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湖南:高职专科批平行一志愿投档分数线今晨公布
2014-08-1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长沙晚报讯(记者 舒文 实习生 张晗彧)今日凌晨,省教育考试院公布了湖南省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高职专科批平行一志愿投档分数线。文史类,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投档分数线最高,为492分,超过本科三批(A)录取控制分数线19分;理工类,武汉商学院投档分数线最高,为425分,超过本科三批(A)录取控制分数线19分。考生可登录湖南招生考试信息港(www.hneeb.cn)查询各个学校投档分数线。

据初步统计,文史类超过本科三批(A)录取控制分数线的院校共4所,分别为上海立信会计学院(492分)、中国民航大学(490分)、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485分)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477分)。理工类超过本科三批(A)录取控制分数线的院校共7所,为武汉商学院(425分)、浙江金融职业学院(419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418分)、上海立信会计学院(415分)、江西工程学院(409分)和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408分)等高校。

省内院校中,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受考生青睐,文史类投档线为473分,超过本批次录取控制线273分;理工类投档线为401分,超过本批次录取控制线201分。其次,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文史类投档线为454分、理工类投档线为387分。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设立的公办全日制高等学校,由原铁道部创建于1956年,原名株洲铁路机械学校。2004年铁路主辅分离,学院由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移交株洲市政府主办、湖南省教育厅业务主管,2005年3月升格为全日制高职学院。2013年8月,学校首批搬迁至云龙示范区职教大学城,校区占地面积514亩,建筑面积22.8万平方米,拥有师生13000余人。是一座生态宜学的“两型”校园。学院按照“重点走好两条钢轨、重视走出两条钢轨、加快走向国际市场”的“三走”发展战略,根植铁路办专业,对接需求育人才,围绕轨道交通产业链,设有铁道机车学院、铁道车辆学院、铁道运输管理与经济学院、铁道工程与信息学院、铁道供电与电气学院5个二级学院和基础课部、思政课部、体育部3个教学部,招生专业共26个,拥有4个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央财支持的建设专业,3个省一流特色专业群。学院聘请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丁荣军、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黄志辉在内的行业领军人物、客座教授、技能大师等16人;拥有全国技术能手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2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全国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湖南省技术能手2人,省级专业教学团队3个,省级芙蓉青年学者1人,省级芙蓉教学名师2人,湖南省优秀教师3人,湖南省黄炎培杰出教师1人,湖南省先进工作者1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16人,省教育科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1人;全国铁道行指委专指委主任1人、副主任2人,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教育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2个,省级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1个,市级名师大师工作室9个。学院建有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实训中心7个、专业实验实训室106个,央财支持的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生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2个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正在打造国内领先、行业一流的产教融合型的“轨道交通国际共享实训基地”。学院采取与用人单位“双主体”育人方式,实行“订单”或者“定向”培养,实施半军事化管理,推行“毕业证+技能证”双证毕业制,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达95%以上,连续7次获评“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学院是湖南省卓越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职学院、教育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国家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国家首批数字校园实验校建设单位、国家首批物流管理和第二批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证书制度试点单位、湖南省首批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学校、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优秀示范校、湖南省首批大学生示范性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南方铁路运输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学校和株洲市产教联盟发起学校。学院是全省高职院校唯一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单位,是湖南省文明校园、湖南省平安高校、湖南省党建先进高校、湖南省创先争优示范单位、全国诗词进校园优秀学校,入选湖南省高职院校服务贡献10强、学生管理10强、教学资源10强、文化建设10强。入选2019年“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2020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治理体系建设50强”“中国职业院校世界竞争力50强”“全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50强”“中非教育合作与人文交流优秀单位”。近年来,学院紧密对接轨道交通产业,努力服务地方经济,积极开展员工培训和社会公益培训,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科技研发、项目建设等方面,走出了一条政府、学校、企业、行业融合联动的特色发展之路。
  •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常德市鼎城区
