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广西: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体育类专业全区统一考试考生防疫须知
2021-11-0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我区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体育类专业全区统一考试(以下简称体育统考)将于2021年11月26日至12月3日在广西民族大学举行。为切实保障广大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自治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的最新防疫工作要求,自治区招生考试院对考生参加考试的防疫要求提示如下:

一、做好健康监测

(一)考生须在考前做好自我体温监测,考前14天(第一批考试从11月12日起;第二批考试从11月16日起。下同)内出现发热、乏力、咳嗽、呼吸困难、腹泻等病状的,须及时就医,并提供医院的诊断证明。

(二)考生应避免前往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或国(境)外,避免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或近期国(境)外返桂人员接触,避免到人员流动性较大、人员密集的场所聚集。

(三)尚未申领“广西健康码”的考生可直接扫描或识别下图二维码,选择任意一个APP或小程序申领。考生应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码情况,如显示为“红码”或“黄码”,要尽快与所在单位、社区及辖区疾控部门联系,并配合落实相关管控措施。

(四)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显示考前14天内有境外或国内非低风险地区活动轨迹的,须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首场考试考前48小时内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阴性报告(纸质或电子均可)。

二、做好自我防护

(一)考生须提前准备好足量的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等防护物资。

(二)考生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赴考时,须全程佩戴口罩,做好身体防护,与周围乘客尽可能保持安全距离。

(三)考生在考试进、退场过程中须始终佩戴口罩(身份核验时除外)。

(四)考生要切实增强疫情防控意识,认真做好自我防护,考试期间做到勤洗手、不串门、不聚餐、不聚会,不出入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避免社交感染。

三、服从考点安排

(一)考生须登录“广西招生考试院”网站(网址:https://www.gxeea.cn/)自行下载打印《广西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体育类专业全区统一考试疫情防控承诺书》,如实填写后亲笔签名,并在本人首项考试检录时按考点要求交指定工作人员审查。

(二)考生在入场、候考、考试和离场等环节要积极配合考点工作,因不服从考点安排而影响考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三)考生每项考试前,须提前到达考点,按照考点指引检测体温,持本人《准考证》、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考试。

(四)考试当日体温测量低于37.3℃方可进入考点;连续两次检测超过37.3℃(含37.3℃)的,按考点有关疫情防控要求处理。

(五)考试结束后,考生须按考试工作人员指令有序离场,不得拥挤,不得私自在考点逗留。

对于刻意隐瞒病情,不如实报告发热史、旅行史和接触史,以及拒不配合考试期间疫情防控工作的考生,将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传染病防治法》《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等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附件:广西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体育类专业全区统一考试疫情防控承诺书

