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湖南:高考生6月26日起分批次网上填志愿
2014-05-14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今日,湖南省教育考试院下发2014年高招网上填报志愿工作实施方案,今年所有考生仍然实行网上填报志愿,6月26日开始分批次填报。

考生要遵守网上填报志愿的有关规定,认真自觉按时参加培训和网上填报志愿;填报完成后要退出填报志愿系统,并再次登录系统查询核实填报的志愿是否正确;要认真准确地填写好自己的联系方式(该联系方式供高校招生期间联系考生和发放录取通知书用);要妥善设置和保管好个人密码,密码不能过于简单,以防止泄露;要严格按照网上填报志愿流程在规定的时间上网填报志愿。

考生对自己在网上填报的志愿负责,因考生本人了解学校信息不准确、“口令卡”和系统登录密码保管不善、不按网上填报志愿程序和要求操作或请他人代填、错过规定的网上填报志愿时间等原因,造成志愿信息错误或遗漏而导致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省教育考试院要求,各地要严格考生志愿数据的保密管理,凡涉及考生志愿的信息,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得擅自对外泄漏,不得对外提供考生的联系电话和通讯地址等信息,也不得替考生填报志愿或更改考生志愿信息,更不得非法获取考生志愿填报系统的密码和“口令卡”信息。违者,将依法依规追究当事人的相关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记者 贺卫玲)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成立于2002年6月,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中南林涉外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现设信息与工程学院、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语言文化学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体育课教学部。全日制在校生11000余人,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专业建设和学校管理方面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良好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专业基础以及较强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先后荣获“中国十大品牌独立学院”“中国教育教学示范院校”“全国先进独立学院”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权威媒体和机构评为“品牌实力独立学院”和“综合实力独立学院”。 学校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强化教学环节管理,优化教师队伍,打造优秀教学团队,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教师,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能力优先、充满活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注重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个性化发展,坚持因材施教,开发学生个性潜能,强化实践创新能力,构建特长型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进行特长型学习和创新性实验。 专业建设;学院现设风景园林、视觉传达设计、旅游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英语、汉语言文学电子商务等22个本科专业,分属工、理、文、法、管理、经济、艺术学7个学科门类。所设专业立足学校办学定位,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学院以人才培养为本,树立精品意识,充分依托市场,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特色专业与精品课程,重点专业实现用人单位与学院人才培养对接。 基础设施;学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办学条件,逐步提升育人环境,积极满足师生学习和工作上的需求,实现各项工作均衡发展,使学校师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舒心工作,愉快学习。学院学术报告厅、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同声传译室、计算机房、电子阅览室、体操房、跆拳道室等现代化教学文体设施齐全。校园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建设,集中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实现了全校教学、实践、文体等软硬件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提高了资源共享性和设备利用率。 实践特色;学院重视文化素质教育,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富有特色的社团活动,通过各种文艺、体育、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研讨会、辩论会、英语角、学术沙龙等校园活动,寓教于乐,鼓励学生发挥个性才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为学生成长成才和就业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成功申报了“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2020年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荣获省级立项多项。国际化办学;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对外合作,努力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现代思维、健全人格的应用型人才,国际教育着力打造“本硕直通,国际名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坚持“环境模式高端化、师资队伍专业化、教学培养个性化、教育成果国际化”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近百所高校建立了中外人才联合培养合作关系。在加拿大、英国、美国等国家分别建立了海外课堂学习实践基地,开展“青年领袖海外训练营”“英伦大学堂”等微留学项目,帮助和引领学生开阔国际视野,提升沟通能力与综合素质。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将围绕“高端化、国际化、个性化”的办学方向,为青春筑梦,为梦想引航,助力广大学子从涉外走向世界,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力争成为区域优势明显、国内声誉较好、特色鲜明的新型大学。
  • 吉首大学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学校简介吉首大学创办于1958年,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张家界市两地办学,是湖南省属综合性大学,也是武陵山片区唯一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先后成为国家民委与湖南省政府共建高校、一本批次录取高校、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湖南省高水平建设大学、湖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普通高校。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现有教学学院22个,一级学科41个,本科专业78个,覆盖了12大学科门类。有省重点学科5个(其中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1个、省国内一流培育学科1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2个;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1个;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6个,专业硕士点17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6个、省级一流课程48门。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共30余个。学校在职教职员工近1500人,专任教师11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700余人,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共560余人。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人,“新世纪百干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1人、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享受“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湘青年英才、湖南省芙蓉学者、湖湘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人选、湖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湖南省“芙蓉教学名师”、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等共51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4个。有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1人,五一劳动奖章2人,全国优秀教师9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徐特立教育奖获得者1人;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5人;宝钢教育基金奖获得者2人。学校现有各类在籍学生3万余人,其中在校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留学生共2万人。学校构建了“课程主导、环境熏陶、实践砺炼、自我塑造”为体系的“立人教育”体系,学生动手能力强、社会实践活动多,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各类比赛、竞赛中荣获特等奖、一等奖。大学生少数民族艺术团多次赴美国、香港等地演出,影响广泛。学校多次获全国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先进单位和“西部计划项目优秀高校”称号。办学60余年来,共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毕业生30万余名。学校注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承担了一大批国家与地方重大科研项目,学术研究形成了自身特色。社会科学研究以民族传统体育、民族生态文化、民族历史、区域经济为重点,差异哲学、民族学、人类学、民族艺术、沈从文研究、文化创意产业、旅游经济等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自然科学研究以武陵山片区特色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为重点,提出了“三带”理论,研发了“米良一号”猕猴桃品种,在以杜仲、猕猴桃、大鲵为代表的农、水产品,以及矿产品、机械、电子信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学校打造的由黄永玉艺术博物馆、沈从文纪念馆等六大文化场馆组成的“湘西民族文化博览园”,获批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青少年教育基地”。学校拥有招收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资格,与美国、英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数十所高校开展了合作交流。实施了教师出国(境)研修、学生出国(境)交流及交换学习等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党和国家领导人朱镕基、曾庆红、尉健行、贾庆林、刘云山等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高度称赞“吉首大学是湖南的骄傲”,原国家副主席曾庆红肯定“吉首大学具有特殊价值”,原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视察学校时高兴地说“看到了吉首大学,就看到了武陵山区脱贫致富的希望”。进入新时代,吉首大学正在抢抓机遇,提升内涵,努力将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
