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四川:艺术本科一批、体育本科批开录
2018-07-1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我省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艺术本科一批、体育本科批考生电子档案已于7月17日晚投出,各学校分专业(类)调档线定于18日下午公布。

据省录取场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本批次招生学校共387所,其中,省内学校42所,省外学校345所;公布计划共23669名(艺术类18479名,体育类5190名)。

由于我省本批次生源数量和质量好,很多知名院校今年都不同程度增投了计划。截至目前,本批次共新增计划666名(其中艺术类611名,体育类55名),合计执行计划24335名。

据悉,今年我省艺术体育类招生继续实行平行志愿,按执行计划数1:1投档,共投档考生23816人,其中,艺术类18571人,体育类5245人。院校计划满足率达到97.87%(艺术类97.28%,体育类100%),比去年稳步提高。

今年是我省全面推行艺术体育类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第二年。平行志愿投档模式有利于考生进行志愿填报,也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提高生源质量。在高校和考生“双向”选择下,基本达到了高校科学选才和对考生公平公正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学校和考生“双赢”的局面。

从投档情况来看,今年我省艺术本科一批、体育本科批考生绝大多数考生都被投到了自己相对满意的学校。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重庆大学、中南大学等地处省会城市或沿海发达地区的名校调档线较高,而部分地处偏远地区的高校或部分民办学校生源稍显不足。

从高校生源质量来看,全面推行艺术体育类平行志愿投档模式之后,高校生源质量稳步提高。四川音乐学院招生处毛天惠处长介绍,艺术类招生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模式有利于专业成绩较好的考生填报专业性强、专业水平要求高的学校,有利于提高考生的志愿满意度,真正形成了好学校吸纳好生源的格局。比如,川音美术与设计类的调档线今年提升到了260分,较去年提高了9分;音乐相关专业类的调档线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我省艺术体育类深度贫困县免费定向培养计划、省属院校免费(公费)师范生本科录取工作已圆满结束。

今年,我省艺术体育类深度贫困县免费定向培养计划招生的学校共2所(西昌学院、四川民族学院),计划共16名(其中艺术类11名,体育类5名),录取16人,计划完成率100%。

艺术体育类省属院校免费(公费)师范生本科招生的学校共6所,计划共254名(其中艺术类169名,体育类85名),录取254人,计划完成率为100%。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获得院校□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典型学校□高职院校资源建设优势学校□教师发展指数100所优秀院校□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100所优秀院校●历史沿革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创建于1959年,原名“第一机械工业部德阳重型机器制造学校”,是国家与中国二重、东方汽轮机、东方电机等重装企业一起布点建设的学校。1960~1962年,为配合第二重型机器制造厂等国有大型企业建设需要,经国务院批准,改办为“西南重型机电学院”,培养大学本科学生。1962年,第一机械工业部撤销西南重型机电学院,恢复中专建制,学校改名为“第一机械工业部德阳机器制造学校”。1965年,第一机械工业部将学校移交给第二重型机器厂,与厂办的半工半读技工学校合并,学校定名为“第二重型机器厂半工半读中级技术学校”。1973年,学校更名为“德阳机器制造学校”,隶属四川省机械工业厅。1977年,学校更名为“四川省德阳机器制造学校”。1982年,学校更名为“四川省机械工业学校”。1999年,学校增挂“四川省工程技术学校”校牌。1999年,四川省机械职工大学迁入四川省工程技术学校。200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四川省机械工业职工大学、四川省工程技术学校合并建立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原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四川省机械工业职工大学、四川省工程技术学校、四川省机械工业学校同时撤销。2006年,德阳教育学院整体并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由此,原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和德阳市人民政府对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实行“省市共建”。2006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确立为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2019年,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确立为全国56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之一。●学校简介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学校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的“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四川省德阳市,建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的旌湖之畔。