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吉林: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规定
2015-06-02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为做好吉林省2015年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工作,实现“平安考试招生”的工作目标,确保考试招生工作有序实施,制定本规定。

一、报名

1.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报名条件、报名办法、资格审查及其要求按照《关于做好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吉招办字[2014]62号)文件执行。

各级考试机构要为残疾人平等报名参加考试提供便利。残疾人考生应在5月16日前向省教育考试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内容包括考生基本信息、残疾情况、需提供的便利措施类型、联系方式等。同时,需提供考生本人的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和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

2.各市(州)、长白山管委会,梅河口市、公主岭市招生办要依据省教育考试院对相关年度高考违规考生的处理决定,对违规考生的报名资格进行审查。被给予暂停参加高校考试招生处理且在停考期内的考生,不准参加高考报名。

二、考生档案的建立及管理

考生档案包括电子档案和纸介质档案两部分。

3.考生电子档案。考生电子档案是考试招生机构和普通高校实行网上传输、审阅考生信息、对考生进行综合评价和录取新生的主要依据。

考生电子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

(1)基本信息(考生身份证号码、报名登记表、照片和思想政治品德考核结论。应届毕业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内容连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记入电子档案。社会(职业对口升学)考生思想政治品德考核的评语填写在“考生考核评语栏”);

(2)体检信息;

(3)志愿信息(报考院校及专业志愿信息);

(4)高考成绩信息(高考文化课及体育类、艺术类专业考试成绩、外语口试成绩信息);

(5)考试诚信记录(违规考生的详实情况及处理结果);

(6)照顾加分信息;

(7)军事、公安、司法院校体检、政审等信息(体检、政审表)。

4.考生纸介质档案。考生纸介质档案主要包括其高考档案材料和中学档案材料。

高考档案内容主要包括:

(1)考生报名登记表;

(2)考生体检原始表(含化验单)及打印表;

(3)诚信考试承诺书;

(4)《考生高考照顾加分申请表》及相关照顾加分证件复印件;

(5)外语口试成绩单。

考生中学档案内容主要包括:

(1)学生登记表;

(2)综合素质评价表;

(3)模块修习统计表;

(4)体质健康考核表;

(5)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卡。

5.考生电子档案信息必须与纸介质材料相对应部分的内容一致。

6.各级招生办必须建立责任制,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各县(市、区)招生办、有关中学要按有关规定认真做好考生电子档案信息的采集,确保所采集的信息真实、准确。各地区招生办应对所辖县(市、区)考生相关信息进行复核、校验确认,并负责汇总、整理上报。确保考生电子档案与纸介质表(卡)内容一致,确保考生相关信息的完整、准确。

7.应届高中生的纸介质档案由考生所在中学负责收集、汇总、整理建立档案材料;社会考生(往届生)的纸介质档案材料由所在地县(市、区)招生办负责收集、汇总、整理建立档案材料。

8.纸介质档案材料由考生所在中学或县(市、区)招生办负责管理,被录取考生持《录取通知书》和《居民身份证》到所在中学或县(市、区)招生办提取、转交录取院校。

9.考生电子档案和纸介质档案的建立工作,由各地招生办具体组织负责。考生档案建立后,任何人不准擅自更改。

10.各地招生办要加强对考生高考档案的管理,不得向考生及学校提供未经省教育考试院核准确认录取的考生档案。对属于考生个人信息和有关录取过程中需要保密的工作内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公开。

三、思想政治品德考核

11.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主要是考核考生本人的现实表现。

考生所在学校或单位(没有工作单位的考生由其户口所在乡镇、街道办事处负责)应本着对考生负责的态度,客观、真实、准确地对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品德做出全面鉴定,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对受过刑事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或其他违法违纪违规处理的考生,要提供所犯错误的事实、处理意见和本人对错误的认识及改正错误的表现等翔实材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考生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办法按《关于做好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吉招办字[2014]62号)执行。

四、身体健康状况检查

12.报考普通高校招生的所有考生均须参加身体健康状况检查(以下简称“体检”),如实陈述本人的既往病史。

13.体检应在县(市、区)招生主管部门指定的二级甲等(含)以上医院或相应的医疗单位进行,主检医师应由具有副主任医师(含)以上职称、责任心强的医生担任,对考生做出的体检结果要规范、准确,并对其真实性负责。非指定的医疗机构为考生做出的体检结论无效。

14.吉林省人民医院为考生身体健康检查终检医院,负责对有异议或影响考试、录取的体检结论做出复查结果的最终裁定。

15.各市(州)、长白山管委会,梅河口市、公主岭市,县(市、区)招生主管部门要成立体检工作领导小组,体检工作领导小组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考试招生机构有关人员组成,负责辖区内高考体检工作的组织领导。

16.各体检医院要按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等有关要求和省招生委员会、省卫生厅制定的普通高校招生体检工作有关规定进行考生体检工作。考生体检时应按规定缴纳体检费。

17.考生体检信息的采集必须按原始的《考生体格检查表》所列项目进行,不得减项或加项。主检医师填写检查结果要规范,不得用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语句;“体检结论”栏要如实写明“合格”、“专业受限”、“不合格”等意见;没有既往病史的,《考生体格检查表》相应栏内一律空白,不要填“无”;《考生体格检查表》应有负责医师签名并加盖医院公章。

18.《考生体格检查表》和“体检结论”不准涂改,如确系医生笔误,须由主检医师更正、签名并加盖医院更正章或公章。体检结论确认后,如需更换《考生体格检查表》,须经县(市、区)招生办主管主任同意,并重新履行体检程序,否则无效并追查相关人员的责任。

19.应届毕业生的体检信息由所在中学负责录入,打印《考生体格检查表》。打印的《考生体格检查表》由考生所在中学班主任负责核对,并交考生本人确认、签字。社会考生(往届生)的体检信息由县(市、区)招生办负责录入,由负责高考体检工作的人员负责核对,并交考生本人确认、签字。

考生确认、签字后的《考生体格检查表》和原始的《考生体格检查表》(包括化验单)一并装入考生高考材料袋。

20.各地要严密组织考生体检工作,坚持标准,严禁弄虚作假,严防漏检、错检、不填检查结果、字迹不清等现象发生。

在体检过程中,《考生体格检查表》应安排专人传递,非体检工作人员和考生不得接触。

凡发现在考生体检中弄虚作假的,取消考生录取资格和入学资格,由卫生部门及有关部门追究当事者责任,并按教育部有关规定处理。新生入学后,因体检问题被院校取消录取资格的,其责任由考生自负。

21.普通高校根据本校的办学条件和专业培养要求,可在不超出《普通高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提出补充要求。但补充要求必须合理、合法,有详细的说明和解释,并在高校《招生章程》中向社会公布。

22.报考公安院校和司法院校公安类专业考生的体检复查和体能测试工作按省招生委员会、省公安厅、省司法厅有关文件规定执行,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23.报考军事院校和国防定向生及公安类院校现役考生的体检复查,按《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办理。考生体检复查工作按省招生委员会、省军区有关文件执行,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五、考试

24.我省高考试题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

25.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时间为6月7日、8日,各科考试的具体时间以考生《准考证》为准。

考试科目设置为“3+综合”。文科类考生的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和文科综合;理科类考生的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和理科综合。外语分为英、俄、日、德、法、西班牙六个语种,由考生任选其中一个语种作为外语科考试科目。

语文、数学、外语各科满分为150分,综合科满分为300分,四科满分为750分。

26.报考外语及涉外专业的考生须参加6月9日进行的外语口试,成绩分为A、B、C、D四个等级。各县(市、区)招生办要做好外语口试组织工作,按时报送外语口试成绩信息。

27.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教学并加授汉语的普通高中应、往届毕业生;用汉语授课并加授蒙语的蒙族高中应、往届毕业生;从小学起就读朝、蒙族语言文字授课学校的我省籍其他民族应、往届普通高中毕业生;用民族文字答卷(含用汉语答卷加试蒙古语文)的少数民族职业高中高考生和高等职业教育对口升学考试的考生,必须参加当年的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三级)考试,成绩当年有效。汉语水平等级考试成绩转换成汉语文成绩后,按50%计入高考语文科总分,但折算后的汉语文成绩必须达到合格水平,方能录取。

高考用朝文答卷的考生,语文科考朝语文;高考用蒙文答卷(含加试蒙语文)的考生,语文科考蒙语文。朝语文(或蒙语文)成绩按50%计入高考语文科总分。

蒙文授课考生,高考用蒙语文答卷的考生除外语科外,其他各科均翻译成蒙文,用蒙文答卷。

加试蒙语文的考生除蒙古语文试卷用蒙文答卷外,其它科均用汉文答卷。

高考用朝文答卷的考生发给汉文对照卷。

28.高等职业教育对口升学考试分为文化基础和专业综合两类。

文化基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限英、日语),满分各为150分;专业综合满分为300分。总分750分。

艺术类专业考试科目为专业综合和专业技能。专业综合满分为100分,专业技能满分为200分,专业技能采取实际操作方式进行考核。

报考对口升学艺术类的考生,专业技能考试将在报名结束后进行,由指定的招生院校组织实施,考试时间、地点详见有关招生院校的《招生章程》。

文化基础、专业综合和专业技能考试的命题范围按省教育厅颁发的《普通高校对口招生考试纲要》(2008年版)执行,招生专业及考试科目按《吉林省教育厅关于调整普通高校对口招生部分专业和考试科目的通知》(吉教职成字[2008]11号)执行。

