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甘肃:2012年高考二本提档线文史类
2012-07-2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代号院校名称提档

  0043 北京印刷学院 505

  0045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502

  0046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510

  0050 北京农学院 485

  0057 首都体育学院 493

  0063 北京物资学院 525

  0074 中华女子学院 485

  0075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515

  0079 北京联合大学 507

  0086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488

  0108 天津科技大学 514

  0112 天津农学院 485

  0114 天津中医药大学 485

  0116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485

  0118 天津商业大学 519

  0120 天津体育学院 485

  0122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485

  0161 石家庄经济学院 518

  0166 河北北方学院 485

  0167 河北师范大学 508

  0169 唐山师范学院 485

  0170 衡水学院 485

  0171 石家庄学院 485

  0172 邯郸学院 485

  0173 邢台学院 485

  0179 华北科技学院 485

  0182 河北金融学院 485

  0184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485

  0185 防灾科技学院 485

  0229 太原科技大学 485

  0232 山西农业大学 486

  0233 山西医科大学 503

  0234 长治医学院 485

  0235 山西师范大学 485

  0236 太原师范学院 485

  0237 山西大同大学 485

  0238 晋中学院 485

  0240 山西财经大学 485

  0242 山西中医学院 485

  0243 吕梁学院 485

  0270 太原工业学院 485

  0276 内蒙古科技大学 495

  0280 内蒙古师范大学 485

  0283 呼伦贝尔学院 485

  0285 集宁师范学院 485

  0300 沈阳工业大学 490

  0301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485

  0302 沈阳理工大学 485

  0304 辽宁科技大学 507

  0306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485

  0307 沈阳化工大学 489

  0312 辽宁工业大学 485

  0314 大连海洋大学 509

  0315 辽宁医学院 485

  0321 沈阳师范大学 485

  0322 渤海大学 485

  0323 鞍山师范学院 485

  0325 大连外国语学院 494

  0328 沈阳体育学院 485

  0335 沈阳大学 504

  0339 大连大学 505

  0340 辽宁科技学院 485

  0344 辽东学院 485

  0389 长春理工大学 485

  0390 东北电力大学 502

  0391 长春工业大学 485

  0392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485

  0394 吉林农业大学 485

  0395 长春中医药大学 522

  0397 北华大学 485

  0398 通化师范学院 485

  0399 吉林师范大学 485

  0400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485

  0401 长春师范学院 485

  0402 白城师范学院 485

  0403 吉林财经大学 485

  0407 吉林工商学院 485

  0409 长春工程学院 485

  0410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485

  0412 吉林警察学院 485

  0413 长春大学 485

  0428 吉林医药学院 485

  0436 黑龙江大学 485

  0440 黑龙江科技学院 485

  0442 佳木斯大学 485

  0443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485

  0450 哈尔滨师范大学 485

  0451 齐齐哈尔大学 485

  0452 牡丹江师范学院 485

  0453 哈尔滨学院 485

  0454 大庆师范学院 485

  0455 绥化学院 485

  0456 哈尔滨商业大学 485

  0457 哈尔滨金融学院 488

  0460 齐齐哈尔医学院 485

  0464 黑龙江工程学院 485

  0487 黑河学院 485

  0502 上海海事大学 530

  0505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485

  0507 上海海洋大学 504

  0510 上海师范大学 515

  0514 上海海关学院 489

  0517 上海体育学院 485

  0522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540

  0523 上海电机学院 485

  0524 上海金融学院 517

  0527 上海政法学院 513

  0529 上海商学院 485

  0562 常州大学 485

  0569 南通大学 495

  0570 盐城工学院 485

  0574 江苏师范大学 505

  0575 淮阴师范学院 485

  0576 盐城师范学院 485

  0578 苏州科技学院 485

  0583 金陵科技学院 494

  0584 淮阴工学院 485

  0587 徐州工程学院 485

  0590 南京工程学院 485

  0592 南京晓庄学院 485

  0594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485

  0596 淮海工学院 485

  0637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 485

  064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502

  0643 浙江海洋学院 485

  0647 杭州师范大学 489

  0648 湖州师范学院 485

  0649 绍兴文理学院 485

  0650 台州学院 485

  0651 温州大学 485

  0652 丽水学院 485

  0654 嘉兴学院 485

  0659 浙江科技学院 492

  0660 宁波工程学院 488

  0662 浙江财经学院 495

  0664 浙江传媒学院 512

  0704 安徽农业大学 485

  0707 淮北师范大学 485

  0708 安徽财经大学 544

  0709 宿州学院 485

  0710 巢湖学院 485

  0711 淮南师范学院 485

  0726 福建工程学院 485

  0727 福建农林大学 485

  0728 集美大学 522

  0729 福建医科大学 485

  0730 福建中医药大学 507

  0731 福建师范大学 490

  0732 闽江学院 485

  0733 武夷学院 485

  0734 宁德师范学院 485

  0735 泉州师范学院 485

  0736 漳州师范学院 485

  0738 厦门理工学院 485

  0739 三明学院 485

  0740 龙岩学院 485

  0745 莆田学院 485

  0771 福建江夏学院 485

  0799 华东交通大学 485

  0800 东华理工大学 485

  0801 南昌航空大学 485

  0802 江西理工大学 485

  0803 景德镇陶瓷学院 485

  0804 江西农业大学 485

  0805 江西中医学院 504

  0807 江西师范大学 507

  0808 上饶师范学院 485

  0809 宜春学院 485

  0810 赣南师范学院 485

  0811 井冈山大学 485

  0817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485

  0818 南昌工程学院 485

