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江西理工大学新生入学后可再次选专业 每学年办一次
2010-05-25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5月20日,记者从江西理工大学教务处获悉,从今年起该校开始实施《江西理工大学全日制本科生转换专业管理暂行办法》,这为确实有需要转换专业的学生带来了福音,可以再次选择专业。

  据悉,该《办法》规定,本科新生入学后在大一期末有再次选择专业的机会,学生在校期间只允许转换一次专业,转换专业只能在同类型招生的本科生中进行,不同类型(如艺术类与其他类)的学生不能跨类型转换专业,每名申请转专业的学生只能申报一个专业,每学年办理一次。(邹宁、见习记者廖福玲)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江西科技学院是一所以工学、管理学、艺术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江西省首批两所综合改革试点院校之一、江西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学校创办于1994年,坐落在享有“英雄城”美誉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省会城市——南昌,占地面积2000余亩,建筑面积约85万平方米。建有3.3万平方米的数字化图书馆,藏书300余万册。建有汽车技术中心等200多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实验实训设备先进。建成以万兆为核心、千兆到楼宇、百兆到桌面的校园网,实现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学校设有人工智能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等14个二级学院和39个普通本科专业。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一流特色专业1个,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建有省级科研平台10个,市厅级科研平台7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学校注重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把创新教育贯穿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课程、创新平台、创新导师、创新评价、创新成果7个系统化的创新教育体系。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简报》专刊报道了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工作经验。近年来,学生在科技竞赛、发表论文、获批专利数量连创新高,先后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国家级竞赛荣获一等奖,涌现出以“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获得者米拉迪力为代表的众多双创典型。学校举办人于果先生是第九、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二、十三届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委员,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自强模范”、“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建校28年来,学校始终秉承“以科教兴国为己任,为振兴中华而办学”的宗旨,恪守“自强不息,求真务实”的校训,坚持立足江西,辐射全国,为基层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确立建设特色鲜明、国内领先的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的办学目标,为社会培养了20多万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办学实力和办学影响力名列全国民办高校前列,连续10年排名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榜首(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学校的办学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中国十大品牌民办高校”、“江西人民满意十大品牌大学”和“全国先进社会组织”。2018年被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评价为“江西省民办高校的排头兵、领头羊,是江西省民办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
  • 学校简介 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为优势、以生物技术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有特色高水平农业大学。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是江西省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高校。是农业农村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学校位于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占地面积1.6万亩。校园风景秀丽,景色宜人。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溯源于1905年创办的江西实业学堂,1908年更名为江西高等农业学堂。本科教育肇始于1940年创办的国立中正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昌大学,1952年组建江西农学院。1958年创办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1968年更名为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1969年江西农学院和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合并。1980年11月更名为江西农业大学。学校育人体系完备。现设有17个学院,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3557人。学科涵盖农、理、工、经、管、文、法、教、艺等9大门类。有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个专业学位授权点,59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4个江西省一流学科,11个省级一流专业,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特色专业。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学校师资力量较为雄厚。有在职教职工185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占教师总数80%以上。拥有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为代表的国家级人才80人,以井冈学者特聘教授为代表的省部级人才228人次。拥有国家级创新团队、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省级创新团队、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共计18个。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特色鲜明。组建了江西省首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建有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以及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预备队、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产教融合重点创新中心等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31个。拥有全省唯一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拥有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智库等高水平科研平台 9个。学校办学成就卓著。坚持教学科研共同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建校以来,累计培养各类高素质专门人才35万余人,涌现出7名院士,17名省部级领导干部,30多位大学党委书记、校长,100多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等杰出人才,毕业生大多数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技术推广等领域的骨干力量。学校与全省80%以上的县市区建立了战略合作、科技合作关系,推广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及现代农业技术。“十三五”以来,获各级各类科研奖励62项。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率先在江西省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深入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战略,大力推进有特色高水平农业大学建设,努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江西篇章,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南昌医学院南昌市湾里区
