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辽宁高考录取7月初开始至8月中旬结束
2015-05-25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5月22日,沈阳市招考办公布了沈阳市2015年高考有关政策和工作安排,今年,沈阳市共有39916名考生参加考试,人数与去年基本相同,全市共设置13个考区、67个考点、1309个考场。辽宁高考录取工作于7月初开始至8月中旬结束。

今年报考军队院校考生的体检工作于高考成绩公布之后进行,具体参加体检人员名单由辽宁省招考委根据考生志愿和高考成绩确定。公安院校的体检时间由省招考办另行通知,在高考结束之后进行。报考军事、公安院校考试面试或体能测试与体检工作同时进行。

今年辽宁高考志愿继续采用网上填报的方式。网上填报志愿工作分为预报和正式填报阶段,正式填报又包含录取前的统一填报、录取中的分批次分阶段的征集志愿填报等环节,各阶段、各环节的工作时间另行通知。

今年辽宁高考有九大变化

一、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对保留的大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分值进行了调低,将降分投档全部调整为加分投档。首次新增7类军人子女参加高考并达到有关高校投档线予以优先录取的政策。

二、2015年普通高考采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

三、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省专项计划)实施地区范围调整为辽宁省内19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市)和民族自治县(市),户籍地区划分为19个县(市)的农村考生(即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年度统计用城乡户籍划分代码为“2”的)

四、军队院校和国防生招生首次允许年龄在17至20岁的往届生报考。根据最新通知,其中报考空军飞行学院的考生年龄不设下限。

五、普通类本科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专科的“征集志愿”阶段取消批次服从志愿。

六、填报普通高校招生自主招生(含艺术特长生招生、农村学生单独招生、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志愿的考生,首次允许兼报普通类本科提前批。

七、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除本科第一批外,其他批次首次实行“征集志愿”。普通高校体育类专业本科第三批增设批次服从志愿。

八、我省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招生和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志愿纳入我省高考统一网上填报志愿系统进行。

九、高校综合评价录取安排在我省本科提前批次招生,志愿填报在本科提前批次志愿栏中。高校综合评价录取只招收第一院校志愿考生且不进行“征集志愿”补充录取。(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丁宁)