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的朝族对口升学考生,数学、外语科目翻译成朝族文字,考生用朝文答卷。专业综合卷和专业技能卷,不翻译成少数民族文字,用汉文作答。

29.高职高专院校提前单独招生考试,具体报名、考试和录取办法见《关于做好吉林省2015年高职高专院校单独招生工作的通知》(吉招委字[2014]12号)。

30.考试的组织与管理。吉林省招生委员会组织实施本省的全国统一考试和全省统一考试;各级招生办在当地政府和招生委员会领导下,组织与管理本地区的全国统一考试和全省统一考试。

考区应设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所在地,考区下设考点,考点下设考场。

各考点必须设有主考室、高考指挥平台(原则上主考室、高考指挥平台、电子监控室应设在同一室,或者临近房间)、考务室、保密室、医务室(对于在考试过程中突发疾病的考生,应由楼层副主考送至医务室,其他考务人员不得随意接触考生)、司铃室、违规考生休息室。

试卷保管、分发场所须安装2个以上摄像头,进行全程全方位、无死角监控录像。参加试卷整理的人员须为教育考试机构正式在编人员。考务室要能容纳所有监考人员和考务人员,并编排与考场编号相对应的监考人员坐位编号,保证试题(卷)的复查、封装和验收万无一失;看守试题(卷)人员须在监控录像范围内,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少于2人。

每个考场安排30人。按7887方式(需按5行×6排方式摆放桌椅的考场,由县级招生办提前提出申请,经省教育考试院批准后方可实施。)摆放桌椅,必须单人、单桌、单列排列,间距80厘米以上,确保在电子监控全覆盖前提下占用教室最大面积,剩余桌椅全部搬出考场。考场内除必备物品、文字外,不得留有其他任何可能影响考试的物品和字迹。考生座位采用随机编排方式确定,座位图一科一换,同一考试时间内所有科目的座位图相同,不分文史、理工类和语言文字答卷。

31.监考人员及考试工作人员的选聘。监考人员及考试工作人员的选聘工作,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考试招生机构负责,招生委员会负总责。各级招生委员会要从教育行政部门和考试招生机构指定3名以上人员,根据本考区考试需要,共同负责监考人员及考试工作人员选聘工作。

各考区根据本地考场数,按每个考场选聘2名监考人员,并按不少于20:1的比例选聘备用监考人员。选聘的监考人员必须是遵纪守法,思想品德良好,作风正派,熟悉考务和监考业务,工作认真负责,遵守保密工作规定,身体健康,未发生过考试工作事故或过失行为,当年无直系亲属或者利害关系人参加高考工作,原则上高中教师不得参加监考工作。

专职考试工作人员如有直系亲属或者利害关系人参加普通高考的,应回避接触考试的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答卷等涉密材料;兼职人员如有直系亲属或者利害关系人参加普通高考的,不得参加考试工作。

各县(市、区)招生办于5月25日前,将选派(选聘)的监考人员和副主考名单报各地区招生办,由各地区招生办统一确定各考区、考点和考场的当地和异地监考人员、副主考名单。监考人员名单必须密封存放在保密室,在每科考试前移交给各考点。

各考点要严格按市(州)、长白山管委会,梅河口市、公主岭市招生办确定的监考人员名单安排各考场监考人员。在当天每科考试前,由教育行政部门、考点主考和招生办人员(3名以上)共同拆启监考人员密封袋,宣布各考场监考人员名单,依据监考人员名单安排所监考场,不准擅自调换。

32.监考人员及考试工作人员的培训。考区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和招生办要在考试前的一、两天内共同做好监考人员和考务工作人员的考务培训工作。主要学习教育部《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省纪委、省监察厅《关于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违纪行为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省纪委、省监察厅发布的“六个严禁”和“五个一律”等相关政策规定、纪律要求、安全保密规定、考试实施程序及操作规范、高科技作弊识别与防范、应急处置等。专业或技术性强的培训,应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进行。

继续实行异地监考制度,保证每个考场有1名外县(市、区)的监考人员。试题取、送专用通道、厕所等部位要由外派人员负责职守。各考点不设流动监考人员,由副主考直接包管楼层或考场。各考点可根据实际情况,增设1名本地副主考,与主考在指挥平台,协助主考工作。各考点要做到每考一科一轮换监考人员和分管副主考。

在考试中发现有不作为、渎职等违规情况的监考人员要取消其监考资格,并及时从备用监考人员中抽签补充上岗。被取消监考资格的监考人员不准离开原考场,在考场前右侧坐等本科目考试结束后方可离开,并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33.外语听力考试。2015年普通高考外语科目考试的笔试和听力考试在同一张答题卡上作答,听力考试在笔试后进行。

高考外语听力考试由国家统一命题,其指导语部分不翻译成少数民族文字。2015年高考外语听力考试成绩按卷面成绩(30分)记入总分。外语听力考试的考务要求另文通知。

34.试题(卷)安全保密和管理。

严格执行教育部颁发的《国家教育考试考务安全保密工作规定》,教育部、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关于加强普通高校入学考试安全保卫、保密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落实安全保密工作责任制。

全国统考的试题(包括带试题内容的答题卡、副题,下同)在启封并使用完毕前按国家绝密级事项管理,答案及评分参考在考试结束前按国家绝密级事项管理。

省级统考的试题在启封并使用完毕前按国家机密级事项管理,答案及评分参考在考试结束前按国家机密级事项管理。

高校自行命制的试题在启封并使用完毕前按国家秘密级事项管理,答案及评分参考在考试结束前按国家秘密级事项管理。

试题(卷)在国家指定保密印刷厂印刷,要签订《印刷质量和安全保密责任书》,试题(卷)加封透明塑料膜,备用试题(卷)袋包装与正常试题(卷)袋包装要有明显区别。

试题(卷)印刷的安全保密由承担高考试题(卷)印制的印刷厂所在地人民政府负责;试题(卷)的寄(送)和安全保密由省公安厅、省邮政局负责;高考评卷点的试题(卷)管理及其安全保密由承担评阅试题(卷)的高校负责,各评卷点必须设立符合安全保密要求的高考试卷保管室。承担网上阅卷任务的高校计算机主控机房要昼夜值班。加强评阅试题(卷)期间的试题(卷)保管、传送,做到交接手续齐全,程序规范。加强对评卷教师和承担高考答题卡扫描任务的部门及工作人员的保密纪律教育,签订安全保密协议,严格评卷场地的安全保密管理。

各级招生办和有关高校要加强保密室建设,安装安全保密监控系统,建立和完善安全保密制度。试题(卷)进入保密室后,保密室要建立昼夜值班制度,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少于4人(2名公安人员、2名招生办工作人员)。保管期间每隔6个小时对保密室监控录像进行回放,填写《2015年高考试题(卷)保管、分发监控录像回放情况记录表》(见附4),考试机构负责人签章后报省教育考试院留存备查。

各地公安局、招生办要确保高考试题(卷)的运送安全。每科考试结束后,严格按照机要部门的要求,立即对高考试题(卷)进行整理封包,使用专用车辆,由公安、考试招生机构3人以上押送至机要部门或省教育考试院指定地点,不得搭乘无关人员,不得中途随意停车。

35.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考试招生机构要会同公安、保密管理部门对本地高考存放试题(卷)的保密室进行保密安全检查。由各地区招生办汇总后在5月20日前将检查情况报省教育考试院。对不符合要求的要限期整改,高考前必须达标。

36.制定安全保密工作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影响高考的突发事件,必须在第一时间报告省教育考试院,由省教育考试院报告省招生委员会和省教育厅,同时报告教育部,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把风险和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37.有关考务要求。

(1)考生必须持《准考证》和《居民身份证》按规定时间准时参加高考文化课考试。每科开考15分钟后不得进入考场;提前交卷的考生不准离开本考场;违规考生到指定休息室,待本科考试结束后方能离开考点。

(2)考场统一准备石英钟和考试所用文具。配备橡皮规格不得超过30×20×10MM。

(3)更换备用答题卡的程序是:考生举手提出换卡要求,经监考人员查看符合换卡要求,向副主考汇报(或楼层工作人员);由副主考到主考室向主考请示启用备用答题卡;经主考同意后,副主考和主考室工作人员一同将备用答题卡单独装袋密封后(由地区自备备用袋及封条)送到考生所在考场交给考生;待考生抄写完毕后,由副主考和主考室工作人员将原答题卡收回、装入备用袋内。

(4)主考在启用备用试题(卡)时,须同时向考点所属县(市、区)招生办考务负责人报告,并及时按规定填写《启用备用试题(卡)登记表》。备用试题(卡)启封全过程应在视频监控下进行。

(5)考生需要更换答题卡的,原答题卡上的条形码不再移贴到新答题卡上,可使用考点备用的空白条形码,要求考生本人填写准考证号码和姓名。由于考生原因,考生提出需要更换答题卡的,监考人员应告知考生“所占用的考试时间不补”。

