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河南:高考归侨侨眷学生身份开始认定 4月1日前办理手续
2014-02-17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昨日,市教育局下发通知,2014年初、高中毕业生中的归侨、侨眷学生的身份认定工作即日开始,参加中、高招的归侨、侨眷、港澳同胞及其眷属学生,须在4月1日前携带相关材料到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国内侨务处办理身份认定手续。

根据通知,侨眷、港澳同胞及其眷属学生身份认定的条件是:学生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是华侨、归侨或港澳同胞的;2013年已办理侨生认定的复读生须重新进行认定;华侨、归侨去世后,其亲属仍可以申请侨眷身份认定。

省直、中央驻豫机构正厅级以上单位、驻豫部队正师级以上单位和省管高校、省管企业,按照侨生身份认定要求,将符合办理规定的材料直接提交省政府外侨办。其他市属考生需将符合办理规定的材料提交市外事侨务办公室。

考生或家长如有疑问,可咨询郑州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国内侨务处。电话:67172553、67183553。(记者 刘伟平)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百年商医 “殷商之源·通达商丘”。在承载着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圣贤文化的根脉之地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商丘市,坐落着一所传承百年的医学院校——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21年的“归德圣保罗医院护士学校”, 历经“河南省第五护士学校”、“商丘地区卫生学校”等阶段,是河南省开办医学类专业最早的学校之一,历经百年不间断的办学传承,培育了第33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吴静芳、第45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宋静、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生导师王红卫、美国新泽西州大学博士杨德忠、同济医科大学博士马志明等数以万计的优秀医疗卫生人才,学校也成为全国唯一培养了2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的医学院校。 学校新校区占地面积千亩,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质的跨越,极大地拓展了学校办学空间,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现设有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口腔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基础医学教学部、公共学科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等教学院(部);开设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针灸推拿、护理、护理(英语护理)、护理(日语护理)、护理(ICU护理)、护理(老年护理)、护理(口腔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中药学、医学营养、康复治疗技术(中外合作办学)、医学检验技术(中外合作办学)22个专业及专业方向。面向全国2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744人。建有基础医学、临床、护理、医用化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口腔等7个实训中心;建有千兆校园网、远程教育网站、多媒体教学评估系统、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电子阅览室、计算机室等设施。图书馆藏书94.5万册,中外期刊近千种。学校是河南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河南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河南省首批高等职业教育特色院校、河南省“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试点院校等,同时也是河南省第六批博士后研发基地、河南省健康养老护理教育培训基地。学校坚持特色制胜、争创一流,形成一批优势和特色专业。护理专业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评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专业实训基地是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临床医学、护理、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专业为省级特色建设专业;药理学教学团队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外科学课程被教育部临床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急救护理技术、药理学、全口义齿工艺技术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学校校本部现有专兼职教师93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40人。拥有博士、硕士学位326人,有全国及河南省专业学会主委、副主委及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创新人才、河南省教学名师、中青年科技专家、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等36人,特聘教授12人。学校还聘请了第45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宋静主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生导师王红卫教授、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崔留欣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学校建有先进完善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和口腔医学、护理、医学检验、医学影像、药学、中医及康复治疗等实训教学中心,建有国内领先、功能完善的生命科学馆、校内模拟医院等。学校还是河南省第六批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与郑州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人员;学校老年护理培训基地是河南省健康养老护理教育培训基地,“抗病毒感染分子免疫学创新团队”被评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近年来,我校教师发表论文1507篇,被SCI、EI、ISTP收录论文61篇,参编教育部,卫生部规划教材593部,其中主编117部。承担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45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获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434项,其中获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国家专利25项。学校拥有4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附属医院。其中第一附属医院(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为豫东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附属中心医院是河南省全科医生培训基地、河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商丘市儿科治疗中心;附属柘城医院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编制床位1500张;附属中医院为三级甲等中医院。