    学校简介南昌医学院(NanchangMedicalCollege),坐落在美丽的英雄城——江西省南昌市,学校是由江西省人民政府举办、江西省卫生健康委行政主管、江西省教育厅业务指导,并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集教学、医疗、科研为一体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医学院校,主要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教学研究型人才。学校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前身是1937年创办的国立中正医学院,是我国最早由国人自己创办的医学高等学府之一,涌现出一批杰出校友,培养了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1949年以后,中正医学院改名南昌医学院,后来主体搬迁到重庆,成为了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医科大学,留下的附属医院成为了现在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为补齐后疫情时代医学教育短板,加快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更好地增进人民健康福祉,江西省委、省政府决定以江西省人民医院、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江西卫生职业学院等为主体,重新创办南昌医学院。2021年1月,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南昌医学院;2021年9月,南昌医学院从全国30个省市招录2021级首届学生;2022年1月,学校获批硕士立项建设单位;2022年3月,临床医学和助产学本科专业成功获批。学校拥有湾里和小蓝两个校区,占地面积905.6亩,规划建设中的现代智慧、生态美丽新校区选址在南昌市红谷滩九龙湖,占地面积1000余亩。学校拥有直属附属医院3个,直属附属机构1个,直属科研机构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设有本科专业15个;拥有“院士工作室”1个、教育部“大师工作室”1个、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示范课程、教学名师、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省级“名师工作室”3个,设有124个实训实验室和9个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中心),另有238家遍及全国各地的实践教学基地;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200余人。学校拥有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具有较高学术及教学科研水平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32人,其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400人,占75%;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160人,占30%。新增省级教学创新团队3个。截止2021年3月,学校教师(不含直属附属医院)荣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5项、省级科研成果奖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主持或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134项;教师发表高质量科研论文161篇,其中SCI收录29篇,主编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21部。同时,学校聘请南昌医学院杰出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有机化工原料药制造专家、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陈芬儿先生担任南昌医学院名誉校长;聘请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副院校长姚建红同志,原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吕兆丰教授,九三学社江西省委主委、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张伟同志担任南昌医学院的发展顾问;聘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研究员李六亿,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童永清,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邵祝军、王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梁栋,中国疾控中心副研究员张奇等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专家为我校特聘教授,共同为南昌医学院的发展注入新动能、厚植新优势、开辟新局面。学校设有临床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中医学院、护理学院、妇幼保健与美容医学院、药学院、检验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学科教学部等13个教学院部。开设临床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医学影像技术、药学、中药学、护理学、助产学、市场营销、保险学等15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门类,形成了与我省和区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医、药、护、技”专业集群。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担当。南昌医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国家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勇担健康使命”为办学宗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十四五期间,学校将重点引进一批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积极申办口腔医学、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等重点专业,走“中西医并重”发展道路;坚持创新发展、内涵发展、协调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传承“政治坚定、忠诚执着、生命至上、救死扶伤、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技术优良、敢于创新”的红医精神,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医学教育。
  • 学校简介学院性质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江西省唯一公办信息类专科层次普通高校。学校起源于1956年10月江西省气象局举办的气象干部培训班,1977年设立南昌气象学校,1980年学校归中国气象局管理,2000年划归江西省气象局管理,1994年被评为全国重点中专。2002年南昌气象学校成为省内首批升格为大专层次的普通高校,并更名为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成为全国首批解放军定向直招士官试点院校。2021年与江西农业大学联合培养专升本学生。办学理念学院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秉承六十多年的职业教育办学经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特色立校,凝练形成了办学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方针,坚持“诚信、博学、创新、求实”的院训,坚持“育人为本,铸造精品”的办学理念,以及“文明、和谐、创业、奉献”的校风,“厚德、严谨、协作、躬行”的教风,“明理、勤奋、励志、践行”的学风。学科设置学院设7系1院,共开设33个面向市场需求的热门专业,2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其中软件技术专业被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等六部委确认为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软件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有省级示范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其中软件技术专业获批“江西省特色专业”财政支持项目。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师资队伍学院现有青云谱校区和共青校区两个校区,共占地710亩。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000多人,教职员工500余人。其中15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80余人,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45.9%,有兼职教师200余人。现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12人。国际交流学院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加拿大社区学院、日内瓦WMO、韩国全州大学、韩国国立交通大学、西班牙卡塔赫纳理工大学等机构,在师资培训、互派学者、学生培养等方面进行了长期合作。基础设施学院教学、生活设施齐全,有各类实验、实训室73个,其中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等一批能与市场接轨的高水平的实训室;图书馆藏书40余万册,配有多个电子阅览室。学院拥有稳定高速的校园网,出口带宽充足,运行有学院网站及处系网站、数字教学资源库、教务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等信息应用系统。