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江西:关于做好2023年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招生录取有关工作的通知
2023-06-09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根据省卫生健康委、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等五部门《关于做好2023年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工作的通知》(赣卫人字〔2023〕6号)等文件精神,为做好我省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招生录取有关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养院校、专业和名额

2023年,国家有关部门在我省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培养项目”,招录定向医学本科生80名,均为理工类。招录院校、专业和名额分别为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40名、赣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40名。

二、报考条件

免费定向本科医学生只招收农村学生,报考学生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已完成2023年统一高考报名并取得2023年地方专项报考资格;

(二)热爱祖国,品行良好,立志为农村卫生事业服务;

(三)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履行协议,服从分配;

(四)身体健康,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等要求体检合格。

三、资格审核

(一)根据《关于做好全省2023年普通高校专项计划招生工作的通知》(赣招委字〔2022〕24号)规定,取得2023年地方专项申报资格的考生即取得报考农村医学定向资格。

(二)考生须经个人申报、县(市、区)教育考试机构审核、全省统一公示才能取得2023年地方专项报考资格及定向医学报考资格。

四、招生程序

(一)填报志愿

考生定向医学志愿填报时间为6月29日—7月2日,填在提前批本科定向栏。未经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公示资格的考生所报医学定向志愿视为无效志愿。

(二)招生录取

定向医学专业在提前本科批次录取。培养院校定向招生计划在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上不能完成的,可在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下20分以内,对征集志愿填报该校的考生,逐分下降投档,由高校根据考生志愿择优录取。考生录取后不得退档。

(三)定向调剂

考生定向地一般为户籍所在县(市、区)。如户籍所在地未申报定向医学生需求计划,或上线考生数超过其需求计划,则由省卫生健康委按考生成绩高低等因素就近调剂到邻近县(市、区),征集志愿投档考生定向地为剩余计划县(市、区)。

(四)签订协议

考生在录取后、高校下发入学通知书前,须与定向县(市、区)卫生健康委和培养院校签订《江西省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协议书》(以下简称《协议书》)。具体流程为:考生在接到培养院校预录取的电话通知后,到定向所在地卫生健康委签订《协议书》,然后由本人或定向地卫生健康委将《协议书》快递至培养院校招生就业处,培养院校将凭双方签订的《协议书》给考生寄发录取通知书。在此期间,考生及家长务必保持通讯通畅,因联系不上导致的不良后果由考生自负。

五、定向县(市、区)分布

定向单位为全省有定向医学生需求计划的县(市、区)辖区内的乡镇卫生院(附件)。录取过程中,个别县(市、区)会根据实际情况略微调整需求计划,实时数据可向有关部门电话咨询。

六、毕业去向

定向医学本科生毕业后,参加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3年,在乡镇卫生院连续服务时间不少于6年(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间)。

七、优惠政策

(一)对定向医学本科生,中央财政按标准给予补助。补助资金用于减免定向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如有剩余,多出部分以生活补贴等形式发放。

(二)定向医学生除享受国家统招毕业生同等待遇外,还享受到乡镇以下工作大学毕业生的优惠政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按现行有关规定核定参加工作的定向医学生的工资待遇。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乡镇卫生院工作的,薪级工资可高定2级;在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乡镇卫生院工作的,薪级工资可高定1级。

(三)定向医学生报到后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内管理,保证有编有岗。

(四)培养院校对定向医学生提供优惠政策,在助学金和奖学金方面予以倾斜。

(五)定向医学生晋升职称时享受乡镇卫生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倾斜政策。

八、其他事项

未尽事宜,凡属国家及相关部门有规定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咨询电话: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0791-86251131;

江西省教育考试院:0791-86765589;

江西中医药大学招生就业处:0791-87118988;

赣南医学院招生就业处:0797-8269722。

附件:江西省2023年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需求计划汇总表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 江西省教育厅