同时学校还与国内130多所医疗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组建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保证了临床教学和见习实习的需要。学校加强对外合作关系,与郑州大学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在师资培养、专业发展、教学管理、科学研究、实验室建设等方面为学校提供支持和帮助。2015年,学校与新乡医学院正式达成并签署了联合培养普通本科生的相关协议,自2016年起连续招收培养了三届本科生在我校学习。通过校际合作,既为基层培养了一批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又学习、借鉴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锻炼了师资队伍,提高了教学、管理和服务水平。同时,加强中外合作办学,2018年我校与美国布卢姆菲尔德学院联办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21年与马来西亚管理与科学大学联办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获河南省教育厅批准。建校百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秉承“明德、至爱、励学、善思”的办学历史传统,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社会的办学服务方向,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服务兴校、特色名校”战略推进学校科学发展,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依托,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着力提升学校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办学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医药卫生人才。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全省五好基层党组织”、“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高校行风评议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河南省文明单位” 、“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河南省第七批依法治校示范校”、“省级卫生先进单位”、 “省级平安校园”等100多项荣誉称号。学校在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格次;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中获优秀格次。学校正立足新起点,扬帆新征程,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坚定信心、奋力拼搏,以优异成绩向建党一百周年和百年校庆献礼,为早日实现建设“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应用型医学院校”进而达到升本目标而努力奋斗!
  • 商丘学院商丘市梁园区
    学校简介商丘学院前身是河南农业大学华豫学院,2002年由河南农业大学与春来教育集团共同创办,2011年转设为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地处“三商之源华商之都”——河南省商丘市。近年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公益性办学原则,始终坚守扎根中原大地办教育的初心,弦歌不辍,博洽沉潜,深耕细作,培育英才。学校秉承“弘德明志、知行合一”的校训,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明确了“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质量为根”的办学理念,实施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发展战略,坚持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不动摇,确立了建设“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民办大学”的发展目标。学校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教学区、行政区、生活区、运动区、休闲区错落有致。学校实施生态和谐校园建设工程,在创建园林式校园方面做了积极的努力,专门请上海专家对校园绿化进行了整体规划,校内绿树成荫、四季花开,湖面碧波涟漪,黑天鹅在湖中嬉戏,金孔雀在小岛上悠然漫步,上千只白鸽翱翔天际遥相呼应……翠堤、凉亭、石雕、假山掩映于绿树红花之中,令人心旷神怡,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学校现有机械与电气信息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风景园林学院、传媒学院、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春来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4个教学单位。设有49个本科专业,39个专科专业,形成了以工学为主体,工、农、管、艺、文、教、理、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近年来,学校获批河南省重点学科、河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河南省特色专业、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河南省品牌专业、河南学科专业建设资助项目、河南省一流课程、河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河南省课程思政样板课程、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河南省合格基层教学组织等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64项,2020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1年成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在“校友会2022中国民办大学排名”中居第8位。学校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建有实验大楼、实训中心、信息技术大楼、艺术大楼、室内体育馆、综合运动场、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等设施,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确立了“1441”培养思路,大力推进“后置订单班”“四段式能力递进”“三融合一贯通”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236个,为强化实践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力的支撑。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以严谨的治学、稳定的教学秩序、良好的育人环境,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近几年,学校先后荣获“中国最具影响力民办学校”、“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平安校园”、“河南省民办学校先进办学单位”、“改革开放四十年河南省优秀民办高校”、“河南省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高校维稳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园林单位”、“河南省最美大学校园”、“河南民办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称号。