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北京:完成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方案
2015-11-02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已发布一周年,记者从教育部获悉,包括本市在内,全国各省均已形成相关实施方案,本市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已在区县传达。

去年9月,被誉为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考试制度改革——《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未来高考统考将只考语文、数学、外语三科,不再区分文理科。

教育部日前举行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推进会,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高考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已按要求全部调减到位,地方性加分项目2014年高考有95个,2018年高考时将只剩35个,减幅63%。高校自主招生进行了新的制度设计,保证了选拔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实现了招生公平公正。2015年高招专项计划录取的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较2014年增长10.5%。全国通过高职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占到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50%。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上海、浙江已发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其余29个省、区、市也均已形成相关实施方案。记者从区县教委获悉,本市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完成,并已开始向学校传达。

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校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要按时出台改革实施方案,并做好政策的权威发布和解读。(记者 任敏)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北京地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艺术类高等职业学院。北戏的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的北京市私立艺培戏曲学校。2002年12月,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成立,正式举办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2006年,北京市艺术研究所并入学院,充实了学院的教学、科研力量。现有职工357人,专任教师233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专家67人。有北京市名师5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7人,北京市专业带头人1人。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开设京剧、地方戏曲、音乐、舞蹈、艺术设计和影视表演等多个专业方向,已从单一的戏曲学校发展成为综合艺术院校,培养了孙毓敏、张学津、赵葆秀、谷文月等近7000名艺术人才。 2012年2月,学院成为“北京市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2012年底2013年初,北戏确立了“六个一工程”的纲领性章程和发展目标,即建立一批艺术生源基地;聘请一批名家、名师指导、督导教学;重点建设传统特色专业,带动全院专业建设,促成一批艺术教育科研成果的产生;打造一批北戏知名品牌教师;创排一批优秀传统和原创剧目,建立“少儿戏剧场”;推出一批优秀毕业生和民族艺术传承人。2013年6月1日,北戏开办全国首家“少儿戏剧场”。它是以少年儿童为服务对象,以少儿宜观看的剧节目为主要内容,以北戏在校学生为演出主体的,集创作、演出、观摩、教育、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演出场所。少儿戏剧场秉承“戏曲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利用自身具备的剧场和艺术教育资源,培养戏曲后备力量,展示艺术教育水平,推出优秀艺术人才;培养少儿戏曲观众,丰富少儿文化生活,服务少儿艺术教育;传承优秀传统艺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打造知名文化品牌。近几年,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连续创排京剧《少年马连良》、大型传统乐曲音乐会《燕落花枝》、京剧《南海子》和大型舞剧《夕照》等剧目,为北戏成为“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创造了更加有力的条件,同时,也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让学生们得到启发受到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Brief introduction of Beijing Opera Art’s CollegeBeijing Opera Art’s College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BOAC), is the only independent set of the art of Career Academy in Beijing area, approved by People's Government of Beijing Municipality, register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full-time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redecessor of BOAC was founded in 1952 in Beijing City, a private art training school. In December 2002, Beijing Opera Art’s College was established and had a full tim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2006, the Beijing Institute of Art enriched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strength of the college. Now there are 357 employees, 233 full-time teachers. Among these, 67 have the professional title, 5 distinguished teacher in Beijing City, 17 key members of the outstanding young teacher, 1 Specialty Leading Person. College recruits students in the whole country, which has several major fields, including Peking Opera, local opera, music, dance, art design and film and television performances. It is already developed from a single opera school into a comprehensive art academy. The College cultivates nearly 7000 art talents, such as Sun Yumin, Zhang Xuejin, Zhao Baoxiu, Gu Wenyue and so on. In February 2012, the college has become "the Beijing model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t the end of 2012 and the beginning of 2013, BOAC established the "Six Top Projects" of the programmatic charter and development goals. That is, establishing a group of art students base; hiring a number of famous masters, teacher guidance, and teaching supervisor; focus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specialty, promoting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contributing to a number of art education research; creating a number of well-known teachers of BOAC; creating and rehearsing a number of outstanding traditional and original repertoires and establishing the “children's theater"; introducing a number of