建于1950的贵州省经济学校、1966年的贵州省内贸学校和建于2007年的贵州省茶技术茶文化中等专业学校共同新建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学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优良的办学传统、先进的办学理念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先后获评“首批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文明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贵州省教育扶贫百校基地”“贵州省三八红旗集体”“贵州省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2021年7月,在建党百年之际,学院党委荣获“贵州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贵州省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学院在都匀、贵阳两地办学,形成了“一主两辅两实训基地”的办学格局,共占地近1000亩,学院主校区坐落于都匀市绿茵湖产业园区,两个辅校区分别坐落于贵阳市白云大道和都匀市剑江河畔,两实训基地分别坐落于都匀市螺丝壳和贵定县云雾镇。现有“八系二部”(茶学系、会计金融系、商贸物流系、旅游管理系、建筑工程系、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教育科学系以及基础教学部、马克思主义教学部),开设了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大数据技术、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等25个专业,现有省级特色骨干专业1个,省级特色骨干专业群1个,省级茶产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个,省级劳模工作室1个,省级创新工作室1个,省级精品课程1门。学院现有教职工456人,其中专任教师376人,副教授及以上职称65人,中级职称132人,双师型教师200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95人;培育经贸巧匠7人、专业带头人19人、骨干教师45人、教学团队11个,引进校外领衔专家4人;现有全国先进工作者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全省优秀教师1人,全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1人,全省五一劳动奖章6人,全省高校党建带头人1人,全省最美劳动者7人;现有中高职学生1.5万余人。多年来,学院得到了各级各类单位和兄弟院校的关心和支持,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秉承“崇德精业,创新匠行”的校训,深入实施“三个蔚然成风”教育新模式,打造“一月一主题 一系一品牌”校园文化活动,形成“361”党建品牌和“五心思政”格局;持续推进“双高”建设,成立产业学院和新时代茶马古道国际学院,实施“绿茵湖工程”,制定“851005”计划,与华为、中建科技贵州有限公司等40余家省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学院牵头成立贵州省供销职教集团、黔南州旅游职教集团;多次主办和承办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多次承办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黔茶飘香 茗茶品鉴”展示活动、中欧外长会议服务及冬奥会、残奥会专项服务等工作;目前学院年终就业去向落实率达到96.55%。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以改革发展为根本动力,抢抓全国职业教育深化改革新机遇,紧紧围绕“四新”主目标和“四化”主抓手,围绕学院第一次党代会确立的“1234”总体工作思路(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好“供销和黔茶”两张牌,把握“党建定向、内涵靶向、需求导向”三个战略引领,实施校园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四大工程”),立足黔南州、贵阳市,面向全国、服务全省,紧密对接全省供销行业、区域农村流通和服务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全力建设成为全省一流、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特色鲜明、创新型的高等职业院校。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