    学校简介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本科院校。学校始创于1994年,时称常德电脑技术学校;1998年成为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试点院校,更名为常德电脑专修大学;2004年升格为国家统招大专院校,更名为湖南同德职业学院;2014年升格为国家统招本科院校,更名为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学校现有东、西两个校区,规划总面积2146.07亩。目前校园占地面积1200亩,建筑总面积46.21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23.16万余平方米,学生宿舍14万余平方米,拥有纸质图书144.4万册、电子图书89万册。宽带网络、WIFI覆盖全校。学校现有专任教师706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246人。全日制在校学生14563人,其中本科学生11499人。学校设有农林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化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就业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公共艺术中心、体育与健康教学研究部,开设有园林、水产养殖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联网工程等22个本科专业,以及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商务英语等13个专科专业。2014年升本以来,学校坚持内外协同共建实践教学平台,深入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学校先后与湘云生物科技、中国兵器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21个,建成工程实践基地13个,建成了三个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二个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基地,累计吸纳13290名学生到基地实习实训;加强教学资源,尤其是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科学整合校内资源,建成校内专业实验(实训)室109个,创新创业工作室47个,大师工作室1个,校内外创业孵化基地6个,已构成了以学校七大实验实训中心(实训场)为主的校内实验实训体系,能基本满足学校所建设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目前,学校办学以本科教育为主,在学科、专业设置上确定了以农科为特色,工、管为主体,农、工、管、经、文、艺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建设思路。学科、专业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林学”学科获批省级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水产养殖学、设计学、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行政管理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5个学科列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英语、汉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3个学科列为“十四五”校级重点培育学科。“园林”专业获批湖南省“十三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园林”“水产养殖学”“行政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环境设计”等5个专业立项为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园林设计初步》《大学计算机》《摄影基础》等14门课程立项为省级一流课程,《装饰识图与制图》《电工电子技术》等13门课程认定为校级一流课程。学校自开办以来,先后培养了大、中专毕业生42000余人,面向社会培训各类技术人员3万余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建校以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列同类院校前茅,除因疫情影响的2020年之外,学生就业率均在91%以上。学校先后获得“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湖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十佳民办学校”等荣誉称号300多项。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新湖南、红网、湖南卫视、常德电视台、常德日报等国家级、省市级新闻媒体相继对学校进行了专题报道,被誉为“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摇篮”。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依法办学、科学治校,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秉承“博今古、承文明、强技能、事国家”的校训,“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遵循“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根本,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引领,以特色立品牌”的办学思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 学校简介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是湖南科技大学举办、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首批确认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湖南湘潭。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湖南科技大学校长朱川曲教授任董事长。学院先后获得“湖南省民办教育优质资源奖”、“全国煤炭行业五四红旗团委”等奖励,在迎接教育部对独立学院办学条件专项检查评估和湖南省教育厅的年度办学检查中均获得好评。学院占地688亩,校园环境幽雅,设施先进,教育教学质量过硬。学院拥有一支规模适当、专兼结合、结构合理、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其中,任课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达到47%,拥有硕士学位的达到80%以上;管理人员中,党员和拥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均达到85%以上。学院充分共享母体学校70多年的办学积淀和学术氛围,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人才培养质量中心,坚持讲政治、讲团结、讲奉献、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的工作原则,以意识形态为红线,以安全稳定为底线,以学风建设为主线,以精准服务为辅线,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基点,以持续打造“铸魂工程”、“平安工程”、“培优工程”和“暖心工程”为抓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以此为基础形成的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获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全国机器人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湖南省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100余项、省部级奖励1000余人次;涌现了“全国自强之星标兵”彭月丹等一大批优秀学生。学院毕业生以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等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学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形成了“潇湘之歌”优秀学生报告会、“潇湘之声”人文素质讲坛、“潇湘之韵”毕业生晚会、“潇湘之光”志愿服务活动等一系列特色活动。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学院连续多年组织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也将文化、科技、服务带入基层农村。学院为深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完善机构设置,优化教与学的关系,设立了机电、土建艺术、经济、人文社科体育等4个学部,11个教学系,3个公共课教学单位,并依托母体学校湖南科技大学的优势学科,改革创新,学院设置的专业以湖南科技大学现有国家级、省级、校级重点建设专业为依托,选择市场竞争力较强、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为当年的招生专业。学院面向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籍学生5647人。学院的招生纳入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计划,2021年计划招生1500人左右,招生的专业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英语、汉语国际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汉语言文学、新闻学、会计学、财务管理、法学、土木工程、建筑学、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美术学等20个专业。
