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江西:军事(国防生)、武警院校招生时间安排出炉
2013-04-1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6月16-18日,进行军检、体测、面试的网上报名

  6月23日,公布参加军检分数线

  6月24-28日,上线考生参加体测、面试

  6月28日-7月2日进行志愿填报和录取

  南昌新闻网讯 记者昨日从省教育考试院获悉,今年我省高考军事(国防生)、武警、公安、司法类院校的军检、面试等工作时间已经安排出炉。

  6月16-18日,报考以上相关院校的考生,须进行军检、体测、面试的网上报名,取得自主招生资格的考生估分填报自主招生院校志愿。有意报考提前批本科军事(国防生)、武警、公安、司法等院校的考生,必须按时在网上预先报名军检、体测、面试。报军事(国防生)、武警院校的考生只需报名军检,报公安、司法院校的考生按具体学校报名体检、面试。

  6月23日,我省将公布参加军检分数线,考生可打印军检条形码。6月24-28日,接到通知的上线考生参加军事(国防生)、武警院校的军检、面试,公安、司法等院校的体测和面试。预报了军检、体测、面试,但未达到军检线的考生不参加军检、面试。军检面试合格名单于7月1日在网上公布。

  军警、司法类院校志愿填报和录取则安排在6月28日-7月2日进行,考生填报各批次志愿。填报提前批军事(国防生)、武警、公安、司法等院校的考生于7月2日根据军检、面试结果再正式填报。(记者 骆辉)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始建于1958年的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由教育部备案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是江西省机电行业办学实力最强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等学校之一。学校坐落于英雄城南昌、赣江之滨(昌北经济技术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地铁1号线途经),周边有江西财经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20余所高校,区域教学资源十分丰富。校内各类设施齐全,食宿环境舒适温馨,人文底蕴深厚,是广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理想场所。 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始终秉承“崇德尚能,知行致远”的校训精神,把立德树人作为立校之本,不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逐步构建起特色鲜明、工学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全省高校平安校园示范校”等荣誉称号,连续4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连续14年被评为“江西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20年4月,学校获批全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学校现有下罗和青云谱两个校区,占地25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0.72万平方米,目前正在推进赣江新区职教园新校区建设。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万余人,设有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等4个二级学院,基础课部、思政理论课教学部2个教学部,开设专业39个,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被省教育厅确定为高等职业院校“双高计划”优势特色专业。近年来,为助推江西智能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学校紧跟科学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优化专业布局结构,增设了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控制技术、虚拟现实应用技术专业等特色新专业。在2019年公布的全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中,成为首批汽车运用与维修证书试点院校之一,并认定为省级办公室驻点学校。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2016年,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联合开办职教本科班;2018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马来西亚合作开办电子商务、动漫设计与制作2个国际班。此外,学校还主动引入《悉尼协议》范式,从“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和持续改进”三大理念出发,积极探索适合学校实际的专业建设范式,推进专业建设标准化、国际化进程。2019年,作为中国参赛代表队之一,机电学子在第三届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上喜获铜牌。学校办学实力雄厚,建有“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国家级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国家级汽车实训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10个国家级、省级实训基地,百余个技术中心和各类实训室,学生实训设备价值近1亿元。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国家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ATA)特许授权考试站、特种作业人员(电工)安全技术培训基地及Aut CAD认证项目授权培训考试站等站所,实现了教学、培训、产品研制、技术服务“四位一体”功能。图书馆藏书50余万册。学校师资力量强大。现有专任教师337人,其中教授47人,副教授112人,硕士146人、“双师型”教师100人,“双师型”教师在专任教师占比高达85%,副高职称以上教师比例为47%,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江西省“百千万”人才、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西省技术能手、江西省首席技师、清华大学访问学者等国家级、省级各类人才近40人。“王伟雄模具钳工大师工作室”、“董理工业机器人技能大师工作室”、“柳荣华数控车工大师工作室”等国家、省、市三级大师工作室,致力于技术攻关、技术服务、技艺传承和技术创新,全力打造高技能人才技术展示交流的平台。学校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历学位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坚持学中做、做中学,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先后与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厚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格特拉克(江西)传动系统有限公司、江铃集团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深度的校企合作关系,与220多家省内外大中型企业签订了稳定的顶岗实习和就业基地协议,实施“校企一体化”、“订单式培养”、“实习就业一体化”、“现代学徒制”。通过校企共同制定合作培养方案、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同开发课程、校企人员互兼互派、协同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优先接受和推荐毕业生就业,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了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合作办学机制,真正实现了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学生上岗能力与生产的无缝对接,大力提升了学生就业率和竞争力。