  • 学校简介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2001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创建于1979年,先后隶属于原航空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航空工业总公司、湖南省国防科技工业局,现隶属于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学校是湖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定向培养士官定点院校、中航工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中国航发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湖南省就业创业示范校、湖南省文明校园和湖南省平安高校。学校位于风光秀丽的世界知名旅游胜地张家界市,占地面积762亩,建筑面积17.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亿元。校园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现有在校生12000余人。学校设有航空制造、航空维修、航空电气、航空服务、旅游管理、信息技术六大特色专业群,共35个专业。其中,航空制造为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数控技术专业为省级精品专业、省特色专业;旅游管理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省中高职衔接试点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专业为全国机械行业人才培养特色专业;飞机机电设备维修、航空发动机装试技术、飞行器制造技术、飞机电子设备维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定向培养士官指定专业。学校推行“人才强院”战略,建设“双专业带头人”引领的教师队伍,培养了理论知识扎实与专业技能突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30人,其中副高以上134人;省级专业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30余人,建有校级大师工作室5个、创新工作室2个。从航空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相关专业机构聘请了132名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授。学校多名教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技术能手”、“湖南省技术能手”、“湖南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近年来,学校主编(审)、参编全国公开出版发行的教材200余种,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拥有200余项国家专利。学校教学设施齐全,实训条件优越。学校建有航空实训中心和机械实训中心,另有实验实训室75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1.56亿元;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96个,深度合作企业258家。学校是湖南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建有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航空工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中国航发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省数控专业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省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和省师资培训基地。学校突出现代职教内涵,不断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深化军民融合项目建设,实行人才定制培养。学校于2014年正式开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定向培养士官班,先后与空军航空工程大学士官学院、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以及陆军航空兵学院签订定向培养士官协议,现有空军、海军和陆军在校士官生1600余人。学校依托行业、对接产业、背靠企业办专业,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与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上海锦江国际酒店管理股份公司、上海春秋旅行社及其航空公司、深圳康途航空服务有限公司、湖南厚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开办“南方班”、“西发班”等,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学校与中国军工企事业单位以及沿海大型中外合资企业保持着密切合作关系,建立了广泛而稳定的毕业生就业网络,学生就业前景广阔,受到用人单位持续好评,不少毕业生成为技术能手和管理骨干。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居同类院校前列,是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另外,学校按有关政策规定,每年推荐数十名毕业生通过“专升本”考试后进入本科院校学习,或应征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招士官。学校遵循“立足航空、服务地方、特色兴校、争创一流”的办学理念,服务航空,服务地方,服务区域经济信息化产业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五四”红旗团总支、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第三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大赛总决赛一等奖、全国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二等奖、全国机械行业模具设计与制造大赛一等奖、第三届金砖和欧亚国家高科技公开赛金牌、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一等奖、湖南省模范职工之家、湖南省技能人才培养先进单位、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新时代新思想,新起点新征程。学校将秉承“厚德明志、求实创新”的校训,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走现代职教发展道路,持续深化内涵建设和提质培优工程,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高职学院。
  • 邵阳学院邵阳市大祥区
    学校简介邵阳学院创建于1958年,医学类专业办学可追溯到1906年,2002年由原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原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升本,2016年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学校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具有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资格的省属多科性本科院校,教育部和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试点项目单位。学校2018年被确定为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人文荟萃底蕴深厚。学校坐落在国家卫生城市、湘西南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邵阳市。这里人文底蕴深厚,诞生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思想家魏源,“再造共和”的民主革命家蔡锷,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吕振羽和德艺双馨的人民音乐家贺绿汀。宝庆竹刻、邵阳布袋戏、滩头年画和花瑶挑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湖湘文化中熠熠生辉。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景色秀丽,林木葱郁,鸟语花香,是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花园式单位”。基础办学条件优良。学校占地面积163.10万平方米,校舍面积92.4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4.20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原值2.91亿元,馆藏图书302.37万余册,其中电子图书107万册,中外文纸质报刊1471种,各类数据库及平台50个。学科专业建设成效显著。有21个教学学院,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机械、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学位类别;拥有6个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1大学科门类;53个本科专业,面向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学生26966人(不含继续教育学生)。学校坚持以本为本,扎实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升。获批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与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第一批“新农科”项目建设高校。