近年来,学院又新建多栋教学楼、学生公寓、食堂等。校园全方位进行美化亮化改造,校园环境卫生常年保持良好状态。强化了食品卫生安全的量化分级管理,师生就餐环境和餐饮质量大为改善,并获得卫生部门表彰。实行了24小时值班巡逻,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院治安管理。助学体系学院建立院奖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减免学费等助学体系。开辟“绿色通道”,帮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办理入学手续。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力求建设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着力改善校园硬环境,打造校园软环境。在美化、亮化、优化校园环境基础上,积极支持和引导全院大学生的社团活动,形成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学院现有体育类、艺术类、科技应用类等20多个学生社团,活动日益丰富。每年举办全院范围内的大学生社团文化节、社团文化巡礼周活动,文艺晚会和舞蹈、礼仪、歌手大赛等各类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科技与艺术节、社团文化节、职业生涯规划月、心理健康宣传月、读书节等活动成为学生展示才华、陶冶情操、全面提高能力和素质的平台。继续开展了青年志愿者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赞誉。针对高职生成长发展的特点,通过知识传授和实践锻炼并重的方式,对学生责任意识、价值取向、职业规划、社交技能、管理知识、心理素质、品质意志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阶梯式的塑造和熏陶,提高了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中多人获国家级、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国家奖学金等表彰和奖励。就业渠道学院突出了办学特色、专业特色,与一批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知名度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学院坚持产学研结合,开拓就业渠道,形成就业网络,采取“订单式”培养新模式,为教育与社会的“无缝对接”创造良好条件,解除了毕业生就业的后顾之忧。学院近年来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位列省内同类院校前列。办学成效学院办学成果显著。近年来,学院及师生获得厅级以上荣誉、奖项500多项。其中,学院获得的主要荣誉及称号有:国家计算机应用软件技术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全国“三下乡”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预征兵工作先进集体;解放军总参谋部“士官生”定向培养单位;江西省信息技术人才培训基地;江西省首批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江西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优秀单位等。近年来,在各类技能竞赛中取得的主要成绩有:国家级比赛获奖共14人次,省级比赛获奖共732人次。在各类技能竞赛中取得的主要成绩有:全国职业院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FLash动画设计全国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全国数学建模大赛江西赛区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B级一等奖;全国高职高专大学生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三等奖;中国大学生高尔夫邀请赛团体总杆亚军;全国首届大学生高尔夫邀请赛男子个人冠军;全国首届大学生高尔夫邀请赛男子个人第三名;全国首届大学生高尔夫邀请赛女子个人第三名;江西省历届大学生电子电脑大赛多项目、多人次获团体、个人一等奖;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江西省第七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男女团体亚军;江西省第十二届运动会田径比赛大专组团体亚军;江西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田径比赛大专组团体冠军;江西省教育系统演讲大赛金奖;三人获江西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佳技术标兵”和“技术能手”称号 ;23人获得省级教学成奖。
  • 学校简介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综合性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由江西省教育厅直属管理。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78年的江西省机械职工大学。2004年6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基础上设立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同年11月,省属重点科研院所江西省机械科学研究所成建制并入学校。2020年4月,学校被省教育厅认定为江西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学校现有艾溪湖、上海路、丁公路3个校区,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各类全日制在校生12000多人。学校设有机械工程学院、汽车与航空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路校区管理部、基础课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继续教育部等10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有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39个高职专业。其中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国家骨干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省级优势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会计专业为省级骨干专业。学校在职教职工近600多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98人,省级高校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11人,省技术能手7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教师212人。学校“数控技术课程群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学校建有数控技术、汽车维修等2个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模具制造生产性实训基地,电子信息技术、模具制造技术、跨专业文科综合实训中心等3个省级专业技能实训中心和涵盖机械加工、智能制造、经济管理等多个专业门类的79个实训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超8600万元,各类藏书77万册。近年来,学校积极发挥校所融合的科研优势,承担国家、部、省各类科研、新产品开发课题200多项,取得国家发明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优秀产品奖33项,获国家专利局授权发明专利33项、实用新型专利108项,实现年均科研成果转化收入400多万元。依托校属科研所,学校设有江西省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总站、江西省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机械行业技术中心、江西省精密挤压模具及加工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行业企业与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科技平台。办学40余年来,我校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近4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一批批学子走上省内外大中型企业管理岗位。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机械电子工业部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连续多年获评全省高校平安校园示范学校、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等级、省直机关文明单位、省直教育系统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优秀单位、省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示范单位等荣誉。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秉持“学严行正,用心制造”的校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主动对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一步探索制造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模式,朝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计划建设单位的发展目标而奋斗,努力在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的伟大实践中贡献制造力量,再谱新篇。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