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西藏: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
2021-10-1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各地(市)教育局、格办,西藏民族大学,拉萨中学、西藏军区拉萨八一校:

根据《西藏自治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藏政发〔2016〕4号)《西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藏教考试〔2016〕2号)《西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藏教考试〔2016〕3号),为切实做好2021年全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高中学考”)考务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考对象

(一)西藏自治区普通高中2019年(高三)和2020年(高二)秋季入学在校学生;

(二)区内外按普通高中教学且自愿报考的(含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19年(高三)与2020年(高二)秋季入学在校生和自愿报考的社会考生(含外省户口迁入、在藏干部、在藏经商、在藏务工等人员子女)。

二、报名办法

(一)高中学考报名工作由各地(市)考试招生机构负责组织实施,高级中学负责具体实施,社会考生由各地(市)考试招生机构负责。

(二)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由学校集体办理报名手续;

(三)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生和社会考生须网上注册报名,选择户籍所在(或父母一方工作单位所在地)地(市)考试招生机构进行网上确认。

三、信息采集

(一)报名时间:9月29日到10月24日报名和确认,未在规定时间内报名并确认考试信息的,均视为自动放弃,逾期一律不予补报。

(二)报名网址:http://zsks.edu.xizang.gov.cn/(西藏自治区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或http://xk.zsks.edu.xizang.gov.cn:8082(西藏自治区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西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报名表》可以从网站上下载,管理员登录网址:http://xk.zsks.edu.xizang.gov.cn:8888/xyksg_admin/a/login。

(三)网上信息确认设在报名点学校、各地(市)考试招生机构、西格办政工人事处和西藏民族大学招就处;2020年已确认(已审核)还需参加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考生,如考区、报名点、报名点班级发生变化,可利用“考籍异动”功能调整信息,但缴费后不能考籍异动。

(四)为防止个别学生信息漏报或错报,考生所在学校和地(市)考试招生机构须认真核对,加强对报名数据的审核,对报名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须及时沟通,确保报名工作顺利进行,以免影响考生正常考试。2020年已审核通过还需参加高中学考的考生,如须修改“基本信息”,则须重新上传报名确认表并重新审核,缴费后“基本信息”不能修改。

(五)按藏发改价格〔2014〕890号文件规定须缴纳报名费和考务费,其标准为:报名费20元/人,考务费12元/科·人。

四、考试科目

本次考试为合格性考试,高二必考科目为历史、地理、生物、生物技能,补考科目为物理、化学、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物理技能、化学技能。高三必考科目为语文(汉语)、藏语文、数学、英语、体育,补考科目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音乐、美术、通用技术、物理技能、化学技能、生物技能。

(一)语文(汉语)、藏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由自治区统一命题、制卷、考试、评卷及发布成绩。

(二)语文(汉语)、藏语文、数学和英语考试笔试卷面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考试笔试卷面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信息技术考试笔试卷面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物理、化学和生物技能操作测试时间为30分钟,根据测试成绩定为“合格”或“不合格”。

(三)物理、化学、生物3门科目技能操作测试由自治区统一命题、制卷,统一制定评分标准,由各地(市)组织专家团队和监考教师交叉进行现场考核。

(四)音乐、体育、美术和通用技术考试由自治区统一提出考试标准和要求,各地(市)负责组织考试。

(五)由区外转入区内就读的普通高中2019年(高三)和2020年(高二)秋季入学学生,若已在区外参加相应合格性考试科目且合格,该科目可以不参考。

五、强基计划(综合素质评价)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强基计划”报名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材料报送工作的通知》(教基司函〔2021〕15号)要求,从2022年开始,通过省级统一平台报送“强基计划”报名考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档案。我区2022届普通高中报考“强基计划”的学生要建综合素质评价档案,须由班主任通过“西藏自治区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于2022年5月10日前如实完成相关信息填写和签字,最终形成综合素质评价电子档案公示后由教育厅基教处直接从系统中提取交相关部门,学校打印纸质版装档,其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从考生已考成绩库中直接提取无需录入。

在区外就读的2022届普通高中学生,符合报考条件回西藏参加高考并报“强基计划”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须使用我区统一格式的西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需于2022年5月10日前由区外就读学校和相关部门完成填写并审核盖章,以考生“身份证号+姓名”命名后形成PDF格式电子版,由考生本人直接上传至西藏自治区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信息管理系统,纸质版送至户籍所在地考试招生机构。

报考西藏高考的考生资格审核按当年《西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定》执行。西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具体格式和操作说明,将上传至西藏自治区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请下载使用。