“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商丘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扎根时代沃土,立足中原大地,融入地方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建设国内一流民办大学的道路上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 学校简介  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是经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高等专科院校,面向国际、国内就业市场需求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管理型、创业型实用人才。自创办以来,学院始终坚持“五大特色”办学理念,得到了国家、省、市、县各级领导和社会的高度认可。一是素质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方法;二是技能教育让学生有一技之长,终身无忧;三是实践教育帮助学生更快的适应社会和企业;四是国际就业为学生成功搭建快速积累资金和经验的平台;五是创业教育圆学生创业梦想。  学院现有全日制大专生1800人,校园占地400亩,一期工程总投资近两亿元,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拥有校内电商孵化基地、服装公司、国家二级驾校、机械加工等实习实训中心。现开设商务管理、建筑工程管理、设施农业技术和服装工艺等24个专科专业,同时开设日语、韩语、焊接等20余个短期培训专业,年培训各类人才3000人以上。学院是全国出国就业扶贫教育示范基地,河南省唯一赴韩国就业考试派遣中心,通过学院可赴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高薪就业,年收入15万元左右,迅速实现脱贫致富,并为创业积累本钱和经验,实现人生转折。学院是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特色院校、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品牌院校,坚持大专教育+出国就业+回国创业并带动就业的职教模式,培养技能型、管理型和创业型应用人才为主要目标的特色高职院校。  学院前身新县外派劳务培训中心,自1984年开始开设建筑、电子、服装等技能短训班,借国家扶贫开发东风,1994年开始向国外培训派遣劳务人员,并获得商务部批准的外派劳务经营资质。截止目前,已先后向日本、韩国、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派学员3.2万余人次,常年在外达7000人,年创外汇1.5亿美元。出国人员在日本工作三年收入30多万元,韩国工作五年收入50多万元,让许多贫困家庭迅速脱贫致富。经过多年实践,学院形成了“转观念、重技能、学外语、会创业”的办学特色。许多回国学生以出国就业淘的第一桶金为起点,迅速实现了创业当老板的梦想!近年来,先后有3270多名回国学员投资创办了商店、酒店、工厂和农场等实体,带动了8万多人脱贫致富,正可谓“换了脑子,挣了票子,建了房子,办了厂子,富了村子”。信阳涉外学院在涉外职业教育方面为广大青年搭建了一座在国内学习专业技术、到国外就业、再回乡创业的立交桥和快速致富的高速路,在全省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贺国强先后亲临学院视察,要求学院把涉外职业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向全省全国推广,以带动更多青年出国就业和回乡创业。原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坚、范小建,历任省委书记徐光春、卢展工、郭庚茂,省教育厅厅长朱清孟、副厅长尹洪斌等领导先后莅临学院视察指导,对学院的涉外职业教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华网、人民日报、河南电视台、河南卫视等主要媒体对信阳涉外职业教育做了大量宣传报道,让“信阳涉外”职教品牌享誉海内外。
  •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郑州市二七区
    学校简介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是在原中州大学的基础上,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陈云同志为学校题写校名。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人民满意的高校”“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最具国内就业竞争力的高校”“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有国内影响力的河南高校”。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位于中原腹地郑州市的北部,坐落在美丽的黄河之滨,占地面积1484.84亩,建筑面积54.11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51亿元。学校图书馆馆藏纸介质图书163万册,电子图书130余万种,拥有《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等15个中外文数据库。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锐意进取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288人,专任教师818人,其中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409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830人。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中原千人-基础研究领军人才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科研优秀教师1人,省优秀专家2人,省优秀教师11人,省模范教师1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30人,市级教学名师7人,获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省教育厅青年骨干教师30余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创新型科技团队3个,市级技术技能名师工作室1个。一大批享誉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在校长期任教。学校现有工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教育学6个学科门类。本科专业34个,专科专业31个。建有省级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等6个,市级重点实验室5个。有“电子信息工程”“特殊教育”和“智能科学与技术”三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校内实验实训场所256个,面积15.17万平方米。有校内外本专科实习实践实训基地104个,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保持良好水平。学校积极响应扩大教育开放和“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扎实履行国际合作交流职能,深化拓展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先后与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瑞典、波兰等高校进行多层次的合作,目前与英国奇切斯特学院及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共同举办了会计、营销、视觉传播和广播影视制作四个专业的对外合作项目。