  0820 新余学院 485

  0822 九江学院 485

  0871 山东科技大学 519

  0874 济南大学 525

  0876 山东建筑大学 493

  0877 山东轻工业学院 485

  0878 山东理工大学 485

  0879 山东农业大学 485

  0880 青岛农业大学 494

  0881 潍坊医学院 485

  0882 泰山医学院 501

  0883 滨州医学院 494

  0886 山东师范大学 519

  0887 曲阜师范大学 485

  0888 聊城大学 485

  0889 德州学院 485

  0890 滨州学院 485

  0891 鲁东大学 499

  0892 临沂大学 490

  0893 泰山学院 485

  0894 济宁学院 485

  0895 菏泽学院 485

  0896 山东财经大学 534

  0902 烟台大学 485

  0903 潍坊学院 485

  0904 山东交通学院 485

  0905 山东工商学院 505

  0969 山东政法学院 486

  0975 齐鲁师范学院 485

  0984 郑州轻工业学院 485

  0985 河南工业大学 485

  0986 河南科技大学 502

  0987 中原工学院 485

  0988 河南科技学院 485

  0989 河南中医学院 493

  0992 河南师范大学 485

  0993 信阳师范学院 485

  0994 周口师范学院 485

  0995 许昌学院 485

  0996 南阳师范学院 485

  0997 洛阳师范学院 485

  0998 商丘师范学院 485

  0999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505

  1000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485

  1005 平顶山学院 485

  1008 洛阳理工学院 485

  1009 新乡学院 485

  1012 安阳工学院 485

  1013 河南工程学院 485

  1017 南阳理工学院 485

  1018 河南城建学院 485

  1069 长江大学 485

  1070 武汉工程大学 485

  1072 武汉纺织大学 491

  1074 湖北工业大学 485

  1076 湖北中医药大学 487

  1078 湖北师范学院 485

  1079 黄冈师范学院 485

  1082 湖北文理学院 485

  1085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485

  1086 湖北工程学院 485

  1088 湖北理工学院 485

  1089 湖北科技学院 485

  1090 湖北医药学院 485

  1093 三峡大学 485

  1096 荆楚理工学院 485

  1097 湖北经济学院 513

  1147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485

  1153 武汉工业学院 485

  1155 吉首大学 485

  1160 湖南农业大学 485

  116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485

  1164 湖南理工学院 485

  1165 湘南学院 485

  1166 衡阳师范学院 485

  1167 邵阳学院 485

  1168 怀化学院 485

  1169 湖南文理学院 485

  1170 湖南科技学院 485

  1171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485

  1172 湖南商学院 489

  1173 南华大学 498

  1178 湖南工程学院 485

  1179 湖南城市学院 485

  1181 湖南工业大学 493

  1182 湖南女子学院 485

  1239 广东海洋大学 488

  1241 广东医学院 485

  1242 广州中医药大学 522

  1243 广东药学院 485

  1245 韶关学院 485

  1246 惠州学院 485

  1247 韩山师范学院 485

  1248 湛江师范学院 485

  1250 嘉应学院 485

  1251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485

  1253 广东商学院 503

  1261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485

  1262 五邑大学 485

  1263 广东金融学院 518

  1265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485

  1266 东莞理工学院 485

  1267 广东工业大学 498

  1269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485

  1301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485

  1306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485

  1307 桂林理工大学 485

  1309 广西师范大学 485

  1310 广西师范学院 485

  1311 河池学院 485

  1313 百色学院 485

  1316 梧州学院 485

  1338 海南大学 502

  1339 琼州学院 485

  1340 海南师范大学 485

  1341 海南医学院 485

  1360 重庆师范大学 514

  1361 重庆文理学院 485

  1362 重庆三峡学院 485

  1363 长江师范学院 485

  1364 四川外语学院 514

  1367 重庆科技学院 485

  1368 重庆理工大学 485

  1369 重庆工商大学 528

  1403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485

  1405 西南交通大学 485

  1407 西南石油大学 509

  1408 成都理工大学 516

  1409 西南科技大学 485

  1410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485

  1412 西华大学 514

  1413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492

  1415 成都中医药大学 521

  1416 川北医学院 485

  1417 四川师范大学 520

  1418 西华师范大学 485

  1419 绵阳师范学院 485

  1420 内江师范学院 485

  1421 宜宾学院 485

  1423 乐山师范学院 485

  1425 成都体育学院 485

  1427 成都学院 487

  1431 四川警察学院 485

  1481 贵阳中医学院 485

  1482 贵州师范大学 485

  1483 遵义师范学院 485

  1485 安顺学院 485

  1486 毕节学院 485

  1487 凯里学院 485

  1489 贵州财经大学 485

  1490 六盘水师范学院 485

  1507 贵州师范学院 485

  1508 昆明理工大学 485

  1510 西南林业大学 485

  1511 昆明医科大学 485

  1512 大理学院 485

  1513 云南中医学院 508

  1514 云南师范大学 485

  1515 曲靖师范学院 485

  1516 红河学院 485

  1517 云南财经大学 511

  1520 楚雄师范学院 485

  1521 云南警官学院 485

  1522 昆明学院 485

  1539 西藏大学 489 

  1546 西安工业大学 521

  1548 西安科技大学 507

  1549 西安石油大学 499

  1551 西安工程大学 485

  1559 陕西理工学院 485

  1560 咸阳师范学院 485

  1561 渭南师范学院 485

  1562 西安外国语大学 530

  1563 西北政法大学 524

  1564 西安体育学院 485

  1567 西安文理学院 485

  1568 榆林学院 485

  1569 商洛学院 485

  1571 西安财经学院 532

  1572 西安邮电大学 512

  1573 西安航空学院 485

  1575 西安医学院 490

  1623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485

  1625 青海师范大学 485

  1649 塔里木大学 485

  1653 喀什师范学院 485

  1654 伊犁师范学院 485

  1658 昌吉学院 485

  7002 兰州理工大学 501