2023年5月31日


热门院校

  • 南昌师范学院南昌市东湖区
    学校简介南昌师范学院(原江西教育学院)是江西省属公办普通本科师范院校,现有昌北、青山湖两个校区,是江西省教育干部培训中心、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中心、江西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办公室,是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是江西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西省红色文化宣讲基地、江西省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江西省国民营养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江西省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学校获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状、江西省综治先进单位、江西省文明校园、江西省直机关文明单位、江西省节水型高校、江西省高校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学校和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江西省研学旅行研究会、江西省心理卫生协会、江西省谱牒协会、江西省公共管理学会、江西省旅游文化研究会、江西省高等学校摄影学会、江西省食育学会(筹办)等一批省一级学会以及江西省教育学会中学校长研究会、小学校长研究会、幼儿园园长研究会设在学校。历史悠久。作为江西省最早创办的八所本科高校之一,南昌师范学院从南昌市豫章中学小礼堂出发,六易校名、十迁校址、几更体制,走过了艰难坎坷而卓有成效的办学历程。其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江西省中等师资进修学校,1956年更名为南昌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成立江西教育学院,新中国江西首任省长邵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1969年与江西师范学院、江西大学文科合并,先后成为井冈山大学、江西师范学院的组成部分。1979年恢复江西教育学院,1981年教育部在我校召开全国教育学院会议,会后颁布《加强教育学院建设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国发130号)。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南昌师范学院,奠定了学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2019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1年首次成功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被列为江西省“十四五”新增硕士学位授予重点建设单位,标志着学校事业发展迈向了新台阶、开启了新征程。师资水平高。建校以来,在逻辑史、书院史、学校管理心理学、古籍整理、训诂学、拓扑学、语文教学论等学科领域涌现了周文英、李才栋、李旷、吕小薇、邓志瑗、吴东兴、袁牧等一批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学校现有教职工808人,教师高级职称人数占比30.3%、硕士博士占比68.9%。一大批教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和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国家级荣誉,聘请欧阳自远院士等著名专家学者近100人担任荣誉(客座、兼职)教授。大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理论文章被人民日报内参采用,承担《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推进教育强省建设意见》和每年《江西省基础教育发展报告》(基础教育蓝皮书)的起草等任务。特色鲜明。学校根植基础教育谋发展,扎根赣鄱大地办大学,情系江西老区育人才,以师资培养培训“起家”,以教师教育“兴业”,承担新中国成立初期培养中小学合格教师的社会责任,肩负改革开放后基础教育教师学历补偿教育的历史重任,勇担新时代教师教育振兴发展的时代使命。立足“以师为主、根植地方、突出应用”的办学传统,秉承“厚德修身、博学育人”校训,坚守“立师德、铸师魂、正师风、强师能”的价值追求,孕育“红色初心、砥砺创新”的办学精神,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质量为根本”的办学理念。全校本科专业中师范类专业占比56%,构建“四位一体”的教师教育体系,做优做强教师教育类学科专业群,进一步强化课程育人,大力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学前教育专业被评为全省一流专业。围绕江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动非师范专业与师范专业协调发展,策应江西教育强省、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等战略,打造文旅融合类专业群,现有一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省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产教融合育人示范项目、省级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省级研究平台,积极培育并形成了“五青思政、四位一体、三方协同”的“543”办学特色。育人质量好。学校与中国科学院共建家禽分子育种技术联合实验室,与中国食品安全报社共建食育基地、共建中国食育研究院,与南昌大学、印度尼西亚乌达雅纳大学共建孔子学院;有江西省卫健委、江西省教育厅授牌成立的江西省国民营养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与江西省文旅厅合作共建江西省旅游应用型人才培训基地;与江西省文旅厅、南昌市政府、资溪、金溪、南昌经开区、泰和、南丰、萍乡、赣县区等地方政府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与正邦集团、江西电信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建校企合作基地。建有江西省地方鸡种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旅游产业升级研究中心、江西民间舞蹈文化研究中心等一批省级产教融合育人示范项目。学生屡获全国师范生技能大赛、中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全国舞龙舞狮锦标赛冠军等奖项,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新闻人物、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江西省最美大学生等荣誉。11名师生主编、主导、主演的“金色赣鄱”江西彩车展演荣获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群众游行地方彩车最高奖项“华美奖”。师生获2019年教育部全国经典诵读大赛一等奖、三等奖,“红色走读”竞赛活动一等奖获奖数量两年蝉联全省高校第一。学生受邀赴巴基斯坦参加建国七十周年庆典演出、受邀赴印度尼西亚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巡演,“一线生鸡金凤筑梦”大学生扶贫助农创新创业项目代表江西省高校参加2019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得到了李克强总理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并在2021年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金奖。时任江西省委书记刘奇莅校开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思政课建设专题调研时充分肯定学校育人成效。培训优势显。学校承担教育部国培示范项目及省培、委培、援培项目,培训学员遍布全国18个省、覆盖江西11个设区市的100个县(市、区),培训效果年年获教育部、省教育厅及学员、专家的好评。