outstanding graduates and national art heritages. In June 1, 2013, the first "children's theater" opened in BOAC. It serves young children, and the main content of performance fits for children. The main body of the performance is student in the school. It is a comprehensive art performance of creation, performance, observation, edu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he “children’s theater” adhere to the idea — Opera Education starts with kids. By the usage of its own theater and art education resources, it develops a reserve force, shows the level of art education and introduces the outstanding artistic talent. It cultivates children's Opera audience, enriches children's cultural life and serves children's Art Education. It inherits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art, carrying forwar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reating a well-known cultural brand.In recent years, our college continuously created and rehearsed several repertoire, Peking Opera ”Shao Nian Ma Lianliang” and “Nan Hai Zi”, large traditional music concert "Yan Luo Hua Zhi”, large dance "Xi Zhao". It creates a more powerful condition for BOAC to be a "Beij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base”. In the same time, it also provides students with better conditions for learning and heritage of the Chinese nation's outstanding culture. Our students are inspired and educated, so they can be qualified successors. We can contribute to the Chinese nation's outstanding cultural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 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市朝阳区
    学校简介北京服装学院是一所历史积淀深厚、办学特色鲜明的时尚高校。学校前身是1959年2月创建的北京纺织工学院,1961年7月更名为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是由原纺织工业部建设的、以化学纤维高等教育为主的重点院校。1987年2月,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改扩建为北京服装学院,是我国第一所公办服装高校。学校秉承“与美同行”的校训,围绕服装服饰,以设计学为龙头,逐步形成了“以艺为主、服装引领、艺工融合”的办学特色,在服装服饰文化、服装服饰传承与创新设计、服装新材料和高性能服装、产品与数字化媒体设计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应用形成了独特优势。设有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时尚传播学院、商学院、美术学院、语言文化学院,专业设置覆盖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在服装服饰领域的学科和专业建设水平国内领先。学校拥有全日制本硕博在校生7345人,其中本科生6081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264人,形成“艺术教育与工程教育、管理教育相结合,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特色现代服装时尚教育教学体系,有国家级、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近300个,建有全国“十佳”特色博物馆——民族服饰博物馆,收藏中国各民族的服装、饰品、织物、蜡染、刺绣等一万余件,集收藏、展示、修复、科研、教学等功能于一体。设有“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抢救传承与设计创新”国家特殊需求博士项目,多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及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为纺织服装、时尚和文化创意产业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其中,9个专业获批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专业获批“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校60余年,已培养数万名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社会责任感强,在众多行业知名企业、科研院所担任高级管理职务,很多已成为行业骨干和领军人才。学校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毕业生自主创业率多年来均在5%以上,涌现出了例外、Grace Chen、UOOYAA、熙上等众多优秀设计师品牌,是活跃在行业前沿的创新力量代表。学校拥有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师资队伍,多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多人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北京学者、北京市战略科技人才、市级百千万人才工程、长城学者培养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教师,汇集了包括“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中国珠宝首饰设计大师”等纺织服装材料、服装与服饰、时尚传播领域的众多领军人才和学者。聘请英国伦敦艺术大学前副校长、中央圣马丁设计学院前院长Jane Replay教授,英国伦敦艺术大学前副校长、伦敦时装学院前院长Frances Corner教授等国际高端人才担任特聘教授,聘请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著名主持人吴小莉担任时尚传播学院院长,学校成为了服装领域高层次人才的汇聚地。 学校设有教育部研发中心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3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北京技术转移中心1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首都科技条件平台1个,高水平科研设施完备。在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残联、北京冬奥组委会等部门指导下,分别建设北京服装学院国家冬季运动服装装备研发中心、无障碍服装研究中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制服装备研发实验室等机构,积极发挥智库服务作用。立足学科前沿,设立服饰文化研究院、服饰科技研究院、时尚研究院、生活方式研究院等机构,产出大量原创科研成果。“十三五”以来,教师承担国家、省部级及各类科研项目1100余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4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获得授权专利200余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40余项(含艺术作品)。我校主办学术期刊《艺术设计研究》自2017年起连续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版)》连续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版)。 学校多年来积极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和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先后承担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群众游行方阵、2011年深圳大运会、2014年南京青奥会、2014年APEC领导人会议、2016年里约奥运会、2018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表演”、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等服装设计,以及有关行业系统具有特殊要求的服装设计,如神舟七、九、十、十一系列航天服饰及舱内用鞋设计、南北极科考队手表的设计研发等重要设计创新工作。