学校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培养方案,积极打造“双创”导师团队,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搭建“院级—校级—省部级—国家级”四级“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平台,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力支撑。2018年,学校“易辨识矿泉水瓶创意设计”项目在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中夺得全省唯一一枚特等奖。目前,该项目已落地转化投入生产。在全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全国首届电切削工职业技能竞赛全国总决赛中,学校师生荣获多个国家级竞赛一等奖第一名;在2017、2018、2019年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TAC赛项中,连续三年蝉联一等奖。在教育部公布的 “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排行榜”中,学校获奖数量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匠心智造,筑梦未来。学校将坚持“突出特色、完善功能、多元办学、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倾力打造职教品牌,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全力书写新时代学校改革发展“奋进之笔”,努力把学校建成为全国机电行业有重要影响、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的省优质高职院校。
  • 学校简介江西科技学院是一所以工学、管理学、艺术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江西省首批两所综合改革试点院校之一、江西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学校创办于1994年,坐落在享有“英雄城”美誉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省会城市——南昌,占地面积2000余亩,建筑面积约85万平方米。建有3.3万平方米的数字化图书馆,藏书300余万册。建有汽车技术中心等200多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实验实训设备先进。建成以万兆为核心、千兆到楼宇、百兆到桌面的校园网,实现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学校设有人工智能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等14个二级学院和39个普通本科专业。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一流特色专业1个,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建有省级科研平台10个,市厅级科研平台7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学校注重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把创新教育贯穿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课程、创新平台、创新导师、创新评价、创新成果7个系统化的创新教育体系。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简报》专刊报道了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工作经验。近年来,学生在科技竞赛、发表论文、获批专利数量连创新高,先后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国家级竞赛荣获一等奖,涌现出以“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获得者米拉迪力为代表的众多双创典型。学校举办人于果先生是第九、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二、十三届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委员,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自强模范”、“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建校28年来,学校始终秉承“以科教兴国为己任,为振兴中华而办学”的宗旨,恪守“自强不息,求真务实”的校训,坚持立足江西,辐射全国,为基层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确立建设特色鲜明、国内领先的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的办学目标,为社会培养了20多万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办学实力和办学影响力名列全国民办高校前列,连续10年排名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榜首(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学校的办学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中国十大品牌民办高校”、“江西人民满意十大品牌大学”和“全国先进社会组织”。2018年被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评价为“江西省民办高校的排头兵、领头羊,是江西省民办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
  • 学校简介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坐落于享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盛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南昌。学校是教育部重点建设的培养培训职业教育教师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培养任务的公办多科性本科院校,也是全国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基地、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主要培养职教师资、普教师资和其他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形成了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统筹发展继续教育的多学科、多层次的办学格局。2008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8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评估专家也对学校扎实的教学工作、明显的办学成效和鲜明的办学特色给予了充分肯定。历史沿革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以原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主体,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并入组成。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办学起始于1952年;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的前身为1977年创建的江西师范学院南昌分院,1984年更名为南昌师范专科学校,1987年升格为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02年更名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04年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2年学校更名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4年划归江西省管高校。