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2010江西高考作文题:命题作文《找回童年》
2010-06-07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江西卷作文题

为什么要找回童年?因为现在社会太功利了,小朋友们压力过大,童年早已离开。

现在的社会需要纯真,需要找回童年。

重点关注“找回”这个动词。

记叙议论都可以,文体要明确。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赣南医学院位于著名革命老区——江西省赣州市内,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医学本科院校。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教授担任名誉院长。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41年的江西省立赣县高级助产职业学校,1958年设置专科建制的赣南医学专科学校,198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赣南医学院,201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9年起与苏州大学、中国医科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占地总面积1873亩,设黄金、章贡2个校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05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37.5万册,电子藏书230.62万册。全日制在校生12935人。专任教师854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数54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入选“赣鄱英才‘555’工程”7人,二级教授8人,井冈学者特聘教授、省双千计划、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省青年井冈学者、省主要学科带头人、省高校学科带头人、省模范教师、省教学名师等省级人才项目人选55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39人。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1个,有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建设团队5个。学校现有兼职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572人。学校注重内涵提升,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医学、理学、工学三大学科门类为主,促进医工、医理、医文、医管、医法等学科交叉融合,办学特色和优势较为突出的江西省“双一流”建设高校,现有本科专业30个,其中国家特色专业2个(临床医学和麻醉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临床医学、护理学),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8个(临床医学、应用心理学、药学、护理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技术、预防医学),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4个(公共事业管理、护理、预防医学、运动人体科学);有江西省一流学科2个(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医学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临床医学、护理、公共卫生、应用心理、生物与医药);有教育部、卫生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等部级项目2项,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有省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省一流本科课程、省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省部级各类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30项,有省研究生优质课程和案例建设项目8项。学校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有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有中央苏区医疗卫生史与健康中国战略研究中心、江西省脑血管药理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医用组织工程材料与生物制造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17个;有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客家中医药资源研究分中心、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赣南分中心各1个;与章贡区政府及国内外高层次专家团队共建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市级科研平台27个。直属附属医院3所(第一附属医院为全国首批74家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之一),非直属附属医院7所。学校200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3年全国首批第13家通过教育部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认证,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9年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延长期认证,有效期延长至9年。截至2020年,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连续15年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学校为区域卫生与健康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流行特征、诊疗新技术、急救与术后管理、防治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新靶标,干细胞研究与临床转化,肠道炎症和癌症及代谢性疾病的免疫学机制,分子病理检测技术,血管瘤及脉管畸形诊疗技术,泌尿外科微创技术,医药大数据,精准医学研究,老年医学与老年康复学,骨与关节退化性疾病,稀土对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影响,油茶医药保健及功能产品开发,赣南特色中草药的研究与开发,中央苏区医疗卫生史与健康中国战略研究等领域形成了自身特色与优势,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论文在国际顶尖刊物《Cell》《European Urology》《Hepat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近年来承担国家基金项目170余项。有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卫生部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科学委员会科技进步奖1项,省自然科学奖13项,省科技进步奖14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0项,省创新争先奖1项;授权专利191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169项。迄今,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各级卫生健康人才9万余人,成为百姓的健康守护人,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20年初,积极响应号召,学校3个附属医院先后分6批次选派115名医护人员奔赴武汉、随州抗击疫情一线,为全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学校是“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联盟成立理事单位,重视对外合作与交流,多渠道、多途径培育和开展教育合作项目,积极开展了学分互认、学生交流、出国实习、出国访学等各类师生海外交流项目。深化与美国、英国、德国等多个国家(地区)的2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关系。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成为美国林肯纪念大学临床教学基地,学校在美国林肯纪念大学建立了师生培训基地,与德国心脏中心(柏林)互为协作单位。2005年开始招收来华留学生,毕业生中85%左右获得所在国执业资格,培养质量得到生源国的好评。2021年,学校培养的巴基斯坦籍留学生参加该国执业医师资格第一阶段考试通过率达100%,远超该国海外毕业生33.08%的总体通过率。2007年开始向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印度和菲律宾等国家派遣留学生和毕业生。主办了中德医院管理论坛、国际血管瘤论坛、梅奥医院管理论坛等项目。积极参与对外医疗援助工作,先后有7名医生赴突尼斯、乍得等非洲国家开展国际医疗援助,促进了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迈入新时代,学校将继续弘扬“艰苦奋斗,科学求是”的办学传统,恪守“立德立行,求是求新”的校训精神,着力实施“人才强校、质量提升、学科建设、科技创新、校园环境改善”五大工程,为造就德技双馨的良才,办好人民满意的医科大学不懈奋斗!