----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有东盟校区、青秀校区、平果校区三个校区,占地总面积1900余亩,总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学生15183人,成人教育学生1352人。学校八十余载办学深耕学前教育,已发展成为服务广西“幼有所育”的排头兵和广西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领跑者、广西幼儿园园长的“摇篮”。学校坚持“拥抱小小孩,国家才有大未来”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进“双高”建设和内涵建设,努力实现建设全国领先、特色鲜明、开放发展、校园和谐、社会满意的高水平幼儿师范本科院校的目标。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学校前身是1938年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张雪门创办的北平香山慈幼院桂林分院广西幼稚师范学校,开创了广西全日制幼儿师范教育的先河。此后,学校几度迁址,数易校名,2009年升格为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秉承“慈幼为源,立人为本”的校训精神,共为国家尤其是广西培养了10万多名幼教人才。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学校设有学前教育学院、特殊教育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和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31个专业(方向),建有广西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特殊儿童关爱服务中心、附属实验幼儿园1所(自治区级示范幼儿园)共2个园区和178个校内实习实训室、166个校外教育实习实训基地。成立了广幼稚慧幼教集团,对外合作办园8所,已开园4所,为社会提供优质学前教育学位1306个。广西壮族自治区幼儿教师培训中心、广西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挂靠我校。近年来,学校立足学前教育、凸显艺术教育、拓展特殊教育、渗透初等教育,形成了以学前教育为龙头、以特殊教育为特色、以艺术特色为亮点的特色专业群,构建广西一流、国内先进的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幼教、特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学校师资素质优良。学校师资素质优良。学校现有教职工57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02人,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200多人。1个团队入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团队入选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人入选广西高校卓越学者;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次,1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人获广西教学名师称号,1人获广西特级教师,4人入选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教师教研科研成果显著,2009年以来,获市厅级以上教研科研项目416项(省部级及以上45项);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教研科研成果奖31项。学校人才培养成果丰硕。学校近年来多次获得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以来,学生在技能比赛中荣获国家层面三等奖以上奖项680项,自治区级三等奖以上奖项1362项(一等奖363项),其中,荣获2020年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艺术技能(声乐表演)赛项二等奖1项。荣获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赛项团体三等奖1项、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赛项团体二等奖1项、艺术技能(声乐表演)赛项三等奖1项,第十八届“群星奖”1项,全国民族地区职业院校艺术教育展演金奖、铜奖各1项。2个歌舞节目登上中央电视台1号演播大厅。学校社会声誉良好。学校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技术支撑单位、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建设单位、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全国职业院校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单位、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校园文化先进单位、国家级幼儿教师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培训机构、国家第二批“1+X证书”试点院校、广西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优质省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自治区示范性教师教育基地、广西高校师范教育能力提升计划基地、广西学前教育教学法基地、广西学前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单位、广西职业教育表演艺术专业发展与研究基地、广西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群发展研究基地、广西第二批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
  • 学校简介玉林师范学院坐落在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的故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广西东南部的千年古城、对接沟通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经济区重要通道和关键节点的玉林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目前,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学科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0大门类,有65个普通本科专业。学校面向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东南亚、中亚等国家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888人。截至目前,我校联合培养在校研究生207人,共培养外国留学生近1200人。发展历程。学校创办于1945年,原名广西省立鬰林师范学校,1958年升格为广西玉林专区师范专科学校,开始招收高等教育层次的专科生。1994年更名为玉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玉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玉林市教育学院、玉林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广播电视大学玉林分校,合并升格为玉林师范学院。2007年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3年被列为广西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2014年被列为广西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同年,开始与陕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15年成为自治区首批综合改革试点院校与整体转型试点院校。2016年入选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合作院校。2017年圆满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8年扎实做好巡视整改和审计工作。2019年再次当选为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理事会联盟理事长单位。近年来,学校举全校之力申硕攻坚,力争成为新一轮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含本科教育、高职教育、成高教育、留学生教育,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综合性本科院校。办学条件。学校占地面积1700亩,总建筑面积61.8万平方米。学校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0379.8万元,图书馆馆藏各类中外文献纸质图书200.4万册、电子图书207.3万册,学校信息化建设覆盖教学、科研、学生宿舍、家属区等区域的所有建筑物。师资队伍。