办学定位 学校以教师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基本定位,发挥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的办学优势,突出创新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服务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办学特色。发展目标 学校秉承“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教师教育传统,恪守“明德精业”的校训规范,紧跟教育现代化步伐,促进师生全面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致力于建设具有鲜明职教特色、引领全国一流职教师资培养的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学科专业 学校200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是江西省“十四五”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教育学(以职教师资培养为特色)、设计学、化学、中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生物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药学、体育学],拥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教育硕士、旅游管理硕士、艺术硕士、国际商务硕士、体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材料与化工硕士、药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生物与医药硕士、会计硕士)。拥有ESI世界排名前1%学科1个(化学),江西省十四五“双一流”立项建设学科2个(教育学、化学),江西省高水平学科1个(设计学)。现有65个本科专业招生,涉及有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法学等10个学科门类,13个本科专业实现一本招生。拥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应用化学、旅游管理)和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应用化学、电子信息工程、制药工程、财务管理、旅游管理),江西省一流专业7个,省级特色及品牌专业18个,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3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教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精品类、课程思政师范类等课程102项,获批江西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获国家级或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项目176项(制药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双师型”电子信息类职教师资培养、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59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教育部财政部职教师资素质提高计划项目12项。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人1738人;其中专任教师1456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62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27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96人。享受国家级、省市级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大国·工匠、江西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江西省青年井冈学者、江西省“双千计划”人选、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江西省“杰出青年人才资助计划”人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江西省青年科学家,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计划”人选、全国优秀教师、江西省教学名师、江西省模范教师、江西省金牌研究生导师、江西省金牌教授、江西省金牌青年教师、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等各级各类优秀人才241人次。办学条件 主要有枫林校区和红角洲校区,占地面积2159.18亩,校舍建筑面积70.7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0994.09万元,纸质图书274.6万册。建有校内教学实验及实训场所33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69个。其中,文科综合、基础化学、基础物理及金工实训中心等4个为校级基础实验实训中心,电子电工、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及旅游管理教学实训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完全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建成了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人才培养 共培养了13.3万余名毕业生,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校生规模2.8万余人,其中专科生831人、本科生26156人、研究生2118人。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近五年,研究生及大学生在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全国大学生英语、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力学以及艺术设计、音乐、体育等各类竞赛和科技文化活动中,获省级以上奖项2121项,2021年我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位列260位。学校健美操队队员代表国家队夺得了我国健美操项目的首枚世界金牌。学校连续两年荣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学校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成绩连续六年位于江西省前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热度高涨,每年学生参与数都超过总学生数一半以上。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共获1金8银22铜,两次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全国先进集体;在全省大赛中获17金27银24铜,连续6年获评全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先进集体和优秀组织奖,连年排名江西省高校前列。获评江西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省科技厅“众创空间”。41个专业参加江西省第一轮(2015—2018)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排名全省第一的专业4个、第二的专业6个、第三的专业9个、第四的专业10个,排名前四的专业占到71%。科学研究 现建有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平台311工程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发改委工程中心(实验室)2个、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省科研创新团队3个;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近五年来,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和科技部、教育部等部委级和省级科研项目1002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奖项35项;获批发明专利131项。