自建校以来,学校集中培训中小幼教师、校(园)长13万余人次,远程培训与集中面授中小学校长和教师400余万人次。学校培训过江西90%的中小学校长和80%的骨干教师,连续承担6期江西名校长培训工程。江西2400余名省级特级教师、省级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中,800余人在学校参加过集中培训,100%参加过学校远程培训。为江西中小幼教师专业化发展和终身学习作出重要贡献。社会影响大。学校累计培养本、专科学生14.5万余人,涌现出一大批在基础教育、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工作的知名校友,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80余人,教授、博导、硕导,高级、特级等名优教师万余人,成为江西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  面向未来,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等会议精神,深刻把握“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精心擘画“十四五”发展蓝图,进一步树牢人才培养中心定位,强化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坚持特色发展,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加强条件建设,促进我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应用型普通本科师范院校而继续努力奋斗,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学校简介学院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举办,江西省国资委主管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奠基于1978年成立的江西省建筑材料工业技工学校。1984年,在技校基础上成立江西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中专)。2000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专。2002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升格为普通高等学校并更为现名。2010年,学院入选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2013年以“优秀”等级通过验收;2014年,成为江西省高职院校首批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试点单位;2018年入选江西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立项单位。办学条件充足完备。学院地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昌,现有艾溪湖、青山湖两个校区,另有一个共青城产教融合基地(2022年2月正式开工),总占地面积达1475.6亩.固定资产总值超8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86亿元。校内实训基地216个(其中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基地10个),校外实训基地106个。绿色智能建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图书馆建筑面积2.3万m,阅览室座位1800个,藏书120万册,馆舍面积和藏书总量位居省内同类院校之首。先后获评全国教育信息化首批试点单位、全国高校公寓(宿舍)管理先进单位、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全国职业院校资源建设60强院校。专业设置特色鲜明。学院下设7个二级学院,在校生17213人。开设高职专业60个,建成国家示范骨干专业8个、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5个,拥有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和省级特色(示范)专业20余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形成了以材料工程、物流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为主,紧密对接江西省“2+6+N”产业发展规划的特色专业群。先后两次获批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是江西省1+X证书制度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点、21项试点证书的联盟牵头单位,共有48个专业参与证书试点工作。人才队伍稳步壮大。学院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内培外引、校企共育”,不断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水平。现有教职工1074人,其中专任教师833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83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420人,“双师型”教师654人,占比78%。获批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创新教学团队7个,工人先锋号2个,省级名师、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7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1人、全国“黄炎培杰出教师奖”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级高层次人才52人(其中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江西省青年井冈学者1人、江西省技术能手1人、省级“百千万人才”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江西省“能工巧匠”2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15人、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0人、江西省首席技师12人);有全国建材行指委副主任1人、各类行指委员5人、专指委主任1人、委员6人,省督学评估专家2人。截至2020年底,获得省部级及以上荣誉称号教师109人次。教学科研成果丰硕。学院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建成国家精品(共享)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86门;参与建设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个。2019-2021年,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获奖总数排名全国第七、江西第一。2017-2021年,连续五年蝉联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团体总分第一。“十三五”期间,教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奖数列全国第28名(其中2020年改革试点赛获奖数列全国第10位);累计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103篇,出版教材(著作)122部(其中立项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8部,入选国家“十三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3部);获批立项省级以上课题76项,获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178项;为社会开发高水平应用性技术成果41项,与企业合作开展的2个重点产学研项目获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院着力打通中职、高职、职教本科到研究生人才培养通道。