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广东:2009年高考各批次录取分数线公布
2009-06-29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第一批本科院校文科类最低控制分数线587分,理科类为585分。以下为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广东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科类/批次 一批 二批A 二批B 三批A 三批B
文科类 587分 540分 507分 448分 360分
理科类 585分 530分 507分 450分 365分
体育类 340分 235分 280分 200分 275分 200分 255分 190分 245分 180分
美术类 342分 240分 295分 223分 265分 210分 220分 195分 200分 165分
音乐类 342分 76分 268分 64分 260分 63分 235分 55分 200分 45分

一、 第一批本科院校(含执行本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的提前批本科院校及外语专业)

文科类:总分587分。

理科类:总分585分。

体育类:文化科总分340分,体育术科235分。

美术科:文化科总分342分,美术术科240分。

音乐科:文化科总分342分,音乐术科76分。

二、 第二批本科院校

A线(含执行本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的提前批本科院校及外语专业)

文科类:总分540分。

理科类:总分530分。

体育类:文化科总分280分,体育术科200分。

美术科:文化科总分295分,美术术科223分。

音乐科:文化科总分268分,音乐术科64分。

B线

文科类:总分507分。

理科类:总分507分。

体育类:文化科总分275分,体育术科200分。

美术科:文化科总分265分,美术术科210分。

音乐科:文化科总分260分,音乐术科63分。

三、第三批专科院校

A线(含执行本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的提前批专科院校及外语专业)

文科类:总分448分。

理科类:总分450分。

体育类:文化科总分255分,体育术科190分。

美术科:文化科总分220分,美术术科195分。

音乐科:文化科总分235分,音乐术科55分。

B线

文科类:总分360分。

理科类:总分365分。

体育类:文化科总分245分,体育术科180分。

美术科:文化科总分200分,美术术科165分。

音乐科:文化科总分200分,音乐术科45分。

(二)第三批市属专科学校(含体育、美术、音乐)面向本市招生的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可由各市招生委员会根据本市院校招生计划及生源情况提出,并报省招生委员会审批。