学校编辑出版《职教论坛》《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地方文化研究》三种学术期刊。《职教论坛》被评为中文核心期刊(2008、2011、2014、2017版、2020版)、2020年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入选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17版、2020版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9年入选中国社科院期刊评价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特色化发展案例选编》,2021年获得江西省优秀期刊一等奖、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等荣誉,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刊物之一。《职教论坛》“继续教育”栏目2020年分别荣获“江西省2020年度期刊优秀栏目”,华东地区“优秀栏目”,《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为教学育人和科学研究作出重大贡献,“八一精神与红色文化研究”栏目2018年荣获第五届全国地方高校学报名栏。《地方文化研究》近年来日益受到学界关注。职教基地 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先后被江西省政府、江西省教育厅批准为江西省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中心、江西省教师资格面试直属考点管理办公室。截止2022年4月底,培训基地共举办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职教师资培训117期,培训职教师资12532人次,先后获批教育部、财政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中5个专业培养(培训)标准、培养(培训)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7个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专业点建设项目。对外交流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与国(境)外开展合作与交流,是江西省政府奖学金和孔子学院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也具有招收港澳台地区学生资格。与全球2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5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合作办学、学分互认、教师互访、学生互换、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等合作与交流项目。学校长期聘请外籍教师、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出国境进修访学和学术交流。积极推进国际中文教育与人文交流,2016年与摩洛哥阿卜杜·马立克·阿萨德大学合作开办了海外孔子学院,每年开展“汉语桥”夏令营来华交流学习和在线人文交流活动。随着学校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吸引了来自俄罗斯、孟加拉、摩洛哥、马达加斯加、津巴布韦、加纳等国家的学生来我校留学,进修汉语、攻读本科及硕士学位。发展愿景 学校是我国职教师资培养领域“北有天津、南有江西、优势互补”格局中的重要一极,被社会誉为“南方职教师资培养的摇篮”。目前,学校按照“十四五”时期“一个核心任务、两大趋势、三大建设、四大提升行动、五个更显色”的发展思路,即围绕突破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这一核心任务,把握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和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建设两大趋势,推进学科水平上台阶、教师教育出特色、资源配置更优化三大建设,实施交叉融合、创新培育、强化团队、探索引领四大提升行动,促进人才培养更显师范本色、科学研究更显应用特色、社会服务更显教育担当角色、文化传承创新更显红色基因底色、对外交流合作更显双向开放成色,开启具有鲜明职教特色、引领全国一流职教师资培养的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新征程,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江西篇章再作新贡献。
  • 学校简介南昌理工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二本)高校。1999年5月创建;2001年4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高职院校,定名为江西航天科技职业学院;2005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江西省首批民办本科高校,定名为南昌理工学院;2009年4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江西省首批民办高校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2年11月,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是江西省首批第一所一次性通过合格评估的民办高校,专家组一致评价:南昌理工学院是民办教育的一面旗帜;2016年4月,学校与华东交通大学开始联合培养研究生;2017年4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列为“十三五”硕士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2月,被教育部命名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018年11月,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一致认为:南昌理工学院是全国示范性民办高校,国防教育特色鲜明,军魂育人成效显著。2021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列为“十四五”硕士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位于江西省英雄城市——南昌,以“航天科教,兴我中华”为办学宗旨,秉承“科学、求实、厚德、创新”的校训,立足江西,面向全球,着眼社会产业结构发展,关注社会人才需求,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南昌理工学院占地面积3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90余万平方米。下设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航天航空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新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财经学院、人文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传媒学院、体育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科技学院等18个教学学院,全日制在校生3.1万人。学校总资产达32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7亿元。拥有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省级实验示范教学中心3个,建有244个实验室,255个实习实训基地。学校图书馆总面积为5.3万平方米,其中图文信息中心3万平方米,阅览座位5426席,馆藏图书文献资料305万册,电子图书190万种,有中国知网、超星、万方、Emerald等各类中外文数据库16个,图书及数字资源丰富。科学规划学科专业布局,突显特色发展。学校以“科教兴赣、科技强省”为目标,主动对接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66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医学、教育学、艺术学等九个学科门类。