文、理、艺术、“三校生”录取线近十年稳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2021届5008名毕业生有1540人升入本科高校,专升本率达30.75%;与东华理工大学合作培养的2021届应用型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48.57%。学院紧紧围绕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实施 “五维一体”文化育人(一年级开展红色文化育人,二年级开展工匠精神育人,三年级开展校友文化育人,同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心文化贯穿育人全过程),学院入选江西省第一批劳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在2021年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年度质量测评中获评A等,单文增老师入选感动江西教育十大人物。学院大力推进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建成2050平米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中心。积极搭建就业合作平台,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以“优秀”等级通过2016-2018年全省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以“A”级通过全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项督导评估。学院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先进单位、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发展指数100强院校。产教融合与社会服务深入推进。依托江西省国资委平台,学院先后与260多家省内外大型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校企共建二级产业学院6个,开设 “订单”班72个,其中现代学徒制订单班14个。牵头组建江西省首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教集团——江西现代职业教育集团,现有成员单位125家。2020年,集团入选第一批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学院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驻寻乌县南桥镇团红村扶贫工作队屡获表彰,其中第一书记赖玮被省政府授予“江西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派遣教师长期驻外工作,并先后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韩国、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家的高校及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教师进修、校际交流互访、学生交换等项目,2名外籍教师获省政府授予“庐山友谊奖”。学院是全国首批示范职业技能鉴定站、国家百家职业技能鉴定“直通车”试点单位、国家建材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江西省优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江西省首批职业技能鉴定综合评价试点院校、江西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先后获评全国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高职院校校友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文明单位、全省高校平安校园示范学校。“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创建全国一流高职名校目标,努力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 学校简介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地处人文深厚、风景秀丽的江西省九江市,位于庐山之麓、长江之滨、鄱阳湖之畔。学校创办于1960年,前身为九江船舶工业学校,先后隶属第一、第三、第六机械工业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1994年,成为全国首批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10所试点学校之一。1999年,学校由原国防科工委划转至江西省人民政府管理,并升格更名为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西省教育厅直属高职院校。2010年,通过教育部、财政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成为江西省唯一一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4年,成为江西省首批联合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试点院校。2018年,被省教育厅、财政厅遴选为江西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和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单位。2019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被教育部、财政部遴选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成为江西省唯一一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继承船舶军工优良传统,秉承“德行大道、技承天工”校训,树立“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办学理念,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重大项目为突破,善于抢抓机遇,勇于攻坚克难,全面建成“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江西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强力推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走出了一条服务船舶工业和江西经济社会的特色发展之路。重大建设项目成果丰硕。“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圆满收官,一批重要成果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认定,成为全省获批项目最多的高职院校。国家“双高”院校建设强力推进,已获国家级标志性成果200余项、省级标志性成果700余项。获批“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教育部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教育部首批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培育基地”,入选“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50强”“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全国高职院校育人成效50强”。专业教学改革卓有成效。对接船舶行业和江西产业转型升级,健全了专业动态调整和组群建设机制,整合形成10大专业群,专业设置更趋优化。推进国、省、校三级重点专业(群)建设,入选国家高水平专业群2个,立项省级特色优势专业5个,教育部认定国家骨干专业7个,3个专业获批开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三教”改革成果丰硕,主持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参与建设4个,建成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6个,入选国家级“十三五”规划教材5本、工信部“十三五”规划教材5本、省级精品在线课程61门。