热门院校

  •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大连市甘井子区
    学校简介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由东软出资举办的一所以工学为主,工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医学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民办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坐落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地处大连软件园核心区域,占地面积83.3万平方米(1200余亩),总建筑面积60.9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教职工800余人。学校基于中国IT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紧密把握市场机遇、瞄准产业发展前沿,聚焦“泛IT+健康医疗科技”领域,构建了计算机与软件类、智能与电子类、数字媒体与设计类、信息与商务管理类、健康医疗科技类五大优势专业集群,设置了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信息与商务管理学院、智能与电子工程学院、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健康医疗科技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4个教学机构,36个本科专业,7个专科专业。在办学层次上,以本科教育为主,特色高职为辅,积极开展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2000年建校之初,学校就明确了服务行业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办学定位。办学21年来,学校以“教育创造学生价值”为理念,紧密依托东软的IT服务优势和大连高新区的产业优势,构建了产教融合、面向应用的办学体制,形成了校企合作、协同共赢的运行机制,创造性地提出并在全校范围实施了TOPCARES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企业需求的互补对接。目前,学校已累计向社会输送5万余名IT应用型人才,历年就业率均在90%以上,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据2020年麦可思调研统计,我校2019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为6156元,比全国非“双一流”本科院校高940元;同时,我校2019届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3.9%,比全国非“双一流”本科院校高2.2个百分点。2015年学校成为辽宁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变的10所试点高校之一,2017年学校成为辽宁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变的10所示范高校之一。建校以来,学校共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55项,其中: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2009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2013年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2018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含第三完成单位1项);2020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2021年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学校现有本科专业中,有1个国家级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4个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4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首批优势特色专业,4个省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重点支持专业,1个省级首批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3个省级首批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1个本科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5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在2019年首批国家“双万计划”评选中,学校共有9个专业入选,其中3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首批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数量位居全国民办高校之首。在2020年第二批国家“双万计划”评选中,学校共有6个专业入选,其中1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至此学校14个入选“双万计划”的一流专业涵盖工、管、艺、文4个学科门类,占我校开设本科专业数量40%,覆盖我校本科在校生数的65%以上。在2012-2014年三个年度辽宁省面向全省本科高校开展的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学校参评的11个专业中有7个位于全省前3名。在2020中国民办大学一流专业排名中,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3个专业荣膺中国六星级专业,跻身2020中国顶尖专业行列;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物流工程、影视摄影与制作4个专业荣膺中国五星级专业,跻身2020中国一流专业行列。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物流工程、影视摄影与制作5个专业在全国民办高校中均排名第一;2021年获批辽宁省高等学校数字校园试点建设项目、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全媒体产教融合项目首批合作院校;2021年获批2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现代产业学院及2个辽宁省职业教育兴辽产业学院。与生俱来的产业基因和创新意识,使学校于2002年就率先建立了大学生创业中心(Student Office & Venture Office,简称SOVO,已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商标)。学校搭建了三层递进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营造了政策、制度、行为、环境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文化环境,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一体化融合。SOVO成立以来累计孵化各类创新创业项目超5500项;设立学生虚拟公司380余家,其中145家已注册为实体公司;超8万人次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学校先后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首批99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首批50所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并获批科技部火炬中心“国家级众创空间” 、辽宁省“大学科技园”,首批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首批大学生创业项目选育基地等多项荣誉资质。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和国际合作,目前已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南澳大学、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蒙特克莱尔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韩国建国大学、俄罗斯交通大学等100余所国外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出国长短期留学、国(境)外实习就业、长短期来华留学等多种合作。每年来校长短期留学生400余人,出国留学和短期交流学生300人左右。多年来,学校注重全面建校,被省市政府授予省文明高校、省平安示范校园(全省仅5所)、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省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辽宁最美校园”、市工业科教旅游示范单位、市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在党建方面,学校先后荣获了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评选党建类特等奖、思政类特等奖,辽宁省先进党组织、辽宁省首批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全省唯一民办高校)、辽宁省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辽宁省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奖、辽宁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辽宁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专项工作成果一等奖、辽宁省教育系统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辽宁省教育系统雷锋式学校等荣誉称号。2021年,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中连续三年位列“民办及独立学院”第一,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分析报告》中连续三年位列“民办及独立学院”第一。2022年,在全球领先的高等教育评估机构软科发布的全国民办高校排名中连续两年蝉联全国第三、辽宁第一,按理工科类院校排名全国第一。学校连续多年被新华网、中国网、搜狐、新浪、腾讯等媒体评为“中国最具实力民办大学”“中国十大品牌民办高校”“中国社会影响力民办高校”“2021年度综合实力民办高校”等荣誉称号。2020年学校入选汉萨大学联盟 2020 WURI RANKING产业应用类创新项目全球40强,2021年首次入围全球创新大学百强,排名97名,成为本年度入围该排行榜的第7所中国(含港澳台地区)大学。2017年6月28日,李克强总理莅临我校视察指导,并鼓励学校在东北转型中发挥人才支撑作用。勉励东软师生“面向未来、代表未来、掌握未来”。学校将认真贯彻李克强总理重要指示,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整合社会资源,以持续的改革创新提升办学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早日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创业型应用技术大学,为大连及东北转型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大连海事大学大连市甘井子区