学校坚定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1492人,其中专任教师1111人、正高职称150人;具有博士、硕士以上学位教师人数占专任教师人数超过80%;具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108人。学校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自治区特聘专家、自治区优秀专家、广西高层次人才、广西高等学校卓越学者、自治区优秀教师等一批高层次人才。人才培养。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先后获评为广西高校师范专业办学能力提升计划项目首批示范性教师教育基地、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B类教师培训基地、广西第一批幼儿园教师教育基地、广西小学教师教育基地、广西第一批初中教师教育基地、广西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基地”,拥有自治区级特色专业群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自治区级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获得广西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3个、广西虚拟仿真实验中心3个,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入选教育部名单,形成了以师德教育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多媒体网络环境为支撑的基础教育优质师资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20多万“下得去,留得住,有作为”的义务教育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科学研究。学校科研实力逐步增强,建设有广西院士工作站(园艺工作站)、广西农产资源化学与生物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桂东南特色农产资源高效利用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复杂系统优化与大数据处理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桂东南珍稀经济物种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广西一流学科(培育)(系统科学)、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泰国研究中心”“白俄罗斯研究中心”等一批重点科研平台和基地。近年来,学校荣获广西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成果奖二等奖9项、三等奖27项,荣获广西科技进步奖2项,荣获国家基金项目72项。2018年,由我校田键教授主持的广西科技重大专项“富氧法制备纳米碳酸钙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获得经费1000万元,以我校王卓华教授为首席专家的项目《全清诗歌总集文献整理与研究》荣获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2019年,我校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2020年,我校荣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我校学子荣获首届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自治区主席奖;2021年,我校获得广西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立项。目前,学校正在全力打造“全清诗歌总集文献”“华人华侨”“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与社会治理”“先进材料”“功能农业”“珍稀动植物保护”等研究品牌。社会服务。学校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立了乡村振兴研究院助力玉林市乡村振兴产业,与玉林市政府共建玉林市大数据研究院、桂东南历史文化博物馆,与玉林市人大及贵港市人大共建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与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及玉林市委宣传部共建新闻学院,与玉林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共建玉林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城市和区域经济研究与服务中心,成立了玉林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农村教育研究院、玉商文化研究中心、桂东南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研究中心、广西侨务理论研究基地、广西地方文化研究与信息服务中心、碳酸钙产业研究院、广西传统工艺(芒编技艺)工作站、中国—乌克兰纳米炭黑联合研究中心、广西先进装备制造城(玉林)新材料育成中心等。2019年,国家文化重大工程项目《中华续道藏》第八团队(广西•贵州)工作站落户我校。社会声誉。学校生源持续向好,近年来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连续多年荣获“全区分类考试招生录取工作先进单位”“全区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近年来,学校被授予“广西森林单位园区”“广西高校来华留学教育先进单位”“自治区级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自治区卫生先进单位”“自治区卫生优秀学校”“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获评“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发展目标。学校秉承“以德为先,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遵循“厚德博学、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师范性”的办学定位,根据“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目标,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为建成“国内知名、区内领先,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而不懈奋斗。
  • 学校简介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创办于1979年,曾隶属于国家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1999年4月,学校划转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2012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15年12月增列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647人,其中本科生15147人。办学思路 学校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区域有鲜明特色、行业有重要影响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奋斗目标,以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增强办学实力,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办学能力,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办学活力,以服务与贡献拓展办学资源,努力成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建设和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科技服务基地、技术创新基地、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国际交流合作基地。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13人,外聘教师165人,折合教师数895.5人,生师比17.42:1。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74人,副高职称240人,高级职称占比38.62%;博士学位62人,硕士学位648人,硕士及以上学位占比87.33%;双师双能型教师328人,占比40.34%。现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有广西高等学校卓越学者、教学名师、广西技术能手等高层次人才39人;有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广西高等学校自治区级教学团队2个、广西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1个。