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16项,教师教学能力竞赛获奖国家级5项、省级35项。开展33个1+X证书试点,牵头省级证书联盟20项,参编证书标准14项。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招考制度改革不断深入,生源质量稳步提升。校企双元育人持续深化,联合华中数控等知名企业成立3个产业学院,共建订单班234个,高质量完成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3项、省级试点7项。国防教育、劳动教育、健康教育、美育教育和综合素质拓展实践扎实有效,“天工坊”等项目荣获国家级奖项2项,先后涌现“全国自强之星”“全国践行工匠精神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江西大学生年度人物”“江西最美大学生”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学生在国际、国家级、省级大赛获奖1108项,其中国际、国家级一类赛特等奖一等奖36项。毕业生职业证书获取率81%以上,就业率连续多年稳居95%以上。荣获“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江西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等荣誉。教师队伍建设提档升级。研究制定《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实施细则》等制度22项,推进“人才强校”战略落地见效。建立新入职教师师德宣誓、全体教师师德承诺制度,与白鹿洞书院等单位共建师德教育基地3个,选树校级师德标兵27人,实现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坚持引育结合、校企共育,引进高层次人才237人,选送攻读博士学位10人,培育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89人,“双师型”教师占比增至54.51%。获批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2个和“江西省人才工作示范点”,入选首批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新增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青年井冈学者,省级技能大师、省级教学名师等14人,教师荣获省级以上各类荣誉45人次。教师队伍建设经验入选全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科技社会服务增值赋能。科研和技术创新水平明显提升,获批教育部“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完成省级以上纵向课题200余项(其中教育部课题5项)、横向课题150余项,累计取得专利208项。“育训并举”职责落地见效,各类社会培训年均1万人次以上,社区教育连续4年荣获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帮扶修水县溪口镇义坑村脱贫攻坚工作经验入选全国教育扶贫典型案例。政行企校联盟建设成效明显,江西国防科技工业职教集团获批“教育部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入驻园区共建的九江产教融合发展基地获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点赞,牵头建立的全国机械行业智能检测技术职教集团影响广泛,牵头成立的江西省职业院校G10联盟已成示范效应。科研和社会服务收入年均到款额1500万元,荣获“省级船舶工业人才培养基地”“省级航空产业产教融合育人示范基地”“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省级大学科技园”等荣誉称号。国际合作交流取得突破。“平台构筑”多维立体,深化与加拿大、德国等国家的双边合作,加强与东盟、金砖国家多边合作,加入中外联盟机构16个,建成国际中心3个。“引进提升”多措并举,新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引进数字化教育资源1269个,引聘专兼职外籍专家10余人,开展EMI双语教师培训3期。“外延拓展”多元育人,成立泰国“天工学院”、海外员工培训基地7个,培养留学生276人,输出专业标准、课程标准30个,开展国(境)外职业技能培训15870人日,在校学生服务“走出去”企业国(境)外实习4224人日。学生参加国(境)外技能大赛累计获特等奖、一等奖等14项。荣获“教育部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泰国教育部中泰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突出贡献奖”等国际化奖项13项,国际化办学经验多次在世界职业教育大会等大型国际会议(论坛)上交流推广。办学基础条件全面改善。服务功能更趋完善,育人环境更加优化。建有十里、濂溪两个校区,校园面积近1500亩,建筑面积近50万平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3亿元,总资产已达15亿元。数字校园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建成两个校区36芯光纤互联、有线无线全覆盖的一体化网络,出口带宽超过40Gbps。建成中高端智慧教室55间,完成校本大数据中心建设,新增业务系统20余个、微服务100余个,基本覆盖教学、管理和服务全流程。荣获“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中央电教馆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连续多年获得“江西省高校教育信息化先进工作单位”等称号。内部治理水平提质增效。以修订和实施学校《章程》为引领,完善依法治校、自主管理、民主监督、学术治理、社会参与等现代大学制度90余项,多元参与的学校理事会、院校两级的学术委员会的作用不断凸显,民主管理监督和政务公开持续深化,依法办学治校能力显著增强,荣获全省“七五”普法先进单位。院校两级改革稳步推进,管理重心下移逐步深入,人事分配制度更趋科学,基层部门和教职工干事创业热情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布“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基本建成,首批通过全省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试点院校复核,工作经验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优秀案例。和谐平安校园建设成效显著,连续多年荣获“江西省平安校园”“九江市平安建设(综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校园文化建设彰显特色。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发挥船舶军工办学特色优势,制定实施《船舶军工校园文化建设三年规划(2018-2020)》,“二团四队”“一院一品”建设形成品牌,运动会、艺术节、科技周、文化节特色鲜明,“教工之家”“大学生之家”和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深受师生欢迎,建校60周年纪念活动影响深远,船舶军工特色校园文化基本形成。工业文化研究中心获批“教育部首批职业院校工业文化研究中心”,学校荣获“江西省文明单位”“第一届江西省文明校园”“全国高职院校魅力校园”“江西省文明美丽校园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大学生“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展示特等奖2项等称号。