(6)各科考试结束前15分钟起,考生一律不准更换答题卡。

(7)每科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必须认真清点试题(卷),按试题(卷)管理规定进行规范装订和密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拆封试题(卷)及答题卡袋。

(8)全省所有考区的各考场、卫生间和考生休息室必须安装通信屏蔽和干扰设备,保持线路和设备的完好,并处于正常开启状态。

(9)各考点应在高考前一天(6月6日)组织考生熟悉考点、考场,要严格执行高考入场安全检查标准,严防考生在考前将作弊器材带入考点、考场。要进行考前诚信教育、入场安全检查演练,试听听力播放效果,向考生介绍考试期间的注意事项。考生熟悉考场后,监考人员要严格检查考场内任何有可能放置作弊器材的地方,并对检查结果签字负责。副主考负责检查楼内厕所、走廊和楼道,主考负责检查操场。

六、考生入场安全检查

38. 2015年吉林省普通高考继续实行考生入场安全检查,严禁携带以下物品进入考场:各种具有发送或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如移动电话、对讲机、无线耳机及其它无线接收、传送设备等),电子存储记忆录放、扫描等各种信息传输设备,手表以及答题用笔、橡皮、格尺、圆规、三角板、涂改液、修正带等考试用品;带有金属物品的服装、鞋帽,项链、耳坠、发卡、手镯、戒指、磁卡、信用卡、钥匙、硬币等铁磁性物品;其他影响入场检查的与考试无关物品。

39.入场检查分为校门检查、室内(考试楼)大厅检查、考场检查三个环节。考点大门查验证件;室内(考试楼)大厅设立专用检查通道,使用安检门和金属探测仪检查禁带物品;考场再次查验身份,使用金属探测仪和身份证识别仪进行禁带物品检查和身份确认,进行“三对照”。

40.安装金属牙冠、用金属物质修补牙洞、金属丝矫正牙齿等身体安装植入含金属材料可能影响入场安全检查的考生,须进行医疗检查。

考生向学校(社会考生应向当地招生办)提交书面申请,学校统一登记造册后上报县(市、区)招生办,由县(市、区)招生办组织考生到当地体检医院初检,并出具医疗检查证明。初检后仍需进一步复查的考生,须到省医院进行复检。由省医院出具复检证明,考生凭《吉林省人民医院复检证明》进入考场。

到吉林省人民医院参加医疗检查的考生,必须携带本人身份证及其复印件,提供原就诊医疗单位出具的病历、医疗诊断证明(主治医生要签字盖章)和当地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医学检查证明。

七、招生计划和招生章程

41.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核定下达的招生计划,经省教育考试院汇总后于5月底前向社会公布。

42.蒙生交换培养招生计划编列,依据省教育厅下达的加试蒙语文和蒙文授课考生交换培养计划,招生来源计划在同一所普通高校代码分别列出统招、加试蒙语文和蒙文授课的专业代码,供考生选报。

43.有朝、汉招生比例要求的学校,朝、汉招生计划在同一录取批次分别列出,供考生选报。

44.普通高校要认真执行已经公布的招生来源计划,录取过程中不得随意更改或调整招生计划。在安排落实定向招生计划时,要与定向就业单位签订并落实好符合有关规定的协议。不得在国家规定的定向范围外安排定向招生计划,坚决制止假定向或利用定向就业招生计划向考生收费。

45.普通高校要认真执行教育部和省教育厅下达的招生来源计划。

录取院校计划调整分为总量调整、批次之间调整和同批次不同科类(专业)之间调整。招生院校在我省追加招生计划须在平行志愿投档前完成,在投档后追加招生计划或追加招生计划多于投档数量的,将用于补充征集志愿。在每批次最后一轮投档前,招生院校原则上不得减少在我省招生计划。

(1)总量调整。招生院校向省教育考试院提出申请,经研究同意后,通过教育部计划管理系统进行调整。

(2)批次之间调整。招生院校向省教育考试院提出申请,经研究同意后,根据生源实际情况,将上一批次未完成计划调整到下一批次相应科类。

(3)同批次科类之间调整。在同批次科类最后一轮投档前,由招生院校提出计划调整意见,经省教育考试院审核同意后投档,按投档后的生源情况进行计划调整。

(4)同科类专业之间调整。经招生院校与我省教育考试院协商确定后,按照实际录取情况进行计划调整。

46.每一批次录取结束或每一轮次投档录取结束后,尚未完成在我省所列招生计划的院校,如需调整征集志愿的专业及其计划,须以正式函件报我省教育考试院,以便及时公布缺额计划和征集志愿。因院校未及时报送或所报送信息错误所造成的后果由招生院校负责。

47.艺术类院校或专业招生计划的调整及其要求按《关于印发<吉林省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规定>的通知》(吉招办字[2014]67号)有关规定执行。

48.普通高校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省招生委员会有关规定,结合本校实际自主制定招生章程。招生章程(民办高校、独立学院的招生章程及广告)必须真实、准确,且必须经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省教育考试院审核备案。

49.招生章程的内容主要包括:高校全称、校址(分校、校区等须注明),层次(本科、高职或专科),办学类型(如普通或成人高校、公办或民办高校或独立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或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招生计划分配的原则和办法,预留计划数及使用原则,专业培养对外语的要求,身体健康状况要求,录取规则(如有无相关科目成绩或加试要求、对加分或降低分数要求投档及投档成绩相同考生的处理、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等),学费标准,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联系电话、网址,以及其他须知等。

50.吉林省省属普通高校、独立(民办)学院应按省教育厅有关规定和时间要求送审本校招生章程。录取期间,普通高校必须按照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章程中的录取规则进行录取。

八、评卷

51.省教育考试院在省招生委员会领导下负责组织全省高考试卷的评阅工作。

我省普通高考各科及高等职业教育对口升学考试各科全部实行网上阅卷。考生要按网上阅卷答题要求作答。凡未按规定作答而造成机器无法识别、扫描,影响阅卷评分的,责任由考生自负。

52.承担网上评卷任务的评卷点要提前做好各学科的网上评卷准备工作,要成立由省教育考试院、评卷高校和学科负责人参加的评卷领导小组和各学科(课程)评卷小组。按照教育部《国家教育考试网上评卷暂行实施办法》《国家教育考试网上评卷统计测量暂行规范》《国家教育考试网上评卷技术暂行规范》(教考试[2008]2号)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评卷工作考务管理办法》(教考试厅[2013]2号)等有关文件的要求,制订评分细则,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评卷管理,合理安排评卷进度,确保评卷过程安全、结果准确,按时、优质完成评卷任务。评卷结束时,各学科小组写出试题分析和评卷总结。

53.普通高校在校本科生不得参与试卷评阅和赋分工作。

54.扫描后的答卷保存期为考试成绩发布后6个月。答卷扫描图像、评卷信息(含评卷过程数据)、考生成绩等保存期为考试成绩发布后3年。

九、填报志愿

55.今年我省继续实行知分、知线、知位后,组织考生分两次填报高考志愿(高等职业教育对口升学不分本专科,实行一次填报志愿)。

考生应在认真阅读、了解有关高校《招生章程》以及省招生委员会公布的有关招生政策、规定后,根据本人考试成绩、省招生委员会确定的各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和全省考生成绩统计信息,按要求选报院校、专业志愿。因考生本人填报志愿失误,责任自负。

各级考试招生机构和有关中学要加强对考生填报志愿的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做好考后及分两次填报高考志愿、分两段录取及其实施办法的宣传工作。

56.我省普通高校共设8个录取批次,分别为提前批、农村专项计划、特殊批、第一批(A、B段)、第二批(A、B段)、第三批、专科(高职)提前批、专科(高职)批。具体批次设置及录取办法另文通知。

57.2015年,提前批、农村专项计划、第一批(A、B段)、第二批(A、B段)、第三批和专科(高职)提前批、专科(高职)批,对口升学本、专科批,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及专业,省教育考试院将向社会公布网上征集志愿。未被录取的考生可在规定时间内登录吉林省教育信息网填报网上征集志愿。实行网上征集志愿时,同一批次原报志愿无效。

网上征集志愿后仍有院校及专业未完成招生计划,继续(再次)公布征集志愿或同时降分征集志愿,是否降分,在公布网上征集志愿时向社会公布。各地招生办和高中要高度重视网上征集志愿工作,指定专人负责,指导和帮助考生做好征集志愿填报工作。

58.填报志愿的时间和录取批次。

(1)第一次填报高考志愿的时间为:6月24日至6月26日,即公布高考成绩后进行。填报志愿的范围及参加第一段录取批次的院校为:提前批、农村专项计划、特殊批、第一批(A、B段)、第二批(A、B段)、第三批和高等职业教育教育对口升学本、专科院校。