千亩校园枕水而建,因势造园,既有芳草萋萋、枝疏叶浓的园林之妙,又有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处传来的琅琅书声……处处透出和谐的人文氛围和清新的现代气息。目前,学校占地1257亩,在校学生13000余人,教职员工近1400人,其中正高75名、副高252名,拥有“国家万人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四川省教学名师”等6名、国家级和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各1个。聘有数十名国内外著名教授、专家为客座教授,建立有500余人的“企业兼职教师人才库”。仪器设备总值2.07亿元,固定资产8.5亿元,馆藏图书109余万册。开设有34个专业,形成了突出应用与创新的办学特色。1960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时任国家主席刘少奇在视察德阳工区时提出“先建校后建厂,先培养人才后生产产品,实行厂校一体”。60余年来,学校始终牢记党的嘱托,扎根西部大地,与重装企业唇齿相依、风雨同舟,积淀了深厚的办学底蕴和鲜明的重装特色。一代又一代师生不忘初心、报效祖国,从火电、水电、核电、风电成套设备,到以C919、四代军机为代表的航空部段件的制造,续写着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传奇;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之路,成为全国综合实力最强、发展前景最好的高职学院之一。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四川装备制造业蓬勃发展的战略机遇,坚持体制机制模式创新,确立了“体制创新,开放办学”的先进办学理念,开创了“省市共建,社会共享”的全新办学局面,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职教惠民,服务社会”的辉煌办学成就,构建了“省市共建、资源整合、多方投入、社会共享”的办学格局。学校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产教融合,构筑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与北京航材院、29基地、中国二重等合作,共建了“航空材料检测与模锻工艺、高温合金切削、工业机器人、冲压发动机先进制造”4个四川省工程实验室和德阳(西门子)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德阳中科先进制造创新育成中心、四川省农机创新中心、国家科技汇智平台德阳军民融合中心等平台,经省发改委、经信厅、教育厅联合批准,牵头成立“四川省装备制造业产教联盟”。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协同实施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在机械设计与制造、金属材料、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等领域积累了领先于同类院校的科研与技术服务实力,已逐渐成为区域内试验试制、工艺研究、新产品开发、成果转移转化、新技术应用与推广的重要支点,为航空航天、燃气轮机、海洋工程、智能装备等做出了重要贡献。2017年,学校“创新装备制造业现代工匠培养模式”成为我省首批全创经验成果之一,被教育部以简报的形式上报党中央、国务院。2017年9月,学校的办学和人才培养成就,入选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举办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2019年9月,该案例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作为全国职业教育的典型,反映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学校秉承“科学、民主、求实、创新”的校训和“立德树人、精益求精”的校风,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方针,以创新的育人精神为每一位学生求知治学、强化技能、全面发展铺设成长成才之路。模式创新,率先建成“厂中校、校中厂”,探索出制造业“1221”和产学研一体化“1331”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两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以行业顶尖专家、大国工匠为引领,以工程实验室、大师工作室为平台,传授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和绝技绝活,培养了一大批技术能手、技能大师,毕业生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近5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60余年以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11万余名各类人才,涌现出了原全国政协常委、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国家“改革先锋”获得者刘永好和“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何波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回望历史,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始终以“孕育国家建设之人才,开创高职改革之先河,发扬敢为人先之精神,促进社会经济之发展”为使命。站在新的起点,学校将继续发扬“开放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围绕“育人为本,提高质量”的根本目标,坚定不移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走政产学研用一体化道路,争做“发展的示范、管理的示范、改革的示范”,努力培养更多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努力建成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绘就中国现代高职传承与创新并进、光荣与梦想交织的恢宏蓝图!