六、考试时间

(一)合格性考试

时间11月15日(星期一)
9:00—10:30        (上午)11:30—13:00      (上午)15:00—16:00      (上午)17:00—18:30      (下午)
科目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生物
考试年级高二      高三未合格高二      高三未合格高二      高三未合格高二      高三未合格

时间11月16日(星期二)
9:00—10:30        (上午)11:30—13:00      (上午)15:00—16:30      (下午)
科目思想政治物理化学
考试年级高三未合格高二      高三未合格高二      高三未合格

时间11月17日(星期三)
9:00—11:00        (上午)15:00—17:00      (下午)
科目语文(汉语)数学
考试年级高三高三

时间11月18日(星期四)
9:00—11:00        (上午)15:00—17:00      (下午)
科目藏语文英语
考试年级高三高三

(二)技能操作测试

物理、化学和生物技能操作测试由各高级中学分批次进行,技能操作考试时间为30分钟,每批次考生考试时间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灵活安排,但须在11月20日前完成,成绩于11月25日前完成上报。

(三)音乐、体育、美术和通用技术考试时间由各地(市)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但须在11月20日前完成,成绩于11月25日前完成上报。

七、强化组织领导,加强考务管理

高中学考属国家教育考试,关系考生切身利益,各地(市)教育行政部门须高度重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深入学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严格组织实施考试考务。

(一)切实加强领导,周密安排部署

各地(市)教育行政部门须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做好考试招生工作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教育公平公正的重要性,充分认识高中学考对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二)强化安全保密,确保考试安全

1.严格执行安全保密工作责任制。试卷的安全保密事关高中学考能否正常举行和社会稳定,须坚持“属地管理,分级管理,逐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级签订保密责任书,把责任明确到岗、落实到人。各地(市)教育局和考试招生机构的“一把手”须对辖区内的高中学考安全保密工作负总责,要进一步加强安全保密业务培训和法规教育。试题(试卷、答题卡、副题)的分发、回收、运送和保管等环节,须严格按照教育部国家保密局《关于印发教育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的通知》(教办〔2017〕3号)要求执行。

2.严格执行考务工作回避制度。有直系亲属或利害关系人参加当次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专职考试工作人员,应回避接触当次考试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答卷等涉密材料;兼职人员不得参加当次考试工作。各地(市)考试招生机构负责人及考点主考对辖区内回避制度落实情况负主要管理责任。

3.强化试题存放保管工作。各地(市)考试招生机构须加强对安全保密工作各环节的监督检查。保密室在启用前须全部达标,加强保密室值班和巡考检查工作,严格履行试卷、答卷交接手续,确保各项保密制度和措施落到实处。试卷保密室监控录像须每6小时回放1次,试卷分发场所的监控录像须即时回放,由考试招生机构和驻局纪检监察组共同负责回放查看工作,回放查看人员须填写《2021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保管分发和监控录像回放记录表》(附件1),并由负责人签字盖章后报自治区教育考试院留存备查。

4.加强保密室的监督管理。各地(市)考试招生机构在本次考试前须组织保密和公安对保密室进行全面检查,不合格保密室须及时整改落实。自治区教育考试院将通过国家教育考试考务指挥中心对各地(市)保密室进行随机检查,检查不达标的予以全区通报并限期整改。

任何情况下试卷和考生答卷不得在考点存放、保管。严禁试卷、答题卡等涉密材料存放在未通过相关保密部门验收合格的校级保密室。试卷领取实行当次考试领取当次试卷、答题卡。由考点安排专人负责,并配备保密、公安共同领取。考生答卷在当次考试结束后由考点负责人和保密、公安共同押运至地(市)保密室。各地(市)考试招生机构须切实加强试卷从考务办公室到考场和答卷从考场到考务办公室的管理,须设立从考务办公室到考场的“封闭式”专用通道,2名监考员须共同领取(回收)试卷后通过封闭式通道直接进入考场(考务办公室),全程须在考试工作人员的监督视野范围内。各考点须加强对监考员进场安检,严禁携带手机、照相、摄像、扫描等电子信息设备进入考场。

5.严格备用卷管理。各地(市)考试招生机构须按照备用卷启用规定,严格履行启用审批手续。启封备用卷全过程须在视频监控下进行,由考点的主考、副主考签字记录,并写明启封原因。

6.确保使用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且须存储全场考试录像。若遇特殊情况,须提前报自治区教育考试院批准。

(三)严肃考风考纪,确保考试公平

1.各地(市)考试招生机构须按照《西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务工作规定(试行)》(藏教厅〔2020〕82号),进一步规范考场设置和管理,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保证考点设置规范、管理有效、措施到位。