(2)第二次填报高考志愿的时间为:8月上旬。填报志愿的范围及参加第二段录取批次录取的院校为:专科(高职)提前批、专科(高职)批。

59.体育类考生志愿的填报。

(1)提前批:重点大学本科体育类专业。

(2)第二批(A段):一般本科院校体育类专业。

(3)第三批:独立学院(民办)本科体育类专业。

(4)专科(高职)批(A段):专科(高职)院校体育类专业。

(5)体育类院校和专业生源不足时,实行网上征集志愿。考生必须在相应批次填报体育类志愿,填报在其它录取批次无效。

60.艺术类考生志愿的填报。

(1)提前批:列入提前批录取的艺术类本科院校和专业、面向全国招生的艺术类本科院校或专业。

(2)第一批(A段):普通高校本科艺术类专业。

(3)第二批(A段):普通高等院校艺术类本科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独立学院(民办)艺术类本科专业。

(4)专科(高职)提前批:普通高校(高职)和独立学院(民办)艺术类专科专业。

(5)美术与设计类专业省统考合格的考生允许填报所有使用省统考成绩的院校志愿,美术与设计类专业省统考和校考同时合格的考生,除允许填报使用省统考成绩的院校志愿外,还允许填报招收校考合格的院校志愿。

(6)凡未取得美术与设计类专业省统考或其他艺术类专业校考合格证的考生,所填报的艺术类专业志愿无效。

(7)艺术类本科每批次设置1个院校志愿,专科每批次设置1个院校志愿。生源不足时,实行网上征集志愿。考生必须在相应批次填报艺术类志愿,填报在其它录取批次无效。

61.高等职业教育对口升学考生志愿的填报。

(1)报考本科的考生可填报2个本科院校志愿。

(2)报考专科和兼报专科的考生可填报2个专科院校志愿。

(3)考生所填报的第二志愿专业以及本科兼报专科院校的专业必须与第一志愿专业的考试类别相同。

(4)每个院校志愿可以填报6个专业志愿。

(5)生源不足时,实行网上征集志愿。

62.报考军事、公安院校和司法院校的公安类专业,如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和空军航空大学飞行专业、民航飞行学院(含其他院校的飞行专业)、上海海关学院、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学校等院校的考生,须将志愿(不分本、专科)填写在提前批的第一志愿。具体原则及要求以各相关院校《招生章程》为准。

63.报考空军航空大学飞行专业、民航飞行学院(含其它院校的飞行专业)的考生,应填报提前批次第一志愿,其它志愿可兼报同科类其它院校志愿。

64.凡已被普通高校保送、中等职业学校职教师资班、运动训练招生、高职高专院校单独招生等提前招生录取的考生,不准填报高考志愿。参加少年班考试的考生,省教育考试院将依据招生院校提供的录取信息办理相关手续。

65.允许兼报和不允许兼报志愿的范围。

(1)文史类、理工类的考生不得报考体育类、艺术类的院校和专业,体育类、艺术类的考生可按相关要求报考相应科类的文史类或理工类专业。

(2)文史类、理工类之间,艺术类、体育类之间,艺术(文)、艺术(理)之间,体育(文)、体育(理)之间不允许跨科类兼报。

(3)报考艺术类院校或艺术类专业的考生,在同一录取批次内不准兼报其它非艺术类院校或专业。

(4)报考体育类院校或体育类专业的考生,在同一录取批次内不准兼报其它非体育类院校或专业。

66.考生志愿信息采集。

2015年考生志愿信息采集实行网上填报志愿和志愿卡填报志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网上填报志愿为主体方案,志愿卡填报志愿为备用方案。

(1)网上填报志愿时,考生可在规定时间登录网上填报志愿系统进行填报。省教育考试院负责考生志愿信息的采集工作,以考生在网上填报的志愿信息为录取依据。考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志愿填报,逾期网上志愿填报系统将关闭,所填报的志愿信息无效。凡在系统关闭后没有填报志愿的,一律不再受理,相应责任由考生自负。具体填报时间及办法另文通知。

(2)各级考试招生机构和考生所在中学必须向考生严明:考生应保证志愿内容的真实、准确。因考生本人确认志愿信息失误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自负。

(3)任何人不得代考生填报高考志愿和更改考生志愿信息,一经发现将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67.网上填报志愿工作要求。

(1)网上填报志愿工作按照“分级管理,逐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做到任务到岗、责任到人。

(2)考生志愿信息是秘密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得擅自对外泄露,不得对外提供考生的联系电话和通讯地址等信息;不得非法获取考生志愿填报系统的账户和密码信息;不得代替考生填报志愿或更改考生志愿信息,一经发现将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3)各地招生办负责本地区考生网上填报志愿组织和指导工作。要成立由校长负总责的网上填报志愿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考生网上填报志愿工作。特别要做好农村中学和社会考生(往届生)的组织、管理与服务工作,要指定专人全程负责,不得出现空档,防止考生漏报问题发生。

(4)各地要制定相应预案,妥善处理网上填报志愿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遇有突发及重要情况第一时间向省教育考试院报告。

十、录取

68.吉林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原则,对考生德、智、体、美进行全面考核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新生。录取实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原则。录取考核形式以文化课考试成绩作为录取考生的主要依据。

录取工作在省招生委员会领导下,由省教育考试院具体组织实施。实行计算机网上远程录取,录取场地封闭管理。录取时间从7月上旬开始,8月20日之前结束。具体时间安排另文通知。

69.有关高校应按照“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原则实施新生录取工作。高校应按照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章程中的录取规则进行录取。对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合格、身体状况符合相关专业培养要求、投档成绩达到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并符合学校调档要求的考生,是否录取以及所录取的专业由高校自行确定,高校负责对已投档但未被录取考生的解释。省教育考试院负责监督高校执行国家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情况,纠正违反国家招生政策、规定的行为。

70.普通高校录取新生要按照我院规定的时间和程序,按时提交调档比例申请,及时完成网上阅档、退档、审核等环节工作,保证考生电子档案的正常周转和录取工作的顺利进行。对超过时限或不按规定时间进行网上录取的普通高校,省教育考试院可根据所发出的考生电子档案信息,按有关普通高校计划数及录取规则从高分到低分顺序设置考生电子档案为预录取状态,同时书面通知有关普通高校,并将有关情况上报教育部备案。

71.对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合格,体检合格,文化课成绩达到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由招生院校提出调档比例,调档比例控制在本校招生计划数的120%以内(第一批A段应在105%以内);体育院校及专业调档比例控制在本校招生计划数的150%以内;艺术类院校及专业各批次的调档比例:按照志愿先后顺序,控制分数线上合格考生全部投档。

72.同一高校同一学历层次的招生计划原则上应安排在同一批次录取;如确有必要,经高校与我院协商一致,可以将同一高校的不同专业安排在属于同一学历层次的不同批次录取;但同一学校、同一专业、同一学历层次的全部招生计划,在我省须安排在同一批次录取,并执行经有关部门批准的相同学费标准。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应与本校在我省招生的其他专业安排在同一批次录取。

73.普通高校必须按照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章程中的录取规则进行录取。除军事、国防和公共安全等部分特殊院校(专业)外,高校不得规定男女生录取比例,不得对报考非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考生作统考外语语种限制。

74.普通高校要认真对待各志愿的考生。当考生德、智、体、美考核合格,高考总成绩及相关科目成绩大体相当时,不得退掉第一志愿的考生而要求录取非第一志愿的考生;当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第一志愿的考生生源不足时,不得拒绝非第一志愿的考生。

75.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时,对报考同一院校总分相同的考生按文、理各科考试成绩进行排序。因考试科目成绩差异排序靠后,并且超出投档比例的考生,不能投档。

文科的科目顺序为:语文、外语、文科综合、数学。若总分相同先看语文;若语文分数相同则看外语;若外语也相同再看文科综合;若文科综合再相同则看数学。

理科的科目顺序为:数学、外语、理科综合、语文。若总分相同先看数学;若数学相同则看外语;若外语也相同再看理科综合;若理科综合也相同则看语文。

76.定向就业招生与非定向招生应同时进行投档录取。高校定向就业招生计划若在该校调档分数线上不能完成的,可在该校同一录取批次调档分数线下20分以内,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补充投档,由院校根据报有定向志愿考生择优录取;若仍完不成定向就业招生计划,则转为非定向计划执行。

77.报考贫困地区定向招生本科计划和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的考生,必须具有镇赉县、大安市、通榆县、龙井市、和龙市、汪清县、安图县、靖宇县当地连续三年以上户籍和当地高中连续三年学籍并实际就读、符合当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当地户籍,方可填报专项计划志愿。其他考生不允许填报,否则不予投档和录取。

专项计划录取分数原则上不低于招生学校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实行单独报志愿、单设批次,按照考生所报志愿,从高分到低分顺序择优录取。未完成计划在贫困县(市)合格考生中采取征集志愿办法补充,可适当降分录取,直至完成计划。

贫困地区定向招生本科计划由中央部门高校和地方“211工程”学校为主的本科一批招生高校共同承担招生及培养任务。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由省内重点高校承担招生及培养任务。详见《普通高校招生指南》(下册)。

按专项计划录取的新生可自行决定入学时是否迁转户口,在校学习期间可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申请调整专业,与其他学生同等享受奖、助学金政策。

78.报考农村学生单独招生专项计划的考生,须符合我省2015年普通高考报名条件,具有我省8个贫困县及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一州三县)农村户籍的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报名学生及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须在我省实施区域的农村,本人须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和当地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其他考生不允许填报,否则不予投档和录取。