教学条件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68.7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1.94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9.5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6亿元,有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实训场所等210个,含中央财政支持的各类实验室85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图书馆面积4.27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87.27万册,电子图书208.58万册,电子期刊86.83万册,数据库32个。校园网出口总带宽1.5GB,覆盖校园的信息点14845个,建有统一身份认证的教务、学生、科研、图书等功能完善的管理系统。人才培养 学校设有16个教学单位,33个本科专业,专业布局高度契合广西“14+10”现代产业、粤港澳大湾区重点支持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航空航天事业。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突出学生航天品质培育,确立了以“123456”为主要内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学校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2个、广西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广西优势特色专业(群)建设点7个、广西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项目4个、广西一流本科课程13门。应用研究 学校立项建设10个重点学科,其中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管理科学与工程获批为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积极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广泛开展科技服务和应用性创新活动,现有广西院士工作站1个、自治区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和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获批自治区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自治区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试点单位。近三年,学校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4项,省部级等纵向科研项目149项,横向项目158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486篇,其中国内外权威期刊462篇;获知识产权授权929项;获广西科技进步奖1项、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9项。文化育人 学校以“航天精神铸魂,航天文化育人”为大学文化建设理念,2015年创设国内高校第一个“航天日”,实施航天文化进校园“六个一”工程,促进桂航学子在精神上成人,探索出了一条利用行业资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航天路”。航天英雄杨利伟将军和多名航天系统两院院士认为,桂航学子具有鲜明的“航天品质”。学校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优秀奖、广西高校校园文化成果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和广西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国际交流 学校立足广西区位优势,主动服务广西“三大定位”使命,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先后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德国、乌克兰、尼日利亚、泰国、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高校开展了学历教育、专业共建、学分互认项目40余项,每年选派百余名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学校大力发展来华留学教育,2019年,学校来华留学生比例达到2.67%,学生国际化全国排名102位,创立了留学生教育“桂航品牌”。培养质量 学校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近三年,学校获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188项,其中特等奖4项,一等奖45项,二等奖48项,三等奖91项;近三年,获体育竞赛类国家级第一名1项次,第二名3项次、第三名2项次。2017-2020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2.31%、92.80%、94.25%、90.35%。2019年11月,学校在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上作典型经验发言。近几年,有300余名应届本科毕业生被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科院等单位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学以致用”办学理念,弘扬“艰苦奋斗、自强日新”桂航精神,秉承“尚德、博学、慎思、笃行”桂航校训,致力于建设“区域有鲜明特色、行业有重要影响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学校是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会员单位、广西新建本科学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学校、航天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广西高校“三全育人”示范校培育建设项目单位,是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治区级国防教育基地、中国宇航学会、广西航空航天学会理事长单位,多次荣获“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自治区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曾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航天报》《广西日报》及人民网、新华网、广西电视台等主流新闻媒体深度报道。
  • 学校简介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中国绿城、全国文明城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是一所以工为主,以水为特,走“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创新活校、和谐兴校”的发展道路,是一所“水电特色鲜明、人才培养出名、行业服务知名、国际交流有名”的创新型高职学校。学院始建于1956年,原名南宁水利学校。1970年,更名为广西水电学校。2002年,升格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全国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单位、广西示范性高职院校、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及自治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兼职教师1380余人,由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领航,部级科技英才领衔,全国水利职教名师、全国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广西卓越学者和全国技术能手、广西水利首席科学家、广西TRIZ创新方法首席专家领军,由“名家+名师+名匠”组成的高水平教师团队,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教学和科研能力强的双师队伍。学院开设有8个系2个教学部,开设55个专科专业、5个联办本科专业,覆盖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群、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群、智能制造专业群、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等八大专业群,全日制在校生逾2万人。建有2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3个自治区级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42个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生产性实训基地、308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打造了专业实践平台。学院占地总面积约1100.13亩,分为长堽、里建两个校区,建筑总面积383760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职业氛围浓厚,教育设施先进,积淀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处处彰显人文关怀。