四、高等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文化科总分250分,并取得广东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技能课程考试合格证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招收退役士兵的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按文化科总分单独划定。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普通高等公办全日制专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52年,前身为叶剑英元帅在兼任华南垦殖局局长期间创办的华南垦殖干部学校,1984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广东农垦管理干部学院,开始举办大专学历教育,1989年经农业部批准挂牌“农业部华南农垦干部培训中心”,1993年易名为广东农工商管理干部学院,2000年转制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立德博学、知行合一”的校训和“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坚持“依托农垦、面向广东,辐射全国,服务农垦产业转型升级、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服务定位,围绕“国内一流、世界水平、凸显热带农业产业特色、树立中国职业教育品牌”的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稳规模、提质量,走出了一条具有农工商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之路。 2005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2016年被确定为“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荣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服务贡献、国际影响力、教学资源”等三个全国50强。2021年,高职院校“创新强校”考核成绩位居全省第一名,入选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培育单位,被教育部、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获“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2年入选《2021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高职院校资源建设优势学校60强”、“服务贡献典型学校60强”、“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100强”三大榜单。学校先后荣获“广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广东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技术创新型)示范基地”、“BTEC大中华区优秀示范中心”、“广东省高校十大校园文化品牌”等称号;先后成立“广东农垦经济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广东农垦综合类职业农工培训基地”、“广东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示范基地”等等。 学校现有广州天河和增城两个校区,热带农林学院、商学院、管理学院、财经学院、智能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外语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以及基础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教辅培训机构,设有热带作物研究所、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计算机应用研究所、通信技术研究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学校开设49个招生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8个,包括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食品智能加工技术、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大数据与会计、商务英语、现代通信技术、软件技术;省高水平专业群7个,省级品牌专业16个,名列全省前列,其中一类品牌专业有作物生产技术、市场营销、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二类品牌专业有会计、食品加工技术、商务英语、软件技术、通信技术、酒店管理、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园林技术、国际金融、汽车营销与服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流管理、产品艺术设计;省高职教育重点专业4个,包括大数据与审计、旅游英语、现代文秘、动漫制作技术;并开设省高职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3个,1+X证书试点43个,与本科院校合作协同育人专业项目11个。 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8项,二等奖6项;学校教学资源丰富,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国家级5门、省级1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1门、省级19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全国职校课程思政典型案例10个,其中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设有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国家级实训基地4个,省级7个,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3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2个;全国农村创业园区(基地)1个;产教融合创新平台3个。 师资业务水平高。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50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珠江学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名,全国巾帼女标兵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人,省级教学名师9名,“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名,“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人,南粤优秀教师16名,省级青年教师2名,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专业领军人才4名,省级高层次技能兼职教师43名。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成绩优异,历年获国家级奖项8项,省级奖项102项,多次全省排名第一。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2万多人,在校生规模居全省职业院校前列,招生范围遍及广东、湖南、新疆、江西、广西、河南、海南、贵州、甘肃、山西、四川、云南等12个省(区),考生报考踊跃,生源优势持续领跑。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和薪酬稳居全省前列,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 学校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传承农垦精神薪火,创办校内各类学生刊物8种,成立各类学生社团48个,定期举办科技学术节、文化艺术节、创意比赛、运动会等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助力学生成长成才。2021年全校师生各类竞赛共取得省级以上奖励近300项;教师在省教学能力比赛、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和微课大赛中荣获奖项93项;一等奖数量及获奖总数均居全省第一;立项课题211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课题59项,位居全省高职院校第3位。 学校积极开展“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服务工作,与英国、德国、美国、马来西亚和港澳台开展长期合作,引进中英合作项目,成为国内规模最大、质量最优的BTEC教育中心;输出与东南亚国家“一带一路”合作项目,为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的企业院校开发了多门课程;承担了国家农业农村部援外官员培训项目,为22个国家近千名官员提供了培训。 展望未来,学校将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创新,强化政校行企协同,积极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水平、凸显热带农业产业特色、彰显中国职业教育品牌”的高职院校,成为中国及世界热带农业经济发展“智库”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示范者和“走出去”发展的引领者、展示中国职业教育品牌的重要窗口。(数据更新至2022年2月)