2.严格执行监考员回避交叉制度,各考点主考对本考点回避制度落实情况负主要管理责任。同一考场的监考员不得来自同一学校,各地(市)内须实行交叉监考、交叉巡考,须随机安排监考员监考场次,绝不允许两个考点直接互换监考员。各地(市)考试招生机构须在考试前填写“2021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各考区负责人统计表”(附件2),并由主要负责人签字盖章后报自治区教育考试院留存备查。自治区教育考试院将于考试前,通过国家教育考试考务指挥中心对各地(市)考点设置与考场布置情况进行抽查,对未达标的考点和考场予以全区通报并限期整改。

3.建立健全考风考纪责任人制度,各考区主任对辖区内的考风考纪负总责,考点主考是第一责任人,须确保考风考纪严明,考场秩序正常,考试实施过程规范有序,考试安全平稳顺利。各考场须统一配备电子挂钟或时钟。考生只准携带准考证、二代身份证和考试文具进入考点考场,严禁携带其他任何物品。考生在进入考场时须主动配合并接受金属探测仪检测,监考员也须主动配合并接受流动监考员的金属探测仪检测。

4.各地(市)考试招生机构须严把选人用人关,对所有考试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警示案例、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和安全保密规定、考务管理规定、操作流程等考试考务培训。对考生加强《刑法修正案(九)》《教育法》中相关涉考条款,《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下同)和诚信考试的宣传教育,对作弊考生须按相关规定严肃处理,追踪其所在学校或单位并做好相应记录,及时上报自治区教育考试院。

5.严格落实防疫措施。各地各校要认真落实国家教育考试组考防疫要求,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组考防疫工作方案,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标准,强化考务办公室、考点考场等场所防疫举措,保障广大考生和考试招生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做好考生和考务人员日常体温测量和身体健康状况监测,落实每个考点配备防疫副主考的要求,规范设置必要的隔离考场、隔离设施,配备充足的防疫物资。认真落实入场体温检测、考场全面消毒、通风、保持间距等措施。开展全覆盖式防疫教育和防疫培训,确保全体考生和考务人员熟知防疫知识和操作流程。

6.积极运用多种现代科技手段,重点防范打击利用无线电设备考场内外串通作弊、替考和有组织、有预谋的团伙舞弊等严重违规违法行为,切实保障考试公正公平和考场正常秩序。各地(市)考试招生机构须进一步建立健全网络有害信息监控制度,采取有效技术手段,指定专人(至少2人)为网络有害信息联络员,负责在规定时间内对互联网高中学考有害信息的监控,对发现的网络有害信息第一时间上报自治区教育考试院,同时向当地网信办、公安等部门报告,第一时间控制有害信息蔓延。

7.各考点的视频监控系统在考试前须调试到位并进入工作状态,考点、考场及考务办公室(试卷分发场所)的视频信号须通过地(市)国家教育考试考务指挥中心上传至自治区国家教育考试考务指挥中心。各考点须指定专人负责视频监控系统的管理与操作,并配备1名副主考、2名视频监考员负责视频监控工作,监督考试全过程,发现有考试违规行为的,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制止和查处,防止出现大规模违纪舞弊事件。

(四)规范考试考务,制定应急预案

1.根据高中学考网上评卷工作要求,须进一步加强考务人员和监考员的培训,严格按照高中学考规定的程序规范操作。在试卷启封、发卷、条形码粘贴、收卷、答题卡回收和装袋等环节上加强指导培训,规范操作程序,条形码由监考员统一规范粘贴。

2.物理、化学、生物技能操作考试在实验室举行,各地(市)考试招生机构和学校须加强管理,按照“2021年西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技能操作考试流程”(附件3)组织专家现场考核、规范操作,每个实验室安排3至5名监考员,严格执行各学校交叉监考,同一实验室监考员不得全部来自本校。

3.各地(市)考试招生机构须结合高中学考特点和当地实际,制定切实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主动加强与公安、卫健和交通等部门联系,切实做好考点周边、考生集中食宿地的安全保卫、疫情防疫及交通安全工作,杜绝任何危险事件发生。一旦出现自然灾害、失泄密、大规模舞弊或突发安全事件,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妥善处置,确保考生、考试工作人员人身安全和考试安全。突发事件须第一时间报自治区教育考试院,同时报告本级教育局,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及时妥善处置,把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五)强化监督检查,从严查处违规

