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山东:青岛2011年高考志愿说明会6月12日举行
2011-05-25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资深教育媒体人。原新浪网教育频道主持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2006年“全国年度大学生”获得者。在媒体工作期间,共主持嘉宾聊天和教育名家采访数百场,制作并推出的“百所重点高校招生办主任系列访谈”和“高考状元堂”节目,具有极强的权威性和实用性,得到了广大考生、家长的一致好评。著作有《考高分靠自己》、《赢在高三学习方法上》、《赢在高考志愿填报上》、《陪考有方》等,均获得业界的高度认可。

  每年高考结束之后,总有高分考生不幸落榜。媒体的跟踪报道,让考生和家长明白了一个不愿承认的事实:高考比的不仅仅是分数,还有志愿填报时的运气。真的是运气不好吗?其实高考的录取政策、方法、技巧都是公开的、公平的。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掌握各类有效报考信息。为了能让考生更好地了解高考的录取政策 、填报方法、技巧 ,半岛都市报《教育周刊》邀请高考志愿填报专家娄雷和山东省招办指导老师,为家长和考生解读如何填报志愿、选择专业。同时我们还将在6月12日上午举行志愿填报、专业选择说明会,更全面地让家长与考生得到现场指导。

  要点一:掌握新政策

  最新招考政策是最值得考生和家长关注的信息。2011年山东省高考招生政策有不少大变化:将本科二批与本科三批合并成为本科二批一个录取批次、单独为自主招生增加了一个录取批次、从本科二批开始实行分批次征集志愿录取……这些直接关系到考生志愿填报是否有效的最新招考政策家长理解起来往往有困难,想要等到考分出来再准备,这怎能来得及?

  此外,一些政策的时效性短得令人发狂,例如2010年的本专科征集志愿,从计划发布到要求填报完成的时间只有几个小时,一旦错失良机,想必省考试院绝不会为某几位考生再开大门。

  要点二:看好学校公布的文件

  每年总会有考生和家长抱怨高校录取工作有暗箱操作嫌疑,搞得招生办主任啼笑皆非,只好不断解释:“我们所有与招生相关的文件都向社会公布。”其实,在高考前各个高校公布的看似太过官方化、读起来枯燥乏味、每年内容又无明显变化的简章和计划,就是招生办主任所讲的“与招生相关的文件”。

  通过高校简章和计划,你可以大概了解到学校的概况、各类非考分要求及录取规则。录取规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包括有无相关科目加试要求、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分数级差、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方法等。一个考生往往有好几所甚至十几所目标高校,认真对比各校招生政策细节确实是一个大工程,早做准备才是上策。

  要点三:选择专业要“专业”

  “金融工程”和“金融学”这两个专业区别大吗?从字面上看,这绝对应该是两个相似性很高的专业,但实际上金融工程更重视数理技术,而金融学则注重经济知识 。这样的差别,怎能让考生和家长不抓狂?另外,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兴行业不断涌现,高校确实应该与时俱进地开设一些配合社会发展的新专业。但有些高校为了提高招生人数,美化包装一些专业,使一些“非主力”专业变得看起来很强悍,初入大学时是“大热门”,可好景往往不长,不到毕业的时候就成了“被冷门”的专业。

  要点四:提前准备是关键

  在这样一个全民高考时代,大多数人都只关注考生分数的高低,以及考生最终的录取结果。很少有人留意中间的过程是顺畅还是曲折。相当一部分高三家长,由于对志愿填报不了解,云里雾里地把结果交给了未知。他们一方面希望高考分数最好一分也别浪费,而另一方面又担心别报得太高落了榜。

  “高考之战”已经迫在眉睫。设想一下,如果考生能够调整好心态走进考场,如果家长能够准备好信息蓄势待发,那面对高考一定可以从容许多。你准备好了吗?

  志愿填报说明会教你如何打好硬仗

  由半岛都市报主办的高考志愿填报、专业选择说明会将于6月12日在青岛理工大学北院礼堂举行。为了更好地帮助家长和考生了解 ,我们特地邀请高考志愿填报专家娄雷和具有十几年丰富招生经验的山东省招生考试院的指导老师,为您奉献一场精彩的“志愿填报、专业选择”说明会。

  本次说明会上,专家将现场为家长和考生解答2011年最新的高考录取政策以及志愿填报方法及技巧。特别提示:此次说明会门票50元/张,数量有限,售完即止。有问题的家长可加入半岛高考咨询群进行交流。群号为153399824。