  • 学校简介广东医科大学的前身是中山医学院湛江分院,创建于1958年,1964年升格为五年制医学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湛江医学院,1992年易名为广东医学院,2016年更名为广东医科大学。1960年被评为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单位,1978年有2项科研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励,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列为广东省属重点建设大学,1991年获广东省办学水平评估一等奖,2005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2008年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2年获批设立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2013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5月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16年1月学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20年7月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19年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有效期6年。2021年8月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学校还进入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世界大学排名中心(简称CWUR)和美国权威的USNews世界大学排行榜两个著名权威榜单。学校总面积近2300亩,由湛江校区、东莞校区两部分组成,湛江校区位于富有亚热带风情的沿海开放城市湛江市;东莞校区创建于2002年,位于东莞市美丽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5万余人,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院、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4个学院(部)。学校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4个(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省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攀峰重点学科1个、省级优势重点学科2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4个),珠江学者岗位计划设岗学科5个。设有普通本科专业37个,覆盖医学、理学、工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7个学科门类,面向全国26省和港澳台地区招生。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广东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2个,广东省高校重点专业4个,广东省级课程思政建设改革项目9项。有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17门。近两届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有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5个临床专科)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9个临床专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4个。学校现有教职工1868人,其中专任教师1329人,博士生导师67人,硕士生导师921人(含附属医院),双聘院士2人,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2人和讲座教授2人,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学校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等8人,广东省教学名师7人,“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4人,省“特支计划”人才2人,“扬帆计划”32人,南粤杰出教师、南粤教坛新秀、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和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60人次,广东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和名中医5人,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17人。学校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7个,专门建立了1万多平方米、设备齐全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现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14所非直属临床医学院,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合作教学机构遍布我省各地,形成了良好的校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有科研平台服务管理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6个、市厅级重点实验室2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是“广东省医学分子诊断协同创新发展中心”、“湛江市医药产业联盟”、“广东省生命文化学会”等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的牵头单位或会长单位。“十三五”期间,获国家级科研项目168项,其中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3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 SCI/EI 收录论文 1309篇,出版学术著作61部,获国家专利授权128件,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5项。学校网络是广东教育科研网湛江地区汇接中心,全面覆盖湛江、东莞两校区和直属附属医院,校内数字信息点超过3万个,建设有网络教学平台和各类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学校还拥有现代化的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总量198万多册,电子图书151万多册,音视频材料9000多小时,订有纸质期刊800多种,电子期刊4万余册,购买及可利用中外文数据库30余个。《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葡萄牙、芬兰、波兰、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5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了各类交流合作。先后加入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一带一路”热带医学联盟、中芬应用型科学大学联合会,师生参与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活跃度逐年提高,先后获得欧盟“伊拉谟斯+”高校能力建设及教师交流项目。学校于2010年起招收港澳台学生,2019年起招收本硕博层次来华留学生。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始终坚守“面向基层兴医强医,培育英才守护健康”的责任担当,形成了面向基层培养高素质医学专门人才鲜明的特色,获得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家的高度认可,得到张德江、胡春华等领导的高度评价,《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和《中国教育报》等媒体的充分肯定,称赞学校是“基层医生的‘摇篮’”。办学64年以来,学校为国家和地方共培养输送了23万余名医学人才。学校生源充足,是广东省考生报考的热门省属本科院校之一。通过质量工程的建设,毕业生基础知识牢固扎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近5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7.04%,在省内位居前列。2016年至今连续六年获得全国“最佳实践大学”殊荣。学校近五年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国家级170项、省级409项。学校团委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学校恪守“立志立德、求真求精”的校训,秉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广东医精神,弘扬“严谨、朴实、仁爱、奉献的校风”,实施特色发展核心战略,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人才强校为要务,以社会服务为己任”的办学理念,立足广东,融入湾区,面向全国,走向世界,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同类先进、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医科大学,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崇高职业道德、强烈社会责任、深厚人民情怀,富有良好科学精神、创新素质、国际视野,具备坚实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厚实人文素养,服务卫生健康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国家和广东省的卫生健康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截至2022年3月1日)
  • 学校简介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简称:现代学院 代码13912 )是2005年设立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地处广州市天河区,紧临科学城。2010年通过广东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学校以工科为主,文、经、管、艺协调发展;设有信息工程、机电与自动化、建筑与艺术、经济与管理和专才学院等二级学院;开设了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等39个专业。学校坚持以全过程信息化教学为引领,以专才办学为品牌,以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办学思路,着力打造现代信息特色和专才办学品牌;现有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重点(特色)专业3个,省高职教育专业领军人才1人,省级高职实训基地4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等。学校是广东省“三二分段专升本协同育人”试点高校、教育部授予的“国防教育示范校”、广州市信息工程专业继续教育基地、广州市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学校获省首届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一等奖,师生获省级及以上一、二等奖50多项。学校招生录取率、报到率、毕业生最终就业率、雇主满意度等位列民办高职院校前茅。据麦可思研究报告,我校毕业生在工作能力和掌握的核心知识两项指标均排省内同类校第一。