各地(市)教育局及纪检监察部门须加强对高中学考考试考务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自治区教育厅将派出巡考组对考务工作准备情况、考务工作管理及人员安排情况、安全保密工作责任落实情况、试卷保密室值班及考点、考场布置情况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等情况进行实地巡查。各地(市)教育局须组织巡考组加强对各考点、考场的实地巡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自治区和地(市)教育纪检监察部门和考试招生机构须设立举报箱和举报电话并在考试前向社会公布,严肃查处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和违纪违规行为,对考生及考试管理工作人员在考试中的各种违规行为,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进行严肃处理。对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造成严重后果、涉嫌犯罪的人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举报电话:

自治区教育考试院:0891—6314361、6650718;

自治区纪委监委驻教育厅纪检监察组:0891—6599817。

(六)严格执行值带班和报告制度

1.各地(市)考试招生机构须建立完善的值带班和报告制度,进一步加强对保密室值班工作,实行领导带班制度,并确保带班领导电话畅通。设立值班专用电话,落实值班责任制。试卷到达保密室起,实行24小时值班和安全保密报告制度。在考试之前填写“2021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各考区值班安排表”(附件4)并由主要负责人签字盖章后报自治区教育考试院。各地(市)考试招生机构须于每天下午6点前报告考试安全保密工作和网络有害信息监控情况,若有异常情况须第一时间报告。

2.考试期间严格执行一场一报和随时报告制度,各考区在每科开考30分钟后报告开考情况,考试结束30分钟内报告考试情况。所有科目考试结束后,要对辖区内报名、考试组织及安全保密工作等环节进行认真总结,并将书面材料于考试结束一周内报自治区教育考试院。

3.考试期间各地(市)考试招生机构主要负责人须在国家教育考试指挥中心值守,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处理,并第一时间向自治区教育考试院汇报。考试期间保持电话畅通,确保考试正常。

值班电话:0891-6314361(学考办)

0891-6650175(国家教育考试考务指挥中心)

八、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组考要求

各地(市)教育局须严格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国家教育考试组考防疫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教学厅〔2020〕8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组考防疫工作的通知》(教学厅函〔2021〕23号)要求,结合当地疫情防控总体工作部署,进一步完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明确教育局、卫健、疾控、医疗和考试招生机构等职责任务,时刻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认真研究论证,因地制宜制定组考防疫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报当地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审定后实施,防疫培训做到全覆盖,确保组考和疫情防控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

附件:

1.2021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保管分发和监控录像回放工作要求

2.2021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各考区负责人统计表

3.2021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各考区值班安排表

4.2021年西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技能操作考试流程

----
  
  
  
  