  讲座时间:6月12日8∶30~12∶30。

  讲座地点:青岛理工大学北院礼堂(青岛市四方区抚顺路11号)。

  领票地址:半岛都市报社三楼教育事业部(青岛市南京路110号)。

  咨询电话:80889067。

  记者 吕军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成立于1976年,坐落于青岛市市南区,地处青岛市政治、经济、文化核心地段,是一所办学特色鲜明、教育质量一流,文化底蕴深厚;集学历教育、在职培训、科技研发为一体的国有公办普通高校。学院隶属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教育行政管理隶属山东省,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前身为青岛海运学校。1980年,经交通部批准改为成人高校,更名为“青岛远洋船员进修学院”。1983年经交通部批准,更名为“青岛远洋船员学院”。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更名为“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2015年,顺利通过了由山东省教育厅、财政厅组织的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项目的验收。建院44年来,为中国远洋航运事业培养各类人才60000余人。学院占地面积54.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0.88万余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75亿元;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航海操纵模拟器和国内领先水平的轮机模拟器等先进设备、设施,学院共有各类实训室110余个;图书馆藏书 30万余册、各类中外文期刊700余种。学院目前设有航海系、机电系、船舶与海洋工程系、物流与航运管理系、外语系、基础部六个系部。拥有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精品专业1个,省级特色(示范)专业7个,市级重点专业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6门。学院与国内外100余家知名航运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广纳优质社会资源,实施“企业订单式”、“三明治式”、“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拥有教职工400人,其中专任教师229人,正高级职称23人,副高级职称146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市级教学名师6人;双师型教师占70%以上,副高及以上教师占40%以上,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55%以上;师资结构良好,富有活力。同时还常年聘请10余名来自美国、英语、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外籍教师从事口语授课。学院自1986年开始实施学生半军事化管理,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学院重视和支持多种形式的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文化体育活动,建立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优质毕业生。学院坚持学历教育、在职培训的“双轮驱动”,创出了电子海图培训、GMDSS培训、驾驶台/机舱资源管理培训等十余个受到企业高度认可的船员培训品牌,取得了海船船员培训等39项国际认可的证书培训资质,培训项目达140多个,具备37种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资质,年培训能力2万余人次。作为“集团研发分中心”学院先后有6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中国航海科技奖等上级科研奖励。学院与俄罗斯、日本、法国、英国、挪威、巴拿马、新加坡、芬兰、美国、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在合作办学、互派学者、合作科研等方面保持实质性联系,合作的领域正在不断拓宽。2021年8月13日,我校校名确定为“中共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党校/中国远洋海运人才发展院/中国远洋海运研究院/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9月9日举行揭牌仪式,新校区于2021年9月29日正式启用。新校区按照打造“具有鲜明中远海运特色、世界一流水平企业大学”的总体要求进行规划建设,充分展示集团“全球最大航运企业、多项世界第一”的形象,未来形成“南有博鳌、北有青岛”的高端资源布局,把新校区打造成一个集党性锻炼、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文化传承、战略助推、宣传展示等功能为一体,国际化、高水平的一流校区,成为全球企业大学的新标杆。厚植人才优势,汇聚航运精英。随着一座现代化校园的落成,学院将迎来崭新的发展空间,伴随着中远海运集团引领世界航运物流的使命和进程,学院必将长风破浪,鹏程万里!
  • 学校简介潍坊科技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寿光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试点院校、定向培养士官试点高校、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培育)建设单位、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高校。校园占地2400亩,在校生3.5万余人,教职工2200余人,副高级及以上教师达525人,硕士及以上1345人,双师型教师611人,80人受聘为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博导硕导。现设14个二级学院、58个本专科招生专业,其中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山东省优势特色专业5个,山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一流课程16个。建有3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5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建设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质量著称的应用型特色名校办学定位,按照“规矩兜底,科研先行,激励护体,内涵发展”基本思路,围绕“减专、增本、申硕”目标,以“青春潍科,为新毅行”为文化引领,以党建、业务、管理、作风“四位一体”为抓手,全力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学校围绕农业发展需求和“申硕”目标,落实《种业振兴行动方案》,重点打造“贾思勰农学院”,建设山东省种业发展智库。自主研发28个蔬菜花卉新品种,15个新品种在农业农村部备案登记,“潍科”系列番茄项目获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校园内建设了寿光市软件园,年接纳师生实习实训6500人次,被确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学生参加全国、全省大学生“挑战杯”创新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等获特等奖、一等奖200多项,本科生考研率始终在30%以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学校先后荣获团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山东省就业服务先进单位、山东省安全稳定集体二等功等100多项荣誉,连年被评为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在2021年山东省综合评估中位列省本科高校分类考核第二名。学校办学经验被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
  • 齐鲁医药学院淄博市博山区
    学校简介齐鲁医药学院坐落在历史悠久的齐文化发祥地——山东省淄博市,其前身为山东万杰医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现隶属于山东省政府直属的国有大型企业——山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属社会力量办学范畴中的“国企公有高校”。学校始建于1995年,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民办山东万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8年升格为本科高校——山东万杰医学院,2015年更名为齐鲁医药学院。175C7学校由周村校区和博山校区两个校区组成,校园总占地面积为2052亩,总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21248人,其中本科13749人。有固定资产120830.14万元,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6608.43万元,建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等12个实验实训中心,共有324间实验室,建有300平方米屏蔽级科研动物实验中心。2个院士工作站、1个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工作站,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实验室是山东省教育厅批准建设的“十二五”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基因诊断和个体化医疗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获批undefined“十三五”山东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参与建设山东省高等学校中医药抗病毒协同创新中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86.58万册,有中宣部赠建的“百家期刊阅览室”,并装有CNKI、万方等16个电子资源库。学校现有2所附属医院,9所非隶属附属医院、14所教学医院和120余家实习实训基地。学校现有临床医学院、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医学教学部等11个院(部),设有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等34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等4大学科门类。