  7004 兰州交通大学 508

  7005 甘肃农业大学 487

  7006 甘肃中医学院 513

  7008 兰州城市学院 485

  7009 陇东学院 485

  7010 天水师范学院 485

  7011 河西学院 485

  7012 兰州商学院 494

  7015 甘肃政法学院 490

热门院校

  • 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市安宁区
    学校简介甘肃农业大学是农业农村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国家重点建设的中西部百所高校之一、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前身是1946年10月创建于兰州的国立兽医学院。1950年,改名为西北兽医学院;1951年,改名为西北畜牧兽医学院;1958年,与筹建中的甘肃农学院合并成立甘肃农业大学。学校坐落在兰州市安宁区,占地1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现设有23个学院(教学部),66个本科专业,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等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动物医学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生物技术等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草业科学),1个农业部重点学科和18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类别,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省部共建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以及各类研究中心(基地)48个。学校有教职工1530人,其中专任教师1226人,有高级职称人员647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农业部专家指导组成员2人,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5人;甘肃省领军人才29人,甘肃省飞天学者24人,甘肃省科技功臣2人,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3人,甘肃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8人,甘肃省陇原人才253人,甘肃省教学名师、优秀教师、优秀专家等20人。学校从1953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我国高校中首批学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普通本科在校生17137人,硕士研究生2993人,博士研究生513人。至今,已为国家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13万余人,涌现了首位华人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杨子恒,中国科学院院士尚永丰、陈化兰,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志标等一大批知名校友。近五年来,全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371项,到位总经费达6.14亿元,有122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省部级奖77项,授权专利876项,出版专著教材276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960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500余篇。目前,全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00多项,在草业科学、动植物育种、旱作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节水农业、动物健康养殖、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的研究成果。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秘鲁、加纳、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6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保持着学生联合培养、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关系,与美国等国家合作成立了“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与国际原子能、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等国际机构开展多项合作研究,设有校派访问学者项目、学生赴美双学位项目、留学甘农校长奖学金等项目,学校国际交流日趋活跃,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在75年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学校秉承“敦品励学,笃志允能”的校训,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几代农大人弘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甘农精神,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甘肃和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为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学校简介庆阳职业技术学院是2014年10月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15年4月教育部备案、同年秋季开始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位于陇东国家级大型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区、原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甘肃省庆阳市。隶属于庆阳市人民政府,省教育厅业务指导。学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守“创办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让教师德技兼修,让学生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秉承“明理求真、精工致用”的校训,倡导“勤学善思、砺炼笃行”的校风,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职业工匠为培养目标,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重,依托地方优势资源,传承红色文化基因,推陈出新,守正创新,已成为省内有影响有特色受社会欢迎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现开设学前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石油工程技术、运动训练等31个高职专业。普通高职在籍学生6045人,普通中专在校学生48人,成人学历教育573人。现有教职工320人,其中专任教师283名,副教授以上职称65人,中级职称143人。学院占地257亩,建筑面积10.9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26亿元。馆藏图书16万余册。建成千兆校园网,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和办公管理一体化。学院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是莘莘学子读书生活的理想之地。学院推行课堂教学改革,重视实训实践教学,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战略,为教师搭建平台,让教师成功成名。近年来教师先后申报立项省部级课题35项,公开出版校本教材、专著65部,发表论文450余篇,发明专利30余项。