热门院校

  • 西藏大学拉萨市城关区
    学校简介西藏大学是西藏自治区所属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3年列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8年成为教育部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合建高校。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1年进藏部队创办的藏文干部训练班,历经西藏军区干部学校、西藏地方干部学校、西藏行政干部学校等发展阶段。1965年、1975年,为满足百万翻身农奴学习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需要,学校又历经西藏师范学校、西藏师范学院发展阶段,开创了西藏师范教育的先河。为适应西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经教育部批准,1985年7月学校正式更名为西藏大学。1999年以来,西藏自治区艺术学校、西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西藏民族学院医疗系、西藏自治区财经学校、西藏农牧学院先后并入西藏大学,步入了创办具有民族区域特色综合性大学的新阶段。2016年,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单独设置为西藏农牧学院。学校有纳金校区、河坝林校区、罗布林卡医学院校区和罗布林卡财经学院校区四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400余亩,建筑面积达46.92万平方米,教育城校区正在规划建设中。现设有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医学院、艺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与外语学院、政法学院、教育学院、财经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家开放大学西藏分部、继续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留学生部)15个学院(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75亿元。图书总藏量 144.4万册,收藏了 1000 多年前吐蕃时期藏文写本“菩日文献”,其中,十世纪写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两万五千颂》分别入选第三批、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菩日文献”精选影印本》被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列入改革开放 40 周年重要成果。电子图书54万余种。学校在编在职教职工1151人,其中专任教师和其他师资836人。专任教师和其他师资中具有高级职称367人,占43.9%;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614人,占73.4%。目前,有各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0人次,其中,教育部CJ学者9人,中组部QR计划4人、WR计划5人,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人事部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全国优秀教师和模范教师6人。学校有各类在校生2.4万人,其中普通本专科学生10345人,博士研究生233人,硕士研究生1925人,各类成人学生1.1万余人。学校有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生态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生态学、中国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4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生态学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学校有53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10个学科门类。法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美术学、经济学、物理学、环境科学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学英语教学法》《人力资源管理》2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门课程入选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教育概论》《人力资源管理》2门国家精品课程,自治区精品课程20门,藏语言文学、计算机及藏文信息技术专业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数学与应用数学、临床医学、音乐学、美术学4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信息技术实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6个,自治区特色专业5个。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3名。近年来,获得《整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 培养“靠得住”的高素质人才》和《计算机及藏文信息处理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0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入选“全国首批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承担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1项,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5项,自治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4个,自治区级教改项目61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51项,自治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879项。学校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发改委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和自治区共建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重要科研平台。有2个教育部野外观测站——那曲麦地卡湿地生态站、波密地质灾害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区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西藏信息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1个自治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西藏大学经济文化研究中心,3个自治区级协同发展中心——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西藏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环喜马拉雅人类活动与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4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藏文信息技术实验室、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现代教育技术综合实验室、宇宙线开放实验室,11个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3个自治区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团队——西藏经济研究科研创新团队、藏族历史文化研究科研创新团队、高原生物多样性研究科研创新团队,2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藏文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藏文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年来,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80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及重点项目5项,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3项,科研经费达3亿多元。获得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9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国家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网络安全突出贡献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3项,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奖7项,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9项,自治区科学技术奖13项。教育部先后组建以北京大学、武汉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四川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吉林大学等11所高校为成员的对口支援团队,在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支援与合作共建,为学校建设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学校高度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挪威、日本、美国、意大利、德国、尼泊尔、法国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十几所高校以及国内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校际合作关系。办学七十年来,学校已探索出一条在特殊高原边疆民族地区兴办现代高等教育的成功之路,累计培养8万余名各级各类专门人才,为我国西藏和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智力支撑,成为西藏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高层次决策咨询和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对外开放与交流的重要窗口。