79.报考蒙生交换培养指标的考生必须是蒙古族考生,其他考生不予投档及录取。蒙生交换培养招生录取投档,先按报考院校的一志愿所有专业批量投档,在招收蒙生交换培养专业生源不足时再按计划、按志愿、按专业(6个专业志愿不分先后),在同批次控制线上等额投档,额满为止;如一志愿生源不足,从平行志愿中由高分到低分等额投档;平行志愿投档后仍未完成计划,可适当降分录取,额满为止。

80.农、林、师类院校(专业)主要录取有志愿的考生,在最低控制分数线上完不成招生计划时,按有关规定适当降分录取有志愿的考生。

81.对高考成绩达到要求、身体条件能够完成所报专业学习、生活能够自理的残疾考生,高校不能因其残疾而不予录取。

82.艺术院校或艺术类专业招生录取,按教育部有关规定和《关于印发<吉林省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规定>的通知》(吉招办字[2014]67号)有关规定执行。

83.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招生,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和我省划定的体育类高考文化课考试控制分数线,由普通高校根据考生志愿按考生的文化课和体育专业考试成绩,分别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84.根据教育部规定,录取工作结束后,普通高校招生不再进行补录或换录。要切实加强对调整计划使用的管理和监督,负责处理因调整计划使用不当造成的遗留问题,不得降低录取标准指名录取考生。严禁高校利用调整计划指名录取考生或向考生收取与录取挂钩的任何费用。

十一、自主招生、保送生等特殊招生

85.自主招生试点高校要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14〕18号)各项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程序,合理确定考核内容和形式,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从2015年起所有试点高校自主招生考核全部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结束后、高考成绩公布前进行,高考前不得以任何形式开展与自主招生挂钩的考核活动,自主招生计划不得占用试点高校已公布的分省招生计划。

86.具有保送生招生条件的考生为省级优秀学生、优秀退役运动员、公安英烈子女、获得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一等奖并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遴选为参加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的考生。此外,长春外国语中学可向语言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外语类专业推荐保送生。各有关高校和中学要严格依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制订本校招收保送生招生简章将本校已测试合格拟录取的保送生数据库上传至“阳光高考”平台。

87.各有关高校要严格执行教育部有关规定和我省《关于做好吉林省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体育特长生和高水平运动员测试工作的通知》(吉招委联字[2015]1号)要求,并依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制订本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简章,通过院校网站及时对外公布。

88.自主招生、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队等特殊类型招生工作要按照教育部和我省有关要求,细化招生工作流程,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评价标准和争议复检机制。艺术表演类、体育类专业的考核应全程视频监控录像,有条件的高校应对其他面试环节的专业考试进行全程视频监控录像,以备抽样监测评价和争议结果复议。

89.经教育部批准在我省实行单独招生的院校,要在我省招生委员会统一领导下开展招生工作,我院对其考试招生工作进行全面监督。单独招生以及招收保送生的高校须于5月20日前,向我省教育考试院报送有关录取数据和书面报告。

90.自主招生、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和单独招生的院校,在第一批本科院校投档前完成投档工作,并在院校增加计划后办理录取手续。没有参加测试或测试不合格的考生,不得填报自主招生、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和单独招生院校志愿。

91.为军队培养的国防定向生按有关文件执行。需要政审的考生名单及相关信息由省教育考试院及省军区政治部分别送所在地公安局和武装部。

十二、录取照顾政策

92.取消部分全国性加分项目。 2015年1月1日起,取消以下高考加分项目,此后获得相关奖项、名次、称号的考生均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考生的相关特长、突出事迹、优秀表现等情况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或考生档案,供高校录取时参考。

(1)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重大国际体育比赛集体或个人项目前6名、全国性体育比赛个人项目前6名”“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的考生,均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相关考生可选择报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或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考试招生,或其他体育学类专业招生。

(2)取消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加分项目。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考生的相关学科特长可作为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优先给予初审通过的条件。

(3)取消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奖项的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考生的相关科研特长和创新潜质可作为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优先给予初审通过的条件。

(4)取消省级优秀学生加分项目。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称号的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

2015年1月1日之前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已取得上述项目有关奖项、名次、称号的考生,继续保留加分资格,加分分值统一调整为5分。体育特长生由省体育局重新组织运动员资质复核复测,省教育考试院按相关标准进行严格测试和认定。

93.取消地方性照顾政策和加分项目。从2015年1月1日起,取消以下地方性照顾政策和加分项目。2015年1月1日之前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相关奖项、名次、称号的考生均不再享受照顾政策和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考生的相关特长、突出事迹、优秀表现等情况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或考生档案,供高校录取时参考。

(1)取消以下“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照顾政策。

A地区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B政治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考生;

C相关科目或平时成绩特别优秀考生;

D获市(州)级以上见义勇为荣誉称号者子女。

(2)取消省级三好学生、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省级优秀团干部加分项目。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上述称号的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

(3)取消市(州)级以上见义勇为荣誉称号获得者加分项目。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称号的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

94.调整散居地区少数民族照顾加分政策。2015年1月1日前取得我省高中学籍的散居地区不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答卷的少数民族考生,继续保留加5分资格,但只适用于吉林省所属高校在本省招生;2015年1月1日后取得我省高中学籍的散居地区不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答卷的少数民族考生,取消加分资格。

95.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在同等条件下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优先录取。

(1)平时荣获二等功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军人的子女,一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

(2)驻国家确定的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和西藏自治区,解放军总部划定的二类以上岛屿工作累计满20年的军人的子女,在国家确定的四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或者解放军总部划定的特类岛屿工作累计满10年的军人的子女。

(3)在飞、停飞不满1年或达到飞行最高年限的空勤军人的子女,从事舰艇工作满20年的军人的子女,在航天和涉核岗位工作累计满15年的军人的子女。

(4)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残疾人民警察、因公牺牲人民警察的子女、一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的子女。

96.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加5分,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1)经市(州)和省侨办终审确认的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

(2)省台联终审确认的台湾省籍考生。

(3)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一州三县,即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伊通满族自治县)不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答卷的本民族考生。

97.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加10分,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1)自主就业退役士兵。

(2)在高考文化课考试中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答卷的少数民族考生。

98.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加20分,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1)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

(2)烈士子女。

99.高等职业教育对口升学考生,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竞赛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参照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获奖者的加分标准给予照顾。

100.上述照顾分数不累计,如考生符合多项照顾条件,由考生本人确定其中一项。

101.凡符合照顾加分条件的考生必须填写《照顾加分申请表》,并交验相应的证件及其复印件,经各级主管部门终审确认后,由考生高考报名地县(市、区)招生办或考生所在中学负责装入考生高考材料袋(档案)。各类照顾加分考生的资格审核的职责分工和程序要求,另文通知。

102.省级有关主管部门评定(授予)的具有高考照顾加分资格荣誉称号的评定(评选)活动,应在当年的4月10日前进行,并及时将其相关表彰决定(名单)报送省、市(州)、长白山管委会,梅河口市、公主岭市,县(市、区)招生办。当年4月10日(含)之后评定(评选)申请高考照顾加分的当年无效。

十三、信息公开

103.省教育考试院负责向社会公布我省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包括录取各批次未完成的招生计划)、录取各批次控制分数线、录取结果查询办法、录取时间安排、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重大违规事件及处理结果;公示享受照顾政策考生、特殊类型招生测试合格考生名单。

104.录取院校要按照有关要求,分别公开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录取信息、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重大违规事件及处理结果等相关信息。同时在其网站上必须公布本校招生计划、招生章程、录取结果查询办法和取得本校特殊类型招生测试合格的考生名单。

105.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考试招生机构、有关高校、中学要在公示有关信息的同时,提供举报电子信箱、电话号码、受理举报的单位和通讯地址,并按照国家有关信访规定对举报事项及时调查处理。

106.公示的考生资格信息应包括姓名、性别、所在中学(或单位)、享受照顾政策类别、资格条件、测试项目、测试成绩、合格标准、拟录高校及专业和录取优惠分值等。各级考试招生机构和高校公示的信息保留至当年年底。县级招生办和中学公示的考生有关信息,上报前至少公示10个工作日,并保留至当年8月底。

107.各级招生办要统一组织高考成绩有异议考生的查询工作,查分,不查卷。高考录取期间的每天22时后,省教育考试院将当天有关院校的录取考生信息发至各市(州)、长白山管委会,梅河口市、公主岭市,各县(市、区)招生办,考生可凭《准考证》免费查询录取信息。各级招生办必须认真做好接待工作。

108.考生可通过吉林省教育考试院招生信息网(网址: http://zsb.jledu.gov.cn)、吉林省教育信息网(网址:http://www.jledu.gov.cn)、吉林教育电视台网站(网址:http://www.jletv.cn)、相关媒体和各地区招生办查询高考成绩及录取结果。

109.对属于考生个人信息及有关录取过程中需要保密的工作内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公开。不允许各地互相通报有关信息,违者按教育部和省里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110.考生入学复查和学籍注册。新生入学后,院校招生部门要对所录新生进行全面认真复查,特别要认真核对录取考生电子档案、高考纸介质档案、照顾加分原始证件等相关材料,凡有误差和不符的,要及时查明原因,并及时纠正。凡发现有不符合报名、录取条件,或有舞弊和违规行为的,不论入学时间长短,一律取消入学资格。对于复查不认真或庇护舞弊考生的,一经查出,要追究有关复查人员的责任。院校对考生的处理决定应及时通报省教育考试院,省教育考试院将如实做好考生诚信记录,有关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档案应由录取院校及时寄回考生高考报名地的县级招生办。