获甘肃省教育厅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庆阳市社科优秀成果及“五个一”工程奖。12名教职工受到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团中央表彰奖励,43名教师获“省市级优秀辅导教师”称号。学院注重内涵建设,不断提升育人质量,坚持开展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和主题教育,严管厚爱,成己达人。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二、三等奖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甘肃赛区决赛铜奖等奖项,有多名学生在省市级各类技能大赛和各项活动中斩金夺银,获得殊荣。学院多次受到团中央、甘肃省教育厅、人社厅、团省委、庆阳市委、市政府表彰奖励,《中国教育报》《解放军报》《甘肃日报》《甘肃经济日报》和高职高专网、中国高校之窗、甘肃省教育厅网站、庆阳电视台等媒体多次予以报道。学院发起成立产教融合联盟,开展校企共建行业学院、企业冠名学院和订单式、冠名班培养,提高毕业生质量和素养,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推动学院招生与企业招工相衔接,推动“入学即入职、毕业即上岗”,校企育人“双重主体”,学生学徒“双重身份”。推行实习就业一体化,让毕业生体面阳光高薪就业,实现“出口畅”带动“入口旺”。积极提倡和鼓励学生参军入伍,接受军营生活磨砺,保家卫国。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升入本科院校学习升造。吸引大中型企业来校投资建设,搭上了职教政策的顺风车,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学院坚持“高起点谋划,低重心运行,院系两级负责,处室统筹协调,系部条块管理,分类划等考核,个人特色发展,团队绩效奖惩”的管理原则,聚精会神抓质量,励精图治求发展,力争实现“5至10年有特色、有影响、高水平”的办学愿景,建成办学理念先进、教育特色鲜明、校企合作灵活、就业高薪体面的省内一流综合性高职院校,为甘肃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 学校简介兰州理工大学坐落于甘肃省省会兰州市,是甘肃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甘肃省首批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大学生创新型实验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入选高校,国家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学校前身是1919年创立的甘肃省立工艺学校;1958年,在组建兰州工学院的基础上,将甘肃交通大学并入,定名为甘肃工业大学;1965年,学校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同时将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和北京机械学院的水力机械、化工机械、石油矿场机械和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成建制全部迁入,并从湖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抽调一批教师来校工作;1998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院校;2003年,正式更名为兰州理工大学。经过百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逐步形成了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主要内涵的“红柳精神”,铸就了“奋进求是”的校训精神,基本建成了一流工科、坚实理科、特色文科,进入国内同类高校高水平大学行列。学校现有19个学院、1个教学研究部,设有研究生院、温州研究生分院。有全日制在校生29975人,其中本科生22632人、研究生6398人、国际学生448人。有兰工坪校区、彭家坪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430亩,校舍建筑面积121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图书216万册、电子图书122万册,实验室面积5万多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4.6亿元。学校是我国首批学士、硕士学位授权高校,是甘肃省第一所具有工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第一所设置工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现有9个学科门类,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医学、艺术学,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3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4个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B类。有20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国防特色学科方向。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基础理论实、专业口径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远大理想、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学校有70个本科专业,20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4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3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31门课程入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省级教学团队1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6个,“西北恶劣环境下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研究”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学院入选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在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在2017年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中获得专家好评。入选全国首批99个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在18个省份实现一本招生。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被教育部授予“2009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学校现有教职工2309人,其中专任教师1478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以上职称教师1005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6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33人,博士学位教师652人。有共享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0人。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35人、“飞天学者”33人。有中国焊接终身成就奖、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标兵等国家级荣誉称号12人,有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优秀专家、教学名师、师德标兵等省级荣誉称号70余人。