党建和思政工作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扎实推进,政治生态持续向上向好,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运行体系不断健全,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持续加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顶层设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教师工作部,思政课改革创新持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全面铺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统战、群团、心理健康教育卓有成效,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成效更加彰显。连续五年荣获“九江市直机关党建工作优秀单位”荣誉称号。迈入职业教育的黄金时期,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将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海洋强国、长江经济带建设和江西工业强省、教育强省等重大战略,以江西“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为有利契机,聚焦江西数字经济发展,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航空、现代服务等产业,以在全省“立标杆、作示范”、在全国“勇争先、走前列”为工作要求,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密切校企合作,推进“三教”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奋力建成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致力升格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学校,实现“登高”“升级”两大目标。到2035年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整体实力跨入世界先进职业院校行列!
  • 学校简介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是一所集农林、生物、工程、信息、财经、管理于一体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院,隶属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受江西省教育厅指导。学院创办于1940年,前身是江西省樟树农业学校,1980年被确定为江西省重点中专,2000年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专,2004年升格为高等职业学院。2014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江西省农技人员定向培养学校(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分配)。2016年经省教育厅批准,与井冈山大学联合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2019年获批国家第二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 2020年被确定为江西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021年经省教育厅批准,与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本科层次人才。学院地处中国药都樟树市,交通便利,环境幽雅,设施齐全。学院占地面积800余亩,建筑面积14.65万㎡,绿化用地面积23.5万㎡。固定资产总值1.8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000万。图书馆藏书50万册。体育设施完善。建有校园网络系统。学院坚持“人才强院”战略,通过“内培外引”打造了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现有教职工514人,其中在编教职工195人,离退休154人(含离休干部2人),外聘165人。教授30人,副教授4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10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在校生12000余人。学院设有生物工程学院、中医药学院、动物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幼儿师范学院、创业学院、基础部、思政部、汽车驾驶培训学校和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开设高职专业40个,其中畜牧兽医专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学前教育为国控专业、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为省“双高”建设专业,园林工程技术为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中医养生保健、宠物医疗与保健、农业生物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为学院创业试点专业。现已建成“植物组织培养”“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植物及植物生理学”等省级精品课程,“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土壤肥料”“市场营销”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数控编程与操作”“现代礼仪”“宠物美容与护理”“中药调剂技术”“宠物外产科病”“中药鉴定技术”等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院级精品课程38门。学院成人教育有学历教育(本科、专科、中专)与非学历教育两种形式。前者包括远程教育、函授教育、自学考试等。学校先后与华中农业大学、宜春学院、江西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联合办学,成立了中国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习中心。非学历教育包括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汽车驾驶员培训等。设有国家职业技能培训站与鉴定站(批准鉴定初、中、高级25个工种)、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点、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和全国电子商务师资格考试等考点。学院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文体素质的提高,成立了20余个学生专业技术和文化类社团、协会,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厅级各类职业技能比赛和文艺、体育竞赛并获得良好成绩,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建立了“就业引导、职业辅导和创业指导”三位一体就业指导体系,为实现“充分就业、体面就业、公平就业和安全就业”提供科学指导和服务。学院一次性就业率位于全省高职院校前列,被评为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院坚持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实现了由单一教学办学模式向“教学—科研—培训—推广”多元办学模式的转变。建有国家级园林实训示范基地,中草药实训基地、农机维修实训中心、畜牧兽医实训中心获省财政支持建设项目,拥有82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和校内教学基地,128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是国家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药品生产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江西省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基地、江西省高级农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近几年来,先后承担了江西省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培训和江西省高级农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培训项目。