  •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抚州市临川区
    学校简介学校坐落在以“才子之乡”、“文化之邦”著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抚州市中心城区,位于抚河西畔。学校前身是赣东大学医疗系,2000年成建制地并入原江西医学院,2005年随江西医学院并入南昌大学。2016年12月,学校改革工作正式启动。2019年10月,学校整体移交抚州市管理。2020年5月,奥克斯集团取得抚州医学院(筹)举办权,将注入巨资,改善学校教学环境、引进高层次人才、建立并完善一流学科体系。学校招生仍列入南昌大学招生总计划内,录取的学生均纳入南昌大学的学籍管理,统一在南昌大学的教学计划和教育管理的模式下进行培养。学生完成学业后,可取得教育部统一编号的南昌大学毕业证书(符合申请学士学位条件的本科专业毕业生,可取得南昌大学学士学位证书)。学校是培养医学专门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型院校,现有校园土地面积789.95余亩,校舍建筑总面积26.71万㎡,全日制在校生7278人。学校内设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与康复学院和药学院等院部,开设本科专业8个、专科专业(含方向)9个。本科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药学、医学影像学、康复治疗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技术8个专业;专科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口腔护理、护理、药学、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临床医学(麻醉学方向)、临床医学(影像医学方向)、医学检验技术9个专业(专业方向),形成了以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药学、医学影像和康复治疗学专业为主,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其中护理是华东六省一市开办最早、省内外影响较大的专业,临床医学是江西省首批示范专业,口腔医学是学院特色专业。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1.36万㎡,馆藏纸质图书58.76万册,生均图书80.73册;另有电子图书110万册,各类期刊报纸151种和文献数据库137个,配备了图书管理系统、自助借还系统、移动图书馆。学校有两栋现代化实验大楼,建筑面积共60000多平方米;设有“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美康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心”及有各类实验室260余个,布局合理、设备齐全。学校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了能够满足教学要求的附属医院、临床学院、教学医院和实习基地,在省内外有实习基地104家,其中以三级医院为主。学校基于自身力量并依托南昌大学和社会力量,建立了一支素质精良、严谨求实的师资队伍和科研团队。现有专任教师461人,生师比为15.79:1;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数261人,占专任教师的56.62%,其中博士55人,占专任教师的11.93%;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数215人,占专任教师的46.64%;具有高级职称教师20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4.69%,其中正高7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5.62%。学校历年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均在98%以上,远远领先于省内同类院校。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可享受硕士研究生推免政策,推免比例达5%。近年来,学校考取硕士研究生人数逐年提升。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有312人顺利考取北京协和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知名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33.05%(其中临床医学专业考取271人,占同届临床医学专业总人数的38.93%)。针对当前医学教育普遍存在重医学专业知识、轻人文素养的倾向,学校建立了“知行合一”的德育教育模式,即以国学经典诵读为理论指导,以校园志愿服务和素质拓展活动为实践检验,完善学生人格和心智。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校园志愿服务和素质拓展活动已成为学院的办学特色和文化传统,每一名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陶冶情操、学会沟通、培养职业精神、感受人格养成和精神成人的过程,为日后就业和发展做好积极准备。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全体师生员工将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继承和发扬抚医精神,同心同德,合力共为,努力把学校建成一所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医学类本科院校!