展望未来,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西藏大学办好,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具有很重要的基础性意义和战略性意义”的殷殷重托和习近平总书记给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发扬“老西藏精神”,坚守“办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理念,抢抓部区合建及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重大历史机遇,立足西藏,面向全国,凝练“高原科学与技术”“民族优秀文化”两大特色学科领域,以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办学宗旨,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开放办学、持续发展”办学思路,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与水平,努力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力争尽早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突出、国内有影响力、国际有知名度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为谱写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西藏篇章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  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其前身是1956年9月成立的西藏公安训练班。1957年7月至195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迁到北京,在中央人民公安学院(现公安大学)内建立西藏班。1960年4月,中央人民公安学院西藏班迁回拉萨办学,称自治区公安学校。1965年3月改称西藏自治区政法干校。1973年6月改称西藏自治区公安局公安学校,1974年12月恢复西藏自治区政法干校,1978年5月又复称为西藏自治区公安局公安学校。1980年11月经自治区政府批准,易名为西藏自治区人民警察学校,隶属自治区公安厅,并正式开办学历教育。2003年4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同年9月8日挂牌并开始招生。   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为政法序列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副厅级建制,由西藏自治区公安厅主管。学校内设办公室、政工人事处(纪检监察室)、教务处、学生工作处、总务处、侦查系、治安管理系、警察管理系、法律系、基础部、培训部、科研所等12个副县级机构,总编制375人。现有教职工135人,其中专职教师68人。有在校生1318人,其中普通专科生880人,试点班289人、函授生149人。现有援藏教师10人。开设了警察管理、治安管理、侦查、国内安全保卫、交通管理工程、经济犯罪侦查、信息安全与网络监察、公安文秘8个专业。学制三年。   多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公安厅的正确领导和教育厅的大力指导下,通过学校党委一班人和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本着为公安教育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政治建校、从严治校,不断改革创新,扎实勤恳敬业,积极开展学校的各项建设工作,使学校的管理、教学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和正规化。从1980年的中专教育到现在的大专教育,29年来培养了大批符合我区公安工作特点的实用型人才,为西藏公安战线培养输送了2600多名公安专业毕业生,培训轮训在职民警10000多人次,培训保安等1800多名。毕业生遍布全区各级公安机关,绝大多数已成为业务骨干,有的已走上处、局、科、所、队等领导岗位,在西藏公安工作的第一线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维护西藏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校始终坚持“政治建校”,努力培养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适应新时期警务工作需要的,在实战中能够确保做到“打得赢、说得过、追得上”,符合我区公安工作特点的新型人才。   为突出公安院校办学特色,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实践课的开出率,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学校始终重视加强实验室建设。现有痕迹检验室、模拟审讯室、尸体解剖室、刑事照相实验室、文件检验实验室、侦查实验室、多媒体语音室、微机室等。有85%的科目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学校规划将继续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重点建设好物证检验、法化、刑事照相等实验室,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把学校的重点实验室建设成为西藏刑事科学技术和物证检验的重要基地。   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学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曾被授予“全国文明礼貌月活动先进集体”和“全国公安战线文明单位”称号;荣获“自治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自治区文明学校”、“五四红旗团委”、“取缔‘冲拉亚岁’先进集体”、“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等称号;在全区大型安全保卫活动中更是多次获得嘉奖。尤其是2008年以来,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维稳执勤及反分裂斗争中经受住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用自己的执著和勇敢树立了人民警察和预备警官的良好形象,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为维护西藏社会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今后的发展和建设中,学校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全区公安工作为核心,以培养公安实用型专门人才为重点,科学构建学科专业、实验、训练体系,大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强化队伍建设与管理,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为构建和谐西藏、平安西藏、小康西藏再立新功。
  • 学校简介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坐落于拉萨市城关区蔡公堂街道白定村2组301号,是西藏自治区唯一一所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师范院校,也是拉萨市唯一一所高校,学校前身为拉萨市文教局1964年创办的“师训班”。1975年8月经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拉萨市师范学校。2006年2月14日,经国家高校设置委员会批准,升格为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新校区占地612.5亩,按照“现代化、特色化、网络化、园林化的教学型本科师范学院”标准规划,于2020年10月实现全部搬迁。 学校下设15个二级机构,其中管理部门6个,教学系部7个,教学辅助单位2个。教职员工286人,其中专任教师230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0人,副教授54人,讲师88人;硕士112人,博士10人;自治区高校教学名师1人,自治区高校优秀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高校科研创新团队2个。在校生规模达4640人。师生员工中,共有藏、汉、蒙、回等13个民族。 学校秉承“求实”校训,在“爱国兴藏、团结奋进、尚德修身、教书育人”的师专精神激励下,全面贯彻“体现西藏特色,突出办学主业”办学理念,全面实施“党建统校、特色立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民主治校、开放活校”六大战略,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强化细节管理、科学管理、规范管理,深化科研意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优化育人环境,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逐年提高。形成了以师范教育为主、成人继续教育共同发展,以专科教育为主、本科教育尝试发展的办学格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育祖国栋梁 建民族精品”的理念,各项事业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学校建成了初等教育等专业或专业方向26个,其中教育部、财政部“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2个,自治区级特色专业2个,自治区级教育改革试点专业3个,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2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5门。在研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24项,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在学校发展中,得到对口援藏省市北京市、江苏省和对口支援高校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大力支持与无私援助,显著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建校45年来,学校共培养各类人才4万余名。特别是2006年改制升格以来,学校为西藏基础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近30000名“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各类应用型人才。经统计,全区小学幼儿师资的52.74%由拉萨师范培养,50.14%的小学幼儿园中层以上干部由拉萨师范培养,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宋玉刚、全国名校长布尼玛、世界海拔最高(海拔5573米)的浪卡子县普玛江塘小学唯一女教师嘎玛德庆等都毕业于拉萨师专。 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等多项荣誉称号,涌现出国家级先进个人10名、省部级先进个人30余名、地市级先进个人200余名。 