自2009年以来,我院承担省农业农村厅阳光工程培训以来,先后开展了各类如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致富带头人、创业女农民、农业经理人以及基层农技人员培训,为我省培训农业技术人才及农村基层干部近2万余人,围绕乡村振兴,建设秀美乡村为内容,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贫困地区、贫困户培训大量技术人才。2019年开始我院又开展了高素质农民扩招教育,共招收学员3581人,其中高素质农民2082人,为我省服务“三农”工作作出很大的贡献。在近80年的办学历程中, 学院以“办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己任,情系“三农”、服务“三农”,为促进我省农业科技进步、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大批学子已成为农村科技人才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各行各业业务骨干、专家学者和各级领导干部。据不完全统计,获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者达20余人。学院先后被农业部授予“加强实践性教学,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先进单位”,获“全国农业职业院校能力教育体系教学改革成果奖”,荣膺“中国职业教育百强院校”殊荣,多次获“江西省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专科院校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省高校平安校园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技术改进奖、国家专利、江西省人民政府成果奖和省高校科技成果奖、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当选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中国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中国现代农业装备职教集团、中国都市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全国信息安全职业教育集团常务理事和副理事长单位,中国高校众创空间联盟首批成员单位。 
  • 学校简介江西理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江西冶金学院,1988年更名为南方冶金学院,2004年更名为江西理工大学。学校曾先后隶属于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2013年成为江西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是国务院批准具有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理工结合,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面向全国招生和就业并有权接收华侨及港澳台学生和留学生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是宝钢教育奖评审高校;学校具有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格;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和钢铁工业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被誉为“有色冶金人才摇篮”。学校在赣州、南昌两地办学,占地面积共计2600余亩。校本部位于享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客家摇篮”、“红色故都”之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赣州市。学校1958年开办本科教育,1980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2013年开始博士研究生教育。现有1个材料冶金化学学部,4个学术职能学部,18个教学学院,18个科研院所。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4万余人,在校研究生4000余人。毕业生以其专业适应性广和“为人诚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的特点而广受社会欢迎,一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保持在江西高校前列,并于2011年荣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五十强”,2017年荣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五十强”。据中国“世界500强”企业CEO毕业院校排名榜显示,我校在2012年中国“世界500强”企业CEO毕业院校并列第5位。据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显示,我校在2014 年“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中名列第94 位,在2022年校友会网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名列145位。学校拥有1个全国示范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矿业工程、冶金工程),2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1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5个交叉二级学科点,4个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其中“冶金工程”“矿业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3个江西省一流建设学科。学科建设整体水平较高,7个一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榜上有名。2019软科一流学科排名冶金工程、矿业工程分别位居全国第7和第9,其中矿业工程进入全球前100,“材料科学”“工程科学”“化学”三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现有73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特色专业3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6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江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个、7个专业通过专业认证(评估)、江西省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1个。学校建立了一支梯队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0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500人、博士教师630余人),其中,教育部“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双聘院士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创业领军人才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863”首席科学家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2人(A类),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全国模范(优秀)教师60余人;省“双千计划”、“井冈学者”特聘教授、“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省部级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江西省教学名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井冈之星”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和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共300余人;正副教授750余人,博士生导师130余人,硕士生导师700余人。