学院始终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作为办学主渠道。我们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500多家国内外龙头企业组建了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教育集团,在“人才培养、技术合作、基地共建、员工培训”等诸多方面开展合作,共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国家1+X证书制度试点31个,共建八桂水利、百越电力等8个产业学院。学院主动适应水利电力行业快速发展,依托学院国家级机电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与科研院所及企业联合开展技术合作90项,授权专利127项;近五年,为水利电力行业开展农村饮水、节水灌溉等员工培训20000人次,在行业内形成强大影响力。学院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协同企业“走出去”,服务企业海外高质量发展。为东盟国家开展技术培训4000多人次,输出设计规范以及教学标准15个。1000多名优秀毕业生参与柬埔寨、越南、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利电力工程建设。学院大力推动开放办学,派出200多名教师赴美国社区学院联盟、德国BBW应用技术大学、越南第二高级水利学校等开展国际职业教育交流。打造20余门双语课程,与柬埔寨、泰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定期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师生交流及技能竞赛,为留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交流空间和开放式的活动场所。建校65年来,学院培养了12万余名高技能优秀人才,活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大河上下和电厂内外,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成为所在行业的大师工匠、知名专家和管理精英。有100多位优秀校友获得了“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国家级荣誉称号,为国家水利水电事业和广西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 学校简介学校坐落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会址、北部湾经济区中心城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前身是创办于2004年6月的广西东方外语职业学院,2011年4月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广西首家升本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是广西唯一独立建制的外语类普通本科高校。设有16个院系,开设有56个本、专科专业,其中语言类专业12个,全日制在校生30000多人(数据截止2021年9月)是广西外语类专业在校生数最多、语种最多的高校。现有南宁市五合校区和空港校区两个校区,校园总规划占地面积2500多亩。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为宗旨,坚持“为民办学,大爱无疆,以生为本,立德树人”办学理念,秉持“留住中国魂,做好国际人”校训,弘扬“敢为人先,砥砺奋进”大学精神,形成了“大爱 致远”的良好校风,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学校“服务边疆、对接东盟、把小做大、把外做强”办学特色初显,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把教师作为学校办学第一资源,2013年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加大培养培训力度,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有一批行业专家、企业家、创业精英担任客座教授,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专家引领、骨干支撑、双师结合”的师资队伍初步形成。《美丽广西外国语学院:图书新视角》李昌隆 广西外国语学院 15级新闻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自治区级新建本科学校转型发展试点专业群1个,自治区级特色专业1个,自治区级民办高等院校重点专业5个。升本以来,学校承担自治区级教改项目131项,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承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3项,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5项,广西教育厅科研课题、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278项,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根据“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专业能力培养核心课程建设计划,强化实践教学,“二三三”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彰显。注重培养学生“双创”能力。2010年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建立中国-东盟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充分发挥海外校友会的作用,在泰国、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建设海外创业就业基地。2016年11月获“全国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奖”,2016年12月被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认定为“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师资培训示范基地”。《服务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建设的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获2017年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加强与台湾地区高校交流合作。2012年,与自治区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共建桂台产学研用一体化研究基地,开展自治区级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项目建设,开设桂台商务与投资合作特色班;2016年,桂台交流合作协同育人中心获广西高等教育创优计划项目立项;与台湾文藻外语学院等14所高校建立交流合作关系,承办产业升级与桂台合作论坛(2013)、桂台民办高校高峰论坛(2014)等两岸学术交流会议,为驻桂台资企业提供人才支持与智力支撑,是广西较早开展桂台交流合作的高校之一。重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初步形成以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专业为主,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工学等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亚非语言文学学科获批为自治区级重点学科。与泰国驻南宁总领馆共建中泰文化研究中心,建有东南亚研究院、桂台交流合作研究院、广西民办教育科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为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提供多语种翻译、会务接待志愿服务;服务“乡村振兴”,深入广西贫困山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中越边境地区开展政策宣传等实践活动;服务国际文化交流,为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中国杯国际足球锦标赛、中国2016亚洲国际集邮展、中越青年大联欢等重大活动提供志愿服务。据统计,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师生30,000多人次。全力打造面向东盟的国际化办学特色。与泰国、越南、柬埔寨、缅甸、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70多所大学签订交流合作协议,招收1500多名国际生,派送近5000名学生赴合作高校接受学分互认的课程学习和社会实践,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认可度逐步提升。