学校为了错位发展,积极培育新的学科专业增长点,申报了直升机驾驶技术、飞行技术、航空航天工程等航空类专业,我校飞行技术专业被评为省级一流特色建设专业;学校为了特色发展,积极申报了一批新兴专业,如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等新工科专业,金融科技、金融工程等新商科专业,护理学、康复治疗学等新医科专业。目前,学校形成了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支持先进制造业和航空产业发展,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支持文化及创意产业发展,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的5大具有比较优势的学科专业集群。学校专业建设成效显著,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军事法学2个学科被列为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有近百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15门。注重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培养质量。学校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加强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构建了“3平台+接口”的培养方案,设计了“课程实验+每学期的集中职业技能实训+教学环节实践+第二课堂实践”的“四实”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校长总管,副校长分管,三线监控,多点支持,基层落实的质量保障体系”和“管、监、评分离的三线质量监控体系”。近5年来,学生在全国和全省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各级各类赛事中获奖3200项,其中国际级:一等奖9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32项;国家级:特等奖4项、一等奖125项,二等奖261项,三等奖569项;在世界航天模型锦标赛中,我校师生代表中国队夺得四金一银四铜的好成绩,特别在火箭高度纪录项目和回收项目上,完胜俄罗斯队和美国队,赢得冠军。由于我校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及适应能力强,从事的岗位与所学专业符合度高,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每年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均高出全省毕业生就业平均水平,连续5年被评为“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办学20余年来,我校已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了19.8万余名优秀毕业生,其中,部分毕业生在中国航天科工、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员训练中心和华为集团等军事单位和企业工作;学校还培养了江西中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雍芝君董事长,上海赚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张其一董事长,维珍天使集团黄平新董事长等一大批资产过亿的优秀创业者。近年来,学校形成了“进口旺、出口畅、中间质量有保障”的喜人局面。大力实施人才兴校工程,彰显强校战略。结合学校战略发展的目标,提出大力实施人才兴校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初步建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教学科研能力强、能够满足学校事业发展的师资队伍,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学校专任教师近160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82%以上;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33%以上。学校专任教师中,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的10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2人,省赣鄱英才555工程专家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9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还聘请了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科院欧阳自远院士为学校荣誉校长,中科院王梓坤院士为学校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南昌理工学院坚持以专家治校,专家治学,专家治教的理念,学校校领导中,博士8人,教授11人;现任党委书记、督导专员许基南博士、教授是江西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现任校长傅修延教授、博士是原江西师范大学校长、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各专业带头人均为高级职称,具有20年以上教学管理经验和优秀教学经历者担任。同时,还聘请一批来自行业、企业具有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来校任教,为我校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搭建科研产业对接平台,加强成果转化。近年来,学校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平台,科研水平快速提升,科研能力明显增强,科研成果转化卓有成效,服务地方的能力不断提升。学校高度重视教学科研平台建设,现建有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平台,其中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江西省太阳能光电材料重点实验室),文化艺术科学省级重点研究基地1个(江西赣剧音乐研究中心),省级科学普及教育基地1个,市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校级研究所(院)20个。特别是江西省太阳能光电材料重点实验室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会议答辩和实地考察验收,获得“江西省十佳省级重点实验室”荣誉称号,是全省民办高校零的突破。近年来,学校科研能力显著提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全国重大研编出版项目1项,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数近百项;江西省“双千计划”长期人才项目1项;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0余项,省部级以上立项680余项,国家专利500余项,教师共出版专著和教材580部,发表学术论文9480篇,其中中文核心656篇,被SCI、EI、ISTP和CSSCI收录412篇。2019年,我校邱小林教授和张传军高工共同编著的《嫦娥巡天看中华》科普作品荣获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为江西省唯一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民办高校;傅修延校长申报的《The ante-narrative on bronze wares and the Chinese narrative tradition》荣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也是全省唯一获得一等奖的民办高校。学校十分重视科研成果和专利的转化,紧紧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工程、智能机器人、航天食品等重点产业,建设了50余项前沿科技项目的知识产权及技术成果库。