学校还聘请了左铁镛、古德生、邱定蕃、孙传尧、张文海、赖远明、王运敏、杨春和等院士和13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的兼职或客座教授,并聘有30多名外籍教师在校常年任教。以质量立校、办一流学府。学校坚持“教学优先、教师优先、学生优先”的工作原则和“教学是否满意、教师是否满意、学生是否满意”的工作标准,引导优质教学资源向教学一线集聚。学校拥有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稀有稀土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一批国家科研平台、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教育部国别研究中心,还有3个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1个海智计划工作站,2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培育智库和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8个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37个校内外实习基地。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在全国率先试行“3+1”创新教育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术科技、文体竞赛上,多次代表江西省高校实现重大突破,赢得了重要荣誉。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我校学生曾实现全国一等奖江西省零的突破。近五年来,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国家级重要赛事上获得全国一等奖150余项,在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最新排行榜中位列75,省内排名第2。学校健美操队获得全国冠军一百多项,在北京奥运会啦啦操队选拔赛中,以冠军队的身份进入2008年北京奥运会赛场。学校攀岩队获得国际攀岩大师赛、世界杯攀岩赛、全国攀岩锦标赛等国际国内比赛冠军二十多项,并多次打破世界纪录。学校积极服务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钢铁工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已构建矿业工程、冶金工程、材料工程、机电一体化、信息技术等一批强势学科,形成了稀土、铜、钨、锂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四大特色和优势,经济学、管理学、理学、法学等新兴学科也日渐享誉国内。近五年来,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000多项,科研总经费10亿多元;2008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奖123项。学校科技服务成效显著,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多年来一直与中国铝业、中国中钢、上海宝钢、江西铜业、紫金矿业、铜陵有色、西部矿业等一百余家国内大中型钢铁、有色金属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有600余项科研成果被采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与英国、加拿大、德国、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泰国、韩国等高校实施学分互认、本硕生互换、合作办学等国际联合培养项目。学校为海外留学生接收院校,共招收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进行语言、本科、硕士和博士层次的学习。学校获批为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共计举办 夏(冬)令营项目和海外教学项目20个,教授3000余名海外学生。2015 年获国家汉办批准与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共建孔子学院。旁遮普大学孔子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积极开展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国文化传播工作。至今,已建设校内外教学点11个,注册学员2716人次,汉语考试HSK考生5393人次,组织文化推广活动81场次,累计受众达40200人次。2017年获批与旁遮普大学合作举办“2+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为全省首个境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项目由三峡南亚投资有限公司提供全额奖学金,通过订单委托培养模式,储备一定数量的电力运行属地化人才,这些学生将成为“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中坚力量。2018年成功获教育部批准与加拿大劳伦森大学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采矿工程”专业本科4+0项目。学校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合作建立了“江西理工大学中澳REEM国际研究院”,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合作建立了“江西理工大学-昆士兰大学高温过程联合实验室”,2019年,学校成功获教育部批准与俄罗斯阿穆尔共青城国立大学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4+0项目。除此之外,学校还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就稀土技术、澳洲高效磨矿和高效细粒浮选技术等技术开展科研合作,承担了“用DENKA BLACK Li 导电剂提升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性能的合作研究”(日本)、谦比西铜矿“矿山采掘信息化”(赞比亚)、“含砷硫难处理金矿金提取工艺研究”(缅甸)等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0余项。学校秉承“志存高远、责任为先”的校训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术为基,质量立校,特色强校,文化兴校”的办学理念和“以贡献求支持、以特色争优势、以创新谋发展”的办学思路,贯彻“以法治理念治理学校、以教育规律管理学校、以市场理念经营学校、”的理念,实施“质量、特色、人才、开放”战略,突出“学科建设强实力、人才培养提质量、科学研究上水平、服务区域做贡献、发展成果惠民生”任务,深化“治理体系、人才培养、学科与科技、社会服务、人事人才、综合保障、党建与思想政治”改革,努力实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转型发展,持续推进稀土领域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努力建设“综合实力全国一流、行业引领作用突显、特色领域国际领先的高水平大学”!网址:http://www.jxust.edu.cn电话:0797-8312161传真:0797-8312227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