111.各招生院校要按有关规定及时到学籍注册部门进行新生电子注册。同时要认真清理自行放弃入学资格的考生信息(名单),并在正常报到截止日后20天之内报省教育考试院,省教育考试院将根据各校所报名单,统一建立“自行放弃入学资格考生备案数据库”,并按规定报教育部备案。

十四、招生经费

112.考生报名时,按吉林省物价局、吉林省财政厅吉价收字[2003]42号文件规定的标准交纳报名费、考务费。

113.体检费按卫生部门经物价部门批准的标准缴纳。

114.经我省财政、物价部门批准,除军事、武警院校外,普通本科、普通专科(高职)院校每录取一名新生,须交纳招生费30元。独立学院(民办)本、专科(高职)院校每录取一名新生,须交纳招生费50元。

十五、违规行为的处理

(一)对考生违规行为的处理

115.考生在高考(含体育类、艺术类省统考和院校组织的专业考试或测试)中的各种违规行为,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和吉林省有关规定处理。省教育考试院将考生违规客观事实记入考生电子档案。

116.有下列考试违纪行为之一的,取消该科目的考试成绩:

(1)携带规定以外的物品进入考场或者未放在指定位置的;

(2)未在规定的座位参加考试的;

(3)考试开始信号发出前答题或者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继续答题的;

(4)在考试过程中旁窥、交头接耳、互打暗号或者手势的;

(5)在考场或者教育考试机构禁止的范围内,喧哗、吸烟或者实施其他影响考场秩序的行为的;

(6)未经考试工作人员同意在考试过程中擅自离开考场的;

(7)将试卷、答卷(含答题卡、答题纸等,下同)、草稿纸等考试用纸带出考场的;

(8)用规定以外的笔或者纸答题或者在试卷规定以外的地方书写姓名、考号或者以其他方式在答卷上标记信息的;

(9)其他违反考场规则但尚未构成作弊的行为。

117.考生在考试过程中有下列考试作弊行为之一的,其所报名参加考试的各科、各阶段成绩无效。

(1)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材料或者存储有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电子设备参加考试的;

(2)抄袭或者协助他人抄袭试题答案或者与考试内容相关的资料的;

(3)抢夺、窃取他人试卷、答卷或者胁迫他人为自己抄袭提供方便的;

(4)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的;

(5)由他人冒名代替参加考试的;

(6)故意销毁试卷、答卷或者考试材料的;

(7)在答卷上填写与本人身份不符的姓名、考号等信息的;

(8)传、接物品或者交换试卷、答卷、草稿纸的;

(9)其他以不正当手段获得或者试图获得试题答案、考试成绩的行为。

118.教育考试机构、考试工作人员在考试过程中或者在考试结束后发现下列行为之一的,考生所报名参加考试的各科、各阶段成绩无效:

(1)通过伪造证件、证明、档案及其他材料获得考试资格、加分资格和考试成绩的;

(2)评卷过程中被认定为答案雷同的;

(3)考场纪律混乱、考试秩序失控,出现大面积考试作弊现象的;

(4)考试工作人员协助实施作弊行为,事后查实的;

(5)其他应认定为作弊的行为。

119.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视情节轻重,同时给予暂停参加高考1至3年的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同时给予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的处理。

(1)组织团伙作弊的;

(2)向考场外发送、传递试题信息的;

(3)使用相关设备接收信息实施作弊的;

(4)伪造、变造身份证、准考证及其他证明材料,由他人代替或者代替考生参加考试的。

120.考生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终止其继续参加本科目考试,其当次报名参加考试的各科成绩无效;考生及其他人员的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故意扰乱考点、考场、评卷场所等考试工作场所秩序;

(2)拒绝、妨碍考试工作人员履行管理职责;

(3)威胁、侮辱、诽谤、诬陷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考试工作人员、其他考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4)故意损坏考场设施设备;

(5)其他扰乱考试管理秩序的行为。

121.对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在校生违规参加高考的,取消其当年全国统考各科成绩,同时给予其应届毕业当年不得报名参加高考的处理。

122.对违规参加高校考试招生的普通高校在校生,取消其当年高校考试招生各科成绩,对其中代替他人参加考试、在考试中组织团伙作弊、为作弊组织者提供试题信息、答案及相应设备等参与团伙作弊行为的,由其所在高校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123.各考点应统一成立“违纪考生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由考点主考牵头,副主考、公安等人员参与,具体负责本考点考生违纪处理工作。

(二)对考试工作人员违规行为的处理

124.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教育系统工作人员,由违规行为人员所在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取消考试工作人员资格、撤销考试招生工作职务并给予调离现工作岗位、开除公职等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1)在出具、审定考生的报名资格证件、证明、体检、档案等材料(包括有关政策性加分所需的证明材料等)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

(2)指使、组织或参与组织“高考移民”活动,为考生伪造或违规办理户籍迁移、中学学籍档案;

(3)指使、组织或参与组织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或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的在校生参加高校招生考试;

(4)故意扰乱录取场所秩序,威胁工作人员人身安全;

(5)擅自泄露、出售、偷换、更改考生报名、志愿、成绩、录取信息及其他有关材料(包括计算机记载的考生信息);

(6)在招生中行贿受贿、敲诈勒索;或徇私舞弊、滥用职权,不按录取规定招收学生,或擅自招收不符合录取标准的学生,致使招生工作受到重大损失;

(7)参与社会中介机构或个人非法招生活动;

(8)以任何名义和理由,收取与招生录取挂钩的费用;

(9)利用计算机网络恶意攻击省级招办或高校招生考试的计算机录取系统、信息系统及有关网络、设备;

(10)其他破坏招生工作的行为。

有上述行为之一的社会其他人员,建议其所在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参照本条处理。

2015年普通高考,凡是通过监控录像回放发现考生违纪的,监考人员不作为的,要给予监考人员相应行政处分。

(三)对招生院校违规行为的处理

125.对在考试、录取过程中违反本规定,严重违背招生诚信、破坏招生秩序的高校或高级中等学校,由教育部或经教育部授权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条例》《教育部关于实行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责任制及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视情节分别给予通报批评、限制招生、暂停招生、取消资格、吊销办学许可证等处理;对严重违规招生的学校负责人将追究其领导责任。严重违规事件及处理结果应予以通报,或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

十六、附则

126.本《规定》中对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考务工作管理未尽事宜,按省招生委员会、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考务管理规定执行。

127.各市(州)、长白山管委会,梅河口市、公主岭市招生委员会和招生主管部门,可依据本《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实施细则,并报省教育考试院备案。