  • 学校简介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湖南省教育厅直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中南地区唯一一所全面对接石油化工行业产业集群的公办高职院校。学校坐落于有着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岳阳,前身为1978年成立的湖南长岭石油学校,2002年,与中国石化长岭炼化公司(以下简称“长炼”)技工学校、长炼职工大学、长炼培训中心、长炼党校合并,2003年升格为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10月成建制移交湖南省政府管理。2020年10月,学校从原长炼工矿区整体搬迁至岳阳县湘北大道新校区。学校目前占地面积约440亩,11万平方米校舍,11553万元固定资产,5180万元教学仪器设备,21万册藏书,350多名教工,在校学生6000余人。学校办学至今始终扎根于石油化工这一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并向其他能源化工领域拓展,学校办学至今始终扎根于石油化工这一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并向其他能源化工领域拓展,现设有六个二级学院:石化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经管信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全面对接石化中下游产业链的石化产品生产与储运产业群、石化装备维护与控制产业群、石化相关服务产业群开设有22个专业,形成了石化生产与储运技术、石化装备与控制技术、石化管理与信息技术3个专业群。石化生产与储运技术专业群为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近年来,该专业群的学生在全国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斩获多项大奖,共获得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学院坚持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知行合一。2015年立项为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高校和湖南省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学校先后与长炼机电、珠海华润、福建永荣、北京韦加无人机、深圳九叶灵枝、湖南卓鼎、深圳华大乐业、湖南赛普莱斯等多家企业合作开展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通过多年试点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创新了“两主体四融合六共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总结形成了以“五对接、五步法、五共享”为主要内涵的“共享车间课堂”教学模式,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学校充分利用校企沟通平台,大力培养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两支队伍,打造“四能型”(即“既能当理论教师、又能当实训教师;既能当企业培训师、又能当工程师”)双师团队,其中石油化工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获评省级专业教学团队,在各种教学比赛和指导学生的技能比赛中脱颖而出,荣获省级以上大奖近百次。学校致力于为石化企业、地方政府提供完备的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绿色化工相关技术服务,具有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较强实力。校内建立有中南片区唯一国家级应急救援演练仿真培训基地、国家二级安全培训机构、湖南省高级技能人才培训机构、湖南省危险化学品及烟花爆竹定点培训基地,拥有石化企业各岗位群所需全部技能鉴定资质,是中国石化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优质省级职教职资培养培训基地,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央企定点人才培养供应基地,社会培训每年达24000多人次。学校脱胎于石化央企,具有深厚的行业背景和文化底蕴,拥有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光荣传统和辉煌业绩。历年来,我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高于湖南省初次就业率平均水平,位居同类高职院校前列,据“聚焦职教”权威发布,毕业生平均月薪位于全国高职院校第22位(湖南省第2位)。学校2007年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第一轮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8年和2015年获评“湖南省文明高校”,2009年起学校连续10年五届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2014年以22项关键评估要素全部合格的优异成绩通过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5年被评为湖南省首批“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校”;2019年被评为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承“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校训、“崇德、精业、求实、创新”的校风,注重学习“敬业、勤业、精业、乐业”的劳模精神,打造“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人文雅德”五德并育的育人模式,努力培养具备“人文品质、石化特质、劳模潜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 学校简介湖南文理学院是一所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位于国际湿地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桃花源里的城市”——湖南省常德市。学校始于1958年创办的常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9年,原常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原常德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常德师范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2003年更为现名,先后汇集了湖南农学院常德分院、常德教育学院、常德市城乡建设职业技术学校、常德艺术学校各自学科专业优势,至今已有64年高等教育办学历史。