  • 四川农业大学雅安市雨城区
    学校简介 四川农业大学是一所以生物科技为特色,农业科技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也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现任党委书记庄天慧教授、校长吴德教授。 办学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前身是1906年创办的四川通省农业学堂,此后历经四川高等农业学校(1912年)、四川公立农业专门学校(1914年)、公立四川大学农科学院(1927年)、四川省立农学院(1932年)、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1935年)、四川大学农学院(1950年)等多个历史发展阶段。1956年四川大学农学院整体迁至原西康省(1955年撤销)省会雅安独立建校为四川农学院,1985年更名为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四川省林业学校整体并入。学校现有雅安、成都(温江)和都江堰3个校区,占地总面积约4500亩,馆藏文献资源1491万册(件)。 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现设有学院26个,研究所(中心)1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涵盖农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医学、文学、教育学、法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二级学科49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类别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二级学科10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类别16个,本科招生专业73个;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4个,部省重点学科20个。2005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重点高校之一。根据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综合计分,学校在全国农林高校、在川高校中分别位居第7和第4。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5个学科ESI排名近年持续稳定保持世界前1%,农学、兽医学2021年分别入围软科一流学科排名世界前40强和前51-75强。2017年动物营养与饲养科学、2018年作物学入选全国高等院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 师资力量雄厚、名师荟萃。现有教职工近3600人,其中:教授439人、副教授589人;博士生导师315人、硕士生导师82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高级专家1人,何梁何利基金获得者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特设岗位1人、青年学者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4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3人、青年拔尖人才5人,国家973计划首席青年科学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5人,霍英东教育基金获得者14人,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3人,四川省杰出人才奖获得者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12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54人,四川省天府青城计划杰出科学家4人、天府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7人、天府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5人,四川省天府峨眉计划人选25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3人,四川师德楷模2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辅导员7人。学校是2012年全省首批人才优先发展试验区2所试点高校之一。 四川农业大学雅安校区 育人体系完备、条件优良。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是1976年以后全国首批恢复招收研究生的高校之一,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3万余人,其中:本科生3.6万余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7200余人。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03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省级一等奖27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提名6篇。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含示范课程)7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72项。学校是全国首批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所高校之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所高校之一、全省首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5所高校之一、全省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俱乐部6所高校之一。 科研成果丰硕、效益显著。获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70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项,四川省科学技术特等奖3项、一等奖71项。70%左右的获奖成果得到推广转化,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先后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ell》《Science》等发表高水平论文。拥有科技部、四川省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9个,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科技部条件平台1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10个,农业农村部科学观测实验站3个,以及四川省重点(高校)实验室3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社科研究基地4个、协同创新中心6个、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3个。学校是2012年全国首批成立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10所高校之一。 对外交流广泛、形式多样。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24个国家(地区)的100多所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共签署了130余项交流合作协议,与国(境)外知名高校开展了“2+2”“3+1”“3+1+X”“4+1”等模式的联合培养项目。