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四个面向”,以国家发展战略和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牵引,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科研方向,建设科研和成果转化平台基地,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放管服”改革,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在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先进加工、高端装备及数控加工设备、新能源技术及装备、石油化工流程装备、工业控制及信息技术、土木工程及防灾减灾等研究方向形成了鲜明特色,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解决了一批西部和行业发展的关键工程技术问题,为我省更具竞争力产业格局做出“工大创新”贡献。现有“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基地5个、教育部科研基地7个,高新技术成果推广中心是首批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大学科技园是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有经工信部批准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十三五”期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35项,发表高质量论文3580篇,以第二单位在Nature、Science发表文章各1篇,累计实现科研经费6.9亿元,获甘肃省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等省级科技一等奖4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9项,专利授权项数806项,软件著作权登记254项。学校主动推进产学研深入融合,深化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合作,与20多个省内外城市、20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成立了黄河流域水生态与水工程研究院、敦煌设计形态学研究院、酒泉先进技术研究院、兰州理工大学——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镍钴金属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西北低碳城镇支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机构,参与组建了中国通用机械行业智能制造等技术创新联盟,与华为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浙江巴顿焊接研究院、宁夏共享集团等多家企业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十三五”期间为工业企业完成技术改造、产业升级项目1600余项,学校省级智库甘肃省工业经济发展研究院深度融入甘肃省“十四五”时期工业“三化”改造工作。学校不断拓展合作交流空间,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获批建设乌克兰文尼察国立技术大学孔子学院。加入“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是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中方项目院校,与国外40余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与澳门科技大学、台湾中原大学、昆山科技大学、静宜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签署了合作交流协议,是东南大学对口支援高校。近年来500多名教师出国(境)交流学习。具有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招生资格,通过首批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来自46个国家的400多名国际学生在校学习。学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成绩喜人,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全国文明校园、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称号,入选教育部首批示范性网络社区(易班网)试点高校,获批建设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1个学院入选全国高校党建“标杆院系”,3个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1个党支部获得教育部“两学一做”支部风采荣誉奖。在新时代甘肃省高等院校党建“对标争先”创建工作中,学校获评“示范院校”,3个院系获评“标杆院系”。2020年获评全省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先进集体。“十四五”期间,学校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校、全面从严治党,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统筹推动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一流师资、一流成果建设,全面提高育人能力和创新能力,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国家和区域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支撑作用,全面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创建国内一流大学开好局、起好步。
  • 学校简介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79年,前身为天水地质学校,原隶属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后为核工业部),现为甘肃省教育厅直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甘肃省最早成立的高职院校之一,学校地处“羲皇故里”甘肃省天水市。建校40余年来,一代代工院人扎根陇原、拼搏奋斗、无私奉献,孕育传承了独具特色的核工业军工精神,秉承“崇德精技、乐业修身”的校训,用汗水和智慧谱写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光辉篇章。学校是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全国创新创业50强典型经验高校、全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50强高校、甘肃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A档)、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国家首批国防科技工业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中国科协“海智计划”甘肃工作基地、省级文明单位、甘肃省文明校园、甘肃省模范职工之家、甘肃省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甘肃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等。同时学校也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会理事单位、中国核工业理事单位、中国电子教育学会职教分会理事单位、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理事单位。学校占地面积325亩,校园建筑总面积22.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5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2亿多元,建有108个门类齐全、设备优良的校内实训基地和工程实训中心,其中1个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央财支持实训基地,75个省级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492人(含扩招学生),教职员工331人,校内专任教师252人,校外兼职教师25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122人,中级及其它专业技术人员146人,研究生学位以上教师97人,“双师型”教师254人。