学校2016年被确定为国家“产教融合工程应用型本科规划高校”,2017年被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被确认为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2018年高水平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是“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省级园林式单位”“湖南省平安建设示范校”“湖南省平安高校”“湖南省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先进高校”等。2020年起,学校调入湖南省本科一批录取高校。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占地面积2000余亩,校舍建筑总面积60.82万余㎡,教学用房面积26.27万余㎡,实验室面积14.63万余㎡。拥有充足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图书文献资料,目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29亿元,图书馆藏纸质图书241万册,电子图书226万册。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文、理、工、农、史、法、经、管、教、艺、医十一大学科门类,现有17个教学院、1个独立学院,67个本科专业(含3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5000余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548人,其中,专任教师1194人,教授147人、博士429人,正高比12.3%、博士比35.9%,正高比、博士比均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拥有国家杰青、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湖南省121创新人才工程人选等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人才工程人选120余人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和科研团队8个,拥有国家教指委副主任委员1人。学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近五年来,先后获得省级及以上教研教改项目150余项,其中,教育部“新文科”项目1项,省级“新文科”“新工科”“新农科”项目5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3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教师教学水平大幅提升,近五年来,先后获得省级以上教学竞赛奖励40余项次,其中省级一等奖8项。学校专业课程建设成效显著,现已建成汉语言文学、地理科学等7项次的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等“国”字号专业,以及生物科学、学前教育、材料科学与工程等40余项次省一流本科专业、省特色专业等“省”字号专业。已建成了优质课程300余门,建成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各1门,省级精品课程14门,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省级思政“金课”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各类省级一流课程67门。学校教学科研平台基地充足,获批国家大学生文化教育基地、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国家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中国水产学会科普教育基地、水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7个国家级教学和科研平台,拥有“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发展”和“水产高效健康生产”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水生动物重要疫病分子免疫技术”等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水产生物资源与环境生态”等4个省工程研究中心、“环洞庭湖区域发展”等8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以及水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知识产权中心、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省级示范实验室等其他省部级教学和科研平台近100个。学校秉承“科研促教学”的宗旨,科研水平显著增强。近五年来,先后承担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科技部星火计划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100余项。学校科研经费迅猛增长,经费总量达到5亿多元,年师均科研经费达8.10万元。先后发表科研论文4000余篇,其中SCI、SSCI、EI、CSSCI、CSCD收录近1100篇;先后出版学术著作300余部,其中国家级出版社出版105部。先后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各类科技成果奖28项,其中国际铂金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98件,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软件制作权1000余件,制定标准12件。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富有特色,成绩突出。近年来,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一直位居湖南省同类高校前列,学校先后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并被湖南省教育厅授予“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校”称号,被省发改委授予“湖南省双创示范基地”称号,多次被评为“湖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经验《湖南文理学院:培养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入选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主编的《教育体制改革简报》,上升为国家经验。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先后与美、英、德、澳、波兰、日本、韩国及“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其中世界500强高校12所,涉外办学项目在全省名列前茅。学校坚持校地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学科资源优势,服务“三高四新”战略,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遴选高水平博士作为“科创助理”派驻20个市直部门,服务政府决策;选派300多名教授博士组建29个专家团队,开启“教授博士沅澧行”活动,为200多家本土企业上门送技术、送服务,开创了高校服务地方新模式。先后与常德市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紧紧围绕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当地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先后与中车汽车集团等500多家企业开展广泛合作,先后接受委托项目900余项,累计投入研发经费3亿余元,解决了企业多项技术难题。经过六十四年的发展,学校凝练了“博学弘文、明理求真”的校训,形成了“尚善尚知尚行、爱国爱校爱人”的校风。目前,学校正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目标稳步前行。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