学校药学专业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医学影像技术、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等E3004个专业为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影像技术、药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5个专业为省级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等4门课程为省一流课程建设点建设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 1门,省级精品课程 13门,学校教师主编或参编教材135部。学校有教职工1135人,专任教师856人,其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562人,副高级以上职称的355人,“双师型”教师283人,兼职硕士生导师5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本科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山东省科协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决策咨询专家2人、淄博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人才客厅专业人才资源库专家4人、能源智库专家2人。学院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 2020年,柔性引进杰出人才、领军人才、高级人才19人,博士117人;全职引进3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26人,双一流大学4人、全球排名前200高校毕业生4人;聘任欧亚科学院院士杜冠华、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罗鸿博为客座教授;与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院士ZABULONOV YURIY院士达成建立院士工作站合作协议。近年来,学校获得山东省民办高校基础能力建设提升项目7项,获得省财政专项资金1500余万。承担国家级、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教科研项目205项,其中国家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级项目59项,省级教研教改课题67项;获得省市级教科研成果奖励109项,其中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SCI、SSCI、EI收录41篇,核心期刊论文126篇;申请专利21项,获授权15项。2020年,学校张桥、张杰微生物研究团队发现的假暗盘菌新物种获得认可,该新种为世界第12个、中国第3个。学校二十多年来先后为国家培养本专科毕业生6万余人,打造了“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培养品牌,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近三年,学校年底总体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超过全省同类院校平均水平。学校2012年、2014年连续2次被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等次项目办”,是省内唯一获此殊荣的民办院校;2020年获得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称号。学校办学成果与经验特色被《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2020年《中国教育报》先后以“铸造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应用型本科高校”、“让文化浸润师生心灵深处”为题报道了我校的办学成绩。学校先后荣获“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山东省民办本科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高校科教兴鲁先锋基层党组织”、“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山东最具影响力本科院校”、“山东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最佳高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办学规范,得到了省教育厅的高度认可,2014年全省民办高校办学规范检查被列为免检单位。2020年获评省属企业文明单位。2020年我院作为全省唯一民办院校入选公费医学生选拔培养单位。2021年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有效期为五年。春暖杏林育新人,悬壶济世惠苍生。20多年来,建设医学名校的办学初心,从未改变;20多年来,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牢记于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齐鲁医药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允理允能,精益求精”校训,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强内涵建设,强化特色发展,建设医药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东营市东营区
    学校简介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山东省人民政府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追溯学院历史,1979年6月,胜利油田师范学校成立;1981年4月,在胜利油田师范学校基础上,胜利油田教师进修学院成立。1983年5月,胜利油田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胜利油田教育学院;1985年8月,经教育部备案,石油工业部批准,成立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1988年7月,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胜利油田师范学校、胜利油田教育学院联合办学;2003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胜利石油管理局在原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基础上,合作举办石油大学胜利学院。2005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2013年11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东营市人民政府、胜利石油管理局三方签署框架协议,共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2021年1月,教育部同意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山东石油化工学院。2021年3月,经山东省政府批准,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正式设立。学院坐落在山东省东营市,占地面积1174亩,校舍建筑面积37.1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96万册、电子图书477万余种。建有石油装备、能源科学等各类实验中心和实训室182个,工程训练中心1个,油气开发工艺与装备、深层致密油气、智能信息处理、化工本质安全与控制等市级重点实验室4个,市级绿色制造与智能控制工程实验室1个。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碳中和联合研究院依托学院建设,碳中和现代产业学院入选首批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名单。学院现有教职工603人。专任教师505人,其中高级职称19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8%;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的37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4%;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45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0%。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1人、“黄河三角洲产业领军人才”1人、“黄河三角洲学者”2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学院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生8900余人。学院设有油气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文法与经济管理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基础科学学院、护理学院等7个教学院,开设石油工程等37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医学、法学等9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机械等工科为主,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现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联盟优秀共享课程2门,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上线课程9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推荐至国家级一流专业评审。“十三五”以来,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计划、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各级教科研项目580余项。获市厅级以上教科研成果奖430余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10项;授权发明专利56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5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50余篇,其中SCI、CSSCI论文140余篇;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高水平国家级竞赛中获奖850余项,其中一等奖及以上84项。在山东省ACM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等省级竞赛中获奖1150余项,其中一等奖及以上292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累计立项92项。