  • 学校简介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2002年经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2003年国家教育部确认,由赣南师范大学创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一、学院基本情况学院地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南国宋城、客家摇篮、红色故都”赣州市,坐落在市中心城区、紧邻“省园林路”红旗大道,占地400余亩,校舍18万平米,校园绿化率61.02%,林秀花香、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赣州市园林化单位。学院设有文法系、外语系、数学与信息科学系、经济管理系、音乐系、美术系、体育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等8个教学系(部)25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000余人,涵盖法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学院坚持“传承苏区精神,培养地方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人才”为办学理念,师资队伍稳定,生源质量向好,办学格局良好。学院立足红土地办学,师生深受苏区精神的浸润洗礼,学院办学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服务意识,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红色文化育人工作,把传承红色基因融入到学院人才培养全过程,设定了以“政治素质可靠,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过硬”的人才培养目标,努力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应用型人才。二、学院主要办学成果生源优势明显:近年来,随着办学实力的提升,我院良好招生形势稳中有进。2021年我院江西省理工类最低录取分466分(超省线23分)最高录取分485分(超省线42分);文史类最低录取分521分(超省线25分)最高录取分542分(超省线46分),连续多年居于江西省独立学院前列。专业建设实力过硬:2015-2018年,在全省第一轮专业综合评价中,我院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历史学等4个专业位列同类院校第一名,日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体育教育、音乐学、舞蹈学、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等7个专业位列同类院校第二名。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学院现有电子创新、数字微格、苹果机房、计算中心、网络语音、ERP沙盘、会计模拟、财务管理、MIDI电脑音乐、模拟法庭等一批理念先进的基础及专业实验室,建成了师范生基本功大赛、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计算机知识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中心、SYB创业培训、大学生艺术展演竞赛、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高水平运动员集训、历史专业考察、法学专业实践等100余个校内外专业素质拓展平台和实习实践基地。学生竞赛亮点纷呈: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高校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各级各类赛事中,共3600余人次屡获殊荣,其中40余人次获国家级竞赛一等奖或冠军,获奖等次和数量在全省同类院校中首屈一指:2016年“深圳杯”数学建模竞赛荣获与清华大学博士代表队并列二等奖成绩;电子专题设计赛11次荣获江西省本科高校团体总分前三名;第十四届“挑战杯”参赛队员应邀至香港科技大学参加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峰会,学院成为江西省唯一受邀参会的院校,也是全国唯一受邀参会的独立学院。国家考试成绩突出:司法考试通过率连年保持32%以上,远超全国15%左右的平均通过率;研究生录取率连续多年保持在10%以上,稳居全省独立学院前茅,其中历史专业考研录取率高达42%,不少优秀学子考取985、211等国内“双一流”名校深造。学生就业前景广阔:按照“学院主导、部门统筹、系部主体、全员参与”的工作要求,搭建“学院—系部—班级—毕业生”四位一体的就业工作网络,形成“对接市场需求”的办学思路,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精准指导、精心服务。2010-2012年度、2013-2015年度、2016-2018年度江西省毕业生就业评估工作中,学院连续获评“优秀”等次,其中2016-2018年度同时被评为“全省2016-2018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院一大批年轻的校友已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建功立业。社会服务成效明显:学院现拥有一批国家级、省级普通话测试员。从2015年起,每年9月份,学院组织师生推普团队深入开展推普活动,从城区到乡村,从乡村到山村,从山村到少数民居聚集地,助力教育脱贫,得到了省教育厅、国家教育部的鼓励和肯定;2019年9月17日,学院在于都长征第一渡承办了江西省第22届推普宣传周以“普通话诵七十华诞 规范字书爱国情怀”为主题的启动仪式,师生代表结合语言优势与专业特长实地推普,进一步传递了“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争做文明人”的科院声音,活动得到了省教育厅的高度评价,并在江西省教育电视台滚动报道,赢得了社会的良好反响。办学声誉与日俱增:在“武书连2021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中,我院多项办学指标位居前列。其中,我院在“中国高水平独立学院”全国排名第5位,“独立学院综合实力”全国排名第41位(全国181所独立学院),“全国399所民办大学和独立学院(含独立学院转设的公办大学)升学率排行榜”全国排名第15位,“独立学院教师绩效”全国排名第7位,学院良好的办学形象得到彰显和社会公认。学院自创办以来,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各项办学指标大幅度上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先后被评为“全国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二等奖”“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优秀作品三等奖”、全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前三项奖励均为全省独立学院唯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单位”“高等学校人事人才工作先进集体”“教育系统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和“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评估优秀奖”。目前,全院上下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暨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伟大的苏区精神和赣师人特有的“精气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突出人本理念,突出质量优先,突出特色办学,突出改革创新,努力为服务国家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高等学校接续奋斗!