目前,拉萨师专正积极筹备升办本科院校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合理明确了学校发展定位,切实突显办学特色和办学主业,逐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全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积极为开启拉萨师专本科办学的新引擎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是2005年7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原西藏自治区农牧学校和西藏自治区综合中专学校的基础上合并组建而成的西藏唯一一所综合类高等职业院校。建校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自治区教育厅党组、教育厅的关心支持下,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院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办学实力逐步增强,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院领导班子现有9人组成: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杨华同志,党委副书记、院长采守宽同志,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薛林虎同志,党委委员、副院长庄世宏同志,党委委员、副院长索朗欧珠同志,党委委员、副院长扎西巴珠同志,党委委员、副院长邓政洲同志,党委委员、副院长王勇同志,党委委员、副院长程晓盈同志。学院现有西、北两个校区,一个教学点(教育城),一个实践教学示范基地和一个特殊教育基地,总占地面积493.5亩(其中西校区160亩、北校区133亩、开发区B区实训基地177亩,开发区特殊教育基地23.5亩),校舍建筑面积15.12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43.2万余册。校内实训教学基地8个(包含实验实训室8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59个。学院现设有党政办公室、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工作处、招生就业指导处、后勤服务中心、团委7个副县级行政教学群团管理部门。设有宣传统战部(思想政治工作处)、纪检监察室、教学督导室、财务处、科研管理科、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强基惠民办公室(扶贫办公室)、安全保卫科(维护稳定办公室)、工会(离退休干部管理科)、图书馆、创新创业学院等11个直属科级机构。设有农业科学技术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旅游与文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机电工程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基础教育部、继续教育部9个二级学院(部)和直属学院的马列教研室。学院现有党组织42个,其中院党委下设9个党总支和32个党支部(教工党支部25个,学生党支部7个)。目前有党员455人(在职教工党员251人,占在职职工的66.23%;离退休党员81人;学生党员44人(占学生总数的0.89%);志愿者党员4人;暂未转出组织关系学生党员75人)。学院目前开设30个专科专业,涵盖了农林、畜牧、电力、建筑等八大专业类别,其中突破建设特色专业3个(电子商务技术、会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国家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4个(作物生产技术、旅游管理、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畜牧兽医),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园艺技术、市场营销、建筑工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自治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个(汽车检测与维修、旅游管理),中央财政支持服务产业专业2个(计算机网络技术、设施农业与装备)和自治区级特色专业1个(作物生产技术)。学院有教职工编制380人,目前在编教职工379人(其中少数民族职工161人,占教职工总数42.5%),其中专技岗位315人(专任教师297人,教辅等专业技术人员18人),管理人员46人(其中4人为双肩挑),工勤人员18人。专技岗位中,高级职称87人,中级职称114人,初级职称105人,未定级9人,政治辅导员23人;博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114人,本科学历230人。符合校级“双师素质”教师条件13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45.7%)。先后有3名教师评为国家优秀教师,1名教师评为自治区劳动模范,16名教师评为自治区优秀教师和教学能手,1名教师评为自治区优秀教育工作者,2名教师评为全区优秀思政教育工作者;获得了1个国家级和1个自治区先进集体。现有全日制在校生5160人(其中西、北两校区4857人,教育城教学点303人),全校共有133个班级;成教学员1235人。截止到2019年8月,学院已累计为全区培养各级各类技能型人才19703人,“双证书”获取率达到85%以上,学生在全国各类技能大赛、创业大赛及其他大赛中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70多次。学院面向社会组织开展了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2500余人次。教师累计承担国家、省级和院级科研课题500余项,发表省级以上论文1500余篇。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建校13年以来,面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紧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脚步,秉承“厚德强技,笃学创新”的校训,围绕“科教兴藏、人才强区”战略,按照“3721”的发展思路(“3”即围绕三大产业,“7”即服务好自治区七大支柱产业,“2”即抓住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社会贡献度两个重点,“1”即实现专业建设为突破口),以“五型”职院(即:红色、明德、法治、书香、匠心职院)建设为抓手,实现“136”发展战略目标(即:“一年一提升,三年一突破,六年一跨越”)。全面启动“3+10”行动计划,努力提升学院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努力实现“123”的发展目标(即把学院建设成为“一个基地、两个中心、三个示范”),努力打造在西藏职业教育领域具有领军作用、在全国范围尤其是民族地区具有影响力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优质特色名校。2009年10月,学院顺利通过全国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1年6月,通过示范校建设项目国家级验收,成为全国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财政部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典型应用示范点和自治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一所及全区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也设在学院。学院曾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院校示范基地、全国建筑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全国就业指导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 学校简介 西藏农牧学院是社会主义新西藏现代高等教育的起点之一,溯源于1958年创建的西藏公学,1965年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1971年7月成立西藏民族学院迁校筹建处,当时农、牧、机电、财会等专业全部搬迁至林芝,1974年12月改为西藏民族学院林芝分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命名为西藏农牧学院,同时获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2001年与西藏大学合并组建新西藏大学,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将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单独设置为西藏农牧学院。经过60余年的建设,学校已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办学模式,是西藏唯一一所集农工理管学科于一体、行业特色鲜明的高等农业院校。  学校位于素有“西藏江南”之称的西藏林芝市,校园占地面积1269.8亩,总建筑面积23.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56000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0000万元。馆藏纸质图书60.4万册,电子图书140万种。设有22个正处级单位,其中教学科研单位9个:植物科学学院、动物科学学院、食品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水利土木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公共教学部、成人教育部。  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720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0人、硕士研究生514人、本科生6631人、专科生46人;有成人教育学生1405人。学校现有教职工569人(含援藏干部9人、博士服务团成员1人),专任教师397人,生师比17.7:1。专任教师中,副高级以上171人,占43.1%;具有博士学位44人、硕士学位231人,占69.3%。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全区首席专家3人(藏猪、藏药材、生态学领域)。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6人、自治区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校级重点学科带头人36人。  学校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自治区重点学科10个。现有作物学、林学、兽医学、水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农林经济管理、草学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农业、兽医、风景园林、能源动力、土木水利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36个本科专业、21个专科专业,广泛涉及农、牧、林、水、电、生态、环境、食品、工程等领域,与全区经济建设紧密相关,其中教育部特色专业3个、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模式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4个、自治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4个、自治区特色专业建设点20个,“新工科”建设项目7个、“新农科”建设项目5个、“新文科”建设项目2个。