128.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解 释权归吉林省教育考试院。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历史概况】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吉林省吉林市,是一所具有优良革命传统和悠久历史文化的省属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院是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国家优质校、国家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单位、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就业50强高校、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吉林省“双高计划”建设学校、吉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 学院前身是建校于1948年的吉林铁路经济学校和1958年的吉林铁路运输职工大学,1961年曾改名为吉林铁道学院,举办过本科层次教育。2005年8月,学院由行业办学移交地方办学。2006年2月,经吉林省政府批准改建为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6月和2014年10月,学院两次分别以较高评价通过国家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院一直坚持“根植铁路,服务吉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定位,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文化荣校”的办学理念,坚持“职业技能型”的办学类型,实施“坚持服务宗旨,就业导向”的办学定向,实施“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形成“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入合作、国际化办学深入开展”的办学特色,坚持“打造高寒高铁高端工匠人才育训高地”的办学基点。 【办学条件】学院办学条件优越,校区位处国家战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核心地带,是国家批准的长吉新区的重要节点。学院占地面积89.49万平方米(1342.35亩),建筑面积33.93万平方米,总资产14.45亿元,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140人。学院建有全国铁道类高职院校中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备的室外铁路综合演练基地,集车、机、工、电、辆所有铁路专业实训于一体。建有吉林铁路博物馆、吉林铁路科普馆、大学生活动中心(体育馆)、标准田径运动场等,各类设施齐全先进。 【标志成果】学院荣获吉林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拥有国家双高专业群1个,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2个,全国职业院校交通运输大类示范专业点专业2个,国家骨干专业4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吉林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吉林省级试点特色专业、示范专业4个,吉林省高水平专业(群)6个,省双高专业(群)9个,吉林省级特色专业(群)4个,吉林省高等职业院校品牌专业(群)3个,参与制定全国铁道类专业标准7个,拥有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优秀课程2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门,省级“学科育人示范课程”2门。获评国家级样板支部2个、省级3个。 【院部专业】学院设有东北亚高铁学院、铁道运输学院、高铁综合技术学院、铁道工程学院、铁道机车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管理学院、乡村发展学院10个二级学院,设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教学部、体育部3个教学单位。学院现有42个专业,构建“铁路专业引领,城轨、汽车、管理等非铁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形成“特色鲜明、数量适宜、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专业体系。 【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988人,其中专任教师710人,有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9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25人,硕士生导师22人。有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全国黄炎培杰出教师1人,全国技术能手3人,“茅以升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人,全国教科研优秀教师1人,全国职业教育轨道交通行业名师2人,铁路青年科技拔尖人才1人,全国铁路职工创新能手1人,“火车头奖章”3人,铁道部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4人,长白山技能名师8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3人,吉林省黄炎培杰出校长1人、杰出教师2人,“吉林好人·最美教师暨黄大年式好老师”1人,吉林省技术能手1人,“吉林青年工匠”1人。 【学生培养】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造“吉铁院6+1特质学生”,在“五育并举”下,注重红色传承,赓续红色血脉,突出铁色淬炼,强化特色打造,使学生具备“铁一般信仰,铁一般意志,铁一般担当,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本领,铁一般体魄”,取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长为“六铁一全”学生,达成“吉铁院6+1特质学生”目标。学院有国旗护卫队、礼仪协会、火车迷协会、雏鹰志愿者、雏鹰之声广播站等广受学生欢迎的社团。学院毕业生受到社会广泛赞誉,他们之中产生了火车头奖章、铁路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路新长征突击手、全路最美青工荣誉称号获得者。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吉林省职业院校大赛等赛事中屡创佳绩;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国家银奖,在吉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双创赛事中捷报频传;学生荣登人民日报《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少年工匠》等栏目中展现青春风采;在多个体育项目上屡登最高领奖台。 【招生就业】学院进口旺、出口畅,每年高考录取分数线、单独招生报考率和录取率、高职扩招报考率和录取率、招生计划完成率、新生报到率均位居省属高职院校前列。学院是全国18家铁路局集团招聘的指定学校,基本形成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就业起薪高、就业稳定性强、工作发展前景好的良好就业格局。 【国际合作】学院是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联盟、中国-东盟轨道交通培训联盟、鲁班工坊建设联盟、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国际联盟等成员单位。与俄罗斯交通大学联合创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东北亚高铁学院,与乌拉尔国立交通大学合作举办铁道车辆技术专业,与韩国又松大学合作举办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等专科教育项目。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先后培养了肯尼亚、哈萨克斯坦等3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300余名铁路行业官员及留学生。与泰国春武里技术学院、泰国东部职业教育中心合作共建“中泰詹天佑学院”“泰国高铁鲁班工坊”,输出中国职业教育方案和专业标准。每年选派师生赴俄罗斯、韩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境)外研修学习。 【校企合作】学院不断加快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际联合步伐,让学业紧盯产业、专业对接企业、事业领先行业,以吉林铁道职业教育集团为平台,吸引合作伙伴、夯实合作基础、把握合作热度,在教育教学、科研开发、质量评定等方面,开拓了与企业间的共处、共赢、共享的良好局面。学校先后加入4个校企合作联盟组织,创办4个产业学院、2个协同创新中心,校企共建9个技能大师工作室、87个校内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74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6个生产(经营)性实训基地、27个顶岗实习基地。 【社会服务】学院突出职业培训的办学特色,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干部职工培训基地、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干部职工培训基地、全国地方铁路协会培训基地、吉林省轨道交通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每年为铁路行业企业培训干部职工80000人天,其它各层次成人学历教育在籍学生9000余人。学院相继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东北两省首届“一企三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吉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重要赛事,社会美誉度与影响力持续提升。 【主要荣誉】学院荣获国家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全国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全国“一带一路”教育行动部省品牌培育共建单位、全国“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项目院校、全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50强高校、全国网络影响力50强高职院校、全国首批示范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铁路五四红旗团委、“雏鹰之巢”荣获全国职院百强校媒、“雏鹰青媒”荣获全国优秀职院媒体等国家级荣誉称号。荣获吉林省文明单位、省高校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省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省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吉林铁道职业教育研究基地、省高等学校工程创新训练中心、省职业教育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科普教育基地、省五大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省五四红旗团委等省级荣誉称号。 【奋斗目标】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双高计划”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高寒高铁高端工匠人才育训高地,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职业技能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吉林工程职业学院是经吉林省政府批准成立,隶属于吉林省教育厅的省属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院。学校始建于1958年,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建立的普通高等院校之一。学校在建校之初和1978年恢复高考时期,两次举办全日制本科教育。经过60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的建设,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办学能力不断增强,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科技术技能型教育为主,兼有继续教育,学历教育、短期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涵盖工、农、经、管、医五大学科门类的装备制造、汽车工程、粮食食品、信息通讯、建筑测绘、服务管理、生物制药和健康护理八大专业集群的多学科专业的特色鲜明的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学校经过60年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传承了 “厚德精术、知行合一”的校训;凝练了“求实、踏实、朴实,自我革新、主动更新、勇于创新”的“三实三新” 和“一把锹”精神;形成了“团结、求实、勤奋、创新”的校风、“厚德、博学、严谨、奉献”的教风和“笃学、善思、修身、强技”的学风。学校坚持 “德育为先,技业并进”的办学理念,以培养“有理想、爱国家,讲文明、守纪律,能吃苦、稳基层,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向社会输送各类毕业生7万余人,为国家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学校占地面积3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8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6亿元,在编教职工410人,全日制在校学生6000余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32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45人,现有具有博士、硕士学历教师161人,“双师型”教师172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1人,吉林省长白山技能名师4人,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6人。一支教学有名师、实践有技师、管理有专家的人才队伍正在形成。学院根据市场需求,科学设置学科和专业,设有粮食与食品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医护学院等12个教学院(部),开设食品营养与检测、生物制药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电子商务、高铁客运乘务、护理等42个专业。学校教学手段先进,教学设施完善,实验仪器齐备,现有多媒体教室147个,专业实验室73个,计算机机房22个,计算机1050台,校内实习实训基地3个,并配有各种数控机床、拆装汽车等实习实训设备65台。其中,农产品加工与检测实训中心为吉林省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实践教学基地200多处,图书馆藏书33万册。学校建有全国计算机等级、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等10个考试点,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站)6个,可为生化药品提取工、汽车维修工、数控机床操作工、食品质量检验工、车工、电焊工等30个工种做职业技能鉴定,学生不出校门就可取得所学专业的职业上岗证,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学校现有省级教育改革试点专业1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优秀课程16门,近几年来共承担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20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9项,发表学术论文1200余篇,编写教材、论著近300余部。迈入新时代以来,新一届学校党委班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省高校工委、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切实发挥党委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作用,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带领全校师生员工按照学校第一次党员大会确定的“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新思路、新战略,新定位、新目标,新任务、新举措”,围绕“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等职业技能型大学”建设总目标和“有理想、爱国家,讲文明、守纪律,能吃苦、稳基层,实践动手能力强”人才培养总体目标,以“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决心和意志,大力实施学校“三步走”战略、“六化”发展思路、“十大”计划;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 “12345”思政工作新思路,实施“六位一体”思政教育新模式,以“弦歌六十载·奋进新时代”建校60周年为契机,全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计划”,加快完成“两年改观、三年见效、五年形成特色”的“七大平台”建设目标任务,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吉林工程”文化,塑造“吉林工程人”形象,展现“吉林工程人”心系学校、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形成校园文化特色品牌,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特色办学和优质就业思路,校企合作注重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双主体”作用;产教融合着重强调专业设置紧贴产业发展需求,课程教学内容安排紧贴职业标准;“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紧贴岗位能力形成过程要求,教学环境营造紧贴生产现场实际场景。通过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实施“一院、二群、三品”专业特色办学举措。(注:“一院两群”是指学校设置的每个二级学院都要打造“一个专业群,一个企业群”,每个专业群依托并服务一个企业群,企业群支持专业群,实行校企紧密合作、产教深度融合的特色专业办学模式,专业群按照大类培养,学生入校一年后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就业需要选择专业,每一个专业群背后至少有3至5个企业集群支撑,合作办学;“三品”是指每个专业群至少有一个省级以上的优势品牌专业,每个企业群至少有一个规模以上的国内500强的品牌企业,每个学院至少有一个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品牌项目,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熟练掌握至少3种企业需求的职业技能。)目前,学校与维柴动力德国博世公司、珠海鼎立集团、凤凰卫视教育集团、百度集团、吉林国文医院、天津坤宏海事教育集团、一汽富维、一汽佳宝、中粮集团、海尔集团、北京京东方、苏州佳世达、浙江吉利汽车、南京熊猫、益海嘉里集团、宁波舜宇集团、吉林敖东制药等150余家大型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签订了长期用人协议。近年来,学校每年都举办大型校园供需洽谈会,每年进校招聘企业达300家以上,岗位信息供需比达5:1以上,就业多在东北三省、京津冀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等城市群。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85%以上,超过全省高职和本科平均比例,年终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既保证了毕业生的就业,又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注重对外交流和学习,有多名教师先后到美国、德国、日本、新西兰、台湾等地进修和学术交流。学校现在正朝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技术技能型大学的目标阔步前进!