现有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工程测量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旅游管理等5个省级教学团队,老年服务与管理、建筑工程技术等2个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名省级教学名师,2名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6名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1名省级专家,1名天水市领军人才。学校教师先后获得省级以上表彰152人次,其中国家级30人次,省级122人次。近年来,教师累计完成各类科研课题195项,获得地厅级以上科研立项84项,荣获地厅级科技成果奖28项,教师累计在核心、权威及省部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54篇,获得国家专利87项,出版教材、著作151部。学校实施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现设有地质学院、测绘学院、建筑学院、化工学院、电信学院、艺术学院、经管学院、旅游学院、双创学院、康养产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公共课教学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陇原工匠培训基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全国英语等级考试考点、甘肃省普通话测试站、“1+X”证书考试点等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试认证机构,形成了以大专层次的全日制高职教育为主,融成人教育、短期培训和技能培训鉴定为一体的办学格局。全日制高职教育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为招生对象,专业设置立足区域产业布局,涵盖资源环境、土木建筑、生物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等13大专业门类48个专业,形成了以工科为主,经、管、文、艺类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学校拥有工业分析技术、旅游管理2个国家级骨干专业,拥有华为ICT生产性实习基地、旅视界生产性实习基地2个国家级生产性实习基地及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甘肃彩陶文化传承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拥有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1个、省级集成电路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工程测量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岩土工程技术等3个省级骨干专业,环境地质学、乡村旅游开发与经营管理等8门省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区域地质及矿产普查、工程测量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和旅游管理等4个省级特色专业,获得了以《基于教学及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地学类综合型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等为代表的1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学校牵头组建的2个省级职业教育集团:“甘肃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集团”、“甘肃省家政养老服务职业教育集团”和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携手省内外100多家骨干企业及科研院所,构筑起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生产导向”为基本模式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机制。学校实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学生在国家级、省级技能比赛中屡获佳绩,各类技能竞赛获奖累计209项。学校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构建起了遍布全国的毕业生就业网络。定期举办校内“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就业洽谈会,学校与国内200余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固的用人合作关系。建校以来,已累计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5万多名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就业率稳定保持在95%左右,用人单位满意率保持在98%以上。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育人机制,依托地质行业和国防科技行业的办学优势,以全国首批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甘肃国防科技工业职教集团等为平台,建设有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0个,各类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已建成甘肃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3个,面向社会积极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研发、教育培训、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工作。面向全省开展了矿山测量及数字矿山建设,电子商务创业培训等30多个地方科技服务项目,利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陇原工匠培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等优质办学资源,积极承担了岗位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及“两后生”创业技能培训,累计开展培训了1万余人次,实施技能鉴定6000余人次,为我省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有效支撑。站在新起点上,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持续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推进产教融合,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潜心建设高质量、高水平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职院校,努力实现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省内领先、国内先进的综合性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目标,为打造“技能甘肃”和“一带一路”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为西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甘工院经验,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贡献甘工院智慧和方案。
  •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甘南藏族自治州