近三届毕业生中有719名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中234人考取中国科学院、“双一流”建设高校研究生。近三年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均在92%以上,毕业生质量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十四五”期间,学院将围绕“立足东营,融入山东,面向全国,对接石油石化、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绿色化工等行业需求,引领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办成一所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类专业特色鲜明、省内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应用型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的办学定位,坚持“高端”“特色”“开放”的办学思路,牢记使命、培根铸魂,担当尽责、主动作为,聚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一流学科建设,聚焦产教深度融合,致力于成为培养石油石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致力于成为解决石油石化和新能源领域工艺设计、应用技术创新问题的研究中心,致力于成为东营市、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更好地服务国家能源战略需要、更好地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市城阳区
    学校简介青岛农业大学始建于1951年,建有城阳、平度、莱阳、蓝谷四个校区和胶州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学校总占地面积522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110余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6.07亿元。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铸就了“厚德、博学、笃行、致远”的校训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形成了“矢志三农、勤奋求实,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是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山东省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单位,被评为“山东特色名校工程”首批立项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价值追求高尚、专业精神执着、作风严谨扎实、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强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多层次办学格局。学校拥有农、工、理、经、管、文、艺、法等8个学科门类,设有25个教学院部,81个本科专业,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00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833人,获得博士学位1139人。学校拥有双聘两院院士7人、教育部“长江学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才20人、山东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2人、泰山学者系列人才24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3人、山东智库高端人才3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4人、山东省优秀教师5人、山东省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7人、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61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团队7个。学校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学科位居ESI全球排名前1%。水产学科为山东省“高水平学科”,水产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含草学)为山东省一流学科。学校建有山东省重点学科8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研发与培训基地)9个,省部级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工程实验室等)31个,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厅级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科技合作基地等)35个。获批9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1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7个,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试点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13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2个。学校坚持围绕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设立研究课题,面向生产实际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1978年以来,累计获得222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其中14项国家级科技奖励、34项省部级成果一等奖,获奖数量和层次在山东省属高校位居前列。20世纪70—90年代,连续首创全国北方小麦、夏玉米、旱地小麦大面积亩产超千斤栽培理论与技术,夏花生大面积超800斤栽培理论与技术,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粮食和油料作物增产、促进畜牧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新世纪以来,在植物遗传育种、动物遗传与品种改良、现代农业装备研发、生物制药技术、三农政策研究、现代传媒技术研发等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十二五以来,年度科研经费一直保持在1亿元以上,2011-2020年科研活动总经费达24.9亿元,在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中国高校科技经费排名中,我校排名全国高校第161位,列山东省属高校第5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计379项,居于山东省属高校前列。学校积极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社会服务成果显著。成立我国第一家合作社学院。学校服务区域实现山东省全覆盖,并延伸到新疆、海南等20个省市自治区,与56个市(县、区)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高质量建设了57处示范基地和10处区域研究院,在500余家企业和合作社建立分布式服务站和专家工作站。 学校先后荣获山东省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先进单位、山东省科技兴农先进集体等表彰。探索构建了科技特派员社会服务的“1+5”青农大模式,2019年学校作为山东省唯一高校类科技特派员组织实施单位受到科技部通报表扬。学校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后荣获全国、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德育评估优秀高校、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学校坚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培育和打造了“网络文化节”“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微电影节”“国旗护卫队”等一批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校园文化品牌,被评为“青岛市文明校园”“山东省第二届省级文明校园”。坚持“学术性、高端化、国际化”办学之路。以“开放合作”为国际合作交流工作的基石,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两大任务为国际合作交流的突破口,以与高水平大学合作为主线、以硕博士项目群建设为龙头、以中外合作办学工作为突破、以培育外专引智团队为重点、以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依托、以“一带一路”交流为特色、以管理工作创新为支撑,构建了青岛农大特色的“127”国际化发展模式。与韩国首尔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英国皇家农业大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是山东省最早接收外国留学生的省属高校之一。与英国皇家农业大学联合设立了非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美国、韩国、日本、泰国、新西兰等国家的20多所合作院校开展本升硕项目,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建立了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构建了涵盖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完整国际化人才联合培养体系。以中澳农业与环境健康联合研究院、中俄智能农业装备创新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为载体,推进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青岛农业大学坚持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积极推进和深化改革,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朝着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目标阔步迈进!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