    学校简介  大连海事大学(原大连海运学院)是交通运输部所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交通运输部、教育部、国家海洋局、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辽宁省人民政府、大连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学校素有“航海家的摇篮”之称,是中国著名的高等航海学府,是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定的世界上少数几所“享有国际盛誉”的海事院校之一。    大连海事大学的发展历史,代表了中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发展历程。学校在民族饱受外辱、国运衰败之际萌发创办,并肩负着“挽救航权,振兴国运”的历史使命,虽几经周折、历经磨难,但始终薪火相传,不断发展,培养了大批航运事业的栋梁之才,为振兴和发展国家航运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连海事大学源于1909年设立的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船政科。1911年以船政科为基础创办邮传部上海高等商船学堂,1912年更名为吴淞商船学校,1915年停办,1929年复校后更名为交通部吴淞商船专科学校,1937年再度停办,1939年于重庆复校并更名为国立重庆商船专科学校,1943年并入位于重庆的国立交通大学,1946年于上海复校并更名为国立吴淞商船专科学校,1950年与交通大学航业管理系合并成立上海航务学院。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将上海航务学院与发端于1927年东北商船学校的东北航海学院合并组建大连海运学院,同年,发端于1920年集美学校水产科的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并入。1960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63年,国务院批准学校航海类专业实施半军事管理。1983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国际海事组织(IMO)在学校设立了亚太地区国际海事培训中心。1985年,世界海事大学在学校设立分校。1994年,学校更名为大连海事大学,江泽民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1997年,学校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1998年,学校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国家港务监督局和挪威船级社(DNV)认证,成为国内率先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引入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的高校。2000年,大连海运学校“划归管理”。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通过不断地建设和发展,学校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等方面已居于世界同类院校前列。    大连海事大学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在国内外所享有的声誉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1993年,江泽民、温家宝、曾庆红、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了大连海事大学。江泽民同志亲笔为学校题词“坚定、严谨、勤奋、开拓,建设世界第一流的高等航海学府!”2009年,学校成功举办了“中国高等航海教育暨大连海事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活动,李长春、张德江、刘延东、陈至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学校致信或题词祝贺,刘延东、陈至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视察了学校。    大连海事大学位于中国北方海滨名城大连市西南部。学校占地面积13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学校拥有设施和功能齐全的航海类专业教学实验楼群、航海训练与工程实践中心、水上求生训练馆、教学港池、图书馆、游泳馆、天象馆等;拥有航海模拟实验室、轮机模拟实验室等100余个教学科研实验室,拥有2艘远洋教学实习船。    大连海事大学设有航海学院、轮机工程学院、船舶电气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公共管理与人文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理学院、国际联合学院、体育工作部、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交通运输高级研修学院)、航海训练与工程实践中心、人文社科研究院(航运发展研究院)、留学生教育中心等21个教学科研机构。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共计2万余人,同时招收攻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外国留学生。并校6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十余万名,其中大多数已成为我国航运事业的骨干力量。    大连海事大学拥有54个本科专业,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校现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省重点培育学科,工程学科、计算机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2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科技合作基地,11个省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2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5个专业列入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个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6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个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3门IMO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8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29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个辽宁省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特色(示范性)专业,7个省级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本科重点支持专业,7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1个省级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5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30个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19门省级精品课程,17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0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8个省级教学名师,4个辽宁省专业带头人,1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5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9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大连海事大学拥有一支整体素质好、层次结构较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599名,其中教授366名,专职博士生导师147名,聘任二级教授47名,三级教授99名,并涌现了大批优秀中青年教师。在海上交通工程、航海信息工程、船舶智能化、船舶动力系统及节能技术、船机修造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海洋环境保护、海事法规体系等领域,集中了一批专业理论深厚、科研能力较强的知名专家、教授和学术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的青年骨干。学校还聘请共享院士11名、讲客座教授142名,通过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开展实质性工作与交流,使大连海事大学师生能够近距离接触各学科前沿理论,进一步拓展了视野,活跃了学术气氛。    大连海事大学十分注重对外交往和校际交流。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韩国、澳大利亚、瑞典、埃及、越南、斯里兰卡等43个国家和地区的152所国际著名院校、单位正式建立合作关系,在合作办学、师生交流、合作科研等方面一直保持着实质性联系,合作的领域正在不断拓宽。2005年3月学校与世界海事大学合作举办的“海上安全与环境管理硕士班”首次招生,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国际合作办学层次。学校在斯里兰卡科伦坡国际航海工程学院建立了我校海外校区,并于2007年在斯里兰卡开始招生,实现了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的首次输出。学校还与多个国际组织和机构保持了长期合作关系,其中包括: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劳工组织(ILO)、国际海事大学联合会(IAMU)、全球海事培训协会(GlobalMET)、国际航海教师联合会 (IMLA)、亚太经合组织(APEC)、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国际航运协会(ISF)、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波罗的海航运公会(BIMCO)、英国劳氏船级社(Lloyd’s Register)以及日本邮船(NYK)等世界著名的航运公司。学校还积极开展教育创新,不断拓宽办学渠道,引进教育资源。    栉风沐雨百十载,桃李芬芳续华章。大连海事大学在交通运输部、教育部和省市的正确领导下,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学汇百川,德济四海”的校训,传承“坚定、严谨、勤奋、开拓”的海大精神,发扬“同舟共济、艰苦卓绝、科学航海、爱国为根”的海大传统,坚持航运特色,强化内涵发展,向着世界一流海事大学建设目标努力奋斗!