学校为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4万多名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学校树立“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立足广州,服务珠三角,面向全省”的办学宗旨,确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校企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最终目标,探索办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努力打造特色。学校以工科为主,文、经、管、艺术协调发展。下设”专才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电与自动化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五个分院和“基础部”、“思政部”二部。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互联网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智能制造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城市轨道交通与运营管理、工程造价等39个专业方向,为珠三角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学校建有网络技术、信息安全、计算机应用技术、无人机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电子商务、数码动漫设计、环境艺术工作室、多媒体技术、服装与服饰等82个专业配套的校内实验、实训室,学校与新宝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海格通信智能有限公司(军工企业)、LG乐金显示(中国)有限公司、惠州华星光电有限公司,徐工集团、信科教育集团、美的集团、瓜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信科教育集团、科捷物流集团、广州新思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盛华信息有限公司、广州文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置家集团、广州问道数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永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蓝月亮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广州穗峰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啄木鸟房屋科技有限公司、天琥互联网设计有限公司(广州公司)近年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成为中央财政支持高职教育实训基地,获得中央财政400万元资金的资助,现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这将极大地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与实践教学水平“信息安全实训基地”、“计算机网络技术(云技术)实训基地”和“汽车运用技术实训基地”被评为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计算机安全技术课程成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近年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成为中央财政支持高职教育实训基地,获得中央财政400万元资金的资助,现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这将极大地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与实践教学水平“信息安全实训基地”、“计算机网络技术(云技术)实训基地”和“汽车运用技术实训基地”被评为省级高等...
  • 学校简介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是广东省教育厅直属的华南地区唯一一所公办女子高职院校,创办于1981年。2020年4月,学校被确定为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5年以来,学校被认定为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省安全文明校园、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省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建设基地、全国家庭教育学会广州培训基地、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学校目前处于一校三区的发展格局,现建有番禺校区和海珠校区,清远省职教城校区正在筹建中。番禺校区毗邻广州亚运城,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腹地,校园环境幽雅,办学条件优良,教学设施完善。海珠校区在广州塔附近,2016年3月获省人社厅批准为“第二批区域性(特色性)创业孵化基地”,成为省级区域共享型的“广东女性创新创业基地”,并纳入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体系一并建设。学校还与番禺区教育局共建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番禺附属幼儿园,是一所公办的全日制改革示范园。学校现有在校生8900余人,设有教育学院、外语外贸学院(国际交流学院)、旅游商贸学院、应用设计学院、管理学院等五个全日制二级学院,另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创业学院,开设专业近30个。建有136个校内实训室,17个实训基地,20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图书馆藏书50多万册。 学校拥有一支专业、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教学和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47名;聘请国家级、省级行业大师3名,省级高层次技能型企业兼职教师36名。校内专任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的占83%,具有高级职称的占39.27%,已取得硕士以上学位的占75.3%。各专业都有一批年富力强的教学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并聘请校外的专家、企业家和业内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学校全力推进“三维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2年12月,学校联合近百家政府机构、行业、企业、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和高等院校、中职学校,牵头打造了我国首个女性职业教育集团——广东女性职业教育集团,形成了政、行、校、企多方联动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2016年3月,学校又牵头成立广东巾帼创新创业联盟,海珠校区建设成省级区域性、特色性“创业孵化基地”。学校是广东省委党校唯一指定的中青年女干部培训基地,从1991年开始,已连续培训58期学员,为广东乃至新疆、西藏培养中青年女干部近3000名。学校还与港澳地区及日、美、德、澳等国多个高校和妇女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广东省多所知名大学合作举办本科班。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具有高尚品德、高雅气质和高新技能的创新性女性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发挥性别优势,创建女校品牌,形成以女性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大力发展妇女干部教育、妇女技能培训、妇女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女性终身教育的多形式的办学格局。学校将“创新强校工程”作为提升质量的重要抓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拥有教育部骨干专业2个,省级品牌专业4个,省级重点专业10个,学前教育、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企业管理等4个专业群获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设。建有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4个,省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17个(含省级公共实训中心4个),校企共建协同育人中心(创新中心)7个。近五年学生参加全国和全省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共获奖169项。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就业率历年保持在98%以上。第三方机构独立调查显示,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达98%以上,远高于全国同类院校平均水平。 建校以来,学校在开发女性潜能、促进女性就业、探索女性特色教育、推进男女两性和谐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各级领导对女院给予亲切关怀,张德江、汪洋、陈慕华、彭珮云、顾秀莲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小丹、卢瑞华、张帼英、李鸿忠、刘玉浦、林少春、温兰子、雷于蓝、覃伟中等省领导曾多次莅临学校视察,对学校办学给予高度评价并寄予殷切期望。
  • 湛江科技学院湛江市麻章区