  • 景德镇学院景德镇市
    学校简介景德镇学院坐落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闻名的千年瓷都——江西省景德镇市,是一所多科性全日制公办地方本科院校。其前身为景德镇教育学院,创建于1977年,2013年升格为景德镇学院。学校现有规划用地面积2025亩,一期建设用地1031亩,一期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设有10个教学二级学院,本科招生专业30个。各类在校生10012人,教职工680人,其中专任教师454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166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359人(其中博士41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和省级人选、“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级艺术大师、省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各类人才80人。拥有纸质图书112.37万册,镜像电子图书51.8万种,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799.37万元。现有实验实训场所20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63个。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新发展阶段,不断调整专业结构,构建了以教师教育为基础,以陶瓷艺术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构筑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体系。学校现有省级以上学术平台10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及在线开放课程16门。学校拥有世界陶瓷领域唯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陶瓷文化:保护与创新”教席,教育部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瓷文化传承基地”“全国青少年陶艺培训基地”等10个省级以上学术平台,教师承担市级以上科研项目50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8项,省级项目386项),发表学术论文1892篇(其中核心期刊237篇),获得专利授权329项,出版专著66部。2020年学校立项国家、省厅级课题40余项,获江西省第七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出版学术文库专著2部、教材1部。生命科学科普教育基地、航模与工程技术中心、汽车实训中心获批江西省科普教育基地。陶瓷鉴证溯源重点实验室、航空零部件制造及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获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工作有新进展,2个团队获得市科技局“陶瓷企业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2019—2020学年,在校学生参加国家级学科竞赛获奖55项,省部级学科竞赛获奖99项,总数154项。其中,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西赛区发明制作类本科组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第五届“东方财富杯”全国大学生金融精英挑战赛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第六届“东方财富杯”全国大学生金融精英挑战赛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在江西省高校“红色走读”竞赛活动中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在共青团中央主办的“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优秀奖。  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导向,积极策应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弘扬“自强不息、泽土惠民”的校训精神,秉持“知行合一、守正创新”的办学理念,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办人民满意的大学。
  • 新余学院新余市
    学校简介新余学院坐落于江西省新型工业城市——新余市。新余是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1930年,毛泽东同志在新余罗坊留下光辉著作《兴国调查》。新余学院是新余市唯一一所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校园占地面积133公顷(据教育部权威发布,学校在全国2900多所高校中占地面积排名列363位,绿化面积排名285位),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亿元;建有172个校内实验(训)室,163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图书馆藏书163万册,电子图书137万册。网络出口总带宽24G,无线网络覆盖全校。学校是教育部新工科项目建设实施单位、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首批试点高校、教育部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实施高校、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联合基金项目实施高校、教育部卓越创新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员单位、江西省高校首届十大文明校园、江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18年8月,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我校位列506名,列2010年全国同年升本的22所高校第8名。学校现设13个二级学院,38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文学、理学、医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八大学科门类。近年来,学校建有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等18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确立为省级一流专业。学校先后主持完成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和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70项,获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省一流本科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门,编写出版教材、专著200余部。学校拥有江西省材料物理与化学重点建设学科,建有江西省太阳电池新材料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交邮融合农村电商物流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首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中心)等多个省级科研平台。学校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00余项,教师发表核心期刊学术论文300余篇,三大索引收录论文200余篇,获得专利授权638项、科研成果奖80项。学校现有教职工838人,其中专任教师619人。聘请了以业界专家为主的外聘教师103人。学校有正高级职称教师67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39人,“双师型”教师271人;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教师563人。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000人。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竞赛共获奖2128项,其中国家级344项。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共立项628项,其中国家级74项。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80%以上,连续四次被评为“全省高校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单位”,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获批为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学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真人图书馆”、“沐浴经典”、“周末文化广场”、“周末时光音乐汇”和“一院一品”特色文化,成立了新余学院爱乐乐团和洞村“小溪流”留守儿童合唱团。新时代,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秉承“求新、求实、求善”的校训,积极开展“打造忠诚高校、锤炼忠诚品格”活动;实施教学、科研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三个计划”,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