拥有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和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9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59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和精品课程。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2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及科研平台。1个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5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1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大学生创新训练、创新创业教育中心,7个省级优秀实习基地,6所直属附属医院、协作型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师资队伍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4324人,其中正高职称(含教授、主任医师等)216人,副高职称(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等)747人,博士553人(含在读),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9个,有省级优秀研究生教学团队和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10余个。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教授为名誉校长、兼职教授,通过引进和培养并举,建立了“资峰学者”领军人才、学科(学术)带头人、中青年拔尖人才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四个层次的人才梯队,汇聚了一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芙蓉学者、省“百人计划”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省“121人才工程”专家、湖湘青年英才等116人为代表的高水平梯队式人才集群。科学研究成果丰硕。近年来,学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43项;获各级教学、科研成果奖207项;发表学术论文6100余篇,有620余篇被国际三大权威索引收录;出版学术专著273部。学报(社科版)为RCCSE(武大版)核心库A类核心期刊,学报(自科版)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和第七届湖南省“双十佳期刊”称号。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近3年,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创新创业竞赛及各类学科竞赛获奖1000多项,其中国家级200余项。2018年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和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2020年、2021年获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一等奖,2021年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021年获“田家炳杯” 第七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学校多次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校”。开放办学步伐加快。学校坚持校地、校企合作,构建“城校共生”发展模式,先后与邵阳市人民政府及所辖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签署了校地合作协议,与中国电信、湘电集团、湘窖酒业、伟大集团等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成果转化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成立了中科曙光等6个产业学院和3个研究院,探索“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2021年学校成立产学研合作办、成果转化与应用中心(知识产权中心),进一步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英国、美国、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的高校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关系。有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建校60余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持“立德树人,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践行“明德、求真、共生、超越”的校训,弘扬“共生共荣、唯实唯新”的校风、“明德明理、笃学笃行”的学风和“修德修身、敬业精业”的教风,为国家和湖南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20多万各类人才,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被评为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公共建筑节能建设示范单位、湖南省普通高校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综治工作优秀单位、湖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先进单位、湖南省高校易班建设先进单位、湖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高校军训工作先进单位等。面向未来,学校将坚持“立足湖南、面向周边、辐射全国,以工学为主体、以师范和医学为两翼、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创新实践能力较强、潜心服务基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力争到2035年,形成博士-硕士-本科的办学层次,基本建成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 长沙理工大学长沙市天心区
    学校简介长沙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法、哲、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主体,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生推免权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学校现有金盆岭、云塘两个校区,设有22个教学学院、1个独立学院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1000余人,其中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6500余人。自建校以来,为交通、电力、水利、轻工等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40余万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多年连续保持全省高校前列。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积淀了“博学、力行、守正、拓新”的校训精神和大学文化。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0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300余人,副高职称600余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等国家级人才3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国家级荣誉称号30余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交通部“交通青年科技英才”和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芙蓉学者”等省部级人才400余人。学校现有85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13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3个。拥有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10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01门,国家级实践教学平台12个,省级实践教学与创新教育平台59个。学校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校,教育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学校。近五年,学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58余项;学生获得国家级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成果奖800余项,省级学科竞赛和科技成果奖2000余项。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位列全国22位。学校拥有湖南省国内一流建设(培养)学科6个,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8个,具有授予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资格。学校拥有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标志性科研成果。现有国家级科研平台4个,省部级创新团队13个、自然科学科研平台46个、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2个。近五年,学校主持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项目446项;获国家科技奖励3项,省部级科技奖励98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8项,职务发明专利1260项。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与国外知名大学合作共建了3所孔子学院,近年来共派出1000余名在籍学生出国出境交流学习。现有来自63个国家的500余名留学生在校学习。立足新时代,学校将传承和发扬优良办学传统,实施“质量立校、学科兴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战略,坚持育人为本、人才集聚、交叉创新、服务融合、文化引领,着力打造特色人才培养重要基地、湖南科技创新重要源头、文创和湖湘文化国际传播前沿阵地,积极推进“双一流”建设,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培养“底色亮、实践强,有情怀、敢担当”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实现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共同发展,决胜建成“百强”大学,向创新型高水平大学迈进。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