建有省部级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学校是全国首批有条件接受留学生的200所高校之一,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签约高校,是“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成员高校,曾被国家6部委评为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工作单位,先后被国家外专局评为引进国外智力先进集体、外国文教专家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 学校建设与发展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1991年4月和2002年5月,江泽民同志先后两次亲临学校视察,对学校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2002年1月,温家宝同志批示:“川农大精神”应该总结、宣传和发扬。2007年10月,温家宝同志再次批示:川农大工作很有成绩,办学经验值得重视。2008年5月,李克强同志亲临学校看望慰问“5.12”受灾师生员工。2001年10月,李岚清同志亲临学校视察,高度评价“川农大精神”,充分肯定学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始终坚持人才培养是立校之本、科学研究是强校之路、社会服务是兴校之策、文化传承创新是荣校之魂、国际交流合作是活校之方的办学理念,牢固树立学生为本、学术为天、学科为纲、学者为上的治学理念,大力弘扬“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继续秉承“追求真理、造福社会、自强不息”的校训,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持续推进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一流农业大学建设,努力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学校简介校训:志在四海 起航长江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的成都,位于城东文化产业创意园区核心区域十陵立交外侧,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具有港资背景的全日制专科层次普通高等院校。学校被授予四川省首届文明校园,四川省首批、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首批 1+X 证书试点院校,四川省首批研学实践系列标准试点单位,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成都集训分基地,成都市职业技能竞赛集训基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教融合发展联盟成员单位。学校长江书院入选第一批全省高校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院(培育项目)。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典型案例连续四年(2018- 2021)入选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 学校现有智能工程学院、教育与设计学院、商贸与融媒体学院、城市学院、鼎利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6个教学单位,开设有学前教育、通信技术、软件技术、护理、动漫制作技术、社会体育、会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程造价、酒店管理、商务英语、电子商务等76个专业及方向。学校现有国家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国家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32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个、高校重点特色专业质量提升计划立项专业3个、省级立项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立项科研项目72个。成效为本(课程思政)试点课程65门。2018年12月我院“深化多方协同育人机制改革实践”案例入选四川省“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典型案例。”这是一所都市地铁旁的高校四川长江职业学院位于成都市成华区,是目前成都高校新校区离市中心最近的高校,是已运行的成都地铁四号线出口和规划的地铁九号线换乘站;一墙之隔,中国地产业领头羊万科地产的高档商住楼盘拔地而起;向东,青龙湖风景休闲区景色怡人;向南,成都火车东客站日渐繁忙;向西,是成都规模最大的高档商业群落华润万象城;门前地铁4号线、公交全覆盖,十分钟Hold住春熙生活圈,让我们零距离感受蜀郡繁华。在这里,学校以就业为导向,利用成都东三环地铁旁的地理优势,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依托“大学生香港行”项目促进人才培养;倡导和鼓励学生以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现代师徒制、订单培养、教学见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加强职业能力培养,增强学生实践动手和创业创新能力,实现实训-实习-毕业-就业无缝对接。这是一所具有港资背景的高校四川长江职业学院把“大学生香港行”社会实践活动纳入了社会实践学分认定。在香港尖沙咀繁华商业区设立了学生访港栖息之地——“长江之家”,家虽小,装备俱全,访港学子称赞这里是住好、吃好、学好、分享好、体验好的大HOUSE。学校期望,让更多的学生借由香港行,接触、体验、经历不一样的人生,经香港而行远方,开拓视野而立观世界之志向。 “大学生香港行”社会实践活动已由四川省教育厅列入全省高校交流项目,并得到了香港特区政府青年事务委员会的资助和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的支持。学校在港建立了四川之友协会,在川建立了香港之友协会,并同香港各届青年组织建立了良好的互动与合作关系。四川学生到港与香港学生到川交流、考察、实习、读书、就业的同时,双方的同学们分享两地生活学习差异,共同探讨学业就业困惑,增强认知,共圆梦想。学校依托独有的香港资源优势,大力推动川港教育交流与合作,与川内知名高校、香港高校、行业优势企业共建有12个川港特色创新发展中心:川港金融实验中心、川港动漫与创意多媒体发展中心、川港社会体育发展中心、川港通信与网络安全实验中心、川港不动产发展研究中心、川港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川港教育与城市服务发展中心、川港VR/AR实验中心、川港青年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川港青年创新创业中心、川港学前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川港青年企业家发展中心。这些特色创新发展中心具有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境内外合作、学生实训与企业实际运营相结合的特点,为学生了解行业、融入专业、走进企业开辟了独特的渠道与途径,也使学校成为川港青年交流的基地、川港教育交流合作的窗口。这是一所专注品牌的高校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注重以学科知识为主的通识教育,因为这是整个知识领域的基础,也是人的全部素质的基础。优质教育、人文关怀、专业水平、就业创业、社会声誉等是学院品牌战略的重点。倾力使学校成为长江学子精神的、心灵的、回忆的、思念的永远的故乡。