    学校简介❑学校简介湛江科技学院坐落在中国大陆最南端的美丽港城湛江市,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于1999年由广东海洋大学与湛江寸金教育集团合作创办,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为独立学院,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经过2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已成为粤西地区规模最大、具有重要区域性影响、办学特色鲜明的民办本科高校,先后获得“广东省民办教育突出贡献奖”“中华文化传承基地”“湛江市园林式单位”等荣誉称号。❑办学思路与目标湛江科技学院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学校正处于落实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迈入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形成高水平发展的新格局的历史新方位。新时代学校办学治校的新思路:学校确立了“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服务荣校、文化名校”的办学思路;坚持“应地所需、依地而建、为地所用、因地而兴、受地所托、顺势而为”的基本方略;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专业建设的龙头地位、教学条件的保障地位、师资队伍的关键地位、党建工作的核心地位、依规治校的基础地位,沉心静气抓好教学基本建设,积极稳妥推进教学改革,严格规范做好教学管理,凝心聚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新时代学校发展的新战略:学校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按照新校名赋予的办学新功能,确定了创新发展“新工科”、积极发展“新文科”、聚焦发展“新商科”、联合发展“新医科”的发展战略。通过新增医学门类的学科专业增加“科技”新元素,通过新办“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新专业,为“新商科”赋能数字经济的新技术,通过学科交叉融合改造传统老专业,体现当代科技发展的新要求。新时代学校发展的新目标:在“十四五”期间通过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加快发展,学校的经济学类、金融学类、工商管理类、管理学类等“新商科”专业群具有明显优势,机械类、计算机类、土木工程类等“新工科”专业群发展势头强劲,语言、艺术类等专业具有自身特点,中医学类专业具有一定基础;初步构建起学校的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相同步、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主导产业相适应、学校的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技术需求相衔接、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区域所需的专业人才职业能力要求相匹配的事业发展新格局。把学校建成在国内民办高校中有一定影响、广东有重要地位、粤东西北地区有标杆示范作用的高水平创新创业型大学。新时代学校发展的新定位:根据本科院校建设发展规律,学校在深入研究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从办学目标、服务面向、办学类型、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五个维度形成了学校发展的新定位。办学目标定位:建设区域性、应用型、国际化,具有鲜明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学科特色的高水平创新创业型民办本科院校。服务面向定位:立足粤西地区、扎根广东,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城市群、主动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办学类型定位: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核心和主体,创造条件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积极拓展国际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学科专业定位:以工学、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文学、艺术为两翼,以教育学、医学为重要补充的多科性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较好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核心素养和创新创业关键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机构设置学校下设14个二级学院,14个党政管理机构及群团组织;设有4个行业产业学院——“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产业学院”“智能财务产业学院”“智慧城乡建设产业学院”“滨海智慧旅游产业学院”;1个智库——“沿南海经济带研究院”;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办学条件学校拥有现代化的大学校园,现有麻章、新湖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近1990亩,校舍建筑面积近70万平方米。新湖校区2020年被列入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按照“现代化、智慧型、书院式”的建设目标,匠心独运打造中西合璧、湖光秀色的巍巍学府,将中国传统书院理念贯穿始终,以校园中轴线为脊,以文理湖为翼,以中轴延展至美丽的湖水为景,校园布局犹如“大鹏展翅”,表达了湛江科技学院展翅腾飞,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办学愿景。麻章校区建筑以明快的橙色为主色调,象征青年大学生青春活力,古朴的钟楼警示莘莘学子珍惜时光,切勿虚度光阴,校区建筑功能划分合理,建筑风格独特,建筑寓意深刻,建筑群楼错落有致,彰显校园浓郁的人文气息和深厚的办学底蕴。学校图书馆由麻章和新湖校区两馆组成,馆舍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图书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资源丰富,能够为师生提供藏、借、阅一体化和跨校区“一证通”借阅模式新服务,是广大师生潜心学问、探究真理的理想圣地。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种类齐全,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现有馆藏纸质图书197.55万册,电子图书108.43万册(种),学校长期订购纸质中外文报刊900多种,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库等15个数据库,拥有电子博、硕士论文近200万篇,电子期刊12918种,形成了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兼备、文字类资源和多媒体类资源互补、与全国图书馆资源文献共享三个层次分明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能够为全校学生学习、教师科研提供全方位的文献资源信息服务。学校高水平推进“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实验室建设,建成校内实验室168个,总建筑面积超21000平方米;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54个。其中,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智能财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财务共享服务实验室、同声传译等实验室建设水平先进。❑师资队伍教师是学校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校之基。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相继推出“特聘教授计划”“学科专业带头人培育计划”“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招聘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潜心育人、充满活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近1000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近200人,具有研究生学历近600人,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博士、硕士20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级领军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南粤优秀教师10人,省特级教师及教学名师12人,民办教育优秀教师3人 。一大批“双一流”高校的优秀毕业生、行业企业领军人才来到这所临海而建的现代化大学,怀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梦想,在朝气蓬勃的湛江科技学院挥洒青春。广大教师扎根杏坛、潜心教学,教学科研成果丰硕。❑人才培养学校面向全国9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0000人。已有5万多名德才兼备的毕业生走出校门,深耕在湛江和省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2021年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近500项,展现出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过硬的实践实操能力和宽广的专业视野,毕业生以其“工作作风踏实、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真实”品牌形象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赞誉。❑学科专业学校以工学、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文学、艺术学为两翼,以教育学、医学为重要补充,开设有45个本科专业、6个专科专业,涉及经、文、工、教、管、艺、农、医8大学科门类,现有会计学、英语语言文学2个广东省高校重点培育学科,有英语、会计学2个省级一流专业,有音乐学、园林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3个广东省级特色专业。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7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立项44项,开设有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科学研究近3年,学校获省、市各类科研项目立项213项;发表论文1245篇;获授权专利(含著作权)47项;出版专著23部。其中,2021年学校获省、市各类科研项目立项138项;发表论文481篇;获授权专利(含著作权)29项;出版专著11部。❑对外交流与合作学校作为一所年轻而有活力的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紧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形式,在稳步发展的同时,务实渐进地开拓国际市场,致力于打造学校国际化教育品牌。在学校的专任教师队伍中,活跃着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欧洲等外籍教师的身影。学校与英国、澳大利亚、泰国、日本、韩国和港澳台地区等二十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多所高校开展了交流与合作,开展硕士研究生保荐、双学位、交流交换生、短期研修、志愿服务等三十多个项目。近年来选派近800名师生赴境外进行交流学习,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精英人才,同时吸纳外国籍学生到我校进行长短期交流学习。 (2022年3月更新)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