  • 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市沙河口区
    学校简介 辽宁师范大学是一所省属重点大学,坐落在中国北方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是辽宁省“双一流”建设“国内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实施学校、辽宁省教育事业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是辽宁省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与继续教育基地、教育科学研究咨询基地、高校师资培训基地、适应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科研基地,现已成为辽宁省最大的、起示范带头作用的教师教育中心。 作为新中国诞生后首批建立的高等师范院校之一,学校始建于1951年9月,初建时为旅大师范专科学校。1953年4月,更名为大连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7月,大连师范专科学校和大连外国语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大连师范学院。1960年7月,更名为辽宁师范学院。1983年12月,更名为辽宁师范大学。 70年来,学校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砥砺耕耘,自强不息,先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25万余名合格人才。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秉承“厚德博学、为人师表”校训,秉持“以人为本、质量至上”办学理念,在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实践能力强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同时,积极致力于现代教师教育,着眼于学校的综合性、国际化的长远发展,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深化改革,不断凝聚发展力量,增强发展动力,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学校办学实力显著增强,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正向着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建设目标迈进。 学校现有教职工1862人,专任教师1189人。普通本科在校生13000余人,硕士、博士在校生6200余人。现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辽宁省优秀专家7人,辽宁特聘教授15人次,辽宁省“攀登学者”1人,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70人次,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5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3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教学名师2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5人,省“四个一批”人才5人;大连市突出贡献专家1人,大连市优秀专家21人次,大连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7人,大连市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人选6人,大连市领军后备人才6人,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项目支持计划16人。 学校校园现有两个校区(包括黄河路校区、西山湖校区),设有21个学院,设有研究生院和创新创业学院。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4个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特色学科(一级学科),其中有3个一级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建设学科”;8个辽宁省重点学科。 学校现有60个在招本科专业,有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示范性专业9个,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6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优势特色专业4个,省重点建设专业17个;国家级各类精品课程3门、一流课程1门,省级各类精品课程34门、一流课程75门,省级研究生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4个,辽宁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5个;省级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2个;国家级规划教材10部,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3部;省级精品教材7部、教材建设奖8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项目)5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2个;省级新工科、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项;辽宁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校际合作项目(研究生联合培养)2项;获评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项;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6项;省级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5项,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14项,基础教育成果奖2项;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奖2项,省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奖5项。 学校现有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部、省共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海洋生物制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批准共建)、海洋基因工程药物与天然活性产物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现有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6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省级智库,1个市级智库,18个其他类型研究基地;11个省高校创新团队;另参与筹建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有9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培育建设8个校级新型智库;设有高校社科联、科协;创建了牛河梁红山文化研究院和宗教问题研究院。“十三五”期间,学校教师主持完成及在研科研项目1605项;出版专著371部;发表论文7749篇,其中被SCI收录923篇;获授权专利168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66项;签订“四技”合同130项;咨政建议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19项。 学校积极构建国际合作大平台,已与23个国家和地区的118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学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与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合作建设国际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是我校专门接收培养外国留学生和华侨学生的二级学院,是中共中央统战部侨务事务局华文教育基地,是教育部指定的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的院校之一,是辽宁省来华留学教育示范基地和来华留学工作示范建设高校,每年接收来自68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留学生1000余人次,并设有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学校与意大利米兰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多次获得“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青少年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高校物业管理先进单位、高校后勤信息与宣传先进单位、计划生育系统质量管理QC成果先进单位,教育部青少年犯罪研究工作先进单位、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普通话水平测试先进测试站。先后获评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辽宁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辽宁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学籍管理工作、研究生教育与学位工作、大学生就业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共青团工作、依法治校工作、来华留学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市先进党委、文明单位。