尤其是在服务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中,高质量圆满完成了群众游行方阵、民兵方队和联欢活动等相关的服装服饰设计任务,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学校积极服务纺织服装行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建设了中关村服饰时尚设计产业创新园,与雄安容城、浙江海宁、江苏昆山、山东青岛、辽宁兴城等产业聚集地和企事业单位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建立了多个产业园和校企研发机构,在我国时尚、设计产业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示范性、开拓性进展。积极与政府、协会、企业开展合作,与北京朝阳区、深圳龙华区等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助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时尚文化建设;与中国设计师协会联合主办“中国国际时装周”,服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中国垒球协会、中国花样滑冰协会等开展合作,促进双方跨界融合、创新发展;与安踏、爱慕、迪尚、中丝、南山、咪咕、金猴、华联等企业开展合作,深化产学研,共同服务国家重大项目。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和援藏、援疆等工作,受到社会一致好评。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对标国际一流时尚院校,与近60所国际知名院校建立合作关系。连续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获录“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国际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推进国际联合课程合作,多渠道提升学生国际化培养力度。积极参与国际时尚院校联盟(IFFTI)和国际艺术、设计和媒体院校联盟(CUMULUS)等平台活动,承办国际时尚院校联盟(IFFTI)年会,发起国际首饰设计高校联盟,主办国际青年设计师邀请赛(IYDC)、北京国际首饰双年展等高规格国际赛事、展览及论坛活动,全方位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学校设计学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是该学科中唯一达到B+及以上的市属高校,在2019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列第六。在全球知名商业杂志《CEOWORLD》发布2020年全球最佳时尚学院排名榜上位列中国第一。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四个服务”办学方向,面向纺织服装、时尚和文化创意产业,围绕国家发展战略,聚焦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坚持以艺术学为主,艺、工、经、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坚持服装引领、艺工融合,加快建成高水平特色大学,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准的时尚教育高地,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市石景山区
    学校简介办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秉承“厚德博学,善技创新”办学传统,坚持校企互动、产教对接、学做合一,促进开放融合,推动学校内涵、特色、差异化高质量发展。办学定位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主动服务国家和北京重大发展战略,面向首都城市建设、运行、管理、服务领域,坚持“高端化、精品化、信息化、国际化”,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城教融合,完善育训融合,培养复合型国际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服务社会的贡献力和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世界一流的高等职业学院。学校概况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北京市石景山区,是一所由北京市政府举办的普通高等职业学校,是全国首批独立设置高职院校、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全国高职校长联席会主席团单位。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56年隶属于煤炭工业部的北京煤炭工业学校,1994年开始举办高等职业教育,1999年正式改制为职业技术学院。学校现设有7个教学院(部)和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有5个专业群,覆盖8个专业大类,27个专业,形成了面向城市建设、运行、管理、服务领域,独具特色的以工科专业为主,工、管、文、法等不同门类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2000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示范性院校,2003年在全国首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确定为全国8所优秀院校之一,2007年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百所“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2015年成为首批试点北京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的3所高职院校之一,2016年被教育部确定为职业教育“走出去”首批试点项目学校,2019年成为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19年成功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先后获得全国高校就业工作50强、全国教学管理50强、全国教学资源50强、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等。学校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和学生技能大赛“双赛”成绩享誉全国。学校主要办学指标和综合办学实力位于国内同类院校前列,是全国最具影响力的高职院校之一。
  • 学校简介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是由教育部2004年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国家计划内招生,颁发国家承认的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学校确立以国际化和高端应用型为发展战略目标,积极融入行业、融入国际,借助首都优质的教育资源,搭建应用型人才和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致力于卓越的教学与服务,努力达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精英商学院的目标。学校地处北京城市副中心、“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协调发展的重要核心区通州。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现设有财务与金融学院、创意艺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和德育中心4个教学单位,开设了国际商务、金融工程、审计学、数字媒体艺术、摄影、广播电视编导、视觉传达设计等26个本科专业,学科覆盖了经、管、艺、文、理、工6个学科门类,形成以商为主、商艺结合的专业结构体系。学校始终坚持引进、培养、聘用相结合的机制,形成了一支高学历、高职称、有海外留学背景、有行业实践经验,老、中、青相结合的国际师资队伍。学校设有开展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现有27个校内实验室。此外,学校拥有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全覆盖的数字化校园网以及现代化的体育馆、运动场。学校坚持以一流的国际商科人才培养标准打造教育教学体系,形成了鲜明特色。自2009年至今,已与全球57所高校建立“2+2”、“3+1”“3.5+1.5”等多种合作办学模式,达成学分互认、本硕分段式培养等联合办学协议。合作院校提供奖学金及各项优惠政策,帮助学生节省留学成本,顺利实现海外留学深造的目标。此外,学校分别在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法国、奥地利建立了7个海外实践教学基地。自2015级学生起,通过国际合作项目、海外课堂、青年领袖训练营、跨国公司实习、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实现了100%在校生在海外交流、学习实践。自2017级学生起,全面实行现代导师制,实施学业导师、语言导师和通识导师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代替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为满足学生出国留学高层次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我校2019年特别推出国际联合培养“精英计划”项目,助力学生申请到全球排名更好的世界名校。