    学校简介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位于甘、青、川三省交界处的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府合作市。学校始建于1984年,前身是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改建为本科院校,为国家民委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学校,甘肃省唯一一所省属民族师范院校。 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学校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立足自身办学基础和发展优势,确立“以阳光品质办阳光大学”的办学理念,秉承“和合大美、自强不息”的校训,发扬“缺氧不缺志气,艰苦不怕吃苦”的精神,弘扬“刻苦、求实、团结、奋进”的校风,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明确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 经过近40年的办学发展,学校逐步形成了以“民族师范教育、中华民族文化、高原生态与民族区域经济”为主体的专业群,涵盖教育学、理学、文学、法学、历史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16个教学院系(部),55个本科专业及方向,建有2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重点学科,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3门省级一流课程,3个省级教学团队,获省、厅级教学成果奖30余项。建有14个特色研究机构,其中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培育)4个,建有4个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学校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培育单位。 学校现有教职工718人,专任教师563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占41%,62%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杰出人才、甘肃省“园丁奖”、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甘肃省外国专家“敦煌奖”、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省级教学名师等近40人。学校另聘有兼职教授、客座教授近100人。 学校高度重视办学保障能力提升,占地面积近千亩,校舍建筑总面积近32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15.6万平方米,实验实训室总面积3.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9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33亿元;馆藏各类图书229万册,其中纸质图书84万册。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48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129个。 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因材施教,通过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成才提供保障。近年来,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英语演讲大赛、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等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60余项,省级奖项200余项,每年有近百名同学获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学校足球队连续三次夺得“全国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甘肃赛区”冠军,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甘肃赛区中获高教主赛道金奖,在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系展演活动中《甘南手作----艺术工作坊》荣获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一等奖等奖项。 学校招生以甘肃为主,面向云南、西藏、内蒙古、陕西、山东、黑龙江等20个省区。现有各类普通在校学生11000人,由汉族、藏族、回族、裕固族、保安族、东乡族等25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占68%。为促进学生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学校在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搭建就业平台,学生满意度逐年提高,在主要生源地形成了就业竞争力强、就业质量高的社会影响力。 近年来,学校科研成果丰硕,先后获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项、甘肃省科技进步奖1项、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项、国家民委教学成果奖4项。“十三五”以来,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项。教师发表论文900余篇,其中在国际国内权威期刊收录100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90余部,授权专利121项。承担科研项目300余项,获省级以上奖励35项。 学校不断提升开放办学格局,为师生发展和服务国家提供有力支撑。学校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塞浦路斯、马来西亚、泰国、韩国等国家及台湾地区的13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科研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西藏大学、塞浦路斯欧洲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学校为“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中国—东盟“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一带一路”标准化教育与研究大学联盟、“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等成员单位。 学校党委团结和带领全校师生员工,立足高原,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有效发挥了人才培养的基地、科学研究的平台、文化传承的窗口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阵地作用,先后为民族地区培育5万多名合格人才,其中在民族教育基层一线工作者达90%以上。学校被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校园”“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省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甘肃省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 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与大力支持。胡耀邦、汪洋、孙春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莅临我校指导工作。回首过去,伴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学校几代人以校为荣,艰苦奋斗,薪火相继,励志践行;展望未来,全校师生将继续发扬“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志气”的优良传统,和衷共济,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区域一流、西部知名的现代民族师范大学。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