  • 辽宁商贸职业学院沈阳市沈河区
    学校简介  辽宁商贸职业学院成立于2005年4月,前身是始建于1984年的辽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是公办省属普通高等职业学院。   学院位于中国东北中心城市沈阳,毗邻世界文化遗产清福陵,周边地区教育科研单位集中,校园环境幽雅,学术气氛浓郁,是求知治学的理想之地。   学院拥有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主导,以优秀中青年教师为骨干,以双师型教师为特色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中,副教授以上职称56人,注册会计师、律师、经济师、土地评估师等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8%以上。   学院设有商务贸易系、财务管理系、商务外语系、技术经济系、信息技术系、公共管理系、素质教育教研部等教学机构,开设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物流管理、会计电算化、法律事务等23个切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普通高职专业和专业方向,现有在校生4500人,是培养商务贸易类和现代服务业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摇篮。   学院针对高职教育特点和社会人才需求,创建了“基础理论平台+个性技能模块+全面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各专业都建有强化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设施和模拟仿真的实践训练场所,具备先进的网络教学环境。毕业生在取得毕业文凭的同时,与社会职业资格鉴定相衔接,可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院在140家企业建有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以提高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与用人单位合办多个订单式培养班,为就业创造条件。毕业生能迅速适应工作需要,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在同类院校位居前列,是辽宁省就业工作优秀单位。   2014年,我院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会计电算化、会计与统计核算、金融管理与实务、财务信息管理、文秘、法律事务、国际商务、市场开发与营销、连锁经营管理、物流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商务英语、旅游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建筑工程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等23个专业和专业方向面向全国招生,欢迎广大考生踊跃报考。
  • 辽宁理工职业大学锦州市太和区
    学校简介一、学校沿革。辽宁理工职业大学是教育部批准的辽宁省第一所职业本科大学,位于锦州市滨海新区,依山傍海,风景优美。学校2003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转制为锦州商务职业学院,2010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辽宁理工职业学院,2019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晋升为本科高校,2020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理工职业大学。二、学校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6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20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43.82%;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23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50.76%,其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学位教师44人;“双师型”教师190人,占专业教师总数51.63%,企业一线兼职授课教师13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29.72%。三、办学基础条件。学校现已形成校园占地49万㎡,教学生活用房24.76㎡,教学设备值为6061万元,图书77.7万册,校内实训室157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99个,校园绿化面积40%,基本形成满足8000名在校生规模的花园式美丽校园。四、管理体系。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校长负责,党委保证监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管理体制。学校机关下设行政、教学、学生等17个处室;下设四个教学部、六个二级学院。逐步推进“学校管理、院系办学、第三方评价”的管理机制。学校坚持“依法治校,政治建校,人才强校,文化铸校、质量立校、创新兴校、安全护校,创建名校”的发展战略,不断完善现代大学管理体系,建立执纪必严的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治理效能。学校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机制,充分发挥师生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建立优良校风、教风、学风,营造高质量教书育人环境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五、学校类别、属性和特色。学校确定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类型,坚持职业教育属性,明确为社会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坚持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专业能力建设为根基、以发展素质教育为主题,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六、专业建设。学校坚持以新时代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围绕机电、建筑、信息、管理、现代服务等9个专业群的发展方向建专业。2020年经教育部批准有6个本科专业招生,即:汽车服务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电子商务、大数据会计、工程造价等六个专业,2021年教育部批准增加3个本科专业有:建筑工程、大数据工程技术、现代物流管理。2021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有15个专科专业招生。七、文化铸校。一是强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坚持公办民办都是党办的办学理念。做到听党话、跟党走,坚定“姓党、信马、爱国、为民”的政治立场,发扬“长征精神”艰苦奋斗,努力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二是举办者倡导的德恒教育理念和德恒育人目标,德恒教育理念:“听党指挥、自强不息、尊道崇德、以律治世。”德恒育人目标:“人心向党、精神向上、品德向善、事业向好。”三是建校以来全校师生形成的校园文化共识有:校训:“自强不息、守正创新。”校风:“风清气正、勤奋务实、和谐创新。”教风:“爱生知生、诲人不倦、引领悟性。”学风:“勤学苦练、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政治理念:“听党指挥、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工作理念:“勤敏用心、尽职担责,创新发展。”自律理念:“学以致用、严实作风、高尚人格。”团队精神:“团结一心、科学规划、锐意进取、创建卓越。”座右铭: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八、办学规模。2003年经省政府批准我校办学规模为3000人,2010年省政府批准我校办学规模为5000人。2020年教育部批准我校办学规模为12000人。目前学校本专科在校生为7611人,其中本科生2726人,专科生4885人。预计到2025年本专科在校生达到12000人。目前已有15届专科毕业生14147人。学生就业率连续13年在96%以上。九、学校获得的荣誉2008年学校被省教育厅评为“学籍管理先进学校”;2011年学校被省民办教育协会评为“辽宁省优秀民办学校”;2012年学校顺利通过辽宁省教育厅专科办学水平合格评估;2014年学校被辽宁省教育厅评为“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6年学校党委分别被中共辽宁省委和中共锦州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7年在全省43所高职院校业绩考核排名中有2项名列前茅,其中内部治理得分排名第一、党建得分排名第六;2019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高校,被确定全国民办学校党建特色项目建设基地;2020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理工职业大学。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