学校重视实践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开展与行业(企业)高度融合的实践教学,通过课程开发、实践操作、订单式培养、承接对口业务等方式,使学生专业与未来职业对接。目前已与北京银行、杭州银行、华林证券、丝路数字视觉等百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近年来我校就业率均保持在97%以上,毕业生广泛服务于金融行业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及文化、体育、娱乐业,在面向金融行业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证券公司就业态势明显,薪资待遇丰厚。学校以殷殷实力为莘莘学子成就未来搭建坚实平台,构筑成功之路。通过雄厚的办学实力、良好的办学声誉、显著的办学成果,受到业界人士的不断好评。2010年,学校通过了国际精英商学院(AACSB)的审核,成为国内首家独立学院会员单位。2014年,学校与北京大学等24所高校同时被认定为“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成为北京市唯一获此殊荣的独立院校。近年来,学校还先后获批“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市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学会服务外包离岸业务国际人才培养基地”。2015年,获得接受外国留学生资质,国际化进程迈上了新的历史台阶。2018年,成为北京市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2019年,学校金融学专业被评为北京市一流专业。在武书连2019年中国高水平独立学院排行榜中,获得“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第一名”及“本科毕业生升学率第一名。2017年,学校聘请美国PBK等著名设计公司,按照国际标准对校园环境、教学楼宇和学生生活设施进行了设计改造,一所精致、秀美的国际化商学院迎接您的到来。
  • 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市大兴区
    学校简介北京印刷学院以“传承弘扬印刷文明,创新发展出版文化”为办学使命,开启中国出版印刷高等教育的先河。学校隶属北京市,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共建。前身是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建立的文化学院;1961年文化学院停办,其印刷工艺系并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印刷工艺系基础上组建北京印刷学院,由原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管理;2000年,学校划归北京市。经过6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现已成为在印刷与包装、出版与传播、设计与艺术三个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工、文、艺、管协调发展,国内唯一专门为出版传媒全产业链培养人才的全日制高水平特色型高等院校,被誉为业界名校。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以“守正出新 笃志敏行”为校训,持续为国家传媒科技、传媒文化、传媒艺术、传媒管理人才培养提供北印方案。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继续教育学生近万人。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分别是编辑出版学、印刷工程、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出版、机械工程、动画,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本科专业2个,北京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现有11个教学机构,27个本科专业招生。学校坚持以特色学科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现有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设计学、新闻传播学为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学校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具有独立招收和培养博士后资格。2018年,学校获批北京市新增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坚持扎根行业,全力打造出版印刷领域教育、研究重要平台。是国家出版印刷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绿色印刷包装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是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中国印刷高等教育联盟、全国数字出版专业教育联盟、全国印刷电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组织的发起单位和理事长单位、副理事长单位。国家级博物馆中国印刷博物馆和中国版本图书馆(中宣部出版数据中心)坐落于校园内。学校坚持人才强校,不断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拥有一大批全国和北京市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中国出版政府奖、毕昇印刷杰出成就奖获得者、北京市高创计划领军人才等为代表的行业领军人才团队和百余名行业高端人才组成的特聘兼职教授团队,此外还拥有一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人才强校计划高层次人才、长城学者、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科技新星、青年拔尖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和优秀教学人才。学校坚持创新驱动,着力推进科学研究。拥有11个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在印刷包装材料与装备技术研发、出版印刷传媒新技术应用及行业发展咨询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拥有印刷油墨、环保及智能包装材料与技术等方面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并推广应用,持续发布《中国印刷业发展报告》《长三角区域印刷业一体化发展升级指南》等行业发展报告,制定由我国主导的首个印刷领域国际标准以及图书发行新技术应用等系列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引领出版印刷产业转型升级。学校坚持首善意识,致力服务行业和北京发展。围绕“创意设计 艺工融合”的办学特色,形成了以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科研成果转化平台为基础,大学科技园、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相互支撑、融合发展的“一院三园”双创发展模式,形成“北印科创”“北印文创”双亮点,建设产学研用一体化产业综合体。围绕国家大型活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北京“四个中心”建设以及出版印刷产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开展系列科技攻关、创意设计和咨询决策研究,创作一批服务国家重大活动的高水平文创作品,取得《北京市出版物印刷保障首都核心功能建设升级指南》等一批彰显特色服务行业和首都的研究成果。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大力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先后与美国、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校际间师生交流密切。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留学生教育,年均招收300余名国际学生,为我国印刷包装企业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提供人才支撑。2017年学校入选北京市首批“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并成为基地秘书处单位。面向未来,学校将始终牢记办学之初被赋予的国家使命与行业责任,把握“坚持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高素质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根本,坚持面向首都发展、面向出版传媒行业,彰显服务出版传媒全产业链为主线的学科特色,工科与文科结合、艺术与科技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和传承弘扬印刷文明、创新发展出版文化的文化特色,深化“特色发展、开放办学、协同创新和绿色发展”四大战略,实施“教育创新、人才强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文化传承创新和党建强基固本”五项工程。坚守育人初心,勇担强国使命,继往开来,开拓创新,按照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三步走”战略,为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出版传媒大学而不懈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