有农学、林学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动物科学、草业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园林、水利水电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6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有教学科研实验室69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65个;国家级“西藏林芝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藏林芝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和“林芝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西藏高原森林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3个,自治区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17个,生态环境部环境生态监测站2个(林芝站、阿里站)。建有自治区职业技能鉴定所、自治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西藏自治区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西藏自治区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等多个基地。  学校于2020年获批西藏特色农牧资源研发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设置作物、藏猪、藏药材、食品加工4个科研方向,4个科研大团队联合攻关。“十三五”以来,有625个课题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立项资助,到位经费22081万元,皆面向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高原生态领域,“特色农业”和“产学研结合”特征明显;成功申报立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经费1089万元,国家自然基金区域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经费260万元,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岗位聘用人员项目2项、经费560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4项,其中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项、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2020年在《Science》上发表文章,实现了全区高校在国际最顶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零的突破。  学校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主战场,实现科技成果多元转化。积极承担“林芝山地沟口藏猪生态养殖模式研究与集成示范”“隆子黑青稞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班戈县畜牧业综合发展关键技术研究”“西藏自治区核桃遗传资源调查编目”“西藏自治区中(藏)药资源普查”等项目。深度参与青稞增产、牦牛育肥、藏猪产业发展、藏药材驯化育种、藜麦推广、茶叶种植、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那曲植树、巨柏移植、中药栽培、牦牛常发传染病综合防控关键技术、西藏青稞病虫害生态防控关键技术研究、畜禽疫病防治、特色林果资源利用、古树名木调查、高寒草地恢复等重点项目。为20余家企业长期提供技术支撑,与2家公司签订技术转让、配方及加工工艺许可使用合同。学校专家执笔起草了《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藏药材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林芝地区藏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30年度)》和《西藏自治区藏猪产业发展规划》。在各地市建立10余个科技示范基地。藏猪研究中心于2020年成功克隆出西藏第一例体细胞克隆藏猪,填补了西藏在这一科学领域的空白,将为西藏藏猪种质资源永久保存提供有力保障。“十三五”以来,学校承担“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培训、万名专家服务基层等各类培训80余班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1383人次、农牧民7810人次。  学校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近五年来,我校学生在全国竞赛、学科竞赛中获奖130余项,尤其是荣获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实现了西藏高校一等奖零的突破,在全国第一届华维杯大学生农业水利工程及相关专业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特等奖,在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相关专业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在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银奖一项,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和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各获二等奖一项。  学校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密切关注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潮流,实行开放办学。中组部、教育部、团中央等单位以及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浙江大学、河海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大批援藏干部到校开展教育援藏工作,与中国农业大学、河海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多所内地高校联合培养本科生、研究生,多次承办全国性、区域性大型学术会议,有力推进了学校发展。  学校秉承“博学为农、精业兴藏”的校训和“爱国、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和学校“筹建精神”,坚持“立足高原,面向西藏,服务‘三农’”办学定位和“高原农业、高原生态、高原水电”三条主线,突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这个政治标准,按照“爱西藏、爱专业、实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规格,努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迁校筹建以来,为西藏培养和输送了3万余名全日制专业技术人才,成为了西藏各级领导骨干、科研骨干、管理骨干的摇篮,涌现出了一批杰出校友代表。  我校将坚持立足高原、面向西藏、服务“三农”,按照“围绕一个中心(以提高质量为中心,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实力和比较优势)、突出两大重点(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三大提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深化四项改革(以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为核心的内部管理改革,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以岗位聘任与绩效考核为核心的人事分配改革,以‘和谐、绿色、高效、人本’为核心的保障体系改革)、促进五个转变(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有限协作向开放协同转变;从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从均衡发展向扶优扶强转变)”的发展思路,着力提高办学水平,显著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面向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拓展急需学科专业,面向高原区位优势稳固发展特色学科专业,实现农、工、理、管多学科协调发展,努力建成高原特色鲜明、优势学科一流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农牧大学。 办学定位   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践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坚持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思想,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追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人才促发展、以学科显特色、以管理增效益的治校方略;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大力开展科技服务,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  办学定位:立足高原,面向西藏,服务 “三农”。  办学使命:致力于西藏农牧业发展、高原生态文明传承、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所需的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  发展目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将学院建设成为高原特色鲜明、优势学科一流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农牧大学。  办学层次: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拓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  学科专业定位:面向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拓展急需学科专业,面向高原区位优势稳固发展特色学科专业,实现农、工、理、管多学科协调发展。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