  • 长春工程学院长春市朝阳区
    学校简介长春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理学、艺术学、文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深厚建筑、水利、电力、地质等基础工业行业背景及鲜明办学特色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是吉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A类高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CDIO工程教育改革”试点高校,“新工科”综合改革类项目实施高校,“欧盟伊拉斯谟计划研究生国际化培养项目”实施高校,“吉林省转型发展示范高校”,吉林省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示范高校(A类)。学校具备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资格,是首批试办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的全国五所大学之一,曾是具有国防生招生资格的全国百所大学之一。底蕴深厚,行稳致远。学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建国初期。1951年至1953年,长春土木建筑高级职业学校、长春测量地质技术学校和长春水力发电工程学校先后成立,历经五十载,三校几经易名,隶属关系和办学层次多次变更,主要归属原冶金工业部、水利电力部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等管理。上世纪60年代,长春水力发电工程学校曾升格更名为吉林水利水电学院,举办本科教育。1997年,三校均成为全国示范性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2000年3月,三校合并组建长春工程学院。两区办学,资源丰富。学校现有湖东和湖西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45.8万㎡,各类校舍总建筑面积46.3万㎡,拥有固定资产总值10.76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18亿元,图书馆拥有中外文纸质图书176.43万册、电子图书125.69万种。强化学科,精进专业。学校现有涵盖工学、管理学、理学、艺术学、文学等5个学科门类;16个硕士研究生专业培养方向;6个省特色高水平学科,全部进入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客观评价排名前30%,且全部进入全国校友会排名前50%。设有22个教学机构,开设59个本科专业,52个本科招生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地方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11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7个国家级、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2个国家CDIO试点专业,1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5个省级品牌专业,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立德树人,精育英才。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研究生、国际学生共1.6万余人。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治校方略,面向基础工业行业,服务吉林、辐射全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建筑、水利、电力、地质、机械等基础工业行业培养立德为先、身心两健、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15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50%以上就业于大中型国企。涌现出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建(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原总经理、首席科学家)、国家水利部原部长鄂竟平、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王德学、中国文联原副主席段成桂(伯硕)、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原黄金指挥部少将苗树茂等八位省部级领导干部,还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裴向军、“全国劳动模范”柴永征、曹玉兰、“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全国十佳最美地质队员”郭俊华等一大批杰出校友。学校在全国各地建立了39个校友会,同时在俄罗斯、英国、巴基斯坦等国家建立了海外校友会,校友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名师荟萃,学高身正。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300余人,其中专职教师986人,80%以上为“双师双能型”教师,正高级职称136人,副高级职称35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18人。58人被相关科研单位和高校聘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矢志创新,服务社会。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工作,与吉林省政府等有关部门以及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等所属100余家大型企业开展跨学科、跨领域深度产学研用合作。建有23个国家及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相关研究方向独具特色,在省内优势明显。承担多项国家自然基金、科技部、世界自然基金会等高水平科研项目。近5年,获国家及省级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等37项,为企业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7亿余元。设计研究院、继续教育学院、吉林应急管理学院、BIM技术产业学院、吉林省建设发展研究院、人工智能技术研究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应用技术学院发展势头良好,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广泛交流,合作共赢。学校英国西苏格兰大学、俄罗斯南俄国立技术大学、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美国宾州滑石大学、日本武藏浦和日本语学院、德国卡塞尔大学等30余所国外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互派留学生,互派专家、学者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并与英国西苏格兰大学、俄罗斯南俄国立技术大学、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合作举办本科教育项目。学校扎实开展国际学生教育,国际学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学校注重学生的能力提升与身心塑造、道德养成与情怀涵育、价值观培育与科学方法培养,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秉承“明德致远、笃行务实”的校训,传承“重教崇实、和谐创新”的校风,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支持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近5年,学生在各级各类的创新创业、文体艺术等竞赛活动中,获省级以上奖3000余项,其中,国家级一、二、三等奖670余项。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全国高校优秀网络通讯站”“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吉林省模范集体”“吉林省精神文明标兵单位”“吉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吉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状”“吉林省五四红旗团委”等数项荣誉。凡益之道,与时偕行。长春工程学院全体师生将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围绕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及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总体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追求发展新高度、增强发展新动能,以“新工科”建设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化特色为核心、以人才队伍为关键、以重大平台为支撑、以开放办学为路径、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塑造形成高素质队伍、高效率机制、高水平管理、高活力氛围,继续保持为基础工业行业服务的办学特色,为建成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 吉林职业技术学院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学校简介吉林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地处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自治州”、“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美誉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西邻国家级4A级景区琵岩山风景区,南望两岸稻花香的海兰江。学校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着眼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校区内松杉叠翠、环境优雅,教学、生活、服务功能区兼备,拥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和先进配套的教学设施。学院现有41个专业,涵盖10个专业大类,主要对接现代服务业,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吉林职业技术学院隶属吉林省教育厅,其举办者为吉林省批准成立的首家教育集团——吉林东华教育集团。该集团建有三大类实体,教育院校类包括吉林职业技术学院、长春科技学院、吉林职业技师学院、黄山健康职业学院,初步形成了融应用型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中职教育和继续教育梯次化的办学体系。同时,建有吉林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和长春科技学院附属医院;科研开发类包括吉林省中韩动物科学研究院、吉林省长白山野生资源研究院、吉林省长白山鹿产品科学研究院、吉林省长白山温泉研究院、吉林省东鳌中医中药研究院等,科研带头人均为国内名家学者;服务类实体企业包括东鳌教育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三亚分公司、长春双阳湖医养康复中心、吉林省大美长白山生态科学示范园区管理有限公司、吉林兰苑物业有限公司、亚洲最大的室内温泉、4A级旅游景区——吉林省御龙温泉、吉林省东鳌鹿业集团有限公司等,是教学实训、实习基地和产教融合的重要平台。新时期赋予新任务,新起点承载新使命,走上中国高职教育“快车道”的吉林职业技术学院将立足时代发展,服务社会经济,建成办学理念先进,文化特色鲜明,教育模式独特的综合性高职院校。我们在“吉职”等你来!吉林职业技术学院与龙井市政府合作投资16亿打造的新校区(海兰江大学城)规划总占地面积61.48公顷,总用地面积27.27公顷,总建筑面积 34.668 万平方米,其中建筑单体共25座,共分为大学城建筑18座,孵化企业办公楼7座:校园内建筑有:食堂、实验楼、专家公寓、留学生公寓、办公楼、体育场设施用房、图书馆、教学楼、实训楼及基础设施配套工程。
  • 学校简介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吉林省交通学校,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与吉林省交通职工大学合并成立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第一批、吉林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国家百所骨干高职院校之一。建校60多年来,学校坚持“立足交通行业、面向区域经济、服务吉林发展”和“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形成了办学有企业互动、教师有高尚师德、教学有质量保障、育人有良好氛围的人才培养局面。学校始终秉承“崇实 尚善 弘毅 求精”的校训,作为吉林省交通类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为我省交通行业培养出大批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共培养出各层次应用型高技能人才6万余人,其中有15人次获得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及国家级设计大师称号,被誉为吉林交通事业的“黄埔”,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6年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3年通过教育部的验收。同年10月,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6年被吉林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单位。2017年评为吉林省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和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2019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单位,高质量通过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和吉林省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学校验收;同年,我校被确定为吉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被遴选为教育部“人文交流经世项目”首批“经世国际学院”院校。学校两次被省政府授予“吉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省政府授予“法律进校园”先进单位、省教育厅授予“依法治校示范校”,学校现为吉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吉林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诊断与改进主任委员单位。学校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11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935万元。校内实训室和实训基地81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243个。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474人,教职员工453人,专任教师274人。目前,有教授42名,副教授105名, 博士、硕士225名,引进高技能人才4名,“双师型”教师245名;全国交通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带头人2人,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突出贡献人员3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2人,吉林省优秀教师1人,长白山学者1人,长白山技能名师19人;省级优秀团队8个。2人获吉林省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1人获吴福—振华交通教育奖。学校下设10个学院、2个部和2个校企合作分院共14个教学部门。开设33个专业,建有国家级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省级示范专业8个,省高水平专业12个,省级品牌专业群5个、特色专业群6个,吉刚学院“前厂后校”办学模式评为吉林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机械工程学院的“冠名订单”模式被评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物流管理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物流人才培养基地;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学校着眼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装备、交通管理、交通服务四大领域构建对接交通产业的大交通专业群格局。学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积极推进职业技术素质教育。近5年,学生参加全国、省级技能大赛获各级奖励200余项,参加各类文体比赛获金牌180余项。毕业生综合素质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学校加强教学科研工作,获国家、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2项,其中国家二等奖1项,省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16门、省级优秀课程40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53门,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寒冷环境交通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寒区新能源汽车运用工程实验室”被省发改委批准为省级科研机构。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先后与英国、韩国、德国等大学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友好往来与合作关系。社会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充分发挥我校人才优势,依托学校牵头成立的吉林交通运输职教集团平台,建成了面向社会进行职业培训的“一个基地、四个中心、一个实验室”。大力开展面向寒区的交通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技术服务,年平均培训22000人/天;积极参与通梅高速、鹤大高速、长春市“两横三纵”快速路等工程质量检测评价80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继续不断强化内涵和外延建设,不断提升办学规模、质量、效益,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政府满意、社会满意、家长满意、学生满意和教职工满意的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高职院校目标而努力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