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建有电动汽车电池网络组合与维护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大数据双创基地、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中国行为法学会国家与地方治理研究会学术研究基地、中原绿色发展研究院等各级研究平台35个;与企业联合建立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涉及食品、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郑州市工业主导产业。近年来,学校以“一二三四”工程为抓手,围绕“建设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一定支撑作用、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这一战略目标;促进学校由“专科学校向本科院校、综合型院校向应用型院校”两个转型;实现“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创新创业”三个跃升,确保“师资队伍素质、教学科研水平、学生综合能力、学校发展活力”四个“显著增强”,全面改革整体推进,事业发展蒸蒸日上。学校不断拓展办学空间,改善办学环境。积极参与京豫、沪豫合作战略,与北方工业大学启动了全方位合作,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2018年6月,在郑州市人民政府和同济大学的共同支持下,依托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共建的郑州中德学院成立。2019年6月,郑州市委宣传部、郑州工程技术学院部校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2019年7月1日,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与郑州市郑东新区博学路党工委联合成立了郑州市首家党建学院,为高校与地方党委合作搭建了新平台,构建了共建共享、融合发展、互联互助的新格局。学校有效推进“一校四区”建设,英才校区、金河校区、航海校区、龙子湖校区融智慧化、人文化、生态化为一体,占地面积2500亩的航空港新校区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完美结合,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间。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加快河南省五大国家发展战略和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契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对接产业发展,以“建设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一定支撑作用,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为目标,全校教职工生秉承“修德、敏学、笃行、拓新”的校训,“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齐心协力、开拓创新,为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的美好明天努力奋斗!
  • 黄淮学院驻马店市
    学校简介黄淮学院是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创立于1971年。学校位于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美称的驻马店市。现为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院校、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河南省“十四五”重点建设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建设单位、河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河南省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5G智慧校园试点高校、首届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单位。    目前,学校主要有开源路南北校区、医学院校区,总占地面积2760亩,设有18个二级学院。图书馆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达209万册、电子图书230万种、中外文数据库及各类应用平台67个。现有本科专业59个,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农学、教育学、艺术学、医学、法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在校生2万余人,教职工16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28人、副高级职称416人,博士近300人。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管优秀专家、河南省特聘教授、中原千人计划、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等200余人,并聘请300余名行业企业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土木工程教师团队荣获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师发展中心被评为河南省首批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直属附属医院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综合能力在全省三级综合医院中排名第三,在全省市级综合医院中排名第一。    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目标,秉承“厚德、博学、笃行、自强”的校训,持续弘扬“除了奋斗,别无选择”的学校精神,不断砥砺“唯有创新,方能超越”的黄淮品格,突出地方性,聚焦应用型,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理想信念坚定、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功探索了一条“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国际化”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道路。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围绕发展办大学、围绕需求育人才”,大力推进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建设,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7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位居河南省同类高校前列。按照“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四新”理念,深入开展校企“双主体”培养,构建了通识、学科、专业、创新创业 “四位一体”的“模块+平台”特色化应用型课程体系,形成了“知识学习+实践锻炼+基地就业”的实践教学新生态。近三年,学校获批省级一流课程31门、省级教学改革项目23项,4个应用型人才培养项目获批省级重大项目和重大委托项目,获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10项,获批省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02项,并入选教育部“建筑信息模型(BIM)”和“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学校与郑州大学、河南大学、信阳师范学院、中原工学院、巴基斯坦COMSATS大学等高校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被河南省教育厅纳入大别山革命老区教育振兴发展计划。