温馨的母校校园、可爱的师弟师妹,名家讲座,社团活动,我的成都梦、个人创业梦、家庭致富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I have a Dream!"这是一所国际化的高校四川长江职业学院与美国、英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高校合作,引进优质教学资源,推出留学、夏(冬)令营、短期学习考察、出国就业等学业拓展项目,为出境学习与就业量身选择提供全面咨询与服务。国际交流与环境成为校园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学校倡导以“世界眼光,中国情怀”去寻找自己的热爱,超越感性的自我,承担社会的责任,做一个有国际视野和社会需要的职业人。这是一所关注学生差异的高校四川长江职业学院为学生构筑了宽广的专业平台:从空中乘务到互联网通讯、从建筑工程到艺术设计、从会计理财到休闲体育、从人力资源到酒店管理,多种专业及方向,任你选择!多功能实训室和职业化的教室,以项目为载体、“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使学习不再枯燥;“以生命影响生命,用智慧点燃智慧。教学生如何做梦、圆梦,将自然生命转化为价值生命”的教学理念使学习不再是高中三年的那些事。 学校以多元智能理论做指导,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以社会需求为起点,着重于学生“自我管理、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技术应用、创新思维”等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倡导“多为学生想想,再多为学生想想,还多为学生想想”,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 学校简介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2年,2001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独立升格为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学校先后5迁校址、6更校名,经历了从普通交通学校到重点中专学校再到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发展,是四川交通运输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为全省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四川省文明校园、四川省职教本科试点院校,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服务贡献50强、育人成效50强。学院占地1000余亩,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设有道路与桥梁工程系、汽车工程系、交通运输与经济管理系、轨道交通工程系、航运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建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艺术与设计系、公共课教学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学院12个教学单位。学院与西华大学联合开展职教本科培养试点,开设本科专业2个,专科专业38个(招生专业36,有2个中外合作办学),其中中央财政重点建设专业6个、国家级交通运输示范点专业2个、省财政重点专业10个。现有教职工近100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9人,副高级职称169人,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教学名师工作室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技艺平台1个、非遗大师工作室4个。中组部“千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1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3人、四川工匠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交通运输部交通职业教育专业带头人4人、交通运输部职业教育教学名师2人、交通运输部吴福—振华交通教育优秀教师1人、全国交通技术能手1人。图书馆藏书108万册,电子图书43.5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36亿元,固定资产6.3亿元。建有省级以上实训基地7个,校内实训面积近17万平方米,校外实训基地超过200个。学院设立的奖学金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院奖学金、社会及企业奖学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申请国家助学金和助学贷款。学院积聚了丰富的就业资源,形成了由国有、民营、外资企业构成的就业资源库,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学生以素质全面,专业扎实等特点受到社会各界及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率达97%。2005年以来,连续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多年来,学院坚持“开放办学、主动服务、水陆并举、着力内涵”的办学理念和“立足四川交通、面向区域经济、服务国家战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以“敬德修业、拓道致通”为校训,传承和弘扬“勤俭持校、严谨治学、负重自强、求实奋进、勇创一流”的“三马”精神,形成了“引名企进校园、融专业入社会、育高素质人才”的办学特色。目前,正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朝着奋力把学院建成“行业领先、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目标迈进。
  • 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达州市通川区
    学校简介 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达州市人民政府举办和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位于四川省达州市西南职教园区,地处犀牛山下、州河之滨,校园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交通便捷。规划占地900亩,已建成西校区占地约300亩,现有教学楼、图书电教楼、实验实训室、食堂、学生宿舍等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3400万元,专业实验室35个,图书18万册,标准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82个,标准运动场1个。东校区规划占地580余亩,建筑面积37.22万㎡。 学院设有中医系、药学系、护理系、康复系和基础教育部,开设了护理、中药学、中医康复技术、中药生产与加工、康复治疗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药学、助产、中医学、针灸推拿、医学美容技术等12个专业。 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对标“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把学院建成川渝陕结合部一流中医药高职教育中心”,严格按照“显质量、出特色、办本科”的三步走发展目标,努力把学院建成集中职、专科、本科于一体的区域性高水平中医药职业院校。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