我校研发的通讯通信、音视频系统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品定点采购,成为各军种列装的首选品牌及航空航天系统等项目的配套产品;我校研究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石墨烯导电剂浆料项目,获得江西省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本项目完成后,将推动石墨烯在国防领域的应用价值;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平台和设备,已实现成果转化;研发的光伏电站可调控支架系统设计与开发、光伏电站电路智能检测装备、光伏电站检测漏电设备开发、可清洁防风智能型支架系统设计与开发等太阳能电站装备相关器件已实现转化,我校科研成果和专利不断地转化为生产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学校创始人邱小林、杨秀英夫妇,两位教授热衷教育,为国担当,倾力办学,高瞻远瞩,思想深邃,率领全校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创造了民办高校的辉煌,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学校的办学成就,受到中央、省部领导的高度赞扬和社会的肯定,时任国家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莅校视察,称赞学校办学方向对头、宗旨正确、思路清晰、理念好、特色强、带头人好。时任江西省主管教育的副省长朱虹莅校视察,称赞学校有一个好的办学法人、有一个好的办学理念、有一支好的师资队伍、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学校发展得很好、很健康,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创造了好的、新鲜的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陈至立莅校视察,称赞学校“神奇美丽,很有特色”,对学校办学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学校在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关心、帮助、支持下,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不忘初心,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不断加强内涵建设,牢记党的教育方针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使命,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南昌理工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将继续开拓进取,奋发图强,为把南昌理工学院建成一所有特色、高水平,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民办大学而努力奋斗。
  • 和君职业学院赣州市会昌县
    学校简介和君职业学院,是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国家教 育部备案的一所非营利性、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具有独立颁发国家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的资格、纳入全国统一招生计划。目前办学层次为专科,将来计划升为本科大学。学校校园范围面积一千多亩,目前校园一期十万余平方米的校园建筑(教学区、生活及商务区、书院区)已经投入使用,2022年6月将启动校园二期工程建设,计划2023年建成投入使用。学校2021年已完成首届招生,目前在校学生为433人,已购置适用纸质图书9万册,与现有专业设置相适应的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794.8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41259.77元。学校定位为“精品职业院校”,秉持“少而精、新而专”的专业设置理念,以未来新兴产业就业为导向,倾力打造市场旺需、就业紧俏的新专业,学校开设3大系部,包括财经系、管理系、产业学院,首批设置了证券实务、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体育运营与管理(马术方向)、稀土材料技术、智能机电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技术共9个专业;其中有6个专业是教育部为满足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旺盛需求而鼓励开办的新专业,同时2个专业被列为国家紧缺人才专业,就业前景广阔。学校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立德树人社会实践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实习基地、南昌大学乡村振兴实践示范基地、厦门火炬高新区产教融合基地。学校2022年将与上市公司乾照光电联合设立“乾照学院”,并计划与中国稀土集团联合设立稀土材料技术专业的产教融合基地。学校现有教职员工73人,初期聘任的专任教师有25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4人;聘用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1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教师人数占教师总数的20%。学校所在的赣州和君教育小镇,处在万亩森林竹海之中,是中国最美大学之一,是江西省省级特色小镇,荣获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第五届REARD全球地产设计大奖佳作奖、国际IFLA2021年亚太地区景观建筑奖等奖项。学校拥有留守中央军区政治部旧址、中央总供给部旧址等十余处红色革命旧址,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所在地梓坑村为省级红色名村,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学校举办方和君集团是教育部认证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立项单位,拥有中央国企、地方国企、上市公司、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一万多家客户,为和君职业学院的校企协同育人、实习和就业提供有力保障。随着赣深高铁的正式开通运营,和君职业学院将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两小时经济圈”,协同和君集团在大湾区的战略布局,充分利用和君集团在大湾区的企业客户群,深度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并与大湾区的高等职业院校开展交流合作,探索创新合作办学。和君职业学院董事长王明夫在江西省招商引资、赣商回赣的政策号召下,毅然回到家乡投资办教育,选择在白鹅乡梓坑村建设和君教育小镇,创办和君职业学院,把高等职业教育办到乡村振兴的第一线,依托教育所能吸引来的人才、人气,带动当地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和君职业学院的建设发展,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和创收的机会。经过几年的发展,梓坑村200多户村民相继搬进“梓坑家园”小区宽敞明亮的小洋房。如今,通过“和君+梓坑村”的发展模式,梓坑村已形成和君职业学院教育区、梓坑家园生活区、沿河生态产业区的格局。和君职业学院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服务社会”为使命,力争在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服务乡村振兴、服务革命老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成为一个好的样本和典型,并将根据江西省教育工委的要求,全力“办好精品职业教育,在全国高职教育发展中树起一面旗帜。”学校使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服务社会。学校愿景:成为师生自豪和可持续发展的著名大学。学校校训:业精于勤,德技双修。学校目标:1.“四好二美”的精品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好,教学管理好,就业质量好,升学通道好;校园环境美,大学生活美。2.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乡村振兴、革命老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成为一个好的样本和典型。3.办好精品职业教育,在全国高职教育发展中树起一面旗帜。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