据搜狐网“2017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学生国际化排名(留学生比例)”,我校位居广西高校前列、广西民办高校首位;京领新国际创业时代网“2018中国民办大学国际化竞争力排行榜300强”榜单中,我校排名第五,其中“出国留学生占学生总人数比例”“海外留学生占学校总人数比例”两个单项排全国民办高校第二名;在“2019年中国民办大学国际化竞争力300强”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四、广西第一;在“2020年中国民办大学国际化竞争力300强”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一。社会声誉日渐提升。升本以来,学校先后获“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全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安全文明校园”“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优秀学校”“广西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近三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高于91%,连续4年获“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荣誉称号。人才培养质量获得社会认可,办学成效得到了社会充分肯定。1.标志采用红、橙、蓝、黑色,以暖色为主要色调,邓小平字体的汉字校名与英文校名结合,体现了中西开放包容,国际性。2.在蓝色地球经纬汇聚的焦点处,屹立着学校英文缩写“GUFL”,表明学校立足广西,面向全球的开放精神。3.中心图案中飞跃的“广”字即代表了跨越发展的广西,也是“广”字和“外”字 的变体,寓意如同冉冉升起的太阳,活力四射。4.变体的龙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以及中国人自强不息,顽强精神的体现; 红色的绣球和壮锦代表了勤劳的广西人民如火的热情和友谊,如同龙珠、名片、纽带、桥梁一般,与融入校训的龙和“2004”建校时间完美结合,构成字母“W”汉语拼音“外”首字母。整个校徽融国际性、中国魂、广西情三种元素于两个同心圆(大圆代表世界、小圆代表中国)里,凸显了“留住中国魂 做好国际人”学校办学理念。邓小平手迹“广西外国语学院”伟人思想永远激励八桂儿女——邓小平手迹“广西外国语学院”诠释2011年4月学校升本后,董事会经多方征求意见,决定采用集邓小平手迹缀成校名。集字形式,古已有之。唐代怀仁集王羲之书之《圣教序》,一时成为千古妙品,至今仍为学习行书的极佳范本。我校采集邓小平手迹缀拼成校名,原因有二:一、广西是邓小平同志革命战斗过的地方解放前邓小平曾三次到过广西,早年到广西壮乡创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非凡战斗历程,是他一生中几个重要、光辉时期中的第一个,是他独立领导一个省革命斗争的第一次,也是他后来成长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的一个光辉起点。二、邓小平对广西有特别深厚的感情全国解放后,邓小平同志时刻关心广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曾三次到广西视察。广西北海列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 “广西平果铝要搞!”都是邓小平关心指示的结果。邓小平对广西革命老区人民和曾经并肩战斗过的战友有着深厚的感情,处处给予亲切的关怀。他曾十六次应邀为广西革命老区人民题词,多次捐钱捐物,帮助困难群众。伟人千秋功绩,世人万代敬仰。“广西外国语学院”集邓小平手迹而成校名,旨意在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主动服务广西边疆,对接东盟。以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精神和人格风范,激励全体师生员工以“升本”为契机,立足新起点,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探索新机制,开创新局面,实现新跨越,展望广西外国语学院明天更加美好。七字组合,雄浑遒劲,笔力挺拔,俨然一气呵成,既体现艺术性,又具有权威性,充分展现了“广西外国语学院”这一“金字”招牌的神韵。“留住中国魂,做好国际人”校训释义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中国魂”的含义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在当代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这是维系我国各民族团结一心的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精神支,是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这就是校训“留住中国魂”的本质所在。“做好国际人”。所谓“国际人”,即指国际化人才,在广西外国语学院这个特殊语境里,指的是国际化特征人才,其内涵是指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较高的国际化知识结构,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能力,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国际化特征人才应具备以下八种素质: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强烈的创新意识;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掌握国际惯例;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初步独立的国际活动能力;较强的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能经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经受各种利诱,在做国际人的同时不至于丧失中华民族的人格和国格,这叫“做好国际人”。基于上述,广西外语学院“留住中国魂,做好国际人”校训的内涵精神是: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大学,致力为广西边疆培养既具有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较深的中华文化底蕴,又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较高的国际化知识结构,开阔的视野和能力,在全球化竞争中能初步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爱、大爱、大爱精神和大爱文化爱、大爱、大爱精神和大爱文化与我们党提倡的和谐文化建设是完全一致的,是和谐文化的精华所在,是学校教育的优良传统和最高境界,也是学校的价值导向。“爱”是教育的本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校积极倡导大爱精神和大爱文化建设,在实践和发展过程中,不断的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彰显我校的大学文化精神。关于“爱”,有孔子说的“仁爱”,老子说的“慈爱”,墨子说的“兼爱”,佛家说的“慈悲”,基督说的“博爱”,穆罕默德说的“普爱”等等。而影响最大最深远的当是孔子说的“仁爱”,其具有普世价值。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精神,是做人的根本。孔子是仁爱的宣传者,也是实践者。他把教育的任务概括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在教育方法上主张“因材施教”,在教学态度上主张“诲人不倦”。孔子提出,人只要能做到恭、宽,信,敏、惠这五点,就可以称之为志士仁人了。大学之大,在于之大爱,一流的大学更要有大爱。哈佛大学认为“大学”之魂在“大爱”。 “大爱”之“大”,不止于学校对教师。大学是一个应该充满大气和大爱的地方,只有处处洋溢着对老师的爱、对学生的爱,以及对校友的爱、对学生家长的爱,这样的学校,才可能值得大家珍惜,值得大家留念,才能留下诸多动人的瞬间。我校提倡的大爱、大爱精神和大爱文化建设,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完全融合,与孔子仁爱一脉相承。广西外国语学院之“爱”,含义既深且广,首先师生员工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前途、荣誉;其次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第三,爱岗敬业、爱集体爱学校;第四,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民族,希望祖国繁荣富强;第五,热爱世界和平,这种境界是“大爱无疆”,是学校办学理念和价值观的体现。夫大学,文明之殿堂,思想之奥府,科学之渊薮,人类进步与真理追求之圣地。甲申秋色满园时,巍巍黉宫立绿城,青山东麓,邕江水畔,五合坡上,风光殊胜,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筚路蓝缕,弦歌不辍,艰难曲折不忘发奋有为,扶摇而上更思任重道远。十四年白驹过隙,今迎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然校园气象为之一新,风物长宜放眼量。以“留住中国魂,做好国际人”为校训,纳贤才,凝理念,循规律,明内涵,育特色。三百米文化长廊,有文化教育,物产风情;有文明科技,思想巨匠;有秋月春花,冬阳夏雨,中外交汇,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师生有感于此,或咏歌,或思想,或朗诵,或徜徉,日月丽乎天,万类形乎地,人文育乎中,而民族道义、祖国富强、人类福祉、世界和谐之雄心植根于此,发华于斯,其累累果硕亦可期待矣。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