校企合作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打造了“1+N”创客空间集群,构建了以“五个融入”为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近三年来,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中获奖200余项,10名学生先后入选“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100强”。学校先后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首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22年2月,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管理服务中心落户我校。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学校主动融入区域创新驱动发展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和团队建设。现有省级重点学科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国际联合实验室、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32个,省级教学团队、创新团队14个,市级教学科研创新团队29个,并聘请中国工程院王复明院士担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合作组建了“驻马店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院”“驻马店市大数据发展研究院”“驻马店企业家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圆通科学工作院”等产业创新服务平台,“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成为全国首批13个建设学校之一。学校被授予“河南省学术交流基地”、“河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学报《天中学刊》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    服务区域发展能力显著提升。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校地合作,与近300家行业企业合作组建“黄淮学院合作发展联盟”,校地校企共建了“嫘祖服装智能制造学院”“黄河生态工程技术学院”“农产品加工学院”“夏南牛产业学院”“食用菌产业学院”“花生产业学院”“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学院”“应急管理学院”等11个现代产业学院。与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坝道工程医院”团队以及平舆县共建的“防水材料与工程产业学院”获批“河南省首批省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与遂平县人民政府、河南惠强新能源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新能源与网联汽车产业学院”获批“2022年河南省示范校重点建设产业学院”。校企校地合作服务乡村振兴,联合打造了明港镇新集村、驿城区蚁峰镇“回兰拙匠书院”、确山县中山店村、遂平县红石崖村、驿城区鲁湾村、巩义市小关镇楼子沟村等13个“美丽乡村”示范点,新集村入选住建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第一批精选试点村”和农村农业部“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定点帮扶村西平县高庙村2020年被授予“河南省文明村”。围绕“乡村让生活更美好”,与驻马店市政府共同举办“乡村让生活更美好—乡村振兴论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论坛”,全力服务地方“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    文化传承创新成果丰硕。学校高度重视文化育人工作,积极参与地方文化传承创新。坚持“以校园文明涵养城市文明,以校园文明提升城市文明,以校园发展服务城市发展,以校园发展推动城市发展”,着力打造“净化、绿化、美化、文化”“四化”校园环境,致力构建“宜学、宜教、宜业、宜居”“四宜”教育生态,2021年7月,学校被推荐为“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围绕挖掘保护传承地方文化,成立了天中书院、天中文化研究院、豫派二胡研究所、杨靖宇精神研究中心、竹沟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编辑出版《天中九章》《重阳文化》《嫘祖文化》等10余部地方民间文化专著,与驻马店市合作拍摄了电视纪录片《乡韵乡魂•丝弦道》《中国传奇之都•驻马店文化名片》《风卷红旗—中原红色历史文化系列专题片•竹沟记忆》,制作了《盘古开天》《梁祝化蝶》《传奇天中》《重阳登高》等原创动画电影,学校获批河南民俗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天中本土音乐研究所、驻马店传奇文化研究中心3个“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传承基地”。原创音乐剧《杨靖宇》获批2020年度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重点创作项目,2021年5月,我校创作的舞蹈《文狮少年》,作为河南省高校唯一代表作品,参加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开幕式,并荣获一等奖。音乐剧《我的竹沟 我的路》、歌曲《亲爱的共产党》入选2021年度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重点创作项目。图书馆荣获全国“全民阅读先进单位”“全民阅读示范基地”“河南省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先进单位”等称号。    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拓展。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开放式办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国际化合作牵手世界知名高校,与国(境)外20多所高校开展合作交流,自2005年以来,合作培养毕业生近万名,毕业生实现高品质就业,千余名学生出国留学和交流学习。同时,学校每年选派100余名教师出国学习交流和培训,引进50余名国(境)外专家学者来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学校入选首批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合作计划,“黄淮-迈索尔国际软件工程学院”列入河南省“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2014年以来,学校连续承办了八届教育部“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搭建了中外教育界、企业界交流与合作的国际化平台。2020年12月,教育部原部长陈宝生在教育部与河南省政府第五次部省联席会议上指出,“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已形成品牌效应”。     站位新时代,奋进新征程。黄淮学院党委将围绕“新时代 再出发”,遵循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立足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引领新时代学生成长成才的追求,切实扛牢“管党治党、办学治校”政治责任,聚焦“十四五”确定的“一个目标两大任务”,下非常之功、用恒久之力,抓统筹、抓关键、抓落实,提振精神、提升水平、提高效能,持续深化“党组织政治领导力